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8998B - 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8998B
CN114268998B CN202110416187.3A CN202110416187A CN114268998B CN 114268998 B CN114268998 B CN 114268998B CN 202110416187 A CN202110416187 A CN 202110416187A CN 114268998 B CN114268998 B CN 1142689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erminal
cell
network performance
ro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61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8998A (zh
Inventor
曾勇波
秦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039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1958A/zh
Priority to CN202180054096.8A priority patent/CN11650834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6098 priority patent/WO2022057628A1/zh
Priority to US18/245,616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5322A1/en
Priority to EP21868455.3A priority patent/EP4207874A4/en
Priority to JP2023517248A priority patent/JP2023545628A/ja
Publication of CN114268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8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8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8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该方法包括:应用处理器向调制解调处理器发送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该预置路径信息包括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该节点切换列表包括多个节点的信息,每个节点对应至少一个小区,每个节点的信息包括节点标识、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和节点对应的小区标识;调制解调处理器向应用处理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应用处理器缓存数据,第一指示信息是根据预置路径信息确定的。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减少终端途径固定路线上网络性能较差的区域时出现的业务卡顿的情况。

Description

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常常会途径一些固定路线,例如乘坐火车、高铁的路线,或乘坐公交、地铁、行走等日常上下班的路线。由于网络规划不完善,通信信号的传播环境中存在遮挡、反射等情况,因此这些固定路线上一般会存在弱覆盖、覆盖空洞等异常区域。用户途径这些异常区域时常常无法正常使用终端上的音频、视频、游戏等在线应用,出现业务卡顿的情况(例如视频播放卡顿等),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减少用户途径固定路线上的异常区域时出现的业务卡顿的情况。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上述第一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该方法包括:上述应用处理器向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发送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上述预置路径信息包括上述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上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多个节点的信息,每个上述节点对应至少一个小区,每个上述节点的信息包括节点标识、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和节点对应的小区标识;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向上述应用处理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应用处理器缓存数据,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根据上述预置路径信息确定的。
本申请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获取到途经第一路线时所经过的节点、小区以及节点的网络性能状况,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根据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指示应用处理器缓存数据,以避免后续经过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时出现的业务卡顿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包括第一网络性能标识和第二网络性能标识,上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的网络性能低于上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的网络性能;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向上述应用处理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当上述第一终端处于上述节点切换列表中的第一节点时,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向上述应用处理器发送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上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节点数目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上述第二节点是上述节点切换列表中上述网络性能标识为上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
本申请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在上述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一节点和网络性能较差的第二节点之间的节点数目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指示应用处理器缓存数据,也就是说,第一终端确定后续即将经过网络性能较差的第二节点时,可以提前缓存数据,从而避免途经网络性能较差的第二节点出现的业务卡顿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向上述应用处理器发送上述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一小区的网络信息;上述应用处理器根据上述第一小区的网络信息确定上述第一路线的上述预置路径信息。
本申请中,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是根据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一小区的网络信息确定的,避免误判断第一终端所经过的路线,导致后续指示缓存数据的时机不合适的情况,例如后续经过的节点均为网络性能较好的节点时提前缓存数据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功耗和开销,或者未提前缓存数据但经过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时而带来的业务卡顿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上述第一终端运行第一应用;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向上述应用处理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上述应用处理器接收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上述应用处理器向上述第一应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第一应用缓存数据。
可选地,第一终端运行第一应用时,显示第一应用的用户界面。
本申请中,第一应用可以在应用处理器的指示下提前缓存数据,避免后续第一终端经过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时,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第一应用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上述缓存数据的时长或上述第二节点的驻留时长。
本申请中,应用处理器可以根据网络性能较差的第二节点的驻留时长确定缓存数据的时长,例如缓存的数据的使用时长为第二节点的驻留时长,以保证第一终端在途经第二节点期间业务均保持正常,保证业务体验不中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上述节点的信息还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的网络性能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小区的网络性能标识包括第三网络性能标识和第四网络性能标识,上述第三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网络性能低于上述第四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网络性能。
本申请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获取到途经第一路线时所经过的小区以及小区的网络性能状况,从而根据小区的网络性能状况判断是否提前缓存数据,避免后续经过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时出现的业务卡顿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和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满足以下至少一项:终端处于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时切换小区成功的概率小于处于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时切换小区成功的概率,终端处于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时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成功的概率小于处于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时RRC重建成功的概率,终端处于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小于处于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RSRP,终端处于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时延大于处于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时延,终端处于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卡顿时长大于处于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卡顿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对应的上述第三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上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对应的上述第三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小于上述第二预设阈值;和/或,上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对应的上述第四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上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对应的上述第四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大于上述第三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上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一路线的上述预置路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一路线的上述预置路径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向上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述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二小区的网络信息,上述第一路线的上述预置路径信息是根据上述第二小区的网络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上述第一终端向上述网络设备发送途经上述第一路线时获得的历史通信信息,上述历史通信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上述第一终端所处的小区的标识、切换小区是否成功的指示、RRC重建是否成功的指示、RSRP、业务时延、业务状态的指示、业务卡顿的时长,上述历史通信信息用于确定上述第一路线的上述预置路径信息。
本申请中,第一终端接收的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终端途经第一路线时获取的历史通信信息确定的,即根据真实的网络情况确定的,第一终端基于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判断提前缓存数据的结果更加准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上述预置路径信息包括上述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上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多个节点的信息,每个上述节点对应至少一个小区,每个上述节点的信息包括节点标识、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和节点对应的小区标识,上述预置路径信息用于上述第一终端确定缓存数据的策略。
可选地,缓存数据的策略包括预缓存数据。
本申请中,第一终端途经第一路线时,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获取到途经第一路线时所经过的节点、小区以及节点的网络性能状况,从而根据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确定是否预缓存数据,以避免后续经过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时出现的业务卡顿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上述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二小区的网络信息;根据上述第二小区的网络信息确定上述第一路线的上述预置路径信息。
本申请中,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是根据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二小区的网络信息确定的,避免误判断第一终端所经过的路线,导致后续第一终端预缓存数据的时机不合适的情况,例如后续经过的节点均为网络性能较好的节点时预缓存数据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功耗和开销,或者未预缓存数据但经过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时而带来的业务卡顿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上述第一终端发送的途经上述第一路线获得的历史通信信息,上述历史通信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上述第一终端所处的小区的标识、切换小区是否成功的指示、RRC重建是否成功的指示、RSRP、业务时延、业务状态的指示、业务卡顿的时长;上述历史通信信息用于确定上述第一路线的上述预置路径信息。
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其他终端发送的途经第一路线时获得的历史通信信息,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多个终端发送的途经第一路线时获得的历史通信信息,确定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
本申请中,第一终端接收的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终端途经第一路线时获取的历史通信信息确定的,即根据真实的网络情况确定的,即使单个终端途径第一路线的次数较少,也可以让第一终端获取到更为精准的第一路线的网络情况,更好的确定预缓存的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包括第一网络性能标识和第二网络性能标识,上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的网络性能低于上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的网络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上述节点的信息还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的网络性能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小区的网络性能标识包括第三网络性能标识和第四网络性能标识,上述第三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网络性能低于上述第四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网络性能。
本申请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获取到途经第一路线时所经过的小区以及小区的网络性能状况,从而根据小区的网络性能状况判断是否预缓存数据,避免后续经过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时出现的业务卡顿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和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满足以下至少一项:终端处于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时切换小区成功的概率小于处于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时切换小区成功的概率,终端处于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时RRC重建成功的概率小于处于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时RRC重建成功的概率,终端处于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RSRP小于处于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RSRP,终端处于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时延大于处于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时延,终端处于上述第三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卡顿时长大于处于上述第四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卡顿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对应的上述第三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上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对应的上述第三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小于上述第二预设阈值;和/或,上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对应的上述第四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上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节点对应的上述第四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大于上述第三预设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处理器包括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调用上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数据缓存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调用上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数据缓存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数据缓存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数据缓存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法或装置。上述电子设备例如为芯片。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缓存场景的示意图;
图4-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些数据缓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些数据缓存场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所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系统,第一系统可以包括终端和网络设备。用户途径固定路线时,用户使用的终端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预置路径信息可以包括该固定路线的小区切换列表和/或节点切换列表。终端可以根据预置路径信息提前获取到即将经过的网络性能差的小区和/或节点,从而确定如何进行数据缓存,减少因网络性能差造成的业务卡顿,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包括小区标识,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包括小区性能标识,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包括小区对应的节点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性能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的小区性能标识。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历史通信信息确定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多个终端上报的历史通信信息确定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对于单个终端而言,途径固定路线的次数较少,因此相比根据单个终端的历史通信信息得到的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上述根据多个终端上报的历史通信信息得到的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更加全面和可靠,能够更为有效地识别小区和节点的网络性能,优化用户体验。可选地,终端上报的历史通信信息例如但不限于包括:为终端提供服务的小区标识,切换小区是否成功的标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ceived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建是否成功的标识,业务时延,业务状态的标识,业务卡顿的时长等。
可选地,小区标识和节点标识可以为身份标识(identity document,ID)。可选地,一个节点对应一个唯一的节点标识。可选地,一个小区对应一个唯一的小区标识。可选地,小区标识可以为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er,CGI),在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小区标识的名称可以不同。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小区标识称为无线接入网CGI(evolved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GI,E-UTRAN CGI)。新无线接入(new radio,NR)中小区标识称为新无线接入小区全球标识(newradio cell global identifier,NCGI)。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网络性能对小区进行分类。可选地,一种类型的小区可以对应一个小区性能标识,不同类型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性能标识不同。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网络性能对节点进行分类。可选地,一种类型的节点可以对应一个节点性能标识,不同类型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性能标识不同。
可选地,终端可以被用户授权许可上报历史通信信息。例如,终端的设置界面显示有体验改进功能,用户可以开启该体验改进功能。响应于用户开启该体验改进功能,终端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上述历史通信信息。不限于此,终端也可以被用户授权许可上报历史通话记录、通信异常通知、温度、功率等信息。
可以理解地,小区(cell),也可以称为蜂窝小区,是基站或基站的一部分(如扇形天线)覆盖的区域,一个基站可以覆盖至少一个小区,处于一个小区内的终端可以和该小区所属的基站进行通信。
本申请中,一个节点可以对应至少一个小区。可选地,一个节点可以对应至少一个小区,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节点包括至少一个小区。可选地,运营商在部署蜂窝网络时,可以根据业务需求、传播环境等条件,在一个特定范围内部署至少一个小区,一个特定范围内部署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集合可以称为节点,可选地,该特定范围可以但不限于是信号覆盖范围或地理空间范围。可选地,一个节点是多个小区的集合。可选地,一个节点内可以存在至少一个基站。可选地,一个节点对应的多个小区的小区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可选地,预设条件包括:一个节点对应的多个小区中至少两个小区对应的基站标识相同。可选地,预设条件包括:一个节点对应的多个小区中至少两个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相同。可选地,预设条件包括:一个节点对应的多个小区所在的地理空间范围均在第一地理范围内,可选地,预设条件包括:一个节点对应的多个小区中至少两个小区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可选地,预设条件还包括:一个节点对应的多个小区中至少两个小区具备切换关系。可选地,预设条件还包括:一个节点对应的多个小区的频点各不相同。
例如,节点1包括小区1、小区2和小区3,这三个小区的频点各不相同,这三个小区中至少两个小区的基站标识相同。
例如,节点1包括小区1、小区2和小区3,这三个小区的频点各不相同,这三个小区的PCI相同,小区1和小区2具有切换关系,小区3和小区1具有切换关系。
例如,节点1包括小区1、小区2和小区3,这三个小区的频点各不相同,小区1的中心位置和小区2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小区2的中心位置和小区3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情况,在具体实现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一个节点对应的多个小区的打点范围的重叠程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重叠阈值,一个小区的打点范围可以是终端在该小区内上报的多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位置的集合,本申请实施例对确定节点对应的多个小区的方式不作限定。
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和网络设备。
本申请中,终端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可选地,终端也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接入终端、用户代理等。例如,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智慧屏等设备。
请参见图1,图1示例性示出了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终端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收发器130,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收发器130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处理器1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110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和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存储器12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存储器120用于存储相关计算机程序及数据。
收发器130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终端100可以通过收发器130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GNSS可以包括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器13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收发器130、modem和AP等实现。可选地,收发器130接收的电磁波可以传输至modem进行解调。可选地,modem可以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输至AP处理。可选地,modem可以根据收发器130接收的电磁波确定终端100所处小区的网络信息。可选地,小区的网络信息可以包括小区标识,不限于此,在具体实现中,小区的网络信息还可以包括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TAC),本申请对小区的网络信息包括的具体内容不作限定。
可选地,AP中的存储器可以存储有多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这多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是终端100开机时加载的。可选地,一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包括该条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该节点切换列表包括多个节点的信息,每个节点对应至少一个小区。可选地,每个节点的信息包括节点标识,可选地,每个节点的信息包括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可称为节点性能标识),可选地,每个节点的信息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标识,可选地,每个节点的信息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的网络性能标识(可以称为小区性能标识)。其中,小区的网络性能标识和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不同,具体为确定的方式不同,例如小区性能标识是根据小区的网络性能参数(如掉话概率、小区切换是否成功的概率、业务卡顿的时长等)确定的,节点性能标识是根据节点内不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确定的。
可选地,modem可以向AP发送终端100所处小区的网络信息,可选地,AP可以根据终端100所处小区的网络信息,从多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中确定出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包括第一路线上多个小区的小区标识,这多个小区标识中存在一个小区标识和上述终端100所处小区的标识相同。可选地,modem可以接收AP发送的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modem中的存储器可以存储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modem可以根据终端100实时所处小区的网络信息和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判断第一路线上终端100后续经过的节点是否包括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
可选地,modem确定第一路线上终端100后续经过的节点包括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时,可以向AP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选地,modem确定第一路线上终端100后续经过的节点包括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以及终端100当前处于第一路线上的第一节点时,可以向AP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选地,AP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缓存数据。可选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节点数目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第二节点为上述modem确定的第一路线上终端100后续经过的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可选地,AP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向第一应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可选地,第一应用基于第二指示信息缓存数据。可选地,第一应用为前台应用。终端上运行的应用可以包括前台应用和后台应用,终端显示前台应用的用户界面,不显示后台应用的用户界面,即前台应用的用户界面是用户可见的,后台应用的用户界面用户不可见。并且,终端显示前台应用的用户界面时,可以检测用户操作(例如作用于显示屏的点击操作),响应于该用户操作,终端可以基于该前台应用执行相应的任务,可以理解为是前台应用可以和用户进行交互,而后台应用无法和用户进行交互。
可选地,modem可以向AP发送第一路线上多个节点的驻留时长。可选地,modem可以向AP发送第二节点的驻留时长。可选地,modem可以向AP发送第一节点的驻留时长,和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节点的驻留时长。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缓存数据的时长,可选地,modem向AP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时可以一起发送缓存数据的时长。可选地,AP可以自行确定缓存数据的时长。可选地,缓存数据的时长可以是根据第二节点的驻留时长确定的。可选地,缓存数据的时长可以是根据第一节点的驻留时长,和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节点的驻留时长确定的。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也可以是modem确定第一路线上终端100后续经过的小区包括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时,向AP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选地,modem确定第一路线上终端100后续经过的小区包括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以及终端100当前处于第一路线上的第一小区时,向AP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选地,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小区数目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二小区为上述modem确定的第一路线上终端100后续经过的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这种方案和上述确定终端100后续经过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的方案类似,具体可参见上述节点方案的说明,不再赘述。
可选地,终端100可以通过收发器130和基站进行连接和通信。示例性地,当终端100处于基站A所覆盖的小区时,终端100可以通过收发器130和基站A进行连接和通信。可选地,终端100的地理位置可以发生变换,当终端处于基站B所覆盖的小区时,终端100可以取消和基站A的连接,和基站B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可选地,终端100可以根据经过的小区和/或节点确定所处位置和预测移动方向,不限于此,终端100也可以通过GPS等定位技术确定所处位置和预测移动方向。可选地,确定所处位置和预测移动方向可以是实时进行的,例如每10秒确定一次,可选地,确定所处位置和预测移动方向可以是触发进行的,例如信号质量变差时确定一次,本申请对确定所处位置和预测移动方向的方式不作限定。
可选地,终端100可以通过收发器130向网络设备发送历史通信信息。可选地,终端100可以通过收发器13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存储器120可以存储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结合所处位置、移动方向和预置路径信息判断是否即将经过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和/或节点。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在确定即将经过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或节点时提前进行数据缓存,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在进入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或节点后再进行数据缓存。
可选地,终端100中的处理器110可以用于读取存储器1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及数据,执行图4-图6所示的数据缓存方法,终端100用于执行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是一种用于发送或接收信息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为硬件服务器或云服务器,网络设备为一个服务器或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群。可选地,网络设备为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终端、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收发点(transmission and receiver point,TRP),中继设备,或者具备基站的功能的其他网络设备等。可选地,网络设备为核心网设备,例如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实体、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等。可选地,网络设备是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应用服务器,应用程序可以是安装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例如视频应用、音频应用、游戏应用等。
请参见图2,图2示例性示出了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网络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和收发器230,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和收发器230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处理器2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210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存储器22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存储器220用于存储相关计算机程序及数据。
收发器230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网络设备200可以通过收发器230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终端进行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器230可以提供应用在网络设备2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可选地,网络设备200可以通过收发器230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历史通信信息。可选地,处理器230可以根据终端的历史通信信息确定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存储器220可以存储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网络设备200可以通过收发器230向至少一个终端发送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
网络设备200中的处理器210可以用于读取存储器2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及数据,执行图4-图6所示的数据缓存方法,网络设备200用于执行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
请参见图3,图3示例性示出一种数据缓存的场景示意图。图3所示的场景可以包括终端100、基站110、服务器120和服务器130。
其中,基站110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用于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在不同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基站的名称可能不同。例如但不限于,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节点B(node B,NB),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odeB),还可以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即新无线接入(newradio,NR)中的下一代基站(g node B,gNB),或者其他未来网络系统中的基站。
如图3所示,终端100处于基站110所覆盖的小区时,终端100可以和该基站110连接和通信。该基站110可以为终端10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可选地,服务器120可以是核心网设备,基站110可以和服务器120连接和通信。可选地,终端100可以通过连接的基站110和服务器120进行通信。可选地,服务器130可以是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应用服务器,终端100上可以安装有应用程序,终端100可以和服务器130连接和通信。可选地,终端100可以向服务器130发送请求消息,服务器130可以响应于该请求消息向终端100发送应用程序的数据,该过程可以称为数据缓存过程,也可称为下载数据的过程。可选地,终端100可以根据接收的应用程序的数据显示相应的用户界面。
如图3所示,第一路线上可以存在起点、终点,以及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多个节点。每个节点可以对应至少一个小区。每个节点内可以存在至少一个基站110,图3以一个节点内存在一个基站110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路线上可以存在多个小区覆盖相近的地理空间区域,例如小区B、小区C和小区D覆盖相近的地理空间区域。第一路线例如为火车、高铁、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行进的固定路线,用户日常通勤的固定路线等。不同终端途径第一路线时所经过的节点、小区大多相同。由于不同小区的频率、天线倾角等不同,不同小区的网络性能(例如通信质量)存在差异,第一路线上可能存在弱覆盖、覆盖空洞等异常区域。用户途径异常区域时,终端100上的在线应用很容易出现掉话、业务卡顿等情况,用户使用感不佳。
可选地,终端100可以将途经第一路线时得到的历史通信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110),也可以是核心网设备(例如服务器120),也可以是应用服务器(例如服务器130)。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得到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例如为节点A、节点B、节点C、节点D、节点E、节点F。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不包括终端100重复经过的节点。
可选地,终端100途经第一路线时可以发生小区切换。示例性地,终端100处于位置A时可以发生小区切换,为终端100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小区可以从小区A切换为小区B。终端100可以取消连接节点A内的基站110,并和节点B内的基站110建立连接和通信。后续终端100可以在第一路线上继续行进,终端100途径节点B时,为终端100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小区可以从小区B切换为小区C,再从小区C切换为小区D,最后从小区D切换为小区B。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得到第一路线的小区切换列表。例如为小区A、小区B、小区C、小区D、小区B。或者为小区A、小区B、小区C、小区D,即小区切换列表可以不包括终端100重复经过的小区B。
以下实施例以小区切换列表不包括重复的小区,可选地仅记录终端第一次经过的小区为例进行说明。以下实施例以节点切换列表不包括重复的节点,可选地仅记录终端第一次经过的节点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地,小区切换列表、节点切换列表为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历史通信信息估计或确定的,可以理解为是希望或预期的切换列表,避免终端频繁切换小区而带来的网络不稳定的问题。
可选地,一条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小区切换列表和/或至少一个节点切换列表。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包括小区标识,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包括小区性能标识。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中的多个小区标识可以按照小区切换的先后顺序排列。可选地,一个小区对应一个小区标识。可选地,一种类型的小区对应一个小区性能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性能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中的多个节点标识可以按照节点切换的先后顺序排列。可选地,一个节点对应一个节点标识。可选地,一种类型的节点对应一个节点性能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的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的小区性能标识。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和/或节点切换列表可以辅助终端100进行小区切换和/或节点切换,从而降低切换失败的概率、RRC重建的概率,优化用户的通信体验。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历史通信信息对固定路线上的小区进行分类,分类得到至少两种类型的小区。可选地,可以基于网络性能对小区进行分类。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历史通信信息对固定路线上的节点进行分类,分类得到至少两种类型的节点。可选地,可以基于网络性能对节点进行分类。可选地,可以基于小区的分类结果对节点进行分类。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网络设备可以对第一路线上的小区进行分类得到三种类型的小区:第一类型的小区、第二类型的小区和第三类型的小区。其中,第一类型的小区和第二类型的小区可以是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例如切换小区成功的概率小于第一阈值,掉话概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三类型的小区可以是网络性能较好的小区(例如切换小区成功的概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掉话概率小于第二阈值)。并且,相比存在上一跳和/或下一跳小区的第一类型的小区,第二类型的小区不存在上一跳和/或下一跳小区。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路线上小区的分类结果对第一路线上的节点进行分类,得到三种类型的节点:第一类型的节点、第二类型的节点和第三类型的节点。其中,第一类型的节点可以是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第一类型的节点内第一类型的小区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假设第三阈值为2,则节点B为第一类型的节点。第二类型的节点可以是没有上一跳和/或下一跳节点的节点,第二类型的节点对应的小区可以均为第二类型的小区,则节点A、节点E和节点F为第二类型的节点。可选地,第三类型的节点可以是网络性能较好的节点,第三类型的节点内第一类型的小区的数量小于第三阈值,假设第三阈值为2,则节点C、节点D均为第三类型的节点。也可以理解为是第三类型的节点内第三类型的小区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
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情况,在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第一类型的节点内第一类型的小区和全部小区的数量之比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即也可以根据节点内不同类型的小区所占的比值对节点进行分类。
可选地,上述第二类型的小区不存在上一跳和/或下一跳小区中,该第二类型的小区和该上一跳和/或下一跳小区属于不同节点的小区,可选地,属于同一个节点的小区之间的切换关系不作为小区分类的依据。可选地,节点的切换关系可以是根据节点内小区的切换关系确定的。可选地,一个节点内的任意一个小区不存在上一跳和/或下一跳小区,则表示该节点不存在上一跳和/或下一跳节点。可选地,第一节点内的至少一个小区和第二节点内的至少一个小区存在切换关系,则表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切换关系。
可选地,假设第二类型的节点是没有上一跳节点的节点,例如图3所示的节点A和节点F为第二类型的节点,节点E不为第二类型的节点。可选地,假设第二类型的节点是没有下一跳节点的节点,例如图3所示的节点E和节点F为第二类型的节点,节点A不为第二类型的节点。可选地,离固定路线的起点和/或终点最近的节点,即节点切换列表中第一个节点和/或最后一个节点,可以默认不被设置为第二类型的节点。例如图3所示的节点A和节点F不为第二类型的节点,节点E为第二类型的节点。本申请对节点的分类方式不作限定。图3以节点A和节点F不为第二类型的节点,节点E为第二类型的节点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离固定路线的起点和/或终点最近的节点内的小区,即节点切换列表中第一个节点和/或最后一个节点内的小区,可以默认不被设置为第二类型的小区,例如图3所示的节点A和节点F内的小区不为第二类型的小区,节点E内的小区为第二类型的小区。本申请对小区的分类方式不作限定。
可选地,一条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包括一个小区切换列表,可选地,第一路线上任意一个的小区在一个小区切换列表内。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中的第一个小区和最后一个小区是第二类型的小区。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中的第一个小区和最后一个小区是第一类型或第三类型的小区。具体示例可参见下表1。
表1第一路线的小区切换列表。
小区标识 小区性能标识
A good
B good
C bad
D bad
E good
F good
G bad
H good
I break
J break
K good
L bad
其中,第一类型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性能标识为bad,第二类型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性能标识为break,第三类型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性能标识为good。也就是说,小区C、小区D、小区G、小区L为第一类型的小区,小区I、小区J、为第二类型的小区,小区A、小区B、小区E、小区F、小区H、小区K为第三类型的小区。
表1以小区切换列表中的第一个小区和最后一个小区不为第二类型的小区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一条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包括多个小区切换列表,可选地,多个小区切换列表的任意一个小区切换列表中,第一个小区没有上一跳小区,最后一个小区没有下一跳小区。可选地,任意一个小区切换列表中,第一个小区和最后一个小区是第二类型的小区。可选地,任意一个小区切换列表中,第一个小区和最后一个小区是第一类型或第三类型的小区。示例性地,第一路线的小区切换列表有2个:小区切换列表1和小区切换列表2,具体可参见下表2和表3。
表2第一路线的小区切换列表1。
小区标识 小区性能标识
A good
B good
C bad
D bad
E good
F good
G bad
H good
I break
J break
表3第一路线的小区切换列表2。
小区标识 小区性能标识
K good
L bad
表2和表3以小区切换列表中的第一个小区不为第二类型的小区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一条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包括一个节点切换列表,可选地,第一路线上任意一个节点在一个节点切换列表内。可选地,一个节点切换列表可以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的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中的第一个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是第二类型的节点,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中的第一个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是第一类型的节点或第三类型的节点。具体示例可参见下表4。
表4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
节点标识 小区标识 节点性能标识
A A type3
B B type1
B C type1
B D type1
C E type3
C F type3
C G type3
D H type3
E I type2
E J type2
F K type3
F L type3
其中,第一类型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性能标识为type1,第二类型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性能标识为type2,第三类型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性能标识为type3。也就是说,节点B为第一类型的节点,节点E为第二类型的节点,节点A、节点C、节点D、节点F为第三类型的节点。
表4以节点切换列表中的第一个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不为第二类型的节点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一条固定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包括多个节点切换列表,可选地,一个节点切换列表可以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的标识。可选地,多个节点切换列表的任意一个节点切换列表中,第一个节点没有上一跳节点,最后一个节点没有下一跳节点。可选地,任意一个节点切换列表中,第一个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是第二类型的节点,可选地,任意一个节点切换列表中,第一个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是第一类型的节点或第三类型的节点。示例性地,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有2个:节点切换列表1和节点切换列表2,具体可参见下表5和表6。
表5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1。
表6第一路线的小区切换列表2。
表5-表6以节点切换列表中的第一个节点不为第二类型的节点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预置路径信息还可以包括小区和节点的对应关系,例如节点A包括小区A,节点B包括小区B、小区C、小区D。
可选地,预置路径信息包括的小区切换列表和对应的节点切换列表可以在一个切换列表(可以称为小区节点列表)中,具体示例如下表7-表9所示。
表7第一路线的小区节点列表。
其中,表7所示的小区节点列表对应上表1所示的小区切换列表和上表4所示的节点切换列表。
表8第一路线的小区节点列表1。
其中,表8所示的小区节点列表1对应上表2所示的小区切换列表1和上表5所示的节点切换列表1。
表9第一路线的小区节点列表2。
其中,表9所示的小区节点列表2对应上表3所示的小区切换列表2和上表6所示的节点切换列表2。
可选地,终端100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在途径第一路线之前接收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进入第一路线时接收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终端100可以根据预置路径信息提前获取到即将经过的网络性能差的小区和节点,从而确定如何进行数据缓存。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节点B包括的小区B可以是第三类型的小区,终端100处于小区B时网络性能较好,例如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5格(即满格)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网络。节点B包括的小区C和小区D可以是第一类型的小区,终端100处于小区C和小区D时网络性能较差,例如接入的是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2G)网络,或者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1格的5G网络。节点E和节点F包括的两个小区可以均为第二类型的小区。终端100离开节点E后,例如从位置B到达位置C期间,终端100处于覆盖空洞的区域,即终端100无法接入网络,出现掉网,下载速率为0。直到终端100进入节点F(例如到达位置C),终端100才可以重新接入网络。可选地,终端100获取到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后,可以在即将途径处于弱覆盖、覆盖空洞等异常区域的小区或节点时进行数据缓存,这样即使处于异常区域,用户也可以正常使用终端100上的视频、音频等在线应用。
示例性地,终端100可以在进入节点B或节点B内的小区之前提前进行数据缓存,或者进入节点B或节点B内的小区后再进行数据缓存,例如处于起点、处于节点A内、处于位置A时终端100进行数据缓存。类似地,终端100也可以在进入节点E或节点E的小区之前提前进行数据缓存,或者进入节点E或节点E的小区后再进行数据缓存,例如处于节点C内,处于节点D内,处于节点E内时终端100进行数据缓存。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终端100、基站110、服务器120、服务器130、节点和小区的形态和数量仅用于示例,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地,图1所示的终端100可以是图3所示的终端100,图2所示的网络设备200可以是图3所示的基站110,或者服务器120,或者服务器130。
接下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缓存方法。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该方法中的第一终端可以是图1所示的终端100,该方法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图2所示的网络设备200。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3所示的场景下。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01:网络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
具体地,S101为可选的步骤。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为核心网设备,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为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是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应用服务器,可选地,终端上可以安装有应用程序。第一路线例如为火车、高铁、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行进的固定路线,用户日常通勤的固定路线等,第一路线的示例可参见图3所示的第一路线。
可选地,终端可以周期性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例如每隔预设时段发送一次。可选地,终端可以触发式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例如切换小区时发送一次,RRC重建时发送一次,业务卡顿时发送一次,业务结束时发送一次等。可选地,终端发送的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在第一路线上为该终端提供服务的小区(可简称为服务小区)的标识,服务小区的参数信息(例如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或调度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中携带的信息等小区广播信息),终端在第一路线上切换小区是否成功的标识,终端在第一路线上RRC重建是否成功的标识,终端在第一路线上的业务状态的标识(例如业务正常的标识和业务卡顿的标识),终端在第一路线上的业务卡顿的时长,业务时延,RSRP,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等。
S102: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确定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
具体地,S102为可选的步骤。可选地,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小区切换列表和/或至少一个节点切换列表。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包括小区标识,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包括小区性能标识,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包括小区对应的节点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性能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的小区性能标识。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服务小区的标识得到小区切换列表中的小区标识,可选地,小区切换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小区标识可以按照切换的先后顺序排列。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小区切换列表、小区和节点的对应关系得到节点切换列表中的节点标识,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中的至少一个节点标识可以按照切换的先后顺序排列。可选地,小区和节点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按照预设算法根据历史通信信息得到的,可选地,小区和节点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终端发送给网络设备的,可选地,小区和节点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内预置的。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对第一路线上的小区进行分类,可选地,根据网络性能对小区分类,识别出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可选地,分类得到至少两种类型的小区。可选地,不同类型的小区可以通过不同的小区性能标识来唯一表示,一种类型的小区可以对应一个小区性能标识。网络设备对小区分类的示例如下所示:
示例性地,当第一小区切换失败的概率大于或等于第一概率阈值(例如10%)时,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类型的小区,即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第一小区切换失败的概率a的表达式可以如下所示:
其中,b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从其他小区切换到第一小区时失败的次数,c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从第一小区切换到其他小区时失败的次数,d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从其他小区成功切换到第一小区的次数,e为从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从第一小区成功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次数。
可选地,上述至少一个终端经过第一小区时RRC重建失败的概率大于或等于第二概率阈值时,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类型的小区,其中RRC重建失败的概率可以是RRC重建失败的次数除以RRC重建失败的次数和RRC重建成功的次数之和。
可选地,上述至少一个终端经过第一小区时数据业务卡顿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三概率阈值时,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类型的小区,其中,数据业务卡顿比例可以是第一数据业务卡顿的时长除以第一数据业务的使用时长,例如视频播放卡顿的时长除以视频播放的总时长。不限于此,数据业务卡顿比例也可以是用户使用第一数据业务时终端上报业务卡顿的标识的次数除以终端上报业务状态的标识的次数。例如,用户使用视频应用播放视频的100秒内,终端上报业务状态的标识的次数为10次,即每10秒上报一次,终端上报业务卡顿的标识的次数为2,则视频业务卡顿比例为2/10=0.5。
可选地,上述至少一个终端经过第一小区时数据业务延迟的统计值大于或等于第四概率阈值时,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类型的小区,其中,数据业务延迟的统计值可以是业务卡顿时长的平均值、中位数、方差等统计值。
可选地,第一小区切换失败的概率大于或等于第一概率阈值,以及上述至少一个终端经过第一小区时数据业务卡顿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三概率阈值时,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一类型的小区。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多个指标来衡量小区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对判断小区类型的具体指标和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确定出第一类型的小区的基础上,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是否有上一跳和/或下一跳小区识别出第二类型的小区,第二类型的小区没有上一跳和/或下一跳小区,第一类型的小区有上一跳和/或下一跳小区。可选地,上述上一跳和下一跳小区是和当前小区属于不同节点的小区,可选地,第二类型的小区没有上一跳和/或下一跳小区,仅表征第二类型的小区和其他节点内的小区没有切换关系,但并不表示第二类型的小区和所在节点内的小区没有切换关系。
可选地,在确定出第一类型的小区的基础上,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出第三类型的小区,即网络性能较好的小区。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确定第一类型的小区的方式确定出第三类型的小区,只是判断条件相反。例如当第一小区切换失败的概小于第一概率阈值(例如10%)时,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小区为第三类型的小区。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分类得到第一类型的小区、第二类型的小区和第三类型的小区,其中,终端途径第一类型和第三类型的小区时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切换到其他小区,但终端途径第二类型的小区时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切换到和该第二类型的小区不属于同一个节点的其他小区。可选地,网络设备途经第一类型的小区时,很容易出现业务卡顿等情况。可选地,网络设备途经第三类型的小区时,大多业务正常。例如,第二类型的小区可以处于隧道附近或者偏远山区等覆盖空洞的区域。
不限于上述示例的分类情况,在具体实现中,网络设备也可以将第一路线上的小区划分为第一类型的小区和第三类型的小区。或者,网络设备也可以将第三类型的小区细分为优质小区和普通小区,例如,切换小区失败概率小于第五概率阈值时为优质小区,切换小区失败概率大于或等于第五概率阈值并且小于第一概率阈值时为普通小区,第五概率阈值小于第一概率阈值。本申请对小区分类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小区切换列表的示例可参见上表1-表3。一个节点内的小区的分类结果的示例如下表10所示。
表10节点x1的小区信息。
其中,第一类型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性能标识为bad,第三类型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性能标识为good。小区y1和小区y2为第一类型的小区(即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小区y3和小区y3为第三类型的小区(即网络性能较好的小区)。节点x1内没有第二类型的小区。
不限于上述示例的情况,在具体实现中,小区性能标识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例如数字、字母)等表示,例如,第一类型的小区的小区性能标识为0,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对第一路线上的节点进行分类,可选地,根据网络性能对节点分类,识别出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可选地,分类得到至少两种类型的节点。可选地,不同类型的节点可以通过不同的节点性能标识为唯一标识,一种类型的节点可以对应一个节点性能标识。网络设备对节点分类的示例如下所示:
示例性地,假设网络设备确定第一路线上的小区包括第一类型的小区、第二类型的小区和第三类型的小区。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小区的分类结果,将第一路线上的节点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型的节点、第二类型的节点和第三类型的节点,其中:
第一类型的节点可以是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可选地,第一类型的节点对应的第一类型的小区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数量阈值,可选地,第一类型的节点在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内有上一跳和下一跳节点。
第二类型的节点也可以称为断点。可选地,第二类型的节点对应的小区均为第二类型的小区,这些第二类型的小区在小区切换列表中均没有上一跳小区,或者均没有下一跳小区。可选地,第二类型的节点在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内没有上一跳节点,或者没有下一跳节点。可选地,第二类型的节点内所有的小区会在相同的方向切换小区失败,或者切换小区失败概率很高。例如,终端可以在网络中断后,即途径覆盖空洞的异常区域后进入第二类型的节点。或者,终端也可以在离开第二类型的节点后网络中断,即进入覆盖空洞的异常区域。例如,第二类型的节点处于隧道附近或者偏远山区等覆盖空洞的区域。
第三类型的节点可以是网络性能较好的节点。可选地,第三类型的节点对应的第一类型的小区的数量小于第二数量阈值。可选地,第三类型的节点对应的第三类型的小区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
不限于上述示例的情况,在具体实现中,网络设备也可以将第一路线上的节点划分为第一类型的节点和第三类型的节点。或者,网络设备也可以将第三类型的节点细分为第四类型的节点和第五类型的节点。第四类型的节点对应的第三类型的小区大于或等于第四数量阈值,第五类型的节点对应的第三类型的小区小于第四数量阈值但大于或等于第五数量阈值,第五数量阈值大于第四数量阈值。或者,第四类型的节点对应的优质小区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六数量阈值,第五类型的节点对应的普通小区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七数量阈值。本申请对节点分类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节点切换列表的示例可参见上表4-表6。可选地,节点切换列表中还可以包括距离标识符,可选地,距离标识符用于表示第一路线上的任意一个节点和第二类型的节点(即断点,可选地为后续经过的断点,而不是之前经过的断点)之间的节点数量,用于指示还有多少个节点到达断点。具体示例可参见下表11。
表11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
节点标识 距离标识符 节点性能标识
x1 5 type2
x2 4 type1
x3 3 type3
x4 2 type3
x5 1 type1
x6 0 type2
其中,第一类型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性能标识为type1,第二类型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性能标识为type2,第三类型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性能标识为type3。节点x2、节点x5为第一类型的节点(即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节点x1、节点x6为第二类型的节点(即断点),节点x3、节点x4为第三类型的节点(即网络性能较好的节点)。节点x1可以是第一路线的起点,节点x6可以是第一路线的终点。
例如,节点x2的距离标识符为4,表示处于节点x2内的终端还需经过4个节点才会到达断点(即节点x6)。
可选地,终端可以根据距离标识符确定缓存策略。可选地,终端可以在当前所处节点对应的距离标识符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时,从当前所处节点开始缓存数据。
可选地,终端可以根据终端的速度和距离标识符确定缓存策略,可选地,终端的速度可以是根据终端已经过的节点的驻留时长确定的,可选地,该速度在数值上可以等于终端经过的节点的数目和经过这些节点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可以理解为是每秒经过的节点的数量,单位为节点每秒(节点/秒),不限于此,终端的速度也可以是终端根据终端上的检测模块(例如确定GPS位置的模块、加速度传感器等)确定的,本申请对确定终端的速度的方式不作限定。可选地,终端的速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速度阈值时,终端可以在当前所处节点的距离标识符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值时,从当前所处节点开始缓存数据。终端的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时,终端可以在当前所处节点的距离标识符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值时,从当前所处节点开始缓存数据,第一距离值小于第二距离值。例如,在图3所示的第一路线中,终端A和终端B均已经过节点A和节点B,终端A在节点A和节点B内的驻留时长之和为5分钟,终端B在节点A和节点B内的驻留时长之和为10分钟,终端A可以在距离节点E还有1个节点时开始缓存数据,即进入节点D时开始缓存数据,终端B可以在距离节点E还有2个节点时开始缓存数据,即进入节点C时开始缓存数据。
可选地,终端可以结合自身的缓存能力和距离标识符确定缓存策略。例如,假设终端的缓存能力为最多提前4个节点缓存,而终端当前处于上表11所示的节点x1,节点x1对应的距离标识符为5,高于终端的缓存能力,因此终端处于节点x1时可以不缓存。当终端处于节点x2时,节点x2对应的距离标识符为4,等于终端的缓存能力,因此终端处于节点x2时可以开始缓存,即提前4个节点开始缓存。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发送历史通信信息的至少一个终端的缓存能力确定距离标识符的最大值,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述至少一个终端中预设数量个终端的缓存能力确定距离标识符的最大值,预设数量和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数量的比值大于预设比值,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述至少一个终端的平均缓存能力确定距离标识符的最大值。示例性地,平均缓存能力为提前4个节点缓存时,网络设备可以将距离标识符的最大值设置为4。对于和断点之间的节点的数量大于4的节点,距离标识符可以用不适用(not applicable,N/A)等标识来表示,例如上表3中,节点x1的距离标识符可以设置为N/A。本申请对距离标识符的表示方式不作限定。
可选地,终端可以结合自身的缓存能力和距离标识符确定缓存策略。例如,假设节点x1和节点x2对应的距离标识符为N/A,终端处于节点x1和节点x2时,可以根据距离标识符确定不进行缓存。当终端处于节点x3时,节点x3对应的距离标识符不为N/A,终端可以再判断节点x3对应的距离标识符是否等于或小于终端的缓存能力,是的话则开始缓存,不是的话可以不进行缓存,后续处于节点x4时再判断节点x4对应的距离标识符是否等于或小于终端的缓存能力。
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情况,在具体实现中,节点性能标识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例如数字、字母)等表示,例如,第一类型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性能标识为a,第二类型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性能标识为b,第三类型的节点对应的节点性能标识为c。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103: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确定第一路线的驻留时长。
具体地,S103为可选的步骤。可选地,第一路线的驻留时长可以包括第一路线上每个小区的平均驻留时长和/或每个节点的平均驻留时长。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统计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路线上任意一个小区的驻留时长,并计算平均值,该平均值为该小区的平均驻留时长。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统计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路线上任意一个节点的驻留时长,并计算平均值,该平均值为该节点的平均驻留时长。
S104: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和驻留时长。
可选地,S104中网络设备也可以仅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
具体地,S104为可选的步骤。
S105:第一终端根据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和驻留时长确定目标缓存策略,并使用目标缓存策略缓存数据。
可选地,S105中第一终端也可以仅根据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确定目标缓存策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当前所处小区、当前所处节点、GPS等定位技术中至少一项确定当前所处位置。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中的小区切换列表和/或节点切换列表,以及当前所处位置预测移动方向,从而判断后续是否会经过弱覆盖、覆盖空洞等异常区域。其中,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的确定方式和S102所示的确定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的方式一致,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终端确定后续会经过异常区域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目标缓存策略。可选地,第一终端确定后续会经过异常区域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结合业务类型和驻留时长确定目标缓存策略。可选地,目标缓存策略为第一缓存策略或第二缓存策略,其中,第一缓存策略是第一终端在进入异常区域之前进行数据缓存,第二缓存策略是第一终端在进入异常区域后再进行数据缓存。第一缓存策略和第二缓存策略的说明具体如下所示:
可选地,第一缓存策略可以应用于第一终端途径异常区域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例如第一终端后续将经过多个连续的第一类型的小区,或者,第一终端后续经过的第一类型的小区的时长较长。可选地,第一缓存策略可以应用于第一终端途径的异常区域为覆盖空洞的区域,即第一终端途径该异常区域时无法接入网络。可选地,覆盖空洞的区域通常是在没有下一跳节点的第二类型的节点之后,因此第一终端可以在确定后续经过的节点有第二类型的节点时,采用第一缓存策略缓存数据。
可选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一缓存策略确定缓存起始时刻t0和缓存终止时刻t1。可选地,第一终端的缓存能力有限(例如存储空间有限),存在能够进行数据缓存的最大时长tmax。第一终端可以根据后续将经过的小区的平均驻留时长ki和/或后续将经过的节点的平均驻留时长kj,tmax确定t0和t1。其中,i、j为正整数。i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第一路线上小区的数量。j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第一路线上节点的数量。
例如,假设第一终端途径路线为第一路线,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为上表11所示的节点切换列表,第一终端当前处于节点x1,当前时刻为tb。第一终端可以根据当前所处节点和节点切换列表判断后续会途径节点x6,则第一终端会提前进行数据缓存。第一终端可以确定缓存终止时刻为到达节点x6的时刻,也可以为离开节点x6的时刻。假设第一终端确定缓存终止时刻t1为到达节点x6的时刻k2,则缓存终止时刻t1如下所示:
则缓存起始时刻为t0=t1-tmax
可选地,第一终端的缓存能力较强(例如存储空间很大),可以一直进行数据缓存。第一终端可以根据预设规则或业务类型确定t0和t1
例如,预设规则为到达预设节点或预设小区(例如第一类型的节点或第一类型的小区)时进行数据缓存,或者,提前第一数量个节点或小区开始进行数据缓存。预设规则为网络性能较差时(例如切换小区失败、RRC重建失败)停止数据缓存,或者,预设规则为缓存时长为第二数量个节点或小区的平均驻留时长,即缓存了第二数量个节点或小区后停止缓存,或者,预设规则为缓存第一预设时长,即缓存第一预设时长后停止缓存。
例如,当前业务是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时,第一终端可以提前第三数量个节点或小区开始进行数据缓存,并在网络性能较差时停止数据缓存。当前业务是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时,第一终端可以提前第四数量个节点或小区开始进行数据缓存,并在网络性能较差时停止数据缓存。其中,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为对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要求较高的业务,例如视频、游戏等应用的业务。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为对QoS的要求较低的业务,例如电子书、浏览器等应用的业务。第三数量大于第四数量。
可选地,第二缓存策略可以应用于第一终端途径异常区域的时长小于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例如第一终端后续经过的第一类型的小区的时长较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缓存策略确定缓存起始时刻t0和缓存终止时刻t1。其中,t0可以是第一终端到达目标小区(例如后续即将经过的第一类型的小区中距离最近的小区)的时刻tc,也可以是进入目标小区后的某个时刻,缓存起始时刻t0的表达式如下所示:
t0=tc+α×td
其中,td为目标小区的平均驻留时长,α为预设值,大于或等0并小于1,例如为0、1/5、1/4、1/3、1/2等。
则缓存终止时刻t1=t0+te。其中,te是预设的缓存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基于业务情况确定需要缓存的数据量,从而确定缓存的最小时长tmin,则需满足te≥tmin。为了保证te≥tmin,第一终端可以根据tmin确定上述α,从而满足业务需求。可选地,若td<tmin,则第一终端可以不进行数据缓存。
可选地,目标缓存策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增大下载速率,减小下载的数据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量,例如减小下载的视频数据的码率、分辨率、帧率,减小下载的音频数据的采样速率、采样位数、声道数。
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情况,在具体实现中,第一终端也可以直接设置到达目标小区的第二预设时长后进行数据缓存。本申请对数据缓存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在图4所示的方法中,第一终端途径第一路线时,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提前获取到即将经过的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和/或节点,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目标缓存策略,基于目标缓存策略缓存数据,减少因网络部署缺陷或信号覆盖差等网络性能差造成的业务卡顿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其中,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是根据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历史通信信息确定的,即使单个终端途径第一路线的次数较少,也可以让第一终端获取到更为精准的第一路线的网络情况,更好的进行数据缓存。
并且,对于途径时长较短的异常区域(例如单个第一类型的小区),第一终端还可以进入该异常区域后再进行数据缓存,而不是提前进行数据缓存,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同时减少了终端不必要的功耗和资源浪费,产品竞争力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也可以自行确定第一路线的驻留时长,具体流程示例如下图5所示。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该方法中的第一终端可以是图1所示的终端100,该方法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图2所示的网络设备200。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3所示的场景下。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201:网络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
S202: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一路线的历史通信信息确定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
具体地,S201-S202和上图4的S101-S102一致,不再赘述。
S203: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
具体地,S203为可选的步骤。
S204: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终端的历史通信信息确定第一路线的驻留时长。
具体地,S204为可选的步骤。可选地,第一路线的驻留时长的说明和上图4的S103中第一路线的驻留时长的说明一致,不再赘述。
S205:第一终端根据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确定目标缓存策略,并使用目标缓存策略缓存数据。
具体地,S205和上图4的S105一致,不再赘述。
接下来示例性介绍图4所示的S105、图5所示的S205的一种实现方式。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终端100。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3所示的场景下。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301:第一终端确定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和移动方向。
具体地,S301为可选的步骤。可选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当前所处小区、当前所处节点、GPS等定位技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当前所处位置。可选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中的小区切换列表和/或节点切换列表,以及当前所处位置预测移动方向。
S302:第一终端判断后续经过的节点是否包括第二类型的节点。
具体地,S302为可选的步骤。可选地,第一终端结合当前所处位置、预测的移动方向确定要经过的目标路线,可选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所处节点、该目标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判断后续经过的节点是否包括第二类型的节点。第二类型的节点的说明可参见上图4的S102的说明。可选地,若后续经过的节点包括第二类型的节点,第一终端执行S303,若后续经过的节点不包括第二类型的节点,第一终端执行S304。
S303:在后续经过的节点包括第二类型的节点的情况下,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缓存策略确定缓存起始时刻和缓存终止时刻。
具体地,S303为可选的步骤。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缓存策略确定缓存起始时刻和缓存终止时刻的说明可参见上图4的S105的说明。可选地,第一终端执行S303后执行S306。
S304:在后续经过的节点不包括第二类型的节点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判断是否进入第一类型的小区。
具体地,S304为可选的步骤。可选地,第一终端根据目标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中的小区信息判断进入的小区是否为第一类型的小区。可选地,若确定进入的小区为第一类型的小区,第一终端执行S305,若确定进入的小区不为第一类型的小区,第一终端不进行数据缓存。
S305:在进入第一类型的小区的情况下,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缓存策略确定缓存起始时刻和缓存终止时刻。
具体地,S305为可选的步骤。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缓存策略确定缓存起始时刻和缓存终止时刻的说明可参见上图4的S105的说明。可选地,第一终端执行S305后执行S306。
S306:第一终端按照确定的缓存起始时刻和缓存终止时刻缓存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存储至少一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这至少一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出厂时就存储在第一终端内的。可选地,至少一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后续获取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第一终端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终端所处小区的网络信息,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预置一条或多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第一终端所处小区的网络信息确定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小区的网络信息可以包括小区标识,可选地,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包括第一路线上多个小区的小区标识,这多个小区标识中存在一个小区标识和上述第一终端所处小区的标识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多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所处小区的网络信息,从多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中确定出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包括第一路线上多个小区的小区标识,这多个小区标识中存在一个小区标识和上述第一终端所处小区的标识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存储的至少一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是更新后的。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周期性地向第一终端发送至少一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在至少一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更新后,向第一终端发送至少一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以理解为是网络设备可以触发性地向第一终端发送至少一条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还可以包括线路标识,例如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包括线路标识1,第二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包括线路标识2。
不限于上述示例的终端自行确定缓存的情况,在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终端在网络设备的指示下缓存数据。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不向终端发送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获取终端所处小区的网络信息,例如网络设备为核心网设备,终端所处小区对应的基站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所处小区的网络信息。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所处小区的网络信息,确定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可选地,小区的网络信息可以包括小区标识,可选地,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包括第一路线上多个小区的小区标识,这多个小区标识中存在一个小区标识和上述第一终端所处小区的标识相同。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所处小区的网络信息和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判断第一路线上终端后续经过的节点是否包括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例如上述第一类型的节点、第二类型的节点。可选地,网络设备确定第一路线上终端后续经过的节点包括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时,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可选地,网络设备第一路线上终端后续经过的节点包括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以及终端处于第一路线上的第一节点时,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节点数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第二节点为上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路线上终端后续经过的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可选地,终端可以基于第三指示信息缓存数据,可选地,终端上的第一应用基于第三指示信息缓存数据,可选地,第一应用为前台应用。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一路线上多个节点的驻留时长,可选地,终端可以自行确定第一路线上多个节点的驻留时长。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一节点的驻留时长,可选地,终端可以自行确定第一节点的驻留时长。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缓存数据的时长,可选地,终端可以自行确定缓存数据的时长。可选地,缓存数据的时长可以是根据第二节点的驻留时长确定的。可选地,缓存数据的时长可以是根据第一节点的驻留时长,和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节点的驻留时长确定的。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执行图6所示的S301-S305中的至少一项。可选地,网络设备为第一应用的应用服务器,网络设备确定第一路线上终端后续经过的节点包括网络性能较差的节点时,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一应用的数据,无需终端请求缓存。
首先示例性介绍一种用户在固定路线上途径异常区域的场景,具体如下图7-图8所示。该场景下的第一路线、终端100、基站110等相关描述可参见上图3的说明,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7,图7示例性示出又一种数据缓存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7所示,用户从第一路线的起点出发,目的地是第一路线的终点。用户途径第一路线时可以打开终端100的视频应用,并通过视频应用观看视频。用户途径第一路线上的正常区域时(例如处于节点A内、处于节点D内),终端100接入的是网络性能较好的小区(即第三类型的小区),因此终端100的业务正常,例如视频应用播放视频时没有卡顿或卡顿时间很短(如小于3秒)。用户途径第一路线上的异常区域时,终端100高概率出现网络服务异常。异常区域可以是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即第一类型的小区,或者第二类型的小区)覆盖的区域,例如节点B内的小区C和小区D所在的异常区域A,也可以是无覆盖的区域,例如节点E和节点F之间的异常区域B。网络服务异常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没有网络信号(即掉网),掉落至低网络制式(例如从5G掉落至2G),信号质量较差,应用体验质量较差。信号质量较差可以是用于表征信号质量的参数(后续简称信号质量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例如,信噪比、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小于预设质量阈值,丢包率大于预设质量阈值。应用体验质量较差例如是体验质量(quality ofexperience,QoE)小于第一QoE等级。其中,QoE等级越小,用户体验越差,例如,QoE等级包括3个:0、1、2,0表示用户体验差,1表示用户体验一般,2表示用户体验好,第一QoE等级为2,异常区域是QoE等级为0或1的区域。示例性地,信号质量较差和应用体验质量较差表现在用户界面上可以是接入网络的信号格数不为满格,例如满格为5格,接入网络的信号格数为2格。
假设用户处于正常区域时,终端100采用第三缓存策略缓存视频应用的视频数据。第三缓存策略可以具体为:当已下载的视频数据的播放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使用时长(如30秒)时,终端100按照每秒下载播放时长为10秒的视频数据的第一下载速率缓存视频数据。当已下载的视频数据的播放时长等于第二使用时长(如300秒,即5分钟)时,终端100停止缓存视频数据。也就是说,每次缓存第二使用时长的视频数据,直到剩余缓存量的使用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使用时长,继续缓存视频数据。因此,第三缓存策略确定的缓存起始时刻为终端100确定已下载的视频数据的播放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使用时长的时刻,缓存终止时刻为终端100确定已下载的视频数据的播放时长等于第二使用时长的时刻。不限于上述示例的情况,在具体实现中,第一使用时长和第二使用时长也可以是其他数值。在这种情况下,若用户途径异常区域,很有可能出现视频业务卡顿的情况,具体示例如下所示:
如图7所示,用户途径异常区域A时,终端100接入的是第一类型的小区(如小区C或小区D)。终端100处于位置A和位置D之间(即异常区域A内)的任意位置时,终端100可能出现掉落至低网络制式、信号质量较差,应用体验质量较差等情况。假设终端100处于位置A和位置E之间的任意位置时网络服务正常,即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5格(即满格)的5G网络,终端100处于位置E和位置D之间的任意位置时出现掉落至低网络制式的情况。
如图7所示,当用户处于异常区域A内的位置E时,终端100显示视频应用的用户界面300,用户界面300可以包括信号质量标识301、时间标识302、播放时长标识303、缓存时长标识304。信号质量标识301用于表征终端100当前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5格(即满格)的2G网络,相比处于位置A和位置E之间时接入的5G网络,此时已出现掉落至低网络制式的情况。时间标识302为“15:00/49:03”,其中,“49:03”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视频(即第17集视频)的总时长为49分钟3秒,“15:00”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画面是该视频在15分钟时的画面。和时间标识302对应,播放时长标识303也用于表示当前已播放至15分钟。缓存时长标识304用于表示当前已缓存至15分钟30秒。由于二者差值等于30秒,即满足已下载的视频数据的播放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使用时长,因此终端100可以确定此刻为缓存起始时刻,并使用第三缓存策略缓存视频数据。但由于此时接入的是2G网络,因此终端100的下载速率会远远小于第一下载速率,假设终端100接入2G网络时下载速率降低为每秒下载播放时长为0.5秒的视频数据(可称为第二下载速率)。当用户从位置E继续行进1分钟到达位置F时,用户界面300中的播放时长标识303、缓存时长标识303移动,时间标识302也发生改变。用户到达位置F时,播放时长标识303用于表示当前已播放至16分钟,缓存时长标识304用于表示当前已缓存至16分钟,此时播放时长标识303和缓存时长标识304重合,视频播放卡顿。后续用户从位置F继续行进至位置D的过程中,终端100仍处于异常区域A内,存在掉落至低网络制式的问题,即使下载速率高于第二下载速率但也远远达不到第一下载速率,因此后续视频播放很容易出现卡顿,用户体验较差。
如图7所示,终端100处于位置B和位置C之间(即异常区域B内)的任意位置时,终端100无法接入网络,出现掉网,此时下载速率为0。示例性地,当用户离开节点E时,即处于异常区域B内的位置B时,终端100显示的用户界面300中的信号质量标识301用于表征终端100当前无法接入网络,出现掉网,此时下载速率为0。此时,用户界面300中的时间标识302变为“35:30/49:03”,其中,“35:30”和播放时长标识303对应,均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画面是该视频在35分钟30秒时的画面。缓存时长标识304用于表示当前已缓存至40分钟30秒。由于二者差值等于5分钟,即已满足已下载的视频数据的播放时长等于第二使用时长,因此此刻为终端100确定的缓存终止时刻。当终端100从位置B继续行进5分钟到达位置G时,用户界面300中的播放时长标识303移动,时间标识302也发生改变。但由于此时终端100仍然处于异常区域B内,下载速率为0,终端100无法下载视频数据,因此缓存时长标识303不变。此时播放时长标识303和缓存时长标识304重合,视频播放卡顿。而后续终端100从位置G行进至位置C的过程中,由于终端100仍然处于异常区域B内,终端100依旧无法下载视频数据,因此用户也无法继续观看视频。相应地,用户界面300中播放时长标识303、缓存时长标识304以及时间标识302也不变。直到终端100离开异常区域B,即到达位置C时,终端100才可以和节点F内的基站110建立连接和通信,并接入节点F内的小区,从而继续下载视频数据以供用户观看。用户较长时间内(即处于位置G和位置C之间时)无法正常使用视频应用,体验感较差。
请参见图8,图8示例性示出又一种数据缓存的场景示意图。图8所示的场景和图7所示的场景一致,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第一路线上还存在异常区域C,异常区域C可以是节点F内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即第一类型的小区)覆盖的区域。用户途径异常区域C时,终端100接入的是第一类型的小区。终端100处于位置H和位置I之间(即异常区域C内)的任意位置时,终端100可能出现掉落至低网络制式、信号质量较差,应用体验质量较差等情况。假设终端100处于位置H和位置J之间的任意位置时网络服务正常,终端100处于位置J和位置I之间的任意位置时出现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不限于此,在具体实现中,终端100处于异常区域C内的任意位置时,终端100可能直接掉话,例如终端100处于位置J和位置I之间的任意位置时出现掉话。
如图8所示,假设用户处于位置H和位置J之间时继续观看第17集的视频,但当用户到达位置J时,用户点击下一集。此时,视频应用还未播放下一集(即第18集)的视频数据,因此用户界面300还包括提示语305:“立即播放…”,用于提示用户即将播放第18集的视频。用户界面300中的时间标识302还未获取成功,因此是“00:00/00:00”,播放时长标识303和缓存时长标识304重合,用于表示当前已播放和已缓存均为0。用户界面300中的信号质量标识302用于表征终端100当前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3格(满格为5格)的5G网络,信号质量较差,因此终端100的下载速率会小于第一下载速率,假设终端100信号质量较差时下载速率降低为每秒下载播放时长为1秒的视频数据(可称为第三下载速率)。当用户从位置J行进10秒到达位置K时,用户界面300中的播放时长标识303、缓存时长标识303移动,时间标识302也发生改变。终端100处于位置K时,显示的用户界面300中的时间标识为“00:10/52:34”,其中,“52:34”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视频(即第18集视频)的总时长为52分钟34秒。和“00:10”对应,播放时长标识303用于表示当前已播放至10秒。缓存时长标识304用于表示当前已缓存至10秒,此时播放时长标识303和缓存时长标识304重合,视频播放卡顿。后续用户从位置K继续行进至位置I的过程中,终端100仍处于异常区域C内,存在信号质量较差的问题,即使下载速率高于第三下载速率但也远远达不到第一下载速率,因此后续视频播放很容易出现卡顿,用户体验较差。
接下来示例性介绍一些本申请提供的数据缓存方法的应用场景,具体如下图9-图11所示。这些应用场景下的第一路线、终端100、基站110等相关说明可参见上图3的说明,不再赘述。
在这些应用场景下,终端100从第一路线的起点出发之前,终端100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和驻留时长。其中,预置路径信息可以包括两个小区节点切换列表,具体为没有下一跳节点的断点(即节点E)之前的小区节点切换列表1,以及节点E之后的小区节点切换列表2。也可以理解为是:无覆盖的异常区域B之前的小区节点切换列表1,以及无覆盖的异常区域B之后的小区节点切换列表2。小区节点切换列表1和小区节点切换列表2可参见上表8和表9。可选地,终端100可以一开始并不知道后续会途径小区节点切换列表2对应的路线,可以是在途径第一路线的过程中确定后续的小区切换列表和/或节点切换列表,例如终端100可以在途径节点E时,根据所处位置预测移动方向,从而确定后续的小区节点切换列表为小区节点切换列表2。
下图9-图11以终端100获取的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包括上表8-表9所示的小区节点切换列表1和小区节点切换列表2为例进行说明。下图9-图11以终端100的缓存能力较强(例如存储空间很大),可以一直进行数据缓存为例进行说明。
终端100获取的驻留时长可以是第一路线上每个小区的平均驻留时长ki,其中,i为正整数,i的取值范围为[1,n]。由于第一路线上的小区信息为上表8-表9所示,则n=12。
请参见图9,图9示例性示出一种通过第一缓存策略进行数据缓存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9所示,用户处于节点A内时,终端100接入的是小区A,网络服务正常,用户可以通过终端100的视频应用正常观看视频。用户进入异常区域A之前,终端100可以根据小区节点切换列表1确定后续将经过两个连续的第一类型的小区:小区C和小区D,假设小区C和小区D的平均驻留时长之和较长,例如为k3+k4=360,单位为秒。因此,终端100可以根据预置路径信息和驻留时长确定后续即将经过途径时长较长的异常区域A,从而确定采用第一缓存策略缓存视频数据,即进入异常区域A之前缓存数据。假设终端100确定的缓存终止时刻t1为进入异常区域A的时刻(即切换至小区C的时刻,也是处于位置A的时刻)。终端100可以根据异常区域A的途径时长(即360秒)确定缓存播放时长为360秒的视频数据,而终端100进入异常区域A之前处于节点A内(即正常区域),正常区域的下载速率为第一下载速率(即每秒下载播放时长为10秒的视频数据),则终端100可以确定缓存时长为360÷10=36秒。则根据缓存终止时刻t1和缓存时长,终端100可以确定缓存起始时刻t0=t1-36。
如图9所示,假设终端100从位置L行进36秒到达位置A,则终端100处于节点A内的位置L时,终端100开始缓存视频数据,即此刻为缓存起始时刻t0。此时,终端100显示的视频应用的用户界面300中,信号质量标识301用于表征终端100当前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5格(即满格)的5G网络,网络服务正常。时间标识302为“13:54/49:03”,其中,“13:54”和播放时长标识303对应,均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画面是该视频在13分钟54秒时的画面。缓存时长标识304用于表示当前已缓存至15分钟30秒。虽然缓存时长和播放时长的差值大于30秒,但此时终端100仍然开始缓存视频数据。终端100从位置L行进至位置A的过程中,终端100保持第一下载速率缓存视频数据,终端100到达位置A时停止缓存视频数据,终端100到达位置A的时刻为缓存终止时刻t1。该过程中,用户界面300中的播放时长标识303和缓存时长标识304移动,时间标识302也发生改变。时间标识302为“14:30/49:03”,其中,“14:30”和播放时长标识303对应,均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画面是该视频在14分钟30秒时的画面。缓存时长标识304用于表示当前已缓存至21分钟30秒。也就是说,终端100从位置L行进至位置A的过程中,终端100已下载播放时长为360秒(即6分钟)的视频数据。
如图9所示,终端100从位置A继续行进30秒到达位置E时,终端100显示的用户界面300中,信号质量标识301用于表征终端100当前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5格(即满格)的2G网络,相比之前接入的5G网络,此时已出现掉落至低网络制式的情况。播放时长标识303移动,时间标识302也发生改变。时间标识302为“15:00/49:03”,其中,“15:00”和播放时长标识303对应,均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画面是该视频在15分钟时的画面。而终端100已在进入异常区域A时停止缓存,也不满足第三缓存策略的缓存条件,因此终端100处于异常区域A内时不下载视频数据,用户界面300中缓存时长标识304的位置保持不变。终端100可以继续行进5分钟30秒到达位置D,当终端100处于位置D时(即离开异常区域A时),终端100显示的用户界面300中,信号质量标识301用于表征终端100当前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5格(即满格)的5G网络,网络服务正常。时间标识302为“20:30/49:03”,其中,“20:30”和播放时长标识303对应,均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画面是该视频在20分钟30秒时的画面。和终端100处于位置E时一样,终端100处于异常区域A内时不下载视频数据,用户界面300中缓存时长标识304的位置保持不变。可以理解地,终端100从位置E行进至位置D的过程中,缓存时长一直大于播放时长,因此即使终端100处于异常区域A内时网络服务异常,用户也可以正常使用视频应用观看视频,不会发生上图7所示的终端100处于位置F时视频播放卡顿的情况,用户体验感较好。
请参见图10,图10示例性示出又一种通过第一缓存策略进行数据缓存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10所示,第一路线上还存在异常区域D,异常区域D可以是节点C内网络性能较差的小区(即第一类型的小区)覆盖的区域。终端100离开异常区域A后,终端100可以根据小区节点切换列表1确定后续将经过一个第一类型的小区:小区G,以及第二类型的节点:节点E。终端100可以根据后续将经过的第二类型的节点确定后续将经过无覆盖的异常区域B。用户途径异常区域D时,终端100接入的是第一类型的小区,终端100可能出现掉落至低网络制式、信号质量较差,应用体验质量较差等情况。用户途径无覆盖的异常区域B时,终端100无法接入网络,出现掉网,此时下载速率为0。假设小区G的平均驻留时长较短,例如小于1分钟。由于后续将经过无覆盖的异常区域B,加上异常区域D的途径时长较短,因此终端100可以不再针对异常区域D确定目标缓存策略,而是直接针对无覆盖的异常区域B确定第一缓存策略,并根据第一缓存策略缓存视频数据。由于视频应用的业务对QoS的要求较高,因此终端100可以提前多个节点开始缓存视频数据,假设确定接入最近一个第一类型的小区时就开始缓存视频数据,终端100可以确定缓存起始时刻t0为终端100接入节点C内的小区G的时刻。假设终端100不限定缓存时长,终端100可以将出现掉网的时刻确定为缓存终止时刻t1。终端100处于位置M时显示的用户界面中,信号质量标识302用于表征终端100当前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3格(满格为5格)的5G网络,信号质量较差。时间标识为“22:30/49:03”,其中,“22:30”和播放时长标识303对应,均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画面是该视频在22分钟30秒时的画面。缓存时长标识304用于表示当前已缓存至26分钟30秒。
如图10所示,终端100从位置M继续行进13分钟到达位置B的过程中,终端100一直下载视频数据。在这个过程中,终端100的下载速率可以波动,例如终端100处于异常区域D时下载速率为第三下载速率,终端100处于节点D内时下载速率为第一下载速率,终端100一直下载视频数据。当终端100处于位置B时,即进入异常区域B时,终端100显示的用户界面300中,信号质量标识301用于表征终端100当前无法接入网络,出现掉网,下载速率为0,此时终端100可以停止缓存视频数据。此时,时间标识302为“35:30/49:03”,其中,“35:30”和播放时长标识303对应,均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画面是该视频在35分钟30秒时的画面。缓存时长标识304用于表示当前已缓存至49分3秒,即已缓存整个第17集的视频数据。也就是说,终端100从位置M行进至位置B的过程中,终端100已下载播放时长为22分钟33秒的视频数据。终端100可以从位置B继续行进10分钟到达位置C,当终端100处于位置C时(即离开异常区域B时),终端100显示的用户界面300中,信号质量标识301用于表征终端100当前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5格(即满格)的5G网络,网络服务正常。时间标识302为“45:30/49:03”,其中,“45:30”和播放时长标识303对应,均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画面是该视频在45分钟30秒时的画面。终端100处于异常区域B内时下载速率为0,未缓存视频数据,因此用户界面300中缓存时长标识304的位置保持不变,仍然表示当前已缓存至49分3秒。可以理解地,终端100从位置B行进至位置C的过程中,缓存时长一直大于播放时长,因此即使异常区域B内终端100出现掉网,用户也可以正常使用视频应用观看视频,不会发生上图7所示的终端100处于位置G时视频播放卡顿的情况,用户体验感较好。
请参见图11,图11示例性示出一种通过第二缓存策略进行数据缓存的场景示意图。
图11所示的异常区域C和上图8所示的异常区域C类似,假设终端100处于位置H和位置J之间的任意位置时网络服务正常,终端100处于位置J和位置I之间的任意位置时出现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
如图11所示,终端100离开异常区域B后,终端100可以接入节点F的小区K。终端100进入异常区域C之前,终端100可以根据小区节点切换列表2确定后续将经过一个第一类型的小区:小区L,假设小区L的平均驻留时长较短,例如小于5分钟,假设为3分钟20秒。因此终端100可以确定采用第二缓存策略缓存视频数据,即进入异常区域C之后缓存数据。也就是说,终端100可以将接入小区L(即进入异常区域C,也是处于位置H)的时刻确定为缓存起始时刻t0。假设终端100不限定缓存时长,终端100可以将离开异常区域C(即第二次接入小区K,也是处于位置I)的时刻确定为缓存终止时刻t1。终端100到达位置H时可以接入小区K。即终端100从位置H行进10秒到达位置J的过程中,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5格(即满格)的5G网络,网络服务正常。在该过程中,终端100可以保持第一下载速率(即每秒下载播放时长为10秒的视频数据)下载视频数据,因此到达位置J时,终端100已下载100秒的视频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终端100到达位置B之前就已经下载完第17集的视频数据,因此这里下载的100秒的视频数据为下一集(即第18集)的视频数据。
如图11所示,用户到达位置J时,用户点击下一集。此时视频应用正在获取下一集的视频数据,因此显示的用户界面和上图8所示的用户处于位置J时终端100显示的用户界面300一样,但和上图8不一样的是,虽然播放时长标识303和缓存时长标识304重合,但并不代表缓存时长为0,只是因为缓存时长还未获取成功,实际此时终端100已经下载了第18集的前100秒(即1分40秒)的视频数据。终端100可以从位置J继续行进10秒到达位置K,该过程中终端100接入的是信号格数为3格(满格为5格)的5G网络,信号质量较差,该过程中终端100可以保持第三下载速率(即每秒下载播放时长为1秒的视频数据)继续下载视频数据,因此到达位置K时,终端100显示的用户界面300中的缓存时长标识304用于表示当前已缓存至1分钟50秒。终端100处于位置K时,显示的用户界面300中的时间标识为“00:10/52:34”,其中,“52:34”用于表示视频应用当前播放的视频(即第18集视频)的总时长为52分钟34秒。和“00:10”对应,播放时长标识303用于表示当前已播放至10秒。
如图11所示,终端100可以从位置K继续行进3分钟到达位置I,该过程中终端100可以保持第三下载速率继续下载视频数据,因此到达位置I(即离开异常区域C)时,终端100显示的用户界面300中的缓存时长标识304用于表示当前已缓存至4分钟50秒。终端100处于位置I时,显示的用户界面300中的时间标识为“03:10/52:34”,其中,和“03:10”对应,播放时长标识303用于表示当前已播放至3分钟10秒。可以理解地,终端100从位置J行进至位置I的过程中,缓存时长一直大于播放时长,因此即使异常区域C内终端100网络服务异常,用户也可以正常使用视频应用观看视频,不会发生上图8所示的终端100处于位置K时视频播放卡顿的情况,用户体验感较好。
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应用场景,在具体实现中,终端对于途径时长较短的异常区域也可以采用第一缓存策略缓存视频数据,本申请对缓存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硬件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4)

1.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应用处理器向所述调制解调处理器发送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所述预置路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所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多个节点的信息,所述多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对应至少一个小区,所述多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的信息包括节点标识、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和节点对应的小区标识;
当所述第一终端获知即将进入第一节点时,所述调制解调处理器向所述应用处理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应用处理器缓存数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驻留时长,其中,所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信息,所述第一节点的网络性能低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性能,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二节点之后;
所述应用处理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后,向第一应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应用为所述第一终端运行的应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一节点的驻留时长大于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缓存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对应的网络性能低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对应的网络性能;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节点数目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调制解调处理器向所述应用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一小区的网络信息;所述应用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路线的所述预置路径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节点中每个节点的信息还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的网络性能标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的网络性能标识包括第一网络性能标识和第二网络性能标识,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对应的网络性能低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对应的网络性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和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满足以下至少一项: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切换小区成功的概率小于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切换小区成功的概率,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成功的概率小于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RRC重建成功的概率,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小于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RSRP,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时延大于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时延,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卡顿时长大于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卡顿时长。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和/或,
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路线的所述预置路径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路线的所述预置路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二小区的网络信息;
所述第一路线的所述预置路径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网络信息确定的。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途经所述第一路线时获得的历史通信信息,所述历史通信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所处的小区的标识、切换小区是否成功的指示、RRC重建是否成功的指示、RSRP、业务时延、业务状态的指示、业务卡顿的时长,所述历史通信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路线的所述预置路径信息。
11.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路线的预置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线的驻留时长,所述预置路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路线的节点切换列表,所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多个节点的信息,所述多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对应至少一个小区,所述多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的信息包括节点标识、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和节点对应的小区标识,所述第一路线的驻留时长包括第一节点的驻留时长,所述预置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线的驻留时长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获知即将进入第一节点时,在所述第一节点的驻留时长大于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运行的第一应用缓存数据;其中,所述节点切换列表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信息,所述第一节点的网络性能低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性能,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二节点之后。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所处的第二小区的网络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网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路线的所述预置路径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途经所述第一路线获得的历史通信信息,所述历史通信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所处的小区的标识、切换小区是否成功的指示、RRC重建是否成功的指示、RSRP、业务时延、业务状态的指示、业务卡顿的时长;所述历史通信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路线的所述预置路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对应的网络性能低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性能标识对应的网络性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多个节点中每个节点的信息还包括节点对应的小区的网络性能标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的网络性能标识包括第一网络性能标识和第二网络性能标识,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对应的网络性能低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对应的网络性能。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和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满足以下至少一项: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切换小区成功的概率小于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切换小区成功的概率,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RRC重建成功的概率小于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RRC重建成功的概率,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RSRP小于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RSRP,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时延大于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时延,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卡顿时长大于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时的业务卡顿时长。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一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和/或,
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络性能标识的小区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
19.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区域运行第一应用,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用户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位于第一路线,所述第一路线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网络性能比所述第一区域的网络性能差;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进入所述第二区域的时刻以及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进入所述第二区域的时刻以及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时长,向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缓存数据;
若所述第一时长大于预设时长阈值,在所述第一终端进入所述第二区域前,所述第一应用缓存第一数据;以及,当所述第一终端进入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应用播放缓存的所述第一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收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之前,所述第一应用缓存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播放时长为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播放时长为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长。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为视频应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进入所述第二区域前,所述第一应用缓存当前播放视频的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之前的数据。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包括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16187.3A 2020-09-16 2021-04-16 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42689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3944.7A CN117221958A (zh) 2020-09-16 2021-04-16 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CN202180054096.8A CN116508347A (zh) 2020-09-16 2021-09-02 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PCT/CN2021/116098 WO2022057628A1 (zh) 2020-09-16 2021-09-02 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8/245,616 US20230345322A1 (en) 2020-09-16 2021-09-02 Data Cach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EP21868455.3A EP4207874A4 (en) 2020-09-16 2021-09-02 DATA BUFFER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JP2023517248A JP2023545628A (ja) 2020-09-16 2021-09-02 データキャッシュ方法及び関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54584 2020-09-16
CN202010975458 2020-09-1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03944.7A Division CN117221958A (zh) 2020-09-16 2021-04-16 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8998A CN114268998A (zh) 2022-04-01
CN114268998B true CN114268998B (zh) 2023-11-10

Family

ID=80824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6187.3A Active CN114268998B (zh) 2020-09-16 2021-04-16 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89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1143A (zh) * 2022-06-06 2022-10-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能力上报、能力确定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744328B (zh) * 2022-10-17 2024-04-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和装置
CN116709367A (zh) * 2022-10-17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和装置
CN116781529A (zh) * 2023-06-25 2023-09-19 哈尔滨市法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规划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0224A (zh) * 2013-11-12 2015-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379933B1 (en) * 2013-05-06 2016-06-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ally adjusting media content cache size
CN109890067A (zh) * 2019-02-21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特定路线上的特定位置进行识别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4050B2 (en) * 2016-10-03 2019-04-16 Paypal, Inc. Predictive analysis of computing patterns for preloaded data to reduce processing downti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79933B1 (en) * 2013-05-06 2016-06-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ally adjusting media content cache size
CN104640224A (zh) * 2013-11-12 2015-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90067A (zh) * 2019-02-21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特定路线上的特定位置进行识别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8998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68998B (zh) 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806058B (zh) 向用户设备、用户、以及应用服务器通知服务质量信息
US1059525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recting mobile device connectivity
US9414276B2 (en)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high speed railway
US977500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data service according to a user&#39;s future location
US8995331B2 (en) Relaying in mixed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220377625A1 (en) Non terrestrial network ntn handover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2143564A1 (zh)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及装置
US99926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of measurement data
US20130259005A1 (en) Controlled Client Roaming
CN110945908A (zh) 基于设备运动的无线切换
US902548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handover occurren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268745B (zh) 无线设备切换
US11800393B2 (en) Cell map built and used by mobile devices
US20180063810A1 (en) Positioning parameter exchange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US10756832B2 (en) Wireless quality prediction device,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terminal, wireless quality predic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quality prediction program
US9426817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CN112449380A (zh) 切换控制的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EP35122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on high speed rail
KR20050118211A (ko) 무선 근거리 네트워크로의 액세스 방법
CN117221958A (zh) 数据缓存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0943760B1 (ko) 서비스 측정 관리를 통한 핸드오버 결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1343867B2 (en) Selective dual connectivity based on device velocity
US20230022617A1 (en) Parallel routing for wireless handoffs
JP6545827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のための通信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こで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