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40C - 具有自适应信道编码器和译码器的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自适应信道编码器和译码器的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40C
CN1143440C CNB99800832XA CN99800832A CN1143440C CN 1143440 C CN1143440 C CN 1143440C CN B99800832X A CNB99800832X A CN B99800832XA CN 99800832 A CN99800832 A CN 99800832A CN 1143440 C CN1143440 C CN 114344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coding characteristics
channel
encoded
encod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08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2255A (zh
Inventor
C・P・M・J・巴根
C·P·M·J·巴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272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2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在传输系统中,包括有通过传输信道(10)与接收机(6)相耦合的发射机(4)。发射机(4)包括信道编码器(28),用于把源符号编码成编码符号。接收机(6)包括信道译码器(28),用于从传输信道接收的信号重新构建源符号。按照本发明的,发射机包括分开的编码器,用于编码在信道编码器(14)中使用的编码特性,并把它发送到接收机(6)。接收机(6)被用来从传输媒介接收被编码的编码特性,以及分开的信道译码器(26)被用来译码被编码的编码特性。由分开的信道译码器(26)提供的编码特性被传送到信道译码器(28)的设置装置(27),以便设置信道译码器(28)的编码特性。

Description

具有自适应信道编码器和译码器的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经过传输信道与接收机相耦合的发射机的传输系统,其中发射机包括信道编码器,用于把源符号编码成编码符号,以及其中接收机包括源译码器,用于根据传输信道接收的编码符号得出重新构建的源符号,传输系统包括编码特性设置装置,用于设置信道编码器和信道译码器的至少一个编码特性。
本发明也涉及在这样的传输系统中所使用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本发明还涉及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这样的传输系统可被使用在传输信道质量表现出相当大的变化的各种应用场合。为了使得能够在这样的传输信道上进行真正的无误码传输,在发射机中,通过使用信道编码器按照具有纠错和检错能力的代码来编码源符号。在接收机中,由信道译码器重新构建源符号。有用的代码可包括卷积码和几种类型的块码,诸如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码。另外也经常使用块码与卷积码的组合。
在源符号的数目与这样的代码的信道符号数目之间的比值被称为编码率。这样的代码的纠错能力显著地取决于编码率。在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变化很大的情况下,所使用的信道的编码率应当被选择成使得在最坏的信道条件下得出真正的无误码传输。这导致在传输质量很高时有用的传输容量的损失。
为了避免传输容量的这种损失,传输系统可根据传输质量设置至少一个编码特性,例如,信道编码器的编码率。还可看到,可以希望根据要被传输的源符号的类型来设置信道编码器和信道译码器的编码特性。例如,代表计算机文件的数据信号的传输要求误码率小于10-10,以及数字语音信号的传输可要求误码率只低于1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信道编码器的至少一个特性的改变通知接收机,以便能够对其进行译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按照本发明的传输系统的特征在于,发射机包括另一个信道编码器,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编码特性得出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并且发射机被用来把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发送给接收机,接收机包括另一个信道译码器,用于根据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得出至少一个编码特性,以及接收机被用来按照至少一个编码特性设置信道译码器的至少一个编码特性。
通过使用分开的信道以便用于发送至少一个编码特性,可以达到:这个编码特性的传输不依赖于(主要的)信道编码方案,该信道编码方案在快速改变的信道条件下可能失败。因为传送该至少一个编码特性所需要的信息量通常是很小的,所以可将非常强的纠错编码方案使用于该另一个信道编码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另一个信道编码器包括块编码器,以及该另一个信道译码器包括块译码器。
应用块编码器和块译码器的组合使得能进行简易的译码,特别是当要被发送的信息量很低时。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被编码的符号被排列成帧,以及发射机被用来把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分成至少两个部分,并以接连的帧来发送所述的至少两个部分。
通过把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分成至少两个部分以及以接连的帧发送它们,有可能选择较长的码字,以便得到进一步提高的纠错能力。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传输系统包括传输质量确定装置,用于从接收机中的信道译码器得出传输质量测量值,还包括用于经过该另一个传输信道把质量测量值发送到发射机的装置。
通过使用从接收机到发射机的返回链路,有可能便利地在发射机处得到传输质量。同样地,也有可能在全双工链路上使用依赖于传输质量的信道编码。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
图1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传输系统。
图2显示了按照图1的传输系统中的帧结构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图1的传输系统包括三个重要的单元,即TRAU(代码转换器和编码率适配器单元)2,BTS(收发信机基站)4,和移动台6。TRAU2通过A-bis接口8被耦合到BTS4。BTS4通过空中接口10被耦合到移动台6。
把要被发送到移动台6的主信号(这里是语音信号)加到语音编码器12上。载有编码的语音信号(也被称为源符号)的语音编码器12的第一输出通过A-bis接口8被耦合到信道编码器14。载有背景噪声电平指示BD的语音编码器12的第二输出被耦合到系统控制器16的输入端。载有编码特性(这里是下行链路编码率赋值信号RD)的系统控制器16的第一输出被耦合到语音编码器12以及通过A-bis接口被耦合到信道编码器14中的编码特性设置装置25和另一个信道编码器(这里是块编码器18)。载有上行链路编码率赋值信号RU的系统控制器16的第二输出被耦合到信道编码器14的第二输入端。2-比特编码率赋值信号RU在两个接连的帧上逐个比特地发送。编码率赋值信号RD和RU构成根据分别以由RD和RU代表的编码特性来运行下行链路传输系统和上行链路系统的请求。
可以看到,被发送到移动台6的RD的数值可被编码特性排序装置13拒绝,该编码特性排序装置可强制把由编码率赋值信号RU代表的编码特性的预定序列放置在块编码器18、信道编码器14、和语音编码器12中。这个预定的序列可被用来输送附加信息到移动台6,而不需要传输帧中的附加空间。有可能使用一个以上的预定序列的编码特性。每个预定序列的编码特性相应于不同的辅助信号值。
系统控制器16从A-bis接口接收表示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空中接口10(射频信道)的质量的质量量度QU和QD。把质量量度QU与多个门限水平进行比较,其比较结果被系统控制器16使用来划分在上行链路的语音编码器36与信道编码器38之间的可供使用的信道容量。信号QD被低通滤波器滤波,然后与多个门限值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被用来划分在语音编码器12与信道编码器14之间的可供使用的信道容量。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语音编码器12与信道编码器14之间信道容量的划分可能有四个不同的组合。在下面的表格中给出这些可能性。
    RX   RSPEECH(kbit/s)     RCHANNEL   RTOTAL(kbit/s)
    0     5.5     1/4     22.8
    1     8.1     3/8     22.8
    2     9.3     3/7     22.8
    3     11.1     1/2     22.8
    0     5.5     1/2     11.4
    1     7.0     5/8     11.4
    2     8.1     3/4     11.4
    3     9.3     6/7     11.4
                 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分配给语音编码器12的比特率和信道编码器的编码率随信道质量而增加。这是可能的,因为在较好的信道条件下,信道编码器可通过使用较低的比特率而提供所需要的传输质量(误帧率)。由信道编码器的较大的编码率节省出的比特率是通过把它分配给语音编码器12而被利用的,从而得到较好的语音质量。可以看到,编码特性在这里是信道编码器14的编码率。编码特性设置装置25被用来按照由系统控制器16提供的编码特性来设置信道编码器14的编码率。
在坏的信道条件下,信道编码器需要具有较低的编码率,以便能够提供所需要的质量。信道编码器将是可变编码率的卷积编码器,它编码语音编码器12的输出比特,在其上加上8比特的CRC。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的基本编码率的不同的卷积码,或通过使用对具有固定的基本编码率的卷积码凿孔,可得到可变的编码率。优选地,使用这些方法的组合。
在下面给出的表2中,给出了在表1中给出的卷积码的特性。所有这些卷积码都具有等于5的值ν。
多项式/编码率 1/2    1/4   3/4   3/7   3/8   5/8   6/7
    G1=43   000002
    G2=45   003   00020
    G3=47   001   301   01000
    G4=51    4   00002   101000
    G5=53   202
    G6=55    3
    G7=57 2   020   230
多项式/编码率 1/2 1/4 3/4 3/7 3/8 5/8 6/7
    G8=61   002
    G9=65     1   110   022   02000   000001
    G10=66
    G11=67     2   000010
    G12=71   001
    G13=73   010
    G14=75   110   100   10000   000100
    G15=77     1   00111   010000
                                           表2
在表2中,数值Gi表示生成多项式(generator polynomials)。生成多项式G(n)根据下式来定义:
Gi(D)=g0g1·D…gn-1·Dn-1gn·Dn      (A)
在(A)式中,是模2加法。i是序列g0,g1,...,gν-1,gν的八进制表示。
对于每个不同的代码,其中所使用的生成多项式由相应的单元中的数字表示。在相应的单元中的数字表示相应的生成多项式所要考虑的源符号。而且,所述数字表示通过使用所述多项式而得出的编码符号在源符号序列中的位置。每位数字表示通过使用所指示的生成多项式而得出的信道符号在信道符号序列中的位置,对于编码率1/2的编码,使用生成多项式G7=57和G9=65。对于每个源符号,首先发送按照多项式G9=65计算的信道符号,其次,发送按照生成多项式G7=57计算的信道符号,同样地,从表3可以确定要被用来确定对于1/4编码率的编码的信道符号的多项式。其它的代码是凿孔卷积码。如果在该表中的数字等于0,则这意味着相应的生成多项式不被使用于所述的特定源符号。从表2可以看到,某些生成多项式不被使用于每个源符号。可以看到,该表中的数目序列分别对长于1,3,5,或6的输入符号的序列周期性地继续下去。
可以看到,表1给出对于全编码率信道和半编码率信道的语音编码器12的比特率和信道编码器14的编码率的数值。有关使用哪个信道的决定要由系统操作员作出,并借助于一个频段外的控制信号(outof band control signal)把它通知给TRAU2、BTS4、和移动台6,该信号可在单独的控制信道16上被发送。在信道编码器14上也加上信号RU
块编码器18用来编码用于发送到移动台6的被选中的编码率RD。这个编码率RD因为两个原因而在单独的编码器被编码。第一个原因是,希望在按照新的编码率编码的数据到达信道译码器28以前把新的编码率RD通知移动台的信道译码器28。第二个原因是,比起信道编码器14可能做到的情况来说,希望数值RD能更好地对抗传输错误。为了更多地增强编码的RD值的纠错特性,码字被分成两部分,它们在分开的帧中被发送。码字的这种分割允许选择更长的码字,导致进一步地提高纠错能力。
块编码器18把由两个比特表示的编码特性RD编码成按照块码编码的具有16比特的码字的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如果使用全编码率信道的话。如果使用半编码率信道,则具有8比特的码字的块码被使用来编码该编码特性。下面在表3和表4中给出所使用的码字。
  RD[1]   RD[2]     C0     C1     C2     C3     C4     C5     C6     C7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1     1     0     1
    1     0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表3:半编码率信道
    RD[1]     RD[2]     C0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     C12     C13     C14     C1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0     1
    1     0     1     1     0     1     0     0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1     1     1     0     1     1     1     0
                                表4:全编码率信道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到,用于全编码率信道的码字是通过重复用于半编码率信道的码字而得到的,导致了改进的纠错特性。在半-编码率信道中,符号C0到C3在第一帧中被发送,以及比特C4到C7在以后的帧中被发送。在全-编码率信道中,符号C0到C7在第一帧中被发送,以及比特C8到C15在以后的帧中被发送。
信道编码器14和块编码器18的输出在空中接口10上以时分复用方式被发送。然而,也有可能使用CDMA在空中接口10上发送几个信号。在移动台6中,从空中接口10接收的信号被加到信道译码器28和另一个信道译码器(在这里是块译码器26)。块译码器26被用来通过译码由码字C0...CN表示的被编码的编码特性而得出由RD比特表示的编码特性,其中对于半编码率信道N是7以及对于全编码率信道N是15。
块译码器26被用来计算四个可能的码字与其输入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在两个过程中完成的,因为码字是分两部分在两个接连的帧中发送的。在接收到相应于第一部分的码字的输入信号后,计算在可能的码字的第一部分与输入值之间的相关值并对其进行存储。当在以后的帧中接收相应于码字的第二部分的输入信号时,计算在可能的码字的第二部分与输入信号之间的相关值,并把它附加到先前存储的相关值上,以便得出最后的相关值。把相应于具有与总的输入信号的最大相关值的码字的RD数值选择为表示编码特性的接收的码字,并将它传递到块译码器26的输出端。块译码器26的输出端被连接到信道译码器28中的特性设置装置的控制输入端,以及被连接到语音译码器30的控制输入端,以用于将信道译码器28的编码率和语音译码器30的比特率设置到相应于信号RD的数值。
信道译码器28译码其输入信号,并在第一输出端给出编码的语音信号以便将其传送到语音译码器30的输入端。
信道译码器28在第二输出端给出一个表示帧被不正确地接收的信号BFI(坏帧指示符)。这个BFI信号是在信道译码器28中通过计算由卷积译码器译码的信号的一部分的检验和以及把所计算的检验和与从空中接口10接收的检验和的数值进行比较而得出的。
语音译码器30被用来从信道译码器20的输出信号得出语音编码器12的语音信号的副本。在从信道译码器28接收到BFI信号的情况下,语音译码器30被用来根据以前接收的相应于以前的帧的参量得出语音信号。如果多个接连的帧被指示为坏帧,则语音译码器30可被安排来静音它的输出信号。
信道译码器28在第三输出端提供译码的信号RU。信号RU表示编码特性(在这里是上行链路的比特率设置)。对每一帧,信号RU包括1比特(RQI比特)。在去格式化器34中,在接连的帧中接收的两个比特被组合在由两个比特表示的用于上行链路的比特率设置RU′中。这个比特率设置RU′,它按照表1选择一个要被用于上行链路的可能的项,并且被加到语音编码器36的控制输入端、信道编码器38的控制输入端、和另一个信道编码器(这里是块编码器40)的输入端。如果信道译码器20通过发出BFI信号来告知一个坏帧,则译码的信号RU不能被用来设置上行链路,因为认为它是不可靠的。
信道译码器28在第四输出端提供质量量度MMDd。当信道译码器中使用维特比(Viterbi)译码器时,这个量度MMD可容易地得出。这个质量量度在处理单元32按照一阶滤波器被滤波。在处理单元32中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可被写为:
    MMD′[n]=(1-α)·MMD[n]+α·MMD′[n-1]    (B)
在根据改变的RD值来改变信道译码器28的比特率设置以后,MMD′[n-1]值被设置为一个相应于对于新设置的比特率和对于典型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滤波后的MMD的长时间平均值的典型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在不同的比特率值之间切换时的瞬变现象。
滤波器的输出信号被数字化为具有2比特的质量指示符QD。质量指示符QD被加到信道编码器38的第二输入端。2比特的质量指示符QD每两帧被发送一次,在每帧中使用一个比特位置。
加到移动台6中的语音编码器36上的语音信号被编码,并被传送到信道编码器38。信道编码器38计算在其输入比特中的CRC值,把CRC值加到其输入比特上,并按照从表1由RU′中选择的卷积码来编码输入比特和CRC值的组合。
块编码器40按照表3或表4(这要取决于使用半编码率信道还是全编码率信道)来编码用两个比特表示的信号RU′。这里在一帧中也只发送半个码字。
移动台6中的信道编码器38和块编码器40的输出信号通过空中接口10被发送到BTS4。在BTS4中,块编码的信号RU′被另一个信道译码器(这里是块译码器42)译码。块译码器42的运行是与块译码器26的运行相同的。在块译码器42的输出端处,可以提供由信号RU”表示的被译码的编码特性。这个译码的信号RU”被加到信道译码器44的编码特性设置装置的控制输入端,并通过A-bis接口传送到语音译码器48的控制输入端。
在BTS4中,通过空中接口10接收的、来自信道编码器38的信号被加到信道译码器44。信道译码器44译码其输入信号,并把译码的信号通过A-bis接口8传送到TRAU2。信道译码器44把代表上行链路传输质量的质量量度MMDu提供给处理单元46。处理单元46执行类似于在处理单元32和22中所执行的滤波操作。随后,滤波运行的结果被数字化为2比特,并通过A-bis接口8被发送到TRAU2。
在系统控制器16中,判决单元20根据质量量度QU确定要被使用于上行链路的比特率设置RU。在正常环境下,分配给语音编码器的那一部分信道容量将随着提高信道质量而增加。编码率RU每两帧被发送一次。
从信道译码器44接收的信号QD′被传送到系统控制器16中的处理单元22。在处理单元22中,在两个接连的帧中接收的比特代表QD′被组装,以及信号QD′被一阶低通滤波器滤波,该滤波器具有与处理单元32中的低通滤波器相同的特性。
滤波的信号QD′与两个取决于实际的下行链路编码率RD值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滤波的信号QD′下降到低于所述门限值的最低值,则该信号质量对于编码率RD来说是太低了,并且处理单元切换到比起现在的编码率低一级的编码率。如果滤波的信号QD′超过所述门限值的最高值,则该信号质量对于编码率RD来说是太高了,并且处理单元切换到比起现在的编码率高一级的编码率。对于上行链路编码率RU所作的判定类似于对于下行链路编码率RD所作的判定。
再次地,在正常环境下,分配给语音编码器的那一部分信道容量将随着提高信道质量而增加。在特定的环境下,信号RD也可被使用来发送一个重构信号给移动台。这个重构信号可以表示例如应当使用不同的语音编码/译码和/或信道编码/译码算法。这个重构信号可通过使用RD信号的特别的预定序列来进行编码。RD信号的这个特别的预定序列被移动台中的换码序列译码器31识别,它被用来当检测到预定的(换码)序列时发出一个重构信号给受影响的设备。换码序列译码器30可包括一个移位寄存器,在其中通过时钟控制来输入各顺序的RD值。通过把移位寄存器的内容与预定序列进行比较,很容易检测到何时接收到换码序列,以及接收到哪一个可能的换码序列。
代表编码的语音信号的信道译码器44的输出信号可通过A-bis接口发送到TRAU2。在TRAU2中,编码的语音信号被加到语音译码器48。表示检测到CRC错误的、在信道译码器44的输出端处的信号BFI可通过A-bis接口8被传送到语音译码器48。语音译码器48被用来根据信道译码器44的输出信号得出语音编码器36的语音信号的副本。在从信道译码器44接收BFI信号的情况下,语音译码器48用来根据先前接收的相应于先前的帧的信号以与语音译码器30所用的相同的方式来得出语音信号。如果多个接连的帧被表示为坏帧,则语音译码器48可被用来执行更先进的错误遮盖程序。
图2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在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帧格式。语音编码器12或36提供一个C-比特的组60,它应当被保护不受传输错误的影响,还提供一个U-比特的组64,它不必被保护成不受传输错误的影响。另一个序列包括U-比特。正如以上所解释的那样,判决单元20和处理单元32对于每个帧提供一个比特的RQI 62,用于信令目的。
以上的比特组合被加到信道编码器14或38,它首先计算在RQI比特和C-比特的组合中的CRC,并在C-比特60和RQI比特62后面附加8个CRC比特。U-比特并不涉及CRC比特的计算。C-比特60与RQI比特62的组合66和CRC比特68按照卷积码被编码成已编码的序列70。编码的符号包括编码的序列70。U-比特保持不变。
组合66中比特数取决于卷积编码器的编码率和所使用的信道类型,如下面表5给出的那样。
  #比特/编码率     1/2     1/4     3/4     3/7     3/8     5/8    6/7
  全编码率     217     109     189     165
  半编码率     105     159     125    174
                                  表5
代表编码特性的两个RA比特按照表3或4中显示的代码(这取决于可供使用的传输容量是半编码率或全编码率)被编码成代表编码的编码特性的码字74。这个编码过程在两帧中执行一次。码字74被分割成两部分76和78,分别在当前帧和随后的帧中被发送。

Claims (21)

1.包括通过传输信道与接收机相耦合的发射机的传输系统,其中发射机包括信道编码器,用于把源符号编码成编码符号,以及其中接收机包括信道译码器,用于根据传输信道接收的编码符号得出重新构建的源符号,传输系统包括编码特性设置装置,用于设置信道编码器和信道译码器的至少一个编码特性,其特征在于,发射机包括另一个信道编码器,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编码特性得出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并且发射机被用来把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发送给接收机,接收机包括另一个信道译码器,用于根据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得出至少一个编码特性,以及接收机被用来按照至少一个编码特性设置信道译码器的至少一个编码特性。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另一个信道编码器包括块编码器,以及该另一个信道译码器包括块译码器。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被编码的符号被排列成帧,以及发射机被用来把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分成至少两个部分,以及以接连的帧发送所述的至少两个部分。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传输系统包括传输质量确定装置,用于从接收机中的信道译码器得出传输质量量度,还包括发送装置,用于经过该另一个传输信道把质量量度发送到发射机。
5.包括一个用于把源符号编码成编码符号的信道编码器和一个用于设置该信道编码器的至少一个编码特性的特性设置装置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该发射机包括另一个信道编码器,用于从至少一个编码特性得出被编码的编码特性,以及发射机被用来发送被编码的编码特性。
6.按照权利要求5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信道编码器包括一个块编码器。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符号以帧配置,以及该发射机设置成将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分成至少两部分,并在随后的帧中发送所述至少两部分。
8.按照权利要求5或6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还包括通过另一传输信道接收传输质量测量值的装置。
9.包括一个用于根据接收的编码符号来得出重新构建的源符号的信道译码器和一个用于设置信道译码器的至少一个编码特性的编码特性设置装置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接收机包括另一个信道译码器,用于根据所接收的被编码的编码特性来得出至少一个编码特性,以及接收机被用来按照该至少一个编码特性设置信道译码器的至少一个编码特性。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信道译码器包括一个块译码器。
11.按照权利要求9或10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该接收器还包括从信道译码器得到一传输质量测量值的传输质量确定装置,以及通过另一传输信道传送该质量测量值的装置。
12.包括一个用于把源符号编码成编码符号的信道编码器和一个用于设置信道编码器的至少一个编码特性的特性设置装置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集成电路包括另一个信道编码器,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编码特性来得出被编码的编码特性,以及集成电路被用来发送被编码的编码特性。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信道编码器包括一个块编码器。
14.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符号以帧配置,以及该集成电路配置成将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分成至少两部分,并在随后的帧中发送所述至少两部分。
15.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还包括通过另一传输信道接收传输质量测量值的装置。
16.包括一个用于根据接收的编码符号来得出重新构建的源符号的信道译码器和一个用于设置信道译码器的至少一个编码特性的编码特性设置装置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集成电路包括另一个信道译码器,用于根据所接收的被编码的编码特性来得出至少一个编码特性,以及集成电路被用来按照该至少一个编码特性设置信道译码器的至少一个编码特性。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信道译码器包括一个块译码器。
18.按照权利要求16或17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集成电路还包括从信道译码器得到一传输质量测量值的传输质量确定装置以及通过另一传输信道传送该质量测量值的装置。
19.一种传输方法,包括按照一个编码特性把源符号编码成编码的符号,通过传输信道发送编码的符号,从传输信道接收编码符号,根据从传输信道接收的编码符号来得出重新构建的源符号,以及设置至少一个编码特性,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至少一个编码特性来得出被编码的编码特性,通过传输信道发送被编码的编码特性,从传输信道接收被编码的编码特性,根据被编码的编码特性得出至少一个编码特性,以及按照该至少一个编码特性设置至少一个编码特性。
20.一种包括设置至少一个编码特性以及按照该至少一个编码特性将源符号编码成编码符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编码特性来得出被编码的编码特性,以及该方法还包括发送该被编码的编码特性。
21.一种包括根据接收的编码符号来得出重新构建的源符号和设置至少一个编码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从一个接收的被编码的编码特性来得出至少一个编码特性,以及该方法还包括按照所述至少一个编码特性来设置至少一个编码特性。
CNB99800832XA 1998-05-26 1999-05-25 具有自适应信道编码器和译码器的传输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1434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8207136 1998-05-26
EP98207136.0 1998-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2255A CN1272255A (zh) 2000-11-01
CN1143440C true CN1143440C (zh) 2004-03-24

Family

ID=34178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0832X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3440C (zh) 1998-05-26 1999-05-25 具有自适应信道编码器和译码器的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4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4099A1 (en) * 2007-02-28 2008-09-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over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2255A (zh) 2000-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25858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101608788B1 (ko) 채널 코딩 방법과 채널 코딩 장치
US7756166B2 (en)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 main signal and an auxiliary signal
JP5150739B2 (ja) 適応型チャンネルエンコーダ及びデコーダを備える伝送システム
JP2002517130A5 (zh)
CN1126314C (zh) 具自适应信道编码和解码器的传输系统及所用的发射机、接收机和传输方法
CN1143440C (zh) 具有自适应信道编码器和译码器的传输系统
CN1144442C (zh) 发送和接收无线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CN1272254A (zh) 具有简化的信道译码器的传输系统
US728720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odeword errors in error correction code or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ode
CN100391107C (zh) 信道编码方法和装置以及信道译码方法和装置
CN1555627A (zh) 用于速率匹配的装置和方法
CN1798443A (zh) 一种物理信道误码率的求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