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6754A -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6754A
CN114336754A CN202210009191.2A CN202210009191A CN114336754A CN 114336754 A CN114336754 A CN 114336754A CN 202210009191 A CN202210009191 A CN 202210009191A CN 114336754 A CN114336754 A CN 114336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irect current
power
current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91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6754B (zh
Inventor
陈慢林
黄猛
张雪芬
唐文强
黄颂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0091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67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6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67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5820 priority patent/WO202313079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6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6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4Balancing the load in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该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光储直柔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将直流母线电压与预定电压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本公开可以基于直流母线电压进行功率调节,从而实现了负荷的柔性控制,减少了电网容量。

Description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以及碳减排政策的实施,可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及其应用技术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太阳能的利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光伏发电的特点有:间歇性、周期性、随机性以及波动性,直接并网会对电网造成一定的冲击。针对光伏发电这一缺陷,可以通过引入储能才弥补。将光伏发电和储能相结合,既可以将稳定的能源输入电网中,又可以削峰填谷。分布式光储系统因为其灵活、便捷、建设周期短得到迅猛地发展。相关技术光储发电系统主要有两种架构,一种是共交流母线,一种是共直流母线。
发明内容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相关技术光储发电系统中普遍存在电网容量冗余的现象。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可以基于直流母线电压进行功率调节,从而实现了负荷的柔性控制,减少了电网容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光储直柔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
将直流母线电压与预定电压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包括:
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包括:
在直流母线电压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逐步增加电网模块和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逐步减少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的吸收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包括:
在直流母线电压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钟计数;
根据当前时钟计数确定当前时刻为白天或晚上;
在当前时刻为白天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储能模块的输出功率;
在当前时刻为晚上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储能模块的吸收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还包括:
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逐步减少电网模块和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逐步增加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的吸收功率,其中,第二预定电压阈值大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还包括:
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钟计数;
根据当前时钟计数确定当前时刻为白天或晚上;
在当前时刻为白天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储能模块的输出功率;
在当前时刻为晚上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储能模块的吸收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还包括:
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维持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的输出功率或吸收功率不变。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电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光储直柔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
电压比较模块,用于将直流母线电压与预定电压阈值进行比较;
功率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储直柔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储直柔系统还包括直流母线、以及与直流母线连接的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电网模块包括交流电网和网侧交流-直流变流器,或包括交流电源和网侧交流-直流变流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电池和储能直流-直流变流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光伏模块包括光伏板和光伏直流-直流变流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直流负荷模块包括直流负载和负载直流-直流变流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交流负荷模块包括交流负载和负载直流-交流变流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储直柔系统还包括电流控制器,其中:
控制装置,用于向电流控制器输出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其中,所述模块变流器包括网侧交流-直流变流器、储能直流-直流变流器、光伏直流-直流变流器、负载直流-直流变流器和负载直流-交流变流器中的至少一种;
电流控制器,用于根据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和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确定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根据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驱动模块变流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可以基于直流母线电压进行功率调节,从而实现了负荷的柔性控制,减少了电网容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和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直流母线电压位于两个预定电压阈值之间的情况下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9和图1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直流母线电压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1和图1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控制装置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控制装置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光储直柔系统可以包括直流母线1、以及与直流母线1连接的电网模块2、储能模块3、光伏模块4、直流负荷模块5和交流负荷模块6。
图2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光储直柔系统可以包括直流母线1、以及与直流母线1连接的电网模块2、储能模块3、光伏模块4、直流负荷模块5和交流负荷模块6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网模块2可以包括交流电网21和网侧交流-直流(AC/DC)变流器22,交流电网21通过网侧交流-直流变流器22连接到直流母线1上。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电网模块2可以包括交流电源和网侧交流-直流变流器2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储能模块3可以包括储能电池31和储能直流-直流(DC/DC)变流器32,储能电池31通过储能直流-直流变流器32连接到直流母线1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光伏模块4可以包括光伏板41和光伏直流-直流变流器42,光伏板41通过光伏直流-直流变流器42连接到直流母线1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直流负荷模块5可以包括直流负载51和负载直流-直流变流器52,直流负载51通过负载直流-直流变流器52连接到直流母线1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直流负荷模块5可以包括两个直流负载51和各自对应的负载直流-直流变流器5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交流负荷模块6可以包括交流负载61和负载直流-交流(DC/AC)变流器62,交流负载61通过负载直流-交流变流器62连接到直流母线1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网侧交流-直流变流器22、储能直流-直流变流器32、光伏直流-直流变流器42、负载直流-直流变流器52和负载直流-交流变流器62均可以为双向变流器。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电网模块2、储能模块3、光伏模块4、直流负荷模块5和交流负荷模块6都连接在直流母线上,它们共有的信号就是直流母线电压信号。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从这个共有的直流母线电压信号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的功率调节策略或者平衡方法。该方法可以平衡各模块之间的功率,各个功能模块可以根据直流母线电压所处的区间来调节各自的输入或者输出功率,从而使得整个光储直柔系统实现自愈自平衡。
图3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实施例为光储直柔系统中的光储充电桩的应用场景。光储直柔系统可以实现为光储直柔充电桩系统。如图3所示的光储直柔系统可以包括直流母线1、以及与直流母线1连接的电网模块2、储能模块3、光伏模块4、充电桩模块,其中:
与图2实施例相比,图3实施例的直流负荷模块可以实现为充电桩模块,由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电池)组成,其中电网模块中的AC/DC、储能模块中的DC/DC以及直流负荷模块中的DC/DC都具有功率双向流动的能力,它们既可以当作电源输出功率,也可以作为负荷吸收功率。光伏模块只能作为电源,将功率传输给其他模块。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桩模块可以包括3个充电桩以及各自分别对应3个电动汽车(电池)和3个负载直流-直流变流器。
图4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可以包括控制装置7,其中:
控制装置7,可以用于获取光储直柔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将直流母线电压与预定电压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7,可以用于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2、储能模块3、光伏模块4、直流负荷模块5和交流负荷模块6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光储直柔系统还可以包括电流控制器8,其中:
控制装置7,用于向电流控制器输出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其中,所述模块变流器包括网侧交流-直流变流器22、储能直流-直流变流器32、光伏直流-直流变流器42、负载直流-直流变流器52和负载直流-交流变流器62中的至少一种。
电流控制器8,用于根据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和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确定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根据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驱动模块变流器。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可以基于直流母线电压进行功率调节策略或者平衡。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可以平衡各模块之间的功率,各个功能模块可以根据直流母线电压所处的区间来调节各自的输入或者输出功率,从而使得整个光储直柔系统实现自愈自平衡。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图5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公开控制装置或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执行。该方法包括步骤51至步骤53中的至少一步,其中:
步骤51,获取光储直柔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Udc。
步骤52,将直流母线电压Udc与预定电压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53,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3可以包括: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2、储能模块3、光伏模块4、直流负荷模块5和交流负荷模块6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图6为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公开控制装置或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执行。
该方法包括步骤61至步骤66中的至少一步,其中:
步骤61,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dc是否大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Udown、且小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Uup,即,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dc是否处于[Udown,Uup],其中,第二预定电压阈值大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在直流母线电压Udc处于[Udown,Uup]的情况下,执行步骤62;否则,在直流母线电压Udc不处于[Udown,Uup]的情况下,执行步骤63。
步骤62,执行策略1。即,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维持电网模块2、储能模块3、光伏模块4、直流负荷模块5和交流负荷模块6的输出功率或吸收功率不变。
步骤63,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dc是否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Udown。在直流母线电压Udc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Udown的情况下,执行步骤64;否则,在直流母线电压Udc不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Udown的情况下,执行步骤65。
步骤64,根据电网峰谷状态,决定储能模块的功率输出情况;同时,增加电网模块和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同时降低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的吸收功率。
步骤65,判断直流母线电压Udc是否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Uup。在直流母线电压Udc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Uup的情况下,执行步骤66;否则,在直流母线电压Udc不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Uup的情况下,执行步骤61。
步骤66,根据电网峰谷状态,决定储能模块的功率输出情况;同时,减少电网模块和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同时增加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的吸收功率,但最大不超过各自的额定功率。
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例如光储直柔充电桩系统)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所提出的功率调节策略。图6中策略1、2、3都是以直流母线电压所属区间来进行实施的。这三个策略主要区别在于各模块的功率输出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直流母线的电压值调节至设定的工作区间,同时整个光储直柔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为了进一步区分和说明策略1、2、3之间的各模块功率输出方式的差别,下面以图3实施例的光储直柔系统为例,分别给出策略1、2、3的流程图。如图7和8给出了策略1的各模块功率输出方式,如图9和10给出了策略2的各模块功率输出方式,如图11和12给出了策略3的各模块功率输出方式。
图7和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直流母线电压位于两个预定电压阈值之间的情况下控制方法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公开控制装置或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执行。该方法包括步骤71至步骤74中的至少一步,其中:
步骤71,维持电网模块2、储能模块3、光伏模块4、直流负荷模块5和交流负荷模块6的输出功率参考指令不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ig_ref、idc1_ref、idc2_ref、idc3_ref分别为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充电模块的参考电流指令。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步骤71可以包括:向电流控制器输出的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维持不变,其中,所述模块变流器包括网侧交流-直流变流器22、储能直流-直流变流器32、光伏直流-直流变流器42和充电桩直流-直流变流器。
步骤72,电流控制器8根据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和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确定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igabc、idc_storage、idc_pv、idc_charging分别为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充电模块的输出电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72可以包括:电流控制器8根据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和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的差,确定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
步骤73,电流控制器8根据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驱动模块变流器。
步骤74,各个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到电流控制器8,重复执行步骤72。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策略1的关键是假设系统中各模块的功率处于平衡状态,即各模块维持原来的输出功率。策略1的前提是直流母线处于设定区间,稳态状态下直流母线电压几乎不变。因此,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只需要使得各模块的输出电流维持不变,即保持它们的参考指令值不变,则它们的输出功率也维持不变。
图9和图1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直流母线电压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方法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公开控制装置或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执行。该方法包括步骤91至步骤94中的至少一步,其中:
步骤91,对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的参考电流指令值逐步增加,其中,如图9所示,重复累加量分别为△ig>0、△idc1>0、△idc2>0,充电模块的参考电流指令值逐步减少,其中重复累减量△idc3>0。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ig_ref、idc1_ref、idc2_ref、idc3_ref分别为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充电模块的参考电流指令。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步骤91可以包括:网侧变流器、储能变流器(白天)和光伏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参考指令逐步增加;储能变流器(晚上)和充电桩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参考指令逐步减少。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白天指的是当天日升与当天日落之间的时间,一般时间段为当天6点到当天18点;晚上指的是当天日落与第二天日升之间的时间,一般时间段为当天18点到第二天6点。
步骤92,电流控制器8根据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和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确定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igabc、idc_storage、idc_pv、idc_charging分别为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充电模块的输出电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步骤92可以包括:电流控制器8根据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和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的差,确定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
步骤93,电流控制器8根据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驱动模块变流器。
步骤94,各个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到电流控制器8,重复执行步骤9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在直流母线电压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逐步增加电网模块2和光伏模块4的输出功率,逐步减少直流负荷模块5(例如充电桩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6的吸收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在直流母线电压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钟计数;根据当前时钟计数确定当前时刻为白天或晚上;在当前时刻为白天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储能模块3的输出功率;在当前时刻为晚上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储能模块3的吸收功率。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是根据削峰填谷的策略来进行充放电,通常白天放电,输出功率,晚上充电,吸收功率。因此,白天逐步增加储能模块3的输出功率;晚上逐步减少储能模块3的吸收功率。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白天工作时,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逐渐增加,充电桩模块的吸收功率逐渐减少。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晚上工作时,电网模块输出功率逐渐增加,储能模块、充电桩模块的吸收功率逐渐减少。
图11和图1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方法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公开控制装置或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执行。该方法包括步骤111至步骤114中的至少一步,其中:
步骤111,对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的参考电流指令值逐步减少,其中重复累减量分别为△ig_1>0、△idc1_1>0、△idc2_1>0,充电模块的参考电流指令值逐步增加,其中重复累减量△idc3_1>0。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ig_ref、idc1_ref、idc2_ref、idc3_ref分别为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充电模块的参考电流指令。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步骤111可以包括:网侧变流器、储能变流器(白天)和光伏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参考指令逐步减少;储能变流器(晚上)和充电桩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参考指令逐步增加。
步骤112,电流控制器8根据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和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确定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igabc、idc_storage、idc_pv、idc_charging分别为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充电模块的输出电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步骤112可以包括:电流控制器8根据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和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的差,确定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
步骤113,电流控制器8根据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驱动模块变流器。
步骤114,各个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到电流控制器8,重复执行步骤11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逐步减少电网模块和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逐步增加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的吸收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钟计数;根据当前时钟计数确定当前时刻为白天或晚上;在当前时刻为白天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储能模块的输出功率;在当前时刻为晚上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储能模块的吸收功率。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是根据削峰填谷的策略来进行充放电,通常白天放电,输出功率,晚上充电,吸收功率。因此,白天逐步减少储能模块3的输出功率;晚上逐步增加储能模块3的吸收功率。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白天工作时,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逐渐减少,充电桩模块的吸收功率逐渐增加。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晚上工作时,电网模块输出功率逐渐减少,储能模块、充电桩模块的吸收功率逐渐增加。
根据策略1、2、3的流程图(图7-图12实施例)可知,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电网、光伏、储能以及充电桩模块都采用单电流环(即,一个电流控制器),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速度。因此,当直流母线电压值超过或者低于工作区间,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这些模块能够快速调节自身的功率,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实现功率自平衡。在充电桩这种应用场景,多数情况下,只有部分或者个别充电桩处于运行状态。再加上充电桩模块负荷具备功率的柔性调节能力,电网的容量不需要配置为所有负荷的总和。如果电网容量配置过大,相当于很长时间段电网利用率很低,造成电网容量冗余。即使所有充电桩处于运行时,采用所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控制策略,仍然可以保证所有负荷低功率运行,处于慢充状态。
综上所述,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方法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能够解决电网容量冗余的问题,提高电网电能利用率,减少电站投入。此外,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使得各设备之间无需通信交互,减少各设备之间的通信成本。
图13为本公开控制装置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公开控制装置(例如图4实施例的控制装置7)可以包括电压获取模块71、电压比较模块72和功率调节模块73,其中:
电压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光储直柔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
电压比较模块72,用于将直流母线电压与预定电压阈值进行比较。
功率调节模块73,用于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功率调节模块73,可以用于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2、储能模块3、光伏模块4、直流负荷模块5和交流负荷模块6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功率调节模块73,可以用于在直流母线电压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逐步增加电网模块2和光伏模块4的输出功率,逐步减少直流负荷模块5和交流负荷模块6的吸收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功率调节模块73,可以用于在直流母线电压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钟计数;根据当前时钟计数确定当前时刻为白天或晚上;在当前时刻为白天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储能模块3的输出功率;在当前时刻为晚上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储能模块3的吸收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功率调节模块73,可以用于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逐步减少电网模块2和光伏模块4的输出功率,逐步增加直流负荷模块5和交流负荷模块6的吸收功率,其中,第二预定电压阈值大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功率调节模块73,可以用于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钟计数;根据当前时钟计数确定当前时刻为白天或晚上;在当前时刻为白天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储能模块3的输出功率;在当前时刻为晚上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储能模块3的吸收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功率调节模块73,可以用于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维持电网模块2、储能模块3、光伏模块4、直流负荷模块5和交流负荷模块6的输出功率或吸收功率不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5-图12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操作。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的功率调节方案,可以实现负荷的柔性控制,可以优化电网模块的容量配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使得各模块之间无交互,减少通信成本。
图14为本公开控制装置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公开控制装置(例如图4实施例的控制装置7)包括存储器81和处理器82。
存储器81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82耦合到存储器81,处理器82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5-图12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如图14所示,该控制器还包括通信接口83,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同时,该控制器还包括总线84,处理器82、通信接口83、以及存储器81通过总线8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81可以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81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存储器81还可能被分块,并且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此外,处理器82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解决了相关技术电网容量冗余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各设备之间无需通信交互。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高了电网电能利用率,减少了电站投。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减少了各设备之间的通信成本。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5-图12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上面所描述的控制装置和电子控制器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公开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公开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光储直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光储直柔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
将直流母线电压与预定电压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包括:
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包括:
在直流母线电压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逐步增加电网模块和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逐步减少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的吸收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包括:
在直流母线电压小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钟计数;
根据当前时钟计数确定当前时刻为白天或晚上;
在当前时刻为白天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储能模块的输出功率;
在当前时刻为晚上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储能模块的吸收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还包括:
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逐步减少电网模块和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逐步增加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的吸收功率,其中,第二预定电压阈值大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还包括:
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钟计数;
根据当前时钟计数确定当前时刻为白天或晚上;
在当前时刻为白天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储能模块的输出功率;
在当前时刻为晚上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储能模块的吸收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中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中至少一种模块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还包括:
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第一预定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维持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的输出功率或吸收功率不变。
8.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光储直柔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
电压比较模块,用于将直流母线电压与预定电压阈值进行比较;
功率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比较结果,对光储直柔系统的功率状态进行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操作。
10.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操作。
11.一种光储直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储直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母线、以及与直流母线连接的电网模块、储能模块、光伏模块、直流负荷模块和交流负荷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储直柔系统,其特征在于,
电网模块包括交流电网和网侧交流-直流变流器,或包括交流电源和网侧交流-直流变流器;
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电池和储能直流-直流变流器;
光伏模块包括光伏板和光伏直流-直流变流器;
直流负荷模块包括直流负载和负载直流-直流变流器;
交流负荷模块包括交流负载和负载直流-交流变流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储直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控制器,其中:
控制装置,用于向电流控制器输出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其中,所述模块变流器包括网侧交流-直流变流器、储能直流-直流变流器、光伏直流-直流变流器、负载直流-直流变流器和负载直流-交流变流器中的至少一种;
电流控制器,用于根据模块变流器的电流参考指令和模块变流器的输出电流,确定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根据模块变流器的驱动信号驱动模块变流器。
15.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210009191.2A 2022-01-05 2022-01-05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367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9191.2A CN114336754B (zh) 2022-01-05 2022-01-05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PCT/CN2022/125820 WO2023130799A1 (zh) 2022-01-05 2022-10-18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9191.2A CN114336754B (zh) 2022-01-05 2022-01-05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6754A true CN114336754A (zh) 2022-04-12
CN114336754B CN114336754B (zh) 2024-05-24

Family

ID=81025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9191.2A Active CN114336754B (zh) 2022-01-05 2022-01-05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6754B (zh)
WO (1) WO202313079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0799A1 (zh) * 2022-01-05 2023-07-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6706999A (zh) * 2023-06-14 2023-09-05 上海嘉仕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光储直柔的能源监控管理系统
CN117060422A (zh) * 2023-10-11 2023-11-14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储直柔建筑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5497B (zh) * 2023-11-27 2024-03-01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储能系统模式控制方法
CN117335417B (zh) * 2023-11-28 2024-03-19 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载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器、控制组件及充电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0900A (zh) * 2013-07-22 2013-11-13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及能量管理方法
CN106026165A (zh) * 2016-06-23 2016-10-12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光伏-储能混合直流微网减载的方法
CN107196341A (zh) * 2017-07-10 2017-09-22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变功率点跟踪的两级式无储能光伏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
CN110571781A (zh) * 2018-06-05 2019-12-1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法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6576A (zh) * 2015-10-27 2016-02-24 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并网型光伏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9309389B (zh) * 2017-07-28 2021-06-08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光储系统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US10811993B2 (en) * 2017-12-15 2020-10-20 Ess Tech, Inc.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2721708A (zh) * 2020-12-14 2021-04-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储充控制方法和装置、光储充系统、存储介质
CN112838612A (zh) * 2020-12-18 2021-05-25 西安新艾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36754B (zh) * 2022-01-05 2024-05-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0900A (zh) * 2013-07-22 2013-11-13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及能量管理方法
CN106026165A (zh) * 2016-06-23 2016-10-12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光伏-储能混合直流微网减载的方法
CN107196341A (zh) * 2017-07-10 2017-09-22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变功率点跟踪的两级式无储能光伏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
CN110571781A (zh) * 2018-06-05 2019-12-1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法与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0799A1 (zh) * 2022-01-05 2023-07-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6706999A (zh) * 2023-06-14 2023-09-05 上海嘉仕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光储直柔的能源监控管理系统
CN117060422A (zh) * 2023-10-11 2023-11-14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储直柔建筑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60422B (zh) * 2023-10-11 2024-01-19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储直柔建筑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0799A1 (zh) 2023-07-13
CN114336754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36754B (zh) 光储直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04470842B (zh) 电梯电力管理
CN110571781B (zh) 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8879730B (zh) 混合储能系统及基于其的风电功率波动平抑方法
US9365175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vehicle
CN111355259A (zh) 一种光储充电站的能量协调控制方法
CN104508965B (zh) 用于源保护的dc/dc功率转换器控制策略
CN107591870B (zh) 电梯用储能系统
CN109888819B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545902A (zh) 具有dc链的电气系统
CN110571838B (zh) 一种储能电池早高峰负荷削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888845B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Joshi et al. Frequency sharing based control of battery/ultracapacitor hybrid energy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delay
CN103986173A (zh)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637403A (zh) 混合储能系统
US20230080754A1 (en)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energy storage module, and powered device
CN112421746A (zh) 一种SC-Li-SC混合储能的充放电控制与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159980B (zh) 发电系统和能量管理方法
CN115714435A (zh)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分配及虚拟惯性控制方法
CN110518608B (zh) 基于混合储能与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孤岛微网能量控制方法
CN116599101A (zh) 基于多目标协调的混合储能功率自适应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6786803A (zh) 独立运行光伏发电系统供大于需时的一种无损功率平衡法
Ndokaj et al. Regulation strategy of an Ultracapacitor storage model for a gantry crane
CN112952883B (zh) 一种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Li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renewable backup supp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