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3268A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3268A
CN114353268A CN202111510751.4A CN202111510751A CN114353268A CN 114353268 A CN114353268 A CN 114353268A CN 202111510751 A CN202111510751 A CN 202111510751A CN 114353268 A CN114353268 A CN 114353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relative humidity
air
interio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07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俊
张福臣
陈志伟
梁博
陈光玮
黄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5107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32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3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32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该方法包括:关闭空调器的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检测空调器内部的第一温度和第一相对湿度;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一预设风速运行,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一预设温度运行;检测空调器内部的第二温度和第二相对湿度;根据第一温度、第一相对湿度、第二温度、第一预设风速以及第一预设时间计算理论第二相对湿度;根据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若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空调器停止干燥。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空调器内部的干燥要求,避免残留水带来异味、发霉等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冷凝水,大量冷凝水会随着水道至排水管排出,但仍有少部分冷凝水残留在空调器内部,产生发霉、异味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极其不好的使用体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空调器一般通过在运转结束关机前设置一定时间的送风干燥程序,以处理残留在空调器内部的冷凝水,其具体干燥时间的设定一般是结合实验现象及专家经验进行确认,并设定至空调器运转程序中,但不同环境下的残留水量实际上是存在差异的,按照固定程序进行干燥并不能完全解决空调器内部的干燥问题。
因此,本申请旨在设计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空调器内部的干燥要求,避免残留水带来异味、发霉等问题,为消费者营造更加健康舒适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空调器内部的干燥要求,避免残留水带来异味、发霉等问题,为消费者营造更加健康舒适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11:关闭空调器的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
S12:检测所述空调器内部的第一温度和第一相对湿度;
S13: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一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一预设温度运行,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
S14:检测所述空调器内部的第二温度和第二相对湿度;
S15: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一相对湿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一预设风速以及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计算理论第二相对湿度;
S16:根据所述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S17:若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停止干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则返回步骤S13继续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直至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二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二预设温度运行,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所述第二预设风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风速,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包括:
设定H1=所述第二相对湿度/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
若H1≥1.1,则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
若1.1>H1≥1,则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21:打开空调器的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
S22: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三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三预设温度运行,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
S23:检测所述空调器进风口的第三温度和第三相对湿度,以及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第四温度和第四相对湿度;
S24:根据所述第三温度、所述第三相对湿度和所述第四温度计算理论第四相对湿度;
S25:根据所述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S26:若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停止干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则返回步骤S22继续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直至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四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四预设温度运行,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所述第四预设风速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风速,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包括:
设定H2=所述第四相对湿度/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
若H2≥m,则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
若m>H2≥1,则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其中,m为大于1的常数,表示判断标准值。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包括环境参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空调器内部的第一温度、第一相对湿度、空调器内部的第二温度和第二相对湿度,或空调器进风口的第三温度、第三相对湿度、空调器出风口的第四温度和第四相对湿度;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的关闭、以及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一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一预设温度运行,或控制所述空调器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的打开,以及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三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三预设温度运行;
分析模块:用于计算理论第二相对湿度,根据所述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或计算理论第四相对湿度,根据所述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控制所述空调器停干燥或继续干燥。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关闭空调器的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检测空调器内部的第一温度和第一相对湿度,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一预设风速运行,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一预设温度运行,对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检测空调器内部的第二温度和第二相对湿度,根据第一温度、第一相对湿度、第二温度、第一预设风速以及第一预设时间计算理论第二相对湿度,根据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若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空调器停止干燥。本申请方案,先执行干燥程序,通过检测并分析空调器的内部具体环境情况判断空调器内部干燥情况,再根据该干燥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干燥,直至满足干燥要求为止,相比传统方式中依靠实验或经验来判断空调器内部干燥情况,本方案的判断方式基于空调器内部所处的实际环境情况,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使得判断更加精准且符合空调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因此,本申请方案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空调器内部的干燥要求,避免残留水带来异味、发霉等问题,为消费者营造更加健康舒适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空调器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冷凝水,大量冷凝水会随着水道至排水管排出,但仍有少部分冷凝水残留在空调器内部,产生发霉、异味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极其不好的使用体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空调器一般通过在运转结束关机前设置一定时间的送风干燥程序,以处理残留在空调器内部的冷凝水,其具体干燥时间的设定一般是结合实验现象及专家经验进行确认,并设定至空调器运转程序中,但不同环境下的残留水量实际上是存在差异的,按照固定程序进行干燥并不能完全解决空调器内部的干燥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空调器内部的干燥要求,避免残留水带来异味、发霉等问题,为消费者营造更加健康舒适的使用体验。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一包括:
101、关闭空调器的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
102、检测空调器内部的第一温度和第一相对湿度;
该第一温度和第一相对湿度是空调器内部执行干燥程序之前的温度和湿度。
103、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一预设风速运行,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一预设温度运行,对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
此时执行干燥程序,内风机送风以及换热器换热来对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
104、检测空调器内部的第二温度和第二相对湿度;
该第二温度和第二相对湿度是空调器内部执行干燥程序之后,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后的温度和湿度。
105、根据第一温度、第一相对湿度、第二温度、第一预设风速以及第一预设时间计算理论第二相对湿度;
在步骤104中,测量的第二相对湿度为空调器内部的实际第二相对湿度,而理论第二相对湿度是第一温度、第一相对湿度、第二温度、第一预设风速以及第一预设的函数,根据第一温度、第一相对湿度、第二温度、第一预设风速以及第一预设计算的理论第二相对湿度,与实际第二相对湿度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106、根据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即根据实际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理论第二相对湿度偏差的情况,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107、若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空调器停止干燥。
若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则返回步骤103继续对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直至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为止。
从上述实施例一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关闭空调器的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检测空调器内部的第一温度和第一相对湿度,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一预设风速运行,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一预设温度运行,对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检测空调器内部的第二温度和第二相对湿度,根据第一温度、第一相对湿度、第二温度、第一预设风速以及第一预设时间计算理论第二相对湿度,根据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若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空调器停止干燥。本实施例方案,先执行干燥程序,通过检测并分析空调器的内部具体环境情况判断空调器内部干燥情况,再根据该干燥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干燥,直至满足干燥要求为止,相比传统方式中依靠实验或经验来判断空调器内部干燥情况,本实施例的判断方式基于空调器内部所处的实际环境情况,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使得判断更加精准且符合空调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因此,本实施例方案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空调器内部的干燥要求,避免残留水带来异味、发霉等问题,为消费者营造更加健康舒适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在实际应用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缩短二次干燥的时间,可以在确定空调器内部还需要干燥的情况下提高干燥效率。
根据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之后,还包括:若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二预设风速运行,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二预设温度运行,对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第二预设风速大于第一预设风速,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即在前一次干燥时没有达到干燥要求,需要进行二次干燥的情况下,相比前一次干燥时提高内风机的转速和换热器的温度,使得干燥动力更强,效率更高,相比采用原来的内风机转速和换热器温度,能够缩短二次干燥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二次干燥时,也可以设定一个预设的干燥时间,并在预设的干燥时间后检测空调器内机是否达到干燥要求,如果仍未达到,可以在第二次干燥的基础上再次提高内风机转速和换热器温度,进行第三次干燥,直至达到干燥要求为止。
从上述实施例二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在二次干燥时相比前一次提升内风机转速和换热器温度,能够提高干燥效率,缩短二次干燥的时间。
实施例三
在实际应用中,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对第二相对湿度/理论第二相对湿度进行数值判断,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三包括根据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包括:
201、设定H1=第二相对湿度/理论第二相对湿度;
利用第二相对湿度除以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值来判断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第二相对湿度除以理论第二相对湿度可以表示空调器内部经过干燥程序后的湿度变化。
202、判断H1是否大于等于1.1;
203、若H1大于等于1.1,则判定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
此时说明空调器内部还有一定水分残留,挥发出来导致内部湿度升高,导致空调器内部经过干燥程序后的湿度变化还是比较大,则空调器需要继续进行干燥程序以保证内部完全干燥,避免异味、发霉等问题。
204、若H1小于1.1,则判断H1是否大于等于1;
205、若H1大于等于1,则判定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
此时说明空调器内部湿度变化已经较小,基本没有水分残留,可以认为达到干燥要求,不会产生次生的污染问题,可以进行停止干燥。
206、若H1小于1,则控制空调器关机。
一般情况下,受环境因素或机械性能影响,空调器内部的实际湿度不会小于理论湿度,而此时空调器内部的实际湿度已经小于理论湿度,一方面可能由于计算误差导致,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机械故障导致,无论哪种情况,此时空调器内部的湿度变化已经较小,可以关机对空调器进行检修,找出空调器内部实际湿度小于理论湿度的具体原因。
从上述实施例三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比较第二相对湿度除以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值是否在设定标准值的区间内,来判断空调器内部经过干燥程序后的湿度变化,从而判断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实施例四
在实际应用中,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对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四包括:
301、打开空调器的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
由于空调器内部的温湿度变化会造成空调器进风口和出风口温湿度的差异,因此利用空调器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温湿度来表征空调器内部的温湿度情况是相对准确的。
302、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三预设风速运行,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三预设温度运行,对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
此时执行干燥程序,内风机送风以及换热器换热来对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
303、检测空调器进风口的第三温度和第三相对湿度,以及空调器出风口的第四温度和第四相对湿度;
该第三温度和第三相对湿度、第四温度和第四相对湿度是空调器内部执行干燥程序之后,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后的温度和湿度。
304、根据第三温度、第三相对湿度和第四温度计算理论第四相对湿度;
在步骤303中,测量的第四相对湿度为空调器出风口的实际第四相对湿度,而理论第四相对湿度是第三温度、第三相对湿度和第四温度的函数,根据第三温度、第三相对湿度和第四温度计算的理论第四相对湿度,与实际第四相对湿度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305、根据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即根据实际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理论第四相对湿度偏差的情况,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306、若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空调器停止干燥。
若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则返回步骤302继续对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直至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缩短二次干燥时间,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前一次干燥时没有达到干燥要求,需要进行二次干燥的情况下,相比前一次干燥时提高内风机的转速和换热器的温度,使得干燥动力更强,效率更高,相比采用原来的内风机转速和换热器温度,能够缩短二次干燥的时间。
另外,在二次干燥时,也可以设定一个预设的干燥时间,并在预设的干燥时间后检测空调器内机是否达到干燥要求,如果仍未达到,可以在第二次干燥的基础上再次提高内风机转速和换热器温度,进行第三次干燥,直至达到干燥要求为止。
进一步地,还可以设定H2=第四相对湿度/理论第四相对湿度,并设定一个标准值m,其中,m为大于1的常数,通过比较H2是否在设定的标准值区间内,来判断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具体的,可以是:
若H2≥m,则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若m>H2≥1,则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判断逻辑与前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从上述实施例四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采用空调器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温湿度表征空调器内部温湿度,先执行干燥程序,在通过检测并分析空调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温湿度情况,判断空调器内部具体环境情况,进而判断空调器内部干燥情况,再根据该干燥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干燥,直至满足干燥要求为止,相比传统方式中依靠实验或经验来判断空调器内部干燥情况,本实施例的判断方式基于空调器实际运行情况加以判断,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使得判断更加精准,因此,本实施例方案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空调器内部的干燥要求,避免残留水带来异味、发霉等问题,为消费者营造更加健康舒适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五
与前述应用功能实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及相应的实施例。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4,该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分析模块以及处理模块。
检测模块包括环境参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空调器内部的第一温度、第一相对湿度、空调器内部的第二温度和第二相对湿度,或空调器进风口的第三温度、第三相对湿度、空调器出风口的第四温度和第四相对湿度;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空调器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的关闭、以及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一预设风速运行,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一预设温度运行,或控制空调器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的打开,以及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三预设风速运行,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三预设温度运行;
分析模块用于计算理论第二相对湿度,根据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或计算理论第四相对湿度,根据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控制空调器停干燥或继续干燥。
从上述实施例五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分析模块以及处理模块相互配合,以完成干燥程序的运转。
实施例六
与前述应用功能实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相应的实施例。
该空调器包括前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前述中任一项空调器控制方法。
关于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再做详细阐述说明。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案。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另外,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和方法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记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记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1:关闭空调器的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
S12:检测所述空调器内部的第一温度和第一相对湿度;
S13: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一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一预设温度运行,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
S14:检测所述空调器内部的第二温度和第二相对湿度;
S15: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一相对湿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一预设风速以及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计算理论第二相对湿度;
S16:根据所述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S17:若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停止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则返回步骤S13继续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直至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二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二预设温度运行,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所述第二预设风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风速,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包括:
设定H1=所述第二相对湿度/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
若H1≥1.1,则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
若1.1>H1≥1,则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
5.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21:打开空调器的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
S22: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三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三预设温度运行,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
S23:检测所述空调器进风口的第三温度和第三相对湿度,以及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第四温度和第四相对湿度;
S24:根据所述第三温度、所述第三相对湿度和所述第四温度计算理论第四相对湿度;
S25:根据所述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S26:若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停止干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则返回步骤S22继续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直至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则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四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四预设温度运行,对所述空调器内部进行干燥,所述第四预设风速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风速,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包括:
设定H2=所述第四相对湿度/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
若H2≥m,则所述空调器内部未达到干燥要求;
若m>H2≥1,则所述空调器内部达到干燥要求,其中,m为大于1的常数,表示判断标准值。
9.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包括环境参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空调器内部的第一温度、第一相对湿度、空调器内部的第二温度和第二相对湿度,或空调器进风口的第三温度、第三相对湿度、空调器出风口的第四温度和第四相对湿度;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的关闭、以及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一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一预设温度运行,或控制所述空调器进风口导风板和出风口导风板的打开,以及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第三预设风速运行,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以第三预设温度运行;
分析模块:用于计算理论第二相对湿度,根据所述第二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二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或计算理论第四相对湿度,根据所述第四相对湿度相对于所述理论第四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
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空调器内部是否达到干燥要求,控制所述空调器停干燥或继续干燥。
10.一种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510751.4A 2021-12-10 2021-12-10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43532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0751.4A CN114353268A (zh) 2021-12-10 2021-12-10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0751.4A CN114353268A (zh) 2021-12-10 2021-12-10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3268A true CN114353268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9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0751.4A Pending CN114353268A (zh) 2021-12-10 2021-12-10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326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37734A1 (en) * 2012-03-29 2015-0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CN109506336A (zh) * 2018-11-19 2019-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37734A1 (en) * 2012-03-29 2015-0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CN109506336A (zh) * 2018-11-19 2019-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77161B (zh) 空调能耗模型训练方法与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US2019036875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ntrol energy consumption efficiency
CN103234257B (zh) 变频空调器及提高其运行总能效的节能控制方法
CN104956155B (zh) 系统和用于控制包括可变速度压缩机的系统的方法
CN110425685A (zh)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11692721B (zh) 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8168030B (zh) 一种基于制冷性能曲线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07940679B (zh) 一种基于数据中心冷水机组性能曲线的群控方法
CN108224697A (zh) 空调电子膨胀阀调节方法、计算机装置、存储介质
CN110895016A (zh) 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群控方法
CN109945563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电子膨胀阀的初始化方法、装置
CN115577454A (zh)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虚拟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4353268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688740A (zh) 基于Modelica联合仿真优化的冷水机房模型校准方法
CN111023261A (zh) 降低多联机内机噪音的方法、装置及多联机
CN110895026A (zh) 一种空调冷媒泄漏检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空调
WO2020189203A1 (ja) 冷媒量推定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839536A (zh) 一种驻车空调控制方法和驻车空调
CN106931544A (zh) 节能型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CN109323367B (zh) 空调器及其化霜方法、装置
CN117091273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自适应学习数据模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606739B (zh) 空调停机压差平衡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
CN114061060B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974254A (zh) 空调空气能热水器运行程序集成控制及热水优先控制方法
CN102306000A (zh) 一种用于空调柜机的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