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0971A - 一种功率模块、电气设备及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模块、电气设备及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0971A
CN114300971A CN202111405464.7A CN202111405464A CN114300971A CN 114300971 A CN114300971 A CN 114300971A CN 202111405464 A CN202111405464 A CN 202111405464A CN 114300971 A CN114300971 A CN 114300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box body
air
power module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54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俊达
许圳杰
陈文韬
曾舒钰
吴智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hua Data Co Ltd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hua Data Co Ltd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hua Data Co Ltd,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hua Dat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54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09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0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0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电气设备及工作方法,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送风管路;箱体用于装配在电气设备的柜体内;箱体内沿第一方向依次设有多组元器件组;每组元器件组分别具有多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流间隙;送风管路设置在箱体内,开设有多组喷气口;送风管路的进口端设有插接头,插接头穿设固定在箱体的侧壁上,并且与柜体内的气体管路出口对接。本发明提供的工作方法包括降温、除尘、灭火中的至少一种方法。本发明由于在每个功率模块内均集成了送风管路,利用送风管路可以对功率模块进行除尘、降温、灭火,实现了电气设备模块化的工作方式,提升了电气设备排查故障和消除故障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功率模块、电气设备及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功率模块、电气设备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模块化电气设备为包括多个功率模块的电气设备,在并网逆变器、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不间断电源)和地铁制动能量回馈系统中均有应用。基于现实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模块化电气设备的整机功率等级也在大幅度增加,因此模块化电气设备并联的功率模块也越来越多。
功率模块装配在电气设备的柜体内,长时间工作会存在粉尘堆积、某个元器件工作温度超标、某个功率模块着火等故障问题。由于各个功率模块存在的故障问题各不相同,利用电气设备自身的装置来排查和解决各个功率模块的问题就比较繁琐和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模块、电气设备及电气设备的工作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气设备对多功率模块排查和消除故障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模块,包括:
箱体,用于装配在电气设备的柜体内;定义所述箱体的前后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箱体内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有多组元器件组;每组所述元器件组分别具有多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过流间隙;以及
送风管路,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开设有多组喷气口;所述送风管路的进口端设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穿设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并且与所述柜体内的气体管路出口对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组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至少一组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至少一组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由前至后倾斜设置;
其中,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和/或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对准前方第一组所述元器件组的所述过流间隙。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喷气口均连接有压力喷头,所述压力喷头与所述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可控制多个所述压力喷头的流体喷射压力和流体喷射速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义所述箱体的左右方向为第三方向,在所述元器件组中,其中在所述第三方向两侧的元器件与所述箱体的左右侧壁之间分别具有走线空间;
所述送风管路包括走线部以及与所述走线部连接的喷射部,所述走线部固定设置在所述走线空间内,所述喷射部位于所述元器件组的斜前方;所述喷射部上设有多组所述喷气口;
所述箱体内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喷射部,并且至少两组所述喷射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多组所述元器件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电容组、电感组和滤波器件组;所述电容组的前方还设有散热风扇;所述电容组的每列电容的两侧分别设有散热器,所述电容组的所述过流间隙为位于两组所述散热器之间的散热通道;
其中,前方第一组所述喷射部位于所述电容组与所述散热风扇之间,且该所述喷射部具有朝向所述散热通道的所述喷气口,以及朝向所述散热风扇的所述喷气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感组的斜前方设有一组所述喷射部,并且该所述喷射部中的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和/或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对准所述电感组的所述过流间隙;和/或
所述滤波器件组的斜前方设有一组所述喷射部,并且该所述喷射部中的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和/或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对准所述滤波器件组的所述过流间隙。
一些实施例中,多组所述元器件组沿所述第二方向分为上下两排,每排所述元器件组均包括所述电容组、所述电感组和所述滤波器件组;
上排和下排的所述电容组的斜前方分别设有所述喷射部,上排和下排的所述电感组的斜前方分别设有一组所述喷射部,和/或上排和下排的所述滤波器件组的斜前方分别设有一组所述喷射部;
其中,位于下排的各个所述喷射部均具有朝向所述箱体上方的所述喷气口,和/或位于上排的各个所述喷射部均具有朝向所述箱体下方的所述喷气口。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柜体内;其中,在所述箱体装配至所述柜体时,所述插接头与所述气体管路出口对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包括:
柜体,设置有气体管路,所述气体管路具有多个出口;所述出口连接有对接头;以及
多个上述的功率模块;
其中,在每个所述功率模块分别装配至所述柜体时,每个所述插接头分别对应与一组所述对接头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功率模块及电气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送风管路可以向箱体内输送冷空气或其他气体,以达到对功率模块除尘、降温、灭火等功能;由于在每个功率模块的箱体内均设置送风管路送风,使得电气设备具备了模块化的工作方式,提升了电气设备排查故障和消除故障的工作效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的工作方法,在每个所述箱体内均设置所述送风管路,所述送风管路包括位于所述元器件组前方的喷射部;所述箱体内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至少两组所述喷射部;所述喷射部上开设有多组所述喷气口;
至少一组所述喷射部对应位于所述元器件组中的高温元器件的前方;至少一组所述喷气口朝向所述箱体的上方,至少一组所述喷气口朝向所述箱体的后端;前方第一组所述喷射部还开设有朝向所述箱体前端的所述喷气口;
每个所述喷气口均连接有压力喷头,所述压力喷头与所述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工作方法包括除尘方法、降温方法、灭火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
其中,所述除尘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气设备停机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开启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所述压力喷头,所述压力喷头向上喷射出空气,空气使落在所述元器件组上的灰尘上扬;第一预设时间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关闭上述压力喷头;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开启位于所述箱体内腔前部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吹动上扬灰尘向后移动;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开启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所述压力喷头,所述压力喷头向后喷射出空气,吹动灰尘移出所述箱体;第二预设时间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关闭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压力喷头;
所述降温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高温元器件的环境温度;
在所述环境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开启与所述高温元器件对应的所述压力喷头,所述压力喷头向所述高温元器件喷射冷空气,以对所述高温元器件降温;
所述灭火方法包括:
当某一个或某几个所述功率模块发生火灾时,生成火灾报警信号,将火灾报警信号发生到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关闭发生火灾的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散热风扇,并且控制切换所述气体管路的气源;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开启朝向所述箱体前端的所述压力喷头和朝向所述箱体后端的所述压力喷头,并控制增大所述压力喷头的喷射压力,所述压力喷头喷射惰性气体,以隔绝空气并灭除火苗。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工作方法,包括除尘方法、降温方法、灭火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由于每个功率模块内均集成了送风管路,利用送风管路和压力喷头可以对功率模块进行除尘、降温、灭火,实现了电气设备模块化的工作方式,提升了电气设备排查故障和消除故障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元器件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送风管路;21、走线部;22、喷射部;23、插接头;24、压力喷头;3、电容组;4、电感组;5、滤波器件组;6、散热器;7、散热风扇;8、散热通道;9、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功率模块进行说明。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箱体1和送风管路2。箱体1用于装配在电气设备的柜体内;定义箱体1的前后方向为第一方向、箱体1的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箱体1内沿第一方向依次设有多组元器件组;每组元器件组分别具有多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流间隙;送风管路2设置在箱体1内,开设有多组喷气口;送风管路2的进口端设有插接头23,插接头23穿设固定在箱体1的侧壁上,并且与柜体内的气体管路出口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箱体1的高度方向和前后方向分别是指箱体1装配至柜体后,柜体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箱体1内的一端安装有散热风扇7,也可以理解为散热风扇7处于箱体1的端部为箱体1的前部,散热风扇7位于所有元器件的前方。
本实施例中的箱体1可直接固定在柜体内,也可与柜体可拆卸装配。无论采用哪种装配方式,当箱体1装入柜体后,送风管路2的插接头23就可以直接与柜体内的气体管路出口对接。
柜体内的气体管路可以连接不同的气源,也就是说,气体管路可以通入不同的气体,如冷空气和惰性气体。切换气源由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控制完成。
另外,每个功率模块均具备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与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通讯模块可以接受到功率模块的故障信号,如温度信号、火灾报警信号等,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接通气体管路,并控制气体管路与出现故障的功率模块的送风管路2连通,送风管路2向箱体1内通入冷空气或惰性气体,以对元器件降温或灭火。
除此之外,在电气设备停机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接通送风管路2与气体管路,送风管路2向箱体1内吹风,将沉积在箱体1内的灰尘吹出箱体1,以对功率模块除尘。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功率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送风管路2可以向箱体1内输送冷空气或其他气体,以达到对功率模块除尘、降温、灭火等功能;由于在每个功率模块的箱体1内均设置送风管路2送风,使得电气设备具备了模块化的工作方式,并且不会改变功率模块内所有元器件的布局方式,提升了电气设备排查故障和消除故障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喷气口中,至少一组喷气口的喷气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至少一组喷气口的喷气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至少一组喷气口的喷气方向沿第一方向由前至后倾斜设置,如图4所示;其中,至少一组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喷气口和/或至少一组沿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喷气口对准前方第一组元器件组的过流间隙。
多组喷气口具备至少三个方向的喷气朝向,也就是说,气体具备至少三个方向的出气路径。
在对功率模块除尘时,可先开启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喷气口,气体直上或直下流动,可以使沉积在元器件或基板9上的灰尘上扬,然后再开启沿第一方向设置和/或沿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喷气口,气体向箱体1的后方流动,以将灰尘吹出箱体1外。需要说明的是,箱体1的后侧板为多孔板,多孔板利于散热和除灰。
由于至少一组喷气口对准前方第一组元器件组的过流间隙,也就是说,至少一组送风管路2位于所有元器件的正前方,这样可以对箱体1整体进行除尘,另外,喷气口对准过流间隙,可以使灰尘集中在过流间隙内,并且经过过流间隙排出至箱体1外,从而避免灰尘再大量聚集在元器件上。
另外,至少一组喷气口沿第一方向倾斜设置,该类喷气口可以直接对准高温元器件,向高温元器件送人冷空气,以对高温元器件进行降温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开设不同朝向的喷气口外,还可以在喷气口上安装转换喷头,利用通讯模块和转换喷头自动调节喷气口的喷气方向。
除了限定喷气口的喷气方向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每个喷气口均连接有压力喷头24,压力喷头24与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可控制多个压力喷头24的流体喷射压力和流体喷射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喷气口均连接有压力喷头24,压力喷头24将喷气口覆盖,所以图1至图3中,均显示不出喷气口。另外,每个压力喷头24的喷射压力可以设置为不同,通过调节不同压力喷头24的喷射压力,可以调节并规划箱体1内整体气体流动的速度和路径(比如只在箱体1的前端设置一组送风管路2,可以增大某几个在第一方向上的压力喷头24的喷气压力,若在箱体1内设置两组送风管路2,就可以减小在第一方向上的压力喷头24的喷气压力),一方面可以减少送风管路2的布设路径,即减小送风管路2对元器件布局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能保证灰尘快速且全部排出箱体1,除尘效果良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送风管路2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定义箱体1的左右方向为第三方向,在元器件组中,其中在第三方向两侧的元器件与箱体1的左右侧壁之间分别具有走线空间;送风管路2包括走线部21以及与走线部21连接的喷射部22,走线部21固定设置在走线空间内,喷射部22位于元器件组的斜前方,喷射部22上设有多组上述的喷气口。
需要说明的是,一条走线部21可以连接一条喷射部22,也可以分支出多条喷射部22。走线部21上也可以设置喷气口。走线部21的进口端连接插接头23,一般情况下,插接头23固定在箱体1的后侧板上,以方便与柜体内的气体管路出口对接。
走线部21位于走线空间内,不会对元器件造成干涉,也不会影响元器件的整体排布。喷射部22位于元器件的斜前方,不会阻挡过流间隙,也就是说,不会对气体流动路径造成影响。
箱体1内设有至少两组喷射部22;至少喷射部2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喷射部22的数量根据箱体1的前后长度、元器件组的排布方式以及元器件的自身特性而定。若元器件是高温元件,则对应需要布设一组喷射部22,若元器件容易积灰,则需要布设一组喷射部2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功率模块可以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多组元器件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电容组3、电感组4和滤波器件组5;电容组3的前方还设有散热风扇7;电容组3的每列电容的两侧分别设有散热器6。电容组3、电感组4以及散热器6设置在一块基板9上,滤波器件组5设置在另一块基板9上,两块基板9沿第一方向排布。
电容组3、电感组4和滤波器件组5的发热量依次递减,所以三者沿送风风向依次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电容组3、电感组4和滤波器件组5各自的过流间隙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彼此错位。
电容属于高温元器件,每列电容的两侧分别设有散热器6,两个散热器6之间形成散热通道8,而电容组3的过流间隙就为散热通道8。
另外,由于电容组3和散热器6最靠近散热风扇7,粉尘堆积量最大,因此在电容组3与散热风扇7之间设置一组喷射部22,该喷射部22具有朝向散热通道8的喷气口,以及朝向散热风扇7的喷气口。
朝向散热通道8的喷气口可以将沉积在电容以及散热器6上的灰尘吹出散热通道8,朝向散热风扇7的喷气口可以对散热风扇7除尘,使沉积在散热风扇7上的灰尘吹出箱体1。
需要说明的是,除尘工作是在功率模块断电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断电一段时间后,灰尘不带有载荷,灰尘即便落在敏感元器件上,也不会对元器件造成影响。
除了在电容组3与散热风扇7之间设置一组喷射部22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电感组4的斜前方也设有一组喷射部22,和/或滤波器件组5的斜前方也设有一组喷射部22。并且每个喷射部22上至少一组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喷气口和/或至少一组沿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喷气口对准过流间隙。
电感组4的前方、滤波器件组5的前方是否设置喷射部22要根据元器件的排布方式而定。若电容组3前方的喷射部22喷出的气体可以带走电感上的灰尘,那电感组4的前方就无需设置喷射部22。
由于滤波器件组5中存在高温元器件,优先地,在滤波器件组5的前方设置一组喷射部22,以对高温元器件进行降温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组元器件组沿第二方向分为上下两排,每排元器件组均包括电容组3、电感组4和滤波器件组5。电容组3的每列电容之间分别设有两组散热器6。具体地,上排电容组3、电感组4和散热器6均固定在一块基板9上,上排滤波器件组5固定在另一块基板9上。
箱体1内设置上下两排元器件组,简化了该功率模块内部的基板9和元器件的布局难度,并且通过散热风扇7对两排元器件组统一散热,送风风流被充分利用,可实现较小的体积、较高的功率密度和较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上排和下排的电容组3的斜前方分别设有喷射部22,上排和下排的电感组4的斜前方分别设有一组喷射部22,和/或上排和下排的滤波器件组5的斜前方分别设有一组喷射部22。其中,位于下排的各个喷射部22均具有朝向箱体1上方的喷气口,和/或位于上排的各个喷射部22均具有朝向箱体1下方的喷气口。
下排的喷气口朝上,上排的喷气口朝下,可以将沉积在基板9或元器件上的灰尘吹起上扬。由于在重力作用下,上排积存的灰尘量会比下排积存的灰尘量小,因此,下排朝上的喷气口的数量优选大于上排朝下的喷气口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功率模块替换、检修或检测,箱体1可拆卸地设置于柜体内;其中,在箱体1装配至柜体时,插接头23与气体管路出口对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包括柜体和上述的多个功率模块,柜体设置有气体管路,气体管路具有多个出口,出口连接有对接头;其中,在每个功率模块分别装配至柜体时,每个插接头23分别对应与一组对接头连接。
各个功率模块并联运行,使得该电气设备构成了模块化UPS。另外,由于在每个功率模块的箱体1内均设置送风管路2送风,使得电气设备具备了模块化的工作方式,提升了电气设备排查故障和消除故障的工作效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电气设备的工作方法,在每个箱体1内均设置送风管路2,送风管路2包括位于元器件组前方的喷射部22;箱体1内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至少两组喷射部22;喷射部22上开设有多组喷气口。
其中,至少一组喷射部22对应位于元器件组中的高温元器件的前方;至少一组喷气口朝向箱体1的上方,至少一组喷气口朝向箱体1的后端;前方第一组喷射部22还开设有朝向箱体1前端的喷气口;每个喷气口均连接有压力喷头24,压力喷头24与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工作方法包括除尘方法、降温方法、灭火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也就是说,上述电气设备具备除尘、降温、灭火三种当中的其中一种功能,也可以具备其中任意两种功能,当然还可以具备上述三种功能。
其中,除尘方法包括:
在电气设备停机后,控制系统控制开启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压力喷头24,压力喷头24向上喷射出空气,空气使落在元器件组上的灰尘上扬;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系统控制关闭上述压力喷头24;
控制系统控制开启位于箱体1内腔前部的散热风扇7,散热风扇7吹动上扬灰尘向后移动;
开启散热风扇7的同时或者是过一小段时间后,控制系统控制开启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压力喷头24,压力喷头24向后喷射出空气,吹动灰尘移出箱体1;第二预设时间后,控制系统控制关闭散热风扇7和压力喷头24。
需要说明的是,除尘工作是在功率模块断电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断电一段时间后,灰尘不带有载荷,灰尘即便落在敏感元器件上,也不会对元器件造成影响。
降温方法包括:
获取高温元器件的环境温度;
在环境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控制系统控制开启与高温元器件对应的压力喷头24,压力喷头24向高温元器件喷射冷空气,以对高温元器件降温。
灭火方法包括:
当某一个或某几个功率模块发生火灾时,生成火灾报警信号,将火灾报警信号发生到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关闭发生火灾的功率模块中的散热风扇7,并且控制切换气体管路的气源;
控制系统控制开启朝向箱体1前端的压力喷头24和朝向箱体1后端的压力喷头24,并控制增大压力喷头24的喷射压力,压力喷头24喷射惰性气体,朝向箱体1前端的压力喷头24向前喷射惰性气体,以隔绝空气进入箱体1,使箱体1内形成无氧环境;朝向箱体1后端的压力喷头24向后喷射惰性气体,以灭除火苗。另外,若箱体1与柜体滑动连接,控制增大朝向箱体1后端的压力喷头24的喷射压力,当压力足够大时,箱体1会受到向前的冲击力,而与柜体1自动断电。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工作方法,包括除尘方法、降温方法、灭火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由于每个功率模块内均集成了送风管路2,利用送风管路2和压力喷头24可以对功率模块进行除尘、降温、灭火,实现了电气设备模块化的工作方式,提升了电气设备排查故障和消除故障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用于装配在电气设备的柜体内;定义所述箱体的前后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箱体内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有多组元器件组;每组所述元器件组分别具有多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过流间隙;以及
送风管路,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开设有多组喷气口;所述送风管路的进口端设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穿设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并且与所述柜体内的气体管路出口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至少一组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至少一组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由前至后倾斜设置;
其中,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和/或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对准前方第一组所述元器件组的所述过流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气口均连接有压力喷头,所述压力喷头与所述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可控制多个所述压力喷头的流体喷射压力和流体喷射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箱体的左右方向为第三方向,在所述元器件组中,其中在所述第三方向两侧的元器件与所述箱体的左右侧壁之间分别具有走线空间;
所述送风管路包括走线部以及与所述走线部连接的喷射部,所述走线部固定设置在所述走线空间内,所述喷射部位于所述元器件组的斜前方;所述喷射部上设有多组所述喷气口;
所述箱体内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喷射部,并且至少两组所述喷射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元器件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电容组、电感组和滤波器件组;所述电容组的前方还设有散热风扇;所述电容组的每列电容的两侧分别设有散热器,所述电容组的所述过流间隙为位于两组所述散热器之间的散热通道;
其中,前方第一组所述喷射部位于所述电容组与所述散热风扇之间,且该所述喷射部具有朝向所述散热通道的所述喷气口,以及朝向所述散热风扇的所述喷气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组的斜前方设有一组所述喷射部,并且该所述喷射部中的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和/或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对准所述电感组的所述过流间隙;和/或
所述滤波器件组的斜前方设有一组所述喷射部,并且该所述喷射部中的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和/或至少一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所述喷气口对准所述滤波器件组的所述过流间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元器件组沿所述第二方向分为上下两排,每排所述元器件组均包括所述电容组、所述电感组和所述滤波器件组;
上排和下排的所述电容组的斜前方分别设有所述喷射部,上排和下排的所述电感组的斜前方分别设有一组所述喷射部,和/或上排和下排的所述滤波器件组的斜前方分别设有一组所述喷射部;
其中,位于下排的各个所述喷射部均具有朝向所述箱体上方的所述喷气口,和/或位于上排的各个所述喷射部均具有朝向所述箱体下方的所述喷气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柜体内;其中,在所述箱体装配至所述柜体时,所述插接头与所述气体管路出口对接。
9.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设置有气体管路,所述气体管路具有多个出口;所述出口连接有对接头;以及
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模块;
其中,在每个所述功率模块分别装配至所述柜体时,每个所述插接头分别对应与一组所述对接头连接。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气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箱体内均设置所述送风管路,所述送风管路包括位于所述元器件组前方的喷射部;所述箱体内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至少两组所述喷射部;所述喷射部上开设有多组所述喷气口;
至少一组所述喷射部对应位于所述元器件组中的高温元器件的前方;至少一组所述喷气口朝向所述箱体的上方,至少一组所述喷气口朝向所述箱体的后端;前方第一组所述喷射部还开设有朝向所述箱体前端的所述喷气口;
每个所述喷气口均连接有压力喷头,所述压力喷头与所述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工作方法包括除尘方法、降温方法、灭火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
其中,所述除尘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气设备停机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开启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所述压力喷头,所述压力喷头向上喷射出空气,空气使落在所述元器件组上的灰尘上扬;第一预设时间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关闭上述压力喷头;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开启位于所述箱体内腔前部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吹动上扬灰尘向后移动;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开启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所述压力喷头,所述压力喷头向后喷射出空气,吹动灰尘移出所述箱体;第二预设时间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关闭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压力喷头;
所述降温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高温元器件的环境温度;
在所述环境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开启与所述高温元器件对应的所述压力喷头,所述压力喷头向所述高温元器件喷射冷空气,以对所述高温元器件降温;
所述灭火方法包括:
当某一个或某几个所述功率模块发生火灾时,生成火灾报警信号,将火灾报警信号发生到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关闭发生火灾的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散热风扇,并且控制切换所述气体管路的气源;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开启朝向所述箱体前端的所述压力喷头和朝向所述箱体后端的所述压力喷头,并控制增大所述压力喷头的喷射压力,所述压力喷头喷射惰性气体,以隔绝空气并灭除火苗。
CN202111405464.7A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功率模块、电气设备及工作方法 Pending CN1143009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5464.7A CN114300971A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功率模块、电气设备及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5464.7A CN114300971A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功率模块、电气设备及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0971A true CN114300971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65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5464.7A Pending CN114300971A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功率模块、电气设备及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097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5685A (ja) * 2005-06-27 2007-01-11 Fujitsu Ltd パッケージ冷却方法及び装置
CN204258598U (zh) * 2014-12-15 2015-04-08 北京合力电气传动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及机柜
JP2016067642A (ja) * 2014-09-30 2016-05-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消火設備、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装置消火方法
CN108168362A (zh) * 2018-01-23 2018-06-15 国机重工集团常林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塞的喷气自除尘热交换装置
CN110519967A (zh) * 2019-08-22 2019-11-29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模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5685A (ja) * 2005-06-27 2007-01-11 Fujitsu Ltd パッケージ冷却方法及び装置
JP2016067642A (ja) * 2014-09-30 2016-05-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消火設備、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装置消火方法
CN204258598U (zh) * 2014-12-15 2015-04-08 北京合力电气传动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及机柜
CN108168362A (zh) * 2018-01-23 2018-06-15 国机重工集团常林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塞的喷气自除尘热交换装置
CN110519967A (zh) * 2019-08-22 2019-11-29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90492B1 (en) Cool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cooling system
US9576775B2 (en) Plasma generating device
EP1938677B1 (en) Method for electronics equipment cooling having improved emi control and reduced weight
CN211958368U (zh) 一种模块化开关柜
EP4300656A2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cluster,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d enclos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4300971A (zh) 一种功率模块、电气设备及工作方法
CN2882873Y (zh) 区域可调式波焊喷嘴结构
CN11289412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无损切割喷头装置
CN113478976B (zh) 一种外置负压集成装置
CN112570886A (zh) 一种激光焊接气刀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549936U (zh) 一种用于划切机的喷水架导流板
CN215308738U (zh) 雾化器风道结构、雾化器及消毒机器人
CN208713142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激光切割装置
CN214160751U (zh) 一种具有冷却降温功能的在线等离子清洁装置
CN206099380U (zh) 一种放电装置
CN218586613U (zh) 防尘且防潮型高安全性直流屏
CN113795107B (zh) 一种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仪表系统的控制柜及控制方法
CN212181245U (zh) 一种用于改变凹光阻膜厚的电浆清洗机
JP7289584B1 (ja) 大容量型超微粒化噴霧乾燥装置及び大容量型超微粒化噴霧乾燥方法
AU2021103574A4 (en)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CN219117480U (zh) 一种风口平台冷却装置
US11134588B2 (en) Crossflow air cooling modul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CN214625869U (zh) 一种静电除油烟设备控制电柜
CN212857769U (zh) 吹风结构及除尘设备
CN117559238A (zh) 一种具有内部清理功能的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