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5181B - 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5181B
CN114265181B CN202210195367.8A CN202210195367A CN114265181B CN 114265181 B CN114265181 B CN 114265181B CN 202210195367 A CN202210195367 A CN 202210195367A CN 114265181 B CN114265181 B CN 1142651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optical
curvature
optical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53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5181A (zh
Inventor
王俊晨
徐宇轩
陈伟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ianchuang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53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51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5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5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5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5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为: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视场角FOV满足:2.5≤TTL/IH≤3.0、0.02mm/°≤IH/FOV≤0.03mm/°。光学镜头同时具有大视场角、小型化和高照度的特性。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镜头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广角镜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镜头大角度小型化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随着不同的应用需求,还需同时具备小型化和高相对照度的能力,已知的广角镜头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镜头,同时具有大视场角、小型化和高照度的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共六片透镜,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
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为: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2.5≤TTL/IH≤3.0;
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与视场角FOV满足:0.02mm/°≤IH/FOV≤0.03mm/°;
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1和物侧面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像侧面的矢高SAG2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1和光轴上的厚度CT1分别满足:0.1<SAG1/R1<0.3,0.3<SAG2/R2<0.7,1.3<SAG1/CT1<1.7。
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RI、视场角FOV与光圈值FNO满足:65°<RI×FOV/FNO<75°。
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一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1、像侧面曲率半径R2分别满足:-6.5<f1/f<-5.0,0.4≤(R1-R2)/(R1+R2)<0.5。
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3、像侧面曲率半径R4分别满足:-2.6<f2/f<-2.0,0.5<(R3-R4)/(R3+R4)<0.65。
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的焦距f3,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5、像侧面曲率半径R6分别满足:3.9<f3/f<4.8,0.2<(R5-R6)/(R5+R6)<0.6。
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的焦距f4,第四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8、像侧面曲率半径R9分别满足:2.4<f4/f<3.1,0.8<(R8-R9)/(R8+R9)<1.4。
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的焦距f5,第五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10、像侧面曲率半径R11分别满足:1.8<f5/f<2.0,1.6<(R10-R11)/(R10+R11)<2.9。
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的焦距f6,第六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12、像侧面曲率半径R13分别满足:-2.0<f6/f<-1.8,-1.1<(R12-R13)/(R12+R13)<-0.9。
较佳地,所述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3和物侧面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像侧面的矢高SAG4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4,第二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3和光轴上的厚度CT2分别满足:0.06≤SAG3/R3<0.2,0.55<SAG4/R4<0.7,0.3<SAG3/CT2<0.6。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光学镜头通过合理的搭配各透镜之间的镜片形状与光焦度组合,使其同时具有大视场角、小型化和高照度的特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与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与/或附加的方面与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与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F-Theta畸变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F-Theta畸变曲线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曲线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F-Theta畸变曲线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曲线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一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尽可能地收集大视场光线进入后方光学镜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收集经过第一透镜后射入的光线,使光线走势平稳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减小光学镜头后端口径,实现小型化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汇聚光线,使发散后的光线顺利进入后方,进一步让光线走势平稳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五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汇聚光线,使发散后的光线顺利进入后方,进一步让光线走势平稳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将更多的光束有效地传递至成像面,提高光学镜头的解像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可相互胶合。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相互胶合的设置,有利于矫正光学镜头的整体色差,降低透镜单元因在组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芯等公差敏感度问题,提高生产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可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当光阑设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时,有利于收束进入光学系统的光线,减小光学镜头后端口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视场角FOV满足:FOV≥202°。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光学镜头实现超广角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2.5≤TTL/IH≤3.0。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和更大的成像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与视场角FOV满足:0.02mm/°≤IH/FOV≤0.03mm/°。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光学镜头实现超广角和大像面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RI、视场角FOV与光圈值FNO满足:65°<RI×FOV/FNO<75°。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实现大视场角的同时保证边缘成像区域的照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焦距f1满足:-6.5<f1/f<-5.0。满足上述范围,可以使第一透镜具有较大的负光焦度,有利于降低光学镜头的像散和场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焦距f2满足:-2.6<f2/f<-2.0。满足上述范围,可以使第二透镜具有较小的负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镜头的各类像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的焦距f3满足:3.9<f3/f<4.8。满足上述范围,可以使第三透镜具有较大的正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前端透镜产生的像散和场曲,并且避免后方的光线过于发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的焦距f4满足:2.4<f4/f<3.1。满足上述范围,可以使第四透镜具有较小的正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镜头的各类像差,并使得后方的光线走势更加平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的焦距f5满足:1.8<f5/f<2.0。满足上述范围,可以使第五透镜具有较小的正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镜头的各类像差,并使得后方的光线走势更加平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的焦距f6满足:-2.0<f6/f<-1.8。满足上述范围,可以使第六透镜具有较小的正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镜头的各类像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1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2满足:0.4≤(R1-R2)/(R1+R2)<0.5。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增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减少球差和慧差,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3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4满足:0.5<(R3-R4)/(R3+R4)<0.65。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减少光学镜头的球差、慧差和像散,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5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6满足:0.2<(R5-R6)/(R5+R6)<0.6。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平衡光学镜头前端透镜产生的场曲,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四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8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9满足:0.8<(R8-R9)/(R8+R9)<1.4。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减少光学镜头的球差,平衡前端透镜产生的慧差、像散和场曲,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五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10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11满足:1.6<(R10-R11)/(R10+R11)<2.9。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减少光学镜头的球差和慧差,同时平衡前端透镜产生的像散和场曲,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六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12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13满足:-1.1<(R12-R13)/(R12+R13)<-0.9。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平衡第五透镜产生的各类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1和物侧面曲率半径R1满足:0.1<SAG1/R1<0.3。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缩小光学镜头前端口径,并且够保证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张角较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像侧面的矢高SAG2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2满足:0.3<SAG2/R2<0.7。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经过第一透镜的周边光线快速聚焦,可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1和光轴上的厚度CT1满足:1.3<SAG1/CT1<1.7。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避免光线发生大角度的转折,降低公差敏感性和加工难度,提高了生产良率,并能够避免严重鬼像的出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3和物侧面曲率半径R3满足:0.06≤SAG3/R3<0.2。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缩小光学镜头前端口径,并且够保证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张角较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像侧面的矢高SAG4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4满足:0.55<SAG4/R4<0.7。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经过第二透镜的周边光线快速聚焦,可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3和光轴上的厚度CT2满足:0.3<SAG3/CT2<0.6。满足上述范围,有利于避免光线发生大角度的转折,降低公差敏感性和加工难度,提高了生产良率,并能够避免严重鬼像的出现。
为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镜头中采用多片非球面透镜,所述光学镜头的各非球面表面形状满足下列方程:
Figure 111518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z为曲面与曲面顶点在光轴方向的距离,h为光轴到曲面的距离,c为曲面顶点的曲率,K为二次曲面系数,A、B、C、D、E、F分别为二阶、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曲面系数。
下面分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各个实施例中,光学镜头中的各个透镜的厚度、曲率半径、材料选择部分有所不同,具体不同可参见各实施例的参数表。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仅仅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创新点所作的改变、替代、组合或简化,都应视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该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滤光片G1。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光阑;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凹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2为凹面、像侧面S13为凹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实施例1中的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如表1-1所示。
表 1-1
Figure 386511DEST_PATH_IMAGE002
实施例1中的光学镜头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参数如表1-2所示。
表 1-2
Figure 591227DEST_PATH_IMAGE003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F-Theta畸变曲线图、相对照度曲线图、轴向像差曲线图、垂轴色差曲线图分别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图2示出了实施例1的场曲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在子午像面和弧矢像面的弯曲程度,横轴表示偏移量(单位:mm),纵轴表示半视场角(单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子午像面和弧矢像面的场曲控制在±0.06mm以内,说明光学镜头的场曲得到较好的矫正。
图3示出了实施例1的F-Theta畸变曲线,其表示中心波长的光线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处的F-Theta畸变,横轴表示F-Theta畸变(单位:%),纵轴表示半视场角(单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最大半视场角时光学镜头的F-Theta畸变控制在9%以内,说明光学镜头的F-Theta畸变得到较好的矫正。
图4示出了实施例1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视场角度的相对照度值,横轴表示半视场角(单位:°),纵轴表示相对照度值(单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最大半视场角时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值仍大于70%,说明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高。
图5示出了实施例1的轴向像差曲线,其表示各波长在成像面处光轴上的像差,横轴表示轴向像差值(单位:mm),纵轴表示归一化光瞳半径。从图中可以看出,轴向像差的偏移量控制在±0.03mm以内,说明光学镜头能够有效地矫正轴向像差。
图6示出了实施例1的垂轴色差曲线,其表示各波长相对于中心波长(0.55μm)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处的色差,横轴表示各波长相对中心波长的垂轴色差值(单位:μm),纵轴表示归一化视场角。从图中可以看出,最长波长和最短波长的垂轴色差控制在±7μm以内,说明该光学镜头能够有效矫正边缘视场的色差以及整个像面的二级光谱。
实施例2
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该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滤光片G1。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光阑;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2为凹面、像侧面S13为凹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实施例2中的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如表2-1所示。
表 2-1
Figure 55707DEST_PATH_IMAGE004
实施例2中的光学镜头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参数如表2-2所示。
表 2-2
Figure 911536DEST_PATH_IMAGE005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F-Theta畸变曲线图、相对照度曲线图、轴向像差曲线图、垂轴色差曲线图分别如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
图8示出了实施例2的场曲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在子午像面和弧矢像面的弯曲程度,横轴表示偏移量(单位:mm),纵轴表示半视场角(单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子午像面和弧矢像面的场曲控制在±0.09mm以内,说明光学镜头的场曲得到较好的矫正。
图9示出了实施例2的F-Theta畸变曲线,其表示中心波长的光线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处的F-Theta畸变,横轴表示F-Theta畸变(单位:%),纵轴表示半视场角(单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最大半视场角时光学镜头的F-Theta畸变控制在7%以内,说明光学镜头的F-Theta畸变得到较好的矫正。
图10示出了实施例2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视场角度的相对照度值,横轴表示半视场角(单位:°),纵轴表示相对照度值(单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最大半视场角时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值仍大于70%,说明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高。
图11示出了实施例2的轴向像差曲线,其表示各波长在成像面处光轴上的像差,横轴表示轴向像差值(单位:mm),纵轴表示归一化光瞳半径。从图中可以看出,轴向像差的偏移量控制在±0.03mm以内,说明光学镜头能够有效地矫正轴向像差。
图12示出了实施例2的垂轴色差曲线,其表示各波长相对于中心波长(0.55μm)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处的色差,横轴表示各波长相对中心波长的垂轴色差值(单位:μm),纵轴表示归一化视场角。从图中可以看出,最长波长和最短波长的垂轴色差控制在±5μm以内,说明该光学镜头能够有效矫正边缘视场的色差以及整个像面的二级光谱。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该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滤光片G1。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光阑;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凹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2为凹面、像侧面S13为凸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实施例3中的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如表3-1所示。
表 3-1
Figure 842583DEST_PATH_IMAGE006
实施例3中的光学镜头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参数如表3-2所示。
表 3-2
Figure 49442DEST_PATH_IMAGE007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F-Theta畸变曲线图、相对照度曲线图、轴向像差曲线图、垂轴色差曲线图分别如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所示。
图14示出了实施例3的场曲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在子午像面和弧矢像面的弯曲程度,横轴表示偏移量(单位:mm),纵轴表示半视场角(单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子午像面和弧矢像面的场曲控制在±0.12mm以内,说明光学镜头的场曲得到较好的矫正。
图15示出了实施例3的F-Theta畸变曲线,其表示中心波长的光线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处的F-Theta畸变,横轴表示F-Theta畸变(单位:%),纵轴表示半视场角(单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最大半视场角时光学镜头的F-Theta畸变控制在6%以内,说明光学镜头的F-Theta畸变得到较好的矫正。
图16示出了实施例3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视场角度的相对照度值,横轴表示半视场角(单位:°),纵轴表示相对照度值(单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最大半视场角时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值仍大于65%,说明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高。
图17示出了实施例3的轴向像差曲线,其表示各波长在成像面处光轴上的像差,横轴表示轴向像差值(单位:mm),纵轴表示归一化光瞳半径。从图中可以看出,轴向像差的偏移量控制在±0.03mm以内,说明光学镜头能够有效地矫正轴向像差。
图18示出了实施例2的垂轴色差曲线,其表示各波长相对于中心波长(0.55μm)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处的色差,横轴表示各波长相对中心波长的垂轴色差值(单位:μm),纵轴表示归一化视场角。从图中可以看出,最长波长和最短波长的垂轴色差控制在±8μm以内,说明该光学镜头能够有效矫正边缘视场的色差以及整个像面的二级光谱。
请参阅表4,为上述各实施例对应的光学特性,包括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总长TTL、光圈数FNO、真实像高IH以及视场角FOV以及与所述实施例中每个条件式对应的数值。
表 4
Figure 724137DEST_PATH_IMAGE008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镜头通过合理的搭配各透镜之间的镜片形状与光焦度组合,使其同时具有大视场角、小型化和高照度的特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与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与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光学镜头,共六片透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光阑;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2.5≤TTL/IH≤3.0;
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与视场角FOV满足:0.02mm/°≤IH/FOV≤0.03mm/°;
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1和物侧面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像侧面的矢高SAG2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1和光轴上的厚度CT1分别满足:0.1<SAG1/R1<0.3,0.3<SAG2/R2<0.7,1.3<SAG1/CT1<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RI、视场角FOV与光圈值FNO满足:65°<RI×FOV/FNO<75°。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一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1、像侧面曲率半径R2分别满足:-6.5<f1/f<-5.0,0.4≤(R1-R2)/(R1+R2)<0.5。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3、像侧面曲率半径R4分别满足:-2.6<f2/f<-2.0,0.5<(R3-R4)/(R3+R4)<0.65。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的焦距f3,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5、像侧面曲率半径R6分别满足:3.9<f3/f<4.8,0.2<(R5-R6)/(R5+R6)<0.6。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的焦距f4,第四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8、像侧面曲率半径R9分别满足:2.4<f4/f<3.1,0.8<(R8-R9)/(R8+R9)<1.4。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的焦距f5,第五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10、像侧面曲率半径R11分别满足:1.8<f5/f<2.0,1.6<(R10-R11)/(R10+R11)<2.9。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的焦距f6,第六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12、像侧面曲率半径R13分别满足:-2.0<f6/f<-1.8,-1.1<(R12-R13)/(R12+R13)<-0.9。
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3和物侧面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像侧面的矢高SAG4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4,第二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3和光轴上的厚度CT2分别满足:0.06≤SAG3/R3<0.2,0.55<SAG4/R4<0.7,0.3<SAG3/CT2<0.6。
CN202210195367.8A 2022-03-02 2022-03-02 光学镜头 Active CN114265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5367.8A CN114265181B (zh) 2022-03-02 2022-03-02 光学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5367.8A CN114265181B (zh) 2022-03-02 2022-03-02 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5181A CN114265181A (zh) 2022-04-01
CN114265181B true CN114265181B (zh) 2022-07-26

Family

ID=8083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5367.8A Active CN114265181B (zh) 2022-03-02 2022-03-02 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518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8542A (zh) * 2019-08-06 2019-10-08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1650723A (zh) * 2020-07-01 2020-09-11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6474B (zh) * 2019-07-24 2024-04-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TWI813849B (zh) * 2020-01-17 2023-09-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KR102526441B1 (ko) * 2020-10-12 2023-04-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8542A (zh) * 2019-08-06 2019-10-08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1650723A (zh) * 2020-07-01 2020-09-11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5181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14651B (zh) 光学镜头
CN114488493B (zh) 光学镜头
CN114114649B (zh) 光学镜头
CN114355583B (zh) 光学镜头
CN115128770B (zh) 光学镜头
CN115128771B (zh) 光学镜头
CN114839749B (zh) 光学镜头
CN114415349B (zh) 光学镜头
CN116577916B (zh) 光学镜头
CN115508986B (zh) 光学镜头
CN115469439B (zh) 光学镜头
CN113970840B (zh) 光学镜头
CN114415345B (zh) 光学镜头
CN115826195A (zh) 光学镜头
CN114265181B (zh) 光学镜头
CN116990943B (zh) 光学镜头
CN117289437B (zh) 光学镜头
CN117310944B (zh) 光学镜头
CN116990942B (zh) 光学镜头
CN116577914B (zh) 光学镜头
CN117471657B (zh) 光学镜头
CN117471656B (zh) 光学镜头
CN115128781B (zh) 光学镜头
CN210835408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7215040A (zh) 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1

Address after: 330096 No. 169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an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96 169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0

Address after: 230088 a2-06, 14 / F, block a, building J1,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No.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igh tech Zone, China (Anhui) pilot Free Trade Zone, Hefei,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Lianchuang Op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96 No. 169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an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