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9863A -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39863A CN114339863A CN202111621022.6A CN202111621022A CN114339863A CN 114339863 A CN114339863 A CN 114339863A CN 202111621022 A CN202111621022 A CN 202111621022A CN 114339863 A CN114339863 A CN 1143398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rmining
- target
- period
- time period
- statis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每个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其中,历史时间周期为处于当前统计周期之前,且与当前统计周期所在的当前时间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小的时间周期;基于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在当前统计周期内基于目标带宽传输目标上行数据。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数据传输时需要依赖第三方确定传输带宽,通用性差、成本高的问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通用性,提高了确定传输上行数据的所需的带宽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视频监控类业务来说主要是进行上行码流传输,当接入的IPC终端过多引起网络拥塞或者终端信道环境变差都会导致终端的上行带宽受限,即基站能够支持终端的最大上行能力下降,此时如果终端的传输码率没有变化,必将导致大量丢包出现,造成视频持续卡顿。在因网络拥塞或信道环境变化导致上行带宽受限的情况下,如果终端有办法能够及时探明此时基站还能够支持终端进行上行传输的最大带宽能力,就能够帮助流媒体业务及时调整编码策略,避免大量丢包导致视频长时间卡顿,及时恢复视频码流的流畅传输,确保业务正常进行。
在相关技术中,针对视频流媒体业务的带宽估算技术,一般是指通过在近基站侧部署MEC服务器(边缘计算)或者RIC服务器(无线智能控制)对终端的实时带宽进行预测,往往预测准确率较高,技术性能全面,但是却需要终端接入服务器或平台,额外部署服务器不仅运维成本高,而且通用性较差,往往还需要多方合作,而对于终端来说属于外挂功能,依赖第三方较强,推广难度高。
由此可知,相关技术中存在数据传输时需要依赖第三方确定传输带宽,通用性差、成本高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数据传输时需要依赖第三方确定传输带宽,通用性差、成本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每个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其中,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为处于当前统计周期之前,且与所述当前统计周期所在的当前时间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小的时间周期;基于所述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在当前统计周期内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每个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其中,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为处于当前统计周期之前,且与所述当前统计周期所在的当前时间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小的时间周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传输模块,用于在当前统计周期内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获取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每个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根据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在当前统计周期内根据目标带宽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由于可以通过当前统计周期之前的历史时间周期内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确定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带宽,无需依赖第三方,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数据传输时需要依赖第三方确定传输带宽,通用性差、成本高的问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通用性,提高了确定传输上行数据的所需的带宽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终端与基站传输数据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确定目标时间周期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数据的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其中,上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移动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设备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每个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其中,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为处于当前统计周期之前,且与所述当前统计周期所在的当前时间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小的时间周期;
步骤S204,基于所述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
步骤S206,在当前统计周期内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累加值可以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确定的。下行控制信息即DCI信息,是终端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时,基站下达给终端的标准控制信息。具体的,当终端有数据需要上行传输时,会在上行时隙(毫秒级)向基站发送缓存状态请求数据量,基站基于实时网络状态、终端能力和信道环境给定对终端的带宽分配(RB数,即子载波数)和物理层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并在下行时隙(毫秒级)通过DCI通知到终端,然后终端才根据DCI中的MCS和RB数映射出TB Size(传输块大小),最后根据TB Size值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终端与基站传输数据原理图可参见附图3。上述动作周而复始,即调度——传输——调度——传输——调度,反复进行才能够让终端稳定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终端上行时隙,终端才允许传输数据到基站,并且传输的数据量是由上一次DCI中指定的MCS和RB数量共同确定的TB Size决定的。也就是说,基站调度终端传输上行数据在时间轴上看是由大量的毫秒级时隙调度共同完成的,每个时隙调度都对应一个TB Size值。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并不是每个时隙都是上行时隙,这与具体的上下行时隙配置相关。另外这些毫秒级的TB Size值本身并没有数值上的规律,并不是相近或相等的一组值,单从数值幅度看可能是完全离散的数据,比如上一个TB Size可能是50个字节,下一个TB Size就变成1000字节,因为调度本身就是基站基于终端缓存状态和整体网络状态及信道环境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所以单独一次时隙级的调度是没有统计意义的。
但是基站的最终目的是保障终端可以稳定速率进行数据传输,所以虽然一次时隙调度的数据量没有统计意义,但是从时间轴看,如果统计的周期足够长,那么将一段时期内的TB Size值累加起来进行对比,将发现具备明显的统计规律。具体说,比如设定周期为1秒钟,那么把第1秒所有时隙级调度的TB Size值累加起来生成和值TBs Sum(即第一累加值),同样方式计算第2秒、第3秒……,就会发现每秒的TBs Sum将具备明显的规律,他们的值基本在同一平均值或同一中值上下波动,即整体幅度保持稳定,那么很明显,这个值其实可以反映当前的空口传输速率。
上述统计值TBs Sum仅仅反映了空口传输速率,在网络情况良好,无拥塞发生的情况下,其实这个值无法反映终端的最大上行带宽能力,具体说,比如终端在当前环境下实际可以传输50Mbps的数据而不丢包,但是如果终端仅仅需要以20Mbps的速率传输数据时(即需求小于能力),那么基于DCI信息统计出的TBs Sum值是不能反映终端的最大上行带宽能力的,仅仅能反映当前的速率。但是如果场景改变一下,具体说,当终端需要以20Mbps速率传输数据时,如果此时出现大量终端同时接入基站引起了网络拥塞,或者说终端处于某种干扰或者屏蔽状态造成信道环境变差,此时基站考虑整体的网络环境及终端本身的信道情况,将会改变对终端的调度策略,即减少RB数分配或者使用较低的MCS等级,这都会造成终端实际上行带宽能力的下降。简单说就是基站对于终端的调度量下降了,无法继续支持终端以20Mbps的速率传输数据,此时如果终端继续保持20Mbps的速率传输数据,必将导致大量丢包产生,视频持续卡顿,显然这种场景下终端需要一个快速的带宽探测值,能够帮助终端迅速调整流媒体编码策略,解决丢包情况,缓解视频卡顿,保障流畅传输。那么这总情况下,基于DCI信息统计出的TBs Sum值将可以直接反映出此时终端的最大上行带宽能力。假设统计周期为1秒,统计值TBs Sum在网络拥塞或信道环境变差导致带宽受限的场景下,将可以直接反映上行最大带宽能力。那么如果统计周期缩短或者延长,比如200毫秒,500毫秒或者2秒,4秒……,其实也可以通过计算反映空口的传输速率,但是统计周期不同带来的效果会有区别。具体的,统计周期越小,其带宽探测的速度越快,对缓解视频丢包卡顿的反应速度越及时,但是统计周期变小也将影响统计精确度,数据的抖动也越大。反而统计周期越长,其探测速度越慢,实时性差,但是其统计意义更强,数据的抖动更小。因此,统计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考虑进行确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时间周期以及统计周期可以是预先确定的周期,一个时间周期中可以包括目标数量的统计周期,目标数量可以是预先确定的值,不同类型的时间周期可以包括不同数量的统计周期,即目标数量可以随着时间周期的类型的改变而改变。统计周期可以为1s、2s(该取值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统计周期还可以为0.5s、3s等,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确定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每个统计周期的所有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根据第一累加值确定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当前统计周期即为即将传输数据的统计周期,在当前统计周期内根据目标带宽传输目标上行数据。例如,当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5个统计周期,每个统计周期为1s,第一个统计周期为第1s,获取历史时间周期中的每个1s内所有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根据第一累加值确定第6s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第6s为当前统计周期。在确定了目标带宽后,在第6s内根据目标带宽传输目标上行数据。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或者其他的具备类似处理能力的设备,还可以是至少集成有数据处理设备的机器,其中,数据处理设备可以包括计算机、手机等终端,但不限于此。
通过本发明,获取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每个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根据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在当前统计周期内根据目标带宽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由于可以通过当前统计周期之前的历史时间周期内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确定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带宽,无需依赖第三方,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数据传输时需要依赖第三方确定传输带宽,通用性差、成本高的问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通用性,提高了确定传输上行数据的所需的带宽的准确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当前统计周期内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之后,确定在所述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二累加值;确定在所述当前统计周期之前,且与所述当前统计周期相邻的相邻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三累加值;确定所述第三累加值与所述第二累加值的差值;基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当前统计周期所属的目标时间周期,其中,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中包括多个统计周期;在所述目标时间周期结束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时间周期确定为所述历史时间周期。在本实施例中,在当前统计周期内根据目标带宽传输目标上行数据之后,可以确定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二累加值,确定与当前统计周期之前,且与当前统计周期相邻的相邻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三累加值,确定第三累加值与第二累加值的差值,根据差值确定当前统计周期所属的目标时间周期,在目标时间周期结束的情况下,将目标时间周期确定为历史时间周期,确定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每个统计周期内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以确定目标带宽,不断循环上述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当前时间周期所属的目标时间周期包括:确定所述相邻统计周期所在的相邻时间周期的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中缓存的统计周期的累加值的第一数量;基于所述差值、所述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在本实施例中,基于DCI信息统计出的TBs Sum值在带宽受限场景下可反映上行带宽情况,但是使用此值指导流媒体业务进行码流调整时仍要注意抖动情况,假设统计周期1秒,即使稳定速率传输的情况下,基站对终端的调度数据量每秒钟的统计和也会有偏差,数据应围绕一平均值或中值上下波动,所以为避免出现流媒体频繁进行不必要的码流调整,需要做防抖动策略。因此,可以根据第二累加值与第三累加值的差值确定出当前统计周期所属的目标时间周期。在差值较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网络状态等较为稳定,因此,可以使目标时间周期中包括的统计周期较多。在差值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网络状态等较差,因此,可以使目标时间周期中包括的统计周期较少。以此,可以避免出现流媒体频繁进行不必要的码流调整的情况发生,实现了防抖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时间周期所属的目标时间周期时,可以根据相邻时间周期的目标类型以及相邻时间周期中已经缓存的统计周期的累加值的第一数量以及确定。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差值、所述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包括:在所述差值小于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长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与第一预定数量的第一关系,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数量为预先设定的所述长周期对应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在所述第一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为同一个长周期;在所述第一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等于所述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为不同的长周期;在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短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与第二预定数量的第二关系,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数量为预先设定的所述短周期对应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在所述第二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为同一个短周期;在所述第二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等于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为长周期;其中,所述长周期中包括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大于所述短周期中包括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类型可以包括长周期类型、短周期类型,不同目标类型的时间周期对应包括的统计周期的数量不同。即长周期类型的时间周期中可以包括第一预定数量的统计周期,短周期类型的时间周期中可以包括第二预定数量的统计周期。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差值小于预定阈值,且目标类型为长周期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量和第一预定数量的第一关系,如果第一关系指示第一数量小于第一预定数量,确定目标时间周期与相邻时间周期为同一个长周期,即当前统计周期与相邻统计周期属于同一个长周期。如果第一关系指示第一数量等于第一预定数量,则确定目标时间周期与相邻时间周期为不同的长周期,即当前统计周期属于相邻时间周期的下一个时间周期中包括的统计周期。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差值小于预定阈值,且目标类型为短周期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量与第二预定数量的第二关系,如果第二关系指示第一数量小于第二预定数量时,确定目标时间周期与相邻时间周期为同一个短周期,即当前统计周期与相邻统计周期属于同一个短周期。如果第二关系指示第一数量等于第二预定数量时,确定目标时间周期为长周期。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不同情况提出长短防抖周期的方法,首先是如果上行带宽的统计值整体比较平稳,没有出现骤降的情况,说明当前信道环境或网络状况没有太大变化或变化缓慢,可以采用长周期进行带宽的平均值或中值统计,这样计算出的带宽值更准确。如果在某一时刻的带宽值较上一次值出现大幅度骤降,那么说明可能已出现突发性的网络拥塞或者信道突然变差,此时考虑越迅速的进行码流调整,就能够越快的缓解丢包情况,所以采用短周期进行带宽的平均值或中值统计。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差值、所述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包括:在所述差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长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为短周期;在所述差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短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为不同的短周期。在本实施例中,在差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且目标类型为长周期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时间周期为段周期,在差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且目标类型为短周期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时间周期为与历史时间周期不同的短周期。
在上述实施例中,确定目标时间周期原理图可参见附图4,如图4所示,假设TBsSum统计周期(对应于上述统计时间周期)为1秒,流媒体编码调整的保护间隔为5秒,防抖平均计算的长周期T为7秒(即第一预定数量),短周期为3秒(即第二预定数量)。那么当业务进行中,以一固定码流速率进行上行传输,防抖处理逻辑将对带宽统计值TBs Sum进行实时采样,按照长周期T做平均值或中值计算,计算出的平均值或中值视为周期T内的平均带宽,流媒体业务可根据此值做编码调整策略,但要确保调整时刻距离上次调整已经超过流媒体要求的保护时间间隔。
如果以长周期进行防抖处理即数据平均计算的过程中,新得到的带宽统计值TBsSum较上一次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对应于上述差值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那么可以认为终端带宽可能出现骤降,此时为使流媒体尽快调整编码策略降低码率,缓解丢包程度,切换为短周期进行平均值或中值统计,平均值或中值完成后在调整编码前,要确保调整时刻距离上次调整已经超过流媒体要求的保护时间间隔,如果保护时间没有达到,需要等待一个TBs Sum统计周期后再进行判断是否允许调整码率。但这里要说明,如果在出现TBs Sum骤降并且切换短周期进行防抖处理后,如果短周期统计内的某一次的TBs Sum值又出现大幅度回升,那么认为可能出现了短暂瞬时的突发性干扰,此时对瞬时的突发性变化不做处理,没有必要进行码率调整,将以回升后的TBs Sum值开始按照短周期重新进行平均值或中值计算。以短周期计算出带宽平均值或中值后,下一次统计将重新切换为长周期进行防抖处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包括: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第三数量;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对应的第三预定数量,其中,所述第三预定数量为基于所述历史时间周期的目标类型对应的预先设定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在所述第三数量等于所述第三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平均值或中值;基于所述平均值或中值确定所述目标带宽。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带宽时,可以确定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第三数量,以及历史时间周期对应的第三预定数量,其中,第三预定数量由历史时间周期的目标类型确定。在第三数量等于第三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平均值或中值,根据平均值或中值确定目标带宽。其中,中值即为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平均值包括: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第一累加和;将所述第一累加和与所述第三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所述平均值。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平均值时,可以确定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第一累加和,将第一累加和与第三数量的比值确定为平均值。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平均值包括:删除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时间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中包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剩余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第二累加和以及剩余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第四数量;将所述第二累加和与所述第四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所述平均值。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删除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累加值中的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确定剩余传输块大小累加值的第二累加和,将第二累加和与第四数量的比值确定为平均值。如果周期设置较长,可以删除其中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再将其他数据做平均处理,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突发峰值的影响。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上行数据包括:确定上一次调整所述目标带宽的目标时刻;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目标时刻的时间间隔;在所述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定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上行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出平均值或中值后,在调整编码前,要确保调整时刻距离上次调整已经超过流媒体要求的保护时间间隔,如果保护时间没有达到,需要等待一个TBs Sum统计周期后再进行判断是否允许调整码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上行数据包括:确定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所需的信令开销以及协议开销的和,将所述平均值或所述中值与所述和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带宽;或确定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需的信令开销以及协议开销的占传输带宽的比例,确定所述比例与所述平均值或所述中值的乘积,将所述平均值或所述中值与所述乘积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带宽;基于所述目标带宽调整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传输码流;按照调整后的所述传输码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传输中有信令开销和协议开销,所以探测带宽和可用带宽间需要留有余量。需要估算开销数值,或者估算开销占比。平均值或者中值,与开销估算的差值,或者刨除开销占比后的值,为可用目标带宽值,即目标带宽。将实时带宽估算数据,即目标带宽提供给流媒体码流调整逻辑进行处理。视频码流按照调整后的码率进行上行传输。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图5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502,开启上行带宽探测。
步骤S504,判断TB Size累加定时器是否超时,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06,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05。
步骤S505,累计TB size和。
步骤S506,将统计好的TB Size Sum(对应于上述累加值)存入缓存并触发通知。
步骤S508,缓存TBs Sum。
步骤S510,开启数据防抖处理。
步骤S512,从缓存中读取新的统计值。
步骤S514,判断数据变化幅度是否超出门限(对应于上述预定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16,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18。
步骤S516,平均值统计周期切换为短周期t,并且清空队列,按新周期重新统计平均值。
步骤S518,按照设置的防抖计算周期统计平均值。
步骤S520,判断统计周期(对应于上述时间周期)是否超时,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22,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12。
步骤S522,平均值统计周期切换为长周期T。
步骤S524,输出的平均值减掉估算的信令开销和协议开销,即估算的带宽值(对应于上述目标带宽)。
步骤S526,判断上次编码调整间隔是否超过禁止时间,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28,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30。
步骤S528,将估算的带宽传给流媒体模块处理。
步骤S530,等待一个TBs Sum统计周期。
步骤S532,开启流媒体码流调整。
步骤S534,获取估算的带宽值。
步骤S536,根据带宽值调整编码策略。
步骤S538,输出调整后的码流。
流程说明:
1.上行带宽探测逻辑:
(1)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中的MCS和RB数可以映射出一个传输块的TB Size值。
(2)在设置的统计周期内,将所有调度的传输块TB Size值进行累加,计算统计周期内所有调度传输块的数据总量TBs Sum,并将此值存入缓存。
2.数据防抖处理逻辑:
(1)取出一个新的TBs Sum值,判断TBs Sum相比上一个TBs Sum值是否出现大幅度变化,如果出现大幅度变化(变化超过预设阀值),则将平均值统计周期切换为短周期t,并且清空对应的缓存队列并按照短周期重新统计平均值或中值。(此处变化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幅变低,即带宽突然下降。另一种是在数据出现大幅降低后,马上又大幅回升,此种情况认为是出现短时干扰,当成瞬时突发处理,可不予进行码流调整,此时从回升后的数据重新计算平均值或中值。两种情况处理流程可以统一)
(2)按照预设周期进行平均值或中值计算。
(3)此次统计周期完成后,将平均值或中值统计周期重新切换回长周期T。
(4)输出的平均值或中值减掉估算的信令开销和协议开销即估算的带宽值。此时需判断距离上次流媒体编码调整时间间隔是否超过保护时间,如果没有超过保护时间,需要等待一个TBs Sum统计周期后再重新判断。
(5)如果超过了保护时间间隔,将目标带宽即实时带宽估算数据提供给流媒体码流调整逻辑进行处理。
3.流媒体码流调整逻辑:
(1)获取新的带宽估算值后,根据带宽值进行编码策略调整,此处流媒体编码策略不做详述。
(2)视频码流按照调整后的码率进行上行传输。重复以上步骤。
在前述实施例中,终端因网络拥塞或信道环境变差导致带宽下降时,不借助第三方设备或信息,带宽估算完全由终端自行完成,仅通过MAC层对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的传输块大小的周期累加与平均计算达到上行带宽探测目的,指导流媒体调整编码策略,成本更低,准备度更高。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数据的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62,用于获取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每个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其中,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为处于当前统计周期之前,且与所述当前统计周期所在的当前时间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小的时间周期;
确定模块64,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
传输模块66,用于在当前统计周期内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可以用于在当前统计周期内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之后:确定在所述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二累加值;确定在所述当前统计周期之前,且与所述当前统计周期相邻的相邻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三累加值;确定所述第三累加值与所述第二累加值的差值;基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当前统计周期所属的目标时间周期,其中,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中包括多个统计周期;在所述目标时间周期结束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时间周期确定为所述历史时间周期。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基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当前时间周期所属的目标时间周期:确定所述相邻统计周期所在的相邻时间周期的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中缓存的统计周期的累加值的第一数量;基于所述差值、所述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基于所述差值、所述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在所述差值小于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长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与第一预定数量的第一关系,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数量为预先设定的所述长周期对应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在所述第一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为同一个长周期;在所述第一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等于所述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为不同的长周期;在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短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与第二预定数量的第二关系,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数量为预先设定的所述短周期对应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在所述第二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为同一个短周期;在所述第二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等于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为长周期;其中,所述长周期中包括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大于所述短周期中包括的统计周期的数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基于所述差值、所述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在所述差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长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为短周期;在所述差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短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为不同的短周期。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模块64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基于所述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第三数量;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对应的第三预定数量,其中,所述第三预定数量为基于所述历史时间周期的目标类型对应的预先设定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在所述第三数量等于所述第三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平均值或中值;基于所述平均值或中值确定所述目标带宽。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模块64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第一累加和;将所述第一累加和与所述第三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所述平均值。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模块64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平均值:删除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时间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中包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剩余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第二累加和以及剩余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第四数量;将所述第二累加和与所述第四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所述平均值。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模块66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上行数据:确定上一次调整所述目标带宽的目标时刻;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目标时刻的时间间隔;在所述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定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上行数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模块66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上行数据:确定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需的信令开销以及协议开销的和,将所述平均值或所述中值与所述和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带宽;或确定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需的信令开销以及协议开销的占传输带宽的比例,确定所述比例与所述平均值或所述中值的乘积,将所述平均值或所述中值与所述乘积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带宽;基于所述目标带宽调整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传输码流;按照调整后的所述传输码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每个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其中,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为处于当前统计周期之前,且与所述当前统计周期所在的当前时间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小的时间周期;
基于所述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
在当前统计周期内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前统计周期内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在所述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二累加值;
确定在所述当前统计周期之前,且与所述当前统计周期相邻的相邻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三累加值;
确定所述第三累加值与所述第二累加值的差值;
基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当前统计周期所属的目标时间周期,其中,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中包括多个统计周期;
在所述目标时间周期结束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时间周期确定为所述历史时间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差值确定所述当前时间周期所属的目标时间周期包括:
确定所述相邻统计周期所在的相邻时间周期的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中缓存的统计周期的累加值的第一数量;
基于所述差值、所述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差值、所述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包括:
在所述差值小于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长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与第一预定数量的第一关系,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数量为预先设定的所述长周期对应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在所述第一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为同一个长周期;在所述第一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等于所述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为不同的长周期;
在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短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量与第二预定数量的第二关系,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数量为预先设定的所述短周期对应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在所述第二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相邻时间周期为同一个短周期;在所述第二关系指示所述第一数量等于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为长周期;
其中,所述长周期中包括的统计周期的数量大于所述短周期中包括的统计周期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差值、所述目标类型以及所述第一数量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包括:
在所述差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长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为短周期;
在所述差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且所述目标类型为短周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周期与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为不同的短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包括:
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第三数量;
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对应的第三预定数量,其中,所述第三预定数量为基于所述历史时间周期的目标类型对应的预先设定的统计周期的数量;
在所述第三数量等于所述第三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平均值或中值;
基于所述平均值或中值确定所述目标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平均值包括:
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第一累加和;
将所述第一累加和与所述第三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所述平均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统计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平均值包括:
删除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所有时间周期的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中包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确定剩余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第二累加和以及剩余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累加值的第四数量;
将所述第二累加和与所述第四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所述平均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上行数据包括:
确定上一次调整所述目标带宽的目标时刻;
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目标时刻的时间间隔;
在所述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定间隔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上行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上行数据包括:
确定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所需的信令开销以及协议开销的和,将所述平均值或所述中值与所述和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带宽;或确定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需的信令开销以及协议开销的占传输带宽的比例,确定所述比例与所述平均值或所述中值的乘积,将所述平均值或所述中值与所述乘积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带宽;
基于所述目标带宽调整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传输码流;
按照调整后的所述传输码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11.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历史时间周期中包括的每个统计周期内传输数据的所有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的第一累加值,其中,所述历史时间周期为处于当前统计周期之前,且与所述当前统计周期所在的当前时间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小的时间周期;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累加值确定在当前统计周期内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目标带宽;
传输模块,用于在当前统计周期内基于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3.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21022.6A CN114339863B (zh) | 2021-12-27 | 2021-12-27 |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21022.6A CN114339863B (zh) | 2021-12-27 | 2021-12-27 |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39863A true CN114339863A (zh) | 2022-04-12 |
CN114339863B CN114339863B (zh) | 2024-06-11 |
Family
ID=81015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21022.6A Active CN114339863B (zh) | 2021-12-27 | 2021-12-27 |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3986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57914A (zh) * | 2012-01-11 | 2012-05-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数据及上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
CN106357559A (zh) * | 2016-09-21 | 2017-01-25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带宽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90378478A1 (en) * | 2018-06-08 | 2019-12-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Just-in-time system bandwidth changes |
CN112491658A (zh) * | 2020-12-02 | 2021-03-12 |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 带宽估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301392A (zh) * | 2021-05-26 | 2021-08-24 | 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 | 码率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1189957A1 (zh) * | 2020-10-14 | 2021-09-30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12-27 CN CN202111621022.6A patent/CN1143398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57914A (zh) * | 2012-01-11 | 2012-05-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数据及上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
CN106357559A (zh) * | 2016-09-21 | 2017-01-25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带宽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90378478A1 (en) * | 2018-06-08 | 2019-12-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Just-in-time system bandwidth changes |
WO2021189957A1 (zh) * | 2020-10-14 | 2021-09-30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491658A (zh) * | 2020-12-02 | 2021-03-12 |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 带宽估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301392A (zh) * | 2021-05-26 | 2021-08-24 | 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 | 码率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39863B (zh) | 2024-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77226B2 (en) | Dynamically provisioning subscribers to manage network traffic | |
CN100438504C (zh) | 一种流媒体发送速率控制方法 | |
US8233448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er implementation for best effort (BE) prioritization and anti-starvation | |
US9538220B2 (en) | Video streaming quality of experience degradation control using a video quality metric | |
US8611217B2 (en) | Subscriber/service differentiation in advanced wireless networks | |
CN109818874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US10271345B2 (en) |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process of controlling a data transfer related to video data of a video streaming service | |
US20110075562A1 (en) | Rate Shap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Token Bucket That Allows Token Debt | |
CN110505105B (zh) | 网络服务质量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13539267A (ja) | データ送信オーバヘッドを減少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8738080A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160156563A1 (en) | Network Assisted Rate Adaptation | |
US10637790B2 (en) |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controller | |
CN103975630A (zh) | 使用无线广域网协议信息来管理处理器的性能水平 | |
US10492090B2 (en) | Method and a mobile user terminal for service quality prediction | |
US12052607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KR20100031580A (ko) |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voip 및 다수의 qos 흐름 트래픽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통합된 과부하 및 오버플로우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WO2014209495A1 (en) | Video streaming quality of experience recovery using a video quality metric | |
CN114339863A (zh) |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16017567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EP2388978B1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network link load | |
CN114828050A (zh) | 业务容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JP7259937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5493560B (zh) | 回传终端、基站及无线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 |
JPWO2006006208A1 (ja) | 無線基地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