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9096A - 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9096A
CN114279096A CN202111608680.1A CN202111608680A CN114279096A CN 114279096 A CN114279096 A CN 114279096A CN 202111608680 A CN202111608680 A CN 202111608680A CN 114279096 A CN114279096 A CN 114279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exchange
exchange medium
underground
conve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86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枫
赵志南
石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Fengy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Fengy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Fengy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Fengy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086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90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9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90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其结构为: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位于地岩热换热装置上方的钻孔岩壁内,在钻孔岩壁内同轴设置外护管,在外护管内分别设有换热介质进管、换热介质出管、地下注水管、灌浆管和光纤通讯管,在外护管内腔与各管道之间形成的腔体内填充耐高温改性聚氨酯;灌浆管沿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分层出浆口和一个底部出浆口,分层出浆口和底部出浆口与外护管和钻孔岩壁之间的腔体相通。该输送装置通过地下的一次钻孔,完成取热介质供、回水两种管道的设置,同时减小了管道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该装置使钻井成功率得到很大提高,该施工方法保证各管的施工强度和运行稳定性,提高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热运行输送管道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正推行节能减排,有效利用清洁能源的战略部署。地岩热是清洁能源之一,如果将地岩热的5%输入到地表,进行用户的供暖使用,即可大幅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率,不仅节能减排,而且降低热运行的成本。但是,地岩热虽然是较好的能源之一,但是其地下位置深,介质输送到地表的路线长,大部分热量会在输送的途中损失,到达地表后的温度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造成开采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输送装置通过地下的一次钻孔,完成取热介质供、回水两种管道的设置,同时减小了管道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该装置使钻井成功率得到很大提高,该施工方法保证各管的施工强度和运行稳定性,提高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底部连接地岩热换热装置,地岩热换热装置具有外壳和换热芯,在外壳和换热芯之间为热量收集介质腔,换热芯内设有换热介质和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位于地岩热换热装置上方的钻孔岩壁内,在钻孔岩壁内同轴设置外护管,在外护管内分别设有换热介质进管、换热介质出管、地下注水管、灌浆管和光纤通讯管,在外护管内腔与各管道之间形成的腔体内填充耐高温改性聚氨酯;换热介质进管和换热介质出管、地下注水管和灌浆管均与外护管中心线成对称设置,且两个对称中心线垂直交叉,光纤通讯管设置在靠近外护管内壁一侧;换热介质进管和换热介质出管分别与地岩热换热装置的换热管入口和出口连接;地下注水管的出水口与地岩热换热装置的热量收集介质腔相通;灌浆管沿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分层出浆口和一个底部出浆口,分层出浆口和底部出浆口与外护管和钻孔岩壁之间的腔体相通。
在换热介质进管底部并靠近地岩热换热装置的外壳处,设置有换热介质进管温度传感器和换热介质进管压力传感器,换热介质进管温度传感器和换热介质进管压力传感器的光缆通过光纤通讯管将实测数据传回至地面设备。
在换热介质出管底部并靠近地岩热换热装置的外壳处,设置有换热介质出管温度传感器和换热介质出管压力传感器,换热介质出管温度传感器和换热介质出管压力传感器的光缆通过光纤通讯管将实测数据传回至地面设备。
在下注水管底部的出水口与地岩热换热装置的热量收集介质腔相通,且在出水口处设置有地下注水管出水口温度传感器和地下注水管出水口压力传感器,有地下注水管出水口温度传感器和地下注水管出水口压力传感器的光缆通过光纤通讯管将实测数据传回至地面设备。
所述的外护管的直径为700~1000mm,长度为200~5000m。
本发明专利地岩热供热输送装置换热介质适用温度为60℃~150℃。
所述的外护管底部与地岩热换热装置换热外壳顶部连接处,设置有防浆阻隔圈,其材质为碳钢或合金钢与外护管底部多重焊接固定,防浆阻隔圈的外缘与钻孔岩壁接触。
一种对上述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该输送装置分为常规输送装置和顶部输送装置;其中常规输送装置结构由外护管、换热介质进管、换热介质出管、地下注水管、灌浆管、光纤通讯管和耐高温改性聚氨酯部分组成,由生产工厂按工程要求参数及长度定向生产多节,采用汽运运输到施工现场;顶部输送装置除含上述组成部分以外,还在与地岩热换热装置连接附近处,增加了换热介质进管温度传感器、换热介质进管压力传感器、换热介质出管温度传感器、换热介质出管压力传感器、地下注水管出水口温度传感器和地下注水管出水口压力传感器,每个工程中顶部输送装置都是具有一定长度的一节装置,由生产工厂按工程要求参数定向生产,采用汽运运输到施工现场;
2)当工程施工现场完成地下钻井及地下岩穴扩容后,首先将顶部输送装置外护管内部的换热介质进管和换热介质出管与地岩热换热装置对应的换热芯进行焊接,检测合格完成后,再将顶部输送装置外护管与地岩热换热装置的外壳进行焊接,检测合格完成后,通过外护管顶部开口向外护管与换热介质进管和换热介质出管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由机器注填耐高温改性聚氨酯;
3)当顶部输送装置与地岩热换热装置连接完成后,将进行顶部输送装置与常规输送装置及常规输送装置多节管段的依次安装;首先将外护管内部的换热介质进管、换热介质出管、地下注水管、灌浆管和光纤通讯管进行穿线缆、焊接,待检测合格完成后,再将相邻两管段的外护管进行焊接,然后同样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通过外护管上的顶部开口向外护管与换热介质进管、换热介质出管、地下注水管、灌浆管和光纤通讯管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由机器注填耐高温改性聚氨酯;
4)当地岩热换热装置通过钻井下沉至预定位置时,向灌浆管内注入高强度防水混凝土,被注入的高强度防水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将由灌浆管的分层出浆口和底部出浆口被注入到外护管和钻孔岩壁之间的腔体,最终将达到将外护管与钻孔的岩壁紧密稳定的固定在一起;
5)从地下注水管上端入口注入清洁水,被注入的清洁水将由地下注水管的出水口进入到地岩热换热装置的热量收集介质腔内;
6)最后向换热介质进管注入换热介质,直到由换热介质出管地面上的出口流出为止,即认为将换热系统管道和地岩热换热装置内充满换热介质,然后进入换热介质循环工作状态,实现对地岩热的提取。该输送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该输送装置与地岩热换热装置配套使用,通过换热介质进管和换热介质出管将两者连接,实现介质的热量传输;
2.该输送装置在外护管内腔与各管道之间形成的腔体内填充耐高温改性聚氨酯,一方面保证管道内介质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另一方面对管道进行定位,保证轴向的位置度;
3.在外护管内设置地下注水管,用于向地岩热换热装置的收集介质腔内输送换热介质;灌浆管上分层出浆口保证外护管与钻孔岩壁之间的稳定性;
4.该输送装置对地岩岩穴收集热介质为可控制,地岩岩穴干井可注水,水位高可抽取,还可控制换热装置的承压;
5.该输送装置各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可检测地岩热换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及周围干热岩的温度场变化情况,实现中深层地岩热的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是常规输送装置时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是常规输送装置时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是顶部输送装置时的A-A剖面图。
图5为图1是顶部输送装置时的B-B剖面图。
图6为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与地岩热换热装置连接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6所示,一种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底部连接地岩热换热装置,地岩热换热装置具有外壳和换热芯,在外壳和换热芯之间为热量收集介质腔,换热芯内设有换热介质和换热管,热量收集介质腔内设置吸热介质,换热芯内换热介质从换热管进入,在换热管出口排出,将换热后的介质通过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进行输送;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的具体结构为:位于地岩热换热装置上方的钻孔岩壁内,在钻孔岩壁内同轴设置外护管1,外护管1的直径为700~1000mm,长度为200~5000m,在外护管1内分别设有换热介质进管2、换热介质出管3、地下注水管4、灌浆管5和光纤通讯管6,在外护管1内腔与各管道之间形成的腔体内填充耐高温改性聚氨酯7;换热介质进管2和换热介质出管3、地下注水管4和灌浆管5均与外护管1中心线成对称设置,且两个对称中心线垂直交叉,光纤通讯管6设置在靠近外护管1内壁一侧;换热介质进管2和换热介质出管3分别与地岩热换热装置换热管入口和出口连接;地下注水管4的出水口13与地岩热换热装置的热量收集介质腔相通;灌浆管5沿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分层出浆口8和一个底部出浆口14,分层出浆口8和底部出浆口14与外护管1和钻孔岩壁之间的腔体相通,为避免灌注的混凝土落入地岩热换热装置四周,外护管1底部与地岩热换热装置换热外壳顶部连接处设置有防浆阻隔圈17;光纤通讯管6底部出口线缆与换热介质进管温度传感器9、换热介质进管压力传感器10、换热介质出管温度传感器11、换热介质出管压力传感器12、地下注水管出水口温度传感器16、地下注水管出水口压力传感器15相连接,用于监测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和地岩热换热装置换热外壳和地岩空穴之间的腔体的压力和温度,光纤通讯管6顶部出口线缆与地面设备连接。
一种对上述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该输送装置分为常规输送装置和顶部输送装置;其中常规输送装置结构由外护管1、换热介质进管2、换热介质出管3、地下注水管4、灌浆管5、光纤通讯管6和耐高温改性聚氨酯7部分组成,由生产工厂按工程要求参数及长度定向生产多节,采用汽运运输到施工现场;顶部输送装置除含上述组成部分以外,还在与地岩热换热装置连接附近处,增加了换热介质进管温度传感器9、换热介质进管压力传感器10、换热介质出管温度传感器11、换热介质出管压力传感器12、地下注水管出水口温度传感器16和地下注水管出水口压力传感器15,每个工程中顶部输送装置都是具有一定长度的一节装置,由生产工厂按工程要求参数定向生产,采用汽运运输到施工现场;
2)当工程施工现场完成地下钻井及地下岩穴扩容后,首先将顶部输送装置外护管1内部的换热介质进管2和换热介质出管3与地岩热换热装置对应的换热芯进行焊接,检测合格完成后,再将顶部输送装置外护管1与地岩热换热装置的外壳进行焊接,检测合格完成后,通过外护管1顶部开口向外护管1与换热介质进管2和换热介质出管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由机器注填耐高温改性聚氨酯7;
3)当顶部输送装置与地岩热换热装置连接完成后,将进行顶部输送装置与常规输送装置及常规输送装置多节管段的依次安装;首先将外护管1内部的换热介质进管2、换热介质出管3、地下注水管4、灌浆管5和光纤通讯管6进行穿线缆、焊接,待检测合格完成后,再将相邻两管段的外护管1进行焊接,然后同样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通过外护管1上的顶部开口向外护管1与换热介质进管2、换热介质出管3、地下注水管4、灌浆管5和光纤通讯管6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由机器注填耐高温改性聚氨酯7;每相邻的两段常规输送装置连接采用无补偿直埋技术的法兰连接和设置加强筋的结构,该结构在专利号为200910248887.5,发明名称为《高温热水管道常态无补偿直埋敷设方法》的专利中公开;
4)当地岩热换热装置通过钻井下沉至预定位置时,向灌浆管5内注入高强度防水混凝土,被注入的高强度防水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将由灌浆管5的分层出浆口8和底部出浆口14被注入到外护管1和钻孔岩壁之间的腔体,最终将达到将外护管1与钻孔的岩壁紧密稳定的固定在一起;
5)从地下注水管4上端入口注入清洁水,被注入的清洁水将由地下注水管4的出水口13进入到地岩热换热装置的热量收集介质腔内;
6)最后向换热介质进管2注入换热介质,直到由换热介质出管3地面上的出口流出为止,即认为将换热系统管道和地岩热换热装置内充满换热介质,然后进入换热介质循环工作状态,实现对地岩热的提取。

Claims (7)

1.一种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底部连接地岩热换热装置,地岩热换热装置具有外壳和换热芯,在外壳和换热芯之间为热量收集介质腔,换热芯内设有换热介质和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位于地岩热换热装置上方的钻孔岩壁内,在钻孔岩壁内同轴设置外护管(1),在外护管(1)内分别设有换热介质进管(2)、换热介质出管(3)、地下注水管(4)、灌浆管(5)和光纤通讯管(6),在外护管(1)内腔与各管道之间形成的腔体内填充耐高温改性聚氨酯(7);换热介质进管(2)和换热介质出管(3)、地下注水管(4)和灌浆管(5)均与外护管(1)中心线成对称设置,且两个对称中心线垂直交叉,光纤通讯管(6)设置在靠近外护管(1)内壁一侧;换热介质进管(2)和换热介质出管(3)分别与地岩热换热装置的换热管入口和出口连接;地下注水管(4)的出水口(13)与地岩热换热装置的热量收集介质腔相通;灌浆管(5)沿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分层出浆口(8)和一个底部出浆口(14),分层出浆口(8)和底部出浆口(14)与外护管(1)和钻孔岩壁之间的腔体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换热介质进管(2)底部并靠近地岩热换热装置的外壳处,设置有换热介质进管温度传感器(9)和换热介质进管压力传感器(10),换热介质进管温度传感器(9)和换热介质进管压力传感器(10)的光缆通过光纤通讯管(6)将实测数据传回至地面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换热介质出管(3)底部并靠近地岩热换热装置的外壳处,设置有换热介质出管温度传感器(11)和换热介质出管压力传感器(12),换热介质出管温度传感器(11)和换热介质出管压力传感器(12)的光缆通过光纤通讯管(6)将实测数据传回至地面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下注水管(4)底部的出水口(13)与地岩热换热装置的热量收集介质腔相通,且在出水口(13)处设置有地下注水管出水口温度传感器(16)和地下注水管出水口压力传感器(15),有地下注水管出水口温度传感器(16)和地下注水管出水口压力传感器(15)的光缆通过光纤通讯管(6)将实测数据传回至地面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管(1)的直径为700~1000mm,长度为200~5000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管(1)底部与地岩热换热装置换热外壳顶部连接处,设置有防浆阻隔圈(17),其材质为碳钢或合金钢与外护管(1)底部多重焊接固定,防浆阻隔圈(17)的外缘与钻孔岩壁接触。
7.一种对上述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该输送装置分为常规输送装置和顶部输送装置;其中常规输送装置结构由外护管(1)、换热介质进管(2)、换热介质出管(3)、地下注水管(4)、灌浆管(5)、光纤通讯管(6)和耐高温改性聚氨酯(7)部分组成,由生产工厂按工程要求参数及长度定向生产多节,采用汽运运输到施工现场;顶部输送装置除含上述组成部分以外,还在与地岩热换热装置连接附近处,增加了换热介质进管温度传感器(9)、换热介质进管压力传感器(10)、换热介质出管温度传感器(11)、换热介质出管压力传感器(12)、地下注水管出水口温度传感器(16)和地下注水管出水口压力传感器(15),每个工程中顶部输送装置都是具有一定长度的一节装置,由生产工厂按工程要求参数定向生产,采用汽运运输到施工现场;
2)当工程施工现场完成地下钻井及地下岩穴扩容后,首先将顶部输送装置外护管(1)内部的换热介质进管(2)和换热介质出管(3)与地岩热换热装置对应的换热芯进行焊接,检测合格完成后,再将顶部输送装置外护管(1)与地岩热换热装置的外壳进行焊接,检测合格完成后,通过外护管(1)顶部开口向外护管(1)与换热介质进管(2)和换热介质出管(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由机器注填耐高温改性聚氨酯(7);
3)当顶部输送装置与地岩热换热装置连接完成后,将进行顶部输送装置与常规输送装置及常规输送装置多节管段的依次安装;首先将外护管(1)内部的换热介质进管(2)、换热介质出管(3)、地下注水管(4)、灌浆管(5)和光纤通讯管(6)进行穿线缆、焊接,待检测合格完成后,再将相邻两管段的外护管(1)进行焊接,然后同样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通过外护管(1)上的顶部开口向外护管(1)与换热介质进管(2)、换热介质出管(3)、地下注水管(4)、灌浆管(5)和光纤通讯管(6)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由机器注填耐高温改性聚氨酯(7);
4)当地岩热换热装置通过钻井下沉至预定位置时,向灌浆管(5)内注入高强度防水混凝土,被注入的高强度防水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将由灌浆管(5)的分层出浆口(8)和底部出浆口(14)被注入到外护管(1)和钻孔岩壁之间的腔体,最终将达到将外护管(1)与钻孔的岩壁紧密稳定的固定在一起;
5)从地下注水管(4)上端入口注入清洁水,被注入的清洁水将由地下注水管(4)的出水口(13)进入到地岩热换热装置的热量收集介质腔内;
6)最后向换热介质进管(2)注入换热介质,直到由换热介质出管(3)地面上的出口流出为止,即认为将换热系统管道和地岩热换热装置内充满换热介质,然后进入换热介质循环工作状态,实现对地岩热的提取。
CN202111608680.1A 2021-12-27 2021-12-27 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42790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8680.1A CN114279096A (zh) 2021-12-27 2021-12-27 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8680.1A CN114279096A (zh) 2021-12-27 2021-12-27 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9096A true CN114279096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75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8680.1A Pending CN114279096A (zh) 2021-12-27 2021-12-27 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909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43904U (zh) * 2012-03-02 2012-11-21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旋进式壁后注浆地源热能转换预制桩装置
KR20130113395A (ko) * 2013-07-30 2013-10-15 (주)그린이엔티 지하수 침지타입 열교환기용 굴착공 천공방법 및 그 굴착공 구조
CN105509353A (zh) * 2015-12-31 2016-04-20 安徽四纪清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温能换热器
CN105927271A (zh) * 2016-06-15 2016-09-07 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竖直换热器中竖井的灌浆回填系统及方法
KR20180136889A (ko) * 2017-06-15 2018-12-26 배민 지중열교환 시스템 및 지중열교환 시스템의 시공방법
CN111238085A (zh) * 2020-01-10 2020-06-05 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土壤岩石交替出现地层的地源热泵地埋管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43904U (zh) * 2012-03-02 2012-11-21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旋进式壁后注浆地源热能转换预制桩装置
KR20130113395A (ko) * 2013-07-30 2013-10-15 (주)그린이엔티 지하수 침지타입 열교환기용 굴착공 천공방법 및 그 굴착공 구조
CN105509353A (zh) * 2015-12-31 2016-04-20 安徽四纪清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温能换热器
CN105927271A (zh) * 2016-06-15 2016-09-07 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竖直换热器中竖井的灌浆回填系统及方法
KR20180136889A (ko) * 2017-06-15 2018-12-26 배민 지중열교환 시스템 및 지중열교환 시스템의 시공방법
CN111238085A (zh) * 2020-01-10 2020-06-05 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土壤岩石交替出现地层的地源热泵地埋管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00626B2 (en) Geothermal development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7024916A1 (zh) 一种埋设于预制管桩桩内的传热管及其埋设方法
CN106968601B (zh) 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井身结构及方法
CN110030745B (zh) 一种地热开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1705207U (zh) 高温高压空气喷射破岩钻井装置
CN206419171U (zh) 一种地热开发系统
CN104763368A (zh) 大直径潜孔锤用孔口密封装置及其反循环施工工艺
CN111878137B (zh) 一种注浆锚杆和巷道弹性支护方法
CN108561083A (zh) 一种矿井下长距离钻孔压裂一体化设备及方法
CN109488305A (zh) 一种应用在破损井筒修复过程中的冻结器布置方式
CN104453727B (zh) 复合套管及钻孔修复方法
KR101299826B1 (ko) 고심도용 지중 열교환 시스템
CN111945704A (zh) 倾斜布置多排冻结管对富水粉砂地层加固的方法
CN101892806B (zh) 高温高压空气喷射破岩钻井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34143B (zh) 一种煤炭地下气化出气孔双套管换热装置及换热保护方法
CN111927454B (zh) 深部煤层超长钻孔探水及地热一体化开采方法
CN212867523U (zh) 一种煤炭地下气化与地热联合系统
CN104121036B (zh) 一种用于连通上下煤层中的地下水库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CN114279096A (zh) 地岩热供热地下输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34069A (zh) 一种涉及瓦斯立井穿越强富水岩层反井法施工工艺
CN110863800A (zh) 一种干热岩单井闭式开发方法
KR101187863B1 (ko) 환수관이 지열공 저부에 설치되는 개방형 지중 열교환 시스템
CN111425147A (zh) 一种采卤井套管及采卤井结构
EP3423678B1 (en) A prefabricated modular energy segment, a tunnel lining made with a plurality of such segments and a method for exchanging heat in a tunnel by making a lining with a plurality of such segments
CN109812999B (zh) 一种干热岩热能的大规模采集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