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8333B - 射频装置、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射频装置、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68333B CN114268333B CN202111603509.1A CN202111603509A CN114268333B CN 114268333 B CN114268333 B CN 114268333B CN 202111603509 A CN202111603509 A CN 202111603509A CN 114268333 B CN114268333 B CN 1142683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power amplifier
- control module
- signal
- proc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射频装置、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在射频装置中功率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与射频发射器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连接,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与射频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装置、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是手机射频信号发射的主要工作器件,也是目前手机的主要耗电器件之一。为了节省耗电,一般通过控制功率放大器的供电电压来省电。
目前常用的两种功率放大器电压控制模式分别是:平均功率跟踪(Average PowerTracking,APT)模式和包络跟踪(Envelop Tracking,ET)模式,其中,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是根据功率放大器的平均输出功率调节功率放大器的供电电压,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此时功率放大器处于线性状态,其输出功率由输入信号决定;包络跟踪模式是追踪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波形,根据波形实时调整供电电压,高的功率给相对较高的电压,低的功率给相对较低的电压,使功率放大器工作电压与信号即时输出需求完美匹配,大幅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功耗。
其中,虽然包络跟踪模式下功率放大器的功耗比较小,但由于包络跟踪模式使功率放大器工作在效率最高的饱和状态,其线性度比较差,射频信号在经过射频放大器放大并输出后,往往更容易在输出信号的主信号附近产生不需要的杂散信号,因此,会因在包络跟踪模式下导致杂散信号过大,而将工作模式切换至杂散信号较小的平均功率跟踪模式,但是,又由于平均功率跟踪模式的功耗往往会比较大,进而导致功耗增加,也就是说,现有的射频装置无法同时兼顾杂散信号大小和器件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装置、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功率输出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而确保功率放大器能够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避免因杂散信号过多将其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而导致功耗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既能够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功耗,又能够减少功率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装置,该射频装置包括:射频发射器、功率放大器、耦合器、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射频发射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射频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射频装置,该方法包括:
从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工作于选取的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所述包络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射频发射器当前发射的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对所述耦合器传输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确定在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
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并基于当前选择的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下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
在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并基于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所述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装置,设置于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射频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
静态工作点选取模块,用于从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工作于选取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所述包络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射频发射器当前发射的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杂散信号功率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耦合器传输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确定在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
第一工作模式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则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并基于当前选择的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所述静态工作点选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下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
第二工作模式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并基于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所述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射频装置、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射频装置中功率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与射频发射器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连接,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与射频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因此基于射频装置中各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处理器、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对耦合器从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功率输出信号中分离出的功率检测信号进行杂散信号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流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在射频发射器的目标发射功率下,在针对包络跟踪模式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选择出至少一个使杂散信号的功率满足预设条件的静态工作电流,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功率输出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而确保功率放大器能够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避免因杂散信号过多将其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而导致功耗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既能够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功耗,又能够减少功率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装置的第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装置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装置的第三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装置的第四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装置的第五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装置的第六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装置的第七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装置的第八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装置的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装置、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该射频装置包括:射频发射器102、功率放大器104、耦合器106、第一控制模块108、第二控制模块110和处理器112;
其中,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一输入端与射频发射器102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控制模块108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三输入端与处理器11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104的输出端与耦合器106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入端与耦合器10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二输入端与处理器11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出端与处理器11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控制模块108的输入端连接;
耦合器106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天线20连接,处理器112的第三输出端与射频发射器102的输入端连接。
也就是说,功率放大器104通过耦合器106与电子设备的天线20连接,且功率放大器104还与射频发射器102、处理器112和第一控制模块108连接,第二控制模块110分别与耦合器106、处理器112和第一控制模型108连接,处理器112还与射频发射器102连接。
具体的,第二控制模块110,用于接收耦合器106从功率放大器104的功率输出信号中分离出的功率检测信号,并基于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向处理器112发送杂散功率反馈信号;
第二控制模块110,还用于若在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至少一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对应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若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对应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不小于预设阈值,则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其中,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包络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射频发射器102当前发射的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处理器112,用于基于杂散功率反馈信号,调整功率放大器104的静态工作电流,以使功率放大器104按照调整后的静态工作电流对射频发射器102所发射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相应的功率输出信号;其中,在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功率放大器104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为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的一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对应的,在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功率放大器104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为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中的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也就是说,在至少一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处理器112、第二控制模块110和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在所有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处理器112、第二控制模块110和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由包络跟踪模式切换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从而实现在确保杂散信号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控制功率放大器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从而达到减少器件功耗的效果,进而能够同时兼顾杂散信号大小和器件功耗。
具体的,功率放大器104具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另一种是包络跟踪模式;其中,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是指功率放大器104的电压控制方式为平均功率跟踪,即通过平均功率跟踪的方式来调节功率放大器104的电压,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是指功率放大器104的电压控制方式为包络跟踪,即通过包络跟踪的方式来调节功率放大器104的电压。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在射频装置中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一输入端与射频发射器102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108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11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104的输出端与耦合器106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耦合器106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11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处理器112的输入端、第一控制模块108的输入端连接;耦合器106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天线20连接,处理器112的第三输出端与射频发射器102的输入端连接,因此基于射频装置中各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处理器112、第二控制模块110和第一控制模块108,对耦合器106从功率放大器104输出的功率输出信号中分离出的功率检测信号进行杂散信号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功率放大器104的静态工作电流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在射频发射器102的目标发射功率下,在针对包络跟踪模式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选择出至少一个使杂散信号的功率满足预设条件的静态工作电流,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功率输出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而确保功率放大器104能够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避免因杂散信号过多将其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而导致功耗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既能够降低功率放大器104的功耗,又能够减少功率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效果。
其中,由于功率放大器104的静态工作点会影响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状态(即功率放大器104工作在线性区还是饱和区),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静态工作点对应的静态工作电流来调整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状态,进而改善射频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104放大后所产生的杂散信号的功率,使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
其中,在已有的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的控制过程中,当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时,若杂散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某一功率阈值,则会导致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由包络跟踪模式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进而增加功率放大器104的功耗,因此,为了节约功率放大器104的功耗,可以预先针对包络跟踪模式配置多个静态工作电流(即包络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集合),该第一静态工作电流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发射功率分别对应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子集,该第一静态工作电流子集包括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以使在某一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在包络跟踪模式下基于设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来动态调整功率放大器104工作的状态,从而识别在与当前的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小于预设阈值,以便将功率放大器104的静态工作电流调整为杂散信号小于预设阈值对应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进而使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能够保持在包络跟踪模式,进而降低功率放大器104的功耗。
对应的,不仅预先可以针对包络跟踪模式配置多个静态工作电流(即包络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集合),还可以预先针对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同样配置多个静态工作电流(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二静态工作电流集合),该第二静态工作电流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发射功率分别对应的第二静态工作电流子集,该第二静态工作电流子集包括多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从而在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的情况下,从多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中确定一个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在具体实施时,射频发射器102基于处理器112发出的控制指令发射出具有一定发射功率(即某一目标发射功率)的射频信号,并将该射频信号传输至功率放大器104;该功率放大器104对该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功率输出信号;耦合器106接收该功率输出信号,并对该功率输出信号进行划分,得到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即功率检测信号),并将该第一输出信号传输至天线20,将该功率检测信号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110;其中,该功率检测信号中包括主信号和杂散信号,其中,该主信号为经过功率放大器104放大后的射频信号,该杂散信号为在主信号附近产生的不需要的杂散信号;该第二控制模块110对该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向处理器112发送杂散功率反馈信号;处理器112基于该杂散功率反馈信号,调整功率放大器104的静态工作电流,以使功率放大器104按照调整后的静态工作电流对射频发射器102所发射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相应的功率输出信号。
其中,若射频发射器102的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在至少一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若射频发射器102的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该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即通过对在目标发射功率下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进行检测,进而根据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动态切换功率放大器104的静态工作电流和工作模式。当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且杂散超标时,首先动态调整功率放大器104的静态工作电流,并调用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静态工作电流表中的校准参数,改善射频装置的线性度,找到可以满足杂散要求的静态工作电流。若调整静态工作电流依然无法改善杂散指标时,功率放大器104由包络跟踪模式切换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供电,提升功率放大器104的线性度,改善信号质量,并继续调整下一个静态工作电流,找到杂散最佳状态。当包络跟踪模式杂散大小满足要求时,保持在包络跟踪模式,进而节省耗电。
具体的,预先设置静态工作电流映射关系表,可以设置一个静态工作电流映射关系表,该静态工作电流映射关系表中包含多个发射功率对应的静态工作电流,也可以设置多张静态工作电流映射关系表,每张静态工作电流映射关系表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发射功率。表1是发射功率为P1时对应的静态工作电流映射关系表。其中,工作频段指发射功率为P1所在的工作频段,校准参数是指功率放大器104在某个静态工作电流下工作时,射频装置中其他器件(例如射频发射器102中的调制解调器、发射机等)所需调用的校准参数,进而改善射频装置的特性。
工作频段 | 发射功率 | 工作模式 | 静态工作电流 | 校准参数 |
B1 | P1 | 包络跟踪模式 | 第一静态工作电流1 | 第一校准参数1 |
B1 | P1 | 包络跟踪模式 | 第一静态工作电流2 | 第一校准参数2 |
B1 | P1 | 包络跟踪模式 | 第一静态工作电流3 | 第一校准参数3 |
B1 | P1 | 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 第二静态工作电流1 | 第二校准参数1 |
B1 | P1 | 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 第二静态工作电流2 | 第二校准参数2 |
… | … | … | … | … |
表(1)
其中,工作频段-发射功率-工作模式-静态工作电流-校准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以映射关系表的形式存储在第二控制模块110或者处理器112中。表1)是在B1频段、目标发射功率为P1时,针对包络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及多个第一校准参数、以及针对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第二静态工作电流及多个第二校准参数。
具体的,针对映射关系表存储于第二控制模块110的情况,第二控制模块110向处理器112发送的杂散功率反馈信号中携带调整后的静态工作电流;具体的,若确定在当前选择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直接将当前选择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确定为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并由第二控制模块110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保持在包络跟踪模式;或者,继续判断在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其他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是否小于预设阈值,以便将杂散信号最小值对应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确定为目标静态工作电流;以及,若确定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直接由第二控制模块110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由包络跟踪模式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具体的,针对映射关系表存储于处理器112的情况,第二控制模块110向处理器112发送的杂散功率反馈信号中携带用于表征杂散信号的功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的指示信号,处理器112基于该指示信号确定调整后的静态工作电流;具体的,若第二控制模块110向处理器112发送用于表征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一指示信号,则处理器112可以直接将当前选择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确定为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并由处理器112通过第二控制模块110向第一控制模块108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使第一控制模块108响应于该第一控制信号,并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保持在包络跟踪模式;或者,继续触发第二控制模块110判断在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其他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是否小于预设阈值,以便将杂散信号最小值对应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确定为目标静态工作电流;以及,若第二控制模块110向处理器112发送用于表征杂散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第二指示信号,且针对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所发送的指示信号均为第二指示信号,则由处理器112通过第二控制模块110向第一控制模块108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使响应于该第二控制信号,并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由包络跟踪模式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在具体实施时,依次从与目标发射功率(即射频发射器102的射频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针对当前选取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判断功率放大器104按照该第一静态工作电流对射频发射器102所发射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相应的功率输出信号中杂散信号的功率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若在当前选择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将该第一静态工作电流确定为功率放大器104在目标发射功率下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所使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或者继续选取下一个,将杂散信号的功率最小时对应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确定为功率放大器104在目标发射功率下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所使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若在当前选择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继续从与目标发射功率(即射频发射器102的射频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中,选取下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直到选取出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对应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或者确定该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并且,针对确定出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中至少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处理器112、第二控制模块110和第一控制模块108协同控制功率放大器104按照目标静态工作电流以包络跟踪模式,对射频发射器102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其中,该目标静态工作电流是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中选取的首个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对应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也可以是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中选取的杂散信号的功率最小时对应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
对应的,针对确定出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处理器112、第二控制模块110和第一控制模块108协同控制功率放大器104按照目标静态工作电流以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对射频发射器102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其中,该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可以是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二静态工作电流中任一个第二静态工作电流,例如,在设备出厂前调试阶段标记为杂散信号最小的第二静态工作电流,也可以是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二静态工作电流中选取的杂散信号的功率最小时对应的第二静态工作电流。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第二控制模块110的杂散信号的功率检测准确度,可以先对接收到的功率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再对预处理后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以及为了提高第二控制模块110对第一控制模型108的控制精准度,进而提高第一控制模型108对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的控制精准度,基于此,针对第二控制模块110的具体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第二控制模块110可以包括:滤波器1102、模数转换器1104、数字控制电路1106、逻辑门电路1108;
滤波器1102的输入端与耦合器10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滤波器1102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1104的输入端连接,模数转换器1104的输出端与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入端即为滤波器1102的输入端;
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一输出端与处理器112的输入端连接,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二输出端与逻辑门电路1108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出端即为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一输出端;
逻辑门电路1108的第二输入端与处理器11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模块108的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二输入端即为逻辑门电路1108的第二输入端,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二输出端即为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端。
其中,通过处理器112控制逻辑门电路1108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电平信号,以及通过数字控制电路1106控制逻辑门电路1108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电平信号,以及逻辑门电路1108基于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输出第三电平信号,然后,通过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端的第三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控制模块108的供电方式,以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保持为包络跟踪模式或者切换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其中,在第一控制模块108的供电方式为第一供电方式的情况下,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在第一控制模块108的供电方式为第二供电方式的情况下,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
也就是说,滤波器1102与耦合器106相连接,逻辑门电路1108与第一控制模块108相连接,数字控制电路1106与处理器112相连接;
具体的,以映射关系表存储于处理器112为例,滤波器1102,用于接收来自于耦合器106的功率检测信号,并对功率检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杂散信号;
模数转换器1104,用于对杂散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得到相应的数字信号;
数字控制电路1106,用于基于数字信号确定在当前静态工作电流下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并在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处理器112发送第一杂散功率反馈信号(即对应于第一指示信号);或者,在杂散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处理器112发送第二杂散功率反馈信号(即对应于第二指示信号);
处理器112,用于响应于第一杂散功率反馈信号,基于当前选择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目标静态工作电流;或者,响应于第二杂散功率反馈信号,从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下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作为调整后的静态工作电流;
逻辑门电路1108,用于在数字控制电路1106和处理器112的控制下,向第一控制模块108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以使第一控制模块108基于该控制信号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具体的,在确定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向第一控制模块108发送的控制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在确定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向第一控制模块108发送的控制信号为第二控制信号。
具体的,逻辑门电路1108可以是与门电路、或门电路、以及其他逻辑门电路中任一项,其中,以逻辑门电路1108为与门电路为例,对由处理器112和数字控制电路1106控制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信号,再由逻辑门电路1108控制第一控制模块108,进而由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的过程进行说明。
控制信号L1 | 控制信号L2 | 与门输出信号L |
0 | 0 | 0 |
0 | 1 | 0 |
1 | 0 | 0 |
1 | 1 | 1 |
表(2)
由表(2)中所示,若控制信号L1表示第一电平信号(即通过处理器112控制逻辑门电路1108的第二输入端的电平信号),控制信号L2表示第二电平信号(即通过数字控制电路1106控制逻辑门电路1108的第一输入端的电平信号),与门输出信号L表示第三电平信号(即通过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端向第一控制模块108的输入端传输的控制信号,可以是第一控制信号,也可以是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根据与门的工作特性可知,只有控制信号L1与控制信号L2均为1(高电平信号)时,与门输出信号L才为1(高电平信号)。
具体的,若控制信号L1为0且控制信号L2为0、或者控制信号L1为0且控制信号L2为1、或者控制信号L1为1且控制信号L2为0(即控制信号L1和控制信号L2中至少一项为低电平),则与门输出信号L为0,即第三电平信号为0,此时,逻辑门电路1108在数字控制电路1106和处理器112的控制下,向第一控制模块108发送第二控制信号,即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也就是说,在确定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与门电路中至少一个输入端的电平置为低电平,来控制与门电路的输出信号为低电平,进而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对应的,若控制信号L1为1且控制信号L2为1(即控制信号L1和控制信号L2均为高电平),则与门输出信号L为1,即第三电平信号为1,此时,逻辑门电路1108在数字控制电路1106和处理器112的控制下,向第一控制模块108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即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也就是说,在确定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与门电路中多个输入端的电平置为高电平,来控制与门电路的输出信号为高电平,进而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8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输入至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信号质量,从而提高数字控制电路1106针对杂散信号的检测准确度,基于此,在图2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第二控制模块110还包括:本振调频器1110和混频器1112;
混频器1112的第二输入端与本振调频器1110连接,混频器1112的输出端与滤波器1102的输入端连接,混频器1112的第一输入端与耦合器10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入端即为混频器1112的第一输入端。
也就是说,本振调频器1110与混频器1112相连接,混频器1112分别与耦合器106和滤波器1102相连接;
其中,混频器1112,用于在本振调频器1110的控制下,对来自于耦合器106的功率检测信号进行变频处理,得到相应的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传输至滤波器1102进行滤波处理。
具体的,混频器1112接收来自耦合器106分离出来的功率检测信号,并将其与本振调频器1110所产生的信号进行混合(即对功率检测信号进行变频处理),并得到相应的模拟信号(即该模拟信号中包含杂散信号的模拟信号),并将该模拟信号传输至滤波器1102进行滤波处理,只保留杂散频率附近的模拟信号,并将滤波处理后的模拟信号传输至数字控制电路1106,以使数字控制电路1106接收到杂散信号对其进行检测时,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一控制模型108对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的控制灵活度,从而使功率放大器104的模式可以在包络跟踪模式和平均功率跟踪模式之间灵活切换,基于此,针对第一控制模块108的具体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第一控制模块108包括:单刀双掷开关1082、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一控制电路1084和包络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二控制电路1086;
其中,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且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一控制电路1084的输入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二控制电路108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1084的输出端和第二控制电路1086的第一输出端均与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08的输入端即为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一输入端,第一控制模块108的第一输出端即为第一控制电路1084的输出端和第二控制电路1086的第一输出端。
其中,单刀双掷开关1082在第二控制模块110的控制下,导通第二控制电路1086或导通第一控制电路1084,以实现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保持为包络跟踪模式、或者切换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也就是说,单刀双掷开关1082与第二控制模块110相连接,且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一控制电路1084相连接,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二控制电路1086相连接,第一控制电路1084和第二控制电路1086均与功率放大器104相连接;
具体的,第二控制模块110,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1082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二控制电路1086与功率放大器104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
第二控制模块110,还用于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1082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一控制电路1084与功率放大器104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具体的,在图4中,若第二控制模块110向第一控制模块108发送的控制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即第二控制模块110向单刀双掷开关1082发送的控制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则单刀双掷开关1082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二控制电路1086与功率放大器104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对应的,若第二控制模块110向第一控制模块108发送的控制信号为第二控制信号,即第二控制模块110向单刀双掷开关1082发送的控制信号为第二控制信号,则单刀双掷开关1082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一控制电路1084与功率放大器104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进一步地,考虑到不仅需要对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还需要对功率检测信号中的主信号进行检测,为了简化耦合器106的信号输出线路,可以在耦合器106与第二控制模块110之间增设功分器,这样可以将耦合器输出的功率检测信号一分为二,一路功率检测信号传输至用于对杂散信号进行检测的电路分支,另一路功率检测信号传输至用于对主信号进行检测的电路分支,基于此,在图1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射频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114和功分器116;
其中,功分器116的输入端与耦合器10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分器116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功分器116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三控制模块114的输入端连接。
也就是说,功分器116的输入端与耦合器106相连接,功分器116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模块110和第三控制模块114相连接;
具体的,功分器116,用于将功率检测信号划分为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并将第一检测信号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110,且将第二检测信号传输至第三控制模块114;
第二控制模块110,用于根据第一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向处理器112发送杂散功率反馈信号;
第三控制模块114,用于对第二检测信号中的主信号进行检测,并向处理器112发送主信号功率反馈信号。
具体的,通过在耦合器106与第二控制模块110之间增设功分器116,该功分器116的输入端与耦合器106相连接,以接收从耦合器106中分离出来的功率检测信号,再由功分器116将该功率检测信号分为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并将第一检测信号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110,将第二检测信号传输至第三控制模块114。
其中,第二控制模块110对第一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进行检测,并基于第一检测结果,向处理器112发送杂散功率反馈信号,进而使处理器112基于该杂散功率反馈信号,调整功率放大器104的静态工作电流,以使功率放大器104按照调整后的静态工作电流对射频发射器102所发射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相应的功率输出信号。
其中,第三控制模块114对第二检测信号中的主信号的功率大小进行检测,并基于第二检测结果,向处理器112发送主信号功率反馈信号,以使处理器112基于该主信号功率反馈信号,检测射频信号是否失真。
在具体实施时,通过第三控制模块114对功率检测信号中的主信号进行检测,并且在耦合器106与第二控制模块110之间增设功分器116,以及第二控制模块110包括:滤波器1102、模数转换器1104、数字控制电路1106、逻辑门电路1108、本振调频器1110和混频器1112,具体的,在图2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功分器116的输入端与耦合器10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分器116的第一输出端与混频器111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功分器116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三控制模块114连接。
进一步的,考虑到只有在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下才将可能需要数字控制电路1106对第一控制器中的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通路状态进行控制,而在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下所产生的杂散信号均比较小,此时数字控制电路1106无需多余的控制,因此,通过增加第一控制模块108对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使能控制反馈功能,能够提高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控制精准度,考虑到包络跟踪模式的线性度往往比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差,即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时更易产生杂散信号,因此只有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时,才会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基于此,在图2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第一控制模块108的第二输出端与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三输入端即为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二输入端;
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08在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开始切换为包络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向数字控制电路1106发送用于指示工作模式类型的使能控制信号;
数字控制电路1106在接收到使能控制信号后,启动工作状态,对耦合器106传输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并向处理器112发送杂散功率反馈信号;
处理器112基于杂散功率反馈信号调节功率放大器104的静态工作电流,以使功率放大器104最终工作于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具体的,数字控制电路1106启动工作状态可以是在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时允许数字控制电路1106向单刀双掷开关1082所传输的控制信号的切换,例如,若确定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二静态工作电流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数字控制电路1106直接将控制信号L2由高电平置为低电平,此时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信号L为低电平,以使单刀双掷开关1082接收到低电平控制信号,进而使单刀双掷开关1082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一控制电路1084与功率放大器104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射频装置的整体电路结构如图8所示,该射频装置包括:射频发射器102、功率放大器104、耦合器106、第一控制模块108、第二控制模块110、处理器112、第三控制模块114、功分器116、第四控制模块118和放大器120;
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08包括:单刀双掷开关1082、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一控制电路1084、包络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二控制电路1086和升压电路boost1088;第二控制模块110包括:第一本振调频器11102、第一混频器11122、第一滤波器11022、第一模数转换器11042、数字控制电路1106和逻辑门电路1108;第三控制模块114包括:第二本振调频器1142、第二混频器1144、第二滤波器1146、第二模数转换器1148、和第一调制解调器1150;第四控制模块118包括:第二调制解调器1182、第三模数转换器1184、第三滤波器1186、第三本振调频器1188、第三混频器1190;
其中,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一输入端与射频发射器102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控制电路1084的输出端和第二控制电路1086的第一输出端(即第一控制模块108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三输入端与处理器11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104的输出端与耦合器106的输入端连接;
放大器120的输入端与耦合器10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放大器120的输出端与功分器116的输入端连接,功分器116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11122的第一输入端(即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11122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本振调频器11102连接,第一混频器11122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1102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滤波器11022的输出端与第一模数转换器1104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模数转换器11042的输出端与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一输入端,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一输出端(即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出端)与处理器11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三输入端(即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四输入端)与处理器112的第四输出端连接,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二输出端与逻辑门电路1108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逻辑门电路1108的第二输入端(即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二输入端)与处理器11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端(即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二输出端)与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一输入端(即第一控制模块108的输入端)连接;
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一控制电路1084的输入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二控制电路1086的输入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动触点与升压电路boost1088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1086的第二输出端(即第一控制模块108的第二输出端)与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二输入端(即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功分器116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1144的第一输入端(即第三控制模块11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混频器1144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本振调频器1142连接,第二混频器1144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1146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器1146的输出端与第二模数转换器1148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模数转换器1148的输出端与第一调制解调器115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调制解调器1150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1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处理器112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二调制解调器118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调制解调器1182的输出端与第三模数转换器1184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模数转换器1184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1186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器1186的输出端与第三混频器119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三混频器119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三本振调频器1188连接,第三混频器1190的输出端与射频发射器102的输入端连接;耦合器106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天线20连接。
具体的,处理器112通过第四控制模块118控制射频发射器102发射出具有目标发射功率的射频信号,并将该射频信号传输至功率放大器104;该功率放大器104对该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功率输出信号;耦合器106接收该功率输出信号,并对该功率输出信号进行划分,得到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即功率检测信号),并将该第一输出信号传输至天线20,将该功率检测信号传输至功分器116;其中,该功率检测信号中包括主信号和杂散信号,该主信号为经过功率放大器104放大后的射频信号,该杂散信号为在主信号附近产生的不需要的杂散信号;功分器116再将功率检测信号分成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并将该第二检测信号传输至第一混频器11122,该第一混频器11122在第一本振调频器11102的控制下,对第二检测信号进行变频处理,得到相应的模拟信号,再将该模拟信号传输至第一滤波器11022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杂散信号,模数转换器110对该杂散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得到相应的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数字控制电路1106,以使数字控制电路1106基于该数字信号对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进而基于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杂散信号的检测结果控制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以及将功率放大器104的静态工作电流调节至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具体的,在图8中,以逻辑门电路1108为与门电路为例,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控制模块108的输入端连接,即为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一输入端与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端连接,具体为,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一输入端与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端连接,且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一静触点与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一控制电路1084的输入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1082的第二静触点与包络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二控制电路108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1084的输出端和第二控制电路1086的第一输出端均与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具体的,通过处理器112和数字控制电路1106控制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信号L为1,此时,单刀双掷开关1082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对应的,单刀双掷开关1082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二控制电路1086与功率放大器104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若确定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保持控制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信号L为1,从而保持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若确定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通过处理器112和数字控制电路1106控制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信号L为0,此时,单刀双掷开关1082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对应的,单刀双掷开关1082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一控制电路1084与功率放大器104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在具体实施时,针对静态工作电流的映射关系表存储于处理器112的情况,可以默认将控制信号L1初始化为低电平(即L1为0),以及将控制信号L2初始化为高电平(即L2为1);当处理器112向射频发射器102发送用于指示目标发射功率为高功率的发射指令时,若默认功率放大器104开始进入初始工作状态时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则处理器112将控制信号L1由低电平置为高电平(即L1由0变为1),此时控制信号L1和控制信号L2均为高电平,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信号L也为高电平(即L为1),此时,单刀双掷开关1082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控制信号,进而使单刀双掷开关1082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二控制电路1086与功率放大器104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此时处理器112查找表1,并在包络跟踪模式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例如,选取位于首位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1),并控制功率放大器104工作于第一静态工作电流1,其中,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三输入端与处理器11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以使功率放大器104按照第一静态工作电流1对射频发射器102所发射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相应的功率输出信号,并将功率输出信号传输至耦合器106,耦合器106从功率输出信号中分离出功率检测信号,并将功率检测信号传输至功分器116,功分器116将功率检测信号一分为二,将一路第一功率检测信号1传输至第三控制模块,将另一路功率检测信号2传输至第一混频器11122,并经由第一滤波器11022、第一模数转换器11042处理后传输至数字控制电路1106,其中,由于第二控制电路1086的第二输出端与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二输入端(即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三输入端)连接,因此,在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开始切换为包络跟踪模式的情况下,第二控制电路1086向数字控制电路1106发送用于指示工作模式类型的使能控制信号,以触发数字控制电路1106进入工作状态,由数字控制电路1106确定在第一静态工作电流1下功率检测信号中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
若在第一静态工作电流1下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数字控制电路1106向处理器112发送第一杂散功率反馈信号(即第一指示信号),并保持控制信号L1和L2均为高电平信号,对应的,处理器112可以直接将第一静态工作电流1确定为目标静态工作电流,也可以继续选择下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2,直到确定出杂散信号最小值对应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作为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若在第一静态工作电流1下杂散信号的功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数字控制电路1106控制L2不变(即L2为1),并向处理器112发送第二杂散功率反馈信号(即第二指示信号),处理器112继续在表1中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中,选取下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例如,位于第二位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2,并控制功率放大器104工作于第一静态工作电流2,功率放大器104按照第一静态工作电流2对射频发射器102所发射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相应的功率输出信号,直到确定出该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中至少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或者确定出该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其中,若在第一静态工作电流i(即第i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数字控制电路1106向处理器112发送第一杂散功率反馈信号(即第一指示信号),并保持控制信号L1和L2均为高电平信号,对应的,处理器112可以直接将第一静态工作电流i确定为目标静态工作电流,也可以继续选择下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i+1,直到确定出杂散信号最小值对应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作为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若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处理器112向数字控制电路1106发送用于指示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反馈信号,其中,处理器112的第四输出端与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第三输入端(即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四输入端)连接,以使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控制信号L2由高电平置为低电平,或者处理器112直接将控制信号L1置为低电平,此时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信号L为低电平,以使单刀双掷开关1082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控制信号,进而使单刀双掷开关1082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一控制电路1084与功率放大器104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进一步的,可以继续在映射关系表中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二静态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第二静态工作电流,并对在该第二静态工作电流下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以便确定杂散信号的功率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静态工作电流作为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在具体实施时,静态工作电流的映射关系表不仅可以存储于处理器中,还可以存储于第二控制模块110中,其中,针对静态工作电流的映射关系表存储于第二控制模块110中的数字控制电路1106的情况,由数字控制电路1106对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还基于映射关系表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i,并向处理器112发送用于指示当前选取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i的指示信号,处理器112控制功率放大器104工作于当前选取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i,并且由数字控制电路1106确定在当前选取的第一静态工作电流i下功率检测信号中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并根据杂散信号检测结果确定是否继续选取下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直到确定出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中,至少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或者确定出该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其中,若确定出该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数字控制电路1106直接将控制信号L2由高电平置为低电平,此时逻辑门电路1108的输出信号L为低电平,以使单刀双掷开关1082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控制信号,进而使单刀双掷开关1082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一控制电路1084与功率放大器104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104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静态工作电流的确定过程可以参照静态工作电流的映射关系表存储于处理器112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在图8中,针对功率检测信号中主信号的检测过程,第二混频器1144接收功分器116传输的第一检测信号,该第二混频器1144在第二本振调频器1142的控制下,对第一检测信号进行变频处理,得到相应的模拟信号,再将该模拟信号传输至第二滤波器1146进行滤波处理,得到主信号,第二模数转换器1148对该主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得到相应的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处理器112,以使处理器112对该主信号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射频信号是否失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装置中,在射频装置中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一输入端与射频发射器102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104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108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11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104的输出端与耦合器106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耦合器106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11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处理器112的输入端、第一控制模块108的输入端连接;耦合器106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天线20连接,处理器112的第三输出端与射频发射器102的输入端连接,因此基于射频装置中各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处理器112、第二控制模块110和第一控制模块108,对耦合器106从功率放大器104输出的功率输出信号中分离出的功率检测信号进行杂散信号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功率放大器104的静态工作电流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在射频发射器102的目标发射功率下,在针对包络跟踪模式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选择出至少一个使杂散信号的功率满足预设条件的静态工作电流,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功率输出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而确保功率放大器104能够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避免因杂散信号过多将其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而导致功耗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既能够降低功率放大器104的功耗,又能够减少功率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图1至图8中所示的射频装置,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S901,从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并控制功率放大器工作于选取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其中,该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包络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射频发射器当前发射的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S902,对耦合器传输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确定在当前选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
S903,在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并基于当前选择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S904,在杂散信号的功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从上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下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
S905,在上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并基于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所述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具体的,处理器向功率放大器发送携带有当前选取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的第一控制指令,并且处理器向射频发射器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射频发射器基于该第二控制指令发射出具有一定发射功率(即某一目标发射功率)的射频信号,并将该射频信号传输至功率放大器;该功率放大器基于第一控制指令工作于当前选取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功率输出信号;耦合器对接收到的功率输出信号进行划分,得到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即功率检测信号),并将该第一输出信号传输至天线,将该功率检测信号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对接收到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向处理器发送杂散功率反馈信号;处理器基于杂散功率反馈信号,调整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流(即控制功率放大器工作于当前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以使功率放大器按照调整后的静态工作电流对射频发射器所发射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相应的功率输出信号,从而触发第二控制模块对不同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进行检测,进而确定在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对应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若存在,则可以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保持在包络跟踪模式,只有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对应的杂散信号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才将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由包络跟踪模式切换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具体的,可以预先针对功率放大器配置相应的静态工作电流映射关系表(详见上述表1),其中,该映射关系表可以存储在第二控制模块中,即由第二控制模块依次在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也可以存储在处理器中,即由处理器依次在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
具体的,针对映射关系表存储于第二控制模块的情况,第二控制模块向处理器发送的杂散功率反馈信号中携带调整后的静态工作电流(即当前选取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也即上述表1中的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再由处理器动态调整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流,然后,第二控制模块对当前选取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进行检测,若检测出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基于当前选取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并由第二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保持在包络跟踪模式;以及,若检测出杂散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第二控制模块基于映射关系表继续选取下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直到确定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直接由第二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由包络跟踪模式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具体的,针对映射关系表存储于处理器的情况,第二控制模块向处理器发送的杂散功率反馈信号中携带用于表征杂散信号的功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的指示信号,处理器基于该指示信号确定调整后的静态工作电流(即基于映射关系表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也即上述表1中的一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具体的,若第二控制模块向处理器发送用于表征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一指示信号,则处理器基于当前选择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并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保持在包络跟踪模式;以及,若第二控制模块向处理器发送用于表征杂散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第二指示信号,则处理器基于映射关系表继续选取下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直到第二控制模块针对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静态工作电流所发送的指示信号均为第二指示信号,则直接由第二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由包络跟踪模式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在具体实施时,在控制功率放大器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的情况下,由处理器或者第二控制模块依次从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并控制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流调整为该第一候选工作电流,针对当前选取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判断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功率输出信号中杂散信号的功率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若在当前选择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将该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为功率放大器在目标发射功率下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所使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或者继续选取下一个,将杂散信号的功率最小时对应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为功率放大器在目标发射功率下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所使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若在当前选择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继续从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下一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直到选取出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对应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或者确定该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射频装置中功率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与射频发射器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连接,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与射频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因此基于射频装置中各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处理器、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对耦合器从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功率输出信号中分离出的功率检测信号进行杂散信号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流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在射频发射器的目标发射功率下,在针对包络跟踪模式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选择出至少一个使杂散信号的功率满足预设条件的静态工作电流,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功率输出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而确保功率放大器能够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避免因杂散信号过多将其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而导致功耗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既能够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功耗,又能够减少功率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效果。
其中,上述基于当前选择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具体包括:
将首个确定出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对应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为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或者,
将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杂散信号的功率最小值对应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为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其中,上述基于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确定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具体包括:
将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中杂散信号的功率最小值对应的第二候选工作电流,确定为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或者,
将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中预先指定的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确定为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进一步的,在S901,从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之前,还包括:
获取预先针对功率放大器所配置的静态工作参数映射表;其中,静态工作参数映射表包括:工作频段、发射功率、工作模式、静态工作电流、校准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基于上述静态工作参数映射表,确定在目标发射功率下针对包络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以及针对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
具体的,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可以是包络跟踪模式或者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工作频段是指发射功率的工作频段;第一候选工作电流是指在包络跟踪模式下针对每个发射功率均调试出的静态工作电流,第二候选工作电流是指在平均功率跟踪模式下针对每个发射功率均调试出的静态工作电流,校准参数是指每个静态工作电流分别对应一个校准参数,用于校准射频装置中的其他器件。
其中,若第二控制模块包括:数字控制电路和逻辑门电路;对应的,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具体包括:
逻辑门电路在数字控制电路和处理器的控制下,向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第一控制模块基于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
对应的,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具体包括:
逻辑门电路在数字控制电路和处理器的控制下,向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使第一控制模块基于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具体的,逻辑门电路可以是与门电路、或门电路、以及其他逻辑门电路中任一项,其中,以逻辑门电路为与门电路为例,对由处理器和数字控制电路控制逻辑门电路的输出信号,再由逻辑门电路控制第一控制模块,进而由第一控制模块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的过程进行说明。
基于上述表(2),若控制信号L1为0且控制信号L2为0、或者控制信号L1为0且控制信号L2为1、或者控制信号L1为1且控制信号L2为0(即控制信号L1和控制信号L2中至少一项为低电平),则与门输出信号L为0,即第三电平信号为0,此时,逻辑门电路在数字控制电路和处理器的控制下,向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即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也就是说,在确定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与门电路中至少一个输入端的电平置为低电平,来控制与门电路的输出信号为低电平,进而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对应的,若控制信号L1为1且控制信号L2为1(即控制信号L1和控制信号L2均为高电平),则与门输出信号L为1,即第三电平信号为1,此时,逻辑门电路在数字控制电路和处理器的控制下,向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即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也就是说,在确定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与门电路中多个输入端的电平置为高电平,来控制与门电路的输出信号为高电平,进而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
其中,若第一控制模块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一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二控制电路;对应的,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具体包括:
通过第二控制模块向单刀双掷开关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单刀双掷开关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二控制电路与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
对应的,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具体包括:
通过第二控制模块向单刀双掷开关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单刀双掷开关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一控制电路与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具体的,第二控制模块在至少一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二控制电路与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以及在与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一控制电路与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具体的,在上述图4中,若第二控制模块向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即第二控制模块向单刀双掷开关发送的控制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则单刀双掷开关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二控制电路与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对应的,若第二控制模块向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为第二控制信号,即第二控制模块向单刀双掷开关发送的控制信号为第二控制信号,则单刀双掷开关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一控制电路与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通路,以使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应用于射频装置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中,基于射频装置中各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处理器、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对耦合器从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功率输出信号中分离出的功率检测信号进行杂散信号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流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在射频发射器的目标发射功率下,在针对包络跟踪模式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选择出至少一个使杂散信号的功率满足预设条件的静态工作电流,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功率输出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而确保功率放大器能够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避免因杂散信号过多将其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而导致功耗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既能够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功耗,又能够减少功率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关于放大器工作模块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与本申请中关于射频装置的实施例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该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前述射频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设置于射频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装置执行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装置。
对应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射频装置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射频装置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图9描述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如图10所示,该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装置包括:
静态工作点选取模块1001,用于从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工作于选取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所述包络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射频发射器当前发射的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杂散信号功率检测模块1002,用于对所述耦合器传输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确定在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
第一工作模式控制模块1003,用于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则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并基于当前选择的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所述静态工作点选取模块1001,还用于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下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
第二工作模式控制模块1004,用于在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并基于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所述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射频装置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装置,在射频装置中功率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与射频发射器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连接,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与射频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因此基于射频装置中各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处理器、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对耦合器从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功率输出信号中分离出的功率检测信号进行杂散信号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流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在射频发射器的目标发射功率下,在针对包络跟踪模式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选择出至少一个使杂散信号的功率满足预设条件的静态工作电流,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功率输出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而确保功率放大器能够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避免因杂散信号过多将其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而导致功耗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既能够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功耗,又能够减少功率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关于放大器工作模块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与本申请中关于上述射频装置的实施例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该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前述射频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还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图9的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存储器1103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1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101执行时实现上述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12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2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201、网络模块1202、音频输出单元1203、输入单元1204、传感器1205、显示单元1206、用户输入单元1207、接口单元1208、存储器1209、以及处理器1210等部件;其中,上述射频装置即为射频单元1201和处理器1210,对应的,该射频单元1201包括:上述射频发射器、功率放大器、耦合器、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2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2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2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1210,用于从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工作于选取的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所述包络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射频发射器当前发射的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射频单元1201,用于对所述耦合器传输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确定在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
处理器1210,用于基于当前选择的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以及,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下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
射频单元1201,用于在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处理器1210,用于基于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所述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基于射频装置中各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处理器、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对耦合器从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功率输出信号中分离出的功率检测信号进行杂散信号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流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在射频发射器的目标发射功率下,在针对包络跟踪模式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选择出至少一个使杂散信号的功率满足预设条件的静态工作电流,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功率输出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而确保功率放大器能够工作于包络跟踪模式,避免因杂散信号过多将其切换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而导致功耗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既能够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功耗,又能够减少功率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效果。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2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2041和麦克风12042,图形处理器12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206可包括显示面板12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2061。用户输入单元1207包括触控面板12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2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2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2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2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存储器12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2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2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2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2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2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210中。
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射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射频发射器、功率放大器、耦合器、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射频发射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天线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射频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耦合器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输出信号中分离出的功率检测信号,并检测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的功率大小,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杂散功率反馈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杂散功率反馈信号,调整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滤波器、模数转换器、数字控制电路和逻辑门电路;
所述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数字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数字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字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逻辑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逻辑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本振调频器和混频器;
所述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本振调频器连接,所述混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一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二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且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静触点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均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和功分器;
所述功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数字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开始切换为包络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向所述数字控制电路发送用于指示工作模式类型的使能控制信号;
所述数字控制电路在接收到所述使能控制信号后,启动工作状态,对所述耦合器传输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杂散功率反馈信号;
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杂散功率反馈信号调节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流,以使所述功率放大器最终工作于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7.一种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射频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从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工作于选取的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包络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射频发射器当前发射的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对所述耦合器传输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确定在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
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并基于当前选择的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下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
在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均不小于预设阈值,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并基于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所述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数字控制电路和逻辑门电路;
所述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包括:
所述逻辑门电路在所述数字控制电路和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向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
所述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包括:
所述逻辑门电路在所述数字控制电路和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向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一控制电路和所述包络跟踪模式对应的第二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向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单刀双掷开关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通路,以使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
所述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向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单刀双掷开关中绕动触点转动的开关与第一静触点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通路,以使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射频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
从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工作于选取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包络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射频发射器当前发射的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对所述耦合器传输的功率检测信号中的杂散信号进行检测,确定在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
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则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包络跟踪模式,并基于当前选择的所述第一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
在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中,选取下一个待检测的第一候选工作电流;
在所述多个第一候选工作电流下的所述杂散信号的功率均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并基于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目标静态工作电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候选工作电流包括:预先针对所述平均功率跟踪模式所配置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中,与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静态工作电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03509.1A CN114268333B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射频装置、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03509.1A CN114268333B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射频装置、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68333A CN114268333A (zh) | 2022-04-01 |
CN114268333B true CN114268333B (zh) | 2023-11-17 |
Family
ID=80830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03509.1A Active CN114268333B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射频装置、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6833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71394A (zh) * | 2014-09-25 | 2016-04-06 | 天工方案公司 | 支持双模包络和平均功率跟踪性能的可变负载功率放大器 |
CN107395144A (zh) * | 2017-07-05 | 2017-11-24 | 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功率检测反馈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芯片及通信终端 |
CN110730013A (zh) * | 2019-09-25 | 2020-01-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改善发射杂散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13612495A (zh) * | 2021-07-23 | 2021-11-05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功率放大器的供电方法、装置、介质及通信系统 |
CN113809997A (zh) * | 2021-09-24 | 2021-12-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15268263U (zh) * | 2021-04-12 | 2021-12-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54423B1 (en) * | 2018-04-12 | 2019-10-22 | Apple Inc.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cellular current consumption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11603509.1A patent/CN1142683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71394A (zh) * | 2014-09-25 | 2016-04-06 | 天工方案公司 | 支持双模包络和平均功率跟踪性能的可变负载功率放大器 |
CN107395144A (zh) * | 2017-07-05 | 2017-11-24 | 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功率检测反馈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芯片及通信终端 |
CN110730013A (zh) * | 2019-09-25 | 2020-01-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改善发射杂散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215268263U (zh) * | 2021-04-12 | 2021-12-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
CN113612495A (zh) * | 2021-07-23 | 2021-11-05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功率放大器的供电方法、装置、介质及通信系统 |
CN113809997A (zh) * | 2021-09-24 | 2021-12-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68333A (zh) | 2022-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91061B (zh) | 射频天线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11012970B2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3163145B (zh) | 时钟频率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422705B (zh)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CN113067597B (zh) | 链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688714A (zh) | 射频电路、蓝牙实现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4499575B (zh) | 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电子设备、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268333B (zh) | 射频装置、放大器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1708056B (zh) | 信号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8337719B (zh) | 无线网络扫描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062452A (zh) |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970024A (zh) | 通信网络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5664453A (zh) | 射频电路、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112032A (zh) | 干扰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337718B (zh) | 无线网络扫描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978229A (zh) | 射频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6776092B (zh) |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14650334A (zh) | 显示配置参数的配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 |
US20200410952A1 (en) |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13676271B (zh) | 切换天线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580373A (zh) | 干扰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4513215B (zh) | 电子设备的信号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7459161A (zh) | 接口控制方法和接口控制装置 | |
CN116915266A (zh) | 发射信号质量提高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7093051A (zh) | 时钟频率的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