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3569B - 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3569B
CN114263569B CN202111437558.2A CN202111437558A CN114263569B CN 114263569 B CN114263569 B CN 114263569B CN 202111437558 A CN202111437558 A CN 202111437558A CN 114263569 B CN114263569 B CN 114263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storage tank
valve
he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75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3569A (zh
Inventor
孙香宇
钟晓晖
荣晓敏
宋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14375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35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3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3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3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3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所述耦合系统包括风力机、二氧化碳压缩机、二氧化碳膨胀机、加热器、冷却器、高压储气罐、低压储气罐和发电机。在原有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循环中添加了储气系统,从而解决了风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的问题。确保了机组在无风的情况下依然保证用户对热冷电的需求,提高了风能的利用效率。另外从工质方面选用更为环保的二氧化碳,这样即使存在轻微泄露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更能满足绿色能源的发展要求。从以上两个方面,使得风热机的冷热电联供带来了效率上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对采暖,空调用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造成了人们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强烈。中国的能源结构主要是化石能源占主导,面对全球的能源危机,为了降低化石燃料带来的温室效应,亟待需求一种可替代的无色无污染的能源。
中国具有丰富的风资源,所以作为一种备受瞩目的资源备受青睐,在2020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继续领跑全世界高达100GW,且仅仅在2021年的上半年就完成了2020年新增装机容量的72%,我国的风电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优势竞争产业之一,但是由于风能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导致了风能产生的电力无法消纳,弃风限电的情况在所难免。尽管在近些年略有好转,但是仍比较严重。基于这样的背景,风热机组应运而生,其风力制热的能量利用率高,对风能的质量要求较低,可以适应风速变化强烈的特点。
随着风热机组的普及,其中压缩机的工质也是人们备受关注的焦点。二氧化碳作为优秀环保特性的自然工质,其全球变暖潜能(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和臭氧损害潜能(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ODP)均为0,但是因为二氧化碳的节流压力损失巨大,采用二氧化碳膨胀机作为节流损失的回收装置,从而达到更高的热效率和更小的损失。
因此,需提供一种能达到更高的热效率和更小损失的耦合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所述耦合系统包括风力机、二氧化碳压缩机、二氧化碳膨胀机、加热器、冷却器、高压储气罐、低压储气罐和发电机;
所述风力机包括风机叶片轮毂、低速轴和齿轮箱,所述齿轮箱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与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的前出轴连接,所述前出轴同时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与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连接,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通过第三电磁离合器与发电机连接;
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所述冷却器、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和所述加热器形成二氧化碳压缩子循环系统;
所述低压储气罐、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所述高压储气罐和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形成二氧化碳膨胀子循环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却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所述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相连,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的出口管路与所述加热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所述加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的进口相连。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的出口分别与所述高压储气罐和所述低压储气罐连接,所述高压储气罐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入口连接,所述低压储气罐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的进口连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耦合系统还包括供冷子系统和供热子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供冷子系统包括地埋管,所述加热器的水路出口和所述地埋管的出口同时连接至用户的供冷进水管,用户的供冷出水管与所述地埋管的进水口以及所述加热器的水路进水口连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加热器和所述供冷进水管之间设有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所述供冷进水管上设有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所述用户的供冷出水管、所述地埋管的进水口以及所述加热器的水路进水口均设有阀门。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冷却器和所述高压储气罐分别与用户的供热进水管和供热出水管连接构成所述供热子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冷却器与所述供热进水管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可调流量循环水泵,所述高压储气罐与所述供热进水管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可调流量循环水泵。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系统中还包括用于控制各部件运行的多个阀门。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采用二氧化碳膨胀机作为节流损失的回收装置,达到了更高的热效率和更小的损失,在原有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中添加了储气系统,解决了风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的问题,确保了风热机组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用户对热冷电的需求,提高了风能的利用率。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选用二氧化碳作为工质更为环保,即使存在轻微泄露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更能满足绿色能源的发展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风力机;2:二氧化碳压缩机;3:二氧化碳膨胀机;4:加热器;5:冷却器;6:高压储气罐;7:低压储气罐;8:发电机;9:用户;10:地埋管;11: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第十五阀门;14:第十三阀门;15:第五阀门;16:第七阀门;17:第十六阀门;18:第十四阀门;19:第十七阀门;20:第八阀门;21:第十二阀门;22:第十阀门;23:第十一阀门;24:第九阀门;25:第三阀门;26:第四阀门;27:第六阀门;28:第一电磁离合器;29:第二电磁离合器;30:第三电磁离合器;31:第一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2:第二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耦合系统作具体阐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所述耦合系统包括风力机1、二氧化碳压缩机2、二氧化碳膨胀机3、加热器4、冷却器5、高压储气罐6、低压储气罐7和发电机8;所述风力机1包括风机叶片轮毂、低速轴和齿轮箱,所述齿轮箱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28与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2的前出轴连接,所述前出轴同时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29与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3连接,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3通过第三电磁离合器30与发电机8连接,发电机8产出的电能,通过电缆输送至用户9;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2、所述冷却器5、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3和所述加热器4形成二氧化碳压缩子循环系统;所述低压储气罐7、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2、所述高压储气罐6和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3形成二氧化碳膨胀子循环系统。其中,二氧化碳压缩机2为开启式双螺杆二氧化碳压缩机,加热器4为管翅热交换器,加热器4包含两个制冷剂接口和两个水路接口。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2的出口管路通过第一阀门11与所述冷却器5的制冷剂入口相连,所述冷却器5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阀门12相连,第二阀门1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3的进口相连,可以将高压的超临界气体输送到二氧化碳膨胀机3里面,进行膨胀作用,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3的出口管路与所述加热器4的制冷剂进口相连,所述加热器4的制冷剂出口连接第三阀门25,第三阀门25通过管路与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2的进口相连。完成基本热力循环。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2的出口分别与所述高压储气罐6和所述低压储气罐7连接,所述高压储气罐6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3入口连接,所述低压储气罐7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2的进口连接。具体而言,低压储气罐7通过管路连接第四阀门26,第四阀门26的另一端连接二氧化碳压缩机2的进口,二氧化碳压缩机2的出口一端通过第五阀门15连接所述高压储气罐6,另一端通过第六阀门27连接所述低压储气罐7。高压储气罐6不仅具有保压的功能,也具有保温的功能,所述高压储气罐6也是有两个制冷剂接口和两个水路接口组成,高压储气罐6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第七阀门16与二氧化碳膨胀机3入口相连。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耦合系统还包括供冷子系统和供热子系统。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供冷子系统包括地埋管10,所述加热器4的水路出口和所述地埋管10的出口同时连接至用户9的供冷进水管,用户9的供冷出水管与所述地埋管10的进水口以及所述加热器4的水路进水口连接。所述加热器4和所述供冷进水管之间设有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所述供冷进水管上设有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所述用户9的供冷出水管、所述地埋管10的进水口以及所述加热器4的水路进水口均设有阀门。具体而言,用户9的出水管通过管道连接第十一阀门23,第十一阀门23引出两路管道分别连接第十二阀门21和第十七阀门19,第十二阀门21和第十七阀门19分别连接地埋管10的水路进口和加热器4水路进口,加热器4水路出口与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相连,之后再与第八阀门20连接,地埋管10出水口与第十阀门22相连后与第八阀门20的管路汇合通入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之后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出口连接第九阀门24进入用户9,实现供冷的目的。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5和所述高压储气罐6分别与用户9的供热进水管和供热出水管连接构成所述供热子系统。所述冷却器5与所述供热进水管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2,所述高压储气罐6与所述供热进水管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1。具体而言,如图1中的双点划线即为供热系统的循环,用户端可连接风机盘管或者暖气片或者热水器,用户端的出水口分为成两路,其中一路通过第十六阀门17连接高压储气罐6的进水端,高压储气罐6的出水端连接第一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1,第一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1通过第十四阀门18连接到用户,另外一路通过第十五阀门13连接冷却器5,之后再连接到第二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2,第二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2连接第十三阀门14之后进入用户9,从而实现为用户9供暖。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1、夏季有风的情况
有风的时候风力机1通过接通第一电磁离合器28驱动二氧化碳压缩机2,断开第二电磁离合器29确保二氧化碳膨胀机3独立运行。二氧化碳膨胀机3和发电机8之间的第三电磁离合器30接通,膨胀机3吸收冷却器5出口的制冷剂的能量,制冷剂在二氧化碳膨胀机3中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8发电。
在制冷剂管路方面,在所述加热器4和二氧化碳压缩机2之间的第三阀门25是打开的,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2和冷却器5之间的第一阀门11是打开的,确保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体进入冷却器5,冷却器5制冷剂出口连接第二阀门12开启,确保制冷剂流到膨胀机3继续膨胀做功。然后制冷剂流经加热器4,通过第三阀门25,流回二氧化碳压缩机2,实现热力学循环。
所述的供冷系统(水路系统):为确保用户室内的热量能够进入所述加热器的水路,开启第十一阀门23、第十七阀门19、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第八阀门20、第九阀门24和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且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和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的流量保持一致,如果用户对冷量需求很大,可以开启第十二阀门21、第十阀门22,且增大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的流量。确保地埋管10内的循环水可以进入到用户9中,提供较大的制冷量。
所述的供热系统(水路系统)是开启第十五阀门13,确保了用户的冷水可以进入到冷却器5中加热,之后冷却器5中的水路出口连接第二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2和第十三阀门14,之后通过管路进入用户9,为用户供暖。
2、夏季风能过剩的情况
风力机1通过接通第一电磁离合器28驱动二氧化碳压缩机2,断开第二电磁离合器29确保二氧化碳膨胀机3独立运行,且能够吸收冷却器5之后二氧化碳的能量。二氧化碳膨胀机3和发电机8之间的第三电磁离合器30接通,制冷剂在二氧化碳膨胀机3中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8发电。
在制冷剂管路方面,开启第三阀门25、低压储气罐7和第四阀门26,确保多余的风能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压缩进行存储,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2和冷却器5之间的第一阀门11一直开启,确保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体进入冷却器5。同时打开第五阀门15,确保多余的二氧化碳经过压缩后进入高压储气罐6,冷却器5制冷剂出口连接第二阀门12开启,确保了制冷剂流到膨胀机3继续膨胀做功。然后制冷剂流经加热器4,通过第三阀门25,流回二氧化碳压缩机2,实现热力学循环。
所述的供冷系统(水路系统)是开启第十一阀门23,确保用户9室内的热量能够进入所述加热器4的水路,同时开启第十七阀门19、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第八阀门20、第九阀门24、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和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的流量保持一致,如果用户对冷量需求很大,可以开启第十二阀门21、第十阀门22,且增大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的流量。确保地埋管10内的循环水可以进入到用户9中,提供较大的制冷量。
所述的供热系统(水路系统)是开启第十五阀门13,确保了用户9的冷水可以进入到冷却器5中加热,之后冷却器5中的水路出口连接第二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2和第十三阀门14,如果用户对热量需求大可以开启第十六阀门17、第一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1和第十四阀门18,使得高压储气罐6中的热量也可以被利用。
3、夏季无风的情况
断开第一电磁离合器28,二氧化碳膨胀机3通过接通第二电磁离合器29驱动二氧化碳压缩机2工作,保证循环的高效运行。此时二氧化碳膨胀机3和发电机8之间的第三电磁离合器30断开。
在制冷剂管路方面,第五阀门15是双向可控的,无风的状态只能保证从压缩机2产生的高压高温的气体能够再次进入高压储气罐6,存储在高压储气罐6中的二氧化碳从第七阀门16中释放进入二氧化碳膨胀机3做功,做功之后的乏气进入到加热器4中再次升温,然后需要开启第三阀门25,确保二氧化碳压缩机2可以进一步抽取加热器4中工质的热量,之后的乏气通过第五阀门15进入到高压储气罐6。直到高压储气罐6释放的气体无法推动二氧化碳膨胀机3为止,进行气体的恢复此时需要第五阀门15反向开启,高压储气罐6的气体通过第六阀门27和第五阀门15与低压储气罐7压力平衡。
所述的供冷系统(水路系统)是开启第十一阀门23,确保用户室内的热量能够进入所述加热器4的水路,所以还要开启第十七阀门19、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第八阀门20、第九阀门24和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和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的流量保持一致,如果用户对冷量需求很大,可以开启第十二阀门21、第十阀门22且增大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的流量。确保地埋管10内的循环水可以进入到用户9房中,提供较大的制冷量。
所述的供热系统(水路系统)是取决于无风间歇的长短,因为高压储气罐不仅有保压的功能还具有保温的功能,如果风能过剩和无风期的间歇比较短,那么高压储气罐6内的气体还具有较高的温度,所以可以通过开启第十六阀门17、第一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1和第十四阀门18进行对高压储气罐6内高温的抽取,如果间歇性比较长,那么就只能推动二氧化碳膨胀机3做功,从而产生电能。
4、冬季有风的情况
风力机1通过接通第一电磁离合器28驱动二氧化碳压缩机2,断开第二电磁离合器29确保二氧化碳膨胀机3独立运行,且能够吸收冷却器5之后二氧化碳的能量。二氧化碳膨胀机3和发电机8之间的第三电磁离合器30接通,制冷剂在二氧化碳膨胀机3中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8发电。
在制冷剂管路方面,第三阀门25开启,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2和冷却器5之间的第一阀门11是打开的,确保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体进入冷却器5,冷却器5制冷剂出口连接第二阀门12开启,确保制冷剂流到膨胀机3内继续膨胀做功。然后制冷剂流经加热器4,通过第三阀门25,流回二氧化碳压缩机2,实现热力学循环。
所述的冷水系统,开启第十二阀门21和第十七阀门19,确保地埋管10内的水能够流进加热器4中为制冷剂加热,且需要开启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回流第八阀门20和第十阀门22,形成地埋管和加热器之间的闭环系统。此时,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4、第九阀门24和第十一阀门23是断开的。
所述的热水系统,开启第十五阀门13,确保了用户的冷水可以进入到冷却器5中加热,之后冷却器5中的水路出口连接第二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2和第十三阀门14,之后通过管路进入用户9,为用户供暖。
5、冬季风能过剩的情况
风力机1通过接通第一电磁离合器28驱动二氧化碳压缩机2,第二电磁离合器29断开,二氧化碳膨胀机3运行,且能够吸收冷却器5之后二氧化碳的能量,二氧化碳制冷剂在二氧化碳膨胀机3中膨胀驱动发电机8做功产生电能,此时第三电磁离合器30是接通的。
在制冷剂管路方面,第三阀门25开启,开启低压储气罐7和第四阀门26,确保多余的风能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压缩进行存储,第一阀门11开启,确保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体进入冷却器5,且要同时打开第五阀门15,确保多余的二氧化碳经过压缩后进入高压储气罐6,冷却器5制冷剂出口连接第二阀门12开启,确保制冷剂流到膨胀机3内继续膨胀做功。然后制冷剂流经加热器4,通过第三阀门25,流回二氧化碳压缩机2,实现热力学循环。
所述的冷水系统,开启第十二阀门21和第十七阀门19,确保地埋管10内的水能够进入加热器4中为制冷剂加热,且开启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回流第八阀门20和第十阀门22,形成地埋管10和加热器4之间的闭环系统。
所述的热水系统,开启第十五阀门13,确保用户9的冷水可以进入到冷却器5中加热,之后冷却器5中的水路出口连接第二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2和第十三阀门14,如果用户对热量需求大可以开启第十六阀门17、第一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1和第十四阀门18,确保高压储气罐6中的热量也可以被利用。
6、冬季无风的情况
断开第一电磁离合器28,二氧化碳膨胀机3通过接通第二电磁离合器29驱动二氧化碳压缩机2工作,保证循环的高效运行。此时二氧化碳膨胀机3和发电机8之间的第三电磁离合器30断开。
在制冷剂管路方面,第五阀门15是双向可控的,无风的状态只能保证从压缩机2产生的高压高温的气体能够再次进入高压储气罐6,存储在高压储气罐6中的二氧化碳从第七阀门16中释放进入二氧化碳膨胀机3做功,做功之后的乏气进入到加热器4中再次升温,开启第三阀门25,确保二氧化碳压缩机2可以进一步抽取加热器4中工质的热量,之后的乏气通过第五阀门15进入到高压储气罐6。直到高压储气罐6释放的气体无法推动二氧化碳膨胀机3为止,进行气体的恢复此时需要第五阀门15反向开启,高压储气罐6的气体通过第六阀门27和第五阀门15与低压储气罐7压力平衡。
所述的冷水系统,开启第十二阀门21和第十七阀门19,确保地埋管10内的水能够进入加热器4中为二氧化碳加热,且开启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3、第八阀门20和第十阀门22,形成地埋管10和加热器4之间的闭环系统
所述的热水系统是取决于无风间歇的长短,因为高压储气罐6不仅有保压的功能还具有保温的功能,如果风能过剩和无风期的间歇比较短,那么高压储气罐6内的气体还具有较高的温度,所以可以通过开启第十六阀门17、第一可调流量循环水泵31和第十四阀门18进行对高压储气罐6内高温的抽取,如果间歇性比较长,那么就只能推动二氧化碳膨胀机3做功,从而产生电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系统包括风力机、二氧化碳压缩机、二氧化碳膨胀机、加热器、冷却器、高压储气罐、低压储气罐和发电机;
所述风力机包括风机叶片轮毂、低速轴和齿轮箱,所述齿轮箱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与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的前出轴连接,所述前出轴同时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与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连接,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通过第三电磁离合器与发电机连接;
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所述冷却器、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和所述加热器形成二氧化碳压缩子循环系统;
所述低压储气罐、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所述高压储气罐和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形成二氧化碳膨胀子循环系统,
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却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所述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入口相连,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的出口管路与所述加热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所述加热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的进口相连,
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的出口分别与所述高压储气罐和所述低压储气罐连接,所述高压储气罐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膨胀机入口连接,所述低压储气罐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机的进口连接,
所述耦合系统还包括供冷子系统和供热子系统,
所述供冷子系统包括地埋管,所述加热器的水路出口和所述地埋管的出口同时连接至用户的供冷进水管,用户的供冷出水管与所述地埋管的进水口以及所述加热器的水路进水口连接,
所述冷却器和所述高压储气罐分别与用户的供热进水管和供热出水管连接构成所述供热子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供冷进水管之间设有第三可调流量循环水泵,所述供冷进水管上设有第四可调流量循环水泵,所述用户的供冷出水管、所述地埋管的进水口以及所述加热器的水路进水口均设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与所述供热进水管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可调流量循环水泵,所述高压储气罐与所述供热进水管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可调流量循环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各部件运行的多个阀门。
CN202111437558.2A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 Active CN114263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7558.2A CN114263569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7558.2A CN114263569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3569A CN114263569A (zh) 2022-04-01
CN114263569B true CN114263569B (zh) 2024-01-23

Family

ID=80825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7558.2A Active CN114263569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35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89046A (zh) * 2022-10-31 2024-05-07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叶片及风力发电机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7337A (ja) * 2000-08-28 2002-05-22 Mayekawa Mfg Co Ltd 風車駆動ヒートポンプと風車駆動冷凍システム
JP2002161715A (ja) * 2000-11-28 2002-06-07 Yutaka Maeda 新規熱圧サイクルと複合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4153946A (zh) * 2013-05-14 2014-11-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综合利用风能和海水热能的冷热电水多联产系统
CN104481614A (zh) * 2014-12-10 2015-04-0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分布式供能系统
KR20200089462A (ko) * 2019-01-17 2020-07-27 한국전력공사 엔진과 연계된 이산화탄소 발전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1823A1 (en) * 2001-09-25 2003-04-03 Alden Ray M. Deep cycle heat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JP6649141B2 (ja) * 2016-03-18 2020-02-1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圧縮空気貯蔵発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7337A (ja) * 2000-08-28 2002-05-22 Mayekawa Mfg Co Ltd 風車駆動ヒートポンプと風車駆動冷凍システム
JP2002161715A (ja) * 2000-11-28 2002-06-07 Yutaka Maeda 新規熱圧サイクルと複合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4153946A (zh) * 2013-05-14 2014-11-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综合利用风能和海水热能的冷热电水多联产系统
CN104481614A (zh) * 2014-12-10 2015-04-0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分布式供能系统
KR20200089462A (ko) * 2019-01-17 2020-07-27 한국전력공사 엔진과 연계된 이산화탄소 발전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3569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0408B (zh) 一种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106224040A (zh) 一种电热储能多联产系统
CN105863751A (zh) 一种闭式低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方法
CN111255720B (zh) 一种基于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的温控变工况运行系统
CN206054020U (zh) 一种集供热、制冷和发电为一体的电热储能系统
JP7134688B2 (ja) 蓄熱システムを備えた中間冷却式タービン
CN108397936B (zh) 一种冷热电联供循环系统及方法
CN102155299A (zh) 利用液化天然气的斯特林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联合系统
CN205805631U (zh) 一种闭式低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102330573A (zh) 有压气体涡轮增压系统
CN102538289A (zh) 一种家用太阳能气泡泵吸收式空调系统
CN102679621B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冷热电联产系统
CN114263569B (zh) 一种二氧化碳压缩循环储能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
CN114278535A (zh)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与盐穴耦合系统及利用方法
CN211900714U (zh) 一种热泵蓄能系统
CN203375697U (zh) 空气循环泵热水器
CN205422944U (zh) 一种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115234318B (zh) 配合火电厂深度调峰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235920U (zh) 一种具有双热源的溴化锂制冷空调系统
CN216240843U (zh) 一种分梯度蓄热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
CN215295415U (zh) 一种全年冷却用空气制冷系统
CN202109702U (zh) 火力发电厂水源热泵系统
CN111219216B (zh) 一种可利用外界热源和冷源的热泵蓄能系统及方法
CN108638794B (zh)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利用的综合系统
CN204187888U (zh) 冷热电联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