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7857A - 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7857A
CN114337857A CN202111541518.2A CN202111541518A CN114337857A CN 114337857 A CN114337857 A CN 114337857A CN 202111541518 A CN202111541518 A CN 202111541518A CN 114337857 A CN114337857 A CN 114337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erminal
tested
receiving sensitivity
item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15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7857B (zh
Inventor
姜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15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7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7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7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7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7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包括:接收测试触发请求,并响应所述测试触发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和第二测试命令;将所述第一测试命令发送至测试仪表,并将所述第二测试命令发送至待测终端,所述第一测试命令用于指示所述测试仪表向待测终端提供预设定位模式对应的星历信息,所述第二测试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待测终端以预设启动方式启动;接收所述待测终端在启动过程中基于所述星历信息反馈的定位数据,并根据所述定位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预设定位模式中以所述预设启动方式启动的接收灵敏度。该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可以提高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如何提高测试的效率也越来越重要。通信终端在出厂之前,需要对终端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测试。
目前,主要通过人工手动设置测试仪表的测试环境,从而通过人工对注册在测试环境的终端进行接收灵敏度的测试。
然而,通过人工手动测试终端的接收灵敏度的方式,存在测试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效率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设备,所述测试设备与测试仪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项信息;
根据所述测试项信息生成至少一个测试任务;
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以指示所述测试仪表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
获取所述待测终端与所述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并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数据包括所述测试仪表向所述待测终端发送的请求报文的数量以及所述待测终端向所述测试仪表反馈的响应报文的数量,所述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
根据所述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
根据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
获取各信号发射功率中通信丢包率小于丢包率阈值的目标信号发射功率;
根据最小的目标信号发射功率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设备与待测终端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待测终端是否满足测试要求,所述测试要求包括所述待测终端正常开机、所述待测终端正常识别AT指令和所述待测终端正常注册中的至少一项;
在所述待测终端满足测试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设备还与待测终端和程控电源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程控电源用于向所述待测终端供电,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通信数据获取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待测终端发送重启指令,和/或控制所述程控电源对所述待测终端执行通断电操作,以使所述待测终端重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数据为多组,所述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
根据多组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
根据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项信息包括测试频段信息、测试信道信息和测试带宽信息、测试端口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应用于测试设备,所述测试设备与测试仪表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项信息;
任务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试项信息生成至少一个测试任务;
任务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以指示所述测试仪表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
接收灵敏度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测终端与所述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并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收灵敏度的测试系统,包括:
测试仪表,用于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
测试设备,与所述测试仪表连接,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项信息;根据所述测试项信息生成至少一个测试任务;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获取所述待测终端与所述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并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项信息;根据所述测试项信息生成至少一个测试任务;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以指示所述测试仪表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获取所述待测终端与所述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并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由于在测试待测终端的接收灵敏度时,通过测试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输入测试项信息生成测试任务,并把测试任务下发至测试仪表,测试仪表则根据测试任务可以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进而与待测终端进行通信,从而完成接收灵敏度的自动化测试,不需要人工手动配置测试仪表的测试环境,也不需要通过人工对注册在测试环境的终端进行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解决了通过人工手动测试终端的接收灵敏度的方式导致的测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根据通信数据确定待测终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的细化流程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参考图1,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测试设备110、测试仪表120和待测终端130。其中:
测试设备110与测试仪表120连接。测试仪表120与待测终端130连接。可选的,测试仪表120与待测终端130之间通过传导方式连接。测试设备110用于触发待测终端130的接收灵敏度的自动测试。可选的,测试设备110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具体的,测试设备110预先配置有自动测试接收灵敏度的程序,通过程序来配置测试仪表120,从而实现接收灵敏度的自动测试。自动测试接收灵敏度的程序类型与测试仪表120所支持的接口类型有关。例如,测试仪表120支持Python接口,则自动测试接收灵敏度的程度可以是Python程序。本实施例的测试仪表120可以提供待测终端130的接收灵敏度测试的测试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测试设备110还与待测终端130连接,用于对测试设备110进行检测或者是向测试设备110发送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测试系统还包括程控电源140。程控电源140与待测终端130连接,用于给待测终端130进行供电。程控电源140指通过外部控制来设定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的稳压、稳流或稳压/稳流的电源。程控电源140的编程方式一般有无源和有源两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试设备110还与程控电源140,测试设备110还用于控制程控电源140的通断电。可选的,测试设备110通过GPIB控制仪表及程控电源140。
参考图2,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测试设备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包括步骤210至步骤240。
步骤210、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项信息。
其中,测试项信息可以是测试接收灵敏度时定义的约束条件。可选的,测试项信息包括测试频段信息、测试信道信息和测试带宽信息、测试端口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具体的,测试频段信息定义了在哪个频段测试接收灵敏度,例如band1和band2,此时测试频段信息为两个。测试信道定义了在哪个信道测试接收灵敏度。测试带宽信息定义了在哪个带宽测试接收灵敏度。测试端口信息定义了在哪个射频收发端口测试接收灵敏度。
步骤220、根据所述测试项信息生成至少一个测试任务。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测试项信息生成测试任务,测试任务的数量与各测试项信息的数量有关。可选的,测试任务的数量=a*b*c*d,其中,a为测试频段信息的数量,b为测试信道信息的数量,c为测试带宽信息的数量,d为测试端口信息的数量。
步骤230、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以指示所述测试仪表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
其中,测试环境(Testing environment)是指测试运行其上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的描述,以及任何其它与被测软件交互的软件,包括驱动和桩。测试环境是指为了完成软件测试工作所必需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历史数据的总称。在本实施例中,测试环境指的是实现接收灵敏度的测试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测试任务为多个,则可以是测试终端可以先发送一个测试任务,当其中一个测试任务测试完成后,再发送另一个测试任务,通过轮询发送测试任务的方式进行接收灵敏度的测试,直到多个测试测试任务均测试完成。另外,还可以是一次把多个测试任务均发送至测试仪表,测试仪表每次按照其中一个测试任务设置测试环境,完成其中一个测试任务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后,再按照另外一个测试任务测试环境,直至多个任务的接收灵敏度均测试完成。
步骤240、获取所述待测终端与所述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并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本步骤中,在各信号发射功率进行通信,可以得到各信号发射功率对应的通信数据,则根据各信号发射功率对应的通信数据可以确定待测终端在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示例性的,若测试项信息包括band1和channel1,则测试设备可以确定出终端在ban1和chanel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测试设备获取通信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待测终端,也可以是测试仪表。若测试设备获取通信数据的来源是测试仪表,则可以通过测试仪表收集通信数据,并将通信数据发送至测试设备。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测试待测终端的接收灵敏度时,通过测试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输入测试项信息生成测试任务,并把测试任务下发至测试仪表,测试仪表则根据测试任务可以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进而与待测终端进行通信,从而完成接收灵敏度的自动化测试,不需要人工手动配置测试仪表的测试环境,也不需要通过人工对注册在测试环境的终端进行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解决了通过人工手动测试终端的接收灵敏度的方式导致的测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效率的技术效果。
参考图3,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根据通信数据确定待测终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的细化流程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数据包括所述测试仪表向所述待测终端发送的请求报文的数量以及所述待测终端向所述测试仪表反馈的响应报文的数量,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步骤310和步骤320。
步骤310、根据所述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
其中,通信丢包率指的是测试中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组的比率。在本实施例中,通信丢包率可以是(请求报文的数量-响应报文的数量)/请求报文的数量。在本步骤中,每个信号发射功率对应有一个通信接包率。
步骤320、根据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设备根据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来确定终端在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通信数据确定出通信丢包率,从而通过通信丢包率来确定目标接收灵敏度,通信丢包率更直观地表示测试仪表与待测终端的通信交互成功率,可以快速地确定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
获取各信号发射功率中通信丢包率小于丢包率阈值的目标信号发射功率;
根据最小的目标信号发射功率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其中,丢包率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通过用户输入得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最小的目标信号发射功率作为终端在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参考图4,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410、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项信息。
步骤420、根据所述测试项信息生成至少一个测试任务。
步骤430、检测所述待测终端是否满足测试要求。
其中,测试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所述待测终端正常开机、所述待测终端正常识别AT指令和所述待测终端正常注册中的至少一项。重启指令为AT指令,通过识别待测终端是否可以正常识别AT指令,可以保证待测终端在测试死循环的时候可以接收到重启指令进行重启。
在本步骤中,若待测终端满足测试要求,则执行步骤440。
步骤440、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以指示所述测试仪表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待测终端满足测试要求的情况下,才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
步骤450、获取所述待测终端与所述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并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之前,检测待测终端是否满足测试要求,在待测终端满足测试要求的情况下才将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避免待测终端可能发生异常无法正常进行测试,但此时测试仪表已接收到测试任务设置测试环境的情况,减少了测试仪表的资源占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通信数据获取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待测终端发送重启指令,和/或控制所述程控电源对所述待测终端执行通断电操作,以使所述待测终端重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获取通信数据失败的情况下,控制待测终端重启,避免待测终端异常无法继续完成测试,但测试仪表一直与待测终端进行通信导致测试仪表的运行资源被浪费,减少了屙屎仪表的资源占用。
可选的,在通信数据获取事变的情况下,可以先向待测终端发送重启指令,若检测出待测终端未重启成功,则控制程控电源对待测终端进行通断电的操作,强迫待测终端进行重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
根据多组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
根据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组通信数据可以确定一个候选接收灵敏度,则通过多组通信数据可以确定一一对应的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则根据多个候选灵敏度可以确定待测终端在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将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的平均值作为目标接收灵敏度,也可以是将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的中位值作为目标接收灵敏度,也可以是将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作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测试多组通信数据,并通过多个通信数据得到的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来确定目标接收灵敏度,则确定的目标接收灵敏度也更准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功率调整步长;
将功率调整步长发送至测试仪表,以指示测试仪表根据功率调整步长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
其中,功率调整步长可以用来表示测试仪表调整信号发射功率的调整幅度。功率调整步长越大,则测试仪表的调整幅度越大,则确定的目标接收灵敏度越不准确;相应的,功率调整补偿越小,则测试仪表的调整幅度越小,则确定的目标接收灵敏度越准确。例如,功率调整步长为2,则测试仪表先以-2dbm与待测终端进行通信,在-2dbm通信完成后,切换至-4dbm与待测终端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功率调整步长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则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设置接收灵敏度的测试精度,从而按照用户要求的测试精度测试接收灵敏度,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提高了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丰富性。
参考图5,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测试仪表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5所示,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包括步骤510至步骤530。
步骤510、接收测试设备发送的测试任务。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任务是测试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项信息,并根据所述测试项信息生成。
步骤520、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待测终端进行通信,可以是随机的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也可以是递增或递减的不同信号发射功率。
步骤530、将待测终端与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发送至测试设备,以指示测试设备根据通信数据确定待测终端在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测试待测终端的接收灵敏度时,通过测试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输入测试项信息生成测试任务,并把测试任务下发至测试仪表,测试仪表则根据测试任务可以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进而与待测终端进行通信,从而完成接收灵敏度的自动化测试,不需要人工手动配置测试仪表的测试环境,也不需要通过人工对注册在测试环境的终端进行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解决了通过人工手动测试终端的接收灵敏度的方式导致的测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效率的技术效果。
参考图6,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测试设备和测试仪表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6所示,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包括步骤610至步骤670。
步骤610、测试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项信息。
步骤620、测试设备根据所述测试项信息生成至少一个测试任务。
步骤630、测试设备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
步骤640、测试仪表接收测试设备发送的测试任务。
步骤650、测试仪表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
步骤660、测试仪表将待测终端与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发送至测试设备。
步骤670、测试设备获取所述待测终端与所述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并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测试待测终端的接收灵敏度时,通过测试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输入测试项信息生成测试任务,并把测试任务下发至测试仪表,测试仪表则根据测试任务可以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进而与待测终端进行通信,从而完成接收灵敏度的自动化测试,不需要人工手动配置测试仪表的测试环境,也不需要通过人工对注册在测试环境的终端进行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解决了通过人工手动测试终端的接收灵敏度的方式导致的测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效率的技术效果。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7,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以运行于图1中的测试设备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7所示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包括信息接收模块710、任务生成模块720、任务发送模块730和接收灵敏度确定模块740,其中:
信息接收模块710,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项信息;任务生成模块720,用于根据所述测试项信息生成至少一个测试任务;任务发送模块730,用于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以指示所述测试仪表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接收灵敏度确定模块740,用于获取所述待测终端与所述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并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数据包括所述测试仪表向所述待测终端发送的请求报文的数量以及所述待测终端向所述测试仪表反馈的响应报文的数量,所述接收灵敏度确定模块740包括:通信丢包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接收灵敏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丢包率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各信号发射功率中通信丢包率小于丢包率阈值的目标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最小的目标信号发射功率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设备与待测终端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终端是否满足测试要求,所述测试要求包括所述待测终端正常开机、所述待测终端正常识别AT指令和所述待测终端正常注册中的至少一项;任务发送模块730具体用于在所述待测终端满足测试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设备还与待测终端和程控电源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程控电源用于向所述待测终端供电,所述装置还包括:重启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通信数据获取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待测终端发送重启指令,和/或控制所述程控电源对所述待测终端执行通断电操作,以使所述待测终端重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灵敏度确定模块740具体用于根据多组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根据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项信息包括测试频段信息、测试信道信息和测试带宽信息、测试端口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参考图8,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以运行于图1中的测试仪表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8所示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包括任务接收模块810、测试环境设置模块820和通信数据发送模块830,其中:
任务接收模块810用于接收测试设备发送的测试任务。测试环境设置模块820用于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通信数据发送模块830用于将待测终端与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发送至测试设备,以指示测试设备根据通信数据确定待测终端在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上述接收灵敏度的测试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收灵敏度的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设备和测试仪表。其中,测试设备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描述。同理,测试仪表也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测试设备,所述测试设备与测试仪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项信息;
根据所述测试项信息生成至少一个测试任务;
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以指示所述测试仪表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
获取所述待测终端与所述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并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数据包括所述测试仪表向所述待测终端发送的请求报文的数量以及所述待测终端向所述测试仪表反馈的响应报文的数量,所述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
根据所述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
根据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3.根据权利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信号发射功率的通信丢包率,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
获取各信号发射功率中通信丢包率小于丢包率阈值的目标信号发射功率;
根据最小的目标信号发射功率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与待测终端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待测终端是否满足测试要求,所述测试要求包括所述待测终端正常开机、所述待测终端正常识别AT指令和所述待测终端正常注册中的至少一项;
在所述待测终端满足测试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还与待测终端和程控电源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程控电源用于向所述待测终端供电,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通信数据获取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待测终端发送重启指令,和/或控制所述程控电源对所述待测终端执行通断电操作,以使所述待测终端重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数据为多组,所述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
根据多组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
根据多个候选接收灵敏度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项信息包括测试频段信息、测试信道信息和测试带宽信息、测试端口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8.一种测试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接收灵敏度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仪表,用于设置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环境,并以不同信号发射功率与注册在所述测试环境的待测终端进行通信;
测试设备,与所述测试仪表连接,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灵敏度的测试项信息;根据所述测试项信息生成至少一个测试任务;将所述测试任务发送至测试仪表;获取所述待测终端与所述测试仪表在各信号发射功率的进行通信得到的通信数据,并根据通信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项信息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541518.2A 2021-12-16 2021-12-16 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37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1518.2A CN114337857B (zh) 2021-12-16 2021-12-16 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1518.2A CN114337857B (zh) 2021-12-16 2021-12-16 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7857A true CN114337857A (zh) 2022-04-12
CN114337857B CN114337857B (zh) 2024-03-15

Family

ID=81053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1518.2A Active CN114337857B (zh) 2021-12-16 2021-12-16 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78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7566A (zh) * 2022-09-19 2023-0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的管理方法、云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9838B1 (en) * 2000-03-27 2006-08-29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Llc Hedging exchange traded mutual funds or other portfolio basket products
JP2010160111A (ja) * 2009-01-09 2010-07-22 Murata Mfg Co Ltd 受信機の受信感度推定方法
CN102348225A (zh) * 2011-11-24 2012-02-0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3731168A (zh) * 2013-12-06 2014-04-16 南京智达康无线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1m接收灵敏度的改善方法
CN104601258A (zh) * 2014-12-23 2015-05-06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车载通信系统同车多机互扰测试方法
CN106788802A (zh) * 2016-12-15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收灵敏度测试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7528606A (zh) * 2016-06-21 2017-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以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7612639A (zh) * 2017-09-18 2018-01-1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灵敏度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8322270A (zh) * 2018-02-05 2018-07-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射频接收机灵敏度测试方法
CN108777600A (zh) * 2018-05-21 2018-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1654878A (zh) * 2019-11-13 2020-09-11 芯讯通无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模块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498175A (zh) * 2020-03-20 202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9838B1 (en) * 2000-03-27 2006-08-29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Llc Hedging exchange traded mutual funds or other portfolio basket products
JP2010160111A (ja) * 2009-01-09 2010-07-22 Murata Mfg Co Ltd 受信機の受信感度推定方法
CN102348225A (zh) * 2011-11-24 2012-02-0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3731168A (zh) * 2013-12-06 2014-04-16 南京智达康无线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1m接收灵敏度的改善方法
CN104601258A (zh) * 2014-12-23 2015-05-06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车载通信系统同车多机互扰测试方法
CN107528606A (zh) * 2016-06-21 2017-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以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6788802A (zh) * 2016-12-15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收灵敏度测试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7612639A (zh) * 2017-09-18 2018-01-1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灵敏度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8322270A (zh) * 2018-02-05 2018-07-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射频接收机灵敏度测试方法
CN108777600A (zh) * 2018-05-21 2018-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1654878A (zh) * 2019-11-13 2020-09-11 芯讯通无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模块灵敏度的测试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498175A (zh) * 2020-03-20 202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HAN ZHIQIANG ET AL.: "Approaches and simulation for receiver sensitivity test of ZigBee module", 《2017 IEE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 & INSTRUMENTS》, 22 January 2018 (2018-01-22) *
上海聚星仪器有限公司: "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灵敏度测试",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31 May 2016 (2016-05-31) *
谭显裕: "脉冲激光测距仪光电探测器最佳 工作状态下的接收灵敏度研究", 《红外与激光技术》, 30 June 1995 (1995-06-3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7566A (zh) * 2022-09-19 2023-0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的管理方法、云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7857B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3708B (zh) 设备参数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2901739B1 (en) Mixed off-site / on-site prediction computation for reducing wireless reconnection time of a computing device
CN107800565B (zh) 巡检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348719B2 (en) Automated test equipmen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9062745B (zh) 一种具有测试服务器硬件温度的测试终端
CN111341090B (zh) 蓝牙遥控器压测方法、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57154B (zh) 异常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通信终端
WO2015010621A1 (zh) 应用程序耗电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3672441B (zh) 对智能设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3516851B (zh) 一种无线产品云测试平台系统
CN111813699B (zh) 基于智能电表的数据路由测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4536900A (zh) 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179034A1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7857A (zh) 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858364A (zh) 测试终端的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40146A (zh) 一种基于云存储的更新bios的方法
US1118213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readiness ver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CN108874653B (zh) 任务测试方法、测试机、共享服务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74381B (zh) 一种输出页面视图控制器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60070332A1 (en) Modifying Power Consumption Based On Energy-Usage Messages
CN115933591A (zh) 一种控制器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31984B (zh) 双芯智能电表管理单元应用程序远程在线升级方法和装置
CN112667868B (zh)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以及装置
CN110519789B (zh) 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1415270B1 (ko) 컴퓨팅 장치에 설치된 애플리케이션을 모니터링하는 네트워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