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3668A - 电子装置和包括该电子装置的接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和包括该电子装置的接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3668A
CN114333668A CN202111106837.0A CN202111106837A CN114333668A CN 114333668 A CN114333668 A CN 114333668A CN 202111106837 A CN202111106837 A CN 202111106837A CN 114333668 A CN114333668 A CN 114333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uplink signal
uplink
layer
synchron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68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例撛
金守源
具泚昇
廉智秀
郑洙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33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36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8
    • G06F2203/0384Wireless input, i.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tails of wireles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for poin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4Touch screens adapted for alternating or simultaneous interaction with active pens and passive pointing devices like fingers or passive p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43Details of the generation of driv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7Flicker reduction other than flicker reduction circuits used for single beam cathode-ray tub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4Exchange of auxiliary data, i.e. other than image data, between monitor and graphics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和一种包括该电子装置的接口装置。所述接口装置还包括用于与电子装置通信的输入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层、设置在显示层上并感测通过输入装置的第一输入的传感器层、用于产生用于驱动显示层的垂直同步信号的显示驱动单元以及用于控制传感器层的控制单元,其中,控制单元同步于垂直同步信号中的第一上行链路垂直同步信号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并且同步于垂直同步信号中的第二上行链路垂直同步信号将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具有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相位不同的相位。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和包括该电子装置的接口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9月28日提交的第10-2020-012605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出于所有目的,该韩国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包含于此,如在此充分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发明的实施例/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图像质量的电子装置和一种包括该电子装置的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可以检测从电子装置的外部施加的外部输入。外部输入可以是用户的输入。用户的输入可以包括诸如用户的身体的一部分、光、热、笔和压力的各种类型的外部输入。在其中外部输入是经由笔的情况下,电子装置可以通过使用电磁谐振(EMR)方法或有源静电(AES)方法来确定笔的坐标。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理解发明构思的背景技术,因此,它可能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构造的装置/方法能够通过产生彼此不同相位的上行链路信号来减少或消除由彼此冲突的信号引起的任何闪烁,彼此不同相位的上行链路信号用于抵消在电子装置的显示器上发生的任何闪烁。这是通过产生视错觉效果(opticalillusion effect)实现的,其中,在第一上行链路帧周期期间由数据信号和来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一噪声产生的第一闪烁以及在第一上行链路帧周期之后发生的第二上行链路帧周期期间由数据信号和来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二噪声产生的第二闪烁有效地彼此抵消,从而通过极大地减少或去除在显示器上发生闪烁来改善电子装置的显示器上的图像质量。
如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的图像质量的电子装置和一种包括该电子装置的接口装置。
发明构思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层,被配置为针对多个帧周期显示图像;传感器层,设置在显示层上并且被配置为在其中感测通过输入装置的第一输入的第一模式下和在其中感测通过触摸的第二输入的第二模式下操作;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传感器层,其中,控制单元在第一模式下在多个帧周期中的第一上行链路帧周期期间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并且在第一模式下在多个帧周期中的不同于第一上行链路帧周期的第二上行链路帧周期期间将具有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相位不同的相位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
在实施例中,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分别包括彼此不同的同步数据。
在实施例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可以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第一模式和多个第二模式,并且可以彼此重复,并且控制单元可以在第2n-1第一模式(n是正整数)下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并且可以在第2n第一模式下将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
在实施例中,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当与第n帧周期(n是正整数)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第n+2帧周期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一时间。
在实施例中,当与第n+1帧周期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第n+3帧周期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二时间。
在实施例中,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并且控制单元可以分别针对m个帧周期(m是大于1的整数)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连续地输出到传感器层,并且可以分别针对k个帧周期(k是大于1的整数)将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连续地输出到传感器层。
在实施例中,当与第n帧周期(n是正整数)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第n+1帧周期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一时间,并且当与第i帧周期(i是正整数)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第i+1帧周期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二时间。
在实施例中,多个帧周期的第一周期可以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二周期不同。
在实施例中,当在显示层上显示一个帧周期的图像时,控制单元可以顺序地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操作。
在实施例中,第一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中,第一上行链路信号或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输入装置,在第二时间段中,根据从输入装置提供的下行链路信号感测第一输入,其中,第二时间段发生在第一时间段之后。
在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显示驱动单元,该显示驱动单元被配置为产生用于驱动显示层的垂直同步信号,其中,控制单元同步于垂直同步信号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或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
在发明构思的实施例中,一种接口装置包括电子装置和被配置为与电子装置通信的输入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层;传感器层,设置在显示层上并且被配置为感测通过输入装置的第一输入;显示驱动单元,被配置为产生用于驱动显示层的垂直同步信号;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传感器层,其中,控制单元同步于垂直同步信号中的第一上行链路同步信号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并且同步于垂直同步信号中的第二上行链路同步信号将具有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相位不同的相位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
在实施例中,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包括第一同步数据,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包括第二同步数据,并且基于第一同步数据和第二同步数据,输入装置可以在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进行区分。
在实施例中,输入装置可以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基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第一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可以基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第二下行链路信号。
在实施例中,输入装置可以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可以仅基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下行链路信号。
在实施例中,同步信号是垂直同步信号,其中,垂直同步信号可以分别被提供为多个垂直同步信号,并且控制单元可以同步于第2n-1垂直同步信号(n是正整数)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并且可以同步于第2n垂直同步信号将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
在实施例中,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垂直同步信号可以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多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垂直同步信号,并且当与同步于第n垂直同步信号(n是正整数)输出到传感器层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同步于第n+2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一时间。
在实施例中,当与同步于第n+1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同步于第n+3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二时间。
在实施例中,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垂直同步信号可以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多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垂直同步信号,并且控制单元可以分别针对m个帧周期(m是大于1的整数)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连续地输出到传感器层,并且可以分别针对k个帧周期(k是大于1的整数)将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连续地输出到传感器层。
在实施例中,当与同步于第n垂直同步信号(n是正整数)输出到传感器层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同步于第n+1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一时间,并且当与同步于第i垂直同步信号(i是正整数)输出到传感器层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同步于第i+1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二时间。
发明构思的附加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通过描述将是明显的,或者可以通过发明构思的实践而获知。
将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说明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意图提供对如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被包括以提供对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发明构思。
图1A是示出根据发明的原理构造的根据实施例的接口装置的透视图。
图1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接口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和输入装置的框图。
图3A是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图3B是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层和显示驱动单元的框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传感器层和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7A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在第一模式下操作的传感器层的一部分。
图7B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在第一模式下操作的传感器层的一部分。
图8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在第二模式下操作的传感器层的一部分。
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层和传感器层的操作的概念图。
图10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个的波形。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个的数据。
图12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层和传感器层的操作的概念图。
图13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层和传感器层的操作的概念图。
图14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层和传感器层的操作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提供对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或实施方式的彻底的理解。如在此使用的,“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是作为采用在此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发明构思的装置或方法的非限制性示例的可互换的词语。然而,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或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等效布置的情况下实践各种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各种实施例,以框图形式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此外,各种实施例可以是不同的,但不必是排它的。例如,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实施例的特定形状、配置和特性可以在另一实施例中使用或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示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现发明构思的一些方式的不同细节的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例的特征、组件、模块、层、膜、面板、区域和/或方面等(下文中,单独地或统一地称为“元件”)可以另外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通常提供附图中的交叉影线和/或阴影的使用以使相邻元件之间的边界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或不存在都不传达或表示对特定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所示元件之间的共性和/或元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的目的,可以夸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现实施例时,可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特定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然而,当元件或层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具有或不具有中间元件的物理连接、电连接和/或流体连接。此外,D1轴、D2轴和D3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诸如x轴、y轴和z轴),而可以以更宽泛的含义进行解释。例如,D1轴、D2轴和D3轴可以彼此垂直,或者可以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出于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种/者)”和“从由X、Y和Z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种/者)”可以被解释为仅X、仅Y、仅Z或者X、Y和Z中的两个(种/者)或更多个(种/者)的任何组合(诸如以XYZ、XYY、YZ和ZZ为例)。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
尽管在此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类型的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可以被命名为第二元件。
出于描述的目的,在此可以使用诸如“在……下”、“在……下方”、“在……之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更高的”、“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另外的)元件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括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元件随后将被定位“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以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在此使用的术语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在此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种、者)”和“该(所述)”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术语“包含”、“具有”、“包括”和/或它们的变型用在本说明书中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基本”、“大约”和其它类似术语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并如此被用来解释将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认知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值的固有偏差。
在此参照作为理想化的实施例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剖视图和/或分解图来描述各种实施例。如此,预期有例如由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在此公开的实施例不应必然被解释为限于区域的特定示出形状,而是将包括由例如制造引起的形状的偏差。以这种方式,附图中示出的区域在本质上可以是示意性的,并且这些区域的形状可能不反映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如此不必然意图是限制性的。
如本领域中惯常的,根据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在附图中描述并示出了一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这些块、单元和/或模块通过可以利用基于半导体的制造技术或其它制造技术来形成的电子(或光学)电路(诸如,逻辑电路、离散组件、微处理器、硬布线电路、存储器元件、布线连接等)物理地实现。在通过微处理器或其它类似的硬件来实现块、单元和/或模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软件(例如,微码)对它们进行编程和控制,以执行在此所讨论的各种功能,并且可以可选地通过固件和/或软件来驱动它们。还预期的是,每个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通过专用硬件来实现,或者实现为执行一些功能的专用硬件和执行其它功能的处理器(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编程的微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组合。此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一些实施例的每个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物理地分成两个或更多个交互的且离散的块、单元和/或模块。此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一些实施例的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物理地组合成更复杂的块、单元和/或模块。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作为其一部分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术语(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含义进行解释,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图1A是示出根据发明的原理构造的根据实施例的接口装置的透视图。
参照图1A,接口装置10000可以包括电子装置1000和输入装置2000。电子装置1000可以检测通过输入装置2000的第一输入。接口装置10000也可以被称为数字化仪。
电子装置1000可以是根据电信号而被激活的装置。例如,电子装置1000可以是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汽车导航装置、游戏机或可穿戴装置,但不限于此。图1A示例性地将电子装置1000示出为移动电话。
有效区域1000A和外围区域1000NA可以限定在电子装置1000中。电子装置1000可以通过有效区域1000A显示图像。有效区域1000A可以包括由第一方向DR1和与第一方向DR1正交的第二方向DR2(即,x-y-z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限定的表面。外围区域1000NA可以围绕有效区域1000A。
电子装置1000的厚度方向可以平行于与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两者正交的第三方向DR3(即,第三方向DR3对应于x-y-z坐标系中的z轴)。因此,可以基于第三方向DR3限定构成电子装置1000的每个构件的前表面(或顶表面)和后表面(或底表面)。
电子装置1000可以检测从电子装置1000的外部施加的外部输入。外部输入可以包括诸如用户的身体的一部分、光、热和压力的各种类型的外部输入。每种外部输入可以被称为第二输入。
图1A中所示的电子装置1000可以检测通过用户的触摸的输入和通过输入装置2000的输入。输入装置2000可以指除用户的身体之外的装置。通过输入装置2000的输入可以被称为第一输入。例如,输入装置2000可以是有源笔、手写笔、触摸笔或电子笔。在下文中,作为示例,输入装置2000将被描述为有源笔。
电子装置1000和输入装置2000可以彼此执行双向通信。电子装置1000可以向输入装置2000提供上行链路信号。例如,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包括同步数据或关于电子装置1000的信息,但不特别限于此。输入装置2000可以向电子装置1000提供下行链路信号。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包括同步信号或输入装置2000的状态信息。例如,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包括输入装置2000的坐标信息、输入装置2000的电池信息、输入装置2000的倾斜度信息和/或存储在输入装置2000中的各条信息,但是下行链路信号不特别限于此。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稍后将描述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
图1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接口装置的透视图。当给出关于图1B的描述时,参照图1A描述的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为了便于说明该实施例,将不给出其描述。
参照图1B,接口装置10000-1可以包括电子装置1000-1和输入装置2000。图1B示出了其中电子装置1000-1以预定角被折叠的状态。当电子装置1000-1展开时,有效区域1000A-1可以包括由第一方向DR1和与第一方向DR1正交的第二方向DR2限定的平面。
有效区域1000A-1可以包括第一区域1000A1、第二区域1000A2和第三区域1000A3。第一区域1000A1、第二区域1000A2和第三区域1000A3可以沿第一方向DR1顺序地限定。第二区域1000A2可以绕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折叠轴1000FX弯曲。因此,第一区域1000A1和第三区域1000A3可以被称为非折叠区域,第二区域1000A2可以被称为折叠区域。
当电子装置1000-1被折叠时,第一区域1000A1和第三区域1000A3可以彼此面对。因此,在充分折叠状态下,有效区域1000A-1可以不暴露于外部,这可以被称为内折叠。然而,这是说明性的,电子装置1000-1的操作不限于此。
例如,当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0-1被折叠时,第一区域1000A1和第三区域1000A3可以彼此背对。因此,在折叠状态下,有效区域1000A-1可以暴露于外部,这可以被称为外折叠。
电子装置1000-1可以执行内折叠操作和外折叠操作中的仅一者。可选地,电子装置1000-1可以执行内折叠操作和外折叠操作两者。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装置1000-1的同一区域(例如,第二区域1000A2)可以内折叠且外折叠。
尽管在图1B中作为示例示出了一个折叠区域和两个非折叠区域,但是折叠区域和非折叠区域中的每个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电子装置1000-1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非折叠区域和分别设置在相邻的非折叠区域之间的多个折叠区域。
尽管图1B示例性地示出了折叠轴1000FX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折叠轴1000FX可以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R1的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区域1000A1、第二区域1000A2和第三区域1000A3可以沿第二方向DR2顺序地布置。
电子装置1000-1和输入装置2000可以彼此执行双向通信。电子装置1000-1可以向输入装置2000提供每个上行链路信号。输入装置2000可以向电子装置1000-1提供每个下行链路信号。电子装置1000-1可以通过使用从输入装置2000提供的信号来检测输入装置2000的坐标或倾斜度。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和输入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2,电子装置1000可以包括显示层100、传感器层200、显示驱动单元100C、控制单元200C和主控制单元1000C。
显示层100可以是实质上产生图像的组件。显示层100可以是发光显示层,并且可以是例如有机发光显示层、量子点显示层、微LED显示层或纳米LED显示层。
传感器层200可以设置在显示层100上。传感器层200可以感测从外部施加的外部输入。传感器层200可以感测通过输入装置2000的第一输入和通过用户的身体3000的第二输入。
主控制单元1000C可以控制电子装置1000的整体操作。例如,主控制单元1000C可以控制显示驱动单元100C和控制单元200C的操作。主控制单元1000C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微处理器,并且可以被称为主机。
显示驱动单元100C可以控制显示层100。主控制单元1000C还可以包括图形控制器。显示驱动单元100C可以从主控制单元1000C接收图像数据RGB和控制信号D-CS。控制信号D-CS可以包括各种信号。例如,控制信号D-CS可以包括输入垂直同步信号、输入水平同步信号、主时钟、数据使能信号等。基于控制信号D-CS,显示驱动单元100C可以产生用于控制向显示层100提供信号的时序的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
控制单元200C可以控制传感器层200。控制单元200C可以从主控制单元1000C接收控制信号I-CS。控制信号I-CS可以包括用于确定控制单元200C的驱动模式的模式确定信号和时钟信号。基于控制信号I-CS,控制单元200C可以在其中检测通过输入装置2000的第一输入的第一模式下或在其中检测通过用户的身体3000的第二输入的第二模式下操作。基于模式确定信号,控制单元200C可以执行控制,使得传感器层200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操作。
控制单元200C可以基于从传感器层200接收的信号计算第一输入或第二输入的坐标信息,并且可以向主控制单元1000C提供具有坐标信息的坐标信号I-SS。主控制单元1000C可以允许基于坐标信号I-SS执行与通过用户的输入相对应的操作。例如,基于坐标信号I-SS,主控制单元1000C可以操作显示驱动单元100C,使得在显示层100上显示新的应用图像。
输入装置2000可以包括外壳2100、电源2200、控制器2300、通信模块2400和笔电极2500。然而,构成输入装置2000的组件不局限于上面所列出的组件。例如,输入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用于在信号发送模式和信号接收模式之间切换的电极开关、用于感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存储预定信息的存储器或用于感测旋转的旋转传感器等。
外壳2100可以具有笔形,并且可以在其内部形成容纳空间。电源2200、控制器2300、通信模块2400和笔电极2500可以容纳于限定在外壳2100内部的容纳空间中。
在输入装置2000内部,电源2200可以向控制器2300、通信模块2400等供应电力。电源2200可以包括电池或高容量电容器。
控制器2300可以控制输入装置2000的操作。控制器2300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控制器2300可以被配置为根据设计的程序进行操作。
通信模块2400可以包括发送电路2410和接收电路2420。发送电路2410可以将每个下行链路信号DLS输出到传感器层200。接收电路2420可以接收从传感器层200提供的每个上行链路信号ULS。上行链路信号ULS可以具有大约500kHz(千赫兹)的频率。上行链路信号ULS可以包括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见图9)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见图9)。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见图9)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见图9)可以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稍后将描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见图9)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见图9)。发送电路2410可以接收从控制器2300提供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调制成传感器层200可以感测的信号,接收电路2420可以将从传感器层200提供的信号调制成控制器2300可以处理的信号。
笔电极2500可以电连接到通信模块2400。笔电极2500的一部分可以从外壳2100突出。另外,输入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用于覆盖从外壳2100暴露的笔电极2500的盖外壳。可选地,笔电极2500可以嵌入外壳2100内部。
图3A是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参照图3A,电子装置1000可以包括显示层100和传感器层200。显示层100可以包括基体层110、电路层120、发光元件层130和封装层140。
基体层110可以是用于提供其上设置有电路层120的基体表面的构件。基体层110可以是玻璃基底、金属基底或聚合物基底。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基体层110可以是无机层、有机层或复合材料层。
基体层110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基体层110可以包括第一合成树脂层、设置在第一合成树脂层上的氧化硅(SiOx)层、设置在氧化硅层上的非晶硅(a-Si)层和设置在非晶硅层上的第二合成树脂层。氧化硅层和非晶硅层可以被称为基体阻挡层。
第一合成树脂层和第二合成树脂层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类树脂。此外,第一合成树脂层和第二合成树脂层中的每个可以包括丙烯酸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类树脂、聚异戊二烯类树脂、乙烯基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硅氧烷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和苝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类树脂表示该树脂包括官能团“~~”。
电路层120可以设置在基体层110上。电路层120可以包括绝缘层、半导体图案、导电图案、信号线等。可以以诸如涂覆和沉积的方法在基体层110上形成绝缘层、半导体层和导电层,之后,可以通过多个光刻工艺选择性地对绝缘层、半导体层和导电层进行图案化。之后,可以形成包括在电路层120中的半导体图案、导电图案和信号线。
发光元件层130可以设置在电路层120上。发光元件层130可以包括发光元件。例如,发光元件层130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材料、量子点、量子棒、微LED或纳米LED。
封装层140可以设置在发光元件层130上。封装层140可以保护发光元件层130免受诸如湿气、氧和灰尘颗粒的外来物质影响。
传感器层200可以通过连续工艺形成在显示层100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传感器层200直接设置在显示层100上。表述“直接设置”可以表示在传感器层200与显示层100之间不设置第三组件。也就是说,在传感器层200与显示层100之间可以不设置单独的粘合构件。可选地,传感器层20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结合到显示层100。粘合构件可以包括典型的粘合剂或典型的可分离粘合剂。
图3B是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参照图3B,电子装置1000-1可以包括显示层100-1和传感器层200-1。显示层100-1可以包括基体基底110-1、电路层120-1、发光元件层130-1、封装基底140-1和结合构件150-1。
基体基底110-1和封装基底140-1中的每个可以为玻璃基底、金属基底或聚合物基底,但不特别限于此。
结合构件150-1可以设置在基体基底110-1与封装基底140-1之间。结合构件150-1可以将封装基底140-1结合到基体基底110-1或电路层120-1。结合构件150-1可以包括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例如,无机材料可以包括玻璃料密封件,有机材料可以包括可光固化树脂或光塑性树脂。然而,构成结合构件150-1的材料不限于上述示例。
传感器层200-1可以直接设置在封装基底140-1上。表述“直接设置”可以表示在传感器层200-1与封装基底140-1之间不设置第三组件。也就是说,可以不在传感器层200-1与显示层100-1之间设置单独的粘合构件。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在传感器层200-1与封装基底140-1之间进一步设置粘合层。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当给出关于图4的描述时,参照图3A描述的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为了易于解释实施例,将不给出其描述。
参照图4,至少一个无机层可以形成在基体层110的顶表面上。无机层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无机层可以形成为多个无机层。多个无机层可以构成阻挡层和/或缓冲层。在该实施例中,显示层100被示出为包括缓冲层BFL。
缓冲层BFL可以改善基体层110与半导体图案之间的结合力。缓冲层BFL可以包括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并且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可以交替地层叠。
半导体图案可以设置在缓冲层BFL上。半导体图案可以包括多晶硅。然而,半导体图案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非晶硅、低温多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半导体图案可以设置为多个半导体图案。
图4示出了半导体图案中的仅一些,并且半导体图案中的另一个可以进一步设置在另一区域中。半导体图案可以遍及像素以特定规则布置。取决于半导体图案是否被掺杂,半导体图案可以具有不同的电性质。半导体图案可以包括具有高导电性的第一区域和具有低导电性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可以掺杂有N型掺杂剂或P型掺杂剂。P型晶体管可以包括掺杂有P型掺杂剂的掺杂区域,N型晶体管可以包括掺杂有N型掺杂剂的掺杂区域。第二区域可以是非掺杂区域或以比第一区域的浓度低的浓度掺杂的区域。
第一区域相比于第二区域可以具有更高的导电性,并且可以实质上用作电极或信号线。第二区域可以实质上对应于晶体管的有源区(或沟道)。换言之,半导体图案的一部分可以是晶体管的有源区,另一部分可以是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另一部分可以是连接电极或连接信号线。
每个像素可以具有包括七个晶体管、一个电容器和发光元件的等效电路,并且像素的等效电路可以被修改为各种形式。图4示例性地示出像素中包括的一个晶体管100PC和发光元件100PE。
晶体管100PC可以包括源极SC1、有源区A1、漏极D1和栅极G1。源极SC1、有源区A1和漏极D1可以由半导体图案形成。当在剖面上观看时,源极SC1和漏极D1可以分别从有源区A1沿相反的方向延伸。图4示出了由半导体图案形成的连接信号线SCL的一部分。虽然未单独示出,但是当在平面中观看时,连接信号线SCL可以电连接到晶体管100PC的漏极D1。
第一绝缘层10可以设置在缓冲层BFL上。第一绝缘层10可以公共地与多个像素叠置,并且可以覆盖半导体图案。第一绝缘层10可以是无机层和/或有机层,并且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第一绝缘层10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0可以是单层氧化硅层。除了第一绝缘层10之外,电路层120的稍后将描述的绝缘层也可以是无机层和/或有机层,并且也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无机层可以包括上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栅极G1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0上。栅极G1可以是金属图案的一部分。栅极G1与有源区A1叠置。在对半导体图案进行掺杂的工艺中,栅极G1可以用作掩模。
第二绝缘层20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0上并且可以覆盖栅极G1。第二绝缘层20可以公共地与像素叠置。第二绝缘层20可以是无机层和/或有机层,并且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第二绝缘层20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20可以具有包括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的多层结构。
第三绝缘层30可以设置在第二绝缘层20上。第三绝缘层30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第三绝缘层30可以具有包括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的多层结构。
第一连接电极CNE1可以设置在第三绝缘层30上。第一连接电极CNE1可以穿过穿透第一绝缘层10、第二绝缘层20和第三绝缘层30的接触孔CNT-1连接到连接信号线SCL。
第四绝缘层40可以设置在第三绝缘层30上。第四绝缘层40可以是单层氧化硅层。第五绝缘层50可以设置在第四绝缘层40上。第五绝缘层50可以是有机层。
第二连接电极CNE2可以设置在第五绝缘层50上。第二连接电极CNE2可以穿过穿透第四绝缘层40和第五绝缘层50的接触孔CNT-2连接到第一连接电极CNE1。
第六绝缘层60可以设置在第五绝缘层50上,并且可以覆盖第二连接电极CNE2。第六绝缘层60可以是有机层。
发光元件层130可以设置在电路层120上。发光元件层130可以包括发光元件100PE。例如,发光元件层130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材料、量子点、量子棒、微LED或纳米LED。在下文中,作为示例,发光元件100PE被描述为有机发光元件,但不特别限于此。
发光元件100PE可以包括第一电极AE、发光层EL和第二电极CE。第一电极AE可以设置在第六绝缘层60上。第一电极AE可以穿过穿透第六绝缘层60的接触孔CNT-3连接到第二连接电极CNE2。
像素限定膜70可以设置在第六绝缘层60上,并且可以覆盖第一电极AE的一部分。开口70-OP限定在像素限定膜70中。像素限定膜70的开口70-OP暴露第一电极AE的至少一部分。
有效区域1000A(见图1A)可以包括发光区域PXA和与发光区域PXA相邻的非发光区域NPXA。非发光区域NPXA可以围绕发光区域PXA。在该实施例中,发光区域PXA限定为与第一电极AE的由开口70-OP暴露的部分对应。
发光层EL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AE上。发光层EL可以设置为多个发光层。发光层EL可以设置在与开口70-OP对应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发光层EL可以在每个像素中单独形成。当发光层EL在每个像素中单独形成时,每个发光层EL可以发射蓝色、红色和绿色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光。然而,发光层EL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多个像素中连接并公共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层EL可以提供蓝光或白光。
第二电极CE可以设置在发光层EL上。第二电极CE可以具有一体的形状,并且可以在多个像素中公共地设置。
空穴控制层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AE与发光层EL之间。空穴控制层可以公共地设置在发光区域PXA和非发光区域NPXA中。空穴控制层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并且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电子控制层可以设置在发光层EL与第二电极CE之间。电子控制层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并且还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空穴控制层和电子控制层可以通过使用开口掩模公共地形成在多个像素中。
封装层140可以设置在发光元件层130上。封装层140可以包括顺序层叠的无机层、有机层和无机层,但是构成封装层140的层不限于此。
无机层可以保护发光元件层130免受湿气和氧影响,有机层可以保护发光元件层130免受诸如灰尘颗粒的外来物质影响。无机层可以包括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氧化铝层等。有机层可以包括丙烯酸酯类有机层,但不限于此。
传感器层200可以通过连续工艺形成在显示层100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传感器层200直接设置在显示层100上。表述“直接设置”可以表示在传感器层200与显示层100之间不设置第三组件。也就是说,可以不在传感器层200与显示层100之间设置单独的粘合构件。可选地,传感器层20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结合到显示层100。粘合构件可以包括典型的粘合剂或典型的可分离粘合剂。
传感器层200可以包括基体绝缘层201、第一导电层202、感测绝缘层203、第二导电层204和覆盖绝缘层205。
基体绝缘层201可以是包括氮化硅、氮氧化硅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的无机层。可选地,基体绝缘层201可以是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或酰亚胺类树脂的有机层。基体绝缘层201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沿第三方向DR3层叠的多层结构。
第一导电层202和第二导电层204中的每个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者可以具有沿第三方向DR3层叠的多层结构。
单层结构的导电层可以包括金属层或透明导电层。金属层可以包括钼、银、钛、铜、铝或它们的合金。透明导电层可以包括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和氧化铟锌锡(IZTO)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另外,透明导电层可以包括诸如PEDOT的导电聚合物、金属纳米线、石墨烯等。
多层结构的导电层可以包括金属层。金属层可以具有例如钛/铝/钛的三层结构。多层结构的导电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层和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
感测绝缘层203和覆盖绝缘层205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无机膜。无机膜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
感测绝缘层203和覆盖绝缘层205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有机膜。有机膜可以包括丙烯酸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类树脂、聚异戊二烯类树脂、乙烯基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硅氧烷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和苝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寄生电容Cb会在传感器层200与第二电极CE之间产生。随着传感器层200与第二电极CE之间的距离变短,寄生电容Cb的值会升高。随着寄生电容Cb变高,电容变化量与参考值之比会减小。电容变化量可以指在施加通过输入装置(例如,输入装置2000(见图3)和用户的身体3000(见图3))的输入之前与之后之间发生的电容变化。
处理由传感器层200感测到的信号的控制单元200C(见图2)可以执行将与寄生电容Cb对应的值从感测到的信号中去除的调平操作。通过调平操作,可以增大电容变化量与参考值之比,因此可以改善感测灵敏度。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层和显示驱动单元的框图。
参照图5,显示层100可以包括多条扫描线SL1至SLn、多条数据线DL1至DLm和多个像素PX。多个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到多条数据线DL1至DLm中的对应的一条并且连接到多条扫描线SL1至SLn中的对应的一条。在实施例中,显示层100还可以包括发光控制线,并且显示驱动单元100C还可以包括向发光控制线提供控制信号的发光驱动电路。显示层100的构造没有特别限制。
显示驱动单元100C可以包括信号控制电路100C1、扫描驱动电路100C2和数据驱动电路100C3。
信号控制电路100C1可以从主控制单元1000C(见图2)接收图像数据RGB和控制信号D-CS。控制信号D-CS可以包括各种信号。例如,控制信号D-CS可以包括输入垂直同步信号、输入水平同步信号、主时钟、数据使能信号等。
基于控制信号D-CS,信号控制电路100C1可以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ONT1和垂直同步信号Vsync,并且可以将第一控制信号CONT1和垂直同步信号Vsync输出到扫描驱动电路100C2。垂直同步信号Vsync可以包括在第一控制信号CONT1中。
基于控制信号D-CS,信号控制电路100C1可以产生第二控制信号CONT2和水平同步信号Hsync,并且可以将第二控制信号CONT2和水平同步信号Hsync输出到数据驱动电路100C3。水平同步信号Hsync可以包括在第二控制信号CONT2中。
另外,信号控制电路100C1可以将通过根据显示层100的操作条件对图像数据RGB进行处理而获得的数据信号DS输出到数据驱动电路100C3。第一控制信号CONT1和第二控制信号CONT2分别是扫描驱动电路100C2和数据驱动电路100C3的操作所需的信号,并且没有特别限制。
扫描驱动电路100C2可以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CONT1和垂直同步信号Vsync驱动多条扫描线SL1至SLn。在实施例中,扫描驱动电路100C2可以与显示层100中的电路层120(见图4)以同一工艺形成,但是扫描驱动电路100C2不限于此。例如,扫描驱动电路100C2可以实现为集成电路(IC),然后可以直接安装在显示层100的预定区域中,或者以膜上芯片(COF)方法安装在单独的印刷电路板上以电连接到显示层100。
数据驱动电路100C3可以响应于来自信号控制电路100C1的第二控制信号CONT2、水平同步信号Hsync和数据信号DS而输出用于驱动多条数据线DL1至DLm的灰度电压。数据驱动电路100C3可以实现为集成电路,然后可以直接安装在显示层100的预定区域中,或者以膜上芯片方法安装在单独的印刷电路板上以电连接到显示层100,但是数据驱动电路100C3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数据驱动电路100C3可以与显示层100中的电路层120(见图4)以同一工艺形成。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传感器层和控制单元的框图。
参照图6,有效区域200A和外围区域200N可以限定在传感器层200中。有效区域200A可以是根据电信号被激活的区域。例如,有效区域200A可以是感测输入的区域。有效区域200A可以与电子装置1000(见图1A)的有效区域1000A(见图1A)叠置。外围区域200N可以围绕有效区域200A。外围区域200N可以与电子装置1000(见图1A)的外围区域1000NA(见图1A)叠置。
传感器层200可以包括多个电极210和多个交叉电极220。多个电极210可以各自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并且可以布置为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开。多个交叉电极220可以各自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且可以布置为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
多个交叉电极220可以以绝缘方式与多个电极210交叉。多个电极210和多个交叉电极220中的每个可以具有条形或带形。具有这种形状的多个电极210和多个交叉电极220可以改善连续线性输入的感测特性。然而,多个电极210和多个交叉电极220中的每个的形状不限于此。
控制单元200C可以电连接到传感器层200。控制单元200C可以控制传感器层200。控制单元200C可以从主控制单元1000C(见图2)接收控制信号I-CS,并向主控制单元1000C(见图2)提供坐标信号I-SS。
控制单元200C可以包括传感器控制电路200C1、信号产生电路200C2、输入检测电路200C3和开关电路200C4。传感器控制电路200C1、信号产生电路200C2和输入检测电路200C3可以以单个芯片实现,或者传感器控制电路200C1、信号产生电路200C2和输入检测电路200C3中的一些与其剩余部分可以分别以不同的芯片实现。
传感器控制电路200C1可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0C2和开关电路200C4的操作,并且可以根据从输入检测电路200C3接收的驱动信号计算外部输入的坐标,或者根据从输入检测电路200C3接收的调制信号分析输入装置2000(见图2)已经发送的信息。传感器控制电路200C1可以向传感器层200提供第一上行链路信号或具有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相位不同的相位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稍后将给出其描述。
信号产生电路200C2可以向传感器层200提供被称为TX信号的输出信号(或驱动信号)。信号产生电路200C2可以将与操作模式对应的输出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200。
输入检测电路200C3可以将从传感器层200接收的被称为RX信号(或感测信号)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检测电路200C3可以放大所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然后可以对放大后的信号执行滤波。之后,输入检测电路200C3可以将滤波后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根据传感器控制电路200C1的控制,开关电路200C4可以选择性地控制传感器层200与信号产生电路200C2之间和/或传感器层200与输入检测电路200C3之间的电连接关系。
开关电路200C4可以将多个电极210和多个交叉电极220中的每个连接到信号产生电路200C2。可选地,开关电路200C4可以将多个电极210和多个交叉电极220中的每个连接到输入检测电路200C3。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层200可以在第一模式下操作。
根据传感器控制电路200C1的控制,开关电路200C4可以将多个电极210和多个交叉电极220中的任何一组连接到信号产生电路200C2,并且可以将多个电极210和多个交叉电极220中的另一组连接到输入检测电路200C3。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层200可以在第二模式下操作。
图7A和图7B各自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在第一模式下操作的传感器层的一部分。
参照图6至图7B,一个电极210的一部分和一个交叉电极220的一部分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感测单元200U。在图7A和图7B中的每个中,放大并示出一个感测单元200U。
交叉电极220可以包括交叉图案221和电连接到交叉图案221的桥接图案222。交叉图案221可以间隔开并且电极210置于其间。桥接图案222可以与电极210叠置并且可以以绝缘方式与电极210交叉。
交叉图案221和电极210可以设置在同一层中,并且桥接图案222可以设置在与交叉图案221和电极210的层不同的层中。例如,交叉图案221和电极210可以包括在第二导电层204(见图4)中,桥接图案222可以包括在第一导电层202(见图4)中,并且该结构可以被称为底桥接结构。然而,实施例不特别限于此。例如,交叉图案221和电极210可以包括在第一导电层202(见图4)中,桥接图案222可以包括在第二导电层204(见图4)中,并且该结构可以被称为顶桥接结构。
另外,传感器层2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未设置有交叉图案221和电极210的区域中的虚设图案250。虚设图案250可以是被设置为防止从外部看到电极210和交叉电极220的组件。虚设图案250可以是电浮置图案。
交叉图案221、电极210和虚设图案250中的每个可以具有网状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开口可以限定在交叉图案221、电极210和虚设图案250中的每个中。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交叉图案221、电极210和虚设图案250中的每个可以由透明电极构成而没有开口。
第一模式可以是其中电子装置1000(见图1A)和输入装置2000(见图1A)彼此交换数据的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控制单元200C可以检测通过输入装置2000(见图2)的第一输入。图7A中所示的操作可以是电子装置1000(见图1A)向输入装置2000(见图1A)提供上行链路信号S1a和S1b的操作。
尽管参照图7A,电极210和交叉电极220作为示例被示出为用作发送电极,以分别向输入装置2000(见图1A)提供从控制单元200C提供的上行链路信号S1a和S1b,但是电极210和交叉电极220不特别限于此。例如,电极210或交叉电极220可以用作发送电极。上行链路信号S1a和S1b可以是图2的上行链路信号ULS。
参照图7B,电极210和交叉电极220可以用作接收电极,以分别向控制单元200C传输从输入装置2000(见图1A)感应的感测信号S2a和S2b。控制单元200C可以从电极210接收第一感测信号S2a并且从交叉电极220接收第二感测信号S2b。
图8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在第二模式下操作的传感器层的一部分。
参照图6和图8,控制单元200C可以在第二模式下检测通过用户的身体3000(见图2)的第二输入。在第二模式下,控制单元200C可以通过检测在电极210与交叉电极220之间形成的互电容的变化量来检测外部输入。
控制单元200C可以向电极210提供输出信号S3,并且可以从交叉电极220接收感测信号S4。即,在第二模式下,电极210可以用作发送电极,交叉电极220可以用作接收电极。然而,电极210和交叉电极220不特别限于此。例如,电极210可以用作接收电极,交叉电极220可以用作发送电极。
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层和传感器层的操作的概念图。
参照图2和图9,显示层100可以针对每个帧周期显示图像。垂直同步信号Vsync可以被提供为多个垂直同步信号。帧周期可以被定义为从一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上升沿到下一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上升沿的时间段。
当显示层100的操作频率为大约60Hz(赫兹)时,与帧周期对应的时间可以为大约16.44ms(毫秒),并且当显示层100的操作频率为大约120Hz时,与帧周期对应的时间可以为大约8.33ms。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显示层100的操作频率为大约60Hz的情况。
传感器层200可以在其中感测通过输入装置2000的第一输入的第一模式MD1下或在其中感测通过用户的身体3000的第二输入的第二模式MD2下操作。当在帧周期期间在显示层100上显示图像时,控制单元200C可以从第一模式MD1到第二模式MD2顺序地操作。
在第n帧周期(n是正整数)期间,传感器层200可以在第一模式MD1和第二模式MD2下操作。
第一模式MD1可以包括第一时间段PU1和第二时间段PS。第二时间段PS可以发生在第一时间段PU1之后。与对应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同步,控制单元200C可以确定第一时间段PU1的起始时间点。可以基于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电平变化的时间点来确定第一时间段PU1的起始时间点。例如,第一时间段PU1的起始时间点可以被定义为垂直同步信号Vsync从高电平转变到低电平的时间点。
在第一时间段PU1中,控制单元200C可以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输出到传感器层200。其中提供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帧周期可以被称为第一上行链路帧周期。其中输出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帧周期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可以被称为第一上行链路垂直同步信号。
在第二时间段PS中,传感器层200可以接收从输入装置2000提供的第一下行链路信号DLS1。传感器层200可以基于第一下行链路信号DLS1感测输入装置2000的第一输入。
输入装置2000可以基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输出第一下行链路信号DLS1。输入装置2000可以在第二时间段PS期间向控制单元200C提供第一下行链路信号DLS1。
第二模式MD2可以发生在第一模式MD1之后。
在第n+1帧周期期间,传感器层200可以在第一模式MD1和第二模式MD2下操作。
第一模式MD1可以包括第一时间段PU2和第二时间段PS。第二时间段PS可以发生在第一时间段PU2之后。与对应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同步,控制单元200C可以确定第一时间段PU2的起始时间点。可以基于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电平变化的时间点来确定第一时间段PU2的起始时间点。例如,第一时间段PU2的起始时间点可以被定义为垂直同步信号Vsync从高电平转变到低电平的时间点。
在第一时间段PU2中,控制单元200C可以将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以具有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相位不同的相位。稍后将给出其描述。其中提供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的帧周期可以被称为第二上行链路帧周期。其中输出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的帧周期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可以被称为第二上行链路垂直同步信号。
在第二时间段PS中,传感器层200可以接收从输入装置2000提供的第二下行链路信号DLS2。传感器层200可以基于第二下行链路信号DLS2感测输入装置2000的第一输入。
输入装置2000可以基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输出第二下行链路信号DLS2。输入装置2000可以在第二时间段PS期间向控制单元200C提供第二下行链路信号DLS2。
可以重复第一上行链路帧周期和第二上行链路帧周期。也就是说,在第n+2帧周期期间,控制单元200C可以在第一模式MD1下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输出到传感器层200。
第一模式MD1和第二模式MD2可以分别各自被设置为多个第一模式和多个第二模式,并且可以彼此重复。在第2a-1第一模式MD1(a是正整数)下,控制单元200C可以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输出到传感器层200。在第2a第一模式MD1下,控制单元200C可以将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输出到传感器层200。
另外,控制单元200C可以同步于第2a-1垂直同步信号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输出到传感器层200,并且可以同步于第2a垂直同步信号将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输出到传感器层200。
多个帧周期的第一周期可以与第二周期PR不同,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根据第二周期PR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第一周期可以是大约16.44ms,并且多个帧周期可以具有大约60Hz的频率。第二周期PR可以是大约33.33ms,并且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的频率可以是大约30Hz。
图10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个的波形。
参照图9和图10,控制单元200C可以在第一上行链路帧周期期间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输出到传感器层200,并且可以在第二上行链路帧周期期间将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输出到传感器层200。
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和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以具有大约180度的相位差。也就是说,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以具有作为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相位的反相的相位。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以是图2的上行链路信号ULS。
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能会在受到形成在传感器层200与第二电极CE(见图4)之间的寄生电容Cb(见图4)影响的情况下传输到第二电极CE(见图4)。传输到第二电极CE(见图4)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以被传输到多条数据线DL1至DLm(见图5)中的每条。因此,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能会产生第一噪声。第一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一闪烁。然而,根据实施例,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的相位可以是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相位的反相。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能会在受到寄生电容Cb(见图4)影响的情况下传输到第二电极CE(见图4)。传输到第二电极CE(见图4)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以被传输到多条数据线DL1至DLm(见图5)中的每条。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能会产生第二噪声。第二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二闪烁。第一闪烁和第二闪烁可以针对多个帧周期重复,因此可以产生第一闪烁和第二闪烁彼此抵消的视错觉效果。因此,可以改善显示层100的图像质量。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个的数据。
参照图9和图11,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中的每个可以具有33比特的大小。
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以包括第一同步数据PD1和第一信息数据UP1。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以包括第二同步数据PD2和第二信息数据UP2。
第一同步数据PD1和第二同步数据PD2可以各自具有3比特的大小。第一同步数据PD1和第二同步数据PD2可以彼此不同。例如,第一同步数据PD1可以具有数据001,第二同步数据PD2可以具有数据110。
基于第一同步数据PD1和第二同步数据PD2,输入装置2000(见图2)可以在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之间进行区分。
第一信息数据UP1和第二信息数据UP2可以各自具有30比特的大小。第一信息数据UP1和第二信息数据UP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具有25比特的大小的上行链路信息和具有5比特的大小的校验信息。上行链路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电子装置1000(见图2)的信息。校验信息可以检测所传输的数据中的错误。校验信息可以是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check,CRC)。
输入装置2000(见图2)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然后可以基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输出第一下行链路信号DLS1。也就是说,基于第一同步数据PD1,输入装置2000(见图2)可以识别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基于第一信息数据UP1,输入装置2000(见图2)可以将第一下行链路信号DLS1输出到传感器层200(见图2)。
输入装置2000(见图2)接收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然后可以基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输出第二下行链路信号DLS2。也就是说,基于第二同步数据PD2,输入装置2000(见图2)可以识别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输入装置2000(见图2)可以转换第二信息数据UP2。例如,当已经识别出第二同步数据PD2时,输入装置2000(见图2)可以针对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将0转换为1并且将1转换为0。
根据实施例,输入装置2000(见图2)可以在已经识别出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时转换第二信息数据UP2的相位。输入装置2000(见图2)可以基于转换的第二信息数据输出第二下行链路信号DLS2。基于从输入装置2000(见图2)接收到的第一下行链路信号DLS1和第二下行链路信号DLS2,电子装置1000(见图2)可以检测输入装置2000(见图2)的坐标或倾斜度。因此,输入装置2000(见图2)接收在多个帧周期中的每个中接收到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中的任一个,然后可以将下行链路信号DLS(见图2)输出到传感器层200(见图2)。因此,可以改善传感器层200(见图2)的感测可靠性。
图12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层和传感器层的操作的概念图。当给出关于图12的描述时,参照图9描述的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为了易于解释实施例,将不给出其描述。
参照图2和图12,输入装置2000可以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输入装置2000可以仅基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将第一下行链路信号DLS1输出到传感器层200。
多个帧周期的第一周期可以与第二周期PR不同,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根据第二周期PR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第一周期可以是大约16.44ms,并且多个帧周期可以具有大约60Hz的频率。第二周期PR可以是大约33.33ms,并且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的频率可以是大约30Hz。也就是说,传感器层200可以根据第二周期PR从输入装置2000接收第一下行链路信号DLS1。
基于从输入装置2000(见图2)接收到的第一下行链路信号DLS1,电子装置1000(见图2)可以检测输入装置2000(见图2)的坐标或倾斜度。
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能会在受到形成在传感器层200与第二电极CE(见图4)之间的寄生电容Cb(见图4)影响的情况下传输到第二电极CE(见图4)。传输到第二电极CE(见图4)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以被传输到多条数据线DL1至DLm(见图5)中的每条。因此,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能会产生第一噪声。第一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一闪烁。然而,根据实施例,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的相位可以是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相位的反相。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能会在受到寄生电容Cb(见图4)影响的情况下传输到第二电极CE(见图4)。传输到第二电极CE(见图4)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以被传输到多条数据线DL1至DLm(见图5)中的每条。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能会产生第二噪声。第二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二闪烁。第一闪烁和第二闪烁可以针对多个帧周期重复,因此可以产生第一闪烁和第二闪烁彼此抵消的视错觉效果。因此,可以改善显示层100的图像质量。
图13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层和传感器层的操作的概念图。当给出关于图13的描述时,参照图9描述的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为了易于解释实施例,将不给出其描述。
参照图2和图13,传感器层200可以在多个帧周期中的每个期间在第一模式MD1和第二模式MD2下操作。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和垂直同步信号Vsync可以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多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垂直同步信号。
当与在第n帧周期(n是正整数)中同步于第n垂直同步信号提供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2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2垂直同步信号提供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一时间t1。
当与在第n+2帧周期中提供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4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4垂直同步信号提供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预定时间,并且当与在第n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垂直同步信号提供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4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4垂直同步信号提供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二时间t1-1。
当与在第n+1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1垂直同步信号提供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3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3垂直同步信号提供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三时间t2。第三时间t2可以基本等于第一时间t1。
根据实施例,在第n帧周期期间输出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能会产生第一噪声。第一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一闪烁。第一闪烁可以输出到有效区域1000A(见图1A)的第一区域。在第n+1帧周期期间输出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能会产生第二噪声。第二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二闪烁。第一闪烁和第二闪烁可以产生第一闪烁和第二闪烁彼此抵消的视错觉效果。因此,可以改善显示层100的图像质量。
另外,在第n+2帧周期期间输出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能会产生第三噪声。第三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三闪烁。第三闪烁可以输出到有效区域1000A(见图1A)的不同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在第n+3帧周期期间输出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能会产生第四噪声。第四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四闪烁。第三闪烁和第四闪烁可以产生第三闪烁和第四闪烁彼此抵消的视错觉效果。因此,可以改善显示层100的图像质量。
根据实施例,当与在第n帧周期期间发生的第一闪烁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2帧周期期间发生的第三闪烁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预定时间t1,并且当与在第n+1帧周期期间发生的第二闪烁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3帧周期期间发生的第四闪烁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预定时间t2。也就是说,在电子装置1000(见图1A)的第n帧周期和第n+1帧周期期间可以发生在第一区域中抵消闪烁的效果,并且在第n+2帧周期和第n+3帧周期期间可以发生在第二区域中抵消闪烁的效果。可以发生在有效区域1000A(见图1A)的不同区域中抵消由上行链路信号ULS产生的闪烁的视错觉效果。因此,可以能够防止从外部观看到在有效区域1000A(见图1A)的同一区域中连续发生闪烁。
图14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层和传感器层的操作的概念图。当给出关于图14的描述时,参照图9描述的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为了易于解释实施例,将不给出其描述。
参照图2和图14,在多个帧周期中的每个期间,传感器层200可以在第一模式MD1和第二模式MD2下操作。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和垂直同步信号Vsync可以各自被提供为多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多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垂直同步信号。
传感器层200可以分别针对m个帧周期(m是大于1的整数)连续地提供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在图14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被示出为分别针对三个帧周期连续地提供。
当与在第n帧周期(n是正整数)中同步于第n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1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1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一时间t11。
当与同步于第n+1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2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2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预定时间,并且当与在第n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2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2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二时间t12。
传感器层200可以分别针对k个帧周期(k是大于1的整数)连续地提供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
当与在第n+3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3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4帧周期中同步于第n+4垂直同步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层200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第三时间t21。第三时间t21可以基本等于第一时间t11。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三时间t21可以不同于第一时间t11。
根据实施例,在第n帧周期期间输出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能会产生第一噪声。第一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一闪烁。第一闪烁可以输出到有效区域1000A(见图1A)的第一区域。在第n+3帧周期期间输出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能会产生第二噪声。第二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二闪烁。第一闪烁和第二闪烁可以产生第一闪烁和第二闪烁彼此抵消的视错觉效果。因此,可以改善显示层100的图像质量。
另外,在第n+1帧周期期间输出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ULS1可能会产生第三噪声。第三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三闪烁。第三闪烁可以输出到有效区域1000A(见图1A)的不同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在第n+4帧周期期间输出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ULS2可能会产生第四噪声。第四噪声和数据信号DS(见图5)可能会彼此冲突(干扰),从而可能会发生第四闪烁。第三闪烁和第四闪烁可以产生第三闪烁和第四闪烁彼此抵消的视错觉效果。因此,可以改善显示层100的图像质量。
根据实施例,当与在第n帧周期期间发生的第一闪烁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1帧周期期间发生的第三闪烁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预定时间t11,并且当与在第n+3帧周期期间发生的第二闪烁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在第n+4帧周期期间发生的第四闪烁的输出时序可以延迟预定时间t21。也就是说,在电子装置1000(见图1A)的第n帧周期和第n+3帧周期期间可以发生在第一区域中抵消闪烁的视错觉效果,并且在第n+1帧周期和第n+4帧周期期间可以发生在第二区域中抵消闪烁的视错觉效果。可以发生在有效区域1000A(见图1A)的不同区域中抵消由上行链路信号ULS产生的闪烁的视错觉效果。因此,可以能够防止从外部观看到在有效区域1000A(见图1A)的同一区域中连续发生闪烁。
根据实施例,在第一上行链路帧周期期间,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可以输出到传感器层。在第二上行链路帧周期期间,具有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相位不同的相位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可以输出到传感器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在图像中产生的第一闪烁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在图像中产生的第二闪烁可以针对多个帧周期重复,从而产生第一闪烁和第二闪烁彼此抵消的视错觉效果。因此,可以改善电子装置的图像质量。
尽管在此已经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但是根据该描述,其它实施例和修改将是明显的。因此,发明构思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限于所附权利要求以及如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各种明显的修改和等同布置的更宽泛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显示层,被配置为针对多个帧周期显示图像;
传感器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层上并且被配置为在其中感测通过输入装置的第一输入的第一模式下和在其中感测通过触摸的第二输入的第二模式下操作;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传感器层,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在所述多个帧周期中的第一上行链路帧周期期间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并且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在所述多个帧周期中的不同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帧周期的第二上行链路帧周期期间将具有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相位不同的相位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分别包括彼此不同的同步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第一模式和多个第二模式,并且彼此重复,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2n-1第一模式下将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并且在第2n第一模式下将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其中,n是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当与第n帧周期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第n+2帧周期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延迟第一时间,其中,n是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与第n+1帧周期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第n+3帧周期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延迟第二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分别针对m个帧周期将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连续地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并且分别针对k个帧周期将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连续地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其中,m是大于1的整数,k是大于1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当与第n帧周期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第n+1帧周期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延迟第一时间,其中n是正整数,并且
当与第i帧周期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第i+1帧周期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延迟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间的第二时间,其中,i是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帧周期的第一周期不同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二周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在所述显示层上显示一个帧周期的图像时,所述控制单元顺序地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下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或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所述输入装置,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中,根据从所述输入装置提供的下行链路信号感测所述第一输入,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发生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显示驱动单元,所述显示驱动单元被配置为产生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层的垂直同步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同步于所述垂直同步信号将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或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
12.一种接口装置,所述接口装置包括电子装置和被配置为与所述电子装置通信的输入装置,
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显示层;
传感器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层上并且被配置为感测通过所述输入装置的第一输入;
显示驱动单元,被配置为产生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层的同步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传感器层,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同步于所述同步信号中的第一上行链路同步信号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并且同步于所述同步信号中的不同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同步信号的第二上行链路同步信号将具有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相位不同的相位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口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包括第一同步数据,并且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包括第二同步数据,并且
基于所述第一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同步数据,所述输入装置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进行区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口装置,其中,所述输入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基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第一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基于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第二下行链路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口装置,其中,所述输入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并且仅基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下行链路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口装置,其中,所述同步信号是垂直同步信号,其中,所述垂直同步信号被提供为分别针对多个帧提供的多个垂直同步信号,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同步于第2n-1垂直同步信号将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并且同步于第2n垂直同步信号将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其中,n是正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所述同步信号各自分别被提供为多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多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同步信号,并且当与同步于第n同步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同步于第n+2同步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延迟第一时间,其中,n是正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口装置,其中,当与同步于第n+1同步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同步于第n+3同步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延迟第二时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所述同步信号分别各自被提供为分别针对多个帧提供的多个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多个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个同步信号,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分别针对m个帧周期将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连续地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并且分别针对k个帧周期将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连续地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其中,m是大于1的整数,k是大于1的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口装置,其中,
当与同步于第n同步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同步于第n+1同步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延迟第一时间,其中,n是正整数,并且
当与同步于第i同步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相比时,同步于第i+1同步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层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输出时序延迟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间的第二时间,其中,i是正整数。
CN202111106837.0A 2020-09-28 2021-09-22 电子装置和包括该电子装置的接口装置 Pending CN1143336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26052A KR20220043964A (ko) 2020-09-28 2020-09-28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인터페이스 장치
KR10-2020-0126052 2020-09-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3668A true CN114333668A (zh) 2022-04-12

Family

ID=80822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6837.0A Pending CN114333668A (zh) 2020-09-28 2021-09-22 电子装置和包括该电子装置的接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9654B2 (zh)
KR (1) KR20220043964A (zh)
CN (1) CN11433366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174354A (ko) * 2022-06-20 2023-12-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인터페이스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0405B2 (en) 2003-11-18 2007-04-0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hannel assignment information used to support uplink and downlink channels
JP6021174B2 (ja) 2012-08-08 2016-11-09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位置指示器
KR102324210B1 (ko) 2017-06-30 2021-11-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펜, 터치 시스템, 터치 회로 및 펜 인식 방법
KR102460552B1 (ko) * 2018-06-28 2022-10-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디스플레이 컨트롤러, 구동회로 및 구동방법
KR102553544B1 (ko) 2018-07-20 2023-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터치 회로 및 구동 방법
KR20210081608A (ko) * 2019-12-24 2021-07-02 주식회사 실리콘웍스 터치센싱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2622367B1 (ko) * 2019-12-26 2024-01-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터치구동회로, 터치컨트롤러 및 터치센싱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00340A1 (en) 2022-03-31
US11609654B2 (en) 2023-03-21
KR20220043964A (ko) 2022-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20002777A (ko) 표시장치
CN113934319A (zh) 显示装置
US1146769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95593A (zh) 电子装置
CN114185448A (zh) 电子设备
CN114333668A (zh) 电子装置和包括该电子装置的接口装置
CN114385032A (zh) 电子装置
US11747922B2 (en) Input device driving method and interfa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77096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uplink signal to first area in a first mode
US2023040914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nterfac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6185234A (zh) 电子装置
US118096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77344A (zh) 电子装置和包括该电子装置的接口装置
CN116069180A (zh) 电子装置
CN117729276A (zh) 电子装置
CN114442836A (zh) 显示装置
CN116263630A (zh) 电子装置
CN116360617A (zh) 显示装置
CN115586844A (zh) 电子装置
CN113970980A (zh) 输入装置和包括该输入装置的接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