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1630A - 运动变换器及光学反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运动变换器及光学反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1630A
CN114321630A CN202111642893.6A CN202111642893A CN114321630A CN 114321630 A CN114321630 A CN 114321630A CN 202111642893 A CN202111642893 A CN 202111642893A CN 114321630 A CN114321630 A CN 114321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cement
input
stage assembly
rod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28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1630B (zh
Inventor
罗刚
谢珊珊
黄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anjiang Aerospace Group Hongy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anjiang Aerospace Group Hongy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anjiang Aerospace Group Hongy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anjiang Aerospace Group Hongy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28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16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1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1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1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1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Measuring And Other Instrument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变换器及光学反射系统,该运动变换器包括:基座,基座内部设置有安装槽;输入级组件,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输入级组件用于接收第一位移;中间级组件,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中间级组件与输入级组件相连接;输出级组件,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输出级组件与中间级组件相连接,输出级组件用于在输入级组件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输出第二位移;其中,在输入级组件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输入级组件、中间级组件和输出级组件发生弹性形变。本发明提供的运动变换器在输入级组件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输入级组件、中间级组件和输出级组件均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在实现输出的位移量小于输入的位移量,并可具备较小的结构体积。

Description

运动变换器及光学反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器仪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变换器及光学反射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精度光学仪器仪表设备的操控作业中,通常需要将外界的大尺度位移转换成小尺度的位移,且要求转换比通常较大。
如采用传统的刚性机械传动机构进行位移转化,会导致传动机构的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大,制造难度也随之上升,不利于在仪器仪表设备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运动变换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光学反射系统。
有鉴于此,根据本身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运动变换器,包括:
基座,基座内部设置有安装槽;
输入级组件,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输入级组件用于接收第一位移;
中间级组件,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中间级组件与输入级组件相连接;
输出级组件,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输出级组件与中间级组件相连接,输出级组件用于在输入级组件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输出第二位移;
其中,在输入级组件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输入级组件、中间级组件和输出级组件发生弹性形变,以使第二位移的位移量小于第一位移的位移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输入级组件包括:
输入台,输入台的两侧设置有凸块;
多个第一柔性杆,多个第一柔性杆分为两组,两组第一柔性杆分别设置在输入台的两侧,每组第一柔性杆的一端连接于凸块,另一端连接于中间级组件;
其中,输入台的顶端形成有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位移,在第一输入端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第一柔性杆产生弹性形变并驱动中间级组件运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柔性杆的两端和中部设置有凹陷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中间级组件包括:
L型连杆,L型连杆包括有横杆和纵杆;
平行簧片,平行于横杆布置,平行簧片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槽的侧壁,平行簧片的另一端位于L型连杆的内侧并与纵杆相连接;
Z型簧片,平行于横杆布置,Z型簧片的一端位于L型连杆的内侧并与纵杆相连接,Z型簧片的另一端连接于输出级组件;
其中,横杆背离于纵杆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与第一柔性杆相连接;
在第一柔性杆产生弹性形变的情况下,平行簧片和产生弹性形变,以使L型连杆产生第三位移,且Z型簧片产生弹性形变并驱动输出级组件运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平行簧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平行簧片均位于Z型簧片靠近于横杆的一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横杆的背离于纵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输入台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槽,限位块滑动设置于限位槽内。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纵杆设置有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三位移。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输出级组件包括:
输出台,输出台的顶端形成有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与Z型簧片相连接,且输出台的两侧设置有凸台;
多个第二柔性杆,平行于纵杆布置,多个第二柔性杆分为两组,两组第二柔性杆分别设置于输出台的两侧,每组第二柔性杆的一端连接于凸台,另一端连接于安装槽的侧壁;
其中,在Z型簧片产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第二柔性杆产生弹性形变,以使输出台产生第二位移,且输出台设置有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位移。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柔性杆、第二柔性杆、平行簧片和Z型簧片均为弹簧钢材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反射系统,包括:
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运动变换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发明提供的运动变换器中,基座内部设置的安装槽用于提供各级组件的安装位置,并提供运动变换器的对外安装基础;输入级组件、中间级组件和输出级组件均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槽内,并逐级连接,形成串联形式的传动链,其中,输入级组件可以接收到来自于运动变换器外部的第一位移,在第一位移的驱动作用下产生相对于安装槽的滑动,并通过传动链促使中间级组件和输出级组件也产生相对于安装槽的滑动,同时,在输入级组件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输入级组件、中间级组件和输出级组件均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各级组件实际产生的位移量小于第一位移的位移量,进而在输出级组件输出第二位移时,第二位移的位移量小于第一位移的位移量,实现位移量的缩减,并且相比于刚性传动的形式,可以极大程度上缩小各级组件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提高运动变换器相对于仪器仪表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运动变换器一个角度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运动变换器另一个角度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运动变换器的示意性原理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基座;200、输入级组件;300、中间级组件;400、输出级组件;
210、输入台;220、第一柔性杆;310、L型连杆;320、平行簧片;330、Z型簧片;410、输出台;420、第二柔性杆;
211、凸块;212、限位槽;221、凹陷部;311、横杆;312、纵杆;313、限位块;41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提出了一种,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基座100,基座100内部设置有安装槽;输入级组件200,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输入级组件200用于接收第一位移;中间级组件300,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中间级组件300与输入级组件200相连接;输出级组件400,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输出级组件400与中间级组件300相连接,输出级组件400用于在输入级组件200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输出第二位移;其中,在输入级组件200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输入级组件200、中间级组件300和输出级组件400发生弹性形变,以使第二位移的位移量小于第一位移的位移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运动变换器中,基座100内部设置的安装槽用于提供各级组件的安装位置,并提供运动变换器的对外安装基础。
输入级组件200、中间级组件300和输出级组件400均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槽内,并逐级连接,形成串联形式的传动链,其中,输入级组件200可以接收到来自于运动变换器外部的第一位移,在第一位移的驱动作用下产生相对于安装槽的滑动,并通过传动链促使中间级组件300和输出级组件400也产生相对于安装槽的滑动。
同时,如图3所示,在输入级组件200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输入级组件200、中间级组件300和输出级组件400均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各级组件实际产生的位移量小于第一位移的位移量,进而在输出级组件400输出第二位移时,第二位移的位移量小于第一位移的位移量,实现位移量的缩减,并且相比于刚性传动的形式,可以极大程度上缩小各级组件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提高运动变换器相对于仪器仪表的适用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输入级组件200包括:输入台210,输入台210的两侧设置有凸块211;多个第一柔性杆220,多个第一柔性杆220分为两组,两组第一柔性杆220分别设置在输入台210的两侧,每组第一柔性杆220的一端连接于凸块211,另一端连接于中间级组件300;其中,输入台210的顶端形成有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位移,在第一输入端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第一柔性杆220产生弹性形变并驱动中间级组件300运动。
如图2所示,输入级组件200包括输入台210和多个第一柔性杆220,其中,第一柔性杆220分为两组,输入台210的两侧均设置有凸块211,两组第一柔性杆220分别设置于输入台210的两侧,并且每组第一柔性杆220的一端连接在凸块211,另一端连接在中间级组件300,从而通过第一柔性杆220为输入级组件200与中间级组件300之间的传动建立结构基础。
输入台210的顶端,也即输入台210远离中间级组件30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来自于运动变换器外界的第一位移,在第一位移的驱使下,输入台210会沿第一位移的方向产生相对于安装槽的滑动,同时在力的传递作用下,第一柔性杆220驱动中间级组件300运动的过程中,会受压弯曲产生弹性形变,从而第一柔性杆220连接于中间级组件300的一端实际产生的位移量会小于第一位移的位移量,进而在运动传递的过程中,输入级组件200能够利用第一柔性杆220的弹性变形实现位移量的缩减,使传递至中间级组件300的位移量明显降低。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如图3所示,输入台210可以为T型块,凸块211即为输入台210两侧凸出的结构,第一位移可以沿垂直于输入台210顶壁的方向输至输入台210,其中,输入台210的顶壁为输入台210远离中间级组件300的壁面。在输入台210接收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输入台210会产生相对于安装槽的与第一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均相同的位移,并由A点运动至A’点,产生大小为y的位移量,这一过程中,设置在凸块211与中间级组件300之间的第一柔性杆220受压弯曲产生弹性形变,从而第一柔性杆220连接于中间级组件300的一端实际产生的位移虽然方向与第一位移相同,但是位移量要小于第一位移的位移量y,进而由中间级组件300接收到的位移相应地也有所降低,实现了第一位移的在运动变换器内的第一级缩减。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柔性杆220的两端和中部设置有凹陷部221。
如图2所示,通过在第一柔性杆220的两端和中部位置均设置凹陷部221,可以令第一柔性杆220两端和中部的刚度进一步降低,从而第一柔性杆220更加易于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弹性形变,并在作用力相同的情况下产生更大量的弹性形变,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入级组件200对第一位移的缩减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运动变换器的结构紧凑性,并降低运动变换器的整体体积,提高运动变换器的小型化水平。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第一柔性杆220为弯杆,从而在第一柔性杆220本身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弯曲量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柔性杆220受力时更易于发生弹性形变。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中间级组件300包括:
L型连杆310,L型连杆310包括有横杆311和纵杆312;平行簧片320,平行于横杆311布置,平行簧片320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槽的侧壁,平行簧片320的另一端位于L型连杆310的内侧并与纵杆312相连接;Z型簧片330,平行于横杆311布置,Z型簧片330的一端位于L型连杆310的内侧并与纵杆312相连接,Z型簧片330的另一端连接于输出级组件400;其中,横杆311背离于纵杆31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与第一柔性杆220相连接;在第一柔性杆220产生弹性形变的情况下,平行簧片320和产生弹性形变,以使L型连杆310产生第三位移,且Z型簧片330产生弹性形变并驱动输出级组件400运动。
如图2所示,中间级组件300包括有L型连杆310、平行簧片320和Z型簧片330,其中,L型连杆310包括有横杆311和纵杆312,平行簧片320平行于横杆311布置,且平行簧片320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槽的侧壁,以使平行簧片320的一端相对于基座100固定,平行簧片320的另一端位于L型连杆310的内侧并与纵杆312相连接,从而对L型连杆310的运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约束。Z型簧片330平行于横杆311布置,且Z型簧片330的一端位于L型连杆310的内侧并与纵杆312相连接,Z型簧片330的另一端连接于输出级组件400,从而通过Z型簧片330为中间级组件300与输出级组件400之间的传动建立结构基础。
横杆311背离纵杆31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输入端,输入级组件200的第一柔性杆220连接于第二输入端。结合前述,当输入台210接收到第一位移时,输入台210会产生位移,并由于力的作用,第一柔性杆220会驱使中间级组件300运动并产生弹性变形,由于中间级组件300是通过L型连杆310中横杆311上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柔性杆220进行连接,因而,横杆311会在第一柔性杆220的驱使下产生沿第一位移方向运动的趋势。
又由于,固定在基座100上且平行于横杆311设置的平行簧片320,对纵杆312起到了运动约束作用,L型连杆310在产生运动后会使平行簧片320受弯产生弹性变形,使平行簧片320与纵杆312相连接的一端形成类似抛物线形式的运动,进而在平行簧片320的约束下,L型连杆310也会产生类似抛物线形式的平动,由此第一柔性杆220输给L型连杆310的位移量,会在平行横杆311产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得到进一步降低,实现第一位移在运动变换器内的第二级缩减,并发生位移方向上的改变。
并且,在纵杆312产生运动时,会使Z型簧片330受到沿横杆311长度方向上的压力,令Z型簧片330在纵杆312和输出级组件400的共同作用下被压缩产生弹性变形,并驱动输出级组件400沿横杆311的长度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由于Z型簧片330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了弹性变形,因此Z型簧片330输出给输出级组件400的位移量,会小于L型连杆310的位移在横杆311长度方向上的位移分量,使得位移在传递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地缩减。
如图3所示,在输入台210为T型块,且第一位移沿垂直于输入台210顶壁的方向输至输入台210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横杆311背离纵杆312的侧壁平行于输入台210的顶壁,从而运动传递至L型连杆310时,如前所述,L型连杆310会在平行簧片320的约束下产生类似于抛物线形式的平动,并由B点运动至B’点。如对L型连杆310的位移进行分解,可以得到L型连杆310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了沿其纵杆312长度方向,也即沿第一位移方向的位移量y1,以及沿其横杆311长度方向,也即垂直于第一位移方向的位移量x1。并且,在平行簧片320产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y1会小于第一位移的位移量y。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平行簧片3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平行簧片320均位于Z型簧片330靠近于横杆311的一侧。
如图2所示,平行簧片32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平行簧片320设置在Z型簧片330靠近于横杆311的一侧,从而一方面,可以利用多个平行簧片320增强中间级组件300在纵杆312长度方向上的刚度,L型连杆310在纵杆312长度方向上的位移分量得到进一步的缩减,增大运动变换器整体的位移缩减比例,在实现同样的位移缩减比例的情况下,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运动变换器的整体体积;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利于提高对L型连杆310的约束强度,使L型连杆310的运动更加稳定,安装更加可靠。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横杆311的背离于纵杆31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313,输入台210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槽212,限位块313滑动设置于限位槽212内。
如图2所示,横杆311背离纵杆31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313,且输入台210的底端,也即输入台210靠近于中间级组件30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212,限位块313可滑动地设置于限位槽212内,从而对横杆311形成进行进一步地约束,避免横杆311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转动,提高中间级组件300的姿态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纵杆312设置有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三位移。
纵杆312上可以设置由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可以对接运动变换器外部的传动机构,从而将纵杆312产生的位移量向外输出,进而实现运动变换器的多级输出。
可以理解的是,如前所述,L型连杆310在运动过程中会形成类似抛物线形式的平动,纵杆312作为L型连杆310的一部分,其运动形式也同样类似于抛物线,因而纵杆312的第一输出端可以向外输出多种方向的第三位移,如沿横杆311长度方向的位移、沿纵杆312长度方向的位移或是类抛物线形式的变方向位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适配的外部传动机构,以得到所需方向的第三位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输出级组件400包括:输出台410,输出台410的顶端形成有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与Z型簧片330相连接,且输出台410的两侧设置有凸台411;多个第二柔性杆420,平行于纵杆312布置,多个第二柔性杆420分为两组,两组第二柔性杆420分别设置于输出台410的两侧,每组第二柔性杆420的一端连接于凸台411,另一端连接于安装槽的侧壁;其中,在Z型簧片330产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第二柔性杆420产生弹性形变,以使输出台410产生第二位移,且输出台410设置有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位移。
如图2所示,输出级组件400包括有输出台410和多个第二柔性杆420,其中,输出台410的顶端,也即靠近于中间级组件300的一端形成有第三输入端,Z型簧片330连接于第三输入端,从而输出台410可以实现与中间级组件300之间的传动;输出台410的两侧设置有凸台411,多个第二柔性杆420分为两组,两组第二柔性杆420分别设置在输出台410的两侧,且第二柔性杆420的一端连接于凸台411,另一端连接于安装槽的侧壁,从而第二柔性杆420的一端相对于基座100固定,第二柔性杆420可以对输出台410的运动方向进行约束。
并且,多个第二柔性杆420平行于纵杆312布置,从而输出级组件400沿纵杆312长度方向上的刚度要大于沿横杆311长度方向上的刚度,进而当Z型簧片330产生弹性变形并带动输出台410运动时,在第二柔性杆420的约束作用下,输出台410仅会沿刚度较小的方向,也即横杆311的长度方向运动,并使得第二柔性杆420受弯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输出台410的实际位移量,也即第二位移的位移量小于L型连杆310沿其横杆311长度方向的位移分量的同时,也令第二位移方向相比于第一位移发生改变,进而运动变换器在实现位移量三级缩减的同时,还实现了位移方向的变换,使得运动变换器输出的位移更加灵活多变,提高了运动变换器的适用范围。
如图3所示,输出台410的顶端设置有平行于纵杆312长度方向的板状结构,第三输入端形成于该板状结构靠近于纵杆312的一侧。在Z型簧片330产生弹性形变的情况下,输出台410会受到Z型簧片330的驱使产生位移,并沿横杆311的长度方向,由C点运动至C’点,产生大小为x2的位移量,这一过程中,由于第二柔性杆420发生了弹性变形,从而x2会小于L型连杆310沿其横杆311长度方向的位移量x1。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柔性杆220、第二柔性杆420、平行簧片320和Z型簧片330均为弹簧钢材质。
通过设置第一柔性杆220、第二柔性杆420、平行簧片320和Z型簧片330的材质均为弹簧钢材质,一方面可以令相应部件获得更好的弹性性能,提高相应部件在第一位移撤销后的形状恢复能力,延长在运动变换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相应部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弹簧钢的机加工性能优良,可以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易于提高相应部件的加工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动变换器的运行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柔性杆220、第二柔性杆420、平行簧片320和Z型簧片330在运动过程中通常产生的是非线性的弹性形变,可以通过标定第一位移的位移量与第二位移的位移量,来确定运动变换器的位移缩减比。
作为一种上述运动变换器的具示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运动变换器,包括:
基座100、输入级组件200、中间级组件300和输出级组件400。其中,基座100为平板结构,用于为其它各组件提供安装基础;输入级组件200、中间级组件300和输出级组件400按串联结构的形式,设置在基座100的内部;输入级组件200、中间级组件300和输出级组件400中均通过柔性机构的非线性弹性形变提供运动减速变换;输入级组件200可以对接外部驱动器,并提供Y方向的运动减速;中间级组件300连接输入级组件200和输出级组件400,既可以将传动链向输出级组件400传递,也可以独立外接X、Y两个方向的输出机构。输出级组件400可以外接机构,并提供X方向的运动输出,实现整个装置输入输出运动方向的变换。
进一步地,输入级组件200,其包括输入台210和第一柔性杆220。输入台210的底部与中间级组件300的L型连杆310的顶端设置了Y方向的滑动配合;第一柔性杆220对称布置在输入台210的两侧,第一柔性杆220的一端与输入台2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间级组件300的L型连杆310的顶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中间级组件300,其包括L型连杆310、平行簧片320和Z型簧片330。L型连杆310与基座100设置了Y方向的滑动配合;平行簧片320设置有两个,且一端固定在基座100上,另一端固定在L型连杆310的内侧;Z型簧片330一端固定在L型连杆310上,另一端固定在输出级组件400的输出台410上。
进一步地,输出级组件400包括输出台410和第二柔性杆420。输出台410可以与外接机构连接,输出台410的顶部与基座100之间设置了X方向的滑动配合;第二柔性杆420对称布置在输出台410的两侧,第二柔性杆420的一端与输出台4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基座100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其中竖直方向的箭头表示Y轴方向,水平方向的箭头表示X轴方向,在运动变换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部驱动器可以直接推动本发明输入级组件200中的输入台210沿Y轴由A点移动至A’点,产生位移量y,在此期间输入级组件200中的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柔性杆220发生挠曲,并将该运动通过非线性弹性应变的方式传递给中间级组件300中的L型连杆310,L型连杆310的运动被两个平行簧片320所约束限制,使得中间级组件300中的L型连杆310由B点移动至B’点,过程中两个平行簧片320产生了挠曲变形并产生典型抛物线运动,L型连杆310沿抛物线轨迹也产生了X方向的位移x1和Y方向的位移y1,此时该位移使得位于L型连杆310底部的Z型簧片330也同时被压缩而产生形变,该形变通过非线性弹性应变的方式传递给输出级组件400的输出台410,输出台410在Y轴方向的自由度被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柔性杆420所约束,所以只能向离轴刚度较低的X轴方向运动,从而使得输出台410由C点移动至C’点,产生位移量x2。在以上运动变换过程中,输入的位移量y变换为移量x2,且其位移绝对值的比例按挠度变形比例进行叠加,从而产生了很大的非线性减速比。该运动变换器能够通过三组柔性杆件产生的挠曲离轴应变,将来自外部驱动器的运动输入行程进行大减速比的行程缩放和输出方向的改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反射系统,包括:
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运动变换器。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光学反射系统还包括:操作器,与运动变换器的输入级组件200相连接,用于向输入级组件200输出第一位移;镜片托架,与输出级组件400相连接,用于接收第二位移;镜片,设置于镜片托架上。
在光学反射系统实际使用时,通常需要利用如旋钮、滑块等形式的操作器控制镜片托架运动以使镜片位于工作位置,且操作器通常由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其位移量通常较大,而光学反射系统作为精密设备,一方面整体体积通常较小,另一方面镜片的运动范围也通常较小,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运动变换器参与操作器与镜片托架之间的传动,则一方面可以避免光学反射系统的整体体积不会过度增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运动变换器实现位移量的缩减,有利于实现对镜片位置的精确控制。
此外,由于该光学反射系统包含的是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运动变换器,因而具备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运动变换器的一切有益效果,这里不做过多描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运动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内部设置有安装槽;
输入级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输入级组件用于接收第一位移;
中间级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中间级组件与所述输入级组件相连接;
输出级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输出级组件与所述中间级组件相连接,所述输出级组件用于在所述输入级组件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输出第二位移;
其中,在所述输入级组件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所述输入级组件、所述中间级组件和所述输出级组件均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二位移的位移量小于所述第一位移的位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级组件包括:
输入台,所述输入台的两侧设置有凸块;
多个第一柔性杆,多个所述第一柔性杆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柔性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输入台的两侧,每组所述第一柔性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凸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中间级组件;
其中,所述输入台的顶端形成有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位移,在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柔性杆产生弹性形变并驱动所述中间级组件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柔性杆的两端和中部设置有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级组件包括:
L型连杆,所述L型连杆包括有横杆和纵杆;
平行簧片,平行于所述横杆布置,所述平行簧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所述平行簧片的另一端位于所述L型连杆的内侧并与所述纵杆相连接;
Z型簧片,平行于所述横杆布置,所述Z型簧片的一端位于所述L型连杆的内侧并与所述纵杆相连接,所述Z型簧片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输出级组件;
其中,所述横杆背离于所述纵杆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柔性杆相连接;
在所述第一柔性杆产生弹性形变的情况下,所述平行簧片和所述产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L型连杆产生第三位移,且所述Z型簧片产生弹性形变并驱动所述输出级组件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行簧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平行簧片均位于所述Z型簧片靠近于所述横杆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杆的背离于所述纵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输入台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杆设置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三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运动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级组件包括:
输出台,所述输出台的顶端形成有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三输入端与所述Z型簧片相连接,且所述输出台的两侧设置有凸台;
多个第二柔性杆,平行于所述纵杆布置,多个所述第二柔性杆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柔性杆分别设置于所述输出台的两侧,每组所述第二柔性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凸台,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
其中,在所述Z型簧片产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柔性杆产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输出台产生所述第二位移,且所述输出台设置有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动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柔性杆、所述第二柔性杆、所述平行簧片和所述Z型簧片均为弹簧钢材质。
10.一种光学反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变换器。
CN202111642893.6A 2021-12-29 2021-12-29 运动变换器及光学反射系统 Active CN114321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893.6A CN114321630B (zh) 2021-12-29 2021-12-29 运动变换器及光学反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893.6A CN114321630B (zh) 2021-12-29 2021-12-29 运动变换器及光学反射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1630A true CN114321630A (zh) 2022-04-12
CN114321630B CN114321630B (zh) 2023-06-13

Family

ID=81016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2893.6A Active CN114321630B (zh) 2021-12-29 2021-12-29 运动变换器及光学反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163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7383A (en) * 1979-03-05 1982-03-02 Hitachi, Ltd. Proportional linear output system
JP2005233365A (ja) * 2004-02-23 2005-09-02 Yasuo Yoshimura 変位縮小機構
CN1776349A (zh) * 2005-12-09 2006-05-24 重庆大学 一种产生高精度、大测量范围微小位移的方法及系统
US7117724B1 (en) * 2004-04-07 2006-10-10 James G. Goodberlet Flexure-beam actuator and stage for micro- and nano-positioning
CN101794020A (zh) * 2010-01-27 2010-08-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分辨率倍增柔顺机构的光束精密指向装置
CN104360451A (zh) * 2014-09-26 2015-02-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精度可调光学元件的支撑装置
CN108418464A (zh) * 2018-05-14 2018-08-17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精密缩小柔性微动系统
CN113391524A (zh) * 2021-05-28 2021-09-1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输入输出同向或反向的模块化差动柔性位移缩小机构
CN113746367A (zh) * 2021-07-27 2021-12-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输入输出非同向的差动柔性位移缩小机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7383A (en) * 1979-03-05 1982-03-02 Hitachi, Ltd. Proportional linear output system
JP2005233365A (ja) * 2004-02-23 2005-09-02 Yasuo Yoshimura 変位縮小機構
US7117724B1 (en) * 2004-04-07 2006-10-10 James G. Goodberlet Flexure-beam actuator and stage for micro- and nano-positioning
CN1776349A (zh) * 2005-12-09 2006-05-24 重庆大学 一种产生高精度、大测量范围微小位移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94020A (zh) * 2010-01-27 2010-08-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分辨率倍增柔顺机构的光束精密指向装置
CN104360451A (zh) * 2014-09-26 2015-02-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精度可调光学元件的支撑装置
CN108418464A (zh) * 2018-05-14 2018-08-17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精密缩小柔性微动系统
CN113391524A (zh) * 2021-05-28 2021-09-1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输入输出同向或反向的模块化差动柔性位移缩小机构
CN113746367A (zh) * 2021-07-27 2021-12-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输入输出非同向的差动柔性位移缩小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卜巾晏;何广平;: "柔性铰链精密定位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机械设计与研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1630B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2209B (zh) 一种三支链六自由度并联柔性铰链微动机构
CN109256174B (zh) 高精度空间平动微定位平台
CN110323965B (zh) 一种全柔性铰链微位移放大机构
CN109079767B (zh) 一种三维可偏摆的高速精密微运动平台
CN114321630A (zh) 运动变换器及光学反射系统
CN105904443A (zh) 一种运动解耦的两自由度柔顺并联机构
CN108000552A (zh) 一种模块化柔性人工肌肉关节
CN109584947B (zh) 基于桥式放大机构的三自由度大行程高精度微定位平台
CN114200782B (zh) 一种柔性二维导向机构
CN110065926B (zh) 二自由度scott-russell柔性微纳定位平台
CN105174210A (zh) 基于对称型双柔顺铰链的三自由度微定位平台
CN106782674A (zh) 一种微位移放大器及纳米定位装置
CN110310696A (zh) 三级位移放大二自由度柔顺精密定位平台
CN114039510A (zh) 多方向宽频压电能量收集装置
CN209036528U (zh) 一种三维可偏摆的高速精密微运动平台
CN106514278B (zh) 一种基于柔性并联机构的2维高频微幅振动器
CN110905909B (zh) 一种平面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其使用方法与控制方法
CN109889088B (zh) 基于全压电陶瓷驱动的线性驱动装置
CN205023842U (zh) 基于对称型双柔顺铰链的三自由度微定位平台
CN214626828U (zh) 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时滞效应的惯性式压电驱动器
CN107825467A (zh) 一种增益随输入力增大的紧凑型柔顺正交位移放大机构
CN200993206Y (zh) 多功能微驱动接口模块
CN112757262A (zh) 一种具有纯移动的微动3-upu柔顺并联机构
CN220268187U (zh) 一种集中柔顺式三级位移放大机构
CN112350717A (zh) 一种机械式“或”、“与”逻辑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