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9967B - 钢框架中柱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钢框架中柱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9967B
CN114329967B CN202111632515.XA CN202111632515A CN114329967B CN 114329967 B CN114329967 B CN 114329967B CN 202111632515 A CN202111632515 A CN 202111632515A CN 114329967 B CN114329967 B CN 114329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olumn
temperature
target steel
strai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25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9967A (zh
Inventor
史可贞
李焕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6325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9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9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9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9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9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结构钢柱在框架中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在目标钢柱从受火开始时温度T0升至受火结束时温度Tn的受火过程中,按照其受火时间均匀地划分为n段,i=1,2,……,n,在每一个时间段内的目标钢柱的平均温度记为T1,T2,…,Tn,目标钢柱的初始温度为T0;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计算目标钢柱的初始状态;从i=1开始进入第i时间段的第一部分恒载升温阶段计算;进入第i时间段第二部分恒温加载阶段计算;重复上述步骤得到每一时间段目标钢柱状态和温度应力,这种计算方法所模拟的钢材高温热‑力路径将无限趋近于真实火灾场景下钢构件的热‑力路径,相比有关温度应力的计算分析更接近实际。

Description

钢框架中柱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温度应力是结构构件之间由于受到不均匀温度作用,产生不均匀变形,进而互相约束产生的温度内力作用在构件截面上的应力。研究表明,温度应力是钢结构在火灾中受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效应之一,其准确的测量或者计算,对于钢结构抗火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直接影响钢结构耐火设计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背景技术
温度应力的计算较为复杂,目前大多采用两种方法:线性方法和非线性分析方法。我国规范CECS 200:2006《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给出了计算钢结构温度内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属于线性计算方法,并未考虑材料的弹塑性,采用确定的钢材弹性模量,与实际受火过程中钢材温度随时间的持续变化不符。非线性分析方法大多采用ANSYS等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计算。但是该类软件计算时,对钢材高温本构关系的输入,只能按照一定温度下应力-应变的二维对应关系模式,与钢结构构件受火过程中,其温度、应力和应变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不符,因此也就决定了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必然具有一定差距。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是克服在现有计算方法中,存在着不能准确计算出钢结构构件在受火过程中,其温度、应力和应变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情况,而提供一种结构钢柱在框架中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在计算钢构件温度应力时,采用分段叠加的思想,将钢材恒载升温试验所得到的材料模型和恒温加载试验所得到的材料模型进行联合使用,将实际钢结构构件的受火过程划分为有限个时间段,将每一时间段又划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设定构件截面应力恒定,以恒载升温试验所得材料模型进行力学分析,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之上,设定构件温度恒定,以恒温加载试验所得材料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当划分的时间段足够小的时候,这种计算钢结构构件温度应力的热-力路径将会无限趋近与钢结构构件受火的实际过程。
为了完成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结构钢柱在框架中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在目标钢柱从受火开始时温度T0升至受火结束时温度Tn的受火过程中,按照其受火时间均匀地划分为n段,i=1,2,……,n,在每一个时间段内的目标钢柱的平均温度记为T1,T2,…,Tn,目标钢柱的初始温度为T0;其中:它包括以下步骤:
(一)、计算目标钢柱的初始状态
根据目标钢柱在初始温度T0下的荷载,在常温时,钢材弹性模量E0=2.06×105N/mm2,利用结构力学计算出目标钢柱初始应力水平k0和初始应变-ε0,得到目标钢柱的初始状态t0(-ε0,k0,T0);
(二)、从i=1开始进入第i时间段的第一部分恒载升温阶段计算
(a)、根据膨胀系数,计算出目标钢柱膨胀应变ΔεT
利用表1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在温度Ti下,目标钢柱的线膨胀系数s,然后计算出:目标钢柱从Ti-1升高到Ti的膨胀应变ΔεT=s*(Ti-Ti-1);
表1 不同温度(℃)下Q345钢线膨胀系数s(单位为10-6/℃)
(b)、计算目标钢柱的荷载应变-εp
利用表2通过插值法计算出:目标钢柱在ki-1作用下,温度由Ti-1升至Ti所产生的荷载应变-εp
表2 荷载应变计算值-εp(单位为%)
表中的第一列为应力水平ki-1,
在温度为Ti下,膨胀应变ΔεT与荷载应变-εp之和ΔεTp即为目标钢柱在第i个时间段第一部分恒载升温阶段的总应变;
(三)、进入第i时间段第二部分恒温加载阶段计算
(c)、计算目标钢柱在恒载升温阶段总应变作用下所产生的温度内力
将目标钢柱由向上的单位力代替,在单位力作用下,根据结构力学计算出:目标钢柱顶端的位移Δε(Ti)和目标钢柱的轴向约束刚度K(T)=1/Δε(Ti);在上述计算时,要考虑表3所示的钢材在不同温度下的弹性模量降低系数c,Ei=E0*c,经过第i时间段第一部分的恒载升温,目标钢柱的应变为ΔεTp,在不考虑压缩应变的情况下,目标钢柱在温度Ti下所产生的温度内力NT=(ΔεTP)·K(T)·l,其中l为目标钢柱长度;
表3 弹性模量降低系数c
(d)、计算出目标钢柱第i时间段修正后的最终状态
在实际过程中,随着目标钢柱的膨胀变形,目标钢柱在温度Ti下的温度内力不断增大,产生荷载应变使目标钢柱变形缩小,又会引发温度内力相应减小,为达到变形协调一致,将NT平均分为m份,m为100至10000份,p=1,2,……,m,在NT”=(p/m)*NT下,计算出ki=ki-1+Δk=ki-1+NT*p/m/A/fy,上述公式中A为目标钢柱的截面面积,fy为目标钢柱的常温强度;根据表4的恒温加载条件下应变-应力-温度关系,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在ki和Ti下的应变ΔεΔk,此时应变修正为ΔεTp—ΔεΔk,相应的NT′=(ΔεTP-ΔεΔk)·K(T)·l,当NT”=NT’时,得到目标钢柱修正后的应变所对应的温度内力为NT=NT’,在Ti下所产生的实际应变εi=ΔεTp—ΔεΔk;当NT”≠NT’时,p=p+1,重复上述运算,直到得到NT”=NT’为止,得到第i时间段的状态ti(-εi,ki,Ti)和温度应力σi=(ki-k0)*fy
表4 恒温加载条件下应变(%)-应力-温度关系
表中第一列为应力水平ki,
(四)、重复步骤(二)和(三),得到目标钢柱最终状态和温度应力
将ti(-εi,ki,Ti)替代ti-1(-εi-1,ki-1,Ti-1)后,i=i+1,重复上述步骤(二)和(三),得到目标钢柱的最终状态tnn,kn,Tn)和最终轴向温度应力σn=(kn-k0)*fy
本发明的一种结构钢柱在框架中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其中:所述的目标钢柱为轴向约束的钢框架构件。
本发明的一种结构钢柱在框架中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其中:所述的目标钢柱的材料为Q345钢材。
本发明的结构钢柱在框架中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与现有的计算方法相比存在有以下优点:
1、有别于单一构件的计算,计算模型考虑了钢柱和与之相连构件的整体结构体系。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计算了钢框架结构在不均匀温升作用下,框架中柱在与之相连的其他构件的约束下产生的轴向约束温度应力。
2、数值计算所采用的钢材高温材料模型不同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恒温加载试验条件下所测得材料模型,与ANSYS等大型商用软件有本质的区别。这种材料模型将构件的受火过程划分为有限个时间段,并在每一个时间段分别应用了钢材在恒温加载条件下所测得的高温材料模型和在恒载升温条件下所测得的材料模型。只要时间间隔划分的足够小,这种计算方法所模拟的钢材高温热-力路径将无限趋近于真实火灾场景下钢构件的热-力路径,相比有关温度应力的分析软件更接近实际。
3、在温度应力计算过程中,钢框架结构体系所有构件的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均随温度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计算构件的约束刚度也因为与之相连构件力学参数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更符合实际结构受火工况。
4、利用该计算模型,对约束刚度为95KN/mm,初始应力水平为0.3,钢柱长细比为84的两端固定轴心受压约束钢柱的温度应力进行分析计算,在全时间范围内,与实际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6.65%;在钢材弹性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为4.14%。在相同工况下,按照恒温加载条件下材料模型,利用ANSYS进行分析计算,全过程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为17%。
附图说明
图1为用本发明的方法计算的钢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目标钢柱平均温度与时间的曲线,文中所述目标钢柱的平均温度,可根据火灾动力学和传热学,计算钢结构构件在室内火灾作用下的平均温度-时间曲线
在图1中,标号1为目标钢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标号1为目标钢柱,其余构件为其它构件,目标钢柱1为轴向约束的钢框架构件,它的材料为Q345钢材,本发明结构钢柱在框架中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在目标钢柱1从受火开始时温度T0如:20℃升至受火结束时温度Tn如300℃的受火过程中,按照其受火时间均匀地划分为n段如:16段,i=1,2,……,16,在每一个时间段内的目标钢柱1的平均温度记为T1,T2,…,Tn,目标钢柱1的初始温度为T0;其中:它包括以下步骤:
(一)、计算目标钢柱1的初始状态
根据目标钢柱1在初始温度T0即20℃下的荷载,在常温时,钢材弹性模量E0=2.06×105N/mm2,利用结构力学计算出目标钢柱1初始应力水平k0和初始应变-ε0,得到目标钢柱1的初始状态t0(-ε0,k0,T0);文中所述结构力学计算方法根据《结构分析的计算机方法》(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王勇,黄炎生编著)一书中所述平面杆系结构分析程序进行计算;
(二)、从i=1开始进入第一时间段的第一部分恒载升温阶段计算
(a)、根据膨胀系数,计算出目标钢柱1膨胀应变ΔεT
从图2中查出:目标钢柱1在过火时间5分钟的平均温度为75℃,利用表1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在温度T1即75℃下,目标钢柱1的线膨胀系数s=((8.14-7.21)*5/10+7.21)*10-6,然后计算出:目标钢柱1从Ti-1升高到Ti的膨胀应变ΔεT=s*(Ti-Ti-1);
表1 不同温度(℃)下Q345钢线膨胀系数s(单位为10-6/℃)
(b)、计算目标钢柱1的荷载应变-εp
利用表2通过插值法计算出:目标钢柱1在k0作用下,温度由T0升至T1所产生的荷载应变-εp
表2 荷载应变计算值-εp(单位为%)
表中的第一列为应力水平ki-1,
在温度为T1下,膨胀应变ΔεT与荷载应变-εp之和ΔεTp即为目标钢柱1在第1个时间段即5分钟的第一部分恒载升温阶段的总应变;
(三)、进入第一时间段第二部分恒温加载阶段计算
(c)、计算目标钢柱1在恒载升温阶段总应变作用下所产生的温度内力
将目标钢柱1由向上的单位力代替,在单位力作用下,根据结构力学计算出:目标钢柱1顶端的位移Δε(T1)和目标钢柱1的轴向约束刚度K(T)=1/Δε(T1),轴向约束刚度是其它构件对目标钢柱1产生的轴向约束刚度,在上述计算时,要考虑表3所示的其它构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弹性模量降低系数c,设常温20℃下下的弹性模量降低系数c0=1,在T1=75℃下,c1=0.985,E1=E0*c1,经过第i时间段第一部分的恒载升温,目标钢柱1的应变为ΔεTp,在不考虑压缩应变的情况下,目标钢柱1在温度T1下所产生的温度内力NT=(ΔεTP)·K(T)·l,其中l为目标钢柱1长度;
表3 弹性模量降低系数c
(d)、计算出目标钢柱1第i时间段修正后最终状态
在实际过程中,随着目标钢柱1的膨胀变形,目标钢柱1在温度T1即75℃下的温度内力不断增大,产生荷载应变使目标钢柱1变形缩小,又会引发温度内力相应减小,为达到变形协调一致,将NT平均分为1000份,p=1,2,……,1000,在NT”=(p/m)*NT下,计算出ki=ki-1+Δk=ki-1+NT*p/m/A/fy,上述公式中A为目标钢柱1的截面面积,fy为目标钢柱1的常温强度;根据表4的恒温加载条件下应变-应力-温度关系,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在ki和Ti下的应变ΔεΔk,此时应变修正为ΔεTp—ΔεΔk,相应的NT′=(ΔεTP-ΔεΔk)·K(T)·l,当NT”=NT’时,得到目标钢柱1修正后的应变所对应的温度内力为NT=NT’,在Ti下所产生的实际应变εi=ΔεTp—ΔεΔk;当NT”≠NT’时,p=p+1,重复上述运算,直到得到NT”=NT’为止,得到第一时间段的状态t1(-ε1,k1,T1)和温度应力σ1=(k1-k0)*fy
表4 恒温加载条件下应变(%)-应力-温度关系
表中第一列为应力水平ki,
(四)、重复步骤(二)和(三),得到目标钢柱1最终状态和温度应力
将ti(-ε1,k1,T1)替代ti-1(-ε0,k0,T0)后,i=i+1,重复上述步骤(二)和(三),得到目标钢柱1在所分成的16个时间段的各种状态、轴向温度应力、最终状态tnn,kn,Tn)和最终轴向温度应力σn=(kn-k0)*fy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专利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专利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专利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结构钢柱在框架中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在目标钢柱从受火开始时温度T0升至受火结束时温度Tn的受火过程中,按照其受火时间均匀地划分为n段,i=1,2,……,n,在每一个时间段内的目标钢柱的平均温度记为T1,T2,…,Tn,目标钢柱的初始温度为T0;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一)、计算目标钢柱的初始状态
根据目标钢柱在初始温度T0下的荷载,在常温时,钢材弹性模量E0=2.06×105N/mm2,利用结构力学计算出目标钢柱初始应力水平k0和初始应变-ε0,得到目标钢柱的初始状态t0(-ε0,k0,T0);
(二)、从i=1开始进入第i时间段的第一部分恒载升温阶段计算
(a)、根据膨胀系数,计算出目标钢柱膨胀应变ΔεT
利用表1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在温度Ti下,目标钢柱的线膨胀系数s,然后计算出:目标钢柱从Ti-1升高到Ti的膨胀应变ΔεT=s*(Ti-Ti-1);
表1 不同温度(℃)下Q345钢线膨胀系数s(单位为10-6/℃)
(b)、计算目标钢柱的荷载应变-εp
利用表2通过插值法计算出:目标钢柱在ki-1作用下,温度由Ti-1升至Ti所产生的荷载应变-εp
表2 荷载应变计算值-εp(单位为%)
表中的第一列为应力水平ki-1,
在温度为Ti下,膨胀应变ΔεT与荷载应变-εp之和ΔεTp即为目标钢柱在第i个时间段第一部分恒载升温阶段的总应变;
(三)、进入第i时间段第二部分恒温加载阶段计算
(c)、计算目标钢柱在恒载升温阶段总应变作用下所产生的温度内力
将目标钢柱由向上的单位力代替,在单位力作用下,根据结构力学计算出:目标钢柱顶端的位移Δε(Ti)和目标钢柱的轴向约束刚度K(T)=1/Δε(Ti);在上述计算时,要考虑表3所示的钢材在不同温度下的弹性模量降低系数c,Ei=E0*c,经过第i时间段第一部分的恒载升温,目标钢柱的应变为ΔεTp,在不考虑压缩应变的情况下,目标钢柱在温度Ti下所产生的温度内力NT=(ΔεTP)·K(T)·l,其中l为目标钢柱长度;
表3 弹性模量降低系数c
(d)、计算出目标钢柱第i时间段修正后的最终状态
在实际过程中,随着目标钢柱的膨胀变形,目标钢柱在温度Ti下的温度内力不断增大,产生荷载应变使目标钢柱变形缩小,又会引发温度内力相应减小,为达到变形协调一致,将NT平均分为m份,m为100至10000份,p=1,2,……,m,在NT”=(p/m)*NT下,计算出ki=ki-1+Δk=ki-1+NT*p/m/A/fy,上述公式中A为目标钢柱的截面面积,fy为目标钢柱的常温强度;根据表4的恒温加载条件下应变-应力-温度关系,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在ki和Ti下的应变ΔεΔk,此时应变修正为ΔεTp—ΔεΔk,相应的NT′=(ΔεTP-ΔεΔk)·K(T)·l,当NT”=NT’时,得到目标钢柱修正后的应变所对应的温度内力为NT=NT’,在Ti下所产生的实际应变εi=ΔεTp—ΔεΔk;当NT”≠NT’时,p=p+1,重复上述运算,直到得到NT”=NT’为止,得到第i时间段的状态ti(-εi,ki,Ti)和温度应力σi=(ki-k0)*fy
表4 恒温加载条件下应变(%)-应力-温度关系
表中第一列为应力水平ki
(四)、重复步骤(二)和(三),得到目标钢柱最终状态和温度应力
将ti(-εi,ki,Ti)替代ti-1(-εi-1,ki-1,Ti-1)后,i=i+1,重复上述步骤(二)和(三),得到目标钢柱的最终状态tnn,kn,Tn)和最终轴向温度应力σn=(kn-k0)*fy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钢柱在框架中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目标钢柱为轴向约束的钢框架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钢柱在框架中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目标钢柱的材料为Q345钢材。
CN202111632515.XA 2021-12-29 2021-12-29 钢框架中柱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14329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2515.XA CN114329967B (zh) 2021-12-29 2021-12-29 钢框架中柱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2515.XA CN114329967B (zh) 2021-12-29 2021-12-29 钢框架中柱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9967A CN114329967A (zh) 2022-04-12
CN114329967B true CN114329967B (zh) 2024-04-16

Family

ID=81014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2515.XA Active CN114329967B (zh) 2021-12-29 2021-12-29 钢框架中柱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99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0461B (zh) * 2022-10-14 2023-04-2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计算四面受火下覆板复合保护方钢柱温度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0593A (ja) * 1997-04-24 1998-11-13 Ohbayashi Corp コンクリートの温度応力解析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6010420A (ja) * 2004-06-24 2006-01-12 Taiheiyo Cement Corp 膨張コンクリートの膨張応力の推定方法
CN103324797A (zh) * 2013-06-21 2013-09-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高层钢框架结构整体抗火性能的检验分析方法
CN104166792A (zh) * 2014-08-06 2014-11-26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温度作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CN106092402A (zh) * 2016-05-31 2016-11-09 东南大学 基于监测数据与温度应力分析的大跨钢箱梁桥的总应力计算方法及安全预警方法
CN107561252A (zh) * 2017-08-17 2018-01-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循环应力计算方法
CN110362953A (zh) * 2019-07-25 2019-10-22 中铁五局集团机械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管拱桥主拱肋安装线形的交互式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109767D1 (de) * 2001-10-18 2006-06-14 Wageneder Johannes Verfahren zum Nachweis der Tragsicherheit von Tragsystemen unter Brandlas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0593A (ja) * 1997-04-24 1998-11-13 Ohbayashi Corp コンクリートの温度応力解析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6010420A (ja) * 2004-06-24 2006-01-12 Taiheiyo Cement Corp 膨張コンクリートの膨張応力の推定方法
CN103324797A (zh) * 2013-06-21 2013-09-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高层钢框架结构整体抗火性能的检验分析方法
CN104166792A (zh) * 2014-08-06 2014-11-26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温度作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CN106092402A (zh) * 2016-05-31 2016-11-09 东南大学 基于监测数据与温度应力分析的大跨钢箱梁桥的总应力计算方法及安全预警方法
CN107561252A (zh) * 2017-08-17 2018-01-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循环应力计算方法
CN110362953A (zh) * 2019-07-25 2019-10-22 中铁五局集团机械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管拱桥主拱肋安装线形的交互式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收缩徐变及温度效应研究;胡盛华;《硕士电子期刊》;20081231;第1-86页 *
轴心受压约束钢管管柱温度应力试验研究;屈立军;《土木工程学报》;20121231;第45卷(第12期);第1-1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9967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oi et 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ransient thermoelastic behaviors in disk brakes
Ghojel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estimating interface thermal conductance in composite structural elements under simulated fire conditions
Zeng et al. Elasto-plastic stress and strain behaviour at notch roots under monotonic and cyclic loadings
CN114329967B (zh) 钢框架中柱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Mirzaeifar et al.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hape memory alloy circular bars in pure torsion
Zhan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friction coefficients and strain-compensated Arrhenius-type constitutive model by a two-stage inverse analysis technique
Bobbili et al. Constitutive modeling of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high-strength armor steel
Majzoobi et al. Determination of materials parameters under dynamic loading: Part II: Optimization
CN103471932A (zh) 金属材料应力-应变曲线测量及应用方法
Woodland et al. 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rmal contact conductance—experimental technique and results
CN107633106A (zh) 一种基于全局差分法的非均匀温度场下热模态灵敏度分析方法
CN111089793A (zh) 氢化丁腈橡胶两参数本构模型c10、c01确定方法
Pressas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roll elastic deformation and thermal expansion effects on the dimensional precision of flat ring rolling products: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Jedrasiak et 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mall-scale hot compression testing
CN115034114A (zh) 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挤压有限元仿真模型优化方法
Attia et al. Computer simulation of nonlinear thermoelastic behavior of a joint in machine tool structure and its effect on thermal deformation
Liang et al. A Modified Arrhenius‐Type Constitutive Model and its Implementation by Means of the Safe Version of Newton–Raphson Method
Mooi et al. An effective split of flow and die deformation calculations of aluminium extrusion
Wang et al. Inherent strain method and thermal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of welding deformation of a thin-wall beam
Burgess et al. A secant stiffness approach to the fire analysis of steel beams
Dudda et al. Validation plastic model with hardening of St12t
Zhang et al. A thermovisco-hyper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NEPE propellant over a large range of strain rates
Castelo Ferreira et al. A Computer Simulation of the Nitinol Thermal Expansion under Fast Varying Working Conditions
Lohmar et al.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the onset of dynamic recrystallisation
Wei et al. Constitutive modeling and analysis on high-temperature flow behavior of 25 ste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