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2827A - 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2827A
CN114322827A CN202111523295.7A CN202111523295A CN114322827A CN 114322827 A CN114322827 A CN 114322827A CN 202111523295 A CN202111523295 A CN 202111523295A CN 114322827 A CN114322827 A CN 114322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rocessing
external object
processing module
sensing
contact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32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2827B (zh
Inventor
蒲雄
郭子豪
王中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Priority to CN2021115232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2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2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2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2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2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通过采用驻极体层和电极层构成传感模块,使得外部物体在靠近驻极体层时,由于静电感应效应,可以通过电极层向外部输出电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在检测到该电信号时,可以基于该电信号确定出外部物体与驻极体层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非接触式的距离检测,避免在检测距离时因接触对外部物体造成损坏;此外,由于依据静电感应效应实现,所以可以降低传感器的结构复杂度和制作成本,并且还可以减小非接触式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便携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新能源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较为成熟的非接触传感技术包括:红外传感技术,激光传感技术,射频技术、以及近场通讯技术(即NFC)等,然而,上述这些非接触传感技术中,需要特殊的辅助技术,如红外发射和接收、激光的发射和接收、射频传输和近场通信,导致由这些非接触传感技术得到的传感器的结构较复杂,制作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实现非接触式的距离检测,避免在检测距离时因接触对外部物体造成损坏,同时依据静电感应效应实现,可以降低传感器的结构复杂度和制作成本,同时实现便携化设计。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包括:电连接的传感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传感模块包括:叠层设置的驻极体层和电极层,所述电极层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在外部物体靠近且未接触所述驻极体层时,检测所述电极层输出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确定所述外部物体与所述驻极体层之间的距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距离检测方法,包括:
在外部物体靠近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电信号,确定所述外部物体与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廓检测方法,包括:
在外部物体靠近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非接触式传感器,且传感模块具有多个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各所述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根据各所述传感模块输出的所述电信号,确定所述外部物体的轮廓信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按键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外部物体靠近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
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传感模块的设置数量、所述传感模块的设置位置、电信号的类型和按键功能的对应关系,确定检测的所述电信号对应的所述按键功能。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通过采用驻极体层和电极层构成传感模块,使得外部物体在靠近驻极体层时,由于静电感应效应,可以通过电极层向外部输出电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在检测到该电信号时,可以基于该电信号确定出外部物体与驻极体层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非接触式的距离检测,避免在检测距离时因接触对外部物体造成损坏。此外,由于依据静电感应效应实现,所以可以降低传感器的结构复杂度和制作成本,检测到的电信号还可以作为电源信号驱动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工作,使得该非接触式传感器不需要外部电源进行供电,实现自驱动的设计,并且还可以减小非接触式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便携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驻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驻极工艺的参数选择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不同外部物体靠近非接触式传感器时得到的电压变化情况的测试结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人体靠近非接触式传感器时得到的电压变化情况的测试结果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阵列排布的传感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非接触式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非接触式键盘对应的电压信号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非接触式键盘控制游戏过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距离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轮廓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非接触按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电连接的传感模块10和信号处理模块20;
其中,传感模块10包括:叠层设置的驻极体层11和电极层12,电极层12与信号处理模块20电连接;
信号处理模块20用于:在外部物体30靠近且未接触驻极体层11时,检测电极层12输出的电信号(如图中的V),并根据电信号V,确定外部物体30与驻极体层11之间的距离。
其中,可选地,外部物体与驻极体层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cm至100cm。
通过采用驻极体层和电极层构成传感模块,使得外部物体在靠近驻极体层时,由于静电感应效应,可以通过电极层向外部输出电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在检测到该电信号时,可以基于该电信号确定出外部物体与驻极体层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非接触式的距离检测,避免在检测距离时因接触对外部物体造成损坏;此外,由于依据静电感应效应实现,所以可以降低传感器的结构复杂度和制作成本,并且还可以减小非接触式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便携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外部物体靠近驻极体层时,在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在电极层中可以感应出电荷并向外输出电信号;并且,外部物体与驻极体层之间的距离越小,电极层中感应出的电荷越多,输出的电信号的电压值越大;因此,可以基于电信号的电压值的大小,判断出外部物体与驻极体层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检测到的电信号作为电源信号时,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电源信号的驱动下工作。
其中,检测到的电信号为电压信号。
如此,检测到的电信号还可以作为电源信号驱动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工作,使得该非接触式传感器不需要外部电源进行供电,实现自驱动的设计。
具体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也可以由其他电源供电,在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还可以与接地端电连接(如图1所示),从而可以使得信号处理模块有效检测到电信号,实现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功能。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可以包括: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以及供电单元;
信号采集单元可以用于:检测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
信号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电信号,确定外部物体与传感模块之间的距离;
供电单元可以用于:将检测到的电信号转换为电源信号后进行供电。
如此,可以通过上述各单元的设置,可以实现信号处理模块的功能。
具体地,信号采集单元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本领域任何可以实现信号采集功能的结构,在此并不限定;信号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控制器或微型控制器等;供电单元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本领域任何可以实现供电功能的结构,在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驻极体层和电极层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
电极层的制作材料可以包括:有机水凝胶、水凝胶或金属材料等。驻极体层的制作材料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弹性体,其二是驻极体填料。其中,弹性体材料可以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或Ecoflex(即共聚酯)等。驻极体填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聚偏氟乙烯颗粒或氟化乙丙烯共聚物颗粒等其他各类驻极体颗粒。
如此,一方面,由于驻极体层和电极层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使得传感模块具有柔性、可拉伸性、以及较好的随型性,进而使得传感模块可以依附于各种形状的物体表面使用,还可以组装成其他形状(例如但不限于具有凸起的形状、具有折叠的形状或球形等形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另一方面,采用有机水凝胶制作电极层,具有以下优势:
采用有机水凝胶制作的电极层具有柔性、可拉伸的优异力学性能,并且在有机水凝胶加入有机溶剂乙二醇时,与普通的水凝胶电极相比,具有更好的抗失水性、抗冻性。同时,电极层的厚度对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性能不会造成影响,只要能形成连续的膜层,可以设置为任意厚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以及操作的灵活性。
此外,驻极体层的制作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时,可以使得驻极体层具有较高且较稳定的储存电荷的能力,从而可以使得驻极体层的性能更加稳定,有效提高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可靠性。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驻极体层的厚度为100μm至500μm。
如此,可以使得传感模块具有较小的厚度,进而使得传感模块具有较小的体积,从而实现非接触式传感器的便携化设计。
当然,驻极体层的厚度并不限于上述范围,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范围,在此并不限定。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说明驻极体层和电极层的制作过程。
1、驻极体层的制作过程。
①将粒径为100nm至1μm的SiO2纳米颗粒,与液态的PDMS(即聚二甲基硅氧烷)以一定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比例可以控制为0-5wt.%,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
其中,此步骤中除了可以采用SiO2纳米颗粒之外,还可以采用PTFE(即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或PVDF(聚偏氟乙烯)纳米颗粒,且PDMS还可以用EcoFlex(即共聚酯)替代。
说明一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SiO2纳米颗粒和PDMS这两种材料的原因包括:
相比于其他纳米颗粒,包括SiO2颗粒的驻极体层具有较高的储存电荷的能力,同时稳定性较高,而PDMS相较于EcoFlex来说,粘性更低,更易于后续的加工操作。
②将①中得到的混合物刮涂到深度为100μm至500μm的模具中,然后在50℃至70℃的温度下进行固化,最终形成弹性薄膜,获得的弹性薄膜的厚度同样为100μm至500μm。
③将②中获得的弹性薄膜进行驻极处理,驻极装置如图2所示,驻极工艺如图3所示;其中,将弹性薄膜11a放置于电极31和电极32之间,且电极31和电极32均与极化电源33电连接,34为加热台,可以为弹性薄膜11a提供合适的驻极温度。
具体的驻极过程包括:
首先打开加热台的加热功能,为弹性薄膜加热,当加热台达到预设温度(例如但不限于100℃至200℃)时打开极化电源5,为弹性薄膜施加一定的电场强度(该电场强度可以但不限于为1kV/mm至5kV/mm),在该电场强度与预设温度下保持30min至60min;最后关掉加热台的加热功能,在维持电场不变的情况下,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得到注入电荷且具有弹性的驻极体层。
2、电极层的制作过程。
①将1.6g的聚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10ml的去离子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溶剂中,以形成混合溶液,其中,混合溶剂中乙二醇所占的体积分数可以为10vol.%至80vol.%。
②在混合溶液中加入LiCl,以增强导电性;其中,LiCl的摩尔分数可以为0.1M-2M。
③最后加入0.01g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以及0.05g的过硫酸铵且搅拌均匀后,将最终的混合溶液倒入模具中并加入15μL的催化剂,使溶液固化成膜,得到有机水凝胶的薄膜并作为电极层。
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极层并不限于有机水凝胶,还可以采用其他导电材料制作,如:水凝胶或是金属材料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定。
在通过上述过程分别得到驻极体层和电极层之后,将驻极体层和电极层组装,得到传感模块,再与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从而得到非接触式传感器。
基于上述得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其进行了测试,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参见图4所示,图(a)为当PTFE作为外部物体靠近驻极体层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到的电压的变化情况,图(b)为当金属作为外部物体靠近驻极体层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到的电压的变化情况,从两个图中可知:
随着外部物体(即PTFE和金属)与驻极体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信号处理模块检测到的电压越来越大,也即距离与电压正相关;并且,非接触式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距离范围为10mm至100mm。
参见图5所示,在靠近驻极体层的外部物体所携带的电荷量十分庞大(例如人体)时,检测到的距离可以进一步增大,例如,当人从距离非接触式传感器3m处行走接近至20cm时,依然可以检测到电压的变化,且距离为1m以内时,电压变化的幅度较大。
基于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确定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距离检测,且检测的距离范围与外部物体携带的电荷量相关(也即外部物体携带的电荷量越多,检测到的距离范围越大)。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模块设置有多个且呈阵列排布;
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各传感模块中的电极层输出的电信号,确定外部物体的轮廓信息。
在实际情况中,例如智能面部识别技术或者文字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拍摄光学照片,然后利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最终完成对于图像的识别。但是,这种技术的缺点为:拍摄光学照片时较为依赖环境的光照强度;若环境过于黑暗,拍摄出的照片亮度不足,卷积神经网络就无法提取出有效特征,大大降低图像的识别准确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阵列排布的多个传感模块,并结合信号处理模块,可以实现对不同的外部物体的轮廓信息的识别,并且由于在确定轮廓信息时可以基于静电感应的原理实现,而并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拍摄照片,所以在识别轮廓信息时,无需依赖光照强度,在任何情况下均可以进行轮廓的感知和识别,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设置有多个传感模块时,信号处理模块可以仅设置有一个,且该信号处理模块可以与各传感模块电连接,以便于检测到各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
根据各传感模块中的电极层输出的电信号的电压值,得到各传感模块构成的传感阵列对应的电压值阵列;
基于训练后的轮廓识别模型,对得到的电压值阵列进行识别处理,得到电压值阵列对应的轮廓信息;
将电压值阵列对应的轮廓信息,确定为外部物体的轮廓信息。
也就是说,每个传感模块可以作为一个像素点,若某个外部物体靠近传感模块阵列时,由于外部物体的轮廓的限制,使得至少部分像素点产生的电压不同,基于各像素点的电压,可以得到对应的电压值阵列,采用训练后的轮廓识别模型对电压值阵列进行识别后,可以识别出对应的轮廓信息,从而实现对外部物体的轮廓的识别。
进一步地,若某个外部物体的表面存在凹凸不平时,同样会存在部分像素点的电压不同,进而可以得到对应的电压值阵列,采用训练后的轮廓识别模型对电压值阵列进行识别后,可以识别出外部物体表面的形貌,从而实现对外部物体的表面形貌的识别。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轮廓识别模块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只要能够实现轮廓识别和形貌识别功能的模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任意相邻两个传感模块10之间的间距d至少为1cm。
并且,任意相邻两个传感模块10之间的间距d可以设置为相同,如图6所示。
如此,可以避免相邻的传感模块之间造成相互干扰,进而避免识别结果出现错误,从而提高识别结果的准确率,减少识别误差。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传感模块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如图6所示)、圆形或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定,以提高设计的灵活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
并且,每个传感模块的尺寸,同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定,以提高设计的灵活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传感模块复用为非接触按键时,根据预先设置的传感模块的设置数量、传感模块的设置位置、电信号的类型和按键功能的对应关系,确定检测的电信号对应的按键功能。
也就是说,若仅设置有一个传感模块时,为了实现不同的按键功能,可以对电信号的类型进行设置;也即:在应用为非接触式按键时,仅设置有一个传感模块可以认为仅设置一个非接触式按键,以需要实现不同的功能。
例如,以非接触式按键为门禁的按键为例,通过该按键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开门和关门,此时,可以设置为:
一个电信号表示开门,此时需要外部物体靠近按键一次;
连续两个电信号表示关门,此时需要外部物体连续靠近按键两次,也即靠近一次按键后移动,之后再靠近一次按键,以得到连续的两个电信号。
若设置有多个传感模块时,可以对位于不同位置的各传感模块设置不同的按键功能,再根据检测到的电信号对应的传感模块的位置,确定按键功能。
例如,参见图7所示,图中以4个传感模块为例,标记为10a的传感模块对应的按键功能为“上”,标记为10b的传感模块对应的按键功能为“右”,标记为10c的传感模块对应的按键功能为“下”,标记为10d的传感模块对应的按键功能为“左”,由于每个传感模块可以作为一个非接触式按键,所以这四个传感模块构成了一个非接触式键盘;
通过对非接触式键盘中的每个按键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图8所示的测试结果,虚线框1内表示外部物体靠近“上”,并检测到的传感模块10a输出了电信号,虚线框2内表示外部物体靠近“左”,并检测到的传感模块10d输出了电信号,虚线框3内表示外部物体靠近“下”,并检测到的传感模块10c输出了电信号,虚线框4内表示外部物体靠近“右”,并检测到的传感模块10b输出了电信号。
并且,在将上述非接触式键盘应用至游戏中时,测试结果如图9所示,在用户的手指靠近“右”(图中用Right表示)时,游戏界面中的虚拟人物向右移动,在用户的手指靠近“上”(图中用Up表示)时,游戏界面中的虚拟人物向上移动,在用户的手指继续靠近“右”时,游戏界面中的虚拟人物继续向右移动,在用户的手指靠近“下”(图中用Down表示)时,游戏界面中的虚拟人物向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传感模块可以为透明的器件,进而非接触式键盘中的按键也可以是透明的。
进而,由于透明的按键不是很容易看清,为了便于看清手指靠近了哪个按键,在图9中,用虚线框大概框出了四个按键的位置。
并且,手指在按键“上”处保持一段时间时,按键“上”对应的传感模块可以持续输出电信号,从而可以控制游戏中的虚拟人物持续向上移动,在手指从按键“上”处移开时,游戏中的虚拟人物则停止向上移动。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非接触式键盘的样式,并不限于图8和图9中所示,此处只是以图8和图9所示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非接触式键盘的样式,在此并不限定。
说明一点,在传感模块复用为非接触式按键时,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按键的场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
因此,将传感模块复用为非接触式按键时,可以实现按键功能,避免用户直接接触按键,进而避免了交叉感染,尤其是防控一些依赖于接触式传播的传染病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距离检测方法,如图10所示,包括:
S1001、在外部物体靠近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
S1002、信号处理模块根据电信号,确定外部物体与非接触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如此,可以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出外部物体与非接触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实现非接触式的距离检测,避免在检测距离时因接触对外部物体造成损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廓检测方法,如图11所示,包括:
S1101、在外部物体靠近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非接触式传感器,且传感模块具有多个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各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
S1102、信号处理模块根据各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确定外部物体的轮廓信息。
如此,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可以检测出外部物体的轮廓信息,与传统的拍照后对图像识别以确定物体轮廓信息相比,可以无需依赖光照强度,不会受到拍照光线的影响,提高识别准确性的同时,拓展了应用领域。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按键的控制方法,如图12所示,包括:
S1201、在外部物体靠近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
S1202、根据预先设置的传感模块的设置数量、传感模块的设置位置、电信号的类型和按键功能的对应关系,确定检测的电信号对应的按键功能。
如此,可以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实现非接触式按键的功能,避免用户直接接触按键,进而避免了交叉感染,尤其是防控一些依赖于接触式传播的传染病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连接的传感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传感模块包括:叠层设置的驻极体层和电极层,所述电极层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在外部物体靠近且未接触所述驻极体层时,检测所述电极层输出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确定所述外部物体与所述驻极体层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将检测到的所述电信号作为电源信号时,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电源信号的驱动下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层和所述电极层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
所述电极层的制作材料包括:有机水凝胶、水凝胶或金属材料;和/或,所述驻极体层的制作材料包括:弹性体和驻极体填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TPU或Ecoflex;和/或,所述驻极体填料包括:二氧化硅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聚偏氟乙烯颗粒或氟化乙丙烯共聚物颗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层的厚度为100μm至500μm。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块设置有多个且呈阵列排布;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各所述传感模块中的所述电极层输出的电信号,确定所述外部物体的轮廓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
根据各所述传感模块中的所述电极层输出的电信号的电压值,得到各所述传感模块构成的传感阵列对应的电压值阵列;
基于训练后的轮廓识别模型,对得到的所述电压值阵列进行识别处理,得到所述电压值阵列对应的轮廓信息;
将所述电压值阵列对应的轮廓信息,确定为所述外部物体的轮廓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传感模块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cm。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传感模块复用为非接触按键时,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传感模块的设置数量、所述传感模块的设置位置、电信号的类型和按键功能的对应关系,确定检测的所述电信号对应的所述按键功能。
10.一种距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外部物体靠近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电信号,确定所述外部物体与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11.一种轮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外部物体靠近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且传感模块具有多个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各所述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根据各所述传感模块输出的所述电信号,确定所述外部物体的轮廓信息。
12.一种非接触按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外部物体靠近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
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传感模块的设置数量、所述传感模块的设置位置、电信号的类型和按键功能的对应关系,确定检测的所述电信号对应的所述按键功能。
CN202111523295.7A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 Active CN114322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295.7A CN11432282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295.7A CN11432282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2827A true CN114322827A (zh) 2022-04-12
CN114322827B CN114322827B (zh) 2023-12-01

Family

ID=81050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3295.7A Active CN11432282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28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82895A (zh) * 2022-12-29 2023-02-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 一种自驱动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36730A1 (de) * 2005-06-21 2006-12-27 Diehl BGT Defence GmbH & Co.KG Entfernungsmes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ntfernungsmessung
DE102005041466A1 (de) * 2005-09-01 2007-03-08 Robert Bosch Gmbh Sensorsystem insbesondere zur 3D-Entfernungsmessung eines Messobjekts und Verfahren zur 3D-Entfernungsmessung eines Messobjekts
CN101616355A (zh) * 2008-06-25 2009-12-30 欧力天工股份有限公司 驻极体的表面电压测定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72926A (zh) * 2013-10-10 2013-12-25 昆山攀特电陶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压电键盘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80240A (zh) * 2012-10-25 2014-05-07 贝辛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覆盖层按键
CN104734556A (zh) * 2013-12-23 2015-06-24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一种非接触式静电感应纳米发电机、发电机组和发电方法
CN104868778A (zh) * 2014-02-20 2015-08-26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一种自驱动瞬态应力传感装置
CN204613680U (zh) * 2015-05-27 2015-09-02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变量检测识别及控制系统
CN107328497A (zh) * 2017-08-02 2017-11-0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检测传感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信号检测方法
CN107329005A (zh) * 2016-12-02 2017-11-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驻极体效应的移动带电体的方向探测装置及其探测方法
CN206695189U (zh) * 2017-03-26 2017-12-01 中山市美联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非接触式智能感应开关的吸油烟机
CN207036311U (zh) * 2017-08-02 2018-02-23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检测传感结构
CN109100070A (zh) * 2018-09-27 2018-12-28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感器及检测触觉信号的方法
CN111579891A (zh) * 2020-05-11 2020-08-2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电量识别和刚度筛选的耦合式传感方法及其传感系统
CN214031303U (zh) * 2020-11-30 2021-08-24 佛山市港日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非接触式召唤按键面板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36730A1 (de) * 2005-06-21 2006-12-27 Diehl BGT Defence GmbH & Co.KG Entfernungsmes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ntfernungsmessung
DE102005041466A1 (de) * 2005-09-01 2007-03-08 Robert Bosch Gmbh Sensorsystem insbesondere zur 3D-Entfernungsmessung eines Messobjekts und Verfahren zur 3D-Entfernungsmessung eines Messobjekts
CN101616355A (zh) * 2008-06-25 2009-12-30 欧力天工股份有限公司 驻极体的表面电压测定方法及其装置
CN103780240A (zh) * 2012-10-25 2014-05-07 贝辛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覆盖层按键
CN103472926A (zh) * 2013-10-10 2013-12-25 昆山攀特电陶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压电键盘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34556A (zh) * 2013-12-23 2015-06-24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一种非接触式静电感应纳米发电机、发电机组和发电方法
CN104868778A (zh) * 2014-02-20 2015-08-26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一种自驱动瞬态应力传感装置
CN204613680U (zh) * 2015-05-27 2015-09-02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变量检测识别及控制系统
CN107329005A (zh) * 2016-12-02 2017-11-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驻极体效应的移动带电体的方向探测装置及其探测方法
CN206695189U (zh) * 2017-03-26 2017-12-01 中山市美联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非接触式智能感应开关的吸油烟机
CN107328497A (zh) * 2017-08-02 2017-11-0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检测传感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信号检测方法
CN207036311U (zh) * 2017-08-02 2018-02-23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检测传感结构
CN109100070A (zh) * 2018-09-27 2018-12-28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感器及检测触觉信号的方法
CN111579891A (zh) * 2020-05-11 2020-08-2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电量识别和刚度筛选的耦合式传感方法及其传感系统
CN214031303U (zh) * 2020-11-30 2021-08-24 佛山市港日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非接触式召唤按键面板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飞扬;郑昕;: "非接触式电压传感器感应电极的仿真分析",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no. 07 *
杨朝辉, 卢健康: "新型扁平驻极体微电机", 微电机, no. 03 *
舒永;: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路灯设计", 信息记录材料, no. 0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82895A (zh) * 2022-12-29 2023-02-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 一种自驱动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2827B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Progress i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as self-powered smart sensors
Wang et al. Tactile sensors for 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
US10877590B2 (en) Contact sensitive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991064B (zh) 基于摩擦发电机的触觉传感器及机器人触觉感知系统
Li et al.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base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ystems: Toward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CN105631402A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14322827A (zh) 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及相关的方法
CN106610324B (zh) 基于摩擦电的压力传感器
US20190334523A1 (en) A perfluoronated copolymer for triboelectric sensors
CN104236764B (zh) 一种电容式触滑觉传感器装置
US20200183511A1 (en) Triboelectric sensor
Zhao et al. Intrinsically stretchable organic-tribotronic-transistor for tactile sensing
CN108240877B (zh) 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系统及压力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10417397B (zh) 电致变色的柔性压阻电子开关
CN205647296U (zh) 基于摩擦发电机的触觉传感器及机器人触觉感知系统
Gao et al. Accurate recognition of object contour based on flexible piezoelectric and piezoresistive dual mode strain sensors
CN104873200A (zh) 一种用于检测人体运动的柔性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WO2018002752A1 (en) Triboelectric sensors
CN110346837A (zh) 一种基于电容器边缘场效应的柔性电容型接近传感器及传感方法
CN111752006B (zh) 一种隐形眼镜及其制作方法、隐形眼镜系统
CN112414438B (zh) 基于神经元晶体管的柔性传感器
CN107941246A (zh) 一种非接触式自驱动电子皮肤及其制备方法
Shi et al. Bioinspired tactile perception platform with information encryption function
CN113418553B (zh) 多模态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智能设备
Lu et al. Advanced Bioinspired Organic Sensors for Future‐Oriented 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