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1736A - 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1736A
CN114301736A CN202111642008.4A CN202111642008A CN114301736A CN 114301736 A CN114301736 A CN 114301736A CN 202111642008 A CN202111642008 A CN 202111642008A CN 114301736 A CN114301736 A CN 114301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lan
ethernet
determining
target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20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1736B (zh
Inventor
陈岳物
曹雄
谢朝平
黎坚龙
韦栋升
郑荣飞
杨志成
李军
薛大盈
邱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20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1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1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1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本申请考虑了各种对称或不对称的业务场景,对所涉及的AZ端进行相应的业务配置,以实现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链路的重建。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是指这样一种光传输网络架构: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该层面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的传输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TCO(TotalCost of Ownership,总体使用成本),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
SPN(Slicing Packet Network,切片分组网)作为5G网络切片中的关键技术,是实现5G传输承载网络的最佳的技术之一,其结合FlexE(灵活以太网)技术,将5G网络从逻辑上切分出独立子网及端口,满足各类人、物、车以及各种专网的应用需求,减少因物理带宽共享造成的相互干扰。
在PTN和SPN网络的业务开通架构中,上层为网络编排系统,底层为多个厂家的域控制器(DC,Domain Controller),而PTN和SPN网络中承载的以太网业务既存在单个DC管理,也存在跨多个DC的情况。不同DC的管理范围是隔离的,所以在架构上,网络编排系统和各DC之间还存在一个超级控制器(SC,Super Controller),通过统一的、标准化的restful南北向接口与网络编排系统和DC对接。具体地,SC将网络编排系统的业务开通请求转化成可DC南向接口的参数,并适配不同DC的参数差异,另一方面对于跨多个DC的业务,SC会拆解成多段业务,分别调用每一段所在DC南向接口进行业务自动下发。
通信网络从4G过渡到5G的过程中,PTN和SPN会普遍存在混合组网的情况,SC的存在也正好对上层编排系统屏蔽了PTN和SPN下实现以太网业务的差异。然而,PTN和SPN网络所承载的以太网业务并非完全为直连用户的路由器或交换机设备,另一端可能为其他接入网络的汇聚交换设备。对于这种不对称的业务场景,需要对所涉及的接入点进行相应的业务配置,以重建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链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以实现对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以太网业务进行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
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
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
优选地,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的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判断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是否为跨域业务;
若是,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各DC的以太网业务信息以及各DC之间的跨域链路信息,确定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多个以太网业务段;
若否,根据所述路由信息以及各DC的以太网业务信息,确定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以太网业务段。
优选地,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的过程,包括:
针对各以太网业务段中的每个以太网段:
分别获取所述以太网段的A端和Z端的可用的VLAN ID,得到所述以太网段的A端的第一VLAN ID集合及所述以太网段的Z端的第二VLAN ID集合;
若所述第一VLAN ID集合与所述第二VLAN ID集合存在交集,则从所述交集中确定目标VLAN ID;
若所述第一VLAN ID集合与所述第二VLAN ID集合不存在交集,则分别从所述第一VLAN ID集合及所述第二VLAN ID集合确定目标VLAN ID。
优选地,从所述交集中确定目标VLAN ID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交集中数值最小的VLAN ID确定目标VLAN ID。
优选地,根据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包括:
对于跨域业务中的以太网段:
如果所述AZ端的接入类型为端口Port,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均确定为保持Kee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的VLAN类型为SVLAN,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剥离Po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为SVLAN,且A端及Z端的VLAN ID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优选地,根据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包括:
对于单域业务中非两层VLAN标签的以太网段:
如果所述AZ端的接入类型为端口Port,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的VLAN类型为SVLAN,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Po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为SVLAN,且A端及Z端的VLAN ID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优选地,根据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包括:
对于单域业务中两层VLAN标签的以太网段: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的接入类型为QinQ,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Po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包含SVLAN和CVLAN,且A端的SVLAN和CVLAN所对应的值分别与Z端的SVLAN和CVLAN所对应的值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装置,包括:
路由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
以太网段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
标签号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
接入动作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上述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首先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单域业务,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可以只有一个以太网业务段;对于跨域业务,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由至少三个以太网段组成。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最后,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类型可以包括端口接入和VLAN接入,VLAN类型可以包括单层标签类型和两层标签类型。本申请考虑了各种对称或不对称的业务场景,对所涉及的AZ端进行相应的业务配置,以实现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链路的重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
例如,可以从超级控制器SC中获取相关路由信息。
步骤S102,根据该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
在本步骤中,根据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所有以太网段。一般地,以太网业务可以划分为单域业务和跨域业务。对于跨域业务,例如地市A与地市B之间的以太网业务,当DC设备均属于同一厂家时,一般地可以包括3个以太网业务段,分别为地市A、省干及地市B;当DC设备不属于同一厂家时,示例性地,当地市A的DC设备属于厂家I,地市B的DC设备属于厂家II时,一般地可以包括4个以太网段业务,分别为地市A(厂家I)、省干A(厂家I)、省干B(厂家II)及地市B(厂家II)。对于单域业务,可以仅有一个以太网段。
步骤S103,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
其中,可用的VLAN ID指不被占用的、能够用来创建新的隧道的VLAN ID。
步骤S104,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Access Action)。
其中,接入类型可以包括端口(Port)、单层VLAN(Dot1Q)和两层VLAN(QinQ);VLAN类型可以包括CVLAN和SVLAN;接入动作可以包括保持(Keep)和剥离(Pop)。
本申请首先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单域业务,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可以只有一个以太网业务段;对于跨域业务,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由至少三个以太网段组成。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最后,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类型可以包括端口接入和VLAN接入,VLAN类型可以包括单层标签类型和两层标签类型。本申请考虑了各种对称或不对称的业务场景,对所涉及的AZ端进行相应的业务配置,以实现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链路的重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根据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的过程,可以包括:
S1,根据路由信息判断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是否为跨域业务。若是,执行S2;若否,执行S3。
S2,根据路由信息、各DC的以太网业务信息以及各DC之间的跨域链路信息,确定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多个以太网业务段。
一般地,各DC之间的跨域链路信息可以从SC中查询得到。
S3,根据路由信息以及各DC的以太网业务信息,确定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以太网业务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3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的过程,可以包括:
针对每个以太网段:
S1,分别获取所述以太网段的A端和Z端的可用的VLAN ID,得到该以太网段的A端的第一VLAN ID集合及该以太网段的Z端的第二VLAN ID集合。
S2,判断第一VLAN ID集合与第二VLAN ID集合是否存在交集。若是,执行S3;若否,执行S4。
S3,从交集中确定目标VLAN ID。
S4,分别从第一VLAN ID集合及第二VLAN ID集合确定目标VLAN ID。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3从交集中确定目标VLAN ID的过程,可以包括:
将交集中数值最小的VLAN ID确定目标VLAN ID。
可以理解的是,只要是交集中的VLAN ID,就可以用来作为该以太网段的A端及Z端的VLAN ID。选取数值最小的VLAN ID作为目标VLAN ID,可以简化VLAN ID的确定过程。同样地,选取数值最大的VLAN ID作为目标VLAN ID,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4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可以包括:
对于单域业务中非两层VLAN标签的以太网段:
如果所述AZ端的接入类型为端口Port,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的VLAN类型为SVLAN,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Po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为SVLAN,且A端及Z端的VLAN ID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其中,一般地,当子接口是所封装VLAN ID的tagged端口时,接入动作可以为keep;当子接口是所封装VLAN ID的untagged端口时,接入动作可以为pop。
示例性地,表1给出了单域业务的非两层VLAN场景下所确定的接入动作。其中,在OMC接口规范中,当接入类型为Dot1Q时,外层标签(SVLAN)的值传入CVLAN中。
表1:单域业务非两层VLAN场景
Figure BDA000344318021000008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4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可以包括:
对于单域业务中两层VLAN标签的以太网段: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的接入类型为QinQ,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Po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包含SVLAN和CVLAN,且A端的SVLAN和CVLAN所对应的值分别与Z端的SVLAN和CVLAN所对应的值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示例性地,表2给出了单域业务的两层VLAN场景下所确定的接入动作的组合样例。
表2:单域业务两层VLAN场景
Figure BDA000344318021000009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4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可以包括:
对于跨域业务中的以太网段:
S1,如果AZ端的接入类型为端口(Port),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均确定为保持(Keep)。
S2,如果AZ端中,A端的VLAN类型为SVLAN,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剥离(Pop)。
S3,如果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为SVLAN,且A端及Z端的VLAN ID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示例性地,表3至表5给出了当每个区域的以太网业务AZ端的端口VLAN都未占用时,所确定的接入动作的组合样例。其中,各个区域的DC设备均属于同一厂家。
表3:AZ端都无CVLAN
Figure BDA0003443180210000101
表4:A端有CVLAN,Z端无CVLAN
Figure BDA0003443180210000102
表5:AZ端都有CVLAN
Figure BDA0003443180210000103
示例性地,表6至表8给出了当省干区域的以太网业务AZ端的端口VLAN已被占用,其他可用VLAN范围存在交集时,对于AZ端非对称场景的VLAN和接入动作的组合样例。
表6:AZ端都无CVLAN
Figure BDA0003443180210000111
表7:A端有CVLAN,Z端无CVLAN
Figure BDA0003443180210000112
表8:AZ端都有CVLAN
Figure BDA0003443180210000113
示例性地,表9至表11给出了当省干区域的以太网业务AZ端的端口VLAN已被占用,其他可用VLAN范围无交集时,对于AZ端非对称场景的VLAN ID和接入动作的组合样例。
表9:AZ端都无CVLAN
Figure BDA0003443180210000121
表10:A端有CVLAN,Z端无CVLAN
Figure BDA0003443180210000122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表格的示例可知,本申请对于非对称的以太网业务的AZ端,其VLAN ID可以有也可以没,可以一边又一边无,也可以两边都有但VLAN号不一样;对于非对称(如一边有VLAN一边无、两边都有VLAN但不一样)情况下,接入点对于VLAN处理动作理论上可以有多种方式(如Push、Pop、Swap),不同业务场景可能需要两个接入点用不同处理动作,组合比较麻烦的。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分析,发现对于不对称的业务场景,可以固定用剥离(Pop)方式的处理动作,简化了下发逻辑,使得本申请的配置方法的适应性也更强。
表11:AZ端都有CVLAN
Figure BDA0003443180210000131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装置与上文描述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请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装置,可以包括:
路由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
以太网段确定单元22,用于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
标签号确定单元23,用于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
接入动作确定单元24,用于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太网段确定单元22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的过程,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判断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是否为跨域业务;
若是,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各DC的以太网业务信息以及各DC之间的跨域链路信息,确定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多个以太网业务段;
若否,根据所述路由信息以及各DC的以太网业务信息,确定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以太网业务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标签号确定单元23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的过程,可以包括:
针对各以太网业务段中的每个以太网段:
分别获取所述以太网段的A端和Z端的可用的VLAN ID,得到所述以太网段的A端的第一VLAN ID集合及所述以太网段的Z端的第二VLAN ID集合;
若所述第一VLAN ID集合与所述第二VLAN ID集合存在交集,则从所述交集中确定目标VLAN ID;
若所述第一VLAN ID集合与所述第二VLAN ID集合不存在交集,则分别从所述第一VLAN ID集合及所述第二VLAN ID集合确定目标VLAN ID。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标签号确定单元23从所述交集中确定目标VLAN ID的过程,可以包括:
将所述交集中数值最小的VLAN ID确定目标VLAN ID。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入动作确定单元24根据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可以包括:
对于跨域业务中的以太网段:
如果所述AZ端的接入类型为端口Port,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均确定为保持Kee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的VLAN类型为SVLAN,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剥离Po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为SVLAN,且A端及Z端的VLAN ID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入动作确定单元24根据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可以包括:
对于单域业务中非两层VLAN标签的以太网段:
如果所述AZ端的接入类型为端口Port,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的VLAN类型为SVLAN,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Po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为SVLAN,且A端及Z端的VLAN ID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入动作确定单元24根据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可以包括:
对于单域业务中两层VLAN标签的以太网段: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的接入类型为QinQ,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Po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包含SVLAN和CVLAN,且A端的SVLAN和CVLAN所对应的值分别与Z端的SVLAN和CVLAN所对应的值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装置可应用于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设备,如超级控制器等。可选的,图3示出了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参照图3,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设备的硬件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32,至少一个存储器3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31、通信接口32、存储器33、通信总线3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处理器31、通信接口32、存储器33通过通信总线3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3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
存储器3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等,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33存储有程序,处理器31可调用存储器33存储的程序,所述程序用于:
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
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
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
可选的,所述程序的细化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参照上文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存储有适于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用于:
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
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
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
可选的,所述程序的细化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参照上文描述。
综上所述:
本申请首先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单域业务,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可以只有一个以太网业务段;对于跨域业务,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由至少三个以太网段组成。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最后,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类型可以包括端口接入和VLAN接入,VLAN类型可以包括单层标签类型和两层标签类型。本申请考虑了各种对称或不对称的业务场景,对所涉及的AZ端进行相应的业务配置,以实现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链路的重建。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且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
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
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的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判断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是否为跨域业务;
若是,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各DC的以太网业务信息以及各DC之间的跨域链路信息,确定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多个以太网业务段;
若否,根据所述路由信息以及各DC的以太网业务信息,确定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以太网业务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的过程,包括:
针对各以太网业务段中的每个以太网段:
分别获取所述以太网段的A端和Z端的可用的VLAN ID,得到所述以太网段的A端的第一VLAN ID集合及所述以太网段的Z端的第二VLAN ID集合;
若所述第一VLAN ID集合与所述第二VLAN ID集合存在交集,则从所述交集中确定目标VLAN ID;
若所述第一VLAN ID集合与所述第二VLAN ID集合不存在交集,则分别从所述第一VLANID集合及所述第二VLAN ID集合确定目标VLAN I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交集中确定目标VLAN ID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交集中数值最小的VLAN ID确定目标VLAN I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包括:
对于跨域业务中的以太网段:
如果所述AZ端的接入类型为端口Port,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均确定为保持Kee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的VLAN类型为SVLAN,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剥离Po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为SVLAN,且A端及Z端的VLAN ID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包括:
对于单域业务中非两层VLAN标签的以太网段:
如果所述AZ端的接入类型为端口Port,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的VLAN类型为SVLAN,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Po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为SVLAN,且A端及Z端的VLAN ID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的过程,包括:
对于单域业务中两层VLAN标签的以太网段: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的接入类型为QinQ,Z端的VLAN类型或者VLAN ID与A端的不一致,则将A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Pop;
如果所述AZ端中,A端及Z端的VLAN类型均包含SVLAN和CVLAN,且A端的SVLAN和CVLAN所对应的值分别与Z端的SVLAN和CVLAN所对应的值一致,则将AZ端的接入动作确定为Keep。
8.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由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AZ端之间的路由信息;
以太网段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取构成目标AZ端的以太网业务的至少一个以太网业务段;
标签号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可用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目标VLAN ID;
接入动作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类型、虚拟局域网VLAN类型及目标VLAN ID,确定所述各以太网业务段的AZ端的接入动作。
9.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CN202111642008.4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4301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008.4A CN114301736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008.4A CN114301736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736A true CN114301736A (zh) 2022-04-08
CN114301736B CN114301736B (zh) 2023-08-29

Family

ID=8097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2008.4A Active CN114301736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1736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4564A (zh) * 2002-08-05 2004-02-11 ��Ϊ�������޹�˾ 一种虚拟局域网之间的通信方法
CN1759572A (zh) * 2003-06-20 2006-04-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以太网业务安全隔离的方法
CN1832444A (zh) * 2005-03-08 2006-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城域网络中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866919A (zh) * 2005-12-06 2006-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局域网堆叠的业务交换方法
CN101150493A (zh) * 2006-09-20 2008-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接入终端上实现业务分流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83638A (zh) * 2008-01-10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标签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567854A (zh) * 2009-05-26 2009-10-28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流分类的以太网数据帧vlan双层标签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616161A (zh) * 2009-07-31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QinQ城域以太网中传递服务质量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70385A (zh) * 2010-02-27 201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树业务中以太网帧的发送方法和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2611619A (zh) * 2012-02-24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数据报文的方法和路由设备
CN104348693A (zh) * 2013-08-08 2015-02-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设备二层隔离的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US20160065386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Alcatel -Lucent Usa, Inc. Scalable virutal networks in sdn-based ethernet networks using vlans
CN107547333A (zh) * 2016-06-29 2018-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组合虚拟专用网vpn的方法与装置
CN108650177A (zh) * 2018-04-13 2018-10-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sptn设备进行跨域业务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9788018A (zh) * 2017-11-15 2019-05-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68475A (zh) * 2020-11-19 2021-03-09 清华大学 一种接入子网源地址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13411244A (zh) * 2017-09-30 2021-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域QoS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3691897A (zh) * 2021-08-27 2021-11-2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到端逆向创建eoo业务的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4564A (zh) * 2002-08-05 2004-02-11 ��Ϊ�������޹�˾ 一种虚拟局域网之间的通信方法
CN1759572A (zh) * 2003-06-20 2006-04-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以太网业务安全隔离的方法
CN1832444A (zh) * 2005-03-08 2006-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城域网络中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866919A (zh) * 2005-12-06 2006-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局域网堆叠的业务交换方法
CN101150493A (zh) * 2006-09-20 2008-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接入终端上实现业务分流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83638A (zh) * 2008-01-10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标签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567854A (zh) * 2009-05-26 2009-10-28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流分类的以太网数据帧vlan双层标签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616161A (zh) * 2009-07-31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QinQ城域以太网中传递服务质量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70385A (zh) * 2010-02-27 201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树业务中以太网帧的发送方法和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2611619A (zh) * 2012-02-24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数据报文的方法和路由设备
CN104348693A (zh) * 2013-08-08 2015-02-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设备二层隔离的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US20160065386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Alcatel -Lucent Usa, Inc. Scalable virutal networks in sdn-based ethernet networks using vlans
CN107547333A (zh) * 2016-06-29 2018-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组合虚拟专用网vpn的方法与装置
CN113411244A (zh) * 2017-09-30 2021-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域QoS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9788018A (zh) * 2017-11-15 2019-05-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50177A (zh) * 2018-04-13 2018-10-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sptn设备进行跨域业务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12468475A (zh) * 2020-11-19 2021-03-09 清华大学 一种接入子网源地址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13691897A (zh) * 2021-08-27 2021-11-2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到端逆向创建eoo业务的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736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395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upport for multipoint L2VPN services in devices without local bridging
US7835306B2 (en) Translating MST instances between ports of a bridge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9166818B2 (en) Provisioning single or multistage networks using ethernet service instances (ESIs)
US8199753B2 (en) Forwarding frames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ing shortest path bridging
EP1398920B1 (en) Stackable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provisioning in bridged networks
US886755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arent LAN services in a packet network
US7881314B2 (en) Network device providing access to both layer 2 and layer 3 services on a single physical interface
US8509248B2 (en) Routing frames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ing bridge identifiers
CN104937885B (zh) 用于结构交换机的全局vlan
US885498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network domains
CN1708957B (zh) 多层虚拟局域网(vlan)域映射机制
US20020038253A1 (en) Point-to-multipoint virtual circuits for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US20070177597A1 (en) Ethernet connection-based forwarding process
CN105340228A (zh) 动态服务关联和按需服务供应
CN101133407A (zh) 带有伸缩的广播和服务实例域的城域以太网
CN108964940A (zh) 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15077878A1 (en) Switched path aggregation for data centers
US20030225908A1 (en) Loop elimin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1538789B1 (en) Method for traffic management in a Virtual Private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VPLS)
CN114301736A (zh) 一种混合组网下非对称标签的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06100266A1 (en) Guaranteed bandwidth end-to-end services in bridged networks
CN104967578A (zh) Sdn控制器和交换机、流表管理方法及报文处理方法
US9923731B1 (en) Seamless migration from 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to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protocol
US8040897B2 (en) Multiple spanning tree extensions for trunk ports carrying more than 4K virtual services
CN114363404A (zh) 一种混合组网下的以太网业务端到端还原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