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80C - 伞的袋式收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伞的袋式收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880C CN1142880C CNB001360671A CN00136067A CN1142880C CN 1142880 C CN1142880 C CN 1142880C CN B001360671 A CNB001360671 A CN B001360671A CN 00136067 A CN00136067 A CN 00136067A CN 1142880 C CN1142880 C CN 114288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g
- umbrella
- folding
- unfolding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 Auxiliary Apparatuses For Manual Packaging Operations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例如设置于饭店和商店等入口处,将雨天时淋湿的伞自动收放到袋内的装置以及用于此装置中的收放袋,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且能可靠地将伞收放到收放袋内的伞的袋式收放装置。后者包括装于装置主体(1)内的伞(U)的收放袋(4);以及设于此主体内能在伞的尖端作用下转动而打开袋(4)中插入口(4a)的开袋操作件(20)。结果可提供极为实用的装置,它不需如先有技术那样采用马达等,能简便地将伞收入袋内,可降低生产成本,不会有电源线障碍和担心漏电。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到例如设置于饭店和商店等入口处的,将雨天时淋湿的伞自动收放到袋内的装置。
传统上为防雨天时客人携带淋湿的伞步入,弄湿衣服、床铺或商品等,是在例如饭店和商店一类机构中,把上述伞收放于合成树脂等制的收放袋内。
为易于进行将伞置于收放袋内的收放操作,曾提出过种种装置(例如可参看特许(公开)昭60-134817号公报、实用(公开)昭62-125708号公报、特许(公开)平4-31222号公报),用来自动地打开收放袋的插入口,而限于将伞插入此打开的插入口后将其收放。
但在传统的上述这类装置中用作打开收放袋插入口的器件,由于是一些利用负压进行吸入的机构或是利用许多连杆件或凸轮机构等,除使结构复杂外,还因为必须采用抽真空泵与马达等,致使制造费用增大,同时还不能用在附近没有电源的地方。此外也会有例如电源线带来的干扰以及由于是在雨天使用而有漏电危险等问题。
本发明便是针对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所述电源,结构简单,而能可靠地将伞收放到袋内的装置,同时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工作的伞收放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伞用收放装置采取下述结构:将伞的收放袋置于此装置的主体内,同时将用来进行打开此收放袋插入口操作的开袋操作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此装置主体内,而由伞的光端转动上述开袋操作件来打开所述收放袋的插入口;上述开袋操作件包括:一个片状件,它构成有一个能结合伞的尖端部分的接收部,能打开收放袋的插入口,并可将伞的尖端部分导引到已打开的插入口内;第一连杆,它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配置,并构成上述片状件的转动轴;第二连杆,它使第一连杆固定到它的前端部分上,并在垂直平面内转动;第一弹性装置,它沿上述片状件回到其绕第一连杆转动之前的位置的方向给此片状件加力;以及第二弹性装置,它给朝收放袋一侧运动的第二连杆加力。这里将第一弹性装置的斥力设定到强到恰不足以使收放袋卷拢。
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将一用来使袋放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收放袋的插入口打开的开袋操作件可旋转地设置于此装置主体内,通过由伞的尖端来转动此开袋操作件而能打开收放袋的插入口,借助于这样打开收放袋插入口的结构,就能简便和可靠地打开收放袋,在简单的揿压之下将伞收于袋内。
此外,在本发明中,当使所述开袋操作件包括:一个片状件,它构成一个能结合伞的尖端的接收部,能打开收放袋的插入口,并可将伞的尖端部导引到已打开的插入口内;第一连杆,它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配置,并构成为上述片状件的转动轴;第二连杆,它使第一连杆固定到它的前端部分上,并在平面内转动;第一弹性装置,它沿上述片状件回到其绕第一连杆转动之前的位置的方向给此片状件加力;以及第二弹性装置,它给朝收放袋一侧运动的第二连杆加力,此时,当伞的尖端部压迫片状件时,此片状件便在绕第一连杆转动的同时与第一连杆于垂直平面内向下方转动。结果此片状件以倾斜状态使上述尖端部进入到收放袋的插入口内使其打开。这样,伞的尖端部分则为片状件导引,通过打开的插入口而进入收放袋内。当伞放入收放袋后,片状件虽因第一弹性装置回到原来的位置,但由于第一弹性装置的斥力并未大到使收放袋卷拢的程度,就可以防止收放袋发生卷拢的事故。
为便于明确地陈述本发明的内容,附有如下面所示的附图,
图1是示明本发明的伞的袋式收放装置一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放大的纵剖正视图,
图3是图1、2实施例中放大的横剖平面图,
图4是图1-3的实施例中放大的横剖平面图,
图5是收放袋的正视图,
图6是收放袋的剖面图,
图7是把伞置纳于收放袋内时的操作说明图,
图8是把伞置纳于收放袋内时的操作说明图,
图9是把伞置纳于收放袋内时的操作说明图,
图10是把伞置纳于收放袋内时的操作说明图,
图11是示明本发明的伞的袋式收放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12是图11中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3是图11、12的实施例的放大横剖面图,
图14是部分放大纵剖面图,示明用来使收放袋打开而将伞收纳的开袋操作机构的作用,
图15是示明与有关伞的收纳的图14中不同阶段的部分放大纵剖面图,
图16是示明与图15中不同阶段的部分放大纵剖面图,
图17是示明在不同于图14-16的阶段中的开袋操作机构的部分放大纵剖面图,
图18是示明在伞的更深入插放状态中的开袋操作机构的部分放大纵剖面图,
图19是沿图14中前头A19所示方向的视图,
图20是沿图16中箭头A20所示方向的视图,
图21是示明从图20所示状态将伞更深插入情形的一部分的剖面侧视图,
图22是示明可动台转动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图23是示明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24是沿图23中箭头A24所示方向的视图,
图25是沿图23中箭头A25所示方向的视图,
图26是伞不处在推压状态下的开袋操作机构的正视剖面图,
图27是伞处在即将推压之前时的打开操作机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28是示明从图27的阶段开始的将伞推压时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图29是示明从图28阶段开始将伞作进一步推压时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图30是示明伞被置纳于收放袋内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图31是图30中的状态从正面观察时的正视剖面图,
图32是示明本发明的伞的袋式收放装置的又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33为示明图32的实施例的布置状态的斜视图,
图34为用来说明图32、33中实施例的收放袋装放作业的斜视图。
下面根据图示的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图1为示明的伞的袋式收放装置一实施例的斜视图,图2是其放大的纵剖正视图,图3是其平面图,图4是其横剖平面图。
标号1是取纵长的大致呈箱状形式的装置主体,于主体1的上面设有用来插入伞的大致成U字形的平面开口部1a,在此开口的边缘部分上设有边框2。在装置主体1的前中央部中设有与上述开口部1a相接续的开口部1b,在主体1的下端成整体地设有台座3。
如图2与图4所示,在装置主体1内设有收容收放袋的袋收容室5,以及用来将收容于袋收容室5中收放袋4的插入口打开的开袋操作机构6予以收容的机构收容室7;而在袋收容室5的上面通过铰接件9安装上能进行开闭的用于收容收放袋4的开闭盖8。
在装置主体1的上部之内表面上装设有跨接室5与室7的固定支承基板10,在基板10的袋收容室5一侧安装有支承板11。在支承板11上整体式的设有钩形件11a,与此钩形件11a相对在装置主体1的上部内表面上还设有结合件12,而在这两个部件之间则设有可自由装卸的将收放袋保持成下垂形式的大致呈コ字形的平面式托架13。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收放袋4如图5与6所示,是由合成树脂膜等形成在上部具有插入口4a的封套形,在它的插入口4a中一前片件41的上端部41a则弯卷成U字形。在图示的情形中,是把上端部41a向后侧亦即朝向后片件42一侧弯折,但也可朝向前侧也即和后片件42相反的一侧折回。此外,后片件42的上端部42a比前片件41更向上方突出,在此突出部处设有一对结合孔4b。前述コ字形托架13即插穿过各个结合孔4b,如图2所示,通过将这种コ字形托架13分别同上述钩形件11a以及形成在上述结合件12的结合孔12a结合,就能保持吊挂一批收放袋4。
在保持成吊挂形式的一批收放袋4的背侧上,设置有可沿托架13移动的压板14,在压板14与结合件12之间设有压缩盘簧15。此压缩盘簧15为托架13插过并保持,由盘簧15将压板14压接于收放袋4的背面,可使收放袋4如图2所示获得向左移动的动量。
在上述机构收容室7中,设有如前所述的用于打开收放袋4插入口4a的开袋操作机构6,此开袋操作机构6包括:与前述固定支承基板10成整体式设置的固定台16,在此固定台16上设置成可通过一对コ字形的平行连杆17a、17b使其能相对于收放袋4进退的可动台18,以及在此可动台18上设置成能通过支承轴19进行转动的板状式开袋操作件20。此支承轴19如图例示可兼用作一个平行连杆17b与可动台18的连接轴,但也可分别设置支承轴与连接轴。
上述打开操作件20的前端部20a大致呈平面三角形且向下弯曲,在开袋操作件20的中央部上面形成有与伞U尖端的包头U1顶合的凹部20b。在同开袋操作件20前端部20a相对的两侧部上形成有向内的コ字形弯曲部20c,此弯曲部20c的下面取能同可动台18上面对接的结构。图中的标号21乃是开袋操作件20的由拉力螺旋弹簧构成的旋转式复位弹簧,此复位弹簧21的两端部为分别设置在开袋操作件20与固定支承板10上的弹簧支座22与23所支承。16a与16b则代表与上述平行连杆17a、17b相毗连的用来限定可动台18摆动范围的止动件。
在上述结构中,当要把伞U置纳于收放袋4时,如图2所示,是把托架13将此收放袋4保持成吊挂形式,由压缩盘簧15通过压板14对此收放袋4加力使其经常保持向左移动趋势。而开袋操作部件20与可动台18则平时由复位弹簧21拉向左方,处于图示的状态下,使一个连杆17a贴靠住止动件16a。
在此状态下,为了将伞U收容于收放袋4内时,如图2所示,可从装置主体1上面的U字形开口部1a将伞U的尖端部插入主体1内,使此尖端的包头U1顶合于开袋操作件20的凹部20b的上面,而将伞U压向下方。然后如图7所示,首先开袋操作件20同可动台18一起反抗复位弹簧21沿图中右方移动,而图中右侧的连杆17b与止动件16b相碰合,阻止可动台18的移动,同时开袋操作件20的前端部20a则碰合上处于最前位置的收放袋4的后片件的上部。
此时,当进一步将伞U压向下方时,如图8所示,开袋操作件20反抗拉力螺旋弹簧21,以支承轴19为中心相对于图中的顺时针走向转动,而开袋操作部件20的前端部20a则进入收放袋4的插入口4a中。再行将伞U下压,如图9所示,开袋操作件20的前端部20a进入到插入口4a内的深处,与此同时,开袋操作件20更加向下倾斜,使顶合在开袋操作件20的凹部20b上面的伞U的包头U1沿凹部20b的表面滑动,进入收放袋4内。
当再进一步把伞U压向下方时,如图10所示,可以自动地将伞U收放到袋4内,因此,收放有伞U的袋4也可通过与伞U一起一面指向装置主体1的前方下降一面拉出,令收放袋4的结合孔4b的上部从托架13上拉下,而容易将其取出。
此外,通过将收放有伞U的袋4从前方取出,开袋操作件20与可动台18将借助拉力螺旋弹簧21,自动返回到图2所示的原始状态,处于备用状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要是在装置主体1内将可动台18设置成可相对于装载到装置主体1内的收放袋进退,当把开袋操作件20支承成可于此可动台上转动,则当开袋操作件20如上所述回归到原始状态时,在此开袋操作件20以支承轴19为中心朝向上方向转动并返回到大致呈水平状态之前,可动台18也将由于拉力螺旋弹簧21的作用在图10中拉向左方,而开袋操作部件20也左移,由于此时的开袋操作件20返回到原始状态而不与待用于下一次的收放袋接触,就可以防止其使下一个收放袋卷拢。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将可动台18支承成相对于装载到装置主体1内的收放袋可进退的装置,虽然采用的是一对平行连杆17a、17b,但并不局限于此而可以采用其它合乎需要的器件,此外也可不设置上述这种可动台18,而只需在装置主体1内设置此开袋操作件20,通过后者的转动而可以打开收放袋的插入孔。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标号1是取纵长的大致呈箱状形式的装置主体,在其内部可置放多个伞的收放袋4。在图11所示结构中,除以标号50所示的开闭部件外,其它均与图1-10实施例中所示的大致相同,省除重复性描述。
开闭部件50也示明于图12中。在图11与12中,开闭部件50设置于装置主体1的顶部附近,在图12以实线所示的位置和以虚线所示的位置间依箭头50R的示向转动。设有一弹簧52,用来在开闭部件50处于位置50a时,使其能返回到实线所示位置。
图13示明开闭部件50下方的结构。在图13中,装置主体1内设有收容伞的收放袋4的袋收容室5,以及用来对放在袋收容室5内的收放袋4的插入口进行打开操作的机构60从事收容的机构收容室7。
上述收放袋4与在图1-10所示实施例中采用的相同(参看图5、6),由合成树脂膜等组成,为コ字形托架13保持成吊挂形式。
在保持成吊挂形式的一批收放袋4的背侧设有可沿托架13移动的压板14,此压板在加压机构56的作用下常朝收放袋4一侧移动。
下面参看图13与14来说明设于机构收容室7中用来从事打开收放袋4插入口4a的开袋操作机构60。
如图14所示,开袋操作机构60包括:经轴承58安装成可相对于装置主体1自由转动的可动台62,安装成可相对于可动台62自由转动的第一部件64,以及可相对于第一部件64转动且整体成一刮勺形状的第二部件66。在第一部件64与第二部件66的轴支承部分68中,设有一弹性件(复位弹簧)70,给予第二部件使其朝上或在第二部件66抵靠收放袋4的方向(图4中的右侧)中运动的动量。
图14中的符号U表示伞,符号UE表示伞的尖端部分。当伞的尖端部分UE通过装置主体1顶部的开口1a插入下方时,便顶合第一部件64中形成的凹座即接受部分65。
在此,将复位弹簧70的弹性斥力设定成,使之足以反抗第二部件66的重力,但只能强到不使第二部件66在其触合上收放袋4时会使收放袋4卷拢,图13中的标号73指第一部件64相对于可动台62转动时的转动轴,标号74指可动台62相对于装置主体1转动时(详述于后)给于其动量使之回到图14中所示位置的弹簧,标号75指限制第一部件64在弹簧74作用下回归的止动件。
下面参看图15-18说明开袋操作机构60的作用。
如图15所示,当伞的尖端部UE通过开口1a进入装置1内,在碰合上第一部件64的接收部65时,上述操作机构60的整体即绕轴73顺时针走向(箭头CW所示方向)转动,同时第二部件66的前端部66E进入收放袋4的开口4a内。
当伞的尖端部UE从图15所示状态进一步压向下方时,第二部件66便更深入到收放袋4内(图16)。在图16所示状态中,在复位弹簧70的作用下,第一部件64与第二部件66所成的角度α较图5所示的状态增大(但在图15中未标明符号α),从接收部65撤出的伞的尖端部UE移向第二部件66一侧,也就是移向收放袋4一侧,使得第二部件66将收放袋4的开口4a打开得很宽。
当伞U(的尖端部UE)从图16的状态下更进一步压入时,便成为图17所示状态。在此状态下,收放袋4为第二部件66所开口的程度更大,伞的尖端部UE到达第二部件66的前端位置66E,进入收放袋4内。在此,于图17的状态中,由于复位弹簧70的作用,第二部件66依反时针走向作进一步移动,而第一部件64与第二部件66近似在一条直线上。
比较图15、16与17可知,伞的尖端部UE是从第一部件64(的接收部65)开始,由此第一部件64与第二部件66导引到收放袋4内的,也就是说,开袋操作机构60对伞的尖端部起着导向作用。
当由图17所示状态把伞更进一步压入下方,便成为图18所示状态。这以后,当伞U完全收容到收放袋4内,同时依照后面参照图19至22所述方式将收放袋4与伞U从装置主体1上卸下时,此开袋操作机构60的整体便回复到图14所示状态。
在此是由弹簧74加力使机构60整体回复到图14所示位置,此弹簧74所产生的拉力将第一部件64的后端部64E(图18)拉回到它抵靠止动件75的位置。
同时,在图17与18所示状态下,第一部件64与第二部件66处在同一直线上,而图16所示的角度α约成180°。为使开袋操作机构60回到图14所示状态下,必须使角度α减小以反抗复位弹簧70的斥力。但是复位弹簧70的弹性斥力应设定成使之足以抬升第二部件66来反抗重力,但又不得强到在第二部件66抵靠住收放袋4时使后者卷拢,而且即令是此弹簧很强,第二部件66也只是在所谓“反边”的方式下相对于收放袋(聚乙烯袋)回至原来位置,以使该收放袋(聚乙烯袋)不受载荷作用。
当开袋操作机构60的整体在弹簧74的作用下依反时针走向转动,而部件66抵靠住收放袋4时,此部件66便依顺时针走向弯向第一部件64而不会使收放袋4发生卷拢,使得上述角度α变小,而且当第二部件66的后端部66E抵靠住止动件75时,第二部件66便返回到图14所示位置。
下面参看图19至图22,主要说明可动台62的作用与图14至图18中所述开袋操作机构60的作用这两者间的关系。在图19至图22中,标号80指用来使可动台62复原的弹簧。
图19是从另一个角度(图14中以符号“A19”示明的方向)来观察图14中的状态;图20是从符号“A20”(图16)所示方向观察图16所示状态;而图21是图18中的伞U更深入地下压并从图19与图20的方向所观察的状态。在图19至21中省略了对收放袋4的图示和对开袋操作机构60作用的说明。
当从图21的状态下将伞U进一步压入下方而伞U完全收容于收放袋4内时,就需要将收放袋4(更详细地说是形成在上端部42a中的一对结合孔4b)从托架13上扯下,同时从装置主体1上撤除业已收容于收放袋4中的伞U。图22示明了这样一个步骤,在图22中,为了将伞U依箭头PL的示向拉过孔口16(图11)撤出到装置1的外部,可让可动台62以轴承58为转动中心,从图19~21所示的位置依箭头BR(图21)的示向转动,成为图22所示状态。当伞U依箭头PL的示向进一步拉动时,袋4即从结合孔4b上扯下并从托架13上撤出(扯下)。
当袋4从托架13上取下时,可动台62便由于弹簧80的弹性拉力而再返回到图19所示位置。
下面参看图23至图3 1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与图1-22所示相同的部件附以相同的标号,省除其详细说明。
在图23中,将整体用符号100表示的开袋操作机构安装到内部设有一批伞用收放袋4的装置主体1内。此开袋操作机构100有一片状件102,此种片状件102乃是伞(图23中未示明)的尖端所顶合的接收部(图23中未示明),且大体上包括:一个开口导向件104,它使收放袋4的插入孔4a打开,同时是一个将上述伞的尖端导引到打开的插入孔4a的导向部;一个拉力作用部106,上面安装有一个拉簧105,此拉簧在上述伞已收容到袋内后给操作机构100加力使其返回到图23所示状态;以及一根支承着下述一种连杆(转动轴)的转动轴支承件108。
为上述转动轴支承件108所支承的第一连杆110,它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构成为上述片状件102的转动轴。此第一连杆110固定到一个第二连杆112的前端(上端)上,并通过一根轴114相对于一基部116自由转动。换句话说,此第二连杆112是在包括基部116的垂直平面内转动。此外,基部116是固定在装置主体1上。
从第二连杆112上分岔出一个第三连杆118(第二连杆112和第三连杆118是整体形成的)。在第三连杆118上安装着拉簧105(在片状件绕第一连杆转动时朝使其返回到转动前位置的方向加力的第一弹性装置)的一端,而此拉簧105的另一端则固定于片状件102的拉力作用部106上。第三连杆118的上端则起到一止动件的作用,使由于拉簧105的拉力而沿箭头RD示向中转动的片状件102停止转动。
在第二连杆112的中间部分设有一压缩弹簧120,作为一种第二弹性装置给连杆112加力使其能移向收放袋4一侧。通过此压缩弹簧120,片状件102即依图23中的箭头PR示向被加力,而能时之以一定的压力压向收放袋4。
图24是图23所示机构(装置主体1的机壳部分除外)从图23中箭头A24方向观察的视图,而图25则是从图23中箭头A25方向观察的视图。在图25中,以符号UG所示的箭头乃是由片状件102导引伞(图25中未示明)所行进的轨迹,符号R-102所示的箭头则用来表明用伞的尖端部分加压时片状件102的作用。
以下参考图26-31说明上述实施例的操作。
图26所示为开袋操作机构100开始工作以前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伞U的尖端部分UE未与片状件102碰合。图27所示为伞的尖端部UE刚好要碰合上片状件102之前的状态。从图27中可以看到,在伞(的尖端部)未碰合上的状态下,片状件102相对于水平面H所成的角度β约为30°
当从图27所示状态下使伞的尖端部UE进一步下压时,如图28所示,此尖端部UE便沿着片状件102中开口的导向件104上移动。这里的尖端部UE的移动方向,在图25中由箭头UG表示。这样,当伞的尖端部UE在开口的导向件104上移动时,片状件102即反抗拉簧105的弹性拉力,以第一连杆110作为转动轴(此转动轴的中心线在图28中以点划线C-110表示)转动。此外,片状件102(或导向部件104)的转动方向在图23中即箭头RU所示的方向。
当伞U压向下方而片状件102(或开口导向件104)转动时,即成图29所示状态。然后返回到图28,开口导向件104的下端部104E处在收放袋4中插入口右上方的位置,而当片状件102如上所述转动时,此下端部104E即通过插入口4a进入收放袋4内。
如图29所示,当伞的尖端部UE进一步下压时,片状件102也进一步转动,而开口导向部件104则进一步进入收放袋4内。具有图中所示形状的片状件102从下端向上增大其尺寸,从而随着下端部104E进入收放袋4内,插入口4a也增大其张开程度。此时,压迫着开口导向件104的伞的尖端部UE便在此导向件104上移动(依照图25的箭头UG所示的轨迹),通过扩大了的插入口4a而进入收放袋4内。
这样,当伞U更进一步下压时,即成为图30与图31所示状态。按照上述实施例的相同方式,当向装置主体1的外侧将力施加到伞U上时,收放袋4上方的结合孔4b即从上方撕破而同托架13脱离关联,而伞U即可从收容于收放袋4的状态下取出。
将伞U取出后,由于不存在反抗拉簧105弹性拉力的部分,此弹性拉力便施加到片状件102的拉力作用部106上,使片状件102绕第一连杆110转动(转动方向为图23中箭头RD所示方向)。此时,片状件102或开口导向件104只是在图30中与符号TS相对应的部位才与新的收放袋4(在业已同伞U一起取出的袋4的下一个位置处的袋)接触。于是,即使片状件依图23中的箭头RD示向转动,它也不会卷拢上述的新袋(在此阶段,插入口4a没有打开)。
此外,即使在有许多伞U装入收放袋4内而使这种袋的个数减少时,但由于有压缩弹簧120压迫着开袋操作机构100,故不会产生不便。
图32至34所示的实施例是用作主体装置的机壳的一种变形物。图1-31所示的实施例如以上所述,是以用于饭店和商店等的入口处,有众多的人通行,而要消费大量的伞的收放袋的场所为前提的。因此,需要在装置主体1内保持许多用来装纳伞的收放袋4。
与此相反,例如在公共汽车与其它狭窄通路中也存在有设置本发明的伞的收放袋的需要。但是在如上述的收容大量的伞用收放袋的图1-31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其前后、左右的平面尺寸较大,是难以安置于狭窄的通道内的。于是,当需要设置于这类狭窄的通道中时,所要消费的伞用收放袋4的个数应少于在饭店与商店等的情形。
图32~34所示的实施例便是以上述实况为背景而提出的,使装置前后方向尺寸尽可能小,这样即使是在很窄的通道内,也能将伞置于收放袋内而不干扰通行。在图32中,整体以符号1A所示的装置主体(或机壳)由于其内部所收纳的收放袋4的个数较少(例如约200个),故可使前后方向(图32中箭头下与箭头R所示的方向)的尺寸比图1-31实施例中的小的多。因此,如图33所示,从通道的壁部PW突出的尺寸也极其之小。
再来参看图32,装置主体1A的后方(箭头R方向)成为一个用来安装到此主体上的一个基部件1B,在此基部件1B上安装有若干连接螺钉200。此外,在装置主体1A的顶部中安装有在补充收放袋4时使装置倾斜的手柄202。而在装置前方(前头F方向)上部则设有用于将伞(未示明)卷紧(或收拢)的导槽204,以使伞易于收入袋4内,同时设有一个保护盖206用来保护存在于导槽204周围的开袋用的开袋操作机构。
在装置主体1A的底部设有一铰接件208,用来方便装置的倾斜。现来参看图34加以说明,如上所述,在图32-34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收容于内部的袋4数量较少,因此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增补。此时例如从图33所示状态出发,首先拉动手柄202,使装置主体1A以铰接件208(图32)为中心转动,成为图34所示状态。
在图34所示状态下来充装袋4的方式与图1-31情形中相同,故略去其说明。此外,在图33所示状态下将图中未示明的伞收放到袋4内的方式也与前述相同,同样不作重复性说明。
这样,根据图32-34所示的实施例,即使对于按照图1-31的实施例设置有困难的通道(例如汽车中的行人通道)一类狭窄的场所,也能够在不干扰通行的条件下进行设置。而在操作性能等方面则与图1-31的实施例相同。
附带指出,前述附图中所示的实施形式仅用于例示目的,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伞用袋式收放装置采取了下述结构:将伞的收放袋置于此装置的主体内,同时将用来进行打开此收放袋插入口操作的开袋操作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此装置的主体内,而由伞的尖端进行压迫等操作以启动此开袋操作件,这样就能取得如下效果:毋需如先有技术那样采用马达等,能够用简单的揿压操作将伞收入袋内,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用在无电源的地方,且不会有电源线带来的障碍以及需要担心漏电等问题,从而能提供极其实用的装置。
此外,当把收放于袋内的伞取出到装置之外时,通过弹簧之类弹性件的弹性斥力,就可使开袋操作机构自动回复到用伞推压之前的状态,因而可以连续使用。此外,当此开袋操作机构回复到其被伞压顶之前的状态时,可以防止此开袋操作机构使面对它的未使用过的收放袋发生卷拢。
Claims (1)
1、一种伞的袋式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放在一主体内的收放袋;以及一种开袋操作件,此操作件设于主体内,能在伞的尖端的作用下转动而打开上述收放袋的插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袋操作件包括:一个片状件,它构成一个能结合伞的尖端的接收部,能打开收放袋的插入口,并可将伞的尖端部导引到已打开的插入口内;第一连杆,它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配置,并构成为上述片状件的转动轴;第二连杆,它使第一连杆固定到它的前端部分上,并在垂直平面内转动;第一弹性装置,它沿上述片状件回到其绕第一连杆转动之前的位置的方向给此片状件加力;以及第二弹性装置,它给朝收放袋一侧运动的第二连杆加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01360671A CN1142880C (zh) | 1995-07-19 | 1995-07-19 | 伞的袋式收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01360671A CN1142880C (zh) | 1995-07-19 | 1995-07-19 | 伞的袋式收放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95160A Division CN1071239C (zh) | 1995-07-19 | 1995-07-19 | 伞的袋式收放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48904A CN1348904A (zh) | 2002-05-15 |
CN1142880C true CN1142880C (zh) | 2004-03-24 |
Family
ID=459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13606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2880C (zh) | 1995-07-19 | 1995-07-19 | 伞的袋式收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880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011114218A (ru) * | 2008-10-29 | 2012-12-10 | КейСиАй ЛАЙСЕНЗИНГ, ИНК. | Устройства и системы терапии открытой полости пониженным давлением |
CN109044062B (zh) * | 2018-10-16 | 2020-04-03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公共图书馆用雨伞包装设备 |
CN109288220B (zh) * | 2018-10-31 | 2020-05-29 | 黄海英 | 一种自动雨伞套装置 |
-
1995
- 1995-07-19 CN CNB001360671A patent/CN114288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48904A (zh) | 2002-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2880C (zh) | 伞的袋式收放装置 | |
CN116494802A (zh) | 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 | |
CN1071239C (zh) | 伞的袋式收放装置 | |
CN209395683U (zh) | 一种带顶蓬机构的专用车 | |
EP1547836A3 (en) | Shade apparatus for vehicle sun roofs | |
CN110242599A (zh) | 一种方便存放的小风扇 | |
CN1400144A (zh) | 伞的袋式收放装置 | |
CN110676645B (zh) | 一种具有收缩保护的旋转式插座保护装置的电力箱 | |
CN218069255U (zh) | 一种led显示器 | |
CN107128402B (zh) | 一种全向可移动摄影车 | |
CN214996381U (zh) | 一种可快速拉伸的景观园林休息区遮阳组件 | |
CN210897787U (zh) | 插座防水结构及其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座 | |
CN114321609A (zh) | 一种国土资源监测用球机固定装置 | |
CN115782546A (zh) | 一种具有弹力回收功能的车用遮阳伞 | |
CN211663039U (zh) | 一种安装于地面的升降式遮阳装置 | |
CN209955792U (zh) | 一种具有遮阳功能的充电桩 | |
CN108458310B (zh) | 一种新型太阳能照明装置 | |
CN109778499B (zh) | 用于洗衣机的上部操控件和洗衣机 | |
CN107458200B (zh) | 一种汽车隔热器的自动撑压结构 | |
CN218815939U (zh) | 一种可放置景观的高强度型塑钢门窗 | |
CN218821732U (zh) | 一种便于炉内清理的回转炉设备 | |
CN217689724U (zh) | 一种直播用补光灯 | |
CN211369699U (zh) | 电动遮阳伞 | |
CN218430811U (zh) | 一种汽车用电动遮阳伞装置 | |
CN219634960U (zh) | 一种多功能的天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4451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