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1791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1791A
CN114301791A CN202111639551.9A CN202111639551A CN114301791A CN 114301791 A CN114301791 A CN 114301791A CN 202111639551 A CN202111639551 A CN 202111639551A CN 114301791 A CN114301791 A CN 114301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ata
bandwidth
transmission
satell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95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志均
兰亮
宁一鉴
钟凯
李骁
陈琳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95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17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1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利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并确定目标卫星与终端之间目标传输路径;其中,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根据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并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聚类结果建立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以基于转发映射关系,按照目标带宽传输目标数据;其中,标签转发通道与中间转发路径对应。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数据传输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高速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类似第五代移动通信网这种技术层出不穷,然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技术传输信号传导的距离太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 Network,SDN)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在近年被提出,并被逐步完善。
在现有技术中,基于SDN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大多数依然使用传统传输协议做数据的传输,然而由于传统的传输协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数据在基于SDN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传输时,传输效率过低。
鉴于此,本领域亟需开发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导致在基于SDN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传输数据时,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利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并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目标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并对所述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建立所述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以基于所述转发映射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标签转发通道与中间转发路径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目标传输路径,包括: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所有传输路径;基于与所有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以及与所有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在所有所述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于与所有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以及与所有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在所有所述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包括:获取与所有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并对所述传输距离进行比较得到距离比较结果;根据所述距离比较结果确定第一传输路径,若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的个数为多个,确定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剩余可用带宽;对多个所述剩余可用带宽进行比较得到带宽比较结果,并根据所述带宽比较结果在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对多个所述剩余可用带宽进行比较得到带宽比较结果,包括:确定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逻辑带宽类,并获取多个所述逻辑带宽类中记录的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带宽分配数据;根据多个所述带宽分配数据得到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剩余可用带宽,并对多个所述剩余可用带宽进行比较得到带宽比较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包括:获取为目标数据分配的数据等级;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为在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数据;若所述数据等级归属于与第一业务对应的等级,则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预设带宽;若所述数据等级归属于与第二业务对应的等级,则根据与所述数据等级对应的数据量计算出目标带宽,并将所述目标带宽分配至所述目标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与所述数据等级对应的数据量计算出目标带宽,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二业务对应的所有等级,并确定与所有所述等级分别对应的数据量;其中,所述所有等级包括所述数据等级;获取所有所述等级在所述天地一条化网络稳定时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并根据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预设常量以及容忍偏差,确定出与所有所述等级对应的数据量条件;对与所有所述等级分别对应的数据量进行计算得到数据量计算结果,若所述数据量计算结果满足所述数据量条件,则对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以及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进行计算,以确定与所述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若所述数据量计算结果不满足所述数据量条件,则调整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与所述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与所述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包括:对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所述预设常量以及所述容忍偏差,重新确定出与所有所述等级对应的所述数据量条件,直至所述数据量计算结果满足重新确定出的所述数据量条件为止;根据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对应的所述剩余可用带宽以及调整后的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出与所述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将数据获取请求发送至同步轨道卫星,以使同步轨道卫星基于所述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路径,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对所述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建立所述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所述标签转发通道与所述中间转发路径对应;接收基于所述转发映射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带宽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目标带宽以及所述天地一体化网路稳定时与所述数据量对应的数据包封装大小进行计算,以得到发送窗口的大小;其中,所述数据量为与所述目标数据具有相同数据等级的所有数据的数量;获取所述目标卫星发送的接收窗口大小,并对所述发送窗口的大小以及所述接收窗口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到窗口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窗口比较结果对所述目标带宽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所述目标带宽分配至所述目标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包括:确定与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所有卫星分别对应的地面覆盖区域,并确定与终端对应的位置信息;若所述地面覆盖区域包含所述位置信息,则确定与所述地面覆盖区域对应的所述卫星为目标卫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利用所述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并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目标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聚类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并对所述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为在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为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建立所述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以基于所述转发映射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所述装置包括: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数据获取请求发送至同步轨道卫星,以使同步轨道卫星基于所述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路径,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对所述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建立所述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所述标签转发通道与所述中间转发路径对应;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基于所述转发映射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带宽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至少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中,聚类结果是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的,并且根据聚类结果建立了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进而对于一个目标数据来说,通过聚类可以直接确定与对应的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并直接按照转发映射关系传输目标数据,提升了传输目标数据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SDN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网络结构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目标卫星与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路径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所有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对多个剩余可用带宽进行比较得到带宽比较结果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与数据等级对应的数据量计算出目标带宽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调整后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与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之后的流程示意图;
图1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数据传输方法的电子设备;
图1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数据传输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本说明书中使用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1示出了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利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并确定目标卫星与终端之间目标传输路径;其中,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
步骤S120.根据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并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
在步骤S130.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聚类结果建立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以基于转发映射关系,按照目标带宽传输目标数据;其中,标签转发通道与中间转发路径对应。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中,聚类结果是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的,并且根据聚类结果建立了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进而对于一个目标数据来说,通过聚类可以直接确定与对应的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并直接按照转发映射关系传输目标数据,提升了传输目标数据的效率。
下面对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10中,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利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并确定目标卫星与终端之间目标传输路径;其中,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天地一体化网络指的是基于SDN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具体的,图2示意性示出了基于SDN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述,其中,天体210为同步轨道卫星,天体220为中轨卫星,天体230为地轨卫星,设备240为卫星接收器,设备250为基站,设备260为用户所持有的终端设备,并且,在图2中,卫星210、卫星220以及卫星230组成了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天基网络,设备240、设备250以及设备260组成了天地一体化网路中的地基网络。除此之外,值得说明的是,SDN控制器部署于天基网络中的卫星210上。
目标卫星指的是天基网络中一个卫星,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之后,该卫星向终端传输终端需要的目标数据,目标传输路径指的是从目标卫星到终端的数据传输路径,由于从目标卫星到终端可能存在多条数据传输路径,进而为了提高目标数据的传输效率,确定的目标传输路径是多条数据传输路径中剩余可用带宽最大的路径。
举例而言,在如图2所示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与终端U对应的目标卫星为中轨卫星C,在中轨卫星C和终端U之间存在多条数据传输路径,假设在这多条数据传输路径中剩余可用带宽最多的数据传输路径为从中轨卫星C至基站a再至终端U,则从中轨卫星C至基站a再至终端U的这条数据传输路径为目标传输路径。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图3示出了数据传输方法中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310中,确定与天地一体化网络中所有卫星分别对应的地面覆盖区域,并确定与终端对应的位置信息。
其中,地面覆盖区域为地面中的一个区域,并且,在该区域中的基站或者终端可以接收到卫星所传输的数据,位置信息指的是终端在地面中所处于的位置。
举例而言,在图2中存在7个卫星,分别获取与这7个卫星分别对应的地面覆盖区域,并获取终端U此时的位置信息,例如为(117,31)。
在步骤S320中,若地面覆盖区域包含位置信息,则确定与地面覆盖区域对应的卫星为目标卫星。
其中,假如某个卫星的地面覆盖区域包含位置信息,则证明此时与该地面覆盖区域对应的卫星为目标卫星,进而避免了目标卫星的地面覆盖区域中不包括位置信息的情况发生。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与卫星C对应的区域覆盖面积中包含终端的位置信息(117,31),则确定卫星C为目标卫星。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若地面覆盖区域包含位置信息,则确定与该位置信息对应的卫星为目标卫星,不仅避免了目标卫星的地面覆盖区域中不包括位置信息的情况发生,还在天基网络中选取了距离终端最近的卫星,为提高目标数据的传输效率奠定了基础。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图4示出了数据传输方法中确定目标卫星与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路径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410中,确定目标卫星与终端之间的所有传输路径。
其中,传输路径指的是SDN控制器确定出的目标卫星与终端之间的所有数据传输路径。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SDN控制器可以确定出3条目标卫星C至终端U之间的传输路径,具体的,这3条传输路径分别为目标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目标卫星C到基站b到基站a到终端U以及目标卫星C到基站c到基站a到终端U。
在步骤S420中,基于与所有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以及与所有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在所有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其中,传输距离指的是传输路径的总距离长度,剩余可用带宽指的是传输路径上还未被使用的带宽值,从传输距离和剩余可用带宽这两个维度,可以在所有传输路径中确定出一条目标传输路径。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SDN控制器可以确定出3条目标卫星C至终端U之间的传输路径,具体的,这3条传输路径分别为目标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目标卫星C到基站b到基站a到终端U以及目标卫星C到基站c到基站a到终端U。
其中,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距离比其他两条传输路径的传输距离短,并且,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的剩余可用带宽比其他两条传输路径的剩余可用带宽大,进而确定上述3条传输路径中的第1条传输路径为目标传输路径。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传输距离和剩余可用带宽这两个维度,在所有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保证了传输目标数据可以在传输距离短、剩余可用带宽大的路径上传输,进而提高了后续目标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图5示出了数据传输方法中在所有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510中,获取与所有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并对传输距离进行比较得到距离比较结果。
其中,距离比较结果指的是对传输距离的大小进行比较之后得到的结果。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存在3条从终端U到目标卫星C的传输路径,进而,可以获取与这三条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具体的,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为100、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b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为100,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c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为270,显然,对上述三个传输距离进行比较得到的距离比较结果为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c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大于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b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b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等于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
在步骤S520中,根据距离比较结果确定第一传输路径,若第一传输路径的个数为多个,确定与多个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剩余可用带宽。
其中,第一传输路径既根据距离比较结果,确定出的传输距离最短的传输路径,若第一传输路径的个数为一个,则这一个第一传输路径为目标传输路径,若第一传输路径的个数为多个,则需要确定与这多个第一传输路径对应的多个剩余可用带宽。
举例而言,第一传输路径的个数为两个,具体地,这两个第一传输路径分别为目标卫星C到基站b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以及目标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基于此,需要获取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b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具体为25比特,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为37比特。
在步骤S530中,对多个剩余可用带宽进行比较得到带宽比较结果,并根据带宽比较结果在多个第一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其中,带宽比较结果为对获取的多个剩余可用带宽的大小进行比较的结果,目标传输路径就是第一传输路径中剩余可用带宽较多的那个数据传输路径。
举例而言,第一传输路径的个数为两个,具体地,这两个第一传输路径分别为目标卫星C到基站b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以及目标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基于此,需要获取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b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具体为25比特,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为37比特。
显然,带宽比较结果为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大于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b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进而确定目标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的传输路径为目标传输路径。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对传输距离进行比较,确定出第一出传输路径,再通过对剩余可用带宽进行比较,确定出目标传输路径,确保目标传输路径为传输距离最短,剩余可用带宽最多的传输路径,为后续更高效率的传输目标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图6示出了数据传输方法中对多个剩余可用带宽进行比较得到带宽比较结果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610中,确定与多个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逻辑带宽类,并获取多个所述逻辑带宽类中记录的与多个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带宽分配数据。
其中,逻辑带宽类指的是与第一传输路径对应的一个类,在该类中记录着第一传输路径上的带宽分配数据,进而根据第一传输路径上的带宽分配数据可以确定出第一传输路径上的剩余可用带宽。
举例而言,确定与两个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逻辑带宽类,具体的,确定出的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b到基站a到终端U的第一传输路径1-1对应的逻辑带宽类为Lbc1,与目标卫星C到基站a到终端U的第一传输路径1-2对应的逻辑带宽类为Lbc2,除此之外,还需要获取到Lbc1中记录的与第一传输路径1-1对应带宽分配数据为2比特以及与第一传输路径1-2对应带宽分配数据为5比特。
在步骤S620中,根据多个带宽分配数据得到与多个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剩余可用带宽,并对多个剩余可用带宽进行比较得到带宽比较结果。
其中,根据带宽分配数据可以得出每个第一传输路径上的剩余可用带宽,进而对剩余可用带宽的大小进行比较,以得到带宽比较结果。
举例而言,由于在第一传输路径1-1中的总带宽为27比特,并且,与第一传输路径1-1对应带宽分配数据为2比特,因此,第一传输路径上的剩余可用带宽为27比特与2比特的差值25比特,同理,可以确定出第一传输路径1-2上的剩余可用带宽为27比特。
在本实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在逻辑带宽类中记录着带宽分配情况,因此,根据该带宽分配情况可以更加便利的确定出剩余可用带宽,进而为提高目标数据的传输效率奠定了基础。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步骤S120中,根据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并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一条传输路径中包括目标卫星、终端以及中间转发节点,中间转发路径指的由中间转发节点组成的数据传输路径。
聚类结果指的是将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所得到的结果,既假设与目标数据A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和与目标数据B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一致,则将目标数据A和目标数据B聚类,得到的聚类结果中目标数据A和目标数据B同属于一种类型。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与目标数据A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为从基站a到基站b,与目标数据B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也为从基站a到基站b,则对目标数据A和目标数据B进行聚类,以得到聚类结果。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聚类,有助于后续根据聚类结果,建立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与同一个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进而只要根据聚类结果,就可以按照标签转发路径对目标数据直接进行转发,有效的提高了目标数据的传输效率。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步骤S130中,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聚类结果建立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以基于转发映射关系,按照目标带宽传输目标数据;其中,标签转发通道与中间转发路径对应。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目标带宽指的是为目标数据分配的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带宽,标签转发通道指的是标签分组在标签域内所经过的路径。
在对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之后,需要建立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并且将该转发映射关系传送至天基网络中的每一个卫星当中,进而网络会直接根据转发映射关系中的标签转发通道对目标数据进行转发。
举例而言,由于在聚类结果中目标数据A目标数据B属于同一类型,进而建立目标数据A与标签转发通道X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目标数据B与标签转发通道X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进而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传输目标数据A和目标数据B时,会直接按照标签分组在标签域内所经过的路径对目标数据A进行转发,并按照标签分组在标签域内所经过的路径目标数据B进行转发,以实现目标数据A的数据传输以及目标数据B的数据传输。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图7示出了数据传输方法中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710中,获取为目标数据分配的数据等级;其中,目标数据为在目标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数据。
其中,数据等级指的是对目标数据进行分析之后为目标数据分配的数据等级,具体的,可以是对目标数据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后为数据分配的数据等级。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目标数据为将要在终端U和目标卫星C之间传输的数据A,并且对目标数据A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后为数据A分配的数据等级为3级。
在步骤S720中,若数据等级归属于与第一业务对应的等级,则为目标数据分配预设带宽。
其中,第一业务等级为轻业务等级,既传输该目标数据所需要的带宽量较小的等级,预设带宽既根据工程师的经验确定出的第一业务通常在传输过程中所需的带宽。
举例而言,与第一业务对应的等级包括1级、2级以及3级,显然步骤S710中的目标数据A的数据等级归属于与第一业务对应的等级,进而为目标数据A分配预设带宽2比特。
在步骤S730中,若数据等级归属于与第二业务对应的等级,则根据与数据等级对应的数据量计算出目标带宽,并将目标带宽分配至目标数据。
其中,第二业务指的是传输过程中所需的带宽量较大的业务,目标带宽则是最终为目标数据分配的带宽,若数据等级归属于与第二业务对应的等级,则此时需要对与该数据等级对应的数据量进行计算,进而得出为目标数据分配的目标带宽。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目标数据为将要在终端U和目标卫星C之间传输的数据B,并且对目标数据B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后为数据B分配的数据等级为6级,并且,与第二业务对应的等级为4级、5级以及6级,显然此时目标数据B的数据等级归属于与第二业务对应的等级,进而需要根据与数据等级6级对应的数据量计算出目标带宽。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若数据等级归属于与第一业务对应的等级,则为目标数据分配预设带宽,若数据等级归属于与第二业务对应等级,需要根据与数据等级对应的数据量计算出目标带宽,进而可以动态的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带宽,增加了为目标数据分配带宽的灵活度,进而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图8示出了数据传输方法中根据与数据等级对应的数据量计算出目标带宽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810中,获取与第二业务对应的所有等级,并确定与所有等级分别对应的数据量;其中,所有等级包括数据等级。
其中,数据量指的是此时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属于与第二业务对应的所有等级的目标数据的数据数量。
举例而言,与第二业务对应的所有等级包括4级、5级以及6级,进而确定出此时天地一体化网络中与4级这个等级对应的目标数据的数据数量为10,与5级这个等级对应的目标数据的数据数量为8,与6级这个等级对应的目标数据的数据数量为15。
在步骤S820中,获取所有等级在天地一条化网络稳定时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并根据预设带宽分配比例、预设常量以及容忍偏差,确定出与所有等级对应的数据量条件。
其中,预设带宽分配比例指的是在天地一体化网络处于稳定状态时,预先设置的为与第二业务的等级对应的目标数据分配的带宽的比例。预设常量指的是确定数据量条件所用到的一个常数,容忍偏差指的是确定数据量条件时用到的一个偏差值,数据量条件指的是按照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目标带宽时,与属于第二业务的所有等级分别对应的数据量应该满足的条件。
举例而言,与第二业务对应的所有等级包括4级、5级以及6级,获取所有等级在天地一体化网络稳定时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为α:β:γ,其中,α与第二业务中的4级对应,β与第二业务中的5级对应,γ与第二业务中的6级对应。
确定的数据量条件如公式(1)和公式(2)所示。
Figure BDA0003443059700000171
Figure BDA0003443059700000172
其中,n1为与4级对应的数据量,n2为与5级对应的数据量,n3为与6级对应的数据量,ρ0以及ρ1为预设常量,ε0为容忍偏差,α与第二业务中的4级对应,β与第二业务中的5级对应,γ与第二业务中的6级对应。
在步骤S830中,对与所有等级分别对应的数据量进行计算得到数据量计算结果,若数据量计算结果满足数据量条件,则对与目标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以及预设带宽分配比例进行计算,以确定与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
其中,数据量计算结果为对不同等级分别对应的数据量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假设该数据量计算结果满足数据量条件,则按照预设带宽分配比例对与目标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进行计算,以得到目标带宽。
举例而言,计算与4级对应的数据量和与5级对应的数据量的比值,并计算与5级对应的数据量和与6级对应的数据量的比值,以得到数据量计算结果。
若该数量计算结果满足公式(1)以及公式(2),并且由于此时的目标数据A对应的数据等级为6级,则此时对目标传输路径上的剩余可用带宽37比特和预设带宽分配比例α:β:γ进行计算,既37比特乘以
Figure BDA0003443059700000181
以得出分配给目标数据A的目标带宽。
在步骤S840中,若数据量计算结果不满足数据量条件,则调整预设带宽分配比例,并根据调整后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与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
其中,若数据量计算结果不满足数据量条件,则调整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重新确定分配给目标数据的目标带宽。
举例而言,计算与4级对应的数据量和与5级对应的数据量的比值,并计算与5级对应的数据量和与6级对应的数据量的比值,以得到数据量计算结果。
若该数量计算结果不满足公式(1)和/或公式(2),则调整预设带宽分配比例α:β:γ,并根据调整后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分配给目标数据的目标带宽。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预设带宽比例、预设常量以及容忍偏差,确定出归属于第二业务的所有等级应该满足的数据量条件,并根据数据量结果是否满足数据量条件,可以灵活的根据不同的方式确定出对应的目标带宽,增加了为目标数据分配目标带宽的灵活度,进而满足了不同的业务需求。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图9示出了数据传输方法中根据调整后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与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910中,对预设带宽分配比例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预设常量以及容忍偏差,重新确定出与所有等级对应的数据量条件,直至数据量计算结果满足重新确定出的数据量条件为止。
其中,对预设带宽分配比例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重新确定出数据量条件,若此时数据量计算结果满足重新确定出的数据量条件,则不再对预设带宽分配比例做出调整,若此时数据量计算结果不满足重新确定出的数据量条件,则需要再次对预设带宽分配比例进行调整,进而需要再次确定出数据量条件,直到数据量计算结果满足再次重新确定出的数据量条件为止。
举例而言,将预设带宽比例调整为α1:β1:γ1,并将公式(1)中的α替换为α1,将公式(1)中的β替换为β1,将公式(2)中的β替换为β1,将公式(2)中的γ替换为γ1,进而得到重新确定出的数据量条件,此时若数据量计算结果满足满足重新确定的数据量条件,则不再对预设带宽比例α1:β1:γ1进行调整。
在步骤S920中,根据与目标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以及调整后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出与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
其中,将与目标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和调整后的预设带宽比例进行计算,可以确定出与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进而可以将目标带宽分配给目标数据。
举例而言,调整后的预设带宽比例为α1:β1:γ1,进而此时对目标传输路径上的剩余可用带宽37比特和调整后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α1:β1:γ1进行计算,既37比特乘以
Figure BDA0003443059700000191
以得出分配给目标数据A的目标带宽。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若数据量计算结果不满足数据量条件,可以对预设带宽比例进行调整,直到数据量计算结果满足根据调整后的预设带宽比例确定出的数据量条件为止,不仅避免了无法为目标数据分配目标带宽的情况发生,而且增加了为目标数据分配目标带宽的灵活的。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10示出了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如图10所示,数据传输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0.将数据获取请求发送至同步轨道卫星,以使同步轨道卫星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确定目标卫星与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路径,根据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聚类结果建立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其中,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标签转发通道与中间转发路径对应。
步骤S1020.接收基于转发映射关系,按照目标带宽传输的目标数据。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中,聚类结果是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的,并且根据聚类结果建立了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进而对于一个目标数据来说,通过聚类可以直接确定与对应的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并直接按照转发映射关系传输目标数据,提升了传输目标数据的效率。
下面对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010中,将数据获取请求发送至同步轨道卫星,以使同步轨道卫星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确定目标卫星与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路径,根据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聚类结果建立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其中,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标签转发通道与中间转发路径对应。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同步轨道卫星为如图2所示的卫星S,目标卫星、目标传输路径与步骤S110中的一致,中间转发路径、聚类结果与步骤S120中的一致,目标带宽、标签转发通道以及转发映射关系与步骤S130中的一致。
在步骤S1020中,接收基于转发映射关系,按照目标带宽传输的目标数据。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将接收到基于转发映射关系,按照目标带宽传输的目标数据。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图11示出了数据传输方法中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之后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1110中,对目标带宽以及天地一体化网路稳定时与数据量对应的数据包封装大小进行计算,以得到发送窗口的大小;其中,数据量为与目标数据具有相同数据等级的所有数据的数量。
其中,数据包封装大小指的是在天地一体化网络处于稳定状态时,封装与数据量对应的数据包的大小值,发送窗口为终端发送数据时的窗口大小。
举例而言,公式(3)为计算发送窗口大小的公式。
Figure BDA0003443059700000211
其中,cwnd为发送窗口的大小,qi为目标带宽,pi为与数据量对应的数据包封装大小。
在步骤S1120中,获取目标卫星发送的接收窗口大小,并对发送窗口的大小以及接收窗口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到窗口比较结果。
其中,接收窗口大小为目标卫星接收数据时的窗口大小,具体的,接收窗口大小是从终端反馈的确认标志中获取的。窗口比较结果指的是对发送窗口的大小和接收窗口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到的比较结果。
举例而言,从终端反馈的确认标志中获取到接收窗口大小X1,得到的发送窗口的大小为X2,基于此,对X1和X2进行比较得到窗口比较结果。
在步骤S1130中,根据窗口比较结果对目标带宽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目标带宽分配至目标数据。
其中,根据窗口比较结果对目标带宽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目标带宽分配给目标数据。
举例而言,若窗口比较结果为接收窗口大小X1小于发送窗口的大小为X2,则根据接收窗口X1对目标带宽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目标带宽分配给目标数据。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窗口比较结果更新目标带宽,不仅提高了带宽利用率,还节省了大量的窗口调整时间,调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中,聚类结果是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的,并且根据聚类结果建立了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进而对于一个目标数据来说,通过聚类可以直接确定与对应的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并直接按照转发映射关系传输目标数据,提升了传输目标数据的效率。
下面结合一应用场景对本公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终端U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卫星S利用SDN技术在如图2所示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U对应的目标卫星C,假设此时确定出与目标卫星C之间的目标传输路径为卫星C至基站b至终端a至终端U。
进而得出的中间转发路径为基站b至基站a,将在具有相同的基站b至基站a的中间转发路径上传输的目标数据聚类,以得到聚类结果,具体的,聚类结果中目标数据A与目标数据B属于一类,进而建立目标数据A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X的转发映射关系X1-1,还需要建立目标数据B与标签转发通道X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X1-2。
进而根据转发映射关系X1-1以及为目标数据A分配的目标带宽,传输目标数据A,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转发映射关系X1-2以及为目标数据B分配的目标带宽,传输目标数据B。
在本应用场景中,聚类结果是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的,并且根据聚类结果建立了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进而对于一个目标数据来说,通过聚类可以直接确定与对应的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并直接按照转发映射关系传输目标数据,提升了传输目标数据的效率。
此外,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图12示出了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数据传输装置120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210、聚类模块1220和传输模块1230。其中:
确定模块1210,被配置为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利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并确定目标卫星与终端之间目标传输路径;其中,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聚类模块1220,被配置为根据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并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其中,目标数据为在目标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数据;传输模块1230,被配置为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聚类结果建立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以基于转发映射关系,按照目标带宽传输目标数据。
上述数据传输装置1200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数据传输方法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数据传输装置1200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图13示出了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数据传输装置13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310和接收模块1320。其中:
发送模块1310,被配置为将数据获取请求发送至同步轨道卫星,以使同步轨道卫星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确定目标卫星与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路径,根据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对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为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聚类结果建立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其中,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标签转发通道与中间转发路径对应;接收模块1320,被配置为接收基于转发映射关系,按照目标带宽传输的目标数据。
上述数据传输装置1300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数据传输方法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数据传输装置1300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下面参照图1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400。图14显示的电子设备14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4所示,电子设备14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4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4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4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420和处理单元1410)的总线1430、显示单元144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4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4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步骤。
存储单元14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4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4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423。
存储单元14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425的程序/使用工具1424,这样的程序模块14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含网络环境的现实。
总线14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4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7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4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4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4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4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4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460通过总线1430与电子设备14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4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步骤。
参考图15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15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利用所述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并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目标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可用带宽确定的;
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并对所述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
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建立所述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以基于所述转发映射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标签转发通道与所述中间转发路径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目标传输路径,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所有传输路径;
基于与所有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以及与所有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在所有所述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与所有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以及与所有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在所有所述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包括:
获取与所有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传输距离,并对所述传输距离进行比较得到距离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距离比较结果确定第一传输路径,若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的个数为多个,确定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剩余可用带宽;
对多个所述剩余可用带宽进行比较得到带宽比较结果,并根据所述带宽比较结果在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多个所述剩余可用带宽进行比较得到带宽比较结果,包括:
确定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逻辑带宽类,并获取多个所述逻辑带宽类中记录的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带宽分配数据;
根据多个所述带宽分配数据得到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剩余可用带宽,并对多个所述剩余可用带宽进行比较得到带宽比较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包括:
获取为目标数据分配的数据等级;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为在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数据;
若所述数据等级归属于与第一业务对应的等级,则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预设带宽;
若所述数据等级归属于与第二业务对应的等级,则根据与所述数据等级对应的数据量计算出目标带宽,并将所述目标带宽分配至所述目标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与所述数据等级对应的数据量计算出目标带宽,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二业务对应的所有等级,并确定与所有所述等级分别对应的数据量;其中,所述所有等级包括所述数据等级;
获取所有所述等级在所述天地一条化网络稳定时的预设带宽分配比例,并根据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预设常量以及容忍偏差,确定出与所有所述等级对应的数据量条件;
对与所有所述等级分别对应的数据量进行计算得到数据量计算结果,若所述数据量计算结果满足所述数据量条件,则对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对应的剩余可用带宽以及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进行计算,以确定与所述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
若所述数据量计算结果不满足所述数据量条件,则调整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与所述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与所述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包括:
对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所述预设常量以及所述容忍偏差,重新确定出与所有所述等级对应的所述数据量条件,直至所述数据量计算结果满足重新确定出的所述数据量条件为止;
根据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对应的所述剩余可用带宽以及调整后的所述预设带宽分配比例,确定出与所述数据量对应的目标带宽。
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数据获取请求发送至同步轨道卫星,以使同步轨道卫星基于所述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路径,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对所述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建立所述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所述标签转发通道与所述中间转发路径对应;
接收基于所述转发映射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带宽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目标带宽以及所述天地一体化网路稳定时与所述数据量对应的数据包封装大小进行计算,以得到发送窗口的大小;其中,所述数据量为与所述目标数据具有相同数据等级的所有数据的数量;
获取所述目标卫星发送的接收窗口大小,并对所述发送窗口的大小以及所述接收窗口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到窗口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窗口比较结果对所述目标带宽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所述目标带宽分配至所述目标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在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包括:
确定与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所有卫星分别对应的地面覆盖区域,并确定与终端对应的位置信息;
若所述地面覆盖区域包含所述位置信息,则确定与所述地面覆盖区域对应的所述卫星为目标卫星。
1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利用所述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并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目标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
聚类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并对所述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为在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数据;
传输模块,被配置为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建立所述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以基于所述转发映射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带宽传输所述目标数据。
1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数据获取请求发送至同步轨道卫星,以使同步轨道卫星基于所述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在所述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确定与终端对应的目标卫星,确定所述目标卫星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路径,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路径确定与目标数据对应的中间转发路径,对所述中间转发路径一致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为所述目标数据分配对应的目标带宽,并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建立所述目标数据与标签转发通道之间的转发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路径是基于剩余带宽确定的,所述标签转发通道与所述中间转发路径对应;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基于所述转发映射关系,按照所述目标带宽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111639551.9A 2021-12-29 2021-12-29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3017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9551.9A CN114301791A (zh) 2021-12-29 2021-12-29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9551.9A CN114301791A (zh) 2021-12-29 2021-12-29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791A true CN114301791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71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9551.9A Pending CN114301791A (zh) 2021-12-29 2021-12-29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17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6152A (zh) * 2022-07-21 2022-10-21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网络的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0138A (zh) * 2019-10-21 2020-01-24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天基云雾计算架构的动态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342993A (zh) * 2020-02-03 2020-06-2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sdn空天地控制器部署架构及控制方法
CN111431820A (zh) * 2020-03-09 2020-07-17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业务类型的在线数据流QoS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3572686A (zh) * 2021-07-19 2021-10-29 大连大学 一种基于SDN的天地一体化自适应动态QoS路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0138A (zh) * 2019-10-21 2020-01-24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天基云雾计算架构的动态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342993A (zh) * 2020-02-03 2020-06-2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sdn空天地控制器部署架构及控制方法
CN111431820A (zh) * 2020-03-09 2020-07-17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业务类型的在线数据流QoS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3572686A (zh) * 2021-07-19 2021-10-29 大连大学 一种基于SDN的天地一体化自适应动态QoS路由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治国等: "基于SDN 的卫星网络多控制器部署方法研究", 计算机仿真, vol. 37, no. 4, 15 April 2020 (2020-04-1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6152A (zh) * 2022-07-21 2022-10-21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网络的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28804A1 (en) Dynamic bandwidth management with spectrum efficiency for logically grouped terminals in a broadband satellite network
US20240171263A1 (en) Satellite antenna ground station service system
CN109041248A (zh) 一种车联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30179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834126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ad balancing over a set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CN114513242A (zh) 采用主动带宽管理的移动通信系统
US9801075B2 (en) Sizing satellite beam capacity
CN110351843B (zh) 资源分配指示方法、资源分配获取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11737004B (zh) 基于双向自由度的遥感卫星数传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3541768A (zh) 一种基于noma的leo卫星通信系统频点分配方法
Leng et al.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LEO Satellite‐Assisted Internet of Things
CN116346201A (zh) 一种基于不完美csi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能效优化方法
US20220124508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a spectral resource of a radio cell using an edge cloud server
CN111711971B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901072B (zh) 上行数据的接收确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9683A (zh) 车载无线短距离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Xia et al. Optimal Selection Mechanism of Short Message Terminal for" Beidou-3"
CN114124202B (zh) 低轨卫星星座遥测接入、信道、功率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US10291370B2 (en) Dual connectivity i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US816505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ime stamp to provide multicast servi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028942A1 (en) Optimizing quantum teleportation as a service
Periola et al. Enhanced Dynamic Data Storage for Enabling Low Cost Space Astronomy Observations for Capital Constrained Astronomy Organizations
CN113708821B (zh) 卫星波束的发射方法和装置
CN114928757B (zh) 基于毫米波的360°vr视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
KR101045641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서비스 제공방법, 자원 할당방법 및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