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4285A -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4285A
CN114254285A CN202010949841.2A CN202010949841A CN114254285A CN 114254285 A CN114254285 A CN 114254285A CN 202010949841 A CN202010949841 A CN 202010949841A CN 114254285 A CN114254285 A CN 114254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hentication
application
interface
electronic devi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98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4285B (zh
Inventor
沈泽洋
王开荣
孔宁
罗美玲
欧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498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4285B/zh
Priority to CN202310202662.6A priority patent/CN11620486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7294 priority patent/WO2022052961A1/zh
Priority to EP21866014.0A priority patent/EP4209943A4/en
Priority to US18/044,928 priority patent/US20240020367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254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4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4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4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04M1/72463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by limiting the access to the user interface, e.g. locking a touch-screen or a keyp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04M1/72463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by limiting the access to the user interface, e.g. locking a touch-screen or a keypad
    • H04M1/724634With partially locked states, e.g. when some telephonic functional locked states or applications remain accessible in the locked st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by selecting functions from two or more displayed items, e.g. menus or ic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电子设备上同时运行加锁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首先,显示第一认证界面和第二认证界面,其中,第一认证界面和第二认证界面是同时显示的。然后,通过系统认证服务去获取用户的第一生物认证信息,例如,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接着,响应于第一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显示第一应用界面,其中,第一应用界面包括第一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后第一应用显示的内容。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同时显示多个认证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完成认证后,显示解锁的应用界面,不仅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还确保了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Description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触摸屏的终端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用户可以应用这些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娱乐等多种活动。
用户在应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会在终端设备中存储一些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对于用户来说是私密的。但是,终端设备在某些情况下,会被多个不同的用户轮流使用,这将造成当前用户会看到以往用户的个人信息,造成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例如指纹、人脸、虹膜识别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实现了电子设备可以同时显示多个认证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不仅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还确保了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响应于用户在所
述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应用,显示第一认证界面,所述第一认证界面指示所述用户进行生物特征认证;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二应用,显示第二认证界面,所述第二认证界面指示所述用户进行生物特征认证,其中,所述第一认证界面和所述第二认证界面同时显示;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生物认证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显示第一应用界面,所述第一应用界面包括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后所述第一应用显示的内容。
因而,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案,使得电子设备不仅能够处理分别发起的认证请求,还能够处理并发的认证请求,从而,电子设备能够响应于用户访问一个以上的加锁应用,显示对应加锁应用的认证界面,然后,通过获取用户的认证信息,生成认证结果,显示解锁后的应用界面。其中,对于并发的认证请求,可以是多个认证请求使用同一认证结果,从而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还可以是将认证请求存入队列,待系统认证服务空闲后再根据认证请求有序发起认证,完成认证后,显示解锁的应用界面,不仅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还确保了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认证界面和所述第二认证界面为在所述电子设备上分屏显示的界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认证界面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二认证界面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认证界面包括第一控件;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作用于所述第一控件的用户输入,启动系统认证服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之后,还包括:显示第二应用界面,所述第二应用界面包括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后所述第二应用显示的内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二生物认证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显示第二应用界面,所述第二应用界面包括第二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后所述第二应用显示的内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和所述第二生物认证信息的生物特征认证类型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均为加锁应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为指纹信息或人脸信息或虹膜信息或声纹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生物认证信息为指纹信息或人脸信息或虹膜信息或声纹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生物认证信息,具体包括:通过另一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生物认证信息,其中,所述另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通信连接关系。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硬件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3A-3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4A-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5A-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7A-7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8A-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认证处理模块的流程图;
图14A-1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组时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是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接口,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是通过java、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等特定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代码,界面源代码在终端设备上经过解析,渲染,最终呈现为用户可以识别的内容,比如图片、文字、按钮等控件。控件(control)也称为部件(widget),是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典型的控件有工具栏(toolbar)、菜单栏(menu bar)、文本框(text box)、按钮(button)、滚动条(scrollbar)、图片和文本。界面中的控件的属性和内容是通过标签或者节点来定义的,比如XML通过<Textview>、<ImgView>、<VideoView>等节点来规定界面所包含的控件。一个节点对应界面中一个控件或属性,节点经过解析和渲染之后呈现为用户可视的内容。此外,很多应用程序,比如混合应用(hybrid application)的界面中通常还包含有网页。网页,也称为页面,可以理解为内嵌在应用程序界面中的一个特殊的控件,网页是通过特定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代码,例如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CSS),java脚本(JavaScript,JS)等,网页源代码可以由浏览器或与浏览器功能类似的网页显示组件加载和显示为用户可识别的内容。网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是通过网页源代码中的标签或者节点来定义的,比如HTML通过<p>、<img>、<video>、<canvas>来定义网页的元素和属性。
用户界面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一个图标、窗口、控件等界面元素,其中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
以下介绍了电子设备、用于这样的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和用于使用这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还包含其它功能诸如个人数字助理和/或音乐播放器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手机、平板电脑、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
Figure BDA0002676562630000041
Figure BDA0002676562630000042
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具有触敏表面或触控面板的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还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不是便携式电子设备,而是具有触敏表面或触控面板的台式计算机。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或应用软件(ApplicationSoftware),简称应用(App),是能够实现某项或多项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程序。通常情况下,终端设备中可以安装多个应用。比如,相机应用、短信应用、彩信应用、各种邮箱应用、
Figure BDA0002676562630000043
WhatsApp
Figure BDA0002676562630000044
Figure BDA0002676562630000045
等。下文中提到的应用,可以是终端出厂时自带的应用,也可以是用户在使用终端的过程中从网络侧下载的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及的加锁应用,是指在开启或使用该应用时需要通过身份认证的应用。例如需要认证用户的指纹、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或者要求用户输入密码,通过认证后方能使用该应用,或者是,通过认证后方能在应用中进行账号登录、确认支付等。该功能的实现有可能是在系统服务层利用解锁认证界面屏蔽该应用的使用界面,或者在未通过验证的情况下阻止应用启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该功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也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应用锁”、“隐私应用”等。
接下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提及的电子设备的硬件架构。
图1示出了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以电子设备100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设备类型可以包括手机、电视、平板电脑、音箱、手表、桌面型计算机、膝上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100的设备类型不做特殊限制。
应该理解的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电子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2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193包括采集人脸识别所需图像的摄像头,如红外摄像头或其他摄像头。该采集人脸识别所需图像的摄像头一般位于电子设备的正面,例如触控屏的上方,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其他摄像头。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点阵发射器(图中未示出),用于发射光线。摄像头采集人脸反射的光线,得到人脸图像,处理器对人脸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与存储的人脸图像的信息进行比较以进行验证。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电子设备1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比如人脸识别功能,指纹识别功能、移动支付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人脸信息模板数据,指纹信息模板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flash storage,UFS)等。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电子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
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其中,该指纹传感器180H可以设置在触控屏下方,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用户在触控屏上该指纹传感器对应的区域的触摸操作,电子设备100可以响应于该触摸操作,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指纹识别通过后打开隐藏相册,指纹识别通过后打开隐藏应用,指纹识别通过后登录账号,指纹识别通过后完成付款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1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100分离。
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发明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2是一种运行
Figure BDA0002676562630000071
操作系统的手机操作系统结构示意图。Android操作系统架构分为四层,从高层到底层分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函数库层和Linux内核层。
1、应用程序层:
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s)是Android操作系统架构的最上一层,包括Android操作系统装配的核心应用软件,例如电子邮件客户端、短信、通话、日历、地图、浏览器、联系人等。当然,对于开发者来说,开发者可以编写应用程序并安装到该层。一般而言,应用程序都是使用Java语言开发,通过调用应用程序框架层所提供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来完成。
2、应用程序框架层:
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主要是为开发者提供了可以访问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各种API,开发者通过应用程序框架层来与Android底层(例如函数库层、Linux内核层等)进行交互,开发自己的应用。该应用程序框架层主要是Android操作系统的一系列的服务和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框架层主要包括如下关键服务:
活动管理器(Activity Manager)用来管理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并提供常用的导航回退功能;
内容提供器(Content Providers),用来管理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共享和访问;
认证处理模块(Authenticator Dealer),用来处理认证界面发起的认证请求,以及调用对应的系统认证服务;
资源管理器(Resource Manager):提供非代码资源(如字符串、图形和布局文件(Layoutfile)等)供应用程序使用;
包管理器(Package Manager)主要用于对Android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进行管理;
视图(View),具有丰富的、可扩展的视图集合,可用于构建一个应用程序,它具体包括列表(List)、网格(Grid)、文本框(TextBox)、按钮(Button),以及可嵌入的网页浏览器;
位置管理器(Location Manager),主要是让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到手机当前的地理位置。
3、函数库层:
函数库层(Libraries)是应用程序框架的支撑,是连接应用程序框架层与Linux内核层的重要纽带。函数库层包括一些由计算机程序C语言或C++语言编译的函数库,这些函数库能被Android操作系统中的不同的组件使用,它们通过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为开发者提供服务。具体地,函数库包括libc函数库,它是专门为基于embedded linux的设备定制的;函数库还包括Android操作系统多媒体库(Media Framework),该库支持多种编码格式的音频/视频的回放和录制,同时支持静态图像文件,以及常见的音频/视频编码格式。函数库还包括界面管理库(Surface Manager),主要负责管理针对显示系统的访问,具体用于在执行多个应用程序时候,负责管理显示与存取操作间的互动,另外也负责2D绘图与3D绘图进行显示合成。
函数库层中还包括其他的用于实现Android操作系统手机各个功能的函数库,例如:SGL(Scalable Graphics Library):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文件的2D图形图像处理引擎;SSL(Secure Sockets Layer):位于TVP/IP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与各种应用层协议之间,为数据通讯提供支持;OpenGL/ES:3D效果的支持;SQLite:关系型数据库引擎;Webkit:Web浏览器引擎;FreeType:位图(Bitmap)及矢量(Vector)字体支持;等等。
Android Runtime是一种在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运行环境,是Android操作系统所使用的一种新的虚拟机。在Android Runtime中,采用AOT(Ahead-Of-Time)技术,应用程序在第一次安装的时候,该应用程序的字节码就会被预先编译成机器码,让程序成为真正的本地应用,之后再次运行,就省去了编译这一步骤,启动和执行都会变得更加快速。
在另外的一些情况下,Android Runtime也可以由核心函数库(Core Libraries)和Dalvik虚拟机(Dalvik Virtual Machine)代替。核心函数库提供了Java语言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中的大多数功能,主要通过JNI(Java NativeInterface)的方式向应用程序框架层提供调用底层程序库的接口。同时也包含了Android的一些核心API,如android.os、android.net、android.media等等。Dalvik虚拟机使用一种JIT(Just-in-Time)的运行时编译的机制,每次启动一个进程都需要虚拟机在后台重新编译字节码,会对启动速度有一定的影响。每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都运行在是一个Dalvik虚拟机中的实例中,每一个Dalvik虚拟机实例都是一个独立的进程空间。Dalvik虚拟机设计成在一个设备可以高效地运行多个虚拟机。Dalvik虚拟机可执行文件格式是.dex,dex格式是专为Dalvik设计的一种压缩格式,适合内存和处理器速度有限的系统。需要提出的是Dalvik虚拟机依赖于Linux内核提供基本功能(线程、底层内存管理)。可以理解的是,Android Runtime、Dalvik属于不同类型的虚拟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选用不同形式的虚拟机。
4、Linux内核层:
Android的核心系统服务,如安全性、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协议栈和驱动模型等都基于Linux内核。Linux内核同时也作为硬件和软件栈之间的抽象层。该层有许多与移动设备相关的驱动程序,主要的驱动有:显示驱动(Display Driver):基于Linux的帧缓冲(Frame Buffer)驱动。键盘驱动(KeyBoard Driver):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驱动。Flash驱动(Flash Memory Driver):基于MTD(memory technology device内存技术设备)的Flash驱动程序。照相机驱动(Camera Driver):常用的基于Linux的v4l2(Video for Linux)驱动。音频驱动(Audio Driver):常用的基于ALSA(Advanced Linux Sound Architecture)的高级Linux声音体系驱动。蓝牙驱动(Bluetooth Driver):基于IEEE 802.15.1标准的无线传输技术。WiFi驱动(WiFi Drive):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驱动程序。Binder(IPC)驱动:Android的一个特殊的驱动程序,具有单独的设备节点,提供进程间通讯的功能。电源管理(Power Management):比如电池电量等。
在Android系统中,可以用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的WMS(Window Manager Service)服务来管理所有窗口,包括窗口的创建、删除和修改,以及窗口的大小、层级、焦点位置等。应用程序在Activity中添加、删除窗口,具体实现就是通过调用WindowManager类的addView()和removeView()函数完成,转而调用ViewRoot类的相关方法,然后通过IPC调用到WMS中的相关方法完成添加、删除过程。
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是WindowManager接口的嵌套类;它继承于ViewGroup.LayoutParams;它用于向WindowManager描述Window的管理策略。窗口的属性参数(layoutParams)可以包括type(窗口类型)和flag(对窗口的处理参数)。窗口的type(类型)可以分为Application Window,System Window,Sub Window.当某个进程向WMS申请一个Window的时候,需要告诉系统窗口的类型。对于Window的显示,层级越高,显示越前面。常见的窗口的flag有:FLAG_KEEP_SCREEN_ON:屏幕常亮;FLAG_SHOW_WHEN_LOCKED:在锁屏的时候,显示该页面;FLAG_DISMISS_KEYGUARD:无密码时的解锁;FLAG_TURN_SCREEN_ON:把屏幕点亮;FLAG_FULLSCREEN:全屏,没有状态栏;FLAG_SECURE:窗口无法被截屏;FLAG_SCALED:按用户的要求调整窗口;FLAG_DIM_BEHIND:在窗口后面的东西,都将变暗;等等。
图3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电子设备100的示例性用户界面301,该用户界面301可选地显示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户界面301可选地包括以下元件或其子集或其超集:
固定在用户界面301顶部状态栏且用于指示本机状态的图标:一个或多个信号强度(例如移动网络,Wi-Fi)指示符303,当前时间305,用于指示电池213电量的电量指示符307;
主界面的应用程序:时钟309,日历311,图库313,备忘录315,文件管理317,电子邮件319,音乐321,钱包323,华为视频325,运动健康327,天气329,浏览器331,智慧生活333,设置335,录音机337,应用商城339;
固定在用户界面301底部的常应用程序:相机341,通讯录343,电话345,信息347;
指示当前所在界面的指示符349。
可以理解的是,主界面的应用程序包括时钟309,日历311,图库313,备忘录315,文件管理317,电子邮件319,音乐321,钱包323,华为视频325,运动健康327,天气329,浏览器331,智慧生活333,设置335,录音机337,应用商城339。当用户界面301处于其他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指示当前所在界面的指示符349指向切换后的界面,固定在用户界面301顶部状态栏的图标不变,固定在用户界面301底部的常应用程序不变。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应用程序及其显示的图标仅仅是一个示例,还可以为其他应用程序和/或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检测到用户点击应用程序的操作,会启动应用程序并显示其运行界面。如图3B所示,电子设备100检测到用户点击图库313图标的操作,假设图库应用不是加锁应用,则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会显示出的示例性图库界面401。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作用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上的触摸手势进行分屏,示例性地,如图3C所示,用户可以双指从显示屏底部滑动,从而实现分屏。图3C为分屏后显示界面的示意图。分屏后显示界面403由分界线405、第一显示区域407和第二显示区域409组成。第一显示区域407和第二显示区域409分别位于分界线405的两侧。其中,第一显示区域403显示图库的应用界面,第二显示区域409显示供用户选择在分屏模式下访问的应用程序图标。第二显示区域409显示的应用程序图标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可以是部分支持分屏模式的,以及部分不支持分屏模式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也可以是只显示支持分屏模式的应用程序的图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第一显示区域407和第二显示区域409可以是上下排布,也可以是左右排布。具体排布方式,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分界线405的位置可以在分屏后进行调整。当改变分界线在显示界面上的位置后,分屏后显示区域的尺寸和/或位置随之发生改变。当检测到长按分界线超过预定时间后,分界线以高亮方式提示用户调整分界线的位置。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并移动分界线405以调整分界线405的位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屏方法将显示界面划分为三个、四个或更多个显示区域。或者,显示区域的显示形式不限于分别排布显示,还可以是重叠显示,例如第二显示区域以悬浮窗的形式显示于第一显示区域上方,此处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启动分屏的操作方法不限于上述的双指滑动,还可以是双指、三指、四指、五指甚至更多手指同时或先后接触显示屏,或者是在多任务界面进行点触选择分屏控件,再或者是手指叩击等预设手势,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D所示,电子设备100检测到用户在第二显示区域409中点击通讯录343图标的操作,假设通讯录应用是加锁应用,并且应用锁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则第二显示区域409会显示通讯录的应用锁认证界面,其中,对应指纹感应区的位置显示出指纹图标411,可以通过高亮显示指纹图标411提示用户图标所在位置为指纹感应区。在一些情况下,应用锁的认证界面还会显示“取消”控件413和“使用密码”控件415,用户通过点击“取消”控件,可以退出对通讯录应用的访问,回到前一显示界面,用户通过点击“使用密码”控件,可以跳转至输入密码的认证界面,输入预设的密码即可访问通讯录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指纹感应器区可以布置在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上,还可以在显示屏之外的区域,例如Home键,再例如电子设备的背板上。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3E所示,在用户通过触摸指纹图标411指示的指纹感应区进行指纹认证后,若认证结果为输入指纹与预设的解锁指纹相匹配,也即认证成功,则第二显示区域409会显示通讯录的应用界面。从而,用户能够在分屏模式下,对访问的应用之一的加锁应用进行解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锁应用的应用锁认证类型还可以是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手势识别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电子设备100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首先启动了图库应用,假设图库应用是加锁应用,并且应用锁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则显示界面501为图库的应用锁认证界面。
进一步的,用户通过作用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上的触摸手势进行分屏,如图4B所示,分屏后,第一显示区域503显示图库的应用锁认证界面,此时指纹认证器件没有启动,其中,该认证界面显示“点击启动指纹认证”控件507,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启动指纹认证和显示指纹图标。第二显示区域505显示供用户选择在分屏模式下访问的应用程序图标。在电子设备100检测到用户在第二显示区域505中点击通讯录343图标的操作,假设通讯录应用不是加锁应用,则第一显示区域503会显示通讯录的应用界面,第二显示区域505会显示图库的应用锁认证界面,并且自动启动指纹认证器件,高亮显示对应指纹感应区位置的指纹图标411。
也即是说,先启动的图库应用为指纹认证类型的加锁应用,后启动的通讯录不是加锁应用,电子设备100根据指纹感应区的显示区域,在检测到用户选择通讯录后,将原显示于第一显示区域503的图库的应用锁认证界面切换至第二显示区域505进行显示,并且启动指纹认证器件和高亮显示对应指纹感应区位置的指纹图标411。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在设有指纹感应区的显示区域显示对应的应用锁认证界面,还能同时显示通讯录应用,实现分屏模式下的应用锁解锁功能。另一方面,用户操作也更加方便,在单手握持电子设备100时便能完成指纹认证操作,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另一种情形下,如图4C所示,用户通过作用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上的触摸手势进行分屏后,第一显示区域503显示图库的应用锁认证界面,此时指纹认证器件没有启动,其中,该认证界面显示“点击启动指纹认证”控件507,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启动指纹认证和显示指纹图标。第二显示区域505显示供用户选择在分屏模式下访问的应用程序图标。然后,电子设备100检测到用户在第一显示区域503中点击启动指纹认证”控件507的操作,则显示位于第二显示区域的指纹图标411,并启动指纹感应器件。其中,原位于第二显示区域505的显示界面亮度调暗,并且除指纹图标411外的调暗区域不再响应于用户的触摸操作。在用户完成指纹解锁或关闭指纹认证后,第二显示区域505则会显示原界面。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在设有指纹感应区的第二显示区域实现对第一显示区域的应用锁认证界面的指纹解锁认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用户通过作用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上的触摸手势进行分屏后,第一显示区域601显示图库的应用锁认证界面,应用锁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此时指纹认证器件没有启动,其中,该认证界面显示“点击启动指纹认证”控件507,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启动指纹认证和显示指纹图标。第二显示区域603显示供用户选择在分屏模式下访问的应用程序图标。在电子设备100检测到用户点击通讯录343图标的操作,假设通讯录应用是加锁应用,应用锁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则第二显示区域603会显示通讯录的应用锁认证界面,并且自动启动指纹认证器件,高亮显示对应指纹感应区位置的指纹图标411。第一显示区域601的图库的应用锁认证界面进行更新,不再显示“启动指纹认证”控件507。
然后,如图5B所示,在用户通过触摸指纹图标411指示的指纹感应区进行指纹认证后,若认证结果为输入指纹与预设的解锁指纹相匹配,也即认证成功,则第一显示区域601和第二显示区域603会分别显示图库的应用界面和通讯录的应用界面。从而,电子设备在具有应用锁的认证冲突机制的情况下,能够在分屏模式下处理多个需调用指纹认证器件的应用锁认证请求,并且,通过对一次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进行复用,用户只需进行一次指纹验证即能对访问的多个加锁应用进行解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用户在分屏模式下访问图库应用和通讯录应用,其中,图库应用的应用锁认证类型为人脸识别,通讯录应用的应用锁认证类型也为人脸识别。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在电子设备采集到人脸信息之后,电子设备100可以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认证结果为人脸信息与预存的人脸信息模板相匹配,也即认证成功,则第一显示区域601和第二显示区域603会分别显示图库的应用界面和通讯录的应用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可以对一些涉及安全或隐私的应用界面进行加锁,例如,银行类应用的登录界面可以预设加锁认证页面,通过认证后方能登录银行账户,进而用户可以使用应用内安全性或隐私性要求较高的功能(如查询余额、转账、购买基金等);再例如,电子钱包类应用的支付界面可以预设加锁认证页面,通过认证后方能完成支付。如图7A所示,用户通过作用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上的触摸手势进行分屏后,第一显示区域701显示XX银行登录界面的应用锁认证界面,应用锁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其中,该认证界面显示“点击启动指纹认证”控件507,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操作,启动指纹认证和显示指纹图标。第二显示区域703显示供用户选择在分屏模式下访问的应用程序图标。在电子设备100检测到用户点击通讯录343图标的操作后,假设通讯录应用是加锁应用,应用锁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如图7B所示,第二显示区域703显示通讯录的应用锁认证界面,其中,对应指纹感应区的位置显示出指纹图标411。在用户点击XX银行登录界面的“启动指纹认证”控件507后,如图7C所示,第一显示区域701会显示XX银行登录界面的应用锁认证界面,并提示用户触摸指纹感应区进行认证,第二显示区域703会高亮显示对应指纹感应区位置的指纹图标411,原位于第二显示区域703的通讯录的应用锁认证界面亮度调暗,并且除指纹图标411外的调暗区域不再响应于用户的触摸操作。在用户完成指纹解锁或关闭指纹认证后,如图7D所示,第一显示区域701显示第二显示区域505则会显示XX银行登录后的应用界面,第二显示区域703显示通讯录的应用锁认证界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用户通过作用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上的触摸手势进行分屏后,第一显示区域801显示XX银行登录界面的应用锁认证界面,应用锁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其中,该认证界面显示“点击启动指纹认证”控件。第二显示区域703显示供用户选择在分屏模式下访问的应用程序图标。在电子设备100检测到用户点击通讯录343图标的操作后,假设通讯录应用是加锁应用,应用锁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如图8B所示,则第二显示区域803会显示通讯录的应用锁认证界面,原位于第一显示区域801的显示界面亮度调暗。从而,用户根据界面显示可以知晓当前的指纹认证是用于访问“通讯录”,而非用于XX银行登录界面的认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如电子设备100的指纹感应区设定在显示屏上的任一区域或者在显示屏之外的区域(例如,电子设备的背部),检测到用户分屏后,电子设备100也可以直接显示对应加锁应用的认证界面,并启动指纹感应器件,用户可以直接在指纹感应区进行指纹认证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不限于应用于上述的分屏模式,也可以用于图10(1)所示的界面,也即电子设备通过悬浮窗口,区分了不同的显示区域,从而可以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认证界面1,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认证界面2,认证界面2可以覆盖部分的认证界面1。还可以用于图10(2)所示的界面,也即电子设备通过小窗模式,区分了不同的显示区域,从而可以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认证界面1,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认证界面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100具有投屏功能,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100上访问电子邮件应用,并且将视频应用投屏至另一电子设备200(例如电视),其中,电子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可以建立通信关系,电子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都具有摄像头以及人脸信息采集模块。假设在访问电子邮件应用和视频应用时均触发了应用锁的认证界面,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其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电子设备200也可以通过其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然后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发送至电子设备100,由电子设备100对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与已存储的人脸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若认证结果为人脸信息与预存的人脸信息模板相匹配,也即认证成功,则电子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会分别显示电子邮件应用的应用界面和视频应用的应用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界面或应用锁认证界面的启动顺序可以有先后顺序,也可以是同时,对此不做限定。
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锁认证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100在分屏模式的场景下,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可以同时在前台启动或运行,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将分别启动。假设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均为加锁应用,应用锁的认证类型均为指纹认证,并且电子设备100存储了用户的指纹信息模板。
以第一应用的启动为例,首先进行界面初始化,判断第一应用是否为加锁应用,具体的,可以通过在系统中的索引数据库查询第一应用是否已写入应用锁的加锁列表。若是,则显示第一认证界面;若否,则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
进一步的,确认第一应用为加锁应用后,显示第一认证界面。第一认证界面向认证处理模块发起第一认证请求,认证处理模块在接收到第一认证请求后,向系统中的指纹认证服务发起认证,指纹认证服务通过电子设备的触摸显示屏或预置的指纹采集器采集用户的指纹,将所述采集的用户指纹与预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进行匹配认证,指纹认证服务认证完成后,认证处理模块向第一认证界面返回第一认证结果。具体的,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识别成功),则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进而可以显示第一应用界面。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不匹配(即指纹识别失败),则认证结果为“认证失败”,进而第一认证界面会显示与“认证失败”相关的信息给用户,还可以再次向认证处理模块发起认证请求。
在另一些情况下,指纹认证服务认证完成,认证处理模块向第一认证界面返回第一认证结果之后,还会启动第二应用,从而显示出第二认证界面,由第二认证界面发起的第二认证请求的处理过程可以参照前述的第一认证请求的处理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在另一些情况下,假设第一认证界面和第二认证界面发起的认证请求类型均为指纹认证,认证处理模块已根据第一认证请求向指纹认证服务发起认证后,指纹认证服务处于正在认证的工作状态,则当第二认证界面的第二认证请求的发起时刻与第一认证请求相同或者邻近时,通过认证处理模块,第二认证请求可以复用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也可以待指纹认证服务完成认证后,再向指纹认证服务发起认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对应第一应用的第一认证界面和对应第二应用的第二认证界面均为系统应用锁模块的认证界面,从而可以只发起一个认证请求,认证处理模块可以只获取这一个认证请求并进行对应的处理。
因而,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案,使得电子设备不仅能够处理分别发起的认证请求,还能够处理并发的认证请求,从而,电子设备能够响应于用户访问一个以上的加锁应用,显示对应加锁应用的认证界面,然后,通过获取用户的认证信息,生成认证结果,显示解锁后的应用界面。其中,对于并发的认证请求,可以是多个认证请求使用同一认证结果,还可以是将认证请求存入队列,待系统认证服务空闲后再根据认证请求有序发起认证。从而能够避免多个认证请求去调用同一系统认证服务导致的认证过程中断或者无法响应,不能或不能及时返回认证结果给发起认证请求的认证界面。例如,在指纹认证服务已响应于第一认证请求,并且处于正在认证的工作状态时,再接收到第二认证请求后则会响应于第二认证请求,并且中断原已响应的第一认证请求,从而导致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无法完成,其对应的第一认证界面无法得到返回的认证结果。再例如,所示例的系统认证服务为人脸识别服务,在人脸识别服务已响应于第一认证请求,并且处于正在认证的工作状态时,再接收到第二认证请求后则不会作出响应,依然处于原来的对第一认证请求进行认证处理的工作状态,从而导致第二认证请求无法得到响应,其对应的第二认证界面无法得到返回的认证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可以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用户的使用,因而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存储多个用户的认证信息模板,通过采集模块获取到认证信息后,将认证信息与预存的认证信息模板进行比对认证,即可成生对应的认证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冲突解决机制的认证处理模块,能够处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认证界面发起的认证请求。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认证处理模块进行介绍,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认证处理模块的流程图。
响应于对第一认证界面和第二认证界面的访问,第一认证界面和第二认证界面分别向解析模块发送第一认证请求和第二认证请求,其中,解析模块用于对认证请求的所携带的标识进行解析,标识可以包括认证页面类型、生物特征认证类型等,并根据相关标识决定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分发策略后加上策略标签,策略标签可以为共享、独占等。
需要说明的是,策略标签可以是上述的通过解析模块分析加上的,还可以是在电子设备上给用户开放自定义的入口,由用户给不同的应用或认证界面去定义不同的策略标签。
然后,检测对应认证请求认证类型的认证服务是否准备好,其中,系统认证服务可以包括指纹认证服务、人脸识别服务等。示例性地,认证请求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则检测指纹认证服务的状态,若指纹认证服务的状态为空闲状态,则分发模块将该认证请求分发至等待结果队列,并且向指纹认证服务发起认证;若指纹认证服务的状态为工作状态,则分发模块根据分发策略发送认证请求至对应的等待队列,如识别为“共享”标签则将对应的认证请求发送到等待结果队列,识别为“独占”标签则将对应的认证请求发送到等待处理队列。
检测到系统认证服务对应的服务完成认证后,一方面,分发模块获取认证结果,将认证结果分发至等待结果队列,之前被分发至等待结果队列的认证请求可以对认证结果进行复用,并将认证结果返回至对应的认证界面。另一方面,分发模块查询等待处理队列中的认证请求,将等待处理队列的认证请求重新分发至等待结果队列,并且向系统认证服务对应的服务发起认证。
在该认证处理模块的解析模块中,示例性地,如认证请求对应的认证页面类型是应用启动页面,也即在应用启动页面显示之前会先显示其对应的认证页面,通过认证后才会显示应用启动页面。所述应用启动界面可以是在前台首次运行某一应用一个启动界面(Launch/Splash Screen),即应用在从桌面或应用抽屉启动的过程中,显示的一个有内容的界面。此类应用启动页面显示后通常不会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信息或财产安全,则可以通过解析模块给对应认证页面的认证请求加上“共享”的分发策略标签。“共享”的分发策略也即是当生物特征认证类型相同的多个认证请求并发时,具有“共享”标签的认证请求可以复用前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从而,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一次认证处理即可给多个认证请求返回认证结果,避免请求冲突问题,同时还能降低功耗,另一方面,由于认证信息为用户的生物特征,在确保有较高安全性和隐私性的同时,还能减少繁琐的认证操作,优化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示例性地,如认证请求对应的认证页面类型是确认支付页面,也即在某些具有资金结算功能的应用中,在用户选定一定的资金或商品后,应用会显示确认支付页面,通过认证后便会执行本次的支付。此类确认支付页面在确认执行后,若用户的账户余额满足交易金额则会发生实际的资金转移,因而相对于交互操作的便捷性来说,对安全性具有更高要求,则可以通过解析模块给对应认证页面的认证请求加上“独占”的分发策略标签。“独占”的分发策略也即是当生物特征认证类型相同的多个认证请求并发时,具有“独占”标签的认证请求会被分发模块分发至等待处理队列,待对应认证服务的认证完成后,分发模块从等待处理队列中获取认证请求,再向对应的认证服务发起认证。从而,使得电子设备避免了请求冲突问题,另一方面,提升了用户支付操作的安全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解析模块还可以分析认证界面的界面属性,其中,界面属性可以包括界面的外观样式,宽高属性,显示方向,位置,亮度等属性。以手机的分屏模式为例,当手机处于竖屏状态时可以在显示屏的上方显示一个认证界面,该认证界面的位置即位于手机屏幕的上区域,高度则会根据分屏的分界线不同有所不同。从而,在用户访问认证界面后,显示模块可以根据认证请求的分发策略或者认证服务的采集模块位置做相关的显示调整。
图14A提供了一种基于“共享”策略的应用锁认证方法的时序图,其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均为加锁应用,并且应用锁类型为生物特征认证(例如,指纹认证、人脸识别、声纹认证、虹膜识别等)。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开启后,分别通过系统显示模块显示第一认证界面和第二认证界面。
进一步的,第一认证界面向解析模块发送第一认证请求,解析模块对第一认证请求的所携带的标识进行解析,标识可以包括认证页面类型、生物特征认证类型、界面属性等,并根据相关标识决定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分发策略后加上策略标签。
示例性地,第一应用为“图库”,其认证页面类型为应用启动界面,生物特征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则解析模块确定第一认证请求对应的分发策略为“共享”。然后,解析模块将携带“共享”策略标签的第一认证请求发送至分发模块,分发模块根据第一认证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通过认证模块去检测系统认证服务中指纹认证服务的工作状态,若指纹认证服务的状态为空闲状态,分发模块则通过认证模块向指纹认证服务发起认证,并且分发第一认证请求至等待结果队列。其中,认证模块可以根据认证请求的认证类型去检测或调用系统认证服务中的对应服务。
在指纹认证服务的认证处理过程中,第二应用的第二认证界面发起了第二认证请求。示例性地,第二应用为“通讯录”,其认证页面类型为应用启动界面,生物特征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则解析模块确定第二认证请求对应的分发策略为“共享”。然后,解析模块将携带“共享”策略标签的第二认证请求发送至分发模块,分发模块根据第二认证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通过认证模块去检测系统认证服务中指纹认证服务的工作状态,指纹认证服务的状态为工作状态,分发模块则将第二认证请求发送至等待结果队列。
其中,指纹认证启动后,主动采集用户的指纹。具体的,指纹采集可以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专门的指纹获取器采集,另一种是通过移动终端屏幕采集。移动终端的指纹获取器的位置视移动终端的型号不同有所不同,某些型号的手机的屏幕可以视为一个屏幕指纹获取器,可以通过用户对移动终端屏幕的触摸直接采集到用户的指纹。通过对屏幕的触摸采集用户的指纹更加的隐秘。
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认证成功),则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或“true”。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不匹配(即指纹认证失败),则认证结果为“认证失败”或“false”。
指纹认证服务的认证完成后,返回认证完成消息到认证模块,认证模块将对应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发至分发模块。进一步的,分发模块接收到认证结果后,查询等待结果队列中的认证请求,获取到第一认证请求和第二认证请求,然后对第一认证请求和第二认证请求进行结果分发。其中,由于第二认证请求与第一认证请求同在等待结果队列,因而第二认证请求可以复用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然后,分发模块将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发送至第一认证界面,将第二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发送至第二认证界面。示例性地,若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或“true”,则返回该结果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均可以解锁,也即应用锁模块退出管控,撤销认证界面,然后显示对应的应用界面。
图14B提供了一种基于“独占”策略的应用锁认证方法的时序图,其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均为加锁应用,并且应用锁类型为生物特征认证(例如,指纹认证、人脸识别、声纹认证、虹膜识别等)。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开启后,分别通过系统显示模块显示第一认证界面和第二认证界面。
进一步的,第一认证界面向解析模块发送第一认证请求,解析模块对第一认证请求的所携带的标识进行解析,标识可以包括认证页面类型、生物特征认证类型、界面属性等,并根据相关标识决定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分发策略后加上策略标签。
示例性地,第一应用为“图库”,其认证页面类型为应用启动界面,生物特征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则解析模块确定第一认证请求对应的分发策略为“共享”。然后,解析模块将携带“共享”策略标签的第一认证请求发送至分发模块,分发模块根据第一认证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通过认证模块去检测系统认证服务中指纹认证服务的工作状态,若指纹认证服务的状态为空闲状态,分发模块则通过认证模块向指纹认证服务器发起认证,并且分发第一认证请求至等待结果队列。其中,认证模块可以根据认证请求的认证类型去检测或调用系统认证服务中的对应服务。
在指纹认证服务的认证处理过程中,第二应用的第二认证界面发起了第二认证请求。示例性地,第二应用为电子钱包,其认证页面类型为确认支付界面,其生物特征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则解析模块确定第二认证请求对应的分发策略为“独占”。然后,解析模块将携带“独占”策略标签的第二认证请求发送至分发模块,分发模块根据第二认证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认证类型为指纹识认证,通过认证模块去检测系统认证服务中指纹认证服务的工作状态,指纹认证服务的状态为工作状态,分发模块则将第二认证请求发送至等待处理队列。
其中,指纹认证启动后,主动采集用户的指纹。具体的,指纹采集可以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专门的指纹获取器采集,另一种是通过移动终端屏幕采集。移动终端的指纹获取器的位置视移动终端的型号不同有所不同,某些型号的手机的屏幕可以视为一个屏幕指纹获取器,可以通过用户对移动终端屏幕的触摸直接采集到用户的指纹。通过对屏幕的触摸采集用户的指纹更加的隐秘。
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认证成功),则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或“true”:。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不匹配(即指纹认证失败),则认证结果为“认证失败”或“false”。
指纹认证服务的认证完成后,返回认证完成消息到认证模块,认证模块将对应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发至分发模块。分发模块查询等待结果队列中的认证请求,获取到第一认证请求,然后将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发送至第一认证界面;以及查询等待处理队列中的认证请求,获取到第二认证请求,然后将第二认证请求分发至等待结果队列,并且通过认证模块向指纹认证服务发起认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指纹认证服务处于工作的状态中,可能分发模块还接收到了第三认证请求,此时只需根据第三认证请求的分发策略决定是否复用当前指纹服务认证的返回结果。例如,第三认证请求的分发策略为“共享”,则分发模块将其分发至等待结果队列,待指纹服务完成认证后,将得到的认证结果进行复用,也即将认证结果发送至发起第三认证请求的认证界面;再例如,第三认证请求的分发策略为“独占”,则分发模块将其分发至等待处理队列,待指纹服务完成认证后,再将第三认证请求分发至等待结果队列以及向指纹认证服务发起认证,指纹认证服务完成此次认证后,分发模块将认证结果发送至发起第三认证请求的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认证处理模块也可以不具有解析模块,预设当有多个生物特征认证类型相同或不同的认证请求发起时,后一认证请求可以复用前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
请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001,响应于用户在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应用,显示第一认证界面。
示例性地,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的主界面中点击第一应用的图标,访问第一应用;也可以在电子设备的多任务界面中点击第一应用的缩略图,访问第一应用;还可以在电子设备的多任务界面中点击第一应用的分屏控件,从而可以在分屏模式下访问第一应用。在分屏模式下,第一认证界面可以位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区域。
其中,第一应用为加锁应用,具体的,可以通过在系统中的索引数据库查询第一应用是否已写入应用锁的加锁列表,若查询到第二应用,则确认第一应用为加锁应用。应用锁的认证类型可以为生物特征认证的一种或多种,例如指纹认证,指纹认证、人脸识别、声纹认证、虹膜认证等。
由于第一应用为加锁应用,电子设备会显示第一认证界面。其中,第一认证界面可以用于提示用户输入对应的认证信息,例如“使用指纹访问第一应用,请触摸感应区”。
S1002,响应于用户在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二应用,显示第二认证界面。
示例性地,在分屏模式下,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其中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认证界面,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区域中点击第二应用的图标,访问第二应用。
其中,第二应用为加锁应用,具体的,可以通过在系统中的索引数据库查询第二应用是否已写入应用锁的加锁列表,若查询到第二应用,则确认第二应用为加锁应用。应用锁的认证类型可以为生物特征认证的一种或多种,例如指纹认证,指纹认证、人脸识别、声纹认证、虹膜认证等。
由于第二应用为加锁应用,电子设备会显示第二认证界面。其中,第二认证界面可以用于提示用户输入对应的认证信息,例如“使用指纹访问第二应用,请触摸感应区”。
S1003,根据第一认证界面发起的第一认证请求信息,获取用户的第一认证信息。
具体的,第一认证界面可以向认证处理模块发送第一认证请求信息,其中,认证处理模块可以包括解析模块,解析模块用于对第一认证请求信息的所携带的标识进行解析,标识可以包括认证页面类型、生物特征认证类型等,并根据相关标识决定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分发策略后加上策略标签,策略标签可以为共享、独占等。
可以理解的是,策略标签可以是上述的通过解析模块分析加上的,也可以预设对应共享或独占策略标签的算法,而不需要另行分析和加上标签,还可以是在电子设备上给用户开发自定义的入口,由用户给不同的应用或认证界面去定义不同的策略标签。
然后,检测对应第一认证请求信息认证类型的认证服务是否准备好,其中,系统认证服务可以包括指纹认证服务、人脸识别服务等。通过调用对应第一认证请求信息的认证服务,由认证服务启动采集模块,通过采集模块获取用户的第一认证信息。示例性地,第一认证请求信息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则认证处理模块可以通过认证模块去检测指纹认证服务的状态,若指纹认证服务的状态为空闲状态,向指纹认证服务发起认证,由指纹认证服务调用采集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认证请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则会调用不同的认证服务,从而获取不同的认证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时,认证信息可以是指纹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人脸识别时,认证信息可以是人脸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虹膜认证时,认证信息可以是虹膜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声纹认证时,认证信息可以是声纹信息。
S1004,根据第一认证信息,生成第一认证结果。
具体的,以第一认证信息为指纹信息作为示例,指纹认证启动后,主动采集用户的指纹。指纹采集可以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专门的指纹获取器采集,另一种是通过移动终端屏幕采集。移动终端的指纹获取器的位置视移动终端的型号不同有所不同,某些型号的手机的屏幕可以视为一个屏幕指纹获取器,可以通过用户对移动终端屏幕的触摸直接采集到用户的指纹。通过对屏幕的触摸采集用户的指纹更加的隐秘。
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认证成功),则第一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或者“true”。
S1005,显示第一应用界面。
具体的,系统认证服务根据第一认证信息,生成第一认证结果后,通过分发模块将第一认证结果发送至第一认证界面,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或“ture”,则应用锁模块退出管控,撤销第一认证界面,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第一应用界面。
S1006,显示第二应用界面。
具体的,系统认证服务根据第一认证信息,生成第一认证结果后,通过分发模块将第一认证结果发送至第二认证界面,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或“ture”,则应用锁模块退出管控,撤销第二认证界面,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第二应用界面。
请参考图16,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011,响应于用户在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应用,显示第一认证界面。
示例性地,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的主界面中点击第一应用的图标,访问第一应用;也可以在电子设备的多任务界面中点击第一应用的缩略图,访问第一应用;还可以在电子设备的多任务界面中点击第一应用的分屏控件,从而可以在分屏模式下访问第一应用。在分屏模式下,第一认证界面可以位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区域。
其中,第一应用为加锁应用,具体的,可以通过在系统中的索引数据库查询第一应用是否已写入应用锁的加锁列表,若查询到第二应用,则确认第一应用为加锁应用。应用锁的认证类型可以为生物特征认证的一种或多种,例如指纹认证,指纹认证、人脸识别、声纹认证、虹膜认证等。
由于第一应用为加锁应用,电子设备会显示第一认证界面。其中,第一认证界面可以用于提示用户输入对应的认证信息,例如“使用指纹访问第一应用,请触摸感应区”。
S1012,响应于用户在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二应用,显示第二认证界面;
示例性地,在分屏模式下,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其中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认证界面,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区域中点击第二应用的图标,访问第二应用。
其中,第二应用为加锁应用,具体的,可以通过在系统中的索引数据库查询第二应用是否已写入应用锁的加锁列表,若查询到第二应用,则确认第二应用为加锁应用。应用锁的认证类型可以为生物特征认证的一种或多种,例如指纹认证,指纹认证、人脸识别、声纹认证、虹膜认证等。
由于第二应用为加锁应用,电子设备会显示第二认证界面。其中,第二认证界面可以用于提示用户输入对应的认证信息,例如“使用指纹访问第二应用,请触摸感应区”。
S1013,根据第一认证界面发起的第一认证请求信息,获取用户的第一认证信息。
具体的,第一认证界面可以向认证处理模块发送第一认证请求信息,其中,认证处理模块可以包括解析模块,解析模块用于对第一认证请求信息的所携带的标识进行解析,标识可以包括认证页面类型、生物特征认证类型等,并根据相关标识决定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分发策略后加上策略标签,策略标签可以为共享、独占等。
可以理解的是,策略标签可以是上述的通过解析模块分析加上的,也可以预设对应共享或独占策略标签的算法,而不需要另行分析和加上标签,还可以是在电子设备上给用户开发自定义的入口,由用户给不同的应用或认证界面去定义不同的策略标签。
然后,检测对应第一认证请求信息认证类型的认证服务是否准备好,其中,系统认证服务可以包括指纹认证服务、人脸识别服务等。通过调用对应第一认证请求信息的认证服务,由认证服务启动采集模块,通过采集模块获取用户的第一认证信息。示例性地,第一认证请求信息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则认证处理模块可以通过认证模块去检测指纹认证服务的状态,若指纹认证服务的状态为空闲状态,向指纹认证服务发起认证,由指纹认证服务调用采集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认证请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则会调用不同的认证服务,从而获取不同的认证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时,认证信息可以是指纹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人脸识别时,认证信息可以是人脸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虹膜认证时,认证信息可以是虹膜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声纹认证时,认证信息可以是声纹信息。
S1014,根据第一认证信息,生成第一认证结果。
具体的,以第一认证信息为指纹信息作为示例,指纹认证启动后,主动采集用户的指纹。指纹采集可以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专门的指纹获取器采集,另一种是通过移动终端屏幕采集。移动终端的指纹获取器的位置视移动终端的型号不同有所不同,某些型号的手机的屏幕可以视为一个屏幕指纹获取器,可以通过用户对移动终端屏幕的触摸直接采集到用户的指纹。通过对屏幕的触摸采集用户的指纹更加的隐秘。
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认证成功),则第一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或者“true”。
S1015,根据第二认证界面发起的第二认证请求信息,获取用户的第二认证信息。
具体的,第二认证界面可以向认证处理模块发送第二认证请求信息,其中,认证处理模块可以包括解析模块,解析模块用于对第一认证请求信息的所携带的标识进行解析,标识可以包括认证页面类型、生物特征认证类型等,可以根据相关标识决定第二认证请求的认证分发策略后加上策略标签,策略标签可以为共享、独占等。
可以理解的是,策略标签可以是上述的通过解析模块分析加上的,也可以预设对应共享或独占策略标签的算法,而不需要另行分析和加上标签,还可以是在电子设备上给用户开发自定义的入口,由用户给不同的应用或认证界面去定义不同的策略标签。
然后,检测对应第二认证请求信息认证类型的认证服务是否准备好,其中,系统认证服务可以包括指纹认证服务、人脸识别服务等。在一种情况下,第二认证请求的发起时刻与第一认证请求相同或者邻近,并且第二认证请求和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类型相同,对应该认证类型的认证服务已根据第一认证请求处于正在认证的工作状态,则通过分发模块将第二认证请求放入等待队列。认证服务完成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后,第二认证请求可以复用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请参考S1006的描述),还可以向认证服务发起认证,通过认证服务获取用户的第二认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认证请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则会调用不同的认证服务,从而获取不同的认证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指纹认证时,认证信息可以是指纹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人脸识别时,认证信息可以是人脸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虹膜认证时,认证信息可以是虹膜信息;当认证求信息对应的认证类型为声纹认证时,认证信息可以是声纹信息。
S1016,根据第二认证信息,生成第二认证结果。
具体的,以第二认证信息为指纹信息作为示例,指纹认证启动后,主动采集用户的指纹。指纹采集可以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专门的指纹获取器采集,另一种是通过移动终端屏幕采集。移动终端的指纹获取器的位置视移动终端的型号不同有所不同,某些型号的手机的屏幕可以视为一个屏幕指纹获取器,可以通过用户对移动终端屏幕的触摸直接采集到用户的指纹。通过对屏幕的触摸采集用户的指纹更加的隐秘。
若采集到的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与已存储的指纹信息模板匹配(即指纹认证成功),则第二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或者“true”。
S1017,显示第一应用界面。
具体的,系统认证服务根据第一认证信息,生成第一认证结果后,通过分发模块将第一认证结果发送至第一认证界面,第一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或“ture”,则应用锁退出管控,撤销第一认证界面,并启动显示第一应用界面。
S1018,显示第二应用界面。
具体的,系统认证服务根据第二认证信息,生成第二认证结果后,通过分发模块将第二认证结果发送至第二认证界面,第二认证请求的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或“ture”,则应用锁模块退出管控,撤销第二认证界面,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第二应用界面。
图15和图16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得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应当理解,对图15和图16中的操作进行描述的特定顺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指示所述顺序是这些操作可被执行的唯一顺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会想到多种方式来对本文所述的操作进行重新排序。另外,应当指出的是,参考本文所述的其他方法或所述的其他过程的详情同样以类似的方式适用于以上参考图15和图16所述的方法。为了简明起见,这些详情在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当…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或“在…后”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在确定…时”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3)

1.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用户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一应用,显示第一认证界面,所述第一认证界面指示所述用户进行生物特征认证;
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访问第二应用,显示第二认证界面,所述第二认证界面指示所述用户进行生物特征认证,其中,所述第一认证界面和所述第二认证界面同时显示;
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生物认证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显示第一应用界面,所述第一应用界面包括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后所述第一应用显示的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认证界面和所述第二认证界面为在所述电子设备上分屏显示的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认证界面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二认证界面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认证界面包括第一控件;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作用于所述第一控件的用户输入,启动系统认证服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之后,还包括:
显示第二应用界面,所述第二应用界面包括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后所述第二应用显示的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二生物认证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二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
显示第二应用界面,所述第二应用界面包括第二生物认证信息认证成功后所述第二应用显示的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和所述第二生物认证信息的生物特征认证类型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均为加锁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认证信息为指纹信息或人脸信息或虹膜信息或声纹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物认证信息为指纹信息或人脸信息或虹膜信息或声纹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生物认证信息,具体包括:
通过另一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生物认证信息,其中,所述另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通信连接关系。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
CN202010949841.2A 2020-09-10 2020-09-10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Active CN114254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9841.2A CN114254285B (zh) 2020-09-10 2020-09-10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CN202310202662.6A CN116204864A (zh) 2020-09-10 2020-09-10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PCT/CN2021/117294 WO2022052961A1 (zh) 2020-09-10 2021-09-08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EP21866014.0A EP4209943A4 (en) 2020-09-10 2021-09-08 METHOD FOR PERFORM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WHEN DISPLAYING SEVERAL APPLICATION INTERFACES SIMULTANEOUSLY
US18/044,928 US20240020367A1 (en) 2020-09-10 2021-09-08 Method for Performing Biometric Feature Authentication When Multiple Application Interfaces are Simultaneously Displaye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9841.2A CN114254285B (zh) 2020-09-10 2020-09-10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2662.6A Division CN116204864A (zh) 2020-09-10 2020-09-10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4285A true CN114254285A (zh) 2022-03-29
CN114254285B CN114254285B (zh) 2023-01-13

Family

ID=806320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9841.2A Active CN114254285B (zh) 2020-09-10 2020-09-10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CN202310202662.6A Pending CN116204864A (zh) 2020-09-10 2020-09-10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2662.6A Pending CN116204864A (zh) 2020-09-10 2020-09-10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0367A1 (zh)
EP (1) EP4209943A4 (zh)
CN (2) CN114254285B (zh)
WO (1) WO2022052961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83710A1 (en) * 2013-10-30 2016-09-29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Yonsei University Pattern input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same
CN107193471A (zh) * 2017-04-28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180203601A1 (en) * 2017-01-19 2018-07-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imultaneous authentication system for multi-user collaboration
US20190370583A1 (en) * 2017-09-09 2019-12-05 Apple Inc. Implementation of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CN110730267A (zh) * 2018-07-17 2020-0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74564A (zh) * 2020-01-14 2020-06-1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分屏模式下的应用解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83832B1 (ko) * 2016-02-19 2023-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생체 정보 기반 인증을 이용한 전자 장치들 간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CN107229411B (zh) * 2017-05-27 2019-12-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分屏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US11468154B2 (en) * 2018-06-01 2022-10-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content view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0210195A (zh) * 2019-05-07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83710A1 (en) * 2013-10-30 2016-09-29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Yonsei University Pattern input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same
US20180203601A1 (en) * 2017-01-19 2018-07-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imultaneous authentication system for multi-user collaboration
CN107193471A (zh) * 2017-04-28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190370583A1 (en) * 2017-09-09 2019-12-05 Apple Inc. Implementation of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CN110730267A (zh) * 2018-07-17 2020-0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74564A (zh) * 2020-01-14 2020-06-1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分屏模式下的应用解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20367A1 (en) 2024-01-18
EP4209943A1 (en) 2023-07-12
CN114254285B (zh) 2023-01-13
WO2022052961A1 (zh) 2022-03-17
CN116204864A (zh) 2023-06-02
EP4209943A4 (en) 2024-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81988A1 (zh) 一种语音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EP4095671A1 (en) Screencasting method, and terminal apparatus
CN109635542B (zh) 一种生物识别交互方法、图形交互界面及相关装置
WO2021159922A1 (zh) 卡片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036735A1 (zh) 显示用户界面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309175B1 (ko) 스크랩 정보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공 방법
US20220413695A1 (en) Split-screen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051111A1 (zh) 多个应用组合且同时启动多个应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132526B (zh) 一种页面绘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175272A1 (zh) 一种应用信息的显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3130921A1 (zh) 一种适配多设备的页面布局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877995A (zh) 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95917A (zh) 一种锁屏解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2057889A1 (zh) 一种对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翻译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1244459A1 (zh) 一种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851140B (zh) 利用压力触控生成密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54285B (zh) 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的方法
EP4310648A1 (en) Service card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001261A1 (zh) 提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2247664A1 (zh) 图形界面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WO2023202444A1 (zh) 一种输入方法及装置
CN116743908B (zh) 壁纸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535252A (zh) 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法、相关设备及介质
CN117827331A (zh) 一种窗口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8043836A (zh) 一种广告归因的系统、方法以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