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6871B - 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6871B
CN114256871B CN202111435178.5A CN202111435178A CN114256871B CN 114256871 B CN114256871 B CN 114256871B CN 202111435178 A CN202111435178 A CN 202111435178A CN 114256871 B CN114256871 B CN 114256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rotor current
amplitude
rotor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51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6871A (zh
Inventor
滕卫军
刘阳
张振安
李朝晖
杨海晶
孙鑫
谷青发
高泽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51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68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6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6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6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6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22Current control, e.g. using a current control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24Vector control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rotor position or rotor speed sensors
    • H02P21/28Stator flux based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9/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 H02P9/14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by variation of field
    • H02P9/2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by variation of field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P9/3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by variation of field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P9/30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by variation of field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ontrolling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以双馈式风电机组转子电流幅值、变流器直流电压为判据,通过控制转子侧变流器控制系统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根据转子电流幅值、直流电压幅值与各阈值的比值关系,优先执行比值较大变量的控制模式;不增加硬件设备,减小电网电压跌落时刻开始至电网电压恢复稳定运行阶段的转子电流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减小撬棒保护电阻投入的概率,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对电网的支撑能力,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Description

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的并网性能控制策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增长迅速,在现有的风电机组中,双馈式风电机组占了很高的比重。风力发电机组大规模并网,导致其对电网的影响愈发显著,相关标准规范对风电机组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在高比例新能源电网中,必须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现有技术中,对于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研究包括:
(1)投入撬棒消耗故障期间的多余能量;
訾鹏等在2015年3月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发表过《提高双馈式风力发电机机电暂态模型crowbar保护仿真精度的方法》,建立了撬棒电阻(Crowbar)保护模型,实现对DFIG(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机电暂态模型故障的准确模拟;鲜龙等在2020年3月的《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发表过《基于新型转子撬棒的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阻容式转子撬棒,能够加快定子侧故障电压的恢复、限制转子侧过电流,抑制因撬棒投切对机侧变流器的暂态冲击,最终有效提高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郑重等在2012年11月的《电力自动化设备》,发表过《电网故障下基于撬棒保护的双馈风电机组短路电流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电阻串联电容式撬棒结构,并给出了其中电容值的选取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DFIG的转子浪涌电流并改善故障期间DFIG定子端的有功、无功功率外特性。
为减小撬棒投入概率,现有技术(CN101964534B,公开日2011-02-02)一种实现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的风机改造方法,包括(1)根据风机所具备的不间断电源配备条件,分别在风机的主控系统、变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回路和变频器控制系统上设置有一在线式不间断电池柜;(2)对主控系统、变桨控制系统与主控系统相配合的控制方式及变频器控制系统与主控系统相配合的控制方式进行修改。该方法需要增加硬件设备,增加风电机组的制造成本。
(2)采用储能设备存储故障期间的剩余能量
王树军等在2019年5月的《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发表过《用于提高双馈风力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超级电容储能容量配置及控制策略研究》,应用超级电容及双向DC/DC构建Crowbar保护电路释放磁场储能,加快磁链衰减,有效保护DFIG及其控制系统,限制定、转子过电流,提高DFIG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苏小林等在2018年8月的《南方电网技术》,发表过《提高风电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的SMES-FCL容量优化》,提出用于评价双馈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并网点电压偏移量指标,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建立超导储能容量优化的多目标模型;田利等在2016年8月的《电力建设》,发表过《提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功率型储能系统容量配置及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在DFIG背靠背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容上加装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在电网电压跌落、直流侧电压波动期间,将能量储存在超级电容中,同时也可以释放多余的能量补偿直流侧电压,从而有效地提升DFIG低电压故障的耐受能力;朱建红等在2016年9月的《电网与清洁能源》,发表过《风/储系统低电压穿越策略仿真研究》,剖析双馈发电及背靠背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在直流母线处引进储能系统,设计双向直流变换器,提高系统低电压穿越的能力。
(3)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无功支撑能力
罗嘉等在2021年3月的《电网技术》,发表过《基于显式模型预测控制和改进虚拟阻抗的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的改进虚拟阻抗控制方法,充分抑制转子电流,实现故障穿越;刘洪金等在2021年4月的《太阳能学报》,发表过《一种提升LVRT能力的DFIG控制策略及故障特征分析》,提出一种转子侧撬棒电路自适应切除控制策略,保证变流器在安全工作的同时,利用DFIG自身的无功调节能力向电网提供更多无功支撑,提升低电压穿越性能;王若谷等在2012年3月的《电力工程技术》,发表过《提升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跟踪控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相关Riccati(黎卡提)方程技术的网侧变流器跟踪控制方法,充分利用GSC(网侧变流器)的无功功率调节能力,为电网提供无功功率支撑以避免电压恶化。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针对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增加硬件设备,例如撬棒、储能设备等,消耗或者储存电压跌落期间的不平衡能量,但增加硬件设备会增加风电机组投资成本的同时,投入撬棒还会使风电机组由输出电能的电源,变成消耗电能的电动机,不利于电网恢复。第二方面是控制策略增加双馈式风电机组的无功支撑能力,支撑电网电压恢复,现有技术中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策略,大多是提高风电机组的无功支撑能力,没有从风电机组的转子电流、直流电压与定子电流之间的关系入手。
因此,提升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重点在于,从风电机组的转子电流、直流电压与定子电流之间的关系入手,减小电压跌落阶段及故障恢复阶段的转子电流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同时最小化硬件设备投入的概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以双馈式风电机组转子侧电流幅值、变流器直流侧电压为判据,通过对双馈式风电机组转子侧电流相位的控制,来减小电压跌落阶段及故障恢复阶段的转子电流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双馈式风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变流器,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采集发电机的定子电流相位、转子电流幅值以及变流器的直流电压幅值;并对转子电流幅值的阈值和直流电压幅值的阈值进行设置;
步骤2,当转子电流幅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的阈值时,或者直流电压幅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的阈值时,则发电机进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
步骤3,在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下,当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的比值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以减小转子电流幅值;否则进入步骤4;
步骤4,在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下,当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比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时,若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则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反向,以减小直流电压幅值;若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则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以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优选地,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和相位是转子侧变流器控制系统的控制变量。
优选地,步骤1中,转子电流幅值阈值设置为转子电流额定值的1.2倍;直流电压幅值阈值设置为直流电压幅值的1.15倍;
转子电流幅值阈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呈非线性的反比例关系。
优选地,步骤2还包括,当转子电流幅值小于等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且直流电压幅值小于等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时,则发电机处于正常控制模式。
优选地,步骤3包括:
步骤3.1,当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的比值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d轴分量、q轴分量的大小,从而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
步骤3.2,根据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跌落前后的电压幅值,获得定子磁通的变化趋势;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下,发电机的定子磁通满足如下关系式:
式中,
表示发电机的定子磁通,
分别表示定子磁通的强制分量与自由分量,
U1、U2分别表示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跌落前、后的电压幅值,
ωe表示同步转速,
τs表示定子侧衰减时间常数;
步骤3.3,保持定子磁通变化趋势,当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同时,转子电流幅值达到最小值。
优选地,步骤4包括:
步骤4.1,当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比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时,判断定子电流变化率与转子电流变化率/>的符号关系:
与/>符号相同时,则判定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当/>与/>符号相反时,则判定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
步骤4.2,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d轴分量、q轴分量的大小,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反向;
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d轴分量、q轴分量的大小,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
步骤4.3,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反向时,发电机的感应电势值达到最小值,直流电压幅值也达到最小值;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同向时,发电机的感应电势值达到最小值,直流电压幅值也达到最小值。
优选地,步骤4.3中,直流电压幅值取决于发电机的感应电势,其中发电机的感应电势满足如下关系式:
式中,
E表示发电机的感应电势,
is、ir分别表示定子电流、转子电流,
Lm表示励磁电感;
感应电势值与定子电流变化率和转子电流变化率之和成正比,因此当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反、变化趋势相同时,或者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同、变化趋势相反时,感应电势值均最小。
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系统,包括:变量采集模块、决策变量优化模块、转子电流相位控制模块;
变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决策变量和发电机的定子电流相位;其中,决策变量包括:发电机的转子电流幅值、变流器的直流电压幅值;
决策变量优化模块,用于将各决策变量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其中,任一决策变量超过预设的阈值,则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
决策变量优化模块,还用于根据转子电流幅值、直流电压幅值,设置转子电流相位控制模块中决策变量的控制优先级;其中,当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的比值时,设置转子电流幅值为优先控制;当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比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时,设置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
转子电流相位控制模块,内置转子电流控制单元、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
其中,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转子电流变化率;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定子电流变化率;转子电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转子电流d轴、q轴分量,以改变转子电流相位。
优选地,当决策变量优化模块的输出为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且转子电流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减小转子电流幅值;
当决策变量优化模块的输出为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且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优选地,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与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符号相同,则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反,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与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符号相反,则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同,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
1、针对发电机转子电流、变流器直流电压两项决定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指标,从数学模型角度提出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
2、结合双馈式风电机组的数学模型等值电路,通过控制转子侧电流方向,达到减小发电机转子电流幅值与变流器直流电压的目的,进而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3、依据双馈式风电机组数学模型,电网故障导致风电机组出现转子电流越限或直流电压越限期间,控制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的方向关系,进而改变二者变化率的方向关系,最大化减小转子电流和直流电压的幅值,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设备,即可减小电压跌落期间及恢复阶段的转子电流幅值、直流电压幅值,进而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
4、根据转子电流幅值、直流电压幅值与各自阈值的比值的关系,优先执行比值较大变量的控制模式;
5、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设备,即可在电压跌落时刻一直到电压恢复稳定运行的时段内,减小风电机组的转子侧电流幅值、直流电压幅值,这两个变量也是风电机组撬棒投运的依据,因此能够减小撬棒保护电阻投入的概率,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对电网的支撑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定子磁通与转子电流、定子电流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双馈式风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变流器,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如图1,包括步骤1至4,具体如下:
步骤1,采集发电机的定子电流相位、转子电流幅值以及变流器的直流电压幅值;并对转子电流幅值的阈值和直流电压幅值的阈值进行设置。
具体地,步骤1中,转子电流幅值阈值是转子电流额定值的1.2倍;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是直流电压幅值的1.15倍。转子电流幅值的阈值与直流电压幅值的阈值呈非线性的反比例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转子电流幅值的阈值和直流电压幅值的阈值是厂家根据场站自身情况调试确定,二者之间是非线性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采用的数值是一种非限制性的较优选择。
步骤2,当转子电流幅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的阈值时,或者直流电压幅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的阈值时,则发电机进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
具体地,步骤2还包括,当转子电流幅值小于等于转子电流幅值的阈值,且直流电压幅值小于等于直流电压幅值的阈值时,则发电机处于正常控制模式。
步骤3,在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下,当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的比值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以减小转子电流幅值;否则进入步骤4。
步骤4,在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下,当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比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时,若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则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反向,以减小直流电压幅值;若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则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以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步骤3和步骤4中,转子电流给定是风电机组转子侧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变量,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和相位是转子侧变流器控制系统的具体控制变量。
进一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是发电机在低电压穿越期间的控制模式,低电压穿越期间是从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刻起,至到恢复额定电压运行的期间。
具体地,步骤3包括:
步骤3.1,当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的比值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d轴分量、q轴分量的大小,从而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
步骤3.2,根据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跌落前后的电压幅值,获得定子磁通的变化趋势;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下,发电机的定子磁通满足如下关系式:
式中,
表示发电机的定子磁通,
分别表示定子磁通的强制分量与自由分量,
U1、U2分别表示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跌落前、后的电压幅值,
ωe表示同步转速,
τs表示定子侧衰减时间常数;
步骤3.3,保持定子磁通变化趋势,当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同时,转子电流幅值达到最小值。
具体地,步骤3.2中,定子磁通与转子电流、定子电流的关系,如图2所示,满足如下关系式:
式中,
Ls表示定子电感,
Lm表示励磁电感,
is、ir分别表示定子电流、转子电流。
从图2可以看出,保持定子磁通变化趋势,当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同时,转子电流幅值达到最小值。
具体地,步骤4包括:
步骤4.1,当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比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时,判断定子电流变化率与转子电流变化率/>的符号关系:
与/>符号相同时,则判定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当/>与/>符号相反时,则判定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
步骤4.2,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d轴分量、q轴分量的大小,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反向;
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d轴分量、q轴分量的大小,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
步骤4.3,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反向时,发电机的感应电势值达到最小值,直流电压幅值也达到最小值;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同向时,发电机的感应电势值达到最小值,直流电压幅值也达到最小值。
进一步,步骤4.3中,直流电压幅值取决于发电机的感应电势,其中发电机的感应电势满足如下关系式:
式中,
E表示发电机的感应电势,
is、ir分别表示定子电流、转子电流,
Lm表示励磁电感;
感应电势值与定子电流变化率和转子电流变化率之和成正比,因此当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反、变化趋势相同时,或者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同、变化趋势相反时,感应电势值均最小。
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系统,包括:变量采集模块、决策变量优化模块、转子电流相位控制模块;
变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决策变量和发电机的定子电流相位;其中,决策变量包括:发电机的转子电流幅值、变流器的直流电压幅值;
决策变量优化模块,用于将各决策变量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其中,任一决策变量超过预设的阈值,则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
决策变量优化模块,还用于根据转子电流幅值、直流电压幅值,设置转子电流相位控制模块中决策变量的控制优先级;其中,当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的比值时,设置转子电流幅值为优先控制;当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比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时,设置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
转子电流相位控制模块,内置转子电流控制单元、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
其中,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转子电流变化率;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定子电流变化率;转子电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转子电流d轴、q轴分量,以改变转子电流相位。
优选地,当决策变量优化模块的输出为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且转子电流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给定的电流相位,减小转子电流幅值;
当决策变量优化模块的输出为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且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给定的电流相位,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具体地,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与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符号相同,则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反,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与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符号相反,则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同,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在风机变流器中应用了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
1、针对发电机转子电流、变流器直流电压两项决定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指标,从数学模型角度提出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
2、结合双馈式风电机组的数学模型等值电路,通过控制转子侧电流方向,达到减小发电机转子电流幅值与变流器直流电压的目的,进而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3、依据双馈式风电机组数学模型,电网故障导致风电机组出现转子电流越限或直流电压越限期间,控制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的方向关系,进而改变二者变化率的方向关系,最大化减小转子电流和直流电压的幅值,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设备,即可减小电压跌落期间及恢复阶段的转子电流幅值、直流电压幅值,进而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
4、根据转子电流幅值、直流电压幅值与各自阈值的比值的关系,优先执行比值较大变量的控制模式;
5、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设备,即可在电压跌落时刻一直到电压恢复稳定运行的时段内,减小风电机组的转子侧电流幅值、直流电压幅值,这也是风电机组撬棒投运的依据,因此能够减小撬棒保护电阻投入的概率,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对电网的支撑能力。
本发明申请人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示例做了详细的说明与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实施示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详尽的说明只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精神,而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相反,任何基于本发明的发明精神所作的任何改进或修饰都应当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所述双馈式风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变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采集发电机的定子电流相位、转子电流幅值以及变流器的直流电压幅值;并对转子电流幅值的阈值和直流电压幅值的阈值进行设置;
步骤2,当转子电流幅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的阈值时,或者直流电压幅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的阈值时,则发电机进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
步骤3,在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下,当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的比值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以减小转子电流幅值;否则进入步骤4;
步骤4,在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下,当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比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时,若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则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反向,以减小直流电压幅值;若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则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以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和相位是转子侧变流器控制系统的控制变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转子电流幅值阈值设置为转子电流额定值的1.2倍;直流电压幅值阈值设置为直流电压幅值的1.15倍;
转子电流幅值阈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呈非线性的反比例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还包括,当转子电流幅值小于等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且直流电压幅值小于等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时,则发电机处于正常控制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包括:
步骤3.1,当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的比值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d轴分量、q轴分量的大小,从而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
步骤3.2,根据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跌落前后的电压幅值,获得定子磁通的变化趋势;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下,发电机的定子磁通满足如下关系式:
式中,
表示发电机的定子磁通,
分别表示定子磁通的强制分量与自由分量,
U1、U2分别表示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跌落前、后的电压幅值,
ωe表示同步转速,
τs表示定子侧衰减时间常数;
步骤3.3,保持定子磁通变化趋势,当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同时,转子电流幅值达到最小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包括:
步骤4.1,当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比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时,判断定子电流变化率与转子电流变化率/>的符号关系:
与/>符号相同时,则判定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当/>与/>符号相反时,则判定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
步骤4.2,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d轴分量、q轴分量的大小,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反向;
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时,保持当前转子电流给定的幅值不变,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d轴分量、q轴分量的大小,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同向;
步骤4.3,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反向时,发电机的感应电势值达到最小值,直流电压幅值也达到最小值;当定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与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反,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同向时,发电机的感应电势值达到最小值,直流电压幅值也达到最小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3中,直流电压幅值取决于发电机的感应电势,其中发电机的感应电势满足如下关系式:
式中,
E表示发电机的感应电势,
is、ir分别表示定子电流、转子电流,
Lm表示励磁电感;
感应电势值与定子电流变化率和转子电流变化率之和成正比,因此当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反、变化趋势相同时,或者转子电流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同、变化趋势相反时,感应电势值均最小。
8.利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而实现的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变量采集模块、决策变量优化模块、转子电流相位控制模块;
所述变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决策变量和发电机的定子电流相位;其中,所述决策变量包括:发电机的转子电流幅值、变流器的直流电压幅值;
所述决策变量优化模块,用于将各决策变量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其中,任一决策变量超过预设的阈值,则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
所述决策变量优化模块,还用于根据转子电流幅值、直流电压幅值,设置转子电流相位控制模块中决策变量的控制优先级;其中,当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大于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的比值时,设置转子电流幅值为优先控制;当直流电压幅值与直流电压幅值阈值比值大于转子电流幅值与转子电流幅值阈值的比值时,设置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
所述转子电流相位控制模块,内置转子电流控制单元、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
其中,所述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转子电流变化率;所述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定子电流变化率;所述转子电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转子电流d轴、q轴分量,以改变转子电流相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决策变量优化模块的输出为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且转子电流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给定的电流相位,减小转子电流幅值;
当决策变量优化模块的输出为投入低电压穿越控制模式,且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给定的电流相位,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与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符号相同,则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反,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直流电压幅值为优先控制时,转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与定子电流变化率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符号相反,则转子电流控制单元改变转子电流给定的相位使得转子电流给定与定子电流的相位相同,减小直流电压幅值。
CN202111435178.5A 2021-11-29 2021-11-29 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2568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5178.5A CN114256871B (zh) 2021-11-29 2021-11-29 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5178.5A CN114256871B (zh) 2021-11-29 2021-11-29 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6871A CN114256871A (zh) 2022-03-29
CN114256871B true CN114256871B (zh) 2024-02-02

Family

ID=80791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5178.5A Active CN114256871B (zh) 2021-11-29 2021-11-29 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6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7684B (zh) * 2023-07-24 2024-02-02 南通大学 一种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7816A (zh) * 2009-12-14 2011-06-15 徐隆亚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WO2015035892A1 (zh) * 2013-09-10 2015-03-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双馈异步发电机组暂态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CN106532776A (zh) * 2016-12-10 2017-03-22 大连国通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冗余拓扑的双馈变流器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CN107681698A (zh) * 2017-11-16 2018-02-09 宝鸡文理学院 基于功率优化的双馈风电转子串电阻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CN111600337A (zh) * 2020-06-01 2020-08-28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协同控制的低压穿越控制系统
CN113595092A (zh) * 2021-06-30 2021-11-02 四川大学 一种复合故障穿越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7816A (zh) * 2009-12-14 2011-06-15 徐隆亚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WO2015035892A1 (zh) * 2013-09-10 2015-03-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双馈异步发电机组暂态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CN106532776A (zh) * 2016-12-10 2017-03-22 大连国通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冗余拓扑的双馈变流器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CN107681698A (zh) * 2017-11-16 2018-02-09 宝鸡文理学院 基于功率优化的双馈风电转子串电阻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CN111600337A (zh) * 2020-06-01 2020-08-28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协同控制的低压穿越控制系统
CN113595092A (zh) * 2021-06-30 2021-11-02 四川大学 一种复合故障穿越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定子侧新型Crowbar的双馈发电机低电压穿越研究;张建华;丁磊;戴春蕾;沈浩然;于东霞;;电气传动(第07期);全文 *
基于超级电容蓄能的永磁同步海上风电低电压穿越研究;刘诗涵;周羽生;许振华;陈辉;刘超智;周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6871A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uyeen et al. Transient stability augmentation of power system including wind farms by using ECS
Qiao et al. Effects of FACTS devices on a power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large wind farm
Gu et al. Isol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motor-generator pair system for fault ride-through of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
El Moursi et al. Application of series voltage boosting schemes for enhanced fault ridethrough performance of fixed speed wind turbines
Rajvikram et al. Fault ride-through capability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based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Hasan et al. A capacitive bridge-type superconducting fault current limiter to improve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of dfig/pv/sg-based hybrid power system
CN114256871B (zh) 提高双馈式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Katsivelakis et al. Transient stability analysis in power systems integrated with a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nd farm
Montazeri et al. Improved low voltage ride thorough capability of wind farm using STATCOM
CN112290590A (zh) 基于超级电容虚拟惯性和短期一次调频的pmsg风机控制方法
Jamshidi et al.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stand-alone microgrid including fixed-speed wind farm: Role of dynamic voltage restorer
Xie et al. High voltage ride through control strategy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wind generators based on active resistance
Liu et al. Research on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capability of wind farms grid integration using VSC-HVDC
Zheng et al. Study on LVRT of DFIG under the asymmetric grid voltage based on fuzzy PID D-STATCOM
Li et al. Wind farm electromagnetic dynamic model and outgoing line protection relay RTDS testing
Nayak et al. Low Voltage Capability of Generator for Frequency Regulation of Wind Energy System
Yoosefian et al. An SFCL Based Solution for Enhancing FRT Capability of DFIG Wind Turbine
Bouhadouza et al. Transient Stability Augmentation of the Algerian South-Eastern Power System including PV Systems and STATCOM
Aluko Modelling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nd farm
Wang et al. Study on Power Control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for Wind Turbines During Power Grid Transient Process
Han et al. An optimized strategy of switching crowbar improve LVRT of DFIG based on RTDS
Zheng et al. Review of SMES and SFCL based FRT strategy for PMSG-base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Rihan et al. Behavior Improvement of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nd Farms during Grid Fault Occurrence
Xu et al. Impact Analysis of LVRT Control of Wind Turbine on Transient Overvoltage of Power System
Rahat et al. Enhancing transient stability in limited variable speed induction generator (optislip) based wind turbine (case study: binalood wind fa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