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5523A - 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5523A
CN114305523A CN202111600348.0A CN202111600348A CN114305523A CN 114305523 A CN114305523 A CN 114305523A CN 202111600348 A CN202111600348 A CN 202111600348A CN 114305523 A CN114305523 A CN 114305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biopsy needle
endoscopic
automatic biopsy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03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加源
陈军祥
谢芳芳
叶霖
顾川佳
刘帅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116003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55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5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半自动活检针包括壳体以及由内而外依次嵌套的针芯和针管,针芯的近端作为驱动端且延伸出针管,还包括滑块、弹性件、限位齿以及推杆,滑块滑动安装于壳体内,针管的近端固定于滑块,滑块上排布有多个档位卡齿;弹性件安装在壳体内驱使滑块向远端运动;限位齿活动安装于壳体内并与档位卡齿配合、限制滑块向远端运动;推杆与针芯的驱动端相固定,推杆至少包括处在壳体外部的操作部,与滑块单向联动仅驱使滑块向近端运动的传动部,以及带动限位齿与档位卡齿分离的解锁部。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多个档位卡齿的设置,能够调整针芯的穿刺深度,以能够对针芯穿刺组织的深度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
背景技术
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活检,而病理学检查中,经支气管镜活检术应用较为广泛。
现有支气管镜下获取组织标本较为常用的活检器械为活检钳和活检针,其中针对管腔内生的病变活检主要为活检钳,但获取的活检标本较小,且存在标本不完整和被挤压的缺点,且需要多次钳取样本才能完成一次有效的活检,现有针对管腔外或管腔临近病变的活检工具主要为穿刺针,需要术者在穿刺针的远端连接负压,并通过手动使穿刺针在病灶内反复移动以实现切割取样,但取样率低,操作复杂,反复切割也存在组织完整性破坏的缺点。因此,本发明拟研发一种内镜下使用的柔性的半自动活检针,实现内镜下对目标病变(例如肺外周结节或肿块、胸内增大淋巴结等)半自动切割取样,在使用便捷和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获取较大和完整的样本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具有相对的远端和近端,所述半自动活检针包括壳体以及由内而外依次嵌套的针芯和针管,所述针芯的近端作为驱动端且延伸出所述针管,所述半自动活检针还包括:
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针管的近端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上排布有多个档位卡齿;
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驱使所述滑块向远端运动;
限位齿,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档位卡齿配合、限制所述滑块向远端运动;
推杆,与所述针芯的驱动端相固定,所述推杆至少包括处在所述壳体外部的操作部,与所述滑块单向联动仅驱使所述滑块向近端运动的传动部,以及带动所述限位齿与所述档位卡齿分离的解锁部。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滑块上直接或间接的带有档位标识,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档位标识位置相应的视窗。
可选的,所述滑块具有相对的顶侧和底侧,所述针管以及所述档位标识均处在所述滑块的顶侧,所述档位卡齿由近端至远端方向依次排布于所述滑块的底侧;
各个档位卡齿具有朝向近端的导向齿面以及朝向远端的锁合齿面,所述限位齿与位置相应的锁合齿面相抵限位。
可选的,所述滑块的底面在邻近远端侧的位置带有卡槽,所述推杆的传动部与所述卡槽相结合,作用至所述卡槽朝向远端侧的槽壁。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围成容置所述滑块的安装室,所述视窗开设于所述上盖,所述限位齿位于所述下盖。
可选的,所述下盖的两相对侧固定有持握柄。
可选的,所述推杆经由所述下盖的底侧延伸,所述下盖的底侧开设有避让滑槽,所述推杆的传动部经由所述避让滑槽伸入所述安装室。
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扣合于所述下盖的底侧。
可选的,所述限位齿与所述下盖为一体结构,所述限位齿被配置在可如下状态切换:
锁定位,与相应的档位卡齿相抵,将所述滑块保持于当前档位;
解锁位,在所述推杆的解锁部的作用下,通过自身形变与所述档位卡齿分离,允许所述滑块在所述弹性件的驱使下带动所述针管向远端运动。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抵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块的近端侧之间。
可选的,所述推杆的传动部为钩状,所述解锁部处在所述传动部的远端侧。
可选的,所述限位齿的近端侧具有与所述解锁部相配合的引导斜面。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近端侧活动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干涉所述推杆的第一位置和避让所述推杆的第二位置。
可选的,所述推杆在朝向远端运动过程中,具有:
第三位置,所述操作部与处在第一位置的所述限位块相抵,所述限位齿处在锁定位;
第四位置,所述操作部越过处在第二位置的所述限位块并直至抵靠于所述壳体的近端侧,所述解锁部与所述限位齿相抵,驱使所述限位齿进入解锁位。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近端侧设置供所述限位块滑动的滑槽,用以限制所述限位块的运动路径。
可选的,所述限位块具有锁槽,所述壳体的近端侧设置有与所述锁槽相配合的锁定件,用以对所述限位块限位。
可选的,述锁定件包括:
柱体,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近端侧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锁槽;
限位头,固定于所述柱体穿出所述锁槽的一端,且受限于所述锁槽。
可选的,所述锁定件为紧固螺钉,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紧固螺钉螺纹连接螺槽。
可选的,所述半自动活检针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的远端对接连通的长度调节管,所述针管和所述针芯经由所述长度调节管的内部向远端进一步延伸。
可选的,所述长度调节管包括:
第一套管,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
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滑动套接;
紧固件,作用于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限制两者的相对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管的近端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周。
可选的,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紧固件为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相抵相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管处在所述第二套管内部的一端外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壁穿设有与所述限位台阶相配合的防脱螺钉。
可选的,所述半自动活检针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端相连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与内窥镜通道口相应的适配结构。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接头,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端;
连接件,螺纹连接于所述接头,并能够与所述内窥镜通道口相卡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套管的外侧壁具有凸台,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端螺接有堵头,所述凸台与所述堵头分别处在所述接头轴向两端,对所述接头轴向定位。
可选的,所述堵头具有供所述针管穿过的通孔。
可选的,所述针芯的远端侧壁具有取样槽,所述针管的远端能够越过以及开放让所述取样槽;
所述针芯和所述针管的远端分别汇聚收拢以形成尖锐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穿刺系统,所述穿刺系统包括本申请中所述的半自动活检针以及内窥镜装置;
所述内窥镜装置包括至少一条供所述针芯和针管延伸的工作通道,在所述内窥镜装置的近端部位设有与所述工作通道相连通的内窥镜通道口,所述半自动活检针对接至所述内窥镜通道口。
本申请中的经内镜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对针芯的穿刺深度进行控制,针芯上的取样槽能够实现单次取样即可满足要求的目的,由此减少手术持续时间,减轻术者工作强度和取样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穿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穿刺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半自动活检针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半自动活检针的局部视图;
图5为图4中半自动活检针的穿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半自动活检针的穿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半自动活检针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1中针管与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针管与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壳体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壳体与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壳体与推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3中滑块与档位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滑块与档位标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的限位块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的限位块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2中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2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2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2中内窥镜通道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半自动活检针;101、远端;102、近端;
10、针管;11、针芯;111、驱动端;112、取样槽;13、尖锐部;
20、壳体;21、上盖;211、视窗;212、第一卡块;22、下盖;221、持握柄;222、避让滑槽;223、导向滑槽;224、过孔;225、第一卡槽;226、第二卡槽;23、安装室;24、盖板;241、第二卡块;
30、滑块;31、档位卡齿;311、导向齿面;312、锁合齿面;32、卡槽;33、档位标识;331、扣合块;34、弹性件;35、导向部;36、扣合槽;
40、限位齿;41、引导斜面;42、悬臂;43、齿尖;
50、推杆;51、操作部;52、传动部;53、解锁部;54、固定块;
60、限位块;61、滑槽;62、锁槽;63、锁定件;631、柱体;632、限位头;64、固定板;
70、长度调节管;71、第一套管;711、限位台阶;72、第二套管;73、紧固件;74、防脱螺钉;
80、连接组件;81、接头;811、第一部分;812、第二部分;82、连接件;821、卡接槽;822、承托槽;823、螺接柱;83、堵头;831、通孔;832、螺接段;833、延伸段;84、凸台;
90、管体;91、内窥镜通道口;92、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100,具有相对的远端101和近端102,半自动活检针100包括壳体20以及由内而外依次嵌套的针芯11和针管10,针芯11的近端作为驱动端111且延伸出针管10,半自动活检针100还包括:
滑块30,滑动安装于壳体20内,针管10的近端固定于滑块30,滑块30上排布有多个档位卡齿31;
弹性件34,安装在壳体20内驱使滑块30向远端运动;
限位齿40,活动安装于壳体20内并与档位卡齿31配合、限制滑块30向远端运动;
推杆50,与针芯11的驱动端111相固定,推杆50至少包括处在壳体20外部的操作部51,与滑块30单向联动仅驱使滑块30向近端运动的传动部52,以及带动限位齿40与档位卡齿31分离的解锁部53。
其中在未作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及下述实施例中的“远端101”指靠近病灶即远离操作者一端,“近端102”反之。
本实施例半自动活检针100设置了多个档位,便于控制穿刺深度,预设档位时可拉动推杆50,推杆50带动针芯11、滑块30以及针管10整体向近端移动,此时滑块30压缩弹性件34,在限位齿40与对应的档位卡齿31配合时,停止拉动推杆50,通过限位齿40将滑块30保持于当前档位,当前档位也决定了针芯11和针管10远端配合工作时,针芯11可外露的极限长度。
调整针芯11远端与目标组织之间的相对位置后,推动推杆50,使针芯11穿刺进入到目标组件,在针芯11穿刺到位后,进一步通过推杆50,使解锁部53驱动限位齿40与档位卡齿31分离,此时在弹性件34的作用下,滑块30向远端滑动,滑块30带动针管10配合针芯11切割组织,完成切割动作。档位的调节以及滑块30的释放均通过推杆50实现,较少了控制部件的数量,也进一步优化了结构。
壳体20的形状并没有严格限制,例如,壳体20大致呈立方体、圆棒等,沿针芯11运动方向、壳体20整体上为具有一长度方向的条形。为了便于装配其他部件,可采用分体结构,即壳体20包括相互扣合的两个半壳,当然为了便于局部的维护或操作,也可以分为更多部分。为了便于两个半壳之间相互固定,可采用卡扣、螺钉等多种方式。
针管10的横截面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如图中圆环);针管10的近端通过粘接等方式与滑块30连接,针管10的两端均呈开放设置,以能够使针芯11穿过针管10。其中,针管10与针芯11同轴设置;针芯11穿入到针管10内时,针芯11的外侧壁能够与针管10的内壁相互贴靠。
针芯11的驱动端111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推杆50,推杆50能够通过驱动端111驱动针芯11运动。其中,针芯11的驱动端111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如针芯11暴露在针管10外的部分即为驱动端111。
滑块30在壳体20内可沿针管10或针芯11的轴线往复运动。例如,为了限定壳体20的运动路径,滑块30的两相对侧设置有导向部35,壳体20的内壁设置有与导向部35相配合的导向滑槽223,以能够限定滑块30的运动路径。
多个档位卡齿31沿滑块30的运动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档位卡齿31与限位齿40的配合,能够调整针芯11的穿刺深度,从而能够对针芯11穿刺组织的深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半自动活检针100在穿刺时可控。
档位卡齿31成对布置,同对档位卡齿31分别位于滑块30的两相对侧,相应的,限位齿40与同对中的档位卡齿31相配合。档位卡齿31的数量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例如2对、3对、或4对及以上,图中档位卡齿31的数量为4对。
推杆50上的操作部51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如推杆50暴露在壳体20外的部分即为操作端,如图中操作部51大致呈L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9所示,针芯11的远端侧壁具有取样槽112,针管10的远端能够越过以及开放取样槽112。
针芯11对组织进行穿刺时,组织会有部分置于取样槽112内,针管10的远端越过取样槽112,并对组织进行切割,以使该部分组织留置在取样槽112内,可以实现单次取样满足检验需要,操作简单。
针芯11和针管10的远端汇聚分别收拢以形成尖锐部13,以便于针芯11穿刺组织,针管10切割组织。针芯11选用镍钛合金,针管10选用束管形式针管10,以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壳体20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21和下盖22,上盖21和下盖22围成安装室23,安装室23用于容置滑块30等部件。
下盖22大致呈箱体结构,下盖22的顶侧以及远端侧呈开放设置,下盖22的近端侧开设有供针芯11穿过的过孔224;上盖21大致呈L形的结构,上盖21密封下盖22的顶侧以及远端侧。
上盖21的两相对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块212,下盖22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对应第一卡块212相卡合的第一卡槽225,以能够将下盖22与上盖21之间相互固定。
下盖22的两相对侧固定有持握柄221,以便于术者握持壳体20。其中持握柄221的外凸于下盖22的外侧,且持握柄22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2所示,下盖22的底侧开设有避让滑槽222,推杆50经由下盖22的底侧延伸,推杆50的传动部52经由避让滑槽222伸入安装室23。
推杆50的两相对侧具有导向槽,导向槽与避让滑槽222的内壁相结合,以能够限定推杆50的运动路径。其中,推杆50具有两相对布置的固定块54,两固定块54位于避让滑槽222的槽壁两侧,并形成该导向槽。
壳体20还包括盖板24,盖板24扣合于下盖22的底侧,能够遮蔽推杆50以及避让滑槽222等部件。
盖板24呈板状结构。其中,盖板24的两相对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卡块241,下盖22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对应第二卡块241相卡合的第二卡槽226,以能够将下盖22与盖板24之间相互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30上直接或间接的带有档位标识33,壳体20上开设有与档位标识33位置相应的视窗211。其中,视窗211开设于上盖21。
档位标识33呈板状;档位标识33位于滑块30与上盖21之间,档位标识33朝向上盖2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标识,多个标识沿滑块30的滑动方向依次设置。例如:由档位标识33的远端向近端,多个标识分别为依次标识的1、2、3、4,分别代表针芯11的穿刺深度为10mm、20mm、30mm和40mm。
滑块30具有相对的顶侧和底侧,针管10以及档位标识33均处在滑块30的顶侧,档位卡齿31由近端至远端方向依次排布于滑块30的底侧;各个档位卡齿31具有朝向近端的导向齿面311以及朝向远端的锁合齿面312,限位齿40能够越过导向齿面311,限位齿40与位置相应的锁合齿面312相抵限位。
滑块30的底面在邻近远端侧的位置带有卡槽32,推杆50的传动部52与卡槽32相结合,作用至卡槽32朝向远端侧的槽壁。其中,推杆50的传动部52为钩状,以便于传动部52与卡槽32相结合。
档位卡齿31设置于卡槽32内,档位卡齿31的底侧与滑块30的底侧大致呈平齐设置。其中,档位卡齿31与滑块30采用一体设置。
如图13至图14所示,滑块30与档位标识33之间采用扣合方式固定。其中,档位标识33的底侧扣合块331,滑块30的底侧带有与扣合块331相配合的扣合槽36。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4为压簧,抵接在壳体20和滑块30的近端侧之间。
档位标识33与下盖22的内壁均具有定位柱,弹性件34的端部均套设在对应的定位柱。弹性件34套设于针芯11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齿40位于下盖22,限位齿40与下盖22为一体结构,以能够加强限位齿40与下盖2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降低限位齿40与下盖22的加工工艺难度。
限位齿40被配置在可如下状态切换:
锁定位,与相应的档位卡齿31相抵,将滑块30保持于当前档位;
解锁位,在推杆50的解锁部53的作用下,通过自身形变与档位卡齿31分离,允许滑块30在弹性件34的驱使下带动针管10向远端运动。
限位齿40在未受到外力的情况下,限位齿40保持在锁定位;限位齿40受力由锁定位向释锁位进行切换时,限位齿40朝向下盖22的底侧运动,直至限位齿40与对应的档位卡齿31相分离。
如图11所示,推杆50的解锁部53处在传动部52的远端侧,限位齿40的近端侧具有与解锁部53相配合的引导斜面41。
解锁部53大致块状,解锁部53与传动部52以及驱动部呈一体设置,以能够便于推杆50的加工。
限位齿40包括悬臂42以及齿尖43,悬臂42由下盖22的避让滑槽222的槽壁起,向下盖22的近端延伸,悬臂42能够形变;齿尖43处在悬臂42的末端,齿尖43能够与档位卡齿31相抵。
齿尖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齿尖43分别位于悬臂42的末端的两相对侧,并分别与同对档位卡齿31相配合。其中,悬臂42末端的端面倾斜设置,以形成引导斜面41,引导斜面41位于两齿尖4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至图16所示,壳体20的近端侧活动安装有限位块60,限位块60具有干涉推杆50的第一位置和避让推杆50的第二位置。
限位块60的形状和具体构造并没有严格的限制,限位块60处于第一位置时,推杆50的操作部51能够抵靠限位块60背向壳体20的一侧,此时限位块60处于操作部51与壳体20之间;限位块60处于第二位置时,推杆50的操作部51能够直接与壳体20的远端侧进行贴靠。
限位块60主要用于限制在穿刺过程中,推杆50的解锁部53无法直接与限位齿40相抵,而是在观察针芯11穿刺位置后,将限位块60移动至第二位置,将推杆50的解锁部53与限位齿40相抵,驱使限位齿40进入解锁位。
推杆50在朝向远端运动过程中,具有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第三位置下,操作部51与处在第一位置的限位块60相抵,限位齿40处在锁定位;第四位置下,操作部51越过处在第二位置的限位块60并直至抵靠于壳体20的近端侧,解锁部53与限位齿40相抵,驱使限位齿40进入解锁位。
壳体20的近端侧设置供限位块60滑动的滑槽61,用以限制限位块60的运动路径。其中,限位块60的运动路径垂直于推杆50的运动路径。
下盖22的远端侧具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固定板64,固定板64之间形成滑槽61。限位块60置于滑槽61内时,限位块60的相对两侧壁分别与对应的固定板64贴靠或间隙配合。
限位块60具有锁槽62,壳体20的近端侧设置有与锁槽62相配合的锁定件63,用以对限位块60限位,防止限位块60从滑槽61内脱离。
锁槽62为贯通限位块60的通槽;锁槽62呈条形设置,并具有一长度方向以及垂直于长度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与限位块60的运动方向呈平行设置;锁槽62长度方向的两侧壁能够分别与锁定件63相抵靠,以能够限制限位块60的极限位置。
锁定件63包括柱体631以及限位头632,柱体631一端与壳体20的近端侧连接,另一端穿出锁槽62;限位头632固定于柱体631穿出锁槽62的一端,且受限于锁槽62。例如,锁定件63为紧固螺钉,壳体20开设有与紧固螺钉螺纹连接螺槽。
在本实施例中,半自动活检针100还包括与壳体20的远端对接连通的长度调节管70,针管10和针芯11经由长度调节管70的内部向远端进一步延伸。
长度调节管70在空间上具有一轴向,长度调节管70的轴向长度可调,即长度调节管70的轴向两端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以能起到调节针芯11以及针管10伸出半自动活检针100远端的长度。
其中,长度调节管70的内部具有贯通长度调节管70轴向的过道,过道的一端与壳体20内部相连通,另一端呈开放设置,针管10以及针芯11从该过道穿过。
长度调节管70包括第一套管71、第二套管72以及紧固件73,第一套管71一端与壳体20相连,另一端背向壳体20延伸,第二套管72与第一套管71之间滑动套接,紧固件73作用于第一套管71和第二套管72,限制两者的相对位置。
第一套管71的横截面没有严格的限定(例如图中的环形)。第一套管71在空间上具有一轴向,第一套管71的内部具有供针管10以及针芯11穿过的第一过道,该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开放于第一套管71的轴向两端,并与壳体20的内部相连通。
第一套管71的轴向一端与壳体20螺纹连接。具体的,上盖21的远端侧开设有螺纹孔,第一套管71的近端侧壁具有与螺纹孔相啮合的外螺纹。
第二套管72的横截面没有严格的限定(例如图中的环形)。第二套管72在空间上具有一轴向,该轴向与第一套管71的轴向重合设置;第二套管72的内部具有供针管10以及针芯11穿过的第二过道,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开放于第二套管72的轴向两端,并与第一套管71的通道相连通。
第一套管71处在第二套管72内部的一端外壁设有限位台阶711,第二套管72的侧壁穿设有与限位台阶711相配合的防脱螺钉74。
限位台阶711的台阶面朝向第一套管71的近端,防脱螺钉74抵靠限位台阶711的台阶面,能够避免第二套管72从第一套管71拉脱。
其中,第二套管72的外侧壁凹陷,凹陷的远端侧为限位台阶711。第二套管72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防脱螺钉74螺纹连接至螺纹孔,并伸入至凹陷处,且与凹陷的底壁之间呈间隙配合。
紧固件73为紧固螺钉,第二套管72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紧固件73螺纹连接至第一安装孔,紧固螺钉的一端与第一套管71的外壁相抵相位。
在本实施例中,半自动活检针100还包括与第二套管72的远端相连的连接组件80,连接组件80具有与内窥镜通道口90相应的适配结构。
连接组件80的主要功能是将内窥镜通道口90与第二套管72的远端进行固定,连接组件80的内部具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能够将第二套管72以及内窥镜通道口90相连通,以使针芯11以及针管10能够穿入到内窥镜管道口。
如图17至图20所示,连接组件80包括接头81与连接件82,接头81活动套设于第二套管72的远端;连接件82螺纹连接于接头81,并能够与内窥镜通道口90相卡接。
第二套管72的外侧壁具有凸台84,第二套管72的远端螺接有堵头83,凸台84与堵头83分别处在接头81轴向两端,对接头81轴向定位。将连接头81固定在第二套管72的远端时,将接头81套在第二套管72,通过旋紧堵头83,堵头83与凸台84压紧接头81,以将接头81进行固定。
接头81大致呈筒状(例如图中圆筒)。接头81在空间上大致具有一轴线,接头81包括沿自身轴线设置的第一部分811与第二部分812,第一部分811与第二部分812均为筒状;第二部分812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部分811径向尺寸,第二部分812与第二套管72之间具有一定的径向间隙;堵头83置于该径向间隙内,并与第一部分811的远端相抵靠,凸台84与第一部分811的近端相抵靠。其中,连接件82具有与第二部分812螺接的螺接柱823。
堵头83具有供针管10穿过的通孔831,针管10的侧壁与通孔831的内壁之间呈间隙或贴靠配合。
堵头83大致呈盘状。堵头83的外周缘凸出于第二套管72的侧壁,并向近端延伸,以能够与第一部分811的远端侧相抵接;堵头83的近端侧具有螺接段832,远端侧具有延伸段833;螺接段832伸入至第二套管72内,并与第二套管72螺纹连接;通孔831由螺接段832延伸至延伸段833,能够对针管10以及针芯11进行支撑。
内窥镜通道口91带有环形槽92,连接件82具有呈开口设置的卡接槽821,卡接槽821的槽壁结合至环形槽92,以能够使内窥镜通道口90与第二套管72连接。
连接件82还具有用于承托内窥镜通道口91的承托槽822;承托槽822呈开口设置,且承托槽822的内壁与内窥镜通道口91的侧壁相贴靠。
卡接槽821与承托槽822均呈U形设置,且U形的开口便于内窥镜通道口91进出。
如图1至图20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穿刺系统,包括以上各实施例中的半自动活检针100以及内窥镜装置;
内窥镜装置包括至少一条供针芯11和针管10延伸的工作通道,在内窥镜装置的近端部位设有与工作通道相连通的内窥镜通道口91,半自动活检针100对接至内窥镜通道口90。
内窥镜装置还包括管体90,内窥镜通道口91设置于管体90的侧壁。管体90的内部具有多条供管线穿过的工作通道,其中一条工作通道供针芯11和针管10延伸、并与内窥镜通道口91相连通。
下面阐述穿刺系统的操作步骤:
将推杆50拉至对应档位,如拉至档位标识33上的标识“4”;其中,推杆50拉动时,推杆50带动针芯11、滑块30以及针管10整体向近端移动,此时滑块30压缩弹性件34,在限位齿40与对应的档位卡齿31配合时,停止拉动推杆50;
长度调节管70达到长度的极限位置,然后将内窥镜通道口91固定在第二套管72的远端;
通过内镜观察针管10位置,通过调节长度调节管70,使针管10满足要求;
将限位块60调节至第一位置;
推动推杆50,使针芯11穿刺进入目标组织位置,并观察穿刺是否到位,若到位,则将限位块60调节至第二位置,再推一下推杆50,推杆50的解锁部53在引导斜面41的作用,带动限位齿40与档位卡齿31分离,在弹性件34的作用下,滑块30回弹,针管10切割组织,完成切割动作;
将半自动活检针100与内窥镜通道口91相分离;
再次拉动推杆50至目标档位,调节限位块60至第一位置,再往前推动推杆50,将组织取出,完成取样。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9)

1.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具有相对的远端和近端,所述半自动活检针包括壳体以及由内而外依次嵌套的针芯和针管,所述针芯的近端作为驱动端且延伸出所述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自动活检针还包括:
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针管的近端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上排布有多个档位卡齿;
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驱使所述滑块向远端运动;
限位齿,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档位卡齿配合、限制所述滑块向远端运动;
推杆,与所述针芯的驱动端相固定,所述推杆至少包括处在所述壳体外部的操作部,与所述滑块单向联动仅驱使所述滑块向近端运动的传动部,以及带动所述限位齿与所述档位卡齿分离的解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上直接或间接的带有档位标识,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档位标识位置相应的视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相对的顶侧和底侧,所述针管以及所述档位标识均处在所述滑块的顶侧,所述档位卡齿由近端至远端方向依次排布于所述滑块的底侧;
各个档位卡齿具有朝向近端的导向齿面以及朝向远端的锁合齿面,所述限位齿与位置相应的锁合齿面相抵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底面在邻近远端侧的位置带有卡槽,所述推杆的传动部与所述卡槽相结合,作用至所述卡槽朝向远端侧的槽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围成容置所述滑块的安装室,所述视窗开设于所述上盖,所述限位齿位于所述下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两相对侧固定有持握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经由所述下盖的底侧延伸,所述下盖的底侧开设有避让滑槽,所述推杆的传动部经由所述避让滑槽伸入所述安装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扣合于所述下盖的底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齿与所述下盖为一体结构,所述限位齿被配置在可如下状态切换:
锁定位,与相应的档位卡齿相抵,将所述滑块保持于当前档位;
解锁位,在所述推杆的解锁部的作用下,通过自身形变与所述档位卡齿分离,允许所述滑块在所述弹性件的驱使下带动所述针管向远端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抵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块的近端侧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传动部为钩状,所述解锁部处在所述传动部的远端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齿的近端侧具有与所述解锁部相配合的引导斜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近端侧活动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干涉所述推杆的第一位置和避让所述推杆的第二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在朝向远端运动过程中,具有:
第三位置,所述操作部与处在第一位置的所述限位块相抵,所述限位齿处在锁定位;
第四位置,所述操作部越过处在第二位置的所述限位块并直至抵靠于所述壳体的近端侧,所述解锁部与所述限位齿相抵,驱使所述限位齿进入解锁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近端侧设置供所述限位块滑动的滑槽,用以限制所述限位块的运动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具有锁槽,所述壳体的近端侧设置有与所述锁槽相配合的锁定件,用以对所述限位块限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包括:
柱体,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近端侧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锁槽;
限位头,固定于所述柱体穿出所述锁槽的一端,且受限于所述锁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为紧固螺钉,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紧固螺钉螺纹连接螺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自动活检针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的远端对接连通的长度调节管,所述针管和所述针芯经由所述长度调节管的内部向远端进一步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管包括:
第一套管,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
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滑动套接;
紧固件,作用于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限制两者的相对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的近端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紧固件为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相抵相位。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处在所述第二套管内部的一端外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壁穿设有与所述限位台阶相配合的防脱螺钉。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自动活检针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端相连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与内窥镜通道口相应的适配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接头,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端;
连接件,螺纹连接于所述接头,并能够与所述内窥镜通道口相卡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外侧壁具有凸台,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端螺接有堵头,所述凸台与所述堵头分别处在所述接头轴向两端,对所述接头轴向定位。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具有供所述针管穿过的通孔。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的远端侧壁具有取样槽,所述针管的远端能够越过以及开放所述取样槽;
所述针芯和所述针管的远端分别汇聚收拢以形成尖锐部。
29.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8任一项所述的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以及内窥镜装置;
所述内窥镜装置包括至少一条供所述针芯和针管延伸的工作通道,在所述内窥镜装置的近端部位设有与所述工作通道相连通的内窥镜通道口,所述半自动活检针对接至所述内窥镜通道口。
CN202111600348.0A 2021-12-24 2021-12-24 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 Pending CN1143055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0348.0A CN114305523A (zh) 2021-12-24 2021-12-24 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0348.0A CN114305523A (zh) 2021-12-24 2021-12-24 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523A true CN114305523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0348.0A Pending CN114305523A (zh) 2021-12-24 2021-12-24 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55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79085A (zh) * 2024-02-02 2024-03-12 苏州市美新迪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髓穿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79085A (zh) * 2024-02-02 2024-03-12 苏州市美新迪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髓穿刺装置
CN117679085B (zh) * 2024-02-02 2024-04-12 苏州市美新迪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髓穿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06484A (en) Reusable automated biopsy needle handle
US20180140287A1 (en) Biopsy device with sample storage
EP1665989B1 (en) Fluid control for biopsy device
US7740594B2 (en) Cutter for biopsy device
US7276032B2 (en) Biops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945712B2 (en) Biopsy device having a ratchet drive mechanism for driving a biopsy probe assembly
US6083176A (en) Automated biopsy needle handle
AU2006200950B2 (en) Biopsy device incorporating an adjustable probe sleeve
US20060074345A1 (en) Biops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570699A (en) Controlled surgical core biopsy system
CN105377147B (zh) 真空辅助手持活检装置
CN113440179A (zh) 活检装置及其上弦击发方法
CN114305523A (zh) 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
US5921943A (en) Controlled surgical core biopsy system
CN218075071U (zh) 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
EP3000403B1 (en) Actuator of medical device
CN218128547U (zh) 卡口式血气针
CN219782617U (zh) 活检针
EP3912562B1 (en) Biopsy needle and puncture biopsy device
CN220025096U (zh) 适配器及活检装置
US11259786B2 (en) Cutting biopsy instrument
EP1096882B1 (en) Biopsy need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