CN114356162A -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6162A
CN114356162A CN202111681037.1A CN202111681037A CN114356162A CN 114356162 A CN114356162 A CN 114356162A CN 202111681037 A CN202111681037 A CN 202111681037A CN 114356162 A CN114356162 A CN 114356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application
equipment
display
function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810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博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810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61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6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616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337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04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方法包括: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响应于用户对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第二设备显示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显示于第一设备的悬浮窗。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实现设备间的数据流转,有利于实现便捷投屏,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多设备流转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数据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般情况下,设备间的数据资源共享是通过在应用程序中投屏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应用局限性,用户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当前亟需一种内容显示方法,以实现跨端设备的数据资源协同共享。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实现设备间的数据流转,有利于实现便捷投屏,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容显示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悬浮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容显示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功能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对应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中。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容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和投屏单元,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方式悬浮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
所述投屏单元,用于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所述悬浮窗。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容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功能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对应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应用以悬浮窗的方式悬浮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中。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响应于用户对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第二设备显示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显示于第一设备的悬浮窗。如此,用户可通过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将悬浮窗对应的第一应用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实现在当前大屏小屏(悬浮窗)分别对应的应用需要同时使用时,设备之间的内容的流转,有利于实现便捷投屏,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显示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10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10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电子设备可以是还包含其它功能诸如个人数字助理和/或音乐播放器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手机、平板电脑、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假肢)、车载设备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IOS系统、Android系统、Microsoft系统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还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不是便携式电子设备,而是台式计算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可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
2)悬浮窗是电脑或智能手机的系统工具,在其他应用的表面悬浮一可移动的窗口,以便打开不同应用,手机使用悬浮窗需要系统授权。
第一部分,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示例应用场景介绍如下。
图1示出了本申请所适用的内容显示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其中,上述网络架构中可包括多个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等等,具体的在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多个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后续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多个电子设备之间可通过2G、3G、4G或5G移动通信方式、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或蓝牙(blue tooth,BT)或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无线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并实现内容数据之间的传输。
示例性的,上述电子设备100b可与电子设备100a和/或电子设备100c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电子设备100a和/或电子设备100c显示电子设备100b投屏到其中的应用对应的显示界面,当该应用为视频类应用时,可在电子设备100a和/或电子设备100c中播放上述应用对应的内容。
目前,如图2所示,为一种电子设备显示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当电子设备100b中可显示有第一应用和电子设备当前的显示界面,其中第一应用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社交类应用、新闻类应用、购物类应用、娱乐类应用、金融类应用、生活类应用、工具类应用等等,在此不做限定。其中,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通过悬浮窗的方式悬浮显示于显示界面上。当电子设备100b与电子设备100a建立通信连接,并在设备协同使用时,可通过电子设备100a的显示屏显示电子设备100b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但是在具体投屏时,用户无法在电子设备100b同时存在两个正在显示的应用中选择目标应用(第一应用或第二应用)去进行多屏协同,只能通过特定的逻辑实现内容的流转,用户可控性不强。
因此,基于上述原因,本申请提出一种内容显示方法以实现多屏协同,具体的,如图3所示,为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场景示意图,第一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悬浮窗。如此,用户可通过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将悬浮窗对应的第一应用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实现在当前大屏小屏(悬浮窗)分别对应的应用需要同时使用时,设备之间的内容的流转,有利于实现便捷投屏,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第二部分,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权要保护范围介绍如下。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第一设备,如图所示,本内容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S401、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
其中,如图3所示,为第一应用显示于第一设备中的显示状态,其中,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功能界面悬浮显示于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
可选地,如果当前第一设备有其他显示运行的第二应用,该第一应用的悬浮窗可悬浮于该第二应用的功能界面上。例如,第一应用可为聊天类应用,第二应用可为视频类应用。
S402、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悬浮窗。
其中,上述第一操作可为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的,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手势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向上拖动并抛出、向右拖动并抛出、向下拖动并抛出、向左拖动并抛出;或长按操作与向上拖动操作、向左拖动操作、向右拖动操作或向下拖动操作对应的组合操作等等,在此不作限定。其中,第一操作对应的具体的操作方式可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在此不作限定。不同的操作可对应实现不同的功能。
举例来说,用户可通过向上拖动悬浮窗并抛出第一设备的屏幕顶部的动作实现第一应用流转到第二设备对应显示界面中。
可选地,电子设备可根据用户的操作方向,以及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的位置关系,来选择对应的第二设备来实现第一设备中悬浮窗中第一应用对应的显示内容的流转,具体实现中,如果第一设备所处环境中包括多个第二设备,并且每一第二设备均与第一设备通信连接成功过,如果是通过WiFi进行通信连接,则第一设备可响应于用户的向上拖动并抛出动作的第一操作,确定处于第一设备上方的离第一设备最近的设备为本申请中的第二设备,并在该第二设备中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
又例如,如果第一设备为手机,用户左手腕佩戴智能手表,左手边的书桌上同时放置有平板,智能手表手机通过蓝牙建立通信连接,平板与手机建立WiFi连接,当用户左手手持手机,并在该手机中对第一应用进行向左拖动并抛出的操作,则选择该智能手表作为第二设备,并在该智能手表的显示界面中显示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功能界面。如此,可不关注于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可通过两者之间的距离来决定投屏的设备,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显示方法,第一设备可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悬浮窗。如此,用户可通过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将悬浮窗对应的第一应用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实现在当前大屏小屏(悬浮窗)分别对应的应用需要同时使用时,设备之间的内容的流转,有利于实现便捷投屏,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操作之后,所述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上述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触发设备连接请求,所述设备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在建立通信连接成功以后,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并将所述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其中,如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为同一用户(用户名、用户账户等)的设备,则可提前建立通信连接,并在触发第一操作以后,直接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可见,在本申请中,可在第一设备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之后,自动触发建立与第二设备之前的通信连接,进而,在通信连接成功以后,可将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如此,可提高通信效率,并在用户无感的情况下完成投屏任务,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所述将所述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可包括如下步骤: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为1,则将成功建立通信的设备确定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大于1,则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其中,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有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基于设备标识,从所述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其中,上述设备标识可包括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码、设备类型等等,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上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可用于显示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待选投屏设备,可在该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第二设备。具体可显示该待选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当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大于1时,可在该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多个待选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一设备可响应于用户点击任意一个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的操作,则确定该待选投屏设备为第二设备,进而,可将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的显示内容发送至该第二设备。
举例来说,如图5A所示,为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如图所示,当第一设备识别到用户的将悬浮窗甩出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时,且与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为2,则直接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不显示第一应用对应的悬浮窗,其中,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可包括两个待选投屏设备以及其对应的设备标识:平板电脑和电视机;进而,基于设备标识,用户可从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出第二设备,如图5A所示,用户可点击平板电脑的图标位置,以完成对于第二设备的选择,并将第一应用在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进而,可通过平板电脑显示第一应用的显示内容。
可见,在本示例中,当第一操作包括将悬浮窗甩出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时,可为用户提供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并不显示第一应用的悬浮窗,用户可在该页面中自行选择想要投屏的应用,以实现对于悬浮窗内第一应用内容的投屏显示,如此,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有利于提高设备选择的可操作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操作不会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所述将所述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其中,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有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所述悬浮窗悬浮于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上;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的选取操作,从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示例的,用户对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的选取操作包括用户将悬浮窗拖动至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所在的位置之后用户手指离开第一设备的触摸显示屏的操作;也即用户将悬浮窗拖动到标识所在位置后松手的操作。
示例的,上述第一操作至少包括长按手势操作、长按并向下(或左或右或上)拖动第一应用的手势操作、长按1.5s并松开的手势操作等等,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用户可通过长按或者拖拽的方式触发对于投屏设备选择界面的显示。
举例来说,如图5B所示,为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如图所示,当第一设备识别到用户不会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操作时,且与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为2,则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保留第一应用对应的悬浮窗,其中,可包括两个待选投屏设备以及其对应的设备标识:平板电脑和电视机;进而,基于设备标识,用户可从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出第二设备,具体实现中,如图5B所示,用户可拖动第一应用对应的悬浮窗向下拖动的手势拖动至平板电脑的图标位置,以完成对于第二设备的选择,并将第一应用在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进而,可通过平板电脑显示第一应用的显示内容。
可见,在本示例中,不会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可为用户提供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并显示第一应用的悬浮窗,用户可在该页面中自行选择想要投屏的应用,以实现对于悬浮窗内第一应用内容的投屏显示,如此,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有利于提高设备选择的可操作性。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对应悬浮窗的目标操作,并识别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按压力度、拖动方向、拖动时长和拖动速度;根据所述按压力度、所述拖动方向、所述拖动时长和所述拖动速度,识别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操作。
其中,第一设备中可包括预设模型,该预设模型可为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在此不作限定;该预设模型可包括神经网络模型,可通过该预设模型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具体可将上述按压力度、拖动方向、拖动时长和拖动速度等等相关参数输入该预设模型,以计算出每一预设操作(例如,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长按手势、长按并向下拖动的手势和拖动手势)对应的评价值,并比较多个评价值,选取最大评价值对应的操作为该目标操作对应的操作。
可见,本示例中,第一设备可识别出用户在第一设备中进行目标操作的相关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按压力度、拖动方向、拖动时长和拖动速度等等,在此不作限定);并根据相关参数,确定用户想要实现的操作,以及该操作对应的功能,以为用户适配不同操作对应的不同响应功能(例如,将第一应用的功能显示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仅拖动第一应用悬浮窗以实现改变悬浮窗的位置等等,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按压力度、所述拖动方向、所述拖动时间和所述拖动速度,识别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指令,可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按压力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力度且大于第二预设力度、所述拖动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且所述拖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则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指令为所述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在所述按压力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力度时,则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对应为在所述显示界面中以所述拖动方向移动显示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悬浮窗的手势;在所述按压力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力度,且所述拖动方向满足预设拖动方向时,则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对应为所述不会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
其中,上述第一预设力度和/或第二预设力度和/或预设时长和/或预设速度可为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在此不作限定;上述不同参数的组合,可触发不同的操作,上述第二预设力度小于第一预设力度。上述预设拖动方向可根据第一应用的显示位置而确定,该预设拖动方向为第一应用的显示位置到屏幕中心位置的方向,例如,可理解为,如果第一应用显示于第一设备的屏幕上方,则该预设拖动方向为向下拖动,如果第一应用显示于第一设备的屏幕的左侧,则该预设拖动方向为向右拖动。
示例的,当用户的按压力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力度时,第一设备可响应于目标操作对应的手势,并根据用户的拖动方向适应性在第一设备的显示屏中移动第一应用对应的悬浮窗;当用户的按压力度大于第一预设力度时,则表明该用户想要实现设备流转功能,则可进一步根据该目标操作的其他参数,确定其对应的手势。
其中,上述预设速度可大于用户正常拖动悬浮窗时的速度。
具体实现中,当按压力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力度时,且拖动方向满足相对于第一应用的显示位置的预设拖动方向时,则表明用户想要实现设备流转功能,并想要选择投屏设备,则确定该目标操作对应的操作为不会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第一设备可显示该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并在该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与第一设备通信连接成功的至少一个待选投屏设备。
进一步地,当按压力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力度,且大于第二预设力度时,表明该用户想要实现设备流转功能,并且在拖动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拖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表明该用户想通过快速拖动悬浮窗,以甩出该悬浮窗直接实现设备流转功能,即,该目标操作对应的手势为所述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若该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第二设备只有一个,可直接在该第二设备中显示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功能界面,当然,若该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为多个,可在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多个设备,以供用户选择第二设备。
可见,本示例中,第一设备可根据用户操作悬浮窗的不同参数,进一步确定给用户想要实现的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多种显示功能,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第二设备,如图所示,本内容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S601、显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功能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对应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中。
其中,显示上述第一功能界面时,可通过悬浮窗或全屏或半屏显示,可由用户事先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第二设备可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显示内容,其中,所述显示内容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显示的显示内容。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若所述第二设备正在运行第二应用,则通过悬浮窗的形式在所述第二应用的目标功能界面上以预设方式悬浮显示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显示内容;若所述第二设备未运行任何应用,则直接通过所述悬浮窗的方式显示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显示内容,或者,启动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并在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第二功能界面中显示所述显示内容。
其中,上述第二应用为第二设备中正在运动的应用,上述目标功能界面为第二应用对应的页面。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第二设备启动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三应用,并在所述第三应用对应的第三功能界面中显示所述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第三应用用于实现投屏显示需求。比如,当第二设备中没有安装第一应用时,可以启动与第一应用具有同类功能的第三应用来显示第一应用的显示内容。
其中,上述第三应用可用于实现投屏,用户可设定由第二设备通过第三应用实现第一设备的投屏功能,当然,该第三应用中的第三功能界面中的样式、操作以及功能可由用户自行设置,可根据第三功能界面的样式等布局显示第一应用对应的显示内容,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显示方法,第二设备显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功能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对应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如此,第二设备可支持第一设备的设备内容流转功能,以实现应用投屏功能或者多屏协同功能,在其对应的页面中显示第一应用对应的显示内容。
请查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内容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S701、第一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
S702、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为1,则将成功建立通信的设备确定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S703、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大于1,则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其中,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有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基于设备标识,从所述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S704、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显示内容,其中,所述显示内容为所述第一设备中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中显示的显示内容。
S705、第二设备显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功能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对应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中。
其中,上述步骤S701-S703的相关描述与如图4中内容显示方法中相关描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步骤S704-S705的相关描述与如图6中内容显示方法中相关描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显示方法,第一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为1,则将成功建立通信的设备确定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第一设备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大于1,则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其中,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有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基于设备标识,从所述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显示内容,其中,所述显示内容为所述第一设备中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中显示的显示内容;第二设备显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功能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对应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如此,用户可通过第一操作对应的手势,以及通信连接的设备数量,选择不同的投屏方式,以实现将悬浮窗对应的第一应用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实现在当前大屏小屏(悬浮窗)分别对应的应用需要同时使用时,设备之间的内容的流转有利于实现便捷投屏;根据实际情况,用户可通过不同操作手势实现投屏,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设备,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悬浮窗。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可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悬浮窗。如此,用户可通过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将悬浮窗对应的第一应用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实现在当前大屏小屏(悬浮窗)分别对应的应用需要同时使用时,设备之间的内容的流转,有利于实现便捷投屏,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触发设备连接请求,所述设备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建立通信连接成功以后,
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并将所述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为1,则将成功建立通信的设备确定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大于1,则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其中,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有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基于设备标识,从所述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不会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其中,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有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所述悬浮窗悬浮于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上;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的选取操作,从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第二设备;
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可选地,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所述用户对所述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的选取操作包括用户将所述悬浮窗拖动至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所在的位置之后用户手指离开所述第一设备的触摸显示屏的操作。
可选地,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所述用户对所述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的选取操作包括用户将所述悬浮窗拖动至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所在的位置之后用户手指离开所述第一设备的触摸显示屏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至少包括长按手势操作。
可选地,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目标操作,并识别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按压力度、拖动方向、拖动时长和拖动速度;
根据所述按压力度、所述拖动方向、所述拖动时长和所述拖动速度,识别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操作。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按压力度、所述拖动方向、所述拖动时间和所述拖动速度,识别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指令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所述按压力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力度且大于第二预设力度、所述拖动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且所述拖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则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对应为所述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
在所述按压力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力度时,则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对应为在所述显示界面中以所述拖动方向移动显示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悬浮窗的手势;
在所述按压力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力度,且所述拖动方向满足预设拖动方向时,则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指令为所述不会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并触发所述第一设备显示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设备,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显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功能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对应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中。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电子设备,第二设备显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功能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对应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如此,第二设备可支持第一设备的设备内容流转功能,以实现应用投屏功能或者多屏协同功能,在其对应的页面中显示第一应用对应的显示内容。
可选地,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显示内容,其中,所述显示内容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显示的显示内容。
可选地,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若所述第二设备正在运行第二应用,则通过悬浮窗的方式在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功能界面上以预设方式悬浮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
若所述第二设备未运行任何应用,则直接通过悬浮窗的方式或者全屏方式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
可选地,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启动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三应用,并在所述第三应用对应的第三功能界面中显示所述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第三应用用于实现投屏显示需求。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内容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该内容显示装置90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901和投屏单元902,其中,
显示单元901可以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40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
投屏单元902可以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402,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显示装置,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响应于用户对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第二设备显示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显示于第一设备的悬浮窗。如此,用户可通过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将悬浮窗对应的第一应用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实现在当前大屏小屏(悬浮窗)分别对应的应用需要同时使用时,设备之间的内容的流转,有利于实现便捷投屏,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方面,上述投屏单元902具体用于:
触发设备连接请求,所述设备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建立通信连接成功以后,
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并将所述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方面,上述投屏单元902具体用于:
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为1,则将成功建立通信的设备确定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大于1,则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其中,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有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基于设备标识,从所述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不会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方面,上述投屏单元902具体用于:
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其中,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有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所述悬浮窗悬浮于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上;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的选取操作,从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第二设备;
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图10A示出了内容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0A所示,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该内容显示装置100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001,其中,
显示单元1001可以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60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显示装置,第二设备显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功能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对应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如此,第二设备可支持第一设备的设备内容流转功能,以实现应用投屏功能或者多屏协同功能,在其对应的页面中显示第一应用对应的显示内容。
可选地,图10B示出了内容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与图10A中装置相比,如图10B所示上述内容显示装置10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显示内容,其中,所述显示内容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显示的显示内容。
可选地,上述显示单元1001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二设备正在运行第二应用,则通过悬浮窗的方式在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功能界面上以预设方式悬浮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
若所述第二设备未运行任何应用,则直接通过悬浮窗的方式或者全屏方式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
可选地,上述显示单元1001具体用于:
启动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三应用,并在所述第三应用对应的第三功能界面中显示所述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第三应用用于实现投屏显示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内容显示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实现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处理模块可以用于对电子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可以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显示单元901和投屏单元902,或者,显示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2执行的步骤。存储模块可以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等。通信模块,可以用于支持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其中,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通信模块具体可以为射频电路、蓝牙芯片、Wi-Fi芯片等与其他电子设备交互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内容显示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悬浮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包括:
触发设备连接请求,所述设备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建立通信连接成功以后,
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并将所述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
所述将所述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为1,则将成功建立通信的设备确定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若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数量大于1,则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其中,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有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基于设备标识,从所述至少两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出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不会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
所述将所述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显示投屏设备选择界面,其中,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中显示有与所述第一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所述悬浮窗悬浮于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上;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的选取操作,从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投屏设备中选择第二设备;
将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对所述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的选取操作包括用户将所述悬浮窗拖动至待选投屏设备的标识所在的位置之后用户手指离开所述第一设备的触摸显示屏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至少包括长按手势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目标操作,并识别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按压力度、拖动方向、拖动时长和拖动速度;
根据所述按压力度、所述拖动方向、所述拖动时长和所述拖动速度,识别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按压力度、所述拖动方向、所述拖动时间和所述拖动速度,识别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指令,包括:
在所述按压力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力度且大于第二预设力度、所述拖动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且所述拖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则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对应为所述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
在所述按压力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力度时,则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对应为在所述显示界面中以所述拖动方向移动显示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悬浮窗的手势;
在所述按压力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力度,且所述拖动方向满足预设拖动方向时,则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对应的指令为所述不会将所述悬浮窗甩出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手势,并触发所述第一设备显示所述投屏设备选择界面。
9.一种内容显示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功能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对应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形式悬浮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显示内容,其中,所述显示内容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中显示的显示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设备正在运行第二应用,则通过悬浮窗的方式在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功能界面上以预设方式悬浮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
若所述第二设备未运行任何应用,则直接通过悬浮窗的方式或者全屏方式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启动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三应用,并在所述第三应用对应的第三功能界面中显示所述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第三应用用于实现投屏显示需求。
13.一种内容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和投屏单元,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功能界面以悬浮窗的方式悬浮显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
所述投屏单元,用于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窗的第一操作,将所述第一功能界面投屏到第二设备中,以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并关闭所述悬浮窗。
14.一种内容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功能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界面对应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应用以悬浮窗的方式悬浮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中。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或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或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或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描述的方法。
CN202111681037.1A 2021-12-30 2021-12-30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Pending CN1143561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1037.1A CN114356162A (zh) 2021-12-30 2021-12-30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PCT/CN2022/139337 WO2023125048A1 (zh) 2021-12-30 2022-12-15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1037.1A CN114356162A (zh) 2021-12-30 2021-12-30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6162A true CN114356162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05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81037.1A Pending CN114356162A (zh) 2021-12-30 2021-12-30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6162A (zh)
WO (1) WO20231250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5048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9953A (zh) * 2016-12-30 2018-07-13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及投屏装置
CN110515579A (zh) * 2019-08-28 2019-1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880757A (zh) * 2020-06-30 2020-11-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投屏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83867A (zh) * 2020-07-29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设备的对象拖拽方法及设备
CN112558825A (zh) * 2019-09-26 2021-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988102A (zh) * 2021-05-11 2021-06-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7873A1 (zh) * 2018-11-15 2020-05-22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悬浮窗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1212922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拖拽方法及设备
CN114356162A (zh) * 2021-12-30 2022-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9953A (zh) * 2016-12-30 2018-07-13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及投屏装置
CN110515579A (zh) * 2019-08-28 2019-1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558825A (zh) * 2019-09-26 2021-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880757A (zh) * 2020-06-30 2020-11-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投屏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83867A (zh) * 2020-07-29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设备的对象拖拽方法及设备
CN112988102A (zh) * 2021-05-11 2021-06-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5048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5048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2595B2 (en)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635379B2 (en) Method for sharing screen between devices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9062479B (zh)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EP3210102B1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one or more operations based on a gesture
RU2672714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 вводом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ее то же самое
EP3091426B1 (en) User terminal device providing user interac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EP2924550B1 (en) Split-screen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9626102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7967087B (zh) 显示设备和控制显示设备的方法
US20130326397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20160004425A1 (en) Method of displaying graphic user interfa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same
CN105138228A (zh) 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US1154645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in virtual reality
KR20130119172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40089245A (ko) 더블 터치 제스처를 이용한 단말기 제어 방법 및 그 단말기
CN108900770A (zh) 一种控制摄像头旋转的方法、装置、智能手表及移动终端
WO2022105425A1 (zh) 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07114A1 (zh)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5940672B (zh) 检测在用户设备的屏幕上描绘的图案
CN104571814B (zh) 一种投影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3125048A1 (zh) 内容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16019211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first electronic device
EP4345592A1 (en) Processing method,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20160121302A (ko)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386100B1 (ko) 리스트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