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0111A - 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0111A
CN114340111A CN202111574201.9A CN202111574201A CN114340111A CN 114340111 A CN114340111 A CN 114340111A CN 202111574201 A CN202111574201 A CN 202111574201A CN 114340111 A CN114340111 A CN 114340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effect
value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42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国林
吕剑伟
谢昭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742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01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0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1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照明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实现了对多个光源设备的控制,丰富多光源的灯效变化效果,同时简化了控制操作。

Description

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影视拍摄、视频拍摄、舞台剧等场景的照明中,经常需要针对相应的场景进行照明布光。用户想要实现预期的灯效时,可以通过操作按键或者触摸屏向光源设备输入相关的参数和指令,但是,当需要对多台光源设备进行光效控制时,由于需要对每台光源设备单独操作,导致操作过于复杂,但是现有的照明光效,其格式内容有限,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实现了对多各光源进行控制,丰富了多光源的灯效变化效果,同时简化操作控制。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效控制方法,方法包括:
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
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
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灯效控制信息包括灯效模式、灯效参数区间、开启间隔及同一时间可变化的光源量;
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包括:
将光源设备按照设备编码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各光源设备的灯效顺序;
根据各设备编码、灯效顺序、光源量及开启间隔,得到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
根据光源量、灯效顺序、灯效模式、灯效参数区间及各设备编码,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起止时间包括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
根据灯效顺序、光源量及开启间隔,得到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包括:
针对每个光源设备,根据灯效顺序、开启间隔及该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得到该光源设备的开启时间;根据开启时间、光源量及开启间隔,得到该光源设备的关闭时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光源量、灯效顺序、灯效模式、灯效参数区间及各设备编码,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包括:
根据光源量、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参数区间,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
根据灯效模式、灯效顺序、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根据第一取值、光源量及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光源量、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参数区间,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包括:
计算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与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的差值;
根据光源量、各设备编码确定得到梯度划分数量;
根据梯度划分数量及差值,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灯效模式、灯效顺序、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包括: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小到大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i-1)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灯效变化梯度值;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大到小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max-Ti)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Tmax为设备编码的编码最大值,K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灯效模式、灯效顺序、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包括: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小到大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2-(Ti-1)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2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灯效变化梯度值;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大到小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i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取值、光源量及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包括: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则根据第一取值、变化量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Mi2=Mi1+*K
其中,Mi2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二取值,Mi1为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N为变化量,K为灯效变化梯度值;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则根据第一取值、变化量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Mi2=Mi1-N*K
其中,Mi2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N为变化量,K为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灯效控制信息包括灯效模式、灯效参数区间;
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灯效变化范围,包括:
若灯效模式为按序灯效模式,则将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若灯效模式为随机灯效模式时,在灯效参数区间中任意取两个大小不同的数值,并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和第二取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效控制装置,装置包括:
操作响应模块,操作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
灯效信息生成模块,灯效信息生成模块用于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
灯效控制模块,灯效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任一的灯效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的灯效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可以对多个光源设备进行控制,丰富多光源的灯效变化效果,同时简化了控制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灯效控制的实际场景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灯效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及灯效变化范围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灯效变化范围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灯效变化范围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灯效控制装置的一种方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电子设备;10-灯效控制装置;11-操作响应模块;12-灯效信息生成模块;13-灯效控制模块;20-存储器;30-处理器;40-通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影视拍摄、视频拍摄、舞台剧等场景的照明中,经常需要针对相应的场景进行照明布光。用户想要实现预期的灯效时,可以通过操作按键或者触摸屏向光源设备输入相关的参数和指令,但是,当需要对多台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时,往往需要单独操作每台光源设备,多台设备的操作会比较复杂,且现有的照明光效,其格式内容有限,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效控制的实际应用场景,请参阅图1,图1为灯效控制的实际应用场景,包括电子设备和多个光源设备,电子设备与各光源设备连接,电子设备用于控制各光源设备的灯效变化。电子设备可以向各光源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光源设备的灯效变化。光源设备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进行灯效变化。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或平板或电脑。
基于图1的实际应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效控制方法,由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执行,下面基于图1所示的实际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灯效控制方法的步骤进行详细阐述。请结合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灯效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3:
步骤101: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
其中,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可以是操作人员在电子设备上,根据预期的灯效变化,进行灯效条件选择。
其中,电子设备提供灯效条件选择界面,在该界面上有多个用于操作人员进行灯效条件选择的控件。通过这些控件,操作人员可以进行灯效条件选择操作。灯效条件选择可以包括灯效模式的选择、开启间隔的设置、灯效参数区间的选择等。操作人员通过不同的灯效条件选择,可以组合出不同的灯效变化效果。如果对组合出的灯效变化效果不满意,可以在电子设备上重新进行灯效条件选择,从而达到想要的灯效变化效果。
当操作人员完成灯效条件选择,电子设备会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根据操作人员所选择的灯效条件,生成灯效控制信息。灯效控制信息包括操作人员选择的灯效模式、灯效参数区间、开启间隔等。
步骤102: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
其中,电子设备控制的光源设备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会对连接的光源设备进行设备编码,并获取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考虑到每次灯效变化时,连接的光源设备数量不一定相同。因此,在灯效变化前,若连接的光源设备发生变化,例如光源设备数量增加或减少,则电子设备会重新对连接的光源设备进行设备编码,并获取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对光源设备进行设备编码时,通常是以数字进行编码,不同的光源设备,其设备编码不同。电子设备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可以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
需要解释的是,电子设备控制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变化时,针对每个光源设备而言,其起止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相同,则进行灯效变化时,各光源设备同时开启,并且同时关闭。如果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不同,则各光源设备各自按照自己的起止时间开启和关闭。
灯效变化不光包括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还包括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灯效参数用以表征光源的色品、色相、色温等,灯效参数的变化幅度可以通过灯效变化范围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灯效变化范围可以是一个数值区间。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与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以色温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光源设备1的灯效变化范围是5000K至8000K,光源设备2的灯效变化范围是6000K至9000K,则在光源设备1的起止时间内,光源设备1的色温从5000K变化到8000K;在光源设备2的起止时间内,光源设备2的色温从6000K变化到9000K。或者,在光源设备1的起止时间内,光源设备1的色温从8000K变化到5000K,在光源设备2的起止时间内,光源设备2的色温从9000K变化到6000K。在色温变化过程中,可以是匀速变化,也可以是变速变化,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03: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
其中,在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后,就可以按此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变化控制。例如,光源设备1的起止时间是在第1秒开启,第3秒关闭,灯效变化范围是从色温5000K匀速变化到色温7000K;光源设备2的起止时间是在第2秒开启,第4秒关闭,灯效变化范围是从色温6000K匀速变化到色温8000K;光源设备3的起止时间是在第3秒开启,第5秒关闭,灯效变化范围是从色温7000K匀速变化到色温9000K。则开启灯效变化后,第1秒时,光源设备1开启,并开始从色温5000K变化;第2秒时,光源设备1的色温为6000K,光源设备2开启,且色温为6000K;第3秒时,光源设备1关闭,且关闭时色温为7000K,光源设备2的色温为7000K,光源设备3开启,且开启时色温为7000K;第4秒时,光源设备2关闭,且关闭时色温为8000K,光源设备3的色温为8000K;第5秒时,光源设备3关闭,关闭时色温为9000K。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灯效控制方法,通过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可以对多个光源进行控制,丰富多光源的灯效变化效果,同时简化了控制操作。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与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灯效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灯效模式、灯效参数区间、开启间隔及同一时间可变化的光源量。
结合图3所示,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3。
步骤201:将光源设备按照设备编码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各光源设备的灯效顺序。
步骤202:根据各设备编码、灯效顺序、光源量及开启间隔,得到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
步骤203:根据光源量、灯效顺序、灯效模式、灯效参数区间及各设备编码,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
其中,灯效参数区间与灯效变化范围类似,灯效参数区间也是一个数值区间,区别在于灯效参数区间涵盖各光源设备的灯效变化范围。灯效模式可以包括按序灯效模式和随机灯效模式。按序灯效模式是指各光源设备作为整体进行灯效变化时,灯效变化按照灯效参数区间的数值从小到大进行变化,或者按照灯效参数区间的数值从大到小进行变化。例如,从灯效参数区间的第一数值变化到第二数值,其中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第一数值可以是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也可是灯效参数区间的其他数值。
由于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在同一时间,可能有多个光源设备处于灯效变化过程中。在本实施例中,将同一时间处于灯效变化的光源设备的数量设置为同一时间可变化的光源量。需要说明的是,起止时间包括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当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不同时,则将相邻开启的两个光源设备之间开启时间的时间间隔设置为开启间隔。开启间隔可以是固定数值,例如,开启间隔为2秒,则相邻开启的两个光源设备之间开启时间的时间间隔均为2秒;开启间隔也可以是非固定数值,例如,第2个开启的光源设备与第3个开启的光源设备之间,开启时间的时间间隔为2秒,而第3个开启的光源设备与第4个开启的光源设备之间,开启时间的时间间隔为3秒。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开启间隔不作限定,但是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与实施,在本实施例中,均是以固定数值作为开启间隔。
在本实施例中,将光源设备按照设备编码的大小排序后,得到灯效顺序,灯效顺序是指各光源设备在灯效变化时开启的顺序。灯效顺序可以是按照设备编码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也可以是按照设备编码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各光源设备在进行灯效变化时,为了达到丰富的灯效变化的效果,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往往不同,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灯效顺序、光源量及开启间隔,得到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包括:
针对每个光源设备,根据灯效顺序、开启间隔及该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得到该光源设备的开启时间。根据开启时间、光源量及开启间隔,得到该光源设备的关闭时间。
在本实施例前述内容中已对起止时间进行解释,此处不再赘述。针对每个光源设备而言,都有各自的起止时间,起止时间包括开启时间各关闭时间。
根据各设备编码、灯效顺序、开启间隔及该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可以得到该光源设备的开启时间。根据开启时间、光源量及开启间隔,可以得到该光源设备的关闭时间。例如,灯效顺序为按照设备编码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开启间隔为2秒,光源量为3。从零时刻开始,则光源设备2的开启时间为第2秒,维持开启状态的时间为开启间隔和变化量的乘积,即6秒,光源设备2的关闭时间为第8秒;光源设备3的开启时间为第4秒,维持开启状态的时间为6秒,光源设备3的关闭时间为第10秒。
各光源设备为了实现灯效变化效果,不仅需要得到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还需要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所示,根据光源量、灯效顺序、灯效模式、灯效参数区间及各设备编码,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包括步骤301至步骤303。
步骤301:根据光源量、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参数区间,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
步骤302:根据灯效模式、灯效顺序、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步骤303:根据第一取值、光源量及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其中,根据光源量、设备编码及灯效参数区间,可以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灯效变化梯度值是将灯效参数区间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的数值作为灯效变化梯度值。在本实施例中,灯效变化梯度值的取值可以相同,例如,将灯效参数区间等分成若干份。灯效变化梯度值也可以不同,例如,将灯效参数区间分成若干份,得到若干个灯效变化梯度值,这些灯效变化梯度值按照大小排序,相邻的两个灯效变化梯度值之间的差值相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与计算,将灯效变化梯度值的取值设为相同。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光源量、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参数区间,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包括:
计算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与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的差值。
根据光源量、各设备编码确定得到梯度划分数量。
根据梯度划分数量及差值,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设备按照数字进行编码,其中的最大数字即为设备编码中的编码最大值。梯度划分数量可以是设备编码的编码最大值与变化量的加和。例如,光源设备有10个,对光源设备按照数字进行编码,则设备编码为1到10,设备编码的编码最大值为10,变化量为3,则将梯度划分数量设置为13。计算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与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的差值。根据梯度划分数量及差值,可以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假设灯效参数用以表征色温,灯效参数区间为5000K至8900K,则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与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的差值为3900K,将差值按照梯度划分数量进行划分,划分的每一个灯效变化梯度值可以相等。例如,当差值为3900K,梯度划分数量为13,则计算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为300K。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灯效模式、灯效顺序、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可以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由于灯效模式包括多种,例如,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即各光源设备作为整体进行灯效变化时,灯效变化按照灯效参数区间的数值从小到大进行变化。或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即按照灯效参数区间的数值从大到小进行变化。另外,灯效顺序也包括多种,例如,将设备编码的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或将设备编码的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因此,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可以有多种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小到大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i-1)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大到小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max-Ti)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Tmax为设备编码的编码最大值,K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小到大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2-(Ti-1)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2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大到小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i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灯效变化梯度值。
同样的,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灯效模式包括多种,因此,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也可以有多种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则根据第一取值、变化量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Mi2=Mi1+N*K
其中,Mi2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二取值,Mi1为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N为变化量,K为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则根据第一取值、变化量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Mi2=Mi1-N*K
其中,Mi2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N为变化量,K为灯效变化梯度值。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与实施,在本实施例中,对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和第二取值进行举例说明。
假设,有光源设备有10个与电子设备连接,则电子设备对这10个光源设备进行编码,设备编码为1至10,则设备编码的编码最大值为10,灯效参数用以表征色温,灯效参数区间为5000K至8900K。开启间隔为1秒,变化量为3,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按照设备编码的大小,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也就是说,光源设备按照设备编码的大小,从小到大逐个开启。经计算,灯效变化梯度值为300K,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取值为5000K,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取值为8000K。则光源设备1在零时刻开启,在第3秒关闭;光源设备2在第1秒开启,在第4秒关闭;……;光源设备10在第9秒开启,在第12秒关闭。通过上述公式可知,光源设备1在起止时间内的第一取值为5000K,第二取值为5900K;光源设备2在起止时间内的第一取值为5300K,第二取值为6200K;……;光源设备10在起止时间内的第一取值为8000K,第二取值为8900K;
上述内容给出了光源设备的灯效变化范围的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各光源设备逐个开启,且各光源设备的灯效变化范围也不相同。而在本实施例中,灯效变化范围的确定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结合图5所示,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灯效变化范围,包括步骤401至步骤402。
步骤401:若灯效模式为按序灯效模式,则将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步骤402:若灯效模式为随机灯效模式时,在灯效参数区间中任意取两个大小不同的数值,并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和第二取值。
其中,本实施例在上述内容中已对灯效模式和灯效参数区间进行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若灯效模式为按序灯效模式,则将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也就是说,在按序灯效模式时,各光源设备的灯效变化范围与灯效参数区间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则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进行灯效变化时,从第一取值变化到第二取值。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则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进行灯效变化时,从第二取值变化到第一取值。
若灯效模式为随机灯效模式时,则在灯效参数区间中任意取两个大小不同的数值,并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和第二取值。也就是说,在随机灯效模式时,第一取值为灯效参数区间的任意值,第二取值也为灯效参数区间的任意值。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取值可以大于第二取值,也可以是第一取值小于第二取值。例如,灯效参数用以表征色温,灯效参数区间为5000K到8000K,在随机灯效模式下,第一取值为7100K,第二取值为6500K,则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灯效变化范围是7100K至6500K。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在得到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后,可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生成灯效控制指令,通过灯效控制指令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而各光源设备在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灯效控制指令后,对灯效控制指令进行解析,根据解析得到的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进行灯效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灯效控制方法,通过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实现对多个光源设备的控制,丰富多光源的灯效变化效果,同时简化了控制操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效控制装置,结合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操作响应模块11、灯效信息生成模块12及灯效控制模块13。
操作响应模块11用于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
灯效信息生成模块12用于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
灯效控制模块13用于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灯效信息生成模块12用于:
将光源设备按照设备编码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各光源设备的灯效顺序;
根据灯效顺序、光源量及开启间隔,得到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
根据光源量、灯效顺序、灯效模式、灯效参数区间及各设备编码,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灯效信息生成模块12用于:
针对每个光源设备,根据灯效顺序、开启间隔及该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得到该光源设备的开启时间;根据开启时间、光源量及开启间隔,得到该光源设备的关闭时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灯效信息生成模块12用于:
根据光源量、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参数区间,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
根据灯效模式、灯效顺序、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根据第一取值、光源量及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灯效信息生成模块12用于:
计算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与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的差值;
根据光源量、各设备编码确定得到梯度划分数量;
根据梯度划分数量及差值,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灯效信息生成模块12用于: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小到大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i-1)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灯效变化梯度值;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大到小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max-Ti)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Tmax为设备编码的编码最大值,K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灯效信息生成模块12用于: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小到大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2-(Ti-1)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2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灯效变化梯度值;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且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大到小的排序,则根据灯效参数区间、各设备编码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i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灯效信息生成模块12用于: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则根据第一取值、变化量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Mi2=Mi1+N*K
其中,Mi2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二取值,Mi1为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N为变化量,K为灯效变化梯度值;
若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则根据第一取值、变化量及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Mi2=Mi1-N*K
其中,Mi2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N为变化量,K为灯效变化梯度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灯效信息生成模块12用于:
若灯效模式为按序灯效模式,则将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若灯效模式为随机灯效模式时,在灯效参数区间中任意取两个大小不同的数值,并设置为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和第二取值。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灯效控制装置,通过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实现了对多个光源设备的控制,丰富多光源的灯效变化效果,同时简化了控制操作。
基于图1的实际应用场景,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框图。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或者平板或者笔记本电脑等,通过电子设备100可以控制光源设备,以执行前述灯效控制方法。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灯效控制装置10、存储器20、处理器30及通信单元40,存储器20存储有处理器30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100运行时,处理器30及存储器20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处理器30执行机器可读指令,并执行灯效控制方法。
存储器20、处理器30以及通信单元40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信号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灯效控制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20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处理器30用于执行存储器20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灯效控制装置10所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或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2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读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用以执行本实施例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例如,单核处理器(S)或多核处理器(S))。仅作为举例,处理器3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指令集处理器(Application Specific Instruction-setProcessor,ASIP)、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物理处理单元(Physics Processing Unit,P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微控制器单元、简化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或微处理器等,或其任意组合。
为了便于说明,在电子设备100中仅描述了一个处理器。然而,应当注意,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因此本实施例中描述的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步骤也可以由多个处理器联合执行或单独执行。例如,若服务器的处理器执行步骤A和步骤B,则应该理解,步骤A和步骤B也可以由两个不同的处理器共同执行或者在一个处理器中单独执行。例如,处理器执行步骤A,第二处理器执行步骤B,或者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共同执行步骤A和B。
本实施例中,存储器20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30用于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程序。本实施例任一实施方式所揭示的流程定义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30中,或者由处理器30实现。
通信单元40用于通过网络建立电子设备100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用于通过网络收发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网络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有线或者无线网络,或者是他们的结合。仅作为示例,网络可以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光纤网络、远程通信网络、内联网、因特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公共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蓝牙网络、ZigBee网络、或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网络等,或其任意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电子设备上,本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可以理解地,图7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具有比图7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7所示不同的配置。图7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灯效控制方法。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由于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灯效控制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光源设备在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生成灯效控制指令,通过灯效控制指令对各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实现了对多个光源设备的控制,丰富多光源的灯效变化效果,同时简化了控制操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灯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
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所述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所述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
根据各所述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对各所述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效控制信息包括灯效模式、灯效参数区间、开启间隔及同一时间可变化的光源量;所述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所述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所述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包括:
将所述光源设备按照所述设备编码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的灯效顺序;
根据各所述设备编码、所述灯效顺序、所述光源量及所述开启间隔,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
根据所述光源量、所述灯效顺序、所述灯效模式、所述灯效参数区间及各所述设备编码,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止时间包括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所述根据各所述设备编码、所述灯效顺序、所述光源量及所述开启间隔,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包括:
针对每个光源设备,根据所述灯效顺序、所述开启间隔及该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得到该光源设备的开启时间;
根据所述开启时间、所述光源量及所述开启间隔,得到该光源设备的关闭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光源量、所述灯效顺序、所述灯效模式、所述灯效参数区间及各所述设备编码,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光源量、各所述设备编码及所述灯效参数区间,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
根据所述灯效模式、所述灯效顺序、所述灯效参数区间、各所述设备编码及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根据所述第一取值、所述光源量及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光源量、各所述设备编码及所述灯效参数区间,得到灯效变化梯度值,包括:
计算所述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与所述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光源量、各所述设备编码确定得到梯度划分数量;
根据所述梯度划分数量及所述差值,得到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灯效模式、所述灯效顺序、所述灯效参数区间、各所述设备编码及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包括:
若所述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且所述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小到大的排序,则根据所述灯效参数区间、各所述设备编码及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i-1)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所述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为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
若所述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且所述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大到小的排序,则根据所述灯效参数区间、各所述设备编码及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max-Ti)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所述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Tmax为所述设备编码的编码最大值,K为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灯效模式、所述灯效顺序、所述灯效参数区间、各所述设备编码及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包括:
若所述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且所述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小到大的排序,则根据所述灯效参数区间、各所述设备编码、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2-(Ti-1)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2为所述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为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
若所述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且所述灯效顺序为设备编码从大到小的排序,则根据所述灯效参数区间、各所述设备编码及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
Mi1=m1+TiK
其中,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m1为所述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Ti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K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取值、所述光源量及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包括:
若所述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升序变化的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一取值、所述变化量及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Mi2=Mi1+N*K
其中,Mi2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二取值,Mi1为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N为所述变化量,K为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
若所述灯效模式为以灯效参数区间进行降序变化的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一取值、所述变化量及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Mi2=Mi1-N*K
其中,Mi2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二取值,Mi1为第i个光源设备的第一取值,N为所述变化量,K为所述灯效变化梯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效控制信息包括灯效模式、灯效参数区间;
所述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所述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所述光源设备的灯效变化范围,包括:
若所述灯效模式为按序灯效模式,则将所述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小值设置为所述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所述灯效参数区间的最大值设置为所述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二取值;
若所述灯效模式为随机灯效模式时,在所述灯效参数区间中任意取两个大小不同的数值,并设置为所述灯效变化范围的第一取值和第二取值。
10.一种灯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操作响应模块,所述操作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灯效条件选择操作,得到灯效控制信息;
灯效信息生成模块,所述灯效信息生成模块用于获取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根据各光源设备的设备编码以及所述灯效控制信息,确定各所述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
灯效控制模块,所述灯效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光源设备的起止时间以及各所述光源设备在所述起止时间内的灯效变化范围,对各所述光源设备进行灯效控制。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灯效控制方法。
CN202111574201.9A 2021-12-21 2021-12-21 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3401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4201.9A CN114340111A (zh) 2021-12-21 2021-12-21 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4201.9A CN114340111A (zh) 2021-12-21 2021-12-21 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111A true CN114340111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4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4201.9A Pending CN114340111A (zh) 2021-12-21 2021-12-21 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011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317071U (zh) * 2018-06-25 2019-01-01 北京铨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分段定时调光led灯驱动电路
CN110001505A (zh) * 2019-04-03 2019-07-1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灯效的自定义方法及系统、车辆
US20200245427A1 (en) * 2019-01-25 2020-07-30 Te Hui Lin Type Artificial Tree
CN111949495A (zh) * 2020-08-12 2020-11-17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指示灯控制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61767A (zh) * 2020-10-23 2021-01-22 深圳市智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灯效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351552A (zh) * 2019-08-07 2021-02-09 调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灯具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709948A (zh) * 2021-11-01 2021-11-26 杭州行至云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彩灯的灯效合成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317071U (zh) * 2018-06-25 2019-01-01 北京铨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分段定时调光led灯驱动电路
US20200245427A1 (en) * 2019-01-25 2020-07-30 Te Hui Lin Type Artificial Tree
CN110001505A (zh) * 2019-04-03 2019-07-1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灯效的自定义方法及系统、车辆
CN112351552A (zh) * 2019-08-07 2021-02-09 调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灯具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949495A (zh) * 2020-08-12 2020-11-17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指示灯控制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61767A (zh) * 2020-10-23 2021-01-22 深圳市智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灯效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709948A (zh) * 2021-11-01 2021-11-26 杭州行至云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彩灯的灯效合成控制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2414B (zh) 一种终端设备开机过程中的背光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389111B (zh) 一种分屏显示的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060048787A (ko) Led 광원의 컬러 포인트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CN103705123A (zh) 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340110A (zh) 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73676A (zh) 一种用于植物照明的led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2042754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970413A (zh) 一种智能手机运行方法
CN112287825A (zh) 烹饪辅助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637024A (zh)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40111A (zh) 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419457A (zh) 灯效控制方法、装置、照明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599176A (zh) 展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US952172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gramming embedded devices us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CN112153360B (zh) 头戴设备的曝光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401577A (zh) 灯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20109307A (ko) 그래픽 파일들을 사용한 전기적 컴포넌트들의 제어
CN111915688B (zh) 主题样式的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3606159B (zh) 一种拼接墙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14064125B (zh) 指令解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78479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片输入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1258964A1 (zh) 神经网络结构搜索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US20190139268A1 (en) Interface Color Branding
CN111954334B (zh) 呼吸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RU272038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значений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готовности изделия к применени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