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5366A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5366A
CN114305366A CN202011036393.3A CN202011036393A CN114305366A CN 114305366 A CN114305366 A CN 114305366A CN 202011036393 A CN202011036393 A CN 202011036393A CN 114305366 A CN114305366 A CN 114305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wearable device
pawl
driv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63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5366B (zh
Inventor
孙宇
周林峰
傅小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639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536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3263 priority patent/WO202206277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5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5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61B5/0225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the pressure being controlled by electric signals, e.g. derived from Korotkoff s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7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带及与所述固定带连接的驱动机构,固定带包括连接带及与连接带连接的连杆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及与驱动件连接的驱动线,驱动线与所述连接带连接。驱动件调节驱动线的长度,驱动线的长度缩短能够带动连杆机构收拢,从而调节固定带的整体长度。本申请中的可穿戴设备用于血压测量中,调节固定带的整体长度收紧于用户的佩戴位置时,固定带与用户的腕部之间不会存在间隙,从而保证血压测量的精度。并且,通过驱动线带动连杆机构进行收拢等过程,能够保证固定带上不同位置的连杆机构受到驱动线的作用力大小均匀,保证固定带的各个位置对于用户的腕部的压力均匀,保证血压测量的精度。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血压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为了方便的进行血压的测量,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能够用于进行血压测量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一般指可穿戴于身上出外进行活动的微型电子设备,可独立使用,也可以作为移动终端的便携式配件进行使用。某些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固定带进行佩戴,例如智能手表或手环可以通过固定带佩戴于使用者的腕部。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过程中,为了保证使用者的佩戴舒适度,固定带与用户的佩戴位置之间一般会留一些间隙。以智能手表、手环产品为例,为了保证佩戴的舒适性,固定带与用户的手腕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隙。当进行血压的测量时,需要将固定带收紧至固定带与用户的佩戴位置之间没有间隙,从而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固定带包括固定带本体和与固定带本体相连的带扣,带扣通过与固定带本体连接以将固定带本体闭合为环状。带扣一般为针扣,通过针扣能够任意的调整固定带的长度,从而能够保证不同用户佩戴该可穿戴设备时,固定带均能够收紧于用户的佩戴位置。但是,通过针扣将固定带收紧时,针扣的厚度会导致针扣对应位置的固定带与用户的手腕之间会有间隙,进而导致血压测量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的固定带收紧时与用户手腕之间不会有空隙,从而保证在血压测量过程中能够保证对腕部各个位置的周向压力均匀并稳定,以保证具有较高的血压测量精度。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带及与所述固定带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固定带包括连接带及与所述连接带连接的连杆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驱动线,所述驱动线与所述连接带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调节所述驱动线的长度,所述驱动线的长度缩短以带动所述连杆机构收拢,以调节所述固定带的长度。
本申请中,固定带包括连接带及与连接带连接的连杆机构,通过驱动线带动与驱动线连接的多条连接带之间的距离靠近,和/或驱动线带动与驱动线连接的连接带与驱动件之间的距离靠近,从而使得连接于相邻的连接带之间的连杆机构收拢,和/或使连接于连接带与驱动件之间的连杆机构收拢,从而能够使得固定带收紧,不存在固定带上连接有针扣而造成固定带与用户佩戴位置之间存在间隙的问题,从而保证血压测量的精度。并且,通过驱动线带动连杆机构进行收拢等过程,能够保证固定带上不同位置的连杆机构受到驱动线的作用力大小均匀,不会存在靠近驱动件的连杆机构受力大,远离驱动件的连杆机构受力小的问题,从而能保证固定带的各个位置的连杆机构均能够均匀的收拢,保证固定带的各个位置对于用户的佩戴位置的压力相同。并且,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调节驱动线的长度来调整固定带的长度,因此,能够通过调整驱动线的长度使固定带收紧于用户的腕部,从而根据驱动线的长度测量得知用户的腕部的腕围的大小。由于用户的腕部的腕围大小与血压的估计高度相关,因此,测量得到用户的腕部的腕围的大小有助于更加准确的测量得到用户的血压值。
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件为非电机结构,即驱动件不包括电机,仅通过手动驱动的方式即能够完成驱动件对于驱动线的长度的调节,从而收紧或放松固定带。相较于通过电机调节驱动线的长度的驱动件来说,需要的能耗较低,从而保证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时长。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上盖、下盖、壳体及线轮,所述壳体为环状,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分别盖合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所述上盖、下盖与所述壳体围成收容空间。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壳体并可相对所述壳体旋转,所述上盖的旋转轴为所述壳体的轴线;所述线轮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线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线轮连接;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壳体旋转以带动所述线轮旋转,所述线轮旋转以卷绕或放开所述驱动线,以调节所述驱动线的长度。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手动旋转上盖,使得上盖相对于壳体进行旋转,即能够缩短驱动线的长度,从而使得每个连杆机构均能够收拢,进而缩短固定带的长度,从而使得固定带能够收紧至固定带与用户的佩戴位置之间没有间隙。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能够相对壳体旋转小于半圈,从而使得线轮跟随上盖旋转时,能够使卷绕于线轮上的驱动线的长度小于线轮的一半的周长,即上盖相对于壳体能够旋转的程度小于0.5圈,从而避免壳体相对于线轮旋转过多而造成驱动件内部的其它结构的走线卷绕等问题。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还包括棘爪盘及安装于所述棘爪盘上的棘爪组件,所述棘爪盘及所述棘爪组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棘爪盘与所述线轮固定;所述棘爪组件包括棘爪、棘爪座及连接于所述棘爪与所述棘爪座之间的弹性件,所述棘爪座与所述棘爪盘连接;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环设有连续设置的多个内棘齿;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棘爪卡入所述内棘齿。其中,每个内棘齿均包括相交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的倾斜程度小于第二面的倾斜程度。本申请中,多个内棘齿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相交位置基本位于同一圆柱面上。判断第一面的倾斜程度与第二面的倾斜程度的参考平面为:第一面与第二面相交位置在圆柱面上的切面。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棘爪盘与线轮固定,棘爪组件安装于棘爪盘上,自然状态下,棘爪卡入内棘齿内。当相对壳体旋转上盖时,棘爪会沿着多个内棘齿的表面移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内棘齿的第一面的倾斜程度小于第二面的倾斜程度,因此,棘爪沿第一面靠近第二面的一端向远离第二面的一端移动会更加的简单,而棘爪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会受到第二面的阻碍,即通过设置内棘齿与棘爪组件,能够使上盖只能相对壳体朝一个方向旋转,而限制上盖相对壳体另一个方向的旋转,进而使得上盖卷绕驱动线至一定程度后能够自动锁定,不会由于用户的佩戴位置对固定带的压力而使得固定带的长度伸长的问题出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面位于第二面的顺时针方向上,即上盖相对于壳体进行顺时针旋转能够缩短驱动线的长度,从而收紧固定带。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面也可以位于第二面的逆时针方向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还包括顶针及与所述顶针连接的连接线,所述顶针及所述连接线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顶针位于所述棘爪背离所述内棘齿的一侧,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顶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棘爪的背离所述内棘齿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针背离所述上盖的一侧有按压空隙,按压所述顶针可使所述顶针向所述按压空隙移动,所述顶针移动以使所述连接线拉动所述棘爪向所述棘爪座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棘爪脱离所述内棘齿。
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顶针,能够使棘爪脱离内棘齿,此时,棘爪不会与内棘齿配合而限制上盖的旋转方向,上盖能够相对于壳体进行另一方向的旋转,此时,对固定带施力使固定带的长度变长,从而方便增大固定带与用户的腕部之间的空隙,使得佩戴更加的舒适;或者方便用户取下可穿戴设备。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还包括浮动片,所述浮动片固定于所述顶针背离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浮动片连接,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浮动片与所述顶针连接。此时,用户按压顶针,顶针带动浮动片向按压空隙的方向移动,此时,顶针带动连接线卡向棘爪座方向拉动棘爪,从而带动棘爪脱离所述内棘齿。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浮动片与顶针固定,连接线连接至浮动片,从而使得连接线与顶针之间能够有更好的连接。
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件可以包括定位销。定位销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上盖的周壁螺纹连接。定位销背向周壁的一端能够抵靠至壳体。当需要相对壳体旋转上盖10时,旋转定位销,使得定位销的一端离开壳体,此时,定位销不会阻挡上盖相对于壳体的转动;当固定带的长度调整至一定位置,需要保证固定带的长度不变时,可以将定位销旋转至紧紧的抵持住壳体,以限制上盖相对于壳体的旋转,从而保证固定带的长度不变。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可以没有棘爪盘、棘爪组件、顶针、浮动片等结构,通过定位销实现上盖与壳体的位置固定,保持固定带的长度一定。相对于通过棘爪盘、棘爪组件、顶针、浮动片等结构实现上盖与壳体的位置固定的方式来说,结构更加的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销远离壳体的一端还可以连接有旋钮,旋钮露出所述上盖,从而能够方便定位销相对于上盖的旋转,以便于调节定位销压紧壳体或者离开壳体。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上盖背向所述壳体的一面,所述上盖上设有开口,所述顶针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按压所述显示面板,以使所述顶针向所述按压空隙移动,以带动所述棘爪脱离所述内棘齿。本实施方式中,将显示面板设于上盖,即显示面板与驱动机构可以集成在一起,使得可穿戴设备有更好的外观效果。并且,通过按压显示面板即可以按压到顶针,不需要设置其它的结构按压顶针,能够简化可穿戴设备的结构。
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面板等刚性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柔性显示面板。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包括顶壁,所述顶壁位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下盖的一侧,所述顶壁背离所述壳体的一面凹设有收容槽,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下盖的一面距所述收容槽的底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收容槽的深度,从而避免显示面板凸起于上盖的顶壁,从而减少显示面板磨损或者受到意外碰撞而损坏的可能,也可以减少误碰显示面板而按压到顶针的可能。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收容槽的底壁之间有空隙,所述空隙内设有弹性片。自然状态下弹性片支撑显示面板。按压显示面板时,弹性片被挤压,显示面板朝向下盖的表面向收容槽的底壁靠近。并且,弹性件设于显示面板与收容槽的底壁之间,填充显示面板与收容槽之间的间隙,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止水、尘等经显示面板与收容槽之间的间隙进入驱动机构内的作用。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调节杆,所述壳体上设有沿所述壳体轴向方向延伸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顶针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调节槽并沿所述调节槽移动,可驱动所述顶针向所述按压空隙移动,以带动所述棘爪脱离所述内棘齿。此时,通过拨动调节杆即可以带动顶针移动,以使得棘爪脱离内棘齿。并且,显示面板可以直接固定于收容槽的底壁上,通过收容槽的底壁支撑显示面板,避免显示面板的损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下盖固定,且所述传感器包括感应面,所述传感器的感应面向远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凸起于所述下盖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面。当可穿戴设备的固定带收紧时,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固定带对用户的手腕产生的压力大小,以提示用户是否还需要进一步收紧固定带,以免过度勒紧用户手腕,造成佩戴不适。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包括顶壁及围绕所述顶壁周缘凸起的周壁,所述周壁环设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所述周壁朝向所述壳体的一面凸设有导向销,所述导向销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表面环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销远离所述周壁的一端伸入所述导向槽内;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壳体旋转时,所述导向销在所述导向槽内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导向销能够将上盖与壳体连接在一起,避免上盖与壳体的分离,同时又能够保证上盖可以相对壳体进行旋转。由于导向销可拆卸的与上盖连接,能够方便上盖与壳体的拆卸,也能够方便导向销损坏后进行更换。
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销朝向导向槽的一端的端面为球面,导向槽的截面为圆弧形,且导向的圆弧面的直径与导向槽的截面的圆弧半径相同,从而使得导向销能够正好的在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保证上盖能够相对壳体进行旋转,但又能限制上盖相对于壳体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并且,由于导向销与导向槽接触的表面为圆弧面,因而导向销在导向槽内能够运动的更为的顺滑,不易产生磨损。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包括顶壁及围绕所述顶壁周缘凸起的周壁,所述周壁环设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周壁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凹设有第一环槽,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表面凹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第二环槽相对设置,所述密封圈为环状,所述密封圈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一环槽,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二环槽。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上盖与壳体之间设置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密封上盖的周壁与壳体之间的空隙,以避免水、尘等进入驱动件内,避免因为水、尘等进入驱动件内而影响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寿命。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上设有刻度标尺,所述刻度标尺环绕所述上盖的轴线设置,所述刻度标尺用于标记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壳体的旋转程度。当相对壳体旋转上盖时,驱动线的长度会进行变化。因此,当通过刻度标尺显示上盖相对壳体的旋转程度时,即可以获知当固定带收紧于用户的腕部时的驱动线的长度,从而得到用户的腕部的尺寸。由于用户腕部的尺寸为进行血压测量时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得到用户的腕部尺寸,能够更加精确的测量得到用户的血压值。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表盘,所述表盘包括显示面板及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显示面板固定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集成于表盘中,从而避免驱动机构另外设置于可穿戴设备的其它位置,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更好的外观效果。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杆机构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固定带,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杆机构之间连接所述连接带。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连杆机构分布于固定带的不同位置,能够使固定带的各个位置均能够得到均匀的长度调节,当固定带收紧时,固定带的各个位置对用户的穿戴位置能够有更加均匀的压力,从而使得用户佩戴时更加的舒适,并能够保证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血压测量时能够更加的精确。并且,在固定带调整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每个所述连杆机构的长度调节范围可以较小,从而能够使得连杆机构更加的紧凑,以保证在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血压等测量的过程中,连杆机构的各个位置对腕部的压力与连接带各个位置对腕部压紧力基本相同,即保证固定带的各个位置对腕部的压力均匀,以保证测量的血压的精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两根第一连杆及四根第二连杆;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相对设置,四根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连杆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四根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两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分别与相对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四根所述第二连杆中的另外两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分别与相对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的连接带的宽度相同。当第一连杆与连接带连接时,第一连杆的两端能够分别基本与连接带两条第一边平齐。因此,固定带的各个位置对腕部施加压力时,连接于连接带的两条第二边上的第一连杆能够使得连接带在长度方向上张紧,且由于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的端面能够基本与连接带的一条第一边平齐,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的端面能够基本与连接带的另一条第一边平齐,从而能够保证连接带在宽度方向上各个位置的张紧程度相同,从而保证连接带在宽度方向上对腕部的压力均匀,在通过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进行血压测量时,能够保证测量血压的精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的一半,使得第二连杆能够收拢至基本折叠在一起。当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血压等测量的过程中,连杆机构能够收拢至第二连杆基本折叠在一起,即连杆机构的结构能够尽量的紧凑,从而保证连杆机构的各个位置与对腕部的压力与连接带各个位置对腕部压紧力基本相同,即保证固定带的各个位置对腕部的压力均匀,以保证测量的血压的精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两根第三连杆及两根第四连杆;两根所述第三连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沿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两根所述第四连杆交叉设置,每根所述第四连杆均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三连杆之间,每根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三连杆的所述滑槽内。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和/或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连接于相邻的两条所述连接带之间,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相邻的两条所述连接带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分别同所述第二连杆机构连接的连接带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带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一边及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二边,两条所述第二边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边之间,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连接带的第二边连接;所述第一边上连接有沿所述第一边延伸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边;所述驱动线穿过所述固定管。通过将驱动线穿过固定管内,驱动件调节驱动线的长度缩短时,驱动线能够将相邻的连接带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将连杆机构收拢,以缩短固定带的长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气泵及气囊,所述固定带包括相对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所述气囊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固定带的内表面;所述气泵包括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外界的空气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以为所述气囊充气及放气。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气泵对气囊充气,通过气囊充气使手腕处的动脉封闭,在后续气囊的放气过程中同步记录气囊内气体压力和微弱的脉搏波,从而通过气囊内的气体压力及脉搏波确认用户的平均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等血压参数。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气囊可拆卸的固定于固定带的内表面,因而在不需要进行血压测量时,可以将气囊从可穿戴设备上拆下,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重量及外观效果,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舒适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柔性保护层,所述固定带包括相对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所述柔性保护层固定于所述固定带的内表面,从而提高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固定带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其它一些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的固定带的展平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的固定带的展平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在伸展至长度最长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在收拢至长度最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伸展至长度最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带的展平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方式的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所示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所示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2中所示的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2中所示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1中所示的棘爪组件安装于棘爪盘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所述的棘爪组件与棘爪盘的爆炸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的表盘的截面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表盘的截面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表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A和/或B”包括三种方案,即仅包括A或者B,或者既包括A也包括B。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腰带、鞋带、脚环、颈环、臂套等。本申请中,可穿戴设备能够闭合呈环状,以佩戴于用户的不同位置。本申请中,可穿戴设备的闭合得到的闭合环的大小能够进行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用户的需求及不同的使用场景的需求。本申请中,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为例对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进行说明。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时,可穿戴设备可以闭合呈环状,以佩戴于用户的腕部。通过调节智能手表的闭合得到的闭合环的大小,能够适于不同用户的不同粗细的腕部,使得不同腕部粗细的用户均能够佩戴舒适。并且,当智能手表可以用于测量血压时,可以调节智能手表的闭合环的大小,以使得智能手表收紧于用户的腕部,从而实现精准的血压测量。
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00为智能手表。本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00包括表盘200及与表盘200连接的固定带300。其中,表盘200能够用于时间等的信息显示,固定带300的两端与表盘200连接环绕呈闭合环状,从而使可穿戴设备1000能够佩戴用户的腕部。
可穿戴设备1000还包括驱动机构100,驱动机构100与固定带300连接,能够调节固定带300的长度,从而调节固定带300与表盘200连接环绕得到的闭合环的大小,从而满足腕部粗细程度不同的用户的使用需求,使得不同腕部粗细的用户均能够佩戴舒适。并且,通过调节固定带300与表盘200连接环绕得到的闭合环的大小,也能够方便用户穿戴或取下可穿戴设备1000。
本实施方式中,表盘200包括驱动机构100,即驱动机构100集成于表盘200中,能够避免驱动机构100另外设置于可穿戴设备1000的其它位置,从而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1000的外观结构更加的简单,以实现更好的外观效果。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带300包括相对的两端,固定带300的两端均连接至表盘200的驱动机构100,以通过驱动机构100调整固定带300的长度。驱动机构100调整固定带300的长度,即能够调整固定带300与表盘200连接环绕得到的闭合环的大小,以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及不同的使用场景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100也可以不集成于表盘200中,即驱动机构100与表盘200分开设置。例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其它一些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实施方式中,表盘200与驱动机构100分开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固定带300分为两个区段300a,每个区段300a的固定带300一端与表盘200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100连接。
请参阅图3,图3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1000的固定带300的展平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固定带300包括连接带301及与所述连接带301连接的连杆机构302。连接带301可以为皮革、塑胶、布料、金属等各种材质制成的片状结构。所述连接带30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一边3011及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二边3012,两条所述第二边3012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边3011之间。其中,第一边3011的延伸方向为固定带300的长度方向(如图3中X方向)上,第二边3012的延伸方向为固定带300的宽度方向(如图3中Y方向)上。连杆机构302与所述连接带301的第二边3012连接。所述第一边3011上连接有沿所述第一边3011延伸的固定管303,所述固定管30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边3011。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管303也可以设于连接带301的其它位置。例如,固定管303也可以设于连接带301位于两条第一边3011之间的表面。并且,固定管30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边3011延伸方向相同。本申请中,设于每根连接带301上的固定管30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条或者更多条。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管303的数量为两条,分别设置于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一边3011上。
本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302包括两根第一连杆3021及四根第二连杆3022。两根所述第一连杆3021相对设置,四根所述第二连杆3022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连杆3021之间。所述第一连杆3021包括第一端3021a及第二端3021b;四根所述第二连杆3022中的两根所述第二连杆302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分别与相对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第一端3021a铰接。四根所述第二连杆3022中的另外两根所述第二连杆302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分别与相对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第二端3021b铰接。
本申请中,连杆机构302具有至少一个,驱动机构100用于调节连杆机构302沿固定带30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小,进而调整固定带300的长度。本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302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杆机构302之间通过连接带301连接。通过设置多个连杆机构302,可以使得固定带300的各个位置均能够得到均匀的长度调节。当固定带300需要调整的长度一定时,每个所述连杆机构302的长度调节范围可以较小,从而能够使得连杆机构302中的各连杆(如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杆3021及第二连杆3022)之间能够更加的紧凑,以保证在通过可穿戴设备1000进行血压等测量的过程中,连杆机构302的各连杆(包括第一连杆3021及第二连杆3022)之间的间隙尽量的小,从而保证连杆机构302的各个位置与对腕部的压力与连接带301各个位置对腕部压紧力基本相同,即保证固定带300的各个位置对腕部的压力均匀,以保证测量的血压的精度。
本申请中,所述连杆机构302可以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和/或第二连杆机构,即连杆机构302可以仅包括第一连杆机构或第二连杆机构,也可以均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及第二连杆机构。其中,第一连杆机构连接于相邻的两条所述连接带301之间。具体的,第一连杆机构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3021分别与相邻的两条所述连接带301的第二边3012连接。第二连杆机构连接于连接带301与驱动机构100之间,第二连杆机构的一根第一连杆3021与连接带301的第二边3012连接,另一条第一连杆3021与驱动机构100连接。换句话说,第二连杆机构为连接于固定带300的两端的连杆机构302,固定带300通过第二连杆机构与驱动机构100连接。第一连杆机构为连接于固定带300的中间位置的连杆机构302,第一连杆机构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带301,固定带300通过连接带301与驱动机构100连接。请参阅图3,图3所示的固定带300中的连杆机构302的两根第一连杆3021均与连接带301连接,即图3所示的固定带300中的连杆机构302均为第一连杆机构,固定带300通过连接带301与驱动机构100连接。请参阅图4a及图4b,图4a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4b所示为图4a所示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1000的固定带300的展平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带300包括多个连杆机构302。多个连杆机构302中包括有第一连杆机构及第二连杆机构。其中,第二连杆机构为两个,分别位于固定带300的两端,第二连杆机构的两条第一连杆3021分别连接连接带301及驱动机构100,以通过第二连杆机构连接固定带300与驱动机构100。本实施方式中,位于两个第二连杆机构之间的连杆机构均为第一连杆机构,第一连杆机构的两根第一连杆3021均与连接带30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带300中仅包括一个或者两个连杆机构302时,连杆机构302可以均为第二连杆机构,即将连杆机构302连接于驱动机构100的两侧设置,从而使得驱动机构100能够通过连杆机构302与固定带300连接,从而提高驱动机构100驱动连杆机构302收拢或展开的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100能够驱动连杆机构302的相对的两根第一连杆3021之间的距离相互靠近,从而缩短固定带300的长度,以缩小固定带300与表盘200连接环绕呈闭合环的大小。本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302在固定带30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如图3中X方向)为两根第一连杆3021之间的距离,因此,通过驱动机构100驱动连杆机构302的两根第一连杆3021靠近,能够使得连杆机构302在固定带30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变小,进而缩短固定带300的长度。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的两根第一连杆3021相互靠近时,连接于两根第一连杆3021的第一端3021a的两根第二连杆3022以其铰接位置为轴进行折叠;连接于两根第一连杆3021的第二端3021b的两根第二连杆3022以其铰接位置为轴进行折叠。
请参阅图5及图6,图5所示为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302在伸展至长度最长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302在收拢至长度最短时的状态示意图。请参阅图5,当连杆机构302伸展至长度最长时,两根第一连杆3021之间的距离(即连杆机构302的长度)最大,约为两根第二连杆3022的长度。请参阅图6,连杆机构302在收拢至长度最短时,连接于两根第一连杆3021的两端的两根第二连杆3022能够折叠至基本靠拢在一起,两根第一连杆3021之间的距离(即连杆机构302的长度)最小。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机构100驱动连杆机构302在图5的状态及图6的状态之间变化,从而调整固定带300上的每个连杆机构302的长度,从而调整固定带300的长度。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杆302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长度的一半。由于第二连杆302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长度的一半,使得第二连杆3022能够收拢至基本折叠在一起,即连杆机构302的各结构(包括第一连杆3021及第二连杆3022)能够尽量的紧凑,以保证在通过可穿戴设备1000进行血压等测量的过程中收紧固定带300时,连杆机构302的各连杆(包括第一连杆3021及第二连杆3022)之间的间隙尽量的小,从而保证连杆机构302的各个位置与对用户的腕部的压力与连接带301各个位置对用户的腕部压紧力基本相同,即保证固定带300的各个位置对用户的腕部的压力均匀,以保证测量的血压的精度。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杆3022的长度也可以略大于或略小于第一连杆3021的长度的一半。
请重新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杆302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连杆3021连接的连接带301的宽度相同。当第一连杆3021与连接带301连接时,第一连杆3021的第一端3021a的端面能够基本与连接带301的一条第一边3011平齐,第二连杆3022的第二端3021b的端面能够基本与连接带301的另一条第一边3011平齐。因此,固定带300的各个位置对用户的腕部施加压力时,连接于连接带301的两条第二边3012上的第一连杆3021能够向相反的方向对连接带301施力,使得连接带301在长度方向上张紧。由于第一连杆3021的第一端3021a的端面能够基本与连接带301的一条第一边3011平齐,第二连杆3022的第二端3021b的端面能够基本与连接带301的另一条第一边3011平齐,从而能够保证连接带301在宽度方向(如图3中的Y轴方向)上各个位置的张紧程度相同,从而保证连接带301在宽度方向上对腕部的压力均匀,进而保证通过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1000进行血压测量时,能够保证测量血压的精度。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3021的长度也可以略小于或略大于连接带301的宽度。或者,第一连杆3021的第一端3021a与连接带301的第一边3011不共面,第二连杆3022的第二端3021b与连接带301的第二边3012不共面。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302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结构。例如,请参阅图7,图7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302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302包括两根第三连杆3023及两根第四连杆3024,其中,两根第三连杆3023相对设置,两根第四连杆3024位于两根第三连杆3023之间。两根第四连杆3024交叉设置,两根第四连杆3024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至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三连杆3023。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三连杆3023上均设有沿第三连杆3023的延伸方向设置的滑槽3025,两根第四连杆3024交叉且第四连杆30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第三连杆3023的滑槽3025内,并能够沿滑槽3025移动。
一些实施方式中,两根第四连杆3024的中间位置铰接,从而提高连杆机构302收拢及张开时的稳定性。
图7所示中,连杆机构302收拢至长度最短。本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302收拢至长度最短时,第四连杆3024的两端均位于第三连杆3023的滑槽3025上的最边缘位置,两条第三连杆3023基本紧靠设置。请参阅图8,图8所述为图7所述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302伸展至长度最长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302伸展至长度最长时,两条第四连杆3024的位于同一滑槽3025内的端部基本接触,此时,连杆机构302的长度(即两条第一连杆3021之间的距离)约为第四连杆3024的长度。
请参阅图9,图9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带300的展平结构的部分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带300包括图7所示的连杆机构302。固定带300的结构与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固定带300的结构基本相同。即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机构302可以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和/或第二连杆机构,即连杆机构302可以仅包括第一连杆机构或第二连杆机构,或者连杆机构302中也可以均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及第二连杆机构。其中,第一连杆机构与第二连杆机构的结构均与图9所示实施方式中的连杆机构30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杆机构连接于相邻的两条所述连接带301之间,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两根所述第三连杆3023分别与相邻的两条所述连接带301的第二边3012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带301与所述驱动机构100之间,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一根第三连杆3023与连接带301的第二边3012连接,另一条第三连杆3023与驱动机构100连接。换句话说,第二连杆机构为连接于固定带300的两端的连杆机构302,固定带300通过第二连杆机构与驱动机构100连接。第一连杆机构连接于固定带300的两端之间的区域,第一连杆机构连接其两侧的连接带301。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带300仅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固定带300通过连接带301与驱动机构100连接,连杆机构302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带301,连杆机构302的两根第三连杆3023均与连接带301连接。
请参阅图10,图10所示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方式的固定带3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1000还包括柔性保护层305,所述柔性保护层305覆盖于固定带300,且贴合于所述固定带300的内表面,能够提高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固定带300的舒适度。本申请实施方式对该柔性保护层305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制。例如,柔性保护层305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硅胶或者编织带等任意的柔性材料。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橡胶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简称TPU),橡胶和硅胶的硬度应该为65A-75A之间,以具有较好弹性和强度。编织带由于为编织制品,其编织纹路可以使编织带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另外,还可以利用弹性材质进行编织,以提高编织带的伸缩性。用户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具有合适的材质的柔性保护层305的可穿戴设备的固定带300,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用户的喜好,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用户避免过敏选择合适的材质进行佩戴。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保护层305还可以包覆固定带300,从而能够提高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1000的舒适性的同时,能够使得可穿戴设备1000能够有更加完整统一的外观效果。
请参阅图11及图12,图11所示为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100的爆炸示意图,图12所示为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100的截面示意图。本申请中,驱动机构100包括驱动件101及与所述驱动件101连接的驱动线102,所述驱动线102与所述连接带301连接。所述驱动件101用于调节所述驱动线102的长度,所述驱动线102的长度改变以带动所述连杆机构302收拢或张开,以调节所述固定带300的长度。具体的,驱动线102穿过连接带301上的固定管303,从而实现驱动线102与连接带301之间的连接。驱动线102的至少一端与所述驱动件101连接,驱动件101调节驱动线102的长度,驱动线102的长度变化进而调整固定带300的连杆机构302的长度,进而调整固定带300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用户对固定带300长度的需求以及不同场景对固定带300长度的需求。具体的,当固定带300的连杆机构302均为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连杆机构时,驱动件101调节缩短驱动线102的长度,驱动线102长度缩短以带动与驱动线102连接的多条连接带301之间的距离靠近,从而使得连接于相邻的连接带301之间的连杆机构302收拢,即缩短了连杆机构302的长度。当固定带300的连杆机构302还包括图4b所示的第二连杆机构时,驱动线102还能够带动与驱动线102连接的连接带301与驱动件101之间的距离靠近,从而使连接于连接带301与驱动件101之间的连杆机构302收拢,从而缩短连杆机构302的长度。连杆机构302的长度缩短,即可以使得固定带300的整体长度缩短,从而实现对固定带300的整体长度的调节。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线102为两根,两根驱动线102分别穿过固定带300的各连接带301的两条第一边3011上的固定管303。驱动线102的一端与连接带301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带300上的固定管303并与驱动件101连接。需要缩短固定带300时,通过驱动件101卷绕位于驱动线102与驱动件101连接的一端,从而缩短驱动线102的长度,进而使得相邻的两根连接带301之间的距离缩短,连杆机构302收拢,从而缩短固定带300的长度。
本申请中,驱动线102为柔韧性好,强度较高的线,能够在较细的情况下承受较大的拉力作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线102为金属线,其直径小于0.8mm。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驱动线102也可以为塑钢线、聚酯线等各种类型的细线。
驱动件101包括上盖10、下盖20、壳体30及线轮40。本申请中,上盖10、下盖20、壳体30及线轮40均同轴设置。壳体30为环状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310及第二开口320,第一开口310与第二开口320连通。所述上盖10及所述下盖20分别盖合于所述壳体30的相对两侧,且上盖10盖合于壳体30的第一开口310,下盖20盖合于壳体30的第二开口320。所述上盖10盖合壳体30的第一开口310,下盖20盖合壳体30的第二开口320后,所述上盖10、所述下盖20与所述壳体30围成的结构内形成有收容空间50。线轮40收容于收容空间50内并与上盖10固定,能够卷绕驱动线102以调整驱动线102的长度,从而调整固定带300的长度。
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3,图13所示为图11中所示的壳体3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壳体30为圆环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壳体30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结构。壳体30包括朝向收容空间50的内表面30a及背向收容空间50的外表面30b。壳体30的内表面30a环设有多个紧邻设置的内棘齿33。具体的,壳体30包括环状的壳体本体31,以及环设于壳体本体31内表面30a并凸起于壳体本体31的内表面30a的第一凸环32,第一凸环32背离壳体本体31的一端环设有多个紧邻设置的内棘齿33。其中,内棘齿33包括相交第一面331及第二面332,第一面331的倾斜程度小于第二面332的倾斜程度。本申请中,多个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与第二面332的相交位置基本位于同一圆柱面333上。判断第一面的倾斜程度与第二面的倾斜程度的参考平面为:第一面331与第二面332相交位置在圆柱面333上的切面。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说的圆柱面333并非实际存在的表面。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内棘齿33的第二面332基本垂直于参考平面设置。
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30还包括环设于壳体本体31的内表面30a并凸起于壳体本体31的内表面30a的第二凸环34,第一凸环32层叠于第二凸环34上,且第二凸起位于第一凸起更靠近下盖20的一侧。第二凸环34的内环半径r2小于第一凸环32的内环半径r1。其中,第一凸环32的内环半径r1为第一凸环32的中心至内棘齿33的最高位置的距离,第二凸环34的内环半径r2为第二凸环34的中心至第二凸环34的内环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壳体30上还开设有走线孔35,以便于驱动线102能够经壳体30上的走线孔35伸入驱动件101内部并与线轮40连接,以使线轮40能够卷绕驱动线102,以调节驱动线102的长度。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壳体30上的走线孔35有四个,四个走线孔35中包括两个第一走线孔351及两个第二走线孔352。其中,两个第一走线孔351设于壳体30的壳体本体31上,并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走线孔352穿过壳体30的第一凸环32及第二凸环34,且第二走线孔352的延伸方向为从第二凸环34至第一凸环32的方向。并且,两个第二走线孔352分别与两个第一走线孔351相邻设置。与固定带300连接的驱动线102中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走线孔351及与该第一走线孔351相邻的第二走线孔352至收容空间50内,并与收容空间50内的线轮4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走线孔35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可以进行变化,以适用于驱动线102的数量变化及位置变化,本申请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方式中,走线孔35内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即密封圈能够具有一定的扩张强度、伸长率和抗撕裂强度等。并且,密封圈还能够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回弹性。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可以为各种类型的橡胶材质制成。密封圈安装于走线孔35内,驱动线102穿过密封圈从驱动件101外进入驱动件101的收容空间50内。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走线孔35内安装密封圈,且将驱动线102穿过密封圈设置,能够避免驱动件101外界的水、尘等经过走线孔35进入收容空间50内,以保护收容于收容空间50内的结构。并且,驱动线102穿过密封圈设置,而由于密封圈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能够减少驱动线102在走线孔35内移动时产生的磨损,从而延长驱动线102的寿命。
本实施方式中,壳体30的外表面30b上还环设有导向槽36及第二环槽37,导向槽36及第二环槽37间隔设置,且第二环槽37位于所述导向槽36更靠近下盖20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环槽37也可以位于所述导向槽36更远离下盖20的一侧。
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14,图14所示为图12中所示的上盖10的结构示意图。上盖10盖合于所述壳体30并可相对所述壳体30旋转,所述上盖10的旋转轴为所述壳体30的轴线。其中,壳体30的轴线为经过壳体30中心的中心轴。本实施方式中,上盖10与壳体30同轴设置,即上盖10与壳体30的中心轴重合,因而,上盖10的旋转轴即为上盖10的中心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10包括顶壁11及围绕所述顶壁11周缘凸起的周壁12,顶壁11与周壁12连接形成桶状结构。所述周壁12环设于所述壳体30背离所述收容空间50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上盖10的顶壁11及周壁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即上盖10的顶壁11及周壁12可以通过一次成型工艺成型得到。
所述可穿戴设备1000还包括导向销13。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销13连接于上盖10的周壁12上,且导向销13连接于周壁12上时,导向销13凸起于周壁12朝向壳体30的一面。所述导向销13远离所述周壁12的一端伸入所述导向槽36内。当所述上盖10相对所述壳体30旋转时,所述导向销13在所述导向槽36内移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导向销13能够将上盖10与壳体30连接在一起,避免上盖10与壳体30的分离,同时又能够保证上盖10可以相对壳体30进行旋转。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销13与所述上盖10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周壁12上设有连接孔121,且连接孔121的孔壁设有内螺纹,导向销13上设有外螺纹,导向销13能够穿过连接孔121并与连接孔121的孔壁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导向销13与上盖1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导向销13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与上盖10可拆卸连接。例如,在导向销13上设置卡合凸起,连接孔121的内壁上设置卡合槽,导向销13与上盖10可拆卸连接时,导向销13上的卡合凸起卡合于连接孔121的卡合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导向销13的数量不进行限制,即本申请中导向销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销13具有四个,四个导向销13均匀的可拆卸设置于周壁12上。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销1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多个导向销13也可以非均匀的设置于周壁12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销13的直径大小与导向槽36的宽度相同。其中,导向槽36的宽度方向为壳体30的轴向方向(即图12的Z轴方向)。导向销13能够恰好伸入导向槽36内,从而能够保证上盖10能够相对壳体30旋转,同时能够限制上盖10相对导向槽36在轴向方向(即图12的Z轴方向)上的移动,保证上盖10与壳体30之间连接的稳定。
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销13伸入导向槽36的一端的端面为球面,导向槽36的截面为圆弧形,且导向销13的圆弧面的直径与导向槽的截面的圆弧半径相同,从而使得导向销13能够正好的在导向槽36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保证上盖10能够相对壳体30进行旋转,但又能限制上盖10相对于壳体30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并且,由于导向销13与导向槽36接触的表面为圆弧面,因而导向销13在导向槽36内能够运动的更为的顺滑,不易产生磨损。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周壁12朝向所述壳体30的表面还凹设有第一环槽122(如图12中所示)。其中,第一环槽122位于连接孔121远离顶壁1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环槽122也可以位于连接孔121靠近顶壁11的一侧。第一环槽122与第二环槽37相对。本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00还包括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为环状,所述密封圈14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一环槽122,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二环槽37,从而通过密封圈14密封上盖10的周壁12与壳体30之间的空隙,以避免水、尘等进入驱动件101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密封圈14也可以设置于驱动机构100的其它位置,以避免外界的水、尘通过上盖10与壳体30之间的空隙进入收容空间50内。例如,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00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圈14设置于上盖10的顶壁11与壳体30朝向顶壁11一端的端面之间,通过上盖10的顶壁11与壳体30朝向顶壁11一端的端面将密封圈14压紧,从而防止水、尘等经上盖10与壳体30之间的空隙进入收容空间50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100为表盘200的一部分,即驱动机构100集成于表盘200中。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表盘200还包括用户画面显示的显示面板201以及主板202。主板202上设有处理器等元器件204,显示面板201与主板202电连接,以通过主板202上的处理器等元器件204对信号进行处理并传输至显示面板201进行显示。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01与主板202之间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01与主板202之间还可以通过弹片等其它导电结构进行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上盖10的顶壁11背离所述壳体30的一面凹设有收容槽111,收容槽111的底壁上设有开口112。显示面板201完全收容于收容槽111内,且所述显示面板201背离所述下盖20的一面距所述收容槽111的底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收容槽111的深度。其中,收容槽111的深度即为收容槽111在上盖10的轴向方向(即图12的Z轴方向)的高度。换句话说,显示面板201收容于收容槽111内,且显示面板201背离壳体30的表面与上盖10的顶壁11背离壳体30的表面共面或者内凹于上盖10的顶壁11背离壳体30的表面共面,从而避免显示面板201凸起于上盖10的顶壁11,能够减少对显示面板201的磨损或者受到意外碰撞而损坏的可能,也可以减少意外按压到显示面板201的可能。主板202收容于收容空间50内,即主板202位于顶壁11朝向壳体30的一侧,连接主板202与显示面板201的走线穿过开口112电连接主板202与显示面板20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显示面板201可以为液晶面板等刚性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柔性显示面板。
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16,图16所示为图12中所示的线轮4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线轮40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与上盖10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线轮40也可以通过胶粘、扣合、焊接等其它固定方式与上盖10进行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线轮40包括轮板41及设置于轮板41上的轮环42。其中,轮板41为板状结构,轮环42为环状结构。线轮40与上盖10固定时,线轮40的轮环42背离轮板41的一面与上盖10的顶壁11贴合。本实施方式中,线轮40的轮板41、上盖10的顶壁11及线轮40的轮环42围成收容腔44。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00的主板202可以收容于收容腔44内。可以理解的是,收容腔44为收容空间50包括的一个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轮环42设置于轮板41上并与轮板41同轴设置,轮板41的半径大于轮环42的半径。轮环42设置于轮板41上时,轮环42的边缘与轮板41的边缘之间存在距离L1。线轮40与上盖10固定时,由于轮板41的半径大于轮环42的半径,上盖10的顶壁11与轮板41之间会形成有线槽43,其中,轮环42的外表面42b为线槽43的底面,轮板41朝向顶壁11的一面及上盖10朝向轮板41的表面为线槽43的侧面。驱动线102的至少一端连接于轮环42,轮环42跟随上盖10相对壳体30旋转时,驱动线102卷绕于线槽43内。轮板41的半径小于壳体本体31的半径,因此,轮板41与壳体30之间存在空隙。
本实施方式中,轮板41上设有固定孔411,驱动线102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孔411中。具体的,驱动线102的一端经壳体30上的第一走线孔351、第二走线孔352、轮板41与壳体30之间的空隙延伸至线轮40的线槽43位置,并且驱动线102延伸至线槽43的一端通过焊接或者捆绑等方式固定于固定孔411的位置,从而使得线轮40随上盖10相对壳体30进行旋转时,驱动线102能够卷绕于线槽43内。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线102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带301上的固定管303并与固定带300连接,因此,驱动线102的另一端固定于线轮40上并卷绕于线槽43内,能够缩短驱动线102的长度,以使固定带300上的连杆机构302收拢,从而缩短固定带300的长度。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线102的长度一定,当驱动线102卷绕一定长度以使固定带300收紧于用户的腕部时,根据驱动线102卷绕于线轮40上的长度能够获知用户的腕部的腕围的大小。由于用户的腕部的腕围大小与血压的估计高度相关,因此,测量得到用户的腕部的腕围的大小有助于更加准确的测量得到用户的血压值。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卷绕于线轮40上的驱动线102的长度小于线轮40的一半的周长,即上盖10相对于壳体30能够旋转的程度小于0.5圈,从而避免壳体30相对于线轮40旋转过多而造成驱动件101内部的其它结构的走线卷绕等问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卷绕于线轮40上的驱动线102的长度也可以大于线轮40的一半的周长。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线轮40的轮板41上还设有开孔412。开孔412位于轮板41的中心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17,图17所示为图12中所示的下盖2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下盖20与所述壳体30固定连接。具体的,下盖20可以与壳体30通过胶粘与壳体30进行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下盖20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扣合或者螺纹连接等各种方式与壳体30固定。一些实施方式中,下盖20也可以与壳体30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得到。
本实施方式中,下盖20包括下盖板21以及凸起于下盖板21朝向壳体30的一面的凸环22。其中,凸环22为环状结构,并围绕下盖板21的边缘设置。凸环22包括相对设置的内环面22a及外环面22b,其中,外环面22b对内环面22a远离凸环22的中心。本实施方式中,下盖20与壳体30固定时,下盖20上的凸环22的外环面22b与壳体30的内表面30a贴合,且下盖板21上位于凸环22与下盖板21的周面之间的部分与壳体30的端面贴合。本实施方式的下盖20中,通过在下盖板21上设置凸环22,并使凸环22的外环面22b与壳体30的内壁面接触,从而能够增加下盖20与壳体30的接触面积,在下盖20与壳体30接触的位置涂覆胶材,以通过胶材将下盖20与壳体30粘合在一起时,能够增加下盖20与壳体30之间的粘合的牢固程度。并且,将下盖20与壳体30固定时,凸环22的外环面22b与壳体30的内表面30a接触,能够实现下盖20与壳体30之间的定位,使得下盖20能够更准确的与壳体30定位。下盖与壳体30固定时,凸环22能够阻挡从侧面作用于壳体30或下盖20上的力,避免电子设备受到作用于壳体30的侧面或者下盖20的下盖板21上的力时,壳体30与下盖20更不容易脱离,实现更加稳定的固定效果。
请重新参阅图11及图12,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01还包括棘爪盘60及安装于所述棘爪盘60上的棘爪组件70,所述棘爪盘60及所述棘爪组件70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50内。并且,棘爪盘60与线轮40固定,线轮40跟随上盖10进行旋转时,固定于线轮40上的棘爪盘60也会随线轮40进行旋转。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棘爪盘60与线轮40通过螺钉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棘爪盘60与线轮40也可以通过粘胶、扣合、焊接等其它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8及图19,图18所示为图11中所示的棘爪组件70安装于棘爪盘60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所述的棘爪组件70与棘爪盘60的爆炸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中,棘爪盘60为圆盘状结构。棘爪盘6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60a、第二表面60b,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60a与第二表面60b之间的周面60c。其中,第一表面60a为棘爪盘60朝向上盖10的顶壁11的表面,第二表面60b为棘爪盘60朝向下盖20的表面。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60a上设有安装槽61,安装槽61从第一表面60a向第二表面60b凹设形成。安装槽61从棘爪盘60的中心位置延伸至棘爪盘60的周面60c。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棘爪盘60上的安装槽6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棘爪盘60上有三个安装槽61,三个安装槽61中任意两个相邻的两个安装槽61的延伸方向之间呈120°夹角。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棘爪盘60上的安装槽61的数量也可以为其它数量,相邻的安装槽6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可以随意变化。
本实施方式中,棘爪盘60的半径r3与第一凸环32的内环半径r1基本相同,大于第二凸环34的内环半径r2。棘爪盘60收容于收容空间50内时,棘爪盘60的第二表面60b与第二凸环34接触,即第二凸环34能够用于承载棘爪盘60。棘爪盘60的周面60c与第一凸环32上的内棘齿33相对设置。
棘爪组件70安装于安装槽61内。棘爪组件70的数量与安装槽61的数量相同,每个安装槽61内安装有一个棘爪组件70。本实施方式中,棘爪盘60包括有三个安装槽61,本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1000包括的棘爪组件70也有三组。本实施方式中,每组棘爪组件70包括棘爪71、棘爪座72及弹性件73。棘爪座72固定于安装槽61内远离棘爪盘60的周面60c的一端,棘爪71设于安装槽61靠近棘爪盘60的周面60c的一端,弹性件73连接于棘爪座72与棘爪71之间。自然状态下,棘爪71在弹性件73的推动下伸出棘爪盘60的周面60c,并卡入所述内棘齿33。
本实施方式中,上盖10相对壳体30进行旋转时,线轮40及与线轮40固定的棘爪盘60也会相对于壳体30旋转,因此,设于棘爪盘60内的棘爪组件70也会相对于壳体30旋转。当棘爪组件70相对于壳体30旋转时,棘爪71会在第一凸环32的朝向收容空间50的表面移动,即棘爪71会从一个内棘齿33移动至另一个内棘齿33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的倾斜程度小于第二面332的倾斜程度,且内棘齿33的第二面332基本垂直于壳体本体31,使得棘爪盘60跟随线轮40进行旋转时,棘爪71只能允许棘爪盘60进行单一方向的旋转,而向另一方向的旋转则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棘爪71朝向壳体30的端面为倾斜的圆弧面711,倾斜的圆弧面711朝向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当棘爪71位于内棘齿33内时,棘爪71的圆弧面711与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接触,棘爪71的侧壁面712与内棘齿33的第二面接触,从而进一步使得棘爪71只能允许棘爪盘60进行单一方向的旋转,而向另一方向的旋转则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因此,当用户相对壳体30旋转至固定带30收紧至所需大小,放开对上盖10的旋转驱动时,棘爪71则会卡于一个内棘齿33内。此时,由于棘爪盘60向相反方向的旋转受到棘爪71的限制,因此,当固定带30能够承受一定的使固定带30拉长的方向的作用力,避免在血压测量过程中固定带30受到张力逐渐变长而影响血压测量的精确度。
本实施方式中,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位于第二面332的顺时针旋转方向上,且棘爪71朝向壳体30的端面为倾斜的圆弧面711,倾斜的圆弧面711朝向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因此,棘爪71只能够允许棘爪盘60随线轮40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而会阻碍棘爪盘60随线轮40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当棘爪盘60随线轮40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时,棘爪71远离棘爪座72的一端的端面从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靠近第二面332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再移动至另一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上。并且,棘爪71在远离棘爪座72的一端的端面从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靠近第二面332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过程中,棘爪71受到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的力的作用,会挤压弹性件73以使弹性件73变形,因而弹性件73会给棘爪71一个弹性力,以保证棘爪71远离棘爪座72的一端能够在弹性件73的作用下始终保持与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接触,以始终卡于内棘齿33内。当相对壳体30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上盖10时,由于第二面332的倾斜程度小于第一面331的倾斜程度,且棘爪71朝向壳体30的端面为倾斜的圆弧面711,倾斜的圆弧面711朝向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使得棘爪71以逆时针方向移动至另一个内棘齿33的位置相对于以顺时针方向移动的方式来说更难,从而阻碍棘爪座70相对壳体30进行逆时针方向的移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面332的倾斜程度基本垂直于壳体本体31,因此,棘爪71以逆时针方向移动时,棘爪71的侧壁会抵靠第二面332,使得棘爪71以逆时针方向移动至另一个内棘齿33的位置受到的阻力较大。即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棘爪71与内棘齿33的配合,使得棘爪座72及与棘爪座72连接的线轮40仅能够进行顺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至驱动线102卷绕于线轮40上的长度达到需求时则停止旋转上盖10,此时,由于内棘齿33的第二面332对棘爪71的阻挡,从而避免线轮40逆向旋转,以保证卷绕的驱动线102的长度不变,即保证固定带300的长度不变。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位于第二面332的逆时针方向上时,上盖10能够相对壳体30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而上盖10相对壳体30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棘爪71与内棘齿33之间作用力的限制。此时,上盖10相对壳体30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即能够缩短固定带300的长度。
本实施方式中,棘爪盘60上还开设有穿孔62,穿孔62位于棘爪盘60的中心位置,且穿孔62与线轮40的轮板41上的开孔412相对设置。棘爪盘60上的安装槽61远离棘爪盘60的周面60c的一端均延伸至接近穿孔62。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棘爪盘60上的安装槽61远离棘爪盘60的周面60c的一端也可以延伸至穿孔62。
请重新参阅图11及图12,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01还包括顶针81及与所述顶针81连接的连接线82。连接线82可以为金属线、尼龙线、聚酯线等各种材质制成的线。连接线82的一端与顶针81朝向下盖20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棘爪组件70的棘爪71连接,且连接线82始终处于张紧状态。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01的每个棘爪71都能通过至少一条连接线82与顶针81进行连接。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顶针81朝向下盖20的一端设于棘爪盘60的穿孔62中,并能够在穿孔62内沿穿孔62的延伸方向移动。其中,棘爪盘60的穿孔62为从棘爪盘60的第一表面60a延伸至第二表面60b形成,其延伸方向即为棘爪盘60的第一表面60a至第二表面60b方向,与壳体30的轴向方向相同,为图12中所示的Z轴方向。连接线82的一端与顶针81设于棘爪盘60的穿孔62内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穿孔62的孔壁、棘爪座72、弹性件73连接至棘爪71朝向棘爪座72的一端。自然状态下,棘爪71在弹性件73的推动下卡入内棘齿33,此时,分别连接三个棘爪71的连接线82处于张紧状态。在连接线82的张紧力作用下,顶针81在穿孔62内悬空,即顶针81朝向下盖20的端面与棘爪盘60的第二表面60b之间有按压空隙621。按压所述顶针81可使所述顶针81向所述按压空隙621移动,顶针81向按压空隙621移动能够拉动连接线82,连接线82再拉动棘爪71向棘爪座72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棘爪71脱离所述内棘齿33,从而解开棘爪71与棘爪盘60的内棘齿33之间的限制,使得固定带300能够在重力的作用或者用户拉扯固定带300,使得固定带300的长度能够增大,上盖10能够相对壳体30进行旋转,以放开对驱动线102的卷绕。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101还包括浮动片83,所述浮动片83固定于所述顶针81背离所述上盖10的一端,所述连接线82的一端与所述浮动片83连接,所述连接线82通过所述浮动片83与所述顶针81连接,使得连接线82能够与顶针81之间有更好的连接效果。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浮动片83上设有三个开孔831,每个开孔831位于一个安装槽61的远离棘爪盘60的周面60c的一侧。连接线82的一端捆绑于开孔831位置,另一端与对应的安装槽61内的棘爪71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顶针81朝向上盖10的顶壁11的一端穿过线轮40上的开孔412及顶壁11上的开口112与显示面板201进行连接。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01收容于收容槽111内,且显示面板201的厚度小于收容槽111的深度。其中,显示面板201的厚度是指显示面板201在表盘200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收容槽111的深度是指收容槽111在上盖10的轴向方向(即图12的Z轴方向)的高度。本实施方式中,表盘200的厚度方向与驱动件101的壳体30、上盖10、下盖20等的轴线方向相同,均为图12中所示的Z轴方向。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01的厚度小于收容槽111的深度,显示面板201收容于收容槽111内时,显示面板201与收容槽111的底壁之间有距离。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01能够在收容槽111内沿收容槽111的深度方向进行移动。沿收容槽111的深度方向按压显示面板201,显示面板201在收容槽111内向靠近收容槽111的底壁的方向移动。由于顶针81与显示面板201进行连接,显示面板201移动以带动顶针81向按压空隙621移动,顶针81向按压空隙621移动以拉动连接线82,连接线82再拉动棘爪71向棘爪座72方向移动,以使棘爪71脱离所述内棘齿33,此时,上盖10能够相对壳体30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以增加固定带300的长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201与所述收容槽111的底壁之间还设置有弹性片203。自然状态下弹性片203支撑显示面板201,按压显示面板201时,弹性片203被挤压,显示面板201朝向下盖20的表面向收容槽111的底壁靠近。此时,顶针81向按压空间移动,所述棘爪71脱离所述内棘齿33。放开对显示面板201的按压时,显示面板201在弹性件203的作用下恢复至原位置,棘爪71在弹性件73的弹力作用下重新卡入内棘齿33,从而带动与棘爪71连接的连接线82带动弹性片203恢复至原位置,顶针81在显示面板201的带动下恢复至原位置。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片203可以为橡胶或者泡棉等材质制成。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弹性片203设置于显示面板201与收容槽111的底壁之间,对显示面板201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弹性片203设于显示面板201与收容槽111的底壁之间,填充显示面板201与收容槽111之间的间隙,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止水、尘等经显示面板201与收容槽111之间的间隙进入驱动机构100内的作用。
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201为柔性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201与收容槽111的底壁之间可以没有间距,即显示面板201直接固定于收容槽111的底壁上。按压显示面板201与顶针81连接的位置,显示面板201变形从而能够按压顶针81,使得顶针81向按压空隙621的方向移动,以使棘爪71脱离所述内棘齿33。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棘爪组件70与棘爪盘60、顶针81与连接线82的配合能够使得在顶针81处于自然状态(即顶针81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棘爪组件70的棘爪71嵌入棘爪盘60的内棘齿33内,限制上盖10相对于壳体30进行逆时针旋转,即上盖10只能相对于壳体30进行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收缩固定带300的长度。并且,由于棘爪71嵌入棘爪盘60的内棘齿33内能够限制上盖10相对于壳体30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得固定带300能够抵抗一定的用于使固定带300的长度增加的作用力,从而在血压测量等过程中固定带300能够承受一定的周向压力,保证在血压测量的过程中固定带300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保证血压测量能够更加的精确。当需要增加固定带300的长度时,可以按压顶针81,使得棘爪71脱离内棘齿33,即此时上盖10能够相对壳体30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当固定带300的外界的作用力或者重力的作用下时,固定带300的连杆机构302的长度可以增加,驱动线102的长度增加。当固定带300增加至所需的长度时,放开对顶针81的按压,顶针81恢复至初始位置,棘爪71又卡入于内棘齿33,从而保持固定带300的长度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位于第二面332的顺时针方向上,因此,上盖10能够相对壳体30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而上盖10相对壳体30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棘爪71与内棘齿33之间作用力的限制。此时,上盖10相对壳体30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即能卷绕驱动线102,从而缩短固定带300的长度。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内棘齿33的第一面331位于第二面332的逆时针方向上,因此,上盖10能够相对壳体30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而上盖10相对壳体30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棘爪71与内棘齿33之间作用力的限制。此时,上盖10相对壳体30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即能卷绕驱动线102,从而缩短固定带300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01与收容槽111的底壁之间也可以没有间距,显示面板201可以直接固定于上盖10的收容槽111内,显示面板201朝向下盖20的表面与收容槽111的底壁面接触,或者,显示面板201朝向下盖20的表面通过粘胶与收容槽111的底壁面粘接。由于显示面板201可以直接固定于上盖10的收容槽111内,显示面板201能够稳定的固定于收容槽111内,并能够避免水、尘等经显示面板201与收容槽111之间的间隙进入驱动机构100内。
例如,请参阅图20及图21,图20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表盘200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所示的表盘200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表盘200包括驱动机构100及显示面板201,显示面板201直接固定于上盖10的收容槽111内。可穿戴设备1000还包括调节杆84,壳体本体31上设有沿壳体3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调节槽311,调节杆84的一端与顶针81连接,另一端伸出调节槽311并能够沿调节槽311移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调节杆84伸出调节槽311的一端,使调节杆84在调节槽311内向下盖20的方向移动,即能够使得顶针81向按压空隙621移动,从而使所述棘爪71脱离所述内棘齿33,解开棘爪71与内棘齿33之间的锁定,使得固定带300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或者用户拉扯固定带300时长度能够增长。当不需要增加固定带300的长度时,放开对调节杆84的按压,棘爪71在弹性件73的作用下恢复至嵌入内棘齿33中,与棘爪71连接的连接线82带动顶针81及与顶针81连接的调节杆84也恢复至原位置,以保持固定带300的长度不变。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01也可以没有棘爪盘60、棘爪组件70、顶针81、浮动片83等结构,而可以通过其它的定位结构对固定带300的长度进行限制。例如,请参阅图22,图22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表盘200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01没有棘爪盘60、棘爪组件70、顶针81、浮动片83等结构,驱动件101包括定位销104,定位销104为驱动件101的定位结构。其中,定位销104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上盖10的周壁12螺纹连接。定位销104背向周壁12的一端能够抵靠至壳体30。当需要相对壳体30旋转上盖10时,旋转定位销104,使得定位销104的一端离开壳体30,此时,定位销104不会阻挡上盖10相对于壳体30的转动;当固定带300的长度调整至一定位置,需要保证固定带300的长度不变时,可以将定位销104旋转至紧紧的抵持住壳体30,以限制上盖10相对于壳体30的旋转,从而保证固定带300的长度不变。
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销104远离壳体的一端还可以连接有旋钮,旋钮露出所述上盖,从而能够方便定位销104相对于上盖10的旋转,以便于调节定位销104压紧壳体30或者离开壳体30。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00能够用于进行血压测量。具体的,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00能够通过示波法的血压测量技术进行血压测量。示波法血压测量具体包括步骤:通过气囊充气使手腕处的动脉封闭,在后续气囊的放气过程中同步记录气囊内气体压力和微弱的脉搏波,从而通过气囊内的气体压力及脉搏波确认用户的平均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pressure,DBP)等血压参数。
请重新参阅图11及图12,本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00还包括气泵91及气囊92。所述气泵91与所述气囊92连通,气泵91用于为所述气囊92充气及放气。具体的,所述气泵91包括进气口911及出气口912,所述进气口911与所述可穿戴设备1000外界的空气连通,所述出气口912与所述气囊92连通,所述气泵91通过所述出气口912为所述气囊92充气及放气。本实施方式中,气泵91收容于收容空间50内,气囊92能够连接于固定带300上。壳体30上设有第一穿孔38及第二穿孔39,气泵91的进气口911及出气口912上均连接有通气管,与进气口911连接的通气管连接至壳体30的第一穿孔38,气泵91通过与进气口911连接的通气管与外界空气连通。与出气口912连接的通气管穿过壳体30上的第二穿孔39连接至气囊92。
当需要进行血压测量时,旋转上盖10,使上盖10相对壳体30进行旋转,从而缩短驱动线102,将固定带300收紧于用户的手腕上。此时,固定带300与用户的手腕间基本无空隙。通过气泵91对气囊92进行充气,使得气囊92膨胀以挤压用户的腕部,使手腕处的动脉封闭。保持一会儿后再通过气泵91对气囊92进行放气,在后续气囊的放气过程中同步记录气囊内气体压力和微弱的脉搏波,从而通过气囊内的气体压力及脉搏波确认用户的平均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等血压参数,从而实现用户的血压测量。完成血压测量以后,可以按压顶针81,以使棘爪71脱离内棘齿33,以解除棘爪71与内棘齿33之间的锁定,向外拉长固定带300,使得固定带300伸长至与用户的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保持可穿戴设备1000佩戴的舒适性。
一些实施方式中,气囊92能够可拆卸的固定于固定带300上。例如,请参阅图23,图23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带300的结构示意图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气囊92的结构示意图。固定带300朝向用户腕部的表面设有间隔设置的固定槽304。气囊9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92a及第二表面92b。其中,第一表面92a朝向固定带300,第二表面92b朝向用户的腕部。第一表面92a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凸起921,凸起921与固定槽304相对,凸起921能够卡紧于固定槽304中。气囊92固定于固定带300上时,凸起921卡紧于固定槽304内。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气囊92可拆卸的固定于固定带300上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例如,通过魔术贴固定、卡扣扣合、磁吸等各种方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00还包括可拆卸密封第一穿孔38的密封盖,当需要通过气泵91对气囊92进行充气或者放气时,可以打开密封第一穿孔38的密封盖,以便于气泵91与外界空气连通;当气泵91不需要对气囊92进行充气或者放气时,可以将密封第一穿孔38的密封盖盖于第一穿孔38上,以密封第一穿孔38,以避免外界的水、尘等经过第一穿孔38进入气泵91内而损坏气泵91。
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1000中,由于固定带300上不存在针扣或者其它类型的固定扣,固定带300的各个位置能够紧密的贴合于用户的腕部,固定带300与用户的腕部之间不容易出现空隙,因而在进行血压测量的过程中,气囊92膨胀过程中气囊92的各个位置受力均匀,即气囊92的各个位置对腕部周向压力均匀,从而保证在血压测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血压测量结果。并且,本申请中,固定带300为刚性固定带300,不具有弹性,因此,在气囊92膨胀过程中,固定带300对气囊92的压力呈线性增加,相较于弹性固定带来说,能够保证在血压测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血压测量结果。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棘爪71与内棘齿33之间的配合,固定带300能够承受一定的周向压力,相对于魔术贴类型的固定带来说,在气囊92膨胀过程中,固定带300的长度能够保持一定,不会在气囊92膨胀过程中产生长度变化,从而进一步增加血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中,通过手动旋转上盖10相对壳体30进行旋转以控制固定带300的长度,而不需要电机等结构控制固定带300的长度,能够简化可穿戴设备1000的内部结构,减少制作成本、降低可穿戴设备1000的重量,并能够减少可穿戴设备1000的耗电。
请重新参阅图11及图12,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00还包括传感器93。所述传感器93与所述下盖20固定,且所述传感器93包括感应面931,所述传感器93的感应面931向远离所述收容空间50的一侧凸起于所述下盖20背离所述收容空间50的一面。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93可以为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可穿戴设备1000的固定带300收紧时,固定带300对用户的手腕产生的压力大小。具体的,传感器93与收容于收容空间50内的处理器电连接,传感器93感测得到的压力大小能够经处理器处理后再传输至显示面板201进行显示,用户可以根据显示的压力大小判断固定带300的收紧程度,从而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收紧固定带300。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应用程序中预设合适的压力阈值,则在旋转上盖10以收紧固定带300的过程中,当可穿戴设备1000固定带300收紧至固定带300对用户的手腕产生的压强达到预设的压力阈值时,则显示面板201能够显示压力超过阈值,此时,用户即可以停止旋转上盖10,使固定带300不再进一步收紧,以免过度勒紧用户手腕,造成佩戴不适。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方式中,传感器93测得的固定带300对用户的手腕产生的压强大小超过阈值时,可穿戴设备可以提示用户停止收紧固定带。其中,提示用户收紧固定带的提示方式可以为在显示面板上进行显示信息提示,或者通过声音、振动或者灯光提示等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传感器93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传感器。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传感器93也可以为与驱动线102固定连接的扭矩传感器或者刚度系数已知的扭簧与光电编码器的组合,通过将钢丝线的扭矩转换为固定带300对用户的佩戴位置的压力大小,从而测量得知固定带300对用户的腕部的压力。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可穿戴设备1000还能够测量得知用户的腕围的大小。由于用户的腕部的腕围大小与血压的估计高度相关,因此,测量得到用户的腕部的腕围的大小有助于更加准确的测量得到用户的血压值。请参阅图24,图24所示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表盘20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10上设有刻度标尺14,所述刻度标尺14环绕所述上盖10的轴线设置,所述刻度标尺14用于标记所述上盖10相对所述壳体30的旋转程度。当相对壳体30旋转上盖10时,驱动线102的长度会进行变化。因此,当通过刻度标尺14显示上盖10相对壳体30的旋转程度时,即可以获知当固定带300收紧于用户的腕部时的卷绕的驱动线102的长度,从而得知用户的腕部的尺寸。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其它实施方式获知用户的腕部的尺寸。例如,通过与驱动线102固定连接的扭矩传感器获知驱动线102卷绕的角度,根据线轮40的周长则可以换算得到驱动线102卷绕的长度,从而得知用户的腕部的尺寸,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得到用户的血压值。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带及与所述固定带连接的驱动机构;
所述固定带包括连接带及与所述连接带连接的连杆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驱动线,所述驱动线与所述连接带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调节所述驱动线的长度,所述驱动线的长度缩短以带动所述连杆机构收拢,以调节所述固定带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上盖、下盖、壳体及线轮;
所述壳体为环状,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分别盖合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所述上盖、下盖与所述壳体围成收容空间;
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壳体并可相对所述壳体旋转,所述上盖的旋转轴为所述壳体的轴线;
所述线轮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线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线轮连接;
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壳体旋转以带动所述线轮旋转,所述线轮旋转以卷绕或放开所述驱动线,以调节所述驱动线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还包括棘爪盘及安装于所述棘爪盘上的棘爪组件;
所述棘爪盘及所述棘爪组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棘爪盘与所述线轮固定;
所述棘爪组件包括棘爪、棘爪座及连接于所述棘爪与所述棘爪座之间的弹性件,所述棘爪座与所述棘爪盘连接;
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环设有连续设置的多个内棘齿;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棘爪卡入所述内棘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还包括顶针及与所述顶针连接的连接线,所述顶针及所述连接线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所述顶针位于所述棘爪背离所述内棘齿的一侧,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顶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棘爪的背离所述内棘齿的一端连接;
所述顶针背离所述上盖的一侧有按压空隙,按压所述顶针可使所述顶针向所述按压空隙移动,所述顶针移动以使所述连接线拉动所述棘爪向所述棘爪座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棘爪脱离所述内棘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还包括浮动片,所述浮动片固定于所述顶针背离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浮动片连接,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浮动片与所述顶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上盖背向所述壳体的一面;
所述上盖上设有开口,所述顶针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按压所述显示面板,以使所述顶针向所述按压空隙移动,以带动所述棘爪脱离所述内棘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顶壁,所述顶壁位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下盖的一侧,所述顶壁背离所述壳体的一面凹设有收容槽,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下盖的一面距所述收容槽的底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收容槽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收容槽的底壁之间有空隙,所述空隙内设有弹性片。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调节杆,所述壳体上设有沿所述壳体轴向方向延伸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顶针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调节槽并沿所述调节槽移动,可驱动所述顶针向所述按压空隙移动,以带动所述棘爪脱离所述内棘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下盖固定,且所述传感器包括感应面,所述传感器的感应面向远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凸起于所述下盖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顶壁及围绕所述顶壁周缘凸起的周壁,所述周壁环设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导向销,所述导向销与所述上盖的周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表面环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销远离所述周壁的一端伸入所述导向槽内;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壳体旋转时,所述导向销在所述导向槽内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顶壁及围绕所述顶壁周缘凸起的周壁,所述周壁环设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周壁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凹设有第一环槽,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表面凹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第二环槽相对设置,所述密封圈为环状,所述密封圈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一环槽,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二环槽。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有刻度标尺,所述刻度标尺环绕所述上盖的轴线设置,所述刻度标尺用于标记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壳体的旋转程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表盘,所述表盘包括显示面板及所述的驱动机构,所述显示面板固定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杆机构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固定带,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杆机构之间连接所述连接带。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两根第一连杆及四根第二连杆;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相对设置,四根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连杆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四根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两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分别与相对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四根所述第二连杆中的另外两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分别与相对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的连接带的宽度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的一半。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两根第三连杆及两根第四连杆;两根所述第三连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沿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两根所述第四连杆交叉设置,每根所述第四连杆均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三连杆之间,每根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三连杆的所述滑槽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和/或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连接于相邻的两条所述连接带之间,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相邻的两条所述连接带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分别同所述第二连杆机构连接的连接带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一边及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二边,两条所述第二边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边之间,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连接带的第二边连接;所述第一边上连接有沿所述第一边延伸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边;所述驱动线穿过所述固定管。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气泵及气囊,所述固定带包括相对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所述气囊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固定带的内表面;所述气泵包括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外界的空气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以为所述气囊充气及放气。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柔性保护层,所述固定带包括相对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所述柔性保护层固定于所述固定带的内表面。
CN202011036393.3A 2020-09-27 2020-09-27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4305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6393.3A CN114305366B (zh) 2020-09-27 2020-09-27 可穿戴设备
PCT/CN2021/113263 WO2022062774A1 (zh) 2020-09-27 2021-08-18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6393.3A CN114305366B (zh) 2020-09-27 2020-09-27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366A true CN114305366A (zh) 2022-04-12
CN114305366B CN114305366B (zh) 2024-04-12

Family

ID=80846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6393.3A Active CN114305366B (zh) 2020-09-27 2020-09-27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5366B (zh)
WO (1) WO2022062774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40216A (zh) * 2014-04-30 2015-11-01 Yamamoto Kogaku 臉部穿戴具之帶體長度調整機構
CN207012183U (zh) * 2017-01-21 2018-02-16 北京爱惠家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装有新型手带的智能手环
CN207236293U (zh) * 2017-09-04 2018-04-17 深圳广宝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显示及提醒功能的智能表带
CN207333605U (zh) * 2017-09-15 2018-05-08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上的长度调节器
CN209403755U (zh) * 2018-08-02 2019-09-20 深圳市益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尘智能手环数字传感器的检测装置
US20200129122A1 (en) * 2018-10-31 2020-04-30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Wearable health monitoring device
CN111381373A (zh) * 2018-12-27 2020-07-07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电子装置及其头带调节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40216A (zh) * 2014-04-30 2015-11-01 Yamamoto Kogaku 臉部穿戴具之帶體長度調整機構
CN207012183U (zh) * 2017-01-21 2018-02-16 北京爱惠家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装有新型手带的智能手环
CN207236293U (zh) * 2017-09-04 2018-04-17 深圳广宝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显示及提醒功能的智能表带
CN207333605U (zh) * 2017-09-15 2018-05-08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上的长度调节器
CN209403755U (zh) * 2018-08-02 2019-09-20 深圳市益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尘智能手环数字传感器的检测装置
US20200129122A1 (en) * 2018-10-31 2020-04-30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Wearable health monitoring device
CN111381373A (zh) * 2018-12-27 2020-07-07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电子装置及其头带调节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2774A1 (zh) 2022-03-31
CN114305366B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1264B2 (en) Blood pressur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cuff and blood pressur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US7153270B2 (en) Device for securing living body by pressing
CN101977547B (zh) 血压信息测定装置
US11925443B2 (en) Blood pressure monit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ethod
US6932773B2 (en) Wrist type blood pressure meter cuff
US11850031B2 (en) Sphygmomanomete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US20200323446A1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US20200178812A1 (en) Pulse pressure conducting structure, portable blood pressure detection module, and smart wearable device
JP2006158876A (ja) 血圧計用カフ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血圧計
JP5151801B2 (ja) 血圧情報測定装置用カフ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血圧情報測定装置
US9788736B2 (en) Blood pressur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cuff and blood pressur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JP5082963B2 (ja) 血圧計用カフ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血圧計
WO2019131237A1 (ja) 血圧測定装置
JP2011136107A5 (zh)
CN114305366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0019305U (zh) 气囊式手表
WO2019131241A1 (ja) 血圧測定装置
CN209826699U (zh) 气囊、手表式血压计、血压测量模块和生命体征监护仪
JP4306382B2 (ja) 脈波測定装置
WO2004080299A1 (ja) 血圧計用カフ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血圧計
JP4740579B2 (ja) 手首式血圧計
CN218917935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手表
JP7087673B2 (ja)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及び血圧測定装置
JP5208656B2 (ja) 生体圧迫装置及び血圧測定装置
US20240041337A1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