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6033B - 一种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6033B
CN114296033B CN202111591706.6A CN202111591706A CN114296033B CN 114296033 B CN114296033 B CN 114296033B CN 202111591706 A CN202111591706 A CN 202111591706A CN 114296033 B CN114296033 B CN 1142960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ignal
optical
signal
delay
n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17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96033A (zh
Inventor
叶星炜
邵光灏
李品
张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1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1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1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1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5917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60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6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6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96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60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在延时控制网络的各种实现方案中,基于微波光子学的光控射频波束形成以其突出的潜在优势而获得了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通过电/光和光/电转换,光控射频波束形成网络可将宽带电信号的延时控制转移到光域完成,在充分发挥光子技术瞬时带宽大、重量轻、抗电磁干扰等优势的同时还可引入光域的额外时频资源用于延时控制。但是,现有的光控射频波束形成网络方案在应用于接收波束形成时需要为各个延时通道分配波长不同的光载波以避免信号叠加时光域干涉引起的信号波动。显然,对光波长资源的过度需求严重限制了光控射频波束形成网络在接收模式下的推广应用。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串联式光控接收射频波束形成方法和装置,可利用单路光载波实现线阵接收波束的叠加形成与扫描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光子雷达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波光子学的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阵列天线系统中,对阵列主瓣指向等辐射特性的重构可通过调节各阵元收发信号的幅度、相位和延时实现,这一技术即称为波束形成。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波束形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雷达、无线通信等系统中。随着阵列天线系统所承载信号的相对带宽不断增加,传统基于移相的波束形成网络会出现孔径渡越和波束偏斜等问题,难以满足新一代先进微波射频系统的宽带宽角波束扫描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用延时网络替代移相网络。在延时控制网络的各种实现方案中,基于微波光子学的光控射频波束形成以其突出的潜在优势而获得了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通过电/光和光/电转换,光控射频波束形成网络可将宽带电信号的延时控制转移到光域完成,在充分发挥光子技术瞬时带宽大、重量轻、抗电磁干扰等优势的同时还可引入光域的额外时频资源用于延时控制。但是,现有的光控射频波束形成网络方案在应用于接收波束形成时需要为各个延时通道分配波长不同的光载波以避免信号叠加时光域干涉引起的信号波动。显然,对光波长资源的过度需求严重限制了光控射频波束形成网络在接收模式下的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设计新型网络及相关装置,以满足天线阵在接收模式下的宽带宽角波瓣扫描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串联式光控接收射频波束形成方法和装置,可利用单路光载波实现线阵接收波束的叠加形成与扫描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以强度恒定的光信号作为第1个输入光信号,将天线阵列中第n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sn(t)延时τn后作用于强度为IIN,n(t)的第n个输入光信号上,使第n个输出光信号的强度为IOUT,n(t)=[IIN,n(t)+ansn(t-τn)];其中an为幅度系数,n=1,2,…,N;
步骤2、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延时Tn后作为第(n+1)个输入光信号;
步骤3、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送入光电探测器中,得到各阵元接收到信号的延时叠加结果;
步骤4、通过改变Tn,实现接收波束主瓣的扫描控制。
进一步地,若N个阵元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1,x2,…,xN,而期望的目标主瓣方向与阵列法向间的夹角为θ,则τn、Tn与xn之间的关系为其中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n个输入光信号经sn(t)作用成为第n个输出光信号的过程具体如下:
步骤101、将第n个输入光信号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送入光电探测器,得到电信号1;另一路经饱和光放大成为强度恒定的光信号A,将其分成两路A1和A2。
步骤102、把sn(t)调制于光信号A1上,将该已调光信号延时τn并经可控光衰减后送入另一光电探测器,得到电信号2。
步骤103、将电信号1和电信号2叠加,并利用叠加后的电信号调制光信号A2,得到的已调光信号作为第n个输出光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强度恒定的光信号具体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单频连续波激光器的输出,或经过光域带通滤波的光放大器自发辐射。
进一步地,所述改变Tn的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501、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送入第n个具有色散响应的光器件中,并以该光器件的输出作为第(n+1)个输入光信号;
步骤502、改变所述强度恒定的光信号的波长或波长范围,实现Tn的调节。
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光控接收波束形成装置,包括:
N个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用于将天线阵列中第n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sn(t)延时τn后作用于强度为IIN,n(t)的第n个输入光信号上,使第n个输出光信号的强度为 IOUT,n(t)=[IIN,n(t)+ansn(t-τn)];所述an为幅度系数,n=1,2,…,N。
N-1个光域连接与延时模块:用于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延时Tn后作为第(n+1)个输入光信号。
光源模块:用于产生强度恒定的光信号作为第1个输入光信号。
光电探测与信号合成模块:用于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送入光电探测器中,以得到各阵元接收到信号的延时叠加结果。
波束控制模块:用于改变Tn,实现接收波束主瓣的扫描控制。
进一步地,若N个阵元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1,x2,…,xN,而期望的目标主瓣方向与阵列法相间的夹角为θ,则τn、Tn与xn之间的关系为其中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具体包括:
信号提取与载波再生模块:用于将第n个输入光信号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送入光电探测器,得到电信号1;另一路经饱和光放大成为强度恒定的光信号A,再经光功分器将其分成两路A1和A2。
光域信号延时模块:用于把sn(t)调制于光信号A1上,将该已调光信号延时τn并经可控光衰减器后送入另一光电探测器,得到电信号2。
信号叠加与调制模块:用于将电信号1和电信号2叠加,在另一电光调制器中利用叠加后的电信号调制光信号A2,得到的已调光信号作为第n个输出光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模块具体为:单频连续波激光器,或经过光域带通滤波的自发辐射光放大器。
进一步地,利用具有色散响应的光器件构成光域连接与延时模块,通过改变光源模块的输出光信号的波长或波长范围,实现Tn的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仅需要单路光载波即可实现线阵接收波束的叠加形成与扫描控制,大幅降低了大规模阵列对光控波束形成系统所用光载波数量的需求。
2、串联式结构,有利于阵列规模的拓展。
3、相对于电域的延时控制网络,本发明利用微波光子技术,可显著增加瞬时带宽并降低延时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设计串联式的光控接收射频波束形成网络结构,通过对单路光载波的多次利用,实现阵列接收信号的光域延时控制与叠加,完成宽带宽角扫描。
具体而言,当应用于N阵元线阵时,本发明所提出的光控射频接收波束形成装置包括:N个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用于将天线阵列中第n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sn(t)延时τn后作用于强度为IIN,n(t)的第n个输入光信号上,使第n个输出光信号的强度为 IOUT,n(t)=[IIN,n(t)+ansn(t-τn)];所述an为幅度系数,n=1,2,…,N;
(N-1)个光域连接与延时模块:用于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延时Tn后作为第(n+1)个输入光信号;所述n=1,2,…,(N-1);
光源模块:用于产生强度恒定的光信号作为第1个输入光信号
光电探测与信号合成模块:用于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送入光电探测器中,以得到各阵元接收到信号的延时叠加结果;
波束控制模块:用于改变Tn,实现接收波束主瓣的扫描控制;所述n=1,2,…,(N-1)。
各模块的连接方式如附图1所示。在本发明所提出的光控射频波束形成装置中,若N个阵元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1,x2,…,xN,而期望的目标主瓣方向与阵列法相间的夹角为θ,则装置中τn、Tn与xn等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应满足其中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附图2显示了光控射频波束形成装置的结构图。天线阵由N个沿直线排列的天线阵元构成,其第n个阵元的坐标为xn,接收到的射频或微波信号为sn(t),n=1,2,…,N。每个天线阵元后都接有一个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其结构亦在附图2中绘出。在第n个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中,输入光信号IIN,n(t)首先被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送入光电探测器中,得到电信号1,实现对输入光信号上所携带微波信号的提取;另一路被送入饱和光放大器中以得到强度恒定的光信号A,实现光载波的恢复。将恢复得到的光信号A分为两路A1和A2,这两路光载波将分别用于回波信号的固定光延时和叠加信号的光域承载。把对应天线阵元接收到的微波信号sn(t)调制于光信号A1上,并利用光纤或集成光波导使已调光信号上有额外的时延τn。延时后的已调光信号经可控光衰减后送入另一光电探测器,得到电信号2。将电信号2与之前得到的电信号1叠加,并调制到光信号A2 上,即可完成前n个天线接收信号的叠加与光域承载,得到该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的输出光信号:
IOUT,n(t)=[IIN,n(t)+ansn(t-τn)] (1)
其中an为由可控光衰减决定的幅度系数,可用于阵列的幅度加权。
现利用色散参数为D的光纤将N个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顺次串接,并将可调谐连续波激光器的输出作为第1个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的输入。记连接第n个和第(n+1)个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的第n段光纤长为ln,n=1,2,…,(N-1),则当激光器的输出光强为 I0,光波长为(λ0+Δλ)时,第n段光纤中的信号延时可表示为:
Tn=ln(DΔλ+t0) (2)
其中t0为光波长λ0下单位长度光纤的延时。此时亦有
IIN,n+1(t)=IOUT,n(t-Tn) (3)
联立(1)、(2)和(3)可得到第N个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的输出光信号:
其中各阵元回波的总延时为:
为使阵列合成波束的主瓣方向与阵列法向间的夹角为θ,ΔTn和ΔTn-1之间的差值应满足
其中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结合(5)和(6),有:
令各段色散光纤的长度为ln=k(xn-xn-1),其中k为常数,并设置各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的延时参数使τnn-1=-t0k(xn-xn-1),则改变Δλ即可实现对θ的控制,即有
θ=arcsin(D△λc) (8)
这样,通过波束控制器根据(8)调节激光器的输出光波长,即可实现接收波束指向的控制。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强度恒定的光信号作为第1个输入光信号,将天线阵列中第n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sn(t)延时τn后作用于强度为IIN,n(t)的第n个输入光信号上,使第n个输出光信号的强度为IOUT,n(t)=[IIN,n(t)+ansn(t-τn)];其中an为幅度系数,n=1,2,…,N;
步骤2、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延时Tn后作为第(n+1)个输入光信号;
步骤3、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送入光电探测器中,得到各阵元接收到信号的延时叠加结果;
步骤4、通过改变Tn,实现接收波束主瓣的扫描控制;
若N个阵元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1,x2,…,xN,而期望的目标主瓣方向与阵列法向间的夹角为θ,则τn、Tn与xN之间的关系为其中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输入光信号经sn(t)作用成为第n个输出光信号的过程具体如下:
步骤101、将第n个输入光信号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送入光电探测器,得到电信号1;另一路经饱和光放大成为强度恒定的光信号A,将其分成两路A1和A2;
步骤102、把sn(t)调制于光信号A1上,将该已调光信号延时τn并经可控光衰减后送入另一光电探测器,得到电信号2;
步骤103、将电信号1和电信号2叠加,并利用叠加后的电信号调制光信号A2,得到的已调光信号作为第n个输出光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恒定的光信号具体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单频连续波激光器的输出,或经过光域带通滤波的光放大器自发辐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变Tn的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501、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送入第n个具有色散响应的光器件中,并以该光器件的输出作为第(n+1)个输入光信号;
步骤502、改变所述强度恒定的光信号的波长或波长范围,实现Tn的调节。
5.一种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光控接收波束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N个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用于将天线阵列中第n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sn(t)延时τn后作用于强度为IIN,n(t)的第n个输入光信号上,使第n个输出光信号的强度为IOUT,n(t)=[IIN,n(t)+ansn(t-τn)];所述an为幅度系数,n=1,2,…,N;
N-1个光域连接与延时模块:用于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延时Tn后作为第(n+1)个输入光信号;
光源模块:用于产生强度恒定的光信号作为第1个输入光信号;
光电探测与信号合成模块:用于将第N个输出光信号送入光电探测器中,以得到各阵元接收到信号的延时叠加结果;
波束控制模块:用于改变Tn,实现接收波束主瓣的扫描控制;
若N个阵元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1,x2,…,xN,而期望的目标主瓣方向与阵列法相间的夹角为θ,则τn、Tn与xN之间的关系为其中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束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调制与叠加模块具体包括:
信号提取与载波再生模块:用于将第n个输入光信号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送入光电探测器,得到电信号1;另一路经饱和光放大成为强度恒定的光信号A,再经光功分器将其分成两路A1和A2;
光域信号延时模块:用于把sn(t)调制于光信号A1上,将该已调光信号延时τn并经可控光衰减器后送入另一光电探测器,得到电信号2;
信号叠加与调制模块:用于将电信号1和电信号2叠加,在另一电光调制器中利用叠加后的电信号调制光信号A2,得到的已调光信号作为第n个输出光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束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具体为:单频连续波激光器,或经过光域带通滤波的自发辐射光放大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束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具有色散响应的光器件构成光域连接与延时模块,通过改变光源模块的输出光信号的波长或波长范围,实现Tn的调节。
CN202111591706.6A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2960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1706.6A CN114296033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1706.6A CN114296033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6033A CN114296033A (zh) 2022-04-08
CN114296033B true CN114296033B (zh) 2024-02-27

Family

ID=80969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1706.6A Active CN114296033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60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4670B (zh) * 2022-09-28 2023-11-2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射频域虚拟现实方法与装置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3736A (en) * 1994-12-19 1997-09-02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ulti-element true time delay shifter for microwave beamsteering and beamforming
CN1706128A (zh) * 2003-09-08 2005-12-07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信号接收机、光信号接收装置以及光信号传送系统
CN102427166A (zh) * 2011-08-24 2012-04-25 清华大学 一种光控微波波束接收系统
CN104297731A (zh) * 2014-10-22 2015-01-2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宽带光源的全光控相控阵雷达发射机
CN104698542A (zh) * 2014-12-16 2015-06-1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微波光纤延迟线
CN105049124A (zh) * 2015-07-30 2015-11-11 电子科技大学 适用于ddo-ofdm的双发同收传输系统及其发射端
CN105467387A (zh) * 2015-12-31 2016-04-0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大孔径mimo阵列的低运算量混和波束形成方法
JP2017175433A (ja) * 2016-03-24 2017-09-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フェイ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
CN108535699A (zh) * 2018-04-08 2018-09-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微波光子数字波束形成方法、装置及宽带数字阵列雷达
CN108847892A (zh) * 2018-06-08 2018-11-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光子学的宽带射频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CN109932691A (zh) * 2019-03-27 2019-06-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微波光子雷达-通信一体化方法及装置
CN111313973A (zh) * 2020-02-12 2020-06-19 湖南工学院 微波宽带信号处理方法与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机
CN111329517A (zh) * 2020-03-13 2020-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成像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1740786A (zh) * 2020-06-10 2020-10-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集成光波导波束赋形装置
CN112485777A (zh) * 2020-11-19 2021-03-12 浙江大学 基于可插拔式收发组件的光控微波相控阵雷达系统及反馈控制方法
CN113054397A (zh) * 2021-03-03 2021-06-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宽带阵列微波射频前端及雷达
KR20210152381A (ko) * 2020-06-08 2021-12-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위상 배열 안테나를 이용한 광학식 빔포밍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7268A1 (en) * 2006-08-15 2009-01-29 Coward James F Multi Beam Photonic Beamformer
WO2016000767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eed signal generation for a phased array antenna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3736A (en) * 1994-12-19 1997-09-02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ulti-element true time delay shifter for microwave beamsteering and beamforming
CN1706128A (zh) * 2003-09-08 2005-12-07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信号接收机、光信号接收装置以及光信号传送系统
CN102427166A (zh) * 2011-08-24 2012-04-25 清华大学 一种光控微波波束接收系统
CN104297731A (zh) * 2014-10-22 2015-01-2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宽带光源的全光控相控阵雷达发射机
CN104698542A (zh) * 2014-12-16 2015-06-1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微波光纤延迟线
CN105049124A (zh) * 2015-07-30 2015-11-11 电子科技大学 适用于ddo-ofdm的双发同收传输系统及其发射端
CN105467387A (zh) * 2015-12-31 2016-04-0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大孔径mimo阵列的低运算量混和波束形成方法
JP2017175433A (ja) * 2016-03-24 2017-09-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フェイ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
CN108535699A (zh) * 2018-04-08 2018-09-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微波光子数字波束形成方法、装置及宽带数字阵列雷达
CN108847892A (zh) * 2018-06-08 2018-11-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光子学的宽带射频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CN109932691A (zh) * 2019-03-27 2019-06-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微波光子雷达-通信一体化方法及装置
CN111313973A (zh) * 2020-02-12 2020-06-19 湖南工学院 微波宽带信号处理方法与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机
CN111329517A (zh) * 2020-03-13 2020-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成像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KR20210152381A (ko) * 2020-06-08 2021-12-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위상 배열 안테나를 이용한 광학식 빔포밍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11740786A (zh) * 2020-06-10 2020-10-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集成光波导波束赋形装置
CN112485777A (zh) * 2020-11-19 2021-03-12 浙江大学 基于可插拔式收发组件的光控微波相控阵雷达系统及反馈控制方法
CN113054397A (zh) * 2021-03-03 2021-06-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宽带阵列微波射频前端及雷达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alysis of Photonics-Based RF Beamforming With Large Instantaneous Bandwidth;Xingwei Ye,Simin Li;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第35卷(第23期);全文 *
Optical Beamforming Network Based on Fiber-Optical Delay Lines and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Large Antenna Arrays;Borja Vidal;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第18卷(第24期);全文 *
基于光学波束形成网络的数字调制信号传输试验研究;杨文丽, 刘波, 崔兆云, 吴春邦;空间电子技术(0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6033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07261A1 (en) Radio-over-fiber communication beamforming device based on 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 and method thereof
CN108761439B (zh) 基于波分复用的集成多波束光相控阵延迟网络
US6337660B1 (en) Fiber optic true time-delay array antenna feed system
CN108494498B (zh) 一种自适应抗多路干扰光子射频接收前端及方法
US20190068282A1 (en) High-Capacity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Using Passive Optical Beamforming
CN108535699A (zh) 微波光子数字波束形成方法、装置及宽带数字阵列雷达
US7558450B2 (en) Microwave photonic delay line with separate tuning of optical carrier
CN113067635B (zh) 基于集成光延迟芯片的收发一体相控阵波束合成装置
CN110501779B (zh) 微环延时矩阵及微波光子集成多波束相控阵芯片、系统
CN108448252B (zh) 一种大带宽、大角度、连续扫描光控相控阵天线接收装置及方法
US9917651B2 (en) Feed signal generation for a phased array antenna
CN114296033B (zh) 一种光控接收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CN103414519A (zh) 光控微波波束形成器
CN109085546B (zh) 基于光子参量采样的相控阵雷达接收装置
CN107819524B (zh) 多重叠加态射频轨道角动量信号光控传输方法、系统
CN108847892B (zh) 一种基于光子学的宽带射频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CN106559142A (zh) 光发射装置、发射方法、光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Zhao et al. Configurable photonic true-time delay line based on cascaded linearly chirped fiber Bragg grating
Paul Optical beam forming and steering for phased-array antenna
EP3269053B1 (en) A receiver for a phased array antenna
CN116760476B (zh) 一种基于光子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CN113900248B (zh) 一种采用光控延时网络的光控相控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RU2725758C1 (ru) Широкодиапазонный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й бортовой комплекс связи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радиофотон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Saraiva et al. All-optical True-Time Delay for Phase Control in MIMO Systems
CN117560081A (zh) 一种片上集成的无缆化光控相控阵列前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e Xingwei

Inventor after: Shao Guanghao

Inventor after: Li Pin

Inventor after: Zhang Guoqiang

Inventor before: Ye Xingwei

Inventor before: Shao Guangh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Guoqi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