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5564A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55564A CN114355564A CN202210027182.6A CN202210027182A CN114355564A CN 114355564 A CN114355564 A CN 114355564A CN 202210027182 A CN202210027182 A CN 202210027182A CN 114355564 A CN114355564 A CN 1143555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 convex
- image
- focal leng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740 moulding (composite 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3312 flou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O=C(CCNC(=O)C=1C=NC(=NC=1)NCC1=CC(=CC=C1)OC(F)(F)F)N1CC2=C(CC1)NN=N2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888 film coati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501 film c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4 visual acu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49 size re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摄像镜头沿光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成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凹面;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2之间满足:0.5<CT1/(DT11+DT12)<2。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存在小头部和高成像质量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摄像镜头日新月异,目前,人们对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便携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发展的趋势,为了适配轻薄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使得摄像镜头的总长和头部大小要求越来越严格,逐渐促使摄像镜头朝向小型化、轻量化进行发展。这样导致设计自由度减少,设计难度加大。且随着CCD和COM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及尺寸减小,相应的对摄像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存在小头部和高成像质量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存在小头部和高成像质量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沿光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成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凹面;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2之间满足:0.5<CT1/(DT11+DT12)<2。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0<f2/(f3+f5)<2.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1.7<f1/f4<2.3。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R2+R1)<2.3。
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3.8<(R7-R8)/(R7+R8)<9.5。
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1.6<R9/R10<2.3。
进一步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6<ImgH/f<1.2。
进一步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45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之间满足:1.4<f12/f45<2.2。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345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5<f345/f<4.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之和∑CT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之和∑AT之间满足:4.2<∑CT/∑AT<5.0。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之间满足:1.2<SAG32/SAG31<2.0。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0.8<(T23+CT3)/(T34+CT4)<1.4。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之间满足:0.6<(ET2+ET3)/(ET4+ET5)<1.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沿光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成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凹面;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6<ImgH/f<1.2。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2之间满足:0.5<CT1/(DT11+DT12)<2;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0<f2/(f3+f5)<2.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1.7<f1/f4<2.3。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R2+R1)<2.3。
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3.8<(R7-R8)/(R7+R8)<9.5。
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1.6<R9/R10<2.3。
进一步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45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之间满足:1.4<f12/f45<2.2。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345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5<f345/f<4.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之和∑CT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之和∑AT之间满足:4.2<∑CT/∑AT<5.0。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之间满足:1.2<SAG32/SAG31<2.0。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0.8<(T23+CT3)/(T34+CT4)<1.4。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之间满足:0.6<(ET2+ET3)/(ET4+ET5)<1.3。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摄像镜头沿光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成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凹面;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2之间满足:0.5<CT1/(DT11+DT12)<2。
通过合理控制摄像镜头中各透镜的面型和光焦度的正负分配,可有效的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降低公差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2之间的关系式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控制摄像镜头的头部尺寸大小,使得结构部分的头部做小,实现小头部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5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0分别示出了图6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至图15分别示出了图11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至图20分别示出了图16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至图25分别示出了图21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26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7至图30分别示出了图26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STO、光阑;E1、第一透镜;S1、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2、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E2、第二透镜;S3、第二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4、第二透镜的成像侧面;E3、第三透镜;S5、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6、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E4、第四透镜;S7、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8、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E5、第五透镜;S9、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10、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E6、滤光片;S11、滤光片的被摄物侧面;S12、滤光片的成像侧面;S13、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靠近被摄物侧的表面成为该透镜的被摄物侧面,每个透镜靠近成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成像侧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形的判断可依据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被摄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以成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存在小头部和高成像质量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0所示,摄像镜头沿光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成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凹面;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2之间满足:0.5<CT1/(DT11+DT12)<2。
优选地,0.7<CT1/(DT11+DT12)<0.9。
通过合理控制摄像镜头中各透镜的面型和光焦度的正负分配,可有效的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降低公差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2之间的关系式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控制摄像镜头的头部尺寸大小,使得结构部分的头部做小,实现小头部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0<f2/(f3+f5)<2.0。满足此条件式,能控制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对整个摄像镜头的贡献量,平衡系统的轴外像差,从而提高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优选地,1.2<f2/(f3+f5)<1.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1.7<f1/f4<2.3。通过约束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合理分配系统的光焦度,使得前组透镜和后组透镜的正负球差相互抵消。优选地,2.0<f1/f4<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R2+R1)<2.3。满足此条件式,可以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对摄像镜头象散的贡献量。优选地,1.7<(R2-R1)/(R2+R1)<2.2。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3.8<(R7-R8)/(R7+R8)<9.5。满足此条件式,能够有效控制摄像镜头的第四透镜产生的像差,有利于保证成像质量。优选地,3.9<(R7-R8)/(R7+R8)<9.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1.6<R9/R10<2.3。满足此条件式,可以使边缘视场的光线角度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的降低摄像镜头的敏感性,同时能够使得摄像镜头更好的和芯片进行匹配。优选地,1.9<R9/R10<2.1。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6<ImgH/f<1.2。通过控制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摄像镜头的视场大小,以满足用户需求。优选地,0.8<ImgH/f<1.0。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45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之间满足:1.4<f12/f45<2.2。满足此条件式,能够合理的控制系统的场曲在一定的范围内。优选地,1.6<f12/f45<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345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5<f345/f<4.0。满足此条件式,能够有效控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对整个摄像镜头像差的贡献量,平衡摄像镜头的轴外像差,从而提高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优选地,2.8<f345/f<3.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之和∑CT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之和∑AT之间满足:4.2<∑CT/∑AT<5.0。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之和∑CT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之和∑AT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合理分配各透镜的中心厚度和相邻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可以保证摄像镜头的加工以及组装特性;同时能够控制系统各视场的场曲贡献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提升摄像镜头的解像力,增加成像质量。优选地,4.4<∑CT/∑AT<4.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之间满足:1.2<SAG32/SAG31<2.0。满足此条件式,可以有效控制第三透镜的加工张角,减小第三透镜的鬼像风险,同时避免给后续的工艺加工、成型、镀膜等环节带来困难。优选地,1.4<SAG32/SAG31<1.9。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0.8<(T23+CT3)/(T34+CT4)<1.4。满足此条件式,可以控制各视场的场曲贡献量在合理的范围。优选地,1.0<(T23+CT3)/(T34+CT4)<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之间满足:0.6<(ET2+ET3)/(ET4+ET5)<1.3。满足此条件式,能够合理配置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厚度,保证各透镜的加工特性。优选地,0.7<(ET2+ET3)/(ET4+ET5)<1.1。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30所示,摄像镜头沿光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成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凹面;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6<ImgH/f<1.2。
优选地,0.8<ImgH/f<1.0。
通过合理控制摄像镜头中各透镜的面型和光焦度的正负分配,可有效的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降低公差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通过控制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摄像镜头的视场大小,以满足用户需求。另外,本申请的摄像镜头还具有小头部和高像质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2之间满足:0.5<CT1/(DT11+DT12)<2。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2之间的关系式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控制摄像镜头的头部尺寸大小,使得结构部分的头部做小,实现小头部的特点。优选地,0.7<CT1/(DT11+DT12)<0.9。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0<f2/(f3+f5)<2.0。满足此条件式,能控制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对整个摄像镜头的贡献量,平衡系统的轴外像差,从而提高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优选地,1.2<f2/(f3+f5)<1.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1.7<f1/f4<2.3。通过约束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合理分配系统的光焦度,使得前组透镜和后组透镜的正负球差相互抵消。优选地,2.0<f1/f4<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R2+R1)<2.3。满足此条件式,可以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对摄像镜头象散的贡献量。优选地,1.7<(R2-R1)/(R2+R1)<2.2。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3.8<(R7-R8)/(R7+R8)<9.5。满足此条件式,能够有效控制摄像镜头的第四透镜产生的像差,有利于保证成像质量。优选地,3.9<(R7-R8)/(R7+R8)<9.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1.6<R9/R10<2.3。满足此条件式,可以使边缘视场的光线角度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的降低摄像镜头的敏感性,同时能够使得摄像镜头更好的和芯片进行匹配。优选地,1.9<R9/R10<2.1。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45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之间满足:1.4<f12/f45<2.2。满足此条件式,能够合理的控制系统的场曲在一定的范围内。优选地,1.6<f12/f45<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345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5<f345/f<4.0。满足此条件式,能够有效控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对整个摄像镜头像差的贡献量,平衡摄像镜头的轴外像差,从而提高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优选地,2.8<f345/f<3.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之和∑CT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之和∑AT之间满足:4.2<∑CT/∑AT<5.0。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之和∑CT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之和∑AT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合理分配各透镜的中心厚度和相邻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可以保证摄像镜头的加工以及组装特性;同时能够控制系统各视场的场曲贡献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提升摄像镜头的解像力,增加成像质量。优选地,4.4<∑CT/∑AT<4.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之间满足:1.2<SAG32/SAG31<2.0。满足此条件式,可以有效控制第三透镜的加工张角,减小第三透镜的鬼像风险,同时避免给后续的工艺加工、成型、镀膜等环节带来困难。优选地,1.4<SAG32/SAG31<1.9。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0.8<(T23+CT3)/(T34+CT4)<1.4。满足此条件式,可以控制各视场的场曲贡献量在合理的范围。优选地,1.0<(T23+CT3)/(T34+CT4)<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之间满足:0.6<(ET2+ET3)/(ET4+ET5)<1.3。满足此条件式,能够合理配置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厚度,保证各透镜的加工特性。优选地,0.7<(ET2+ET3)/(ET4+ET5)<1.1。
可选地上述摄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在本申请中的摄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透镜,例如上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形、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等,可有效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摄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左侧为被摄物侧,右侧为成像侧。
在本申请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摄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摄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五片透镜。如需要,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具体面型、参数的举例。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例子一至例子六中的任何一个例子均适用于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
例子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一的摄像镜头。图1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摄像镜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成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被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成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75mm,摄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3.90mm以及像高ImgH为2.30mm。
表1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在例子一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被摄物侧面和成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一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表2
图2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5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侧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2至图5可知,例子一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二
如图6至图10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二的摄像镜头。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一相似的描述。图6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摄像镜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3为凹面,第二透镜的成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被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成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70mm,摄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3.90mm以及像高ImgH为2.42mm。
表3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3
表4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二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4
图7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9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侧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7至图10可知,例子二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三
如图11至图15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三的摄像镜头。图11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摄像镜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成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被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成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73mm,摄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3.90mm以及像高ImgH为2.60mm。
表5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5
表6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三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S1 | -9.2374E-02 | 3.3986E+00 | -9.0041E+01 | 1.5953E+03 | -1.9497E+04 | 1.6780E+05 | -1.0343E+06 |
S2 | -1.6128E-01 | -6.1074E+00 | 1.4698E+02 | -2.2601E+03 | 2.3578E+04 | -1.7277E+05 | 9.0914E+05 |
S3 | -4.3074E-01 | 1.9250E+00 | -6.4019E+01 | 9.7117E+02 | -9.2065E+03 | 5.9741E+04 | -2.7610E+05 |
S4 | 1.0811E-01 | -9.0007E-01 | 7.3057E+00 | -1.2109E+02 | 1.3325E+03 | -9.1121E+03 | 4.1561E+04 |
S5 | 2.2528E-01 | 2.6955E+00 | -5.3738E+01 | 6.0783E+02 | -4.7399E+03 | 2.6158E+04 | -1.0339E+05 |
S6 | -2.1153E+00 | 2.1412E+01 | -1.3117E+02 | 4.6821E+02 | -9.1056E+02 | 2.1111E+02 | 4.2729E+03 |
S7 | -2.1030E+00 | 2.5156E+01 | -1.5286E+02 | 6.0642E+02 | -1.6992E+03 | 3.4590E+03 | -5.1820E+03 |
S8 | 6.2453E-01 | -2.6774E-01 | 9.6355E+00 | -5.6060E+01 | 1.4997E+02 | -2.4480E+02 | 2.6958E+02 |
S9 | -6.7708E-01 | 1.0899E+00 | -4.5561E+00 | 1.4842E+01 | -3.2029E+01 | 4.5711E+01 | -4.4080E+01 |
S10 | -4.0408E-01 | 4.9316E-01 | -7.6154E-01 | 1.1970E+00 | -1.7125E+00 | 1.9319E+00 | -1.5886E+00 |
面号 | A18 | A20 | A22 | A24 | A26 | A28 | A30 |
S1 | 4.6114E+06 | -1.4888E+07 | 3.4454E+07 | -5.5694E+07 | 5.9695E+07 | -3.8107E+07 | 1.0963E+07 |
S2 | -3.4732E+06 | 9.6364E+06 | -1.9199E+07 | 2.6737E+07 | -2.4682E+07 | 1.3556E+07 | -3.3502E+06 |
S3 | 9.2768E+05 | -2.2809E+06 | 4.0745E+06 | -5.1601E+06 | 4.3995E+06 | -2.2669E+06 | 5.3341E+05 |
S4 | -1.3186E+05 | 2.9625E+05 | -4.7088E+05 | 5.1880E+05 | -3.7739E+05 | 1.6319E+05 | -3.1790E+04 |
S5 | 2.9479E+05 | -6.0615E+05 | 8.8928E+05 | -9.0664E+05 | 6.0942E+05 | -2.4241E+05 | 4.3141E+04 |
S6 | -1.3919E+04 | 2.4617E+04 | -2.8274E+04 | 2.1682E+04 | -1.0775E+04 | 3.1538E+03 | -4.1448E+02 |
S7 | 5.7364E+03 | -4.6729E+03 | 2.7611E+03 | -1.1494E+03 | 3.1919E+02 | -5.3019E+01 | 3.9803E+00 |
S8 | -2.0899E+02 | 1.1579E+02 | -4.5683E+01 | 1.2543E+01 | -2.2787E+00 | 2.4625E-01 | -1.1985E-02 |
S9 | 2.9389E+01 | -1.3729E+01 | 4.4892E+00 | -1.0080E+00 | 1.4823E-01 | -1.2868E-02 | 5.0021E-04 |
S10 | 9.3415E-01 | -3.9151E-01 | 1.1598E-01 | -2.3726E-02 | 3.1889E-03 | -2.5337E-04 | 9.0165E-06 |
表6
图12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3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5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侧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12至图15可知,例子三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四
如图16至图20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四的摄像镜头。图16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摄像镜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成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被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成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68mm,摄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3.86mm以及像高ImgH为2.42mm。
表7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7
表8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四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8
图17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8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9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0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侧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17至图20可知,例子四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五
如图21至图25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五的摄像镜头。图21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1所示,摄像镜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成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被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成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67mm,摄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3.90mm以及像高ImgH为2.42mm。
表9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9
表10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五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0
图22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3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4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5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侧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22至图25可知,例子五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六
如图26至图30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六的摄像镜头。图26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6所示,摄像镜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成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成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被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成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63mm,摄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3.85mm以及像高ImgH为2.42mm。
表11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1
表12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六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S1 | -4.8572E-02 | 7.5876E-01 | 4.3502E+00 | -5.8318E+02 | 1.3780E+04 | -1.8120E+05 | 1.5513E+06 |
S2 | -1.7939E-01 | -7.2887E+00 | 1.9027E+02 | -3.3454E+03 | 4.0709E+04 | -3.5041E+05 | 2.1744E+06 |
S3 | -2.5926E-01 | -3.4420E+00 | 2.4338E+01 | -4.4047E+01 | -1.5085E+03 | 2.2235E+04 | -1.6763E+05 |
S4 | 2.9511E-01 | -2.6716E+00 | 1.1665E+01 | -2.6336E+01 | -1.3283E+02 | 1.9419E+03 | -1.1552E+04 |
S5 | 3.0935E-01 | 2.3523E+00 | -5.6343E+01 | 6.6184E+02 | -5.2096E+03 | 2.8861E+04 | -1.1468E+05 |
S6 | -2.0824E+00 | 2.1128E+01 | -1.4782E+02 | 6.9875E+02 | -2.4726E+03 | 6.9218E+03 | -1.5547E+04 |
S7 | -1.9457E+00 | 2.2148E+01 | -1.3303E+02 | 5.2879E+02 | -1.5008E+03 | 3.1207E+03 | -4.8085E+03 |
S8 | 5.3771E-01 | 7.9093E-02 | 9.1823E+00 | -5.7492E+01 | 1.5791E+02 | -2.6404E+02 | 2.9982E+02 |
S9 | -7.0551E-01 | 1.1762E+00 | -5.8288E+00 | 2.0247E+01 | -4.5133E+01 | 6.6509E+01 | -6.6633E+01 |
S10 | -2.8896E-01 | -3.4598E-01 | 1.9845E+00 | -4.4331E+00 | 6.1216E+00 | -5.6530E+00 | 3.5813E+00 |
面号 | A18 | A20 | A22 | A24 | A26 | A28 | A30 |
S1 | -9.1426E+06 | 3.7857E+07 | -1.1005E+08 | 2.1997E+08 | -2.8786E+08 | 2.2197E+08 | -7.6433E+07 |
S2 | -9.8239E+06 | 3.2316E+07 | -7.6509E+07 | 1.2686E+08 | -1.3966E+08 | 9.1609E+07 | -2.7066E+07 |
S3 | 8.1585E+05 | -2.7210E+06 | 6.3009E+06 | -9.9834E+06 | 1.0338E+07 | -6.3083E+06 | 1.7206E+06 |
S4 | 4.2816E+04 | -1.0721E+05 | 1.8489E+05 | -2.1702E+05 | 1.6586E+05 | -7.4489E+04 | 1.4919E+04 |
S5 | 3.2971E+05 | -6.8575E+05 | 1.0204E+06 | -1.0578E+06 | 7.2463E+05 | -2.9449E+05 | 5.3696E+04 |
S6 | 2.7654E+04 | -3.7911E+04 | 3.8673E+04 | -2.8069E+04 | 1.3570E+04 | -3.8834E+03 | 4.9299E+02 |
S7 | 5.5068E+03 | -4.6631E+03 | 2.8745E+03 | -1.2512E+03 | 3.6369E+02 | -6.3226E+01 | 4.9635E+00 |
S8 | -2.4208E+02 | 1.4131E+02 | -5.9420E+01 | 1.7578E+01 | -3.4739E+00 | 4.1170E-01 | -2.2119E-02 |
S9 | 4.6465E+01 | -2.2845E+01 | 7.9090E+00 | -1.8908E+00 | 2.9763E-01 | -2.7794E-02 | 1.1677E-03 |
S10 | -1.5575E+00 | 4.5388E-01 | -8.2486E-02 | 7.3245E-03 | 1.8428E-04 | -1.0008E-04 | 6.3850E-06 |
表12
图27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8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9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30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侧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27至图30可知,例子六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例子一至例子六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例子 | 1 | 2 | 3 | 4 | 5 | 6 |
CT1/(DT11+DT12) | 0.72 | 0.74 | 0.75 | 0.78 | 0.85 | 0.88 |
f2/(f3+f5) | 1.29 | 1.30 | 1.74 | 1.60 | 1.69 | 1.86 |
f1/f4 | 2.07 | 2.01 | 2.04 | 2.08 | 2.12 | 2.05 |
(R2-R1)/(R2+R1) | 2.07 | 2.04 | 1.76 | 1.94 | 1.94 | 2.12 |
(R7-R8)/(R7+R8) | 9.34 | 6.72 | 3.96 | 7.51 | 7.29 | 7.39 |
R9/R10 | 2.09 | 1.94 | 1.97 | 1.93 | 1.91 | 1.92 |
ImgH/f | 0.83 | 0.89 | 0.95 | 0.90 | 0.90 | 0.92 |
f12/f45 | 1.97 | 1.93 | 1.67 | 1.89 | 1.93 | 1.82 |
f345/f | 3.21 | 2.87 | 3.75 | 3.20 | 3.10 | 3.85 |
∑CT/∑AT | 4.60 | 4.55 | 4.57 | 4.46 | 4.83 | 4.78 |
SAG32/SAG31 | 1.81 | 1.72 | 1.44 | 1.63 | 1.63 | 1.59 |
(T23+CT3)/(T34+CT4) | 1.08 | 1.03 | 1.21 | 1.08 | 1.10 | 1.09 |
(ET2+ET3)/(ET4+ET5) | 0.97 | 0.99 | 1.02 | 0.92 | 0.88 | 0.79 |
表13
表14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等。
参数/例子 | 1 | 2 | 3 | 4 | 5 | 6 |
f1(mm) | 2.70 | 2.65 | 2.70 | 2.71 | 2.76 | 2.69 |
f2(mm) | -6.27 | -6.50 | -8.51 | -7.76 | -8.21 | -8.82 |
f3(mm) | -2.81 | -2.72 | -2.72 | -2.58 | -2.54 | -2.44 |
f4(mm) | 1.30 | 1.32 | 1.33 | 1.30 | 1.30 | 1.31 |
f5(mm) | -2.05 | -2.26 | -2.16 | -2.26 | -2.30 | -2.30 |
f(mm) | 2.75 | 2.70 | 2.73 | 2.68 | 2.67 | 2.63 |
TTL(mm) | 3.90 | 3.90 | 3.90 | 3.86 | 3.90 | 3.85 |
ImgH(mm) | 2.30 | 2.42 | 2.60 | 2.42 | 2.42 | 2.42 |
表14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摄像镜头。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成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2之间满足:0.5<CT1/(DT11+DT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0<f2/(f3+f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1.7<f1/f4<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R2+R1)<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3.8<(R7-R8)/(R7+R8)<9.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被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1.6<R9/R10<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6<ImgH/f<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45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之间满足:1.4<f12/f45<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345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5<f345/f<4.0。
10.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被摄物侧至成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成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被摄物侧面为凸面,成像侧面为凹面;
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6<ImgH/f<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27182.6A CN114355564A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摄像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27182.6A CN114355564A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摄像镜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55564A true CN114355564A (zh) | 2022-04-15 |
Family
ID=81109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27182.6A Pending CN114355564A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摄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55564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92778A1 (en) * | 2010-10-15 | 2012-04-19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
CN110488463A (zh) * | 2019-08-19 | 2019-11-22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198432A (zh) * | 2020-02-24 | 2020-05-26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538139A (zh) * | 2020-07-13 | 2020-08-14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736305A (zh) * | 2020-07-20 | 2020-10-02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2198638A (zh) * | 2020-11-16 | 2021-01-08 |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头部尺寸镜头 |
CN113777758A (zh) * | 2021-09-24 | 2021-12-10 |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
2022
- 2022-01-11 CN CN202210027182.6A patent/CN11435556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92778A1 (en) * | 2010-10-15 | 2012-04-19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
CN110488463A (zh) * | 2019-08-19 | 2019-11-22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198432A (zh) * | 2020-02-24 | 2020-05-26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538139A (zh) * | 2020-07-13 | 2020-08-14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736305A (zh) * | 2020-07-20 | 2020-10-02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2198638A (zh) * | 2020-11-16 | 2021-01-08 |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头部尺寸镜头 |
CN113777758A (zh) * | 2021-09-24 | 2021-12-10 |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31625B (zh) | 摄像镜头 | |
CN113759509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5840278A (zh) | 摄像镜头 | |
CN215297814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4637095A (zh) | 成像系统 | |
CN114114629A (zh) | 摄像镜头 | |
CN114527556A (zh) | 光学摄像镜头组 | |
CN114114637A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113093371A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216792553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1505803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4355564A (zh) | 摄像镜头 | |
CN217213295U (zh) | 摄像镜头 | |
CN216411710U (zh) | 成像系统 | |
CN216792562U (zh) | 摄影透镜组 | |
CN216792554U (zh) | 成像系统 | |
CN217213309U (zh) | 摄像镜头 | |
CN217902163U (zh) | 光学镜片组 | |
CN216792571U (zh) | 成像镜片组 | |
CN217181317U (zh) | 成像镜头 | |
CN113433671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7213290U (zh) | 成像系统 | |
CN215297810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7213297U (zh) | 成像透镜组 | |
CN113126257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