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5274B - 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5274B
CN114355274B CN202210245395.6A CN202210245395A CN114355274B CN 114355274 B CN114355274 B CN 114355274B CN 202210245395 A CN202210245395 A CN 202210245395A CN 114355274 B CN114355274 B CN 1143552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quantity
information
power consumption
data
quantity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53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55274A (zh
Inventor
余转丽
王永红
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ll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ll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ll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ll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453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5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5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5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55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5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获得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采集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数据,获得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根据用电占比信息获得第一修正约束参数;获得第一温度采集集合;根据第一温度采集集合获得第二修正约束参数;根据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和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第一误差数据,通过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第一误差数据的误差分配,获得第一误差分配结果;根据第一误差分配结果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用户的用电计量的过程中,存在因为电能计量设备本身缺陷,不能准确进行用户的用电信息统计,导致用户的用电信息计量存在误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测量和校准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的实际经济效益是通过进行电能计费措施加以实施的。提高电力计量的准确性、计量措施的合理性对于提升电力经营的经济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而言,一般通过电能表进行电能计量,受到环境因素、内部因素等变化,导致电能表的计量存在一定的误差,进而导致对于用户的用电信息计量不准确的问题。
但在实现本申请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在进行用户的用电计量的过程中,存在因为电能计量设备本身缺陷,不能准确进行用户的用电信息统计,导致用户的用电信息计量存在误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用户的用电计量的过程中,存在因为电能计量设备本身缺陷,不能准确进行用户的用电信息统计,导致用户的用电信息计量存在误差的技术问题,达到通过结合实际耗电信息,用户的用电比例,进行计量误差校正,提高了用户的用电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及时校正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用电校准系统,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与用电端采集装置、电量监测表、温度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采集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采集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数据,获得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用电占比信息,根据所述用电占比信息获得第一修正约束参数;通过所述温度采集装置进行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的环境温度采集,获得第一温度采集集合;根据所述第一温度采集集合进行温度影响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误差分析,获得第二修正约束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第一误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误差数据的误差分配,获得第一误差分配结果;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配结果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采集单元,所述第一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电端采集装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采集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数据,获得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用电占比信息,根据所述用电占比信息获得第一修正约束参数;第二采集单元,所述第二采集单元用于通过温度采集装置进行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的环境温度采集,获得第一温度采集集合;第一分析单元,所述第一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采集集合进行温度影响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误差分析,获得第二修正约束参数;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第一误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误差数据的误差分配,获得第一误差分配结果;第一校准单元,所述第一校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配结果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基于用电端的用电监测总量数据的获取,通过用电监测总量对应的电量监测表监测数据采集,根据电量监测表监测的数据进行用电占比分析,基于用电占比分析结果获得第一修正约束参数,通过温度采集装置进行所述电量监测表进行温度数据采集,获得第一温度采集集合,通过所述第一温度采集集合中温度变化对于电表计量数据的影响获得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基于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用电监测误差中误差部分用电量分布,进而完成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用电数据校准,达到结合实际耗电信息,用户的用电比例,进行计量误差校正,提高了用户的用电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及时校正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的获得所述基础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的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补偿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的获得偏差影响分值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采集单元11,第一获得单元12,第二获得单元13,第二采集单元14,第一分析单元15,第三获得单元16,第一校准单元17,电子设备50,处理器51,存储器52,输入装置53,输出装置54。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用户的用电计量的过程中,存在因为电能计量设备本身缺陷,不能准确进行用户的用电信息统计,导致用户的用电信息计量存在误差的技术问题,达到通过结合实际耗电信息,用户的用电比例,进行计量误差校正,提高了用户的用电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及时校正的技术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这仅仅是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相同属性的对象在描述时所采用的区分方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以便包含一系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申请概述
电力的实际经济效益是通过进行电能计费措施加以实施的。提高电力计量的准确性、计量措施的合理性对于提升电力经营的经济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而言,一般通过电能表进行电能计量,受到环境因素、内部因素等变化,导致电能表的计量存在一定的误差,进而导致对于用户的用电信息计量不准确的问题。现有技术在进行用户的用电计量的过程中,存在因为电能计量设备本身缺陷,不能准确进行用户的用电信息统计,导致用户的用电信息计量存在误差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用电校准系统,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与用电端采集装置、电量监测表、温度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采集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采集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数据,获得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用电占比信息,根据所述用电占比信息获得第一修正约束参数;通过所述温度采集装置进行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的环境温度采集,获得第一温度采集集合;根据所述第一温度采集集合进行温度影响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误差分析,获得第二修正约束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第一误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误差数据的误差分配,获得第一误差分配结果;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配结果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用电校准系统,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与用电端采集装置、电量监测表、温度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采集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
步骤S200: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采集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数据,获得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
具体而言,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为进行用户的用电信息分析校准的系统,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为进行供电信息统计的装置,一般多个用户共用一个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所述电量监测表即为智能电能表,可进行各个用户的用电信息统计,所述温度采集装置为基于温度传感器集成的,可以进行温度测量的设备,包括环境温度和设备温度,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与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所述电量监测表、所述温度采集装置通信连接,可以进行相互的信息交互。通过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进行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的信息采集调用,获得所述基础信息。其中,所述基础信息包括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负责监测的用户集合,用电端采集装置采集的时间节点及各个时间节点下的总用电量信息。通过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的基础信息的获取,为后续进行准确的用户用电校准提供了数据支持。
进一步而言,通过所述基础信息中采集对应的各个用户的标识信息,获得标识用户的对应的电量监测表列表,进行对应电量监测表中,与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同一时间节点的采集数据调用,根据采集数据调用结果获得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通过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获取,为后续进行异常电量比对,电量的误差校准分配提供了数据的支持。
步骤S300: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用电占比信息,根据所述用电占比信息获得第一修正约束参数;
步骤S400:通过所述温度采集装置进行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的环境温度采集,获得第一温度采集集合;
步骤S500:根据所述第一温度采集集合进行温度影响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误差分析,获得第二修正约束参数;
具体而言,所述用电占比信息是指,在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的采集时间区间范围内,通过所述电量监测表监测的对应的用户数据中,各个用户的用电占比信息,即只考虑用电总量对于电表的计量误差的影响下,通过用电量的计量获得的修正约束参数,根据各个用户在该时间节点下的用电占比分布情况,获得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
进一步而言,所述温度采集装置分布在所述电量监测表周围,可以进行电量监测表的环境温度采集。通过进行调用的各个电量监测表对应的各个温度采集装置,进行电量监测表的环境温度进行采集,获得所述第一温度集合,且所述第一温度集合中的各个温度数据的采集时间节点与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采集的时间节点具有一致性。根据各个电量采集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曲线,进行环境温度变化对于电量监测表产生的监测误差进行分析,根据各个电量监测表中的环境影响造成误差的程度占比,获得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通过进行电量监测表的环境温度的采集,使得对于电量监测表的定期校准多了一个环境温度影响维度的考量,进而达到使得用电信息校准结果更加的准确的技术效果。
步骤S600:根据所述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第一误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误差数据的误差分配,获得第一误差分配结果;
步骤S700: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配结果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误差数据为在用户端采集装置采集获得的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与各个用户的电量监测表采集的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数据误差信息,它表征了监测用户的监测数据的总误差。在各个用户的电表不存在异常检测数据时,基于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误差数据的相对于各个用户的误差数据分配,获得所述第一误差分配结果。通过所述第一误差分配结果进行各个用户的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数据校准。通过进行用电量维度和温度影响维度的误差分布分配,达到结合实际耗电信息,用户的用电比例,进行计量误差校正,提高了用户的用电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及时校正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而言,如图2所示,本申请步骤S100还包括:
步骤S110:通过大数据获得第一定期采集周期;
步骤S120:根据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基于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进行输电信息采集,获得第一输电信息采集结果;
步骤S130:获得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的周期标识信息;
步骤S140:根据所述周期标识信息进行所述第一输电信息采集结果标识,获得第一标识输电信息采集结果;
步骤S150: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输电信息采集结果获得所述基础信息。
具体而言,根据季节性信息、工作日信息,基于大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周期的划分,一般而言,采集周期过长,导致用户的用电信息误差较大,进而容易导致校正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采集周期过短,则造成资源的浪费,一般根据校正数据的整体影响情况,结合季节性信息、工作日信息进行定期采集周期的分布。根据分布结果,获得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在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的周期开始时间节点进行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的输电信息采集,持续到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的结束时间节点为止。根据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的周期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表示输电信息采集结果,所述周期标识表征了当前周期下的大功率电器的同步使用参数,可作为后期进行周期监测参数下的用电信息补偿的补偿参考依据。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输电信息采集结果获得所述基础信息,为后续通过所述标识信息和输电周期性信息进行周期性的用电信息补偿校准提供了数据的支持。
进一步而言,如图3所示,本申请步骤S800还包括:
步骤S810:根据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获得周期性补偿参数变化曲线;
步骤S820:根据所述周期性补偿参数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进行周期的二次聚类,获得第一修正周期聚类结果;
步骤S830: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周期聚类结果、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获得周期性补偿参数;
步骤S840:根据所述周期性补偿参数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补偿。
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中,根据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每天的修正信息修正点位确定,依据每天确定的修正点位图,绘制多个用户的周期性补偿参数变化曲线,其中,所述周期性补偿变化曲线中横坐标为日期,纵坐标为修正补偿值。通过对所述多个用户的周期性补偿参数变化曲线进行补偿参数稳定性分析,对于处于同一稳定性区间层级的连续性时间聚类。举例而言,当用户的周期性补偿变化曲线的周一、周二、周三为同一稳定性层级区间内,周四、周五为与周一、周二、周三不同级区间,则将周一、周二、周三进行同区间的聚类,周四周五为同区间聚类,根据分区的聚类结果,进行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的周期细化聚类,获得所述第一修正周期聚类结果。通过所述第一修正周期聚类结果对应的各个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内的周期细化补偿,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补偿校更加的准确,进而实现准确进行用户用电信息监测校准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还与电流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本申请步骤S700还包括:
步骤S710:通过所述电流采集装置获得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中第一用户的支路电流采集集合;
步骤S720:根据所述支路电流集合中同时间出现的电流差异数值信息获得第一影响分值;
步骤S730:根据电流差异数据的持续时间获得第一分值调整系数,根据所述第一影响分值和所述第一分值调整系数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偏差影响分值;
步骤S740:根据所述偏差影响分值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具体而言,所述电流采集装置为可以进行电流采集的设备,所述第一用户为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中的任一用户,所述电流监测表设置在所述第一用户的各个并联的支路中,可以进行电流的监测。在存在大功率的支路中,大功率设备的使用会导致设备所在支路的电压下降,进而导致各个支路的电压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引起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计量误差。通过各个支路的电流信息的监测,有效进行各个支路中同时运行大功率设备和小功率设备的信息采集,根据电流的差异值获得所述第一影响分值。获得所述大功率设备和小功率设备同时运行的时间信息,即通过所述电流监测表获得各个不同支路电流同时存在的持续时间信息。根据所述持续时间,获得所述第一影响分值的对应的第一分值调整系数,根据所述第一影响分值和所述第一分值调整系数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偏差影响分值。
进一步来说,对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一定期采集周期内的所有同时运行不同支路的大小功率设备的情况监测,并依据持续时间进行对应评分。在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整个周期的完全评估后,通过相同的评分规则,对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中的全部用户进行影响分值计算,基于计算结果的比例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通过进行用户的电流监测,进而准确识别用户的不同支路同时运行设备造成的电压异常对电量监测表的监测影响,进而实现准确进行用户的用电信息校准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步骤S740还包括:
步骤S741:获得所述电流差异数据的频率参数;
步骤S742:根据所述频率参数获得第二分值调整系数;
步骤S743:根据所述第二分值调整系数进行所述偏差影响分值的调整,获得修正影响分值;
步骤S744:根据所述修正影响分值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具体而言,在进行所述电流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对出现不同支路电流(表征了功率)出现差异的次数进行采集,根据采集结果获得所述频率参数,将所述频率参数作为进行偏差影响评分的第二分值调整系数。在进行差异值较大的功率支路同时进行开关运行的瞬时状态,同样会导致电量监测表的采集参数产生误差,通过设定预定的电流差异的预设阈值,将满足所述预设阈值的频率进行采集,构建为所述第二分值调整系数,基于所述第二分值调整系数进行所述偏差影响分值的调整,获得修正影响分值,将各个用户的频率参数分别通过所述电流监测表采集,并依据各个参数,获得所有用户的修正影响分值。通过各个用户的修正影响分值的分值比例,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通过进行满足预设阈值的电流出现的频率的监测,通过出现频率进行偏差影响分值的进一步修正,进而实现使得所述用户的用电校准更加的准确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步骤S700还包括:
步骤S750:获得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中对应的所有用户的偏差影响分值集合;
步骤S760:根据所述偏差影响分值集合的比例关系,获得第三修正约束参数;
步骤S770:根据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权重占比分配,获得第一占比分配结果;
步骤S780:根据所述第一占比分配结果,结合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具体而言,依据相同的功率对于电量监测表的影响分析规则,进行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控制的所有用户进行偏差影响分值的计算,并依据计算获得的多个偏差影响分值,构成所述偏差影响分值集合。根据所述偏差影响分值集合中各个用户的分值比例关系,获得所述第三修正约束参数,将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三修正约束参数进行同一标准的标准转换,转换的参考依据为所述权重占比分配。通过预定权重值的分配,对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约束参数进行同标准转化,根据转化结果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通过进行权重占比分配进行多个修正约束参数的标准同一,进而使得各个用户的异常监测结果与用户导致电量监测表异常的表现结合更加紧密,进而实现用户用电的分配校准更加的准确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还与湿度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本申请步骤S800还包括:
步骤S850:通过所述湿度采集装置获得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的环境湿度采集,获得第一湿度采集集合;
步骤S860:根据所述第一湿度采集集合进行湿度影响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误差分析,获得第四修正约束参数;
步骤S870:根据所述第四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具体而言,所述湿度采集装置为多个湿度传感器集成的,可进行湿度测定的设备,所述湿度采集装置设置在电量监测表的分布环境中,可以进行电量监测表的环境湿度的实时采集,且所述湿度采集装置与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通信连接,可进行相互的信息传输。通过所述湿度监测表,进行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中的各个电量监测表进行环境湿度的实时采集,获得所述第一湿度采集集合。基于所述第一湿度采集集合,进行环境湿度对于电量监测表的监测误差影响进行误差分析评估,根据误差的分析评估结果,获得所述第四修正约束参数。将所述第四修正约束参数与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同标准转化后,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通过进行环境湿度的信息采集,根据各个电量监测表所处环境的湿度不同,进行误差用电监测数据的进一步约束参数的分析,实现最终的用电校准更加的准确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由于采用了基于用电端的用电监测总量数据的获取,通过用电监测总量对应的电量监测表监测数据采集,根据电量监测表监测的数据进行用电占比分析,基于用电占比分析结果获得第一修正约束参数,通过温度采集装置进行所述电量监测表进行温度数据采集,获得第一温度采集集合,通过所述第一温度采集集合中温度变化对于电表计量数据的影响获得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基于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用电监测误差中误差部分用电量分布,进而完成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用电数据校准,达到结合实际耗电信息,用户的用电比例,进行计量误差校正,提高了用户的用电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及时校正的技术效果。
2、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输电信息采集结果获得所述基础信息,为后续通过所述标识信息和输电周期性信息进行周期性的用电信息补偿校准提供了数据的支持。
3、通过所述第一修正周期聚类结果对应的各个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内的周期细化补偿,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补偿校更加的准确,进而实现准确进行用户用电信息监测校准的技术效果。
4、由于采用了通过进行用户的电流监测的方式,进而准确识别用户的不同支路同时运行设备造成的电压异常对电量监测表的监测影响,进而实现准确进行用户的用电信息校准的技术效果。
5、通过进行满足预设阈值的电流出现的频率的监测,通过出现频率进行偏差影响分值的进一步修正,进而实现使得所述用户的用电校准更加的准确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系统,如图5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11,所述第一采集单元11用于采集用电端采集装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
第一获得单元12,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采集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数据,获得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
第二获得单元13,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用电占比信息,根据所述用电占比信息获得第一修正约束参数;
第二采集单元14,所述第二采集单元14用于通过温度采集装置进行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的环境温度采集,获得第一温度采集集合;
第一分析单元15,所述第一分析单元1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采集集合进行温度影响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误差分析,获得第二修正约束参数;
第三获得单元16,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第一误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误差数据的误差分配,获得第一误差分配结果;
第一校准单元17,所述第一校准单元17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配结果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通过大数据获得第一定期采集周期;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基于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进行输电信息采集,获得第一输电信息采集结果;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的周期标识信息;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周期标识信息进行所述第一输电信息采集结果标识,获得第一标识输电信息采集结果;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输电信息采集结果获得所述基础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获得周期性补偿参数变化曲线;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周期性补偿参数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进行周期的二次聚类,获得第一修正周期聚类结果;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周期聚类结果、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获得周期性补偿参数;
第一补偿单元,所述第一补偿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周期性补偿参数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补偿。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电流采集装置获得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中第一用户的支路电流采集集合;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支路电流集合中同时间出现的电流差异数值信息获得第一影响分值;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电流差异数据的持续时间获得第一分值调整系数,根据所述第一影响分值和所述第一分值调整系数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偏差影响分值;
第二校准单元,所述第二校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偏差影响分值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电流差异数据的频率参数;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频率参数获得第二分值调整系数;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分值调整系数进行所述偏差影响分值的调整,获得修正影响分值;
第三校准单元,所述第三校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修正影响分值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中对应的所有用户的偏差影响分值集合;
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偏差影响分值集合的比例关系,获得第三修正约束参数;
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权重占比分配,获得第一占比分配结果;
第四校准单元,所述第四校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占比分配结果,结合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湿度采集装置获得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的环境湿度采集,获得第一湿度采集集合;
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湿度采集集合进行湿度影响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误差分析,获得第四修正约束参数;
第五校准单元,所述第五校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系统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6来描述本申请的电子设备。
图6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下面,参考图6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可移动设备本身,或与其独立的单机设备,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5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
处理器5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50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5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51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述的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的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5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53和输出装置54,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用电校准系统,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与用电端采集装置、电量监测表、温度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采集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采集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数据,获得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用电占比信息,根据所述用电占比信息获得第一修正约束参数;通过所述温度采集装置进行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的环境温度采集,获得第一温度采集集合;根据所述第一温度采集集合进行温度影响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误差分析,获得第二修正约束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第一误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误差数据的误差分配,获得第一误差分配结果;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配结果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用户的用电计量的过程中,存在因为电能计量设备本身缺陷,不能准确进行用户的用电信息统计,导致用户的用电信息计量存在误差的技术问题,达到通过结合实际耗电信息,用户的用电比例,进行计量误差校正,提高了用户的用电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及时校正的技术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专用硬件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专用CPU、专用存储器、专用元器件等来实现。一般情况下,凡由计算机程序完成的功能都可以很容易地用相应的硬件来实现,而且,用来实现同一功能的具体硬件结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专用电路等。但是,对本申请而言更多情况下软件程序实现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用电校准系统,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与用电端采集装置、电量监测表、温度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其中,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为进行供电信息统计的装置,所述基础信息包括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负责监测的用户集合,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采集的时间节点及各个时间节点下的总用电量信息;
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采集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数据,获得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为智能电能表集合,可进行用户的用电信息统计;
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用电占比信息,根据所述用电占比信息获得第一修正约束参数;
通过所述温度采集装置进行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的环境温度采集,获得第一温度采集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采集集合进行温度影响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误差分析,获得第二修正约束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第一误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误差数据的误差分配,获得第一误差分配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配结果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其中,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还与电流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配结果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还包括:
通过所述电流采集装置获得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中第一用户的支路电流采集集合;
根据所述支路电流集合中同时间出现的电流差异数据获得第一影响分值;
根据所述电流差异数据的持续时间获得第一分值调整系数,根据所述第一影响分值和所述第一分值调整系数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偏差影响分值;
根据所述偏差影响分值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大数据获得第一定期采集周期;
根据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基于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进行输电信息采集,获得第一输电信息采集结果;
获得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的周期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周期标识信息进行所述第一输电信息采集结果标识,获得第一标识输电信息采集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输电信息采集结果获得所述基础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一定期采集周期获得周期性补偿参数变化曲线;
根据所述周期性补偿参数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进行周期的二次聚类,获得第一修正周期聚类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周期聚类结果、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获得周期性补偿参数;
根据所述周期性补偿参数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补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电流差异数据的频率参数,其中,所述频率参数为不同支路电流出现差异的次数;
根据所述频率参数获得第二分值调整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分值调整系数进行所述偏差影响分值的调整,获得修正影响分值;
根据所述修正影响分值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中对应的所有用户的偏差影响分值集合;
根据所述偏差影响分值集合的比例关系,获得第三修正约束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权重占比分配,获得第一占比分配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占比分配结果,结合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三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用电校准系统还与湿度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湿度采集装置获得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的环境湿度采集,获得第一湿度采集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湿度采集集合进行湿度影响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误差分析,获得第四修正约束参数;
根据所述第四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7.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所述第一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电端采集装置的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其中,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为进行供电信息统计的装置,所述基础信息包括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负责监测的用户集合,所述用电端采集装置采集的时间节点及各个时间节点下的总用电量信息;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信息获得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采集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数据,获得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为智能电能表集合,可进行用户的用电信息统计;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用电占比信息,根据所述用电占比信息获得第一修正约束参数;
第二采集单元,所述第二采集单元用于通过温度采集装置进行所述第一匹配电量监测表集合的环境温度采集,获得第一温度采集集合;
第一分析单元,所述第一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采集集合进行温度影响所述电量监测表的误差分析,获得第二修正约束参数;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用电总量数据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获得第一误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修正约束参数和所述第二修正约束参数进行所述第一误差数据的误差分配,获得第一误差分配结果;
第一校准单元,所述第一校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配结果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所述第一校准单元还包括: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通过电流采集装置获得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中第一用户的支路电流采集集合;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支路电流集合中同时间出现的电流差异数据获得第一影响分值;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流差异数据的持续时间获得第一分值调整系数,根据所述第一影响分值和所述第一分值调整系数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偏差影响分值;
第二校准单元,所述第二校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偏差影响分值进行所述第一电量监测数据集合的校准。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245395.6A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355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5395.6A CN114355274B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5395.6A CN114355274B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5274A CN114355274A (zh) 2022-04-15
CN114355274B true CN114355274B (zh) 2022-07-12

Family

ID=81094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45395.6A Active CN114355274B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52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1094B (zh) * 2022-07-08 2022-11-01 西安晟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装备模拟仪的环境适应性数据分析方法
CN115331403B (zh) * 2022-10-14 2023-04-28 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线路的故障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5347679B (zh) * 2022-10-17 2023-03-03 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用电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6370A (en) * 1984-04-12 1988-08-23 The Eastern Specialty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n energy meter
CN103091659A (zh) * 2013-01-22 2013-05-08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能表动态计量周期电能序列比例分配校验法
CN103630868A (zh) * 2013-09-23 2014-03-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一种变电站电能计量信息远程检测系统
CN105548951A (zh) * 2016-03-06 2016-05-04 王爱玲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直流电能表检定方法
CN107346008A (zh) * 2017-06-30 2017-11-14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实际负荷情况下电能表状态检验优化方法
CN109188341A (zh) * 2018-09-18 2019-01-1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电能表的现场运行误差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32505A (zh) * 2019-08-07 2019-12-03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表失准率的计算方法
CN110850358A (zh) * 2019-12-10 2020-02-2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逐步回归算法的电能表综合检定方法及系统
CN111289942A (zh) * 2020-01-21 2020-06-16 北京市腾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单一负荷跳变进行测量域误差分析的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1537944A (zh) * 2020-05-20 2020-08-14 南京能瑞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校准参数确定方法、微控制器、计量芯片及上位机
CN111999692A (zh) * 2019-05-27 2020-11-27 武汉国测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表误差的校准方法和装置
CN112684401A (zh) * 2020-11-26 2021-04-2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轻载台区电能表运行误差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684397A (zh) * 2020-11-20 2021-04-2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hplc高频采集数据的电能表运行误差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2698261A (zh) * 2020-11-25 2021-04-23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能表故障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3281697A (zh) * 2021-05-20 2021-08-20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一种运行误差在线分析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5310B2 (en) * 2004-10-18 2007-12-04 Electro Industries/Gauge Tech.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potential and current transformers in energy meters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6370A (en) * 1984-04-12 1988-08-23 The Eastern Specialty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n energy meter
CN103091659A (zh) * 2013-01-22 2013-05-08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能表动态计量周期电能序列比例分配校验法
CN103630868A (zh) * 2013-09-23 2014-03-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一种变电站电能计量信息远程检测系统
CN105548951A (zh) * 2016-03-06 2016-05-04 王爱玲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直流电能表检定方法
CN107346008A (zh) * 2017-06-30 2017-11-14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实际负荷情况下电能表状态检验优化方法
CN109188341A (zh) * 2018-09-18 2019-01-1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电能表的现场运行误差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99692A (zh) * 2019-05-27 2020-11-27 武汉国测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表误差的校准方法和装置
CN110532505A (zh) * 2019-08-07 2019-12-03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表失准率的计算方法
CN110850358A (zh) * 2019-12-10 2020-02-2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逐步回归算法的电能表综合检定方法及系统
CN111289942A (zh) * 2020-01-21 2020-06-16 北京市腾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单一负荷跳变进行测量域误差分析的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1537944A (zh) * 2020-05-20 2020-08-14 南京能瑞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校准参数确定方法、微控制器、计量芯片及上位机
CN112684397A (zh) * 2020-11-20 2021-04-2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hplc高频采集数据的电能表运行误差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2698261A (zh) * 2020-11-25 2021-04-23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能表故障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2684401A (zh) * 2020-11-26 2021-04-2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轻载台区电能表运行误差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281697A (zh) * 2021-05-20 2021-08-20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一种运行误差在线分析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Power Factor Corrected LLC Resonant Converter for Electric Veh.A Power Factor Corrected LLC Resonant Converter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Using Cuk Converter.《201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Drives and Energy Systems (PEDES)》.2018, *
徐相波.电能表误差引起的退补电量计算.《配电》.2015, *
郑旭东.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能计量数据异常的原因浅析.《科技创新导报》.20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5274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55274B (zh) 一种用电信息数据的定期校准方法及系统
US7937247B2 (en) Virtual metering
CN112068065B (zh) 一种电压互感器状态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336255B (zh) 一种高精度故障指示器的校准方法
JP2023525946A (ja) 単一の負荷ジャンプに基づいて測定領域の誤差解析を行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記憶媒体
CN113962468A (zh) 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749493B (zh) 一种冷轧带钢生产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7589391B (zh) 一种检测电能计量装置整体误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A2927999A1 (e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power grid monitors
CN115618654A (zh) 超差电能表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687983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表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
EP304856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3985339B (zh) 智能电表的误差诊断方法及系统、设备、存储介质
WO2022198919A1 (zh)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213681B (zh) 一种电能表寿命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058811A (zh) 信息处理装置、数据管理系统、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376564B (zh) 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电表计量校正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344824B (zh) 基于时标量测的电能量积分方法
CN114090562A (zh) 一种电力营销数据的清洗方法及装置
CN105656453B (zh) 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光纤电流互感器随机噪声实时滤波方法
CN110020000A (zh) 判定异常风速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88783A (zh) 一种智能电表精度在线监测方法和装置
Jinzhe et al. Calibration interval optimization and calibration conclusion risk analysis on automatic test system
CN112763003A (zh) 一种基于电力网中智能仪表通讯单元的数据采集系统及其方法
CN105391049B (zh) 一种考虑概率分布的电网参数估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09, Yongchang Road, Shifeng Street, Tiantai Coun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72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ELL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7200 15 Xingye East Third Street, Fuxi street, Tiantai County, Tai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ELL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Regular Calib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ectricity Information Data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2

Pledg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Tiantai sub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WELL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3000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