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7206B - 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7206B
CN114337206B CN202111547728.2A CN202111547728A CN114337206B CN 114337206 B CN114337206 B CN 114337206B CN 202111547728 A CN202111547728 A CN 202111547728A CN 114337206 B CN114337206 B CN 1143372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witch
inductance
slave
bridg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77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7206A (zh
Inventor
潘雷
顾紫晖
孙鹤旭
董砚
陈红滨
庞毅
陈建伟
张静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5477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72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7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7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7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7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其中,每种上述开关状态下,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不同;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三桥臂电路的上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在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其中,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上述多个相回路以及上述桥臂构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错并联变换器只能在占空比为百分之五十的情况下实现电流纹波的消除,存在使用效率低、局限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换器消除电流纹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标准的两相交错并联开关变换器存在两条支路,因为开关交错导通,电感交错充放电,如果要想实现电感充放平衡以及输出电流的纹波完全消除,必须在占空比为50%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在其他占空比情况下电感会越充越多或越放越少,不能实现单个电感的充放平衡。
因此,变换器的局限非常大,电路的容错性也相应降低,只能实现纹波的部分抵消,极大程度影响了变换器的工作效率。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交错并联变换器只能在占空比为百分之五十的情况下实现电流纹波的消除,存在使用效率低、局限大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应用于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中,其中,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为三桥臂电路,每个桥臂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开关,该方法包括: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其中,每种上述开关状态下,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不同;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三桥臂电路的上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在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其中,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上述多个相回路以及上述桥臂构成。
可选的,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包括:第一主电感L11和第一从电感L21构成的第一相回路、第二主电感L12和第二从电感L22构成的第二相回路、第三主电感L13和第三从电感L23构成的第三相回路,以及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
可选的,上述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包括: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一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一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一闭合状态为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控制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二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二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二闭合状态为第一开关S11、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闭合,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断开,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三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三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三闭合状态为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三开关S31、第四开关S12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四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四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四闭合状态为第四开关S12、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若上述三桥臂电路中任意一上述桥臂出现故障,则上述三桥臂电路变换为两桥臂电路,由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变换为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
可选的,上述由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变换为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包括:控制基于剩余两个上述桥臂上设置的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两桥臂电路进入三种上述开关状态;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两桥臂电路的三种上述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两桥臂电路进入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流纹波的消除装置,应用于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中,其中,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为三桥臂电路,每个桥臂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开关,该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其中,每种上述开关状态下,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不同;切换模块,用于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三桥臂电路的上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消除模块,用于在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上述多个相回路以及上述桥臂构成。
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变换模块,用于若上述三桥臂电路中任意一上述桥臂出现故障,则上述三桥臂电路变换为两桥臂电路,由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变换为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上述程序运行时控制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任意一项上述的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任意一项上述的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上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上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任意一项上述的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其中,每种上述开关状态下,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不同;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三桥臂电路的上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在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其中,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上述多个相回路以及上述桥臂构成,达到了通过电路相回路分流,减小电感负载和开关应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在一定占空比范围内完全消除输出的电流纹波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错并联变换器只能在占空比为百分之五十的情况下实现电流纹波的消除,存在使用效率低、局限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三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第一闭合状态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第二闭合状态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第三闭合状态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第四闭合状态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两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第五闭合状态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第六闭合状态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第七闭合状态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流纹波的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为方便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部分术语或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堆叠交错:是指各个支路通过不同桥臂并联在一起,并且从回路与电容相串联;
升压电路:是六种基本斩波电路之一,是一种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它可以使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高;
应力:是指材料发生形变时内部产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抵抗外力,定义单位面积上的这种反作用力为应力。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其中,每种上述开关状态下,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不同;
步骤S104,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三桥臂电路的上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
步骤S106,在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其中,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上述多个相回路以及上述桥臂构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三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为例,如图2所示的三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结构示意图,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包括三个桥臂,每个上述桥臂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开关,通过不断调整每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三桥臂电路的上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在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可以实现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2所示的三桥臂电路存在六个开关,由于存在公用开关,主回路的电感充电会影响对应从回路的电感充放状态,因此主回路电感充电时所对应的从回路的电感也必须充电。
还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与现有技术中,本发明的三相堆叠交错方案存在三条主回路互相并联,由于回路的增加,对总输出电流起到了分流的作用,使得流过各个电感上的平均电流减小,并且流过开关的电流应力也减小了,提高了变换器整体的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的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结构示意图,上述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中,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于多条主回路并联,对总输出电流起到了分流的作用,可以输出大电流;由于分流作用使得流过每个电感上的平均电流减小,并且流过开关的电流应力也变小;由于有多条回路可以来回切换,提高了该拓扑结构的容错性,当其中任意一个桥臂出现故障时,其他桥臂仍可以继续工作,能够提高变换器的容错性,间接提高了变换器整体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附图中,R表示电阻,L表示电感,S表示开关,D表示二极管,C表示电容,V表示电源;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中,相回路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包括:第一主电感L11和第一从电感L21构成的第一相回路、第二主电感L12和第二从电感L22构成的第二相回路、第三主电感L13和第三从电感L23构成的第三相回路,以及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分别安装在三条主回路上,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分别安装在三条从回路上,第一主电感L11和第一从电感L21为第一相回路,第二主电感L12和第二从电感L22为第二相回路、第三主电感L13和第三从电感L23为第三相回路;上述第一开关S11、第四开关S12安装在第一桥臂上,上述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安装在第二桥臂上,上述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安装在第三桥臂上。
需要说明的是,主回路的电感充电会影响对应从回路的电感充放状态,因此同一桥臂上的主回路电感充电时从回路电感必须也充电,即仍如图2所示的三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所示,当上述第一开关S11处于闭合状态时,上述第四开关S12也必须处于闭合状态;当上述第二开关S21处于闭合状态时,上述第五开关S22也必须处于闭合状态;当上述第三开关S31处于闭合状态时,上述第六开关S32也必须处于闭合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包括:
步骤S202,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一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一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一闭合状态为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
步骤S204,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二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二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二闭合状态为第一开关S11、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闭合,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断开,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
步骤S206,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三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三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三闭合状态为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三开关S31、第四开关S12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
步骤S207,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四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四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四闭合状态为第四开关S12、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分析与实验得到四个有效的开关状态,包括:第一闭合状态、第二闭合状态、第三闭合状态以及第四闭合状态。
可选的,如图4所示的第一闭合状态下电路结构的示意图,上述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
可选的,如图5所示的第二闭合状态下电路结构的示意图,上述第一开关S11、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闭合,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断开,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
可选的,如图6所示的第三闭合状态下电路结构的示意图,上述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三开关S31、第四开关S12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
可选的,如图7所示的第四闭合状态下电路结构的示意图,上述第四开关S12、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充电状态处于充电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四种开关状态循环切换,即可实现三相堆叠交错。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2,若上述三桥臂电路中任意一上述桥臂出现故障,则上述三桥臂电路变换为两桥臂电路,由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变换为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三个桥臂中任意一上述桥臂出现故障时,三相堆叠交错就可改变为两相堆叠交错来继续工作,两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由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变换为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包括:
步骤S402,基于剩余两个上述桥臂上设置的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两桥臂电路进入三种上述开关状态;
步骤S404,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两桥臂电路的三种上述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两桥臂电路进入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不断调整剩余两个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两桥臂电路进入三种开关状态,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两桥臂电路的上述三种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两桥臂电路进入两相堆叠交错状态,在上述两相堆叠交错状态下可以实现消除由两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
可选的,如图9所示的第五闭合状态下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开关S12、开关S22闭合,开关S11、开关S21断开,主电感L11、主电感L12处于放电状态,从电感L21、从电感L22处于充电状态。
可选的,如图10所示的第六闭合状态下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开关S11、开关S12闭合,开关S21、开关S22断开,主电感L12、从电感L21处于放电状态,主电感L11、从电感L22处于充电状态。
可选的,如图11所示的第七闭合状态下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开关S21、开关S22闭合,开关S11、开关S12断开,主电感L11、从电感L22处于放电状态,主电感L12、从电感L21处于充电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周期内上述三种状态循环切换,即可实现两相堆叠交错。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使用了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在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满足条件L/L=D/(1-D)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在一定占空比范围内输出电流纹波的完全消除,其中,D为占空比;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于存在多个主回路,可以实现分流的作用,这样流过电感上的电流就会是负载电流的n分之一倍(n为相数),从而流过各个开关管的电流应力也会减小,可以实现输出大电流,也会使得因此,变换器的效率明显提高,此外,还可以实现更好的容错性,当有一个桥臂出现故障时,其他桥臂仍然可以继续工作,大大提高了变换器工作的效率,同时,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也可以应用到buck电路、z-源变换电路中,提高变换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的装置实施例,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流纹波的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上述装置包括:控制模块50、切换模块52和消除模块54,其中:
控制模块50,用于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其中,每种上述开关状态下,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不同;
切换模块52,用于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三桥臂电路的上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
消除模块54,用于在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上述多个相回路以及上述桥臂构成。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模块50、切换模块52和消除模块54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6,三个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所公开的内容。
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变换模块,用于若上述三桥臂电路中任意一上述桥臂出现故障,则上述三桥臂电路变换为两桥臂电路,由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变换为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用于保存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中,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其中,每种上述开关状态下,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不同;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三桥臂电路的上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在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其中,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上述多个相回路以及上述桥臂构成。
可选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一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一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一闭合状态为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控制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二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二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二闭合状态为第一开关S11、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闭合,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断开,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三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三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三闭合状态为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三开关S31、第四开关S12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四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四开关状态,其中,上述第四闭合状态为第四开关S12、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
可选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若上述三桥臂电路中任意一上述桥臂出现故障,则上述三桥臂电路变换为两桥臂电路,由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变换为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
可选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控制基于剩余两个上述桥臂上设置的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两桥臂电路进入三种上述开关状态;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两桥臂电路的三种上述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两桥臂电路进入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的实施例。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用于保存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其中,每种上述开关状态下,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不同;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三桥臂电路的上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在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其中,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上述多个相回路以及上述桥臂构成。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基于上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其中,每种上述开关状态下,上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不同;通过循环切换上述三桥臂电路的上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上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在上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其中,上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上述多个相回路以及上述桥臂构成。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中,其中,所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多个相回路以及桥臂构成,每个桥臂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开关,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多相堆叠交错为三相堆叠交错,所述三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为三桥臂电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所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其中,每种所述开关状态下,所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不同;
通过循环切换所述三桥臂电路的所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所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
在所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
其中,所述三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包括: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分别安装在三条主回路上,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分别安装在三条从回路上,所述三条主回路互相并联,第一主电感L11所在主回路和第一从电感L21所在从回路构成的第一相回路、第二主电感L12所在主回路和第二从电感L22所在从回路构成的第二相回路、第三主电感L13所在主回路和第三从电感L23所在从回路构成的第三相回路;
所述第一主电感L11所在的第一主回路包括:第一主电阻R11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电感L11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感L11的负极一端与第一主二极管D11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从电感L21所在的第一从回路包括:第一从电阻R21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一从电感L21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从电感L21的负极一端与第一从二极管D21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从二极管D21的负极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主回路与所述第一从回路构成所述第一相回路的方式为:通过所述第一主电阻R11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一从电阻R21的正极一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一主二极管D11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一主电阻R11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一从电阻R21的正极一端,与电源VIN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一主二极管D11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一端,与电容C0的正极一端和电阻RL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主电感L12所在的第二主回路包括:第二主电阻R12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二主电感L12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电感L12的负极一端与第二主二极管D12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从电感L22所在的第二从回路包括:第二从电阻R22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二从电感L22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从电感L22的负极一端与第二从二极管D22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从二极管D22的负极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主回路与所述第二从回路构成第二相回路的方式为:通过所述第二主电阻R12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二从电阻R22的正极一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主二极管D12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二主电阻R12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二从电阻R22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电源VIN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二主二极管D12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电容C0的正极一端和所述电阻RL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主电感L13所在的第三主回路包括:第三主电阻R13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三主电感L13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主电感L13的负极一端与第三主二极管D13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从电感L23所在的第三从回路包括:第三从电阻R23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三从电感L23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从电感L23的负极一端与第三从二极管D23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从二极管D23的负极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主回路与所述第三从回路构成第三相回路的方式为:通过所述第三主电阻R13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三从电阻R23的正极一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三主二极管D13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负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三主电阻R13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三从电阻R23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电源VIN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三主二极管D13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电容C0的正极一端和所述电阻RL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电容C0的负极一端和所述电阻RL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电源VIN的负极一端连接;
第一开关S11、第四开关S12安装在第一桥臂上,所述第一开关S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主电感L11的负极一端,所述第一开关S1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从电感L22的负极一端,所述第四开关S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从电感L22的负极一端,所述第四开关S1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VIN的负极一端;
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安装在第二桥臂上,所述第二开关S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主电感L12的负极一端,所述第二开关S2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从电感L23的负极一端,所述第五开关S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从电感L23的负极一端,所述第五开关S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VIN的负极一端;
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安装在第三桥臂上,所述第三开关S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主电感L13的负极一端,所述第三开关S3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从电感L21的负极一端,所述第六开关S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从电感L21的负极一端,所述第六开关S3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VIN的负极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所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包括:
基于所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一闭合状态,控制所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一开关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闭合状态为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
基于所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二闭合状态,控制所述三桥臂电路进入第二开关状态,其中,所述第二闭合状态为第一开关S11、第四开关S12、第五开关S22闭合,第二开关S21、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断开,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
基于所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三闭合状态,控制所述三桥臂电路 进入第三开关状态,其中,所述第三闭合状态为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三开关S31、第四开关S12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
基于所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第四闭合状态,控制所述三桥臂电路 进入第四开关状态,其中,所述第四闭合状态为第四开关S12、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闭合,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断开,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从电感L23处于放电状态,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主电感L13处于充电状态的电路连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三桥臂电路中任意一所述桥臂出现故障,则所述三桥臂电路变换为两桥臂电路,由所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变换为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所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变换为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包括:
基于剩余两个所述桥臂上设置的所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所述两桥臂电路进入三种所述开关状态;
通过循环切换两桥臂电路的三种所述开关状态,控制所述两桥臂电路进入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
5.一种电流纹波的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中,其中,所述多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由多个相回路以及桥臂构成,每个桥臂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开关,该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多相堆叠交错为三相堆叠交错,所述三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为三桥臂电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桥臂上设置的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所述三桥臂电路进入多种开关状态,其中,每种所述开关状态下,所述多个开关的闭合状态不同;
切换模块,用于通过循环切换所述三桥臂电路的所述多种开关状态,控制所述三桥臂电路进入三相堆叠交错状态;
消除模块,用于在所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下消除由多个相回路上的电感交错充放电产生的电流纹波;
其中,所述三相堆叠交错的拓扑结构电路,包括:第一主电感L11、第二主电感L12、第三主电感L13分别安装在三条主回路上,第一从电感L21、第二从电感L22、第三从电感L23分别安装在三条从回路上,所述三条主回路互相并联,第一主电感L11所在主回路和第一从电感L21所在从回路构成的第一相回路、第二主电感L12所在主回路和第二从电感L22所在从回路构成的第二相回路、第三主电感L13所在主回路和第三从电感L23所在从回路构成的第三相回路;
所述第一主电感L11所在的第一主回路包括:第一主电阻R11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电感L11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感L11的负极一端与第一主二极管D11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从电感L21所在的第一从回路包括:第一从电阻R21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一从电感L21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从电感L21的负极一端与第一从二极管D21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从二极管D21的负极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主回路与所述第一从回路构成所述第一相回路的方式为:通过所述第一主电阻R11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一从电阻R21的正极一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一主二极管D11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一主电阻R11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一从电阻R21的正极一端,与电源VIN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一主二极管D11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一端,与电容C0的正极一端和电阻RL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主电感L12所在的第二主回路包括:第二主电阻R12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二主电感L12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电感L12的负极一端与第二主二极管D12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从电感L22所在的第二从回路包括:第二从电阻R22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二从电感L22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从电感L22的负极一端与第二从二极管D22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从二极管D22的负极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主回路与所述第二从回路构成第二相回路的方式为:通过所述第二主电阻R12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二从电阻R22的正极一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主二极管D12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二主电阻R12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二从电阻R22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电源VIN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二主二极管D12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电容C0的正极一端和所述电阻RL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主电感L13所在的第三主回路包括:第三主电阻R13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三主电感L13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主电感L13的负极一端与第三主二极管D13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从电感L23所在的第三从回路包括:第三从电阻R23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三从电感L23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从电感L23的负极一端与第三从二极管D23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从二极管D23的负极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主回路与所述第三从回路构成第三相回路的方式为:通过所述第三主电阻R13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三从电阻R23的正极一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三主二极管D13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负极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三主电阻R13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第三从电阻R23的正极一端,与所述电源VIN的正极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相回路通过所述第三主二极管D13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电容C0的正极一端和所述电阻RL的正极一端连接;
所述电容C0的负极一端和所述电阻RL的负极一端与所述电源VIN的负极一端连接;
第一开关S11、第四开关S12安装在第一桥臂上,所述第一开关S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主电感L11的负极一端,所述第一开关S1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从电感L22的负极一端,所述第四开关S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从电感L22的负极一端,所述第四开关S1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VIN的负极一端;
第二开关S21、第五开关S22安装在第二桥臂上,所述第二开关S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主电感L12的负极一端,所述第二开关S2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从电感L23的负极一端,所述第五开关S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从电感L23的负极一端,所述第五开关S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VIN的负极一端;
第三开关S31、第六开关S32安装在第三桥臂上,所述第三开关S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主电感L13的负极一端,所述第三开关S3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从电感L21的负极一端,所述第六开关S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从电感L21的负极一端,所述第六开关S3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VIN的负极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变换模块,用于若所述三桥臂电路中任意一所述桥臂出现故障,则所述三桥臂电路变换为两桥臂电路,由所述三相堆叠交错状态变换为两相堆叠交错状态继续工作。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
8.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
CN202111547728.2A 2021-12-16 2021-12-16 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3372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7728.2A CN114337206B (zh) 2021-12-16 2021-12-16 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7728.2A CN114337206B (zh) 2021-12-16 2021-12-16 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7206A CN114337206A (zh) 2022-04-12
CN114337206B true CN114337206B (zh) 2023-10-31

Family

ID=81052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7728.2A Active CN114337206B (zh) 2021-12-16 2021-12-16 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720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0974A (en) * 1993-12-28 1996-04-23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High frequency push-pull converter with inpu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US6979980B1 (en) * 2004-08-24 2005-12-27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 Soft switching interleaved power converter
CN105322796A (zh) * 2014-07-28 2016-02-10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态三电平升压电路
CN106602888A (zh) * 2016-11-30 2017-04-26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桥臂拓扑电路、控制方法及不间断电源
CN108400709A (zh) * 2018-03-09 2018-08-14 燕山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磁集成双极性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
CN110620503A (zh) * 2018-06-20 2019-12-2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堆叠式输出电容器的交错式dc-dc转换器
CN110875683A (zh) * 2018-08-31 2020-03-1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冗余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40767A (zh) * 2019-08-30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0974A (en) * 1993-12-28 1996-04-23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High frequency push-pull converter with inpu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US6979980B1 (en) * 2004-08-24 2005-12-27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 Soft switching interleaved power converter
CN105322796A (zh) * 2014-07-28 2016-02-10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态三电平升压电路
CN106602888A (zh) * 2016-11-30 2017-04-26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桥臂拓扑电路、控制方法及不间断电源
CN108400709A (zh) * 2018-03-09 2018-08-14 燕山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磁集成双极性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
CN110620503A (zh) * 2018-06-20 2019-12-2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堆叠式输出电容器的交错式dc-dc转换器
CN110875683A (zh) * 2018-08-31 2020-03-1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冗余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40767A (zh) * 2019-08-30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7206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heri et al. High step-up DC–DC converter with minimum output voltage ripple
Ai et al. A family of high step-up cascade DC–DC converters with clamped circuits
KR20090033077A (ko) 변환기 회로 및 이러한 변환기 회로의 작동 방법
WO201308697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ractional charge pumps
EP3726722A1 (en) Interleaved power converter
Gupta et al. Two-tier converter: A new structure of high gain dc-dc converter with reduced voltage stress
Jayaram et al. A novel design with condensed component of multi-input high gain nonisolated DC–DC converter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in carbon neutral energy application
Li et al. Improved quadratic boost converter based on the voltage lift technique
CN213661257U (zh) 充电装置和车辆
Veerachary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wo-Quadrant DC-DC Converter
CN114337206B (zh) 电流纹波的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1248377B1 (ko) 전력 변환 장치
Hassan et al. Optim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DC-DC converter to achieve high voltage conversion gain and high efficiency for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Maroti et al. An improved structures of modified cuk converter using vlsi module (mcc vlsi) for high-voltage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s
Kwak et al. Superimposed Quadratic Buck Converter for High-Efficiency Direct 48V/1V Applications
Xiong et al. A series of exponential step-down switched-capacitor conver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wo-stage converters
Alghaythi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High Voltage Gain Interleaved DC-DC Converter with Dual Coupled Inductors and Voltage Multiplier Cell
Han et al. An 80A 48V-Input Capacitor-Assisted Dual-Inductor Hybrid Dickson Converter for Large-Conversion Ratio Applications
Maroti et al. A new multilevel member of modified Cuk converter family for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s
WO2022241035A1 (en) Multi-phase hybrid power converter architecture with large conversion ratios
Cacau et al. Study of high step-up gain DC-DC converters based on stacking of non-isolated topologies
Kumar et al. Hybrid switched inductor/switched capacitor based quasi-Z-source DC-DC boost converter
CN113162409A (zh) 一种具有固有均压均流特性的高增益双输出升压变换器
CN114337207B (zh) 多相堆叠交错降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Mudliyar et al. Analysis of high frequency multi-phase multi-stage boost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