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3555A - 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3555A
CN114323555A CN202111440970.XA CN202111440970A CN114323555A CN 114323555 A CN114323555 A CN 114323555A CN 202111440970 A CN202111440970 A CN 202111440970A CN 114323555 A CN114323555 A CN 114323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king machine
wave making
wave
tail gate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09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3555B (zh
Inventor
杜辉
徐峻楠
魏岗
王少东
彭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4409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35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3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3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3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3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装置包括透明水槽,水槽两侧槽壁的上端沿透明水槽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直线滑轨;移动小车,横跨在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上,与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小车上通过转动支架安装有尾门提升机构,所述尾门提升机构上连接有尾门,倾斜挡板,设置在所述透明水槽内位于所述透明水槽造波机所在端;通过控制所述移动小车沿透明水槽纵向的移动、控制尾门提升机构快速将尾门提拉出水面以及通过转动支架转动整个尾门提升机构角度,来构建一阶及二阶模态内孤立波所需的梯形势阱结构。本发明可构建一阶和二阶模态内孤立波所需的梯形势阱,降低梯形势阱在重力塌陷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中由于水温和盐度的差异,使得海水密度在各深度层的分布不同,在淡水与盐水之间的界面易被扰动而产生内波。内波的恢复力极其微弱,约为表面波的0.1%,目前观测到的内波波幅达百多米量级,尤其是内波中的内孤立波,不仅对海洋生态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海洋工程结构物以及水下航行器安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近年来,观测到越来越多的二阶模态内孤立波,因此通过实验室模拟二阶内孤立波的生成演化及其与结构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可产生二阶模态内孤立波的实验装置为百叶栅式造波装置,利用百叶栅的上下移动、水平移动及开闭等方式构建势阱,通过快速打开百叶栅,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二阶模态内孤立波。但此方法适用于大型分层流水槽,在小型水槽中难以安装,同时百叶栅式造波装置构建的矩形势阱在重力塌陷形成内孤立波过程中能量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克服在小型分层流试验透明水槽中制造二阶模态内孤立波装置复杂度高,产生内孤立波过程中能量损耗大等不足,同时遵循结构简洁、操作安全便利的原则,本发明提出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这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在重力塌陷造波原理的基础上,可构建一阶和二阶模态内孤立波所需的梯形势阱,梯形势阱在重力作用下塌陷成内孤立波时损耗降低,梯形势阱与内孤立波结构相似程度比矩形势阱更高,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内孤立波时发生的改变较小,相对能量耗散更低。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基于一套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装置,装置包括:
透明水槽,透明水槽两侧槽壁的上端沿透明水槽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直线滑轨;
移动小车,横跨在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上,与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上通过转动支架安装有尾门提升机构,所述尾门提升机构上连接有尾门,所述转动支架包括:
转架本体,与所述移动小车固定连接;
转轴,设置在所述转架本体上,且与所述转架本体之间可转动连接,转轴的两端设有将所述转轴与所述转架本体之间相对固定的拧紧螺母;
倾斜挡板,设置在所述透明水槽内位于所述透明水槽造波机所在端;
通过控制所述移动小车沿透明水槽纵向的移动、控制尾门提升机构快速将尾门提拉出水面以及通过转动支架转动整个尾门提升机构角度,来构建一阶模态内孤立波及二阶模态内孤立波所需的梯形势阱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确定水槽中液体分层状态,所述分层状态包括: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透明水槽总深度、透明水槽总长度、上层水体密度、下层水体密度、造波机初始位置以及造波机移动后位置;
然后确定需要构建的梯形势阱的尺寸及位置,
通过计算得出造波机移动步骤,包括移动小车左、右移动的距离、尾门上、下移动的位置,最后移动造波机构建出所需的梯形势阱,梯形势阱可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内孤立波。
所述构建一阶模态内孤立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需要制造的一阶模态内孤立波属性,计算出所需要的梯形势阱尺寸,即尾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倾斜挡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一阶模态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h′10,造波机移动后与水面交点位置据水槽右侧拐角的距离L10,然后通过以下公式得出造波机初始位置据水槽右侧的距离L0和造波机移动距离x0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21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22
L0=L10+x0 (3)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23
h10+h20=H (5)
其中,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24
为一阶模态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即势阱深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31
为一阶模态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h′20一阶模态为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
最后,实际操作造波机移动来构建梯形势阱,具体步骤如下:
1)将造波机移动至造波机初始位置J0处距离水槽右侧距离为L0
2)启动提拉驱动单元将尾门沿第二直线导轨方向放下,其上端露出水面,尾门底部的底板与透明水槽槽底之间留有溢流通道;
3)启动移动小车将尾门向透明水槽右侧匀速缓慢移动距离x0至位置J1处距离水槽右侧距离为L10,即可构建所需梯形势阱;
4)待势阱稍稍稳定后,启动提拉驱动单元迅速将尾门抽离出水面,梯形势阱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所需一阶内孤立波。
所述构建二阶模态内孤立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需要制造的二阶模态内孤立波属性,计算出所需要的梯形势阱几何参数中的位置偏移参数t、势阱深度h”2、势阱宽度L2、尾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倾斜挡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通过以下公式得到造波机初始位置L,造波机第一次移动位置x1和造波机第二次移动位置x2
造波机移动至I1位置时
L-x1=L1 (6)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32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33
h1+h2+h3=H (9)
h′1+h′2+h′3=H (10)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34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35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36
造波机移动至I2位置时
L1-x2=L2 (14)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37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41
h”1+h”2+h”3=H (17)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42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43
h** 1+h** 2+h** 3=H (20)
取梯形势阱中中间跃层的位置偏移参数为t,其满足方程: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44
其中,L1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位置距离透明水槽右侧的长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45
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46
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47
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h′1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h′2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h′3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48
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49
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410
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h1”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h2”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即势阱深度,h3”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
最后,实际操作造波机移动来构建梯形势阱,具体步骤如下:
1)将造波机移动至造波机初始位置I0处;
2)启动提拉驱动单元将尾门沿直线导轨方向放下,其上端露出水面,尾门底部的底板与透明水槽槽底之间留有溢流通道;
3)启动移动小车将尾门匀速缓慢移动距离x1至位置I1处后,并通过提拉驱动单元缓慢将尾门沿直线导轨方向放下,尾门底部与水槽槽底接触,关闭底部溢流通道,同时确保尾门顶部降至水面以下,在顶部形成新的溢流通道;
4)启动移动小车将尾门匀速缓慢移动距离x2至位置I2处,即可构建所需梯形势阱;
5)待梯形势阱稍稍稳定后,启动提拉驱动单元将尾门迅速抽离出水面,梯形势阱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所需的二阶模态内孤立波。
所述尾门提升机构包括:
提拉驱动单元,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提拉驱动单元的驱动端通过连接件与一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尾门;
第二直线滑轨,与所述提拉驱动单元驱动端的驱动方向平行布置,第二直线滑轨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
所述提拉驱动单元为气缸。
所述水槽为矩形水槽,所述矩形水槽的左右两侧槽壁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所述第一直线滑轨的第一直线滑轨座;
所述移动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小车本体底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设有微调机构,用于对所述尾门相对水槽底的距离进行微调。
所述微调机构为螺杆调节件,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螺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倾斜挡板与透明水槽槽底之间的夹角为30°至90°。
所述尾门表面采用超疏水材料涂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该实验方法在重力塌陷造波原理的基础上,对百叶门结构进行改进,改用可调整角度的尾门和气泵控制机构组成,同时在水槽一侧安装倾斜挡板,使其可构建一阶和二阶模态内孤立波所需的梯形势阱,梯形势阱在重力作用下塌陷成内孤立波时损耗降低,梯形势阱与内孤立波结构相似程度比矩形势阱更高,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内孤立波时发生的改变较小,相对能量耗散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阶模态内孤立波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二阶模态内孤立波的侧视图。
图5是内孤立波结构与矩形势阱、梯形势阱对比图;
图中,1为透明水槽;1-1为透明水槽槽壁;2为第一直线滑轨;2-1为第一直线滑轨座;3为移动小车;3-1为第一滑块;4为尾门;4-1为尾门连接杆;5为第二直线滑轨;6为第二滑块;7为提拉驱动单元;8为连接杆;9为螺杆;10为倾斜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基于一种可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装置,包括:
透明水槽1,透明水槽1两侧槽壁的上端沿透明水槽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直线滑轨2;
移动小车3,横跨在所述第一直线滑轨2上,与所述第一直线滑轨2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小车3上通过转动支架安装有尾门提升机构,所述尾门提升机构上连接有尾门,所述转动支架包括:
转架本体,与所述移动小车固定连接;
转轴,设置在所述转架本体上,且与所述转架本体之间可转动连接,转轴的两端设有将所述转轴与所述转架本体之间相对固定的拧紧螺母;
倾斜挡板10,设置在所述透明水槽内位于所述透明水槽造波机所在端;
通过控制所述移动小车沿透明水槽纵向的移动、控制尾门提升机构快速将尾门提拉出水面以及通过转动支架转动整个尾门提升机构角度,来构建一阶模态内孤立波及二阶模态内孤立波所需的梯形势阱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确定水槽中液体分层状态,所述分层状态包括: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透明水槽总深度、透明水槽总长度、上层水体密度、下层水体密度、造波机初始位置以及造波机移动后位置;
然后确定需要构建的梯形势阱的尺寸及位置,
通过计算得出造波机移动步骤,包括移动小车左、右移动的距离、尾门上、下移动的位置,最后移动造波机构建出所需的梯形势阱,梯形势阱可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内孤立波。
实施例1
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构建一阶模态内孤立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需要制造的一阶模态内孤立波属性,计算出所需要的梯形势阱尺寸,即尾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倾斜挡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一阶模态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h′10,造波机移动后与水面交点位置据水槽右侧拐角的距离L10,然后通过以下公式得出造波机初始位置据水槽右侧的距离L0和造波机移动距离x0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71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72
L0=L10+x0 (3)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73
h10+h20=H (5)
其中,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74
为一阶模态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即势阱深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75
为一阶模态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h′20一阶模态为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
最后,实际操作造波机移动来构建梯形势阱,具体步骤如下:
1)将造波机移动至造波机初始位置J0处距离水槽右侧距离为L0
2)启动提拉驱动单元将尾门沿第二直线导轨方向放下,其上端露出水面,尾门底部的底板与透明水槽槽底之间留有溢流通道;
3)启动移动小车将尾门向透明水槽右侧匀速缓慢移动距离x0至位置J1处距离水槽右侧距离为L10,即可构建所需梯形势阱;
4)待势阱稍稍稳定后,启动提拉驱动单元迅速将尾门抽离出水面,梯形势阱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所需一阶内孤立波。
实施例2
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构建二阶模态内孤立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需要制造的二阶模态内孤立波属性,计算出所需要的梯形势阱几何参数中的位置偏移参数t、势阱深度h”2、势阱宽度L2、尾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倾斜挡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通过以下公式得到造波机初始位置L,造波机第一次移动位置x1和造波机第二次移动位置x2
造波机移动至I1位置时
L-x1=L1 (6)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1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2
h1+h2+h3=H (9)
h′1+h′2+h′3=H (10)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3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4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5
造波机移动至I2位置时
L1-x2=L2 (14)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6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7
h”1+h”2+h”3=H (17)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8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9
h** 1+h** 2+h** 3=H (20)
取梯形势阱中中间跃层的位置偏移参数为t,其满足方程: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10
其中,L1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位置距离透明水槽右侧的长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11
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12
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13
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h′1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h′2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h′3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14
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815
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
Figure BDA0003383389710000091
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h1”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h2”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即势阱深度,h3”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
最后,实际操作造波机移动来构建梯形势阱,具体步骤如下:
1)将造波机移动至造波机初始位置I0处;
2)启动提拉驱动单元将尾门沿直线导轨方向放下,其上端露出水面,尾门底部的底板与透明水槽槽底之间留有溢流通道;
3)启动移动小车将尾门匀速缓慢移动距离x1至位置I1处后,并通过提拉驱动单元缓慢将尾门沿直线导轨方向放下,尾门底部与水槽槽底接触,关闭底部溢流通道,同时确保尾门顶部降至水面以下,在顶部形成新的溢流通道;
4)启动移动小车将尾门匀速缓慢移动距离x2至位置I2处,即可构建所需梯形势阱;
5)待梯形势阱稍稍稳定后,启动提拉驱动单元将尾门迅速抽离出水面,梯形势阱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所需的二阶模态内孤立波。
作为本发明实验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尾门提升机构包括:
提拉驱动单元,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提拉驱动单元的驱动端通过连接件与一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尾门;
第二直线滑轨,与所述提拉驱动单元驱动端的驱动方向平行布置,第二直线滑轨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
所述水槽为矩形水槽,所述矩形水槽的左右两侧槽壁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所述第一直线滑轨的第一直线滑轨座;
所述移动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小车本体底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实验装置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优选所述提拉驱动单元为气缸。
作为本发明实验装置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与滑块之间设有竖向微调机构,用于对所述尾门的竖向高度进行微调。所述竖向微调机构为螺杆调节件,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螺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挡板与透明水槽槽底之间的夹角为30°至90°。
作为本发明实验装置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尾门表面采用超疏水材料涂层。

Claims (10)

1.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基于一套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装置,装置包括:
透明水槽,透明水槽两侧槽壁的上端沿透明水槽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直线滑轨;
移动小车,横跨在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上,与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上通过转动支架安装有尾门提升机构,所述尾门提升机构上连接有尾门,所述转动支架包括:
转架本体,与所述移动小车固定连接;
转轴,设置在所述转架本体上,且与所述转架本体之间可转动连接,转轴的两端设有将所述转轴与所述转架本体之间相对固定的拧紧螺母;
倾斜挡板,设置在所述透明水槽内位于所述透明水槽造波机所在端;
其特征在于,
通过控制所述移动小车沿透明水槽纵向的移动、控制尾门提升机构快速将尾门提拉出水面以及通过转动支架转动整个尾门提升机构角度,来构建一阶模态内孤立波及二阶模态内孤立波所需的梯形势阱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确定水槽中液体分层状态,所述分层状态包括: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透明水槽总深度、透明水槽总长度、上层水体密度、下层水体密度、造波机初始位置以及造波机移动后位置;
然后确定需要构建的梯形势阱的尺寸及位置,
通过计算得出造波机移动步骤,包括移动小车左、右移动的距离、尾门上、下移动的位置,最后移动造波机构建出所需的梯形势阱,梯形势阱可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内孤立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一阶模态内孤立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需要制造的一阶模态内孤立波属性,计算出所需要的梯形势阱尺寸,即尾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倾斜挡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一阶模态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h′10,造波机移动后与水面交点位置据水槽右侧拐角的距离L10,然后通过以下公式得出造波机初始位置据水槽右侧的距离L0和造波机移动距离x0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21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22
L0=L10+x0 (3)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23
h10+h20=H (5)
其中,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24
为一阶模态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即势阱深度,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25
为一阶模态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h2'0一阶模态为造波机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
最后,实际操作造波机移动来构建梯形势阱,具体步骤如下:
1)将造波机移动至造波机初始位置J0处距离水槽右侧距离为L0
2)启动提拉驱动单元将尾门沿第二直线导轨方向放下,其上端露出水面,尾门底部的底板与透明水槽槽底之间留有溢流通道;
3)启动移动小车将尾门向透明水槽右侧匀速缓慢移动距离x0至位置J1处距离水槽右侧距离为L10,即可构建所需梯形势阱;
4)待势阱稍稍稳定后,启动提拉驱动单元迅速将尾门抽离出水面,梯形势阱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所需一阶内孤立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二阶模态内孤立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需要制造的二阶模态内孤立波属性,计算出所需要的梯形势阱几何参数中的位置偏移参数t、势阱深度h″2、势阱宽度L2、尾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倾斜挡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通过以下公式得到造波机初始位置L,造波机第一次移动位置x1和造波机第二次移动位置x2
造波机移动至I1位置时
L-x1=L1 (6)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26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1
h1+h2+h3=H (9)
h'1+h'2+h'3=H (10)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2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3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4
造波机移动至I2位置时
L1-x2=L2 (14)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5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6
h″1+h″2+h″3=H (17)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7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8
h** 1+h** 2+h** 3=H (20)
取梯形势阱中中间跃层的位置偏移参数为t,其满足方程: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9
其中,L1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位置距离透明水槽右侧的长度,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10
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11
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12
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h′1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h′2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h′3为造波机初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13
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14
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
Figure FDA00033833897000000315
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左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h″1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上层厚度,h″2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中间层厚度即势阱深度,h″3为造波机再次移动后造波机右侧密度分层水体中下层厚度;
最后,实际操作造波机移动来构建梯形势阱,具体步骤如下:
1)将造波机移动至造波机初始位置I0处;
2)启动提拉驱动单元将尾门沿直线导轨方向放下,其上端露出水面,尾门底部的底板与透明水槽槽底之间留有溢流通道;
3)启动移动小车将尾门匀速缓慢移动距离x1至位置I1处后,并通过提拉驱动单元缓慢将尾门沿直线导轨方向放下,尾门底部与水槽槽底接触,关闭底部溢流通道,同时确保尾门顶部降至水面以下,在顶部形成新的溢流通道;
4)启动移动小车将尾门匀速缓慢移动距离x2至位置I2处,即可构建所需梯形势阱;
5)待梯形势阱稍稍稳定后,启动提拉驱动单元将尾门迅速抽离出水面,梯形势阱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所需的二阶模态内孤立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门提升机构包括:
提拉驱动单元,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提拉驱动单元的驱动端通过连接件与一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尾门;
第二直线滑轨,与所述提拉驱动单元驱动端的驱动方向平行布置,第二直线滑轨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驱动单元为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为矩形水槽,所述矩形水槽的左右两侧槽壁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所述第一直线滑轨的第一直线滑轨座;
所述移动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小车本体底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设有微调机构,用于对所述尾门相对水槽底的距离进行微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机构为螺杆调节件,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螺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挡板与透明水槽槽底之间的夹角为30°至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表面采用超疏水材料涂层。
CN202111440970.XA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 Active CN1143235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0970.XA CN114323555B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0970.XA CN114323555B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3555A true CN114323555A (zh) 2022-04-12
CN114323555B CN114323555B (zh) 2023-09-15

Family

ID=81047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0970.XA Active CN114323555B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35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0080A (zh) * 2024-03-15 2024-04-1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百叶门转动式海洋内孤立波模拟造波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7659A (ja) * 2008-11-25 2010-06-10 National 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造波装置、造波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788377A (zh) * 2010-02-01 2010-07-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 旋转百叶门重力式内孤立波造波机
CN103454064A (zh) * 2013-09-18 2013-12-1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第一模态内波造波机
CN106940246A (zh) * 2017-04-10 2017-07-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提升闸门式内孤立波造波装置
CN108132136A (zh) * 2017-12-12 2018-06-08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水池波浪测试装置
CN109799065A (zh) * 2019-01-14 2019-05-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二阶造波理论产生连续聚焦波的方法
CN110411708A (zh) * 2019-08-13 2019-11-05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波浪模拟试验的造波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2697390A (zh) * 2020-11-30 2021-04-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适用于大型水槽中复合式一阶和二阶模态内孤立波造波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7659A (ja) * 2008-11-25 2010-06-10 National 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造波装置、造波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788377A (zh) * 2010-02-01 2010-07-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 旋转百叶门重力式内孤立波造波机
CN103454064A (zh) * 2013-09-18 2013-12-1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第一模态内波造波机
CN106940246A (zh) * 2017-04-10 2017-07-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提升闸门式内孤立波造波装置
CN108132136A (zh) * 2017-12-12 2018-06-08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水池波浪测试装置
CN109799065A (zh) * 2019-01-14 2019-05-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二阶造波理论产生连续聚焦波的方法
CN110411708A (zh) * 2019-08-13 2019-11-05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波浪模拟试验的造波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2697390A (zh) * 2020-11-30 2021-04-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适用于大型水槽中复合式一阶和二阶模态内孤立波造波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关晖;苏晓冰;田俊杰;: "分层流体中内孤立波数值造波方法及其应用", 力学季刊, no. 02, pages 76 - 82 *
徐肇廷,王景明: "小型内波实验水槽及其供水、造波与量测系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3, pages 99 - 106 *
方舟等: "两层流体中三类内孤立波数值造波方法比较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vol. 34, no. 4, pages 31 - 36 *
闫姿彤;易风;陈泰中;徐立;王春凌;: "三维波浪水槽内孤立波特性研究", 中国水运(下半月), no. 10, pages 299 - 301 *
黄文昊;尤云祥;王旭;胡天群;: "有限深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造波实验及其理论模型", 物理学报, no. 08, pages 354 - 36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0080A (zh) * 2024-03-15 2024-04-1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百叶门转动式海洋内孤立波模拟造波方法
CN117890080B (zh) * 2024-03-15 2024-05-2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百叶门转动式海洋内孤立波模拟造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3555B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97390B (zh) 适用于大型透明水槽内模拟一阶和二阶模态内孤立波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3344411B (zh) 一种中浅水同向波流制造方法及实验水槽
CN103592102B (zh) 一种闸门式内孤立波造波装置
CN208818460U (zh) 跟随式造浪系统
CN107340118A (zh) 一种实验室内波和内孤立波造波装置
CN114323555A (zh) 一种模拟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方法
CN216746693U (zh) 一种能模拟一阶和二阶模态内孤立波的实验装置
CN101788377A (zh) 旋转百叶门重力式内孤立波造波机
CN106842999B (zh) 实验室中耦合生成非规则海岸带波浪潮汐的装置及方法
CN104806428B (zh) 一种漂浮摆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7727356A (zh) 一种插入式破碎波模拟装置
CN104153937B (zh) 一种适应潮位变化的波浪能收集装置
CN201819824U (zh) 一种模拟斜坡海床的土体制备装置
CN202252048U (zh) 一种垂直升降可调堰门
CN215065158U (zh) 一种可模拟一阶和二阶模态海洋内孤立波的实验装置
CN101975687A (zh) 一种模拟斜坡海床的土体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03243940B (zh) 冲击式造浪机
CN206569864U (zh) 一种漂浮式底坑检修装置
CN211080193U (zh) 一种用于地基处理装置
CN205352656U (zh) 推移质试验断面自动加沙装置
CN206072017U (zh) 一种多泵组合伺服液压系统
CN114608800B (zh) 一种波浪条件下的多自由度动态入水装置
CN22005647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刮泥机
CN220725008U (zh) 一种控制河流水位的下沉式闸门
CN112697392B (zh) 一种可连续进行内孤立波实验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