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3142A - 模式的配置方法、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模式的配置方法、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3142A
CN114253142A CN202011014168.XA CN202011014168A CN114253142A CN 114253142 A CN114253142 A CN 114253142A CN 202011014168 A CN202011014168 A CN 202011014168A CN 114253142 A CN114253142 A CN 114253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branch
configuration
instruc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41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灿武
游延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141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31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3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31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负载设备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获取负载配置指令;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负载类型参数、和/或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设备参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终端设备根据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的不同而分别配置匹配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采用多种工作模式分别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支路独立控制或同时统一控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提升用户智能体验。

Description

模式的配置方法、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 及装置、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负载设备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 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化家居是信息化社会的趋势,现有的智能家居设备,一般都采用远程 控制技术,将所有的智能家居设备通过智能开关接入同一个网关或路由器,来 实现联网功能以进行远程控制,所述智能开关的自身按键同时也支持用户线下 手动操作开启或断开。
然而,随着家居设备的不断升级,可供用户选择的各类品牌的智能家居设 备或非智能家居设备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而目前已知的对家居设备实现统一智 能控制的智能开关往往都是采用统一品牌才能使用,尤其是在同时包括智能家 居设备和非智能家居设备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统一的智能控制,大大限制了用 户选择,影响用户智能体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兼容性强、对负载设备的控 制方式能够更加灵活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及 装置、终端设备、负载设备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负载配置指令;
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 负载类型参数、和/或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设备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负载配置指令;
参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所 述配置参数包括负载类型参数、和/或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设备参数;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获取负载配置指令,基于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 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根据配置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如此 可以根据不同负载类型分别配置多路负载支路,且针对每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 备的负载类型的不同而分别配置匹配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可以兼容不同负载 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采用多种工作模式分别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支路 独立控制或同时统一控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提升用户智能体验。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对待控制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
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电子设备,由所述电子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及 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指令模块,用于获取对待控制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电子设备,由所述电子设备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及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与所述待控制负载 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对待控制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将控制 指令发送给对应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根据控制指令、以及根据终端设备对负 载支路的工作模式的配置得到的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与对所 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对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进行控制,通过采用 多种工作模式分别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支路分别独立控制或同时统一控 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提升用户智能体验。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 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 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或本申 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系统,包括本申请任一 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及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并存储,根据所述负 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对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 个负载设备进行控制。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 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本申请任一 实施例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或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负载设备控 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负载设备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 质,分别用于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或本申请实 施例所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 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系统的可选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系统的可选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无线模式的物联网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常规模式或回弹模式的物联网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对负载支路进行配置的步骤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多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负载控制模式配置装置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 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 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实现方式。本 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 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 “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 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 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 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 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通断装置、处 理器13、存储器(未图示)及本地按键。所述电子设备10可用于对应控制一 个或多个负载支路,每一负载支路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其中,不同 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可以是非智能负载设备、指定品牌的目标智能负载设备、 或指定品牌之外的其它任意品牌的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电子设备实现对负载 设备进行控制之前,通过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对电子设备的各路负载支路分别 进行配置,通过终端设备的配置,可以确定每一负载支路与负载设备之间的对 应关系、负载支路与负载设备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之间 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的本地按键的数量可以与负载支路的数量一一对应, 也可以是大于所述负载支路的数量,所述通断装置可以分别与本地按键的对应。 如本申请实施例中,负载支路包括第一负载支路31、第二负载支路32及第三 负载支路33。所述第一负载支路31对应包括多个非智能负载设备,所述第二 负载支路32包括多个目标智能负载设备,所述第三负载支路33包括多个非目 标智能负载设备。所述电子设备10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支路31对应的第 一本地按键111、与所述第二负载支路32对应的第二本地按键112、及与所述 第三负载支路33对应的第三本地按键113;通断装置包括与第一本地按键111 对应的第一通断装置121、与第二本地按键112对应的第二通断装置122及与 第三本地按键对应的第三通断装置123。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3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 的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相关的控制动作。电子设备对负载设备进行开启或关闭 控制时,可以通过操作本地按键开启或关闭负载设备或通过终端设备20远程操 作开启或关闭负载设备,处理器13根据检测到的对本地按键的操作、或接收到 的终端设备20发出的指令(具体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图中未示出),获 取到对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 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其中,不同负载类 型的负载支路分别与不同工作模式对应,所述匹配的工作模式包括:根据所述 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 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 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无线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 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 号的回弹模式。
所述处理器13可以是包括模数转换器(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的主控制器,如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所述电子设备10可以是各类开关、插座类产品,所述通断装置为所述电子设备10实现闭合 或断开的关键元器件,如通断装置在一典型的实施例中可以为继电器。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10为智能开关。多个负载支路分别与所述智能开关 的多个本地按键一一对应串联连接在控制回路中。请参阅图2,为所述智能开 关对应控制三路负载支路的电路示意图。所述本地按键可以分别为弹性机械开 关,通过操作本地按键开启或关闭负载设备可以是,处理器13对弹性机械开关 进行检测,在检测到对弹性机械开关的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当对应的负载支路 的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开启状态时,则处理器13根据所述按压操作获取到关 闭控制指令,基于所述关闭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 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关闭;在检测到对弹性机械开 关的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当对应的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关闭状态 时,则处理器13根据所述按压操作获取到开启控制指令,基于所述开启控制指 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所述负载支路 中的负载设备开启。可选的,所述弹性机械开关还可以是旋钮式开关,操作本 地按键开启或关闭负载设备也可以是,检测到对弹性机械开关的旋钮操作。通 过终端设备20远程操作开启或关闭负载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20上安装有远 程控制负载设备的应用程序客户端,终端设备20检测对应用程序的控制界面中 开启按键或关闭按键的触控操作,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相应向所述智能开关的处 理器13发送控制指令。
电子设备采用多工作模式分别对多路负载支路进行控制之前,需先采用终 端设备在应用程序中对电子设备的多路负载支路进行配置,通过配置为不同负 载支路中不同类型负载设备分别设置对应的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使得电子设 备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独立控制或同时统一控制。其中,终 端设备对电子设备的多路负载支路进行配置包括获取负载配置指令;基于所述 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负载类型参数、 和/或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设备参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 路的工作模式。其中,目标负载支路可以是电子设备对应关联的多路负载支路 中任一负载支路。终端设备将配置后的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发送给 电子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获取负载配置指令,基于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 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根据配置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如此 终端设备可以对电子设备的多路负载支路分别配置不同负载类型的一个或多个 负载设备,且针对每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的不同而分别配置匹配 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采用 多种工作模式分别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支路分别独立控制或同时统一控 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提升用户智能体验。
图3是由电子设备与网关53、电子设备54、路由器55、服务器52、终端 设备51等组成的物联网系统的可选示意图。其中,终端设备51可以是任何具 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 脑或其他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的智能通信设备。服务器52可以是网络接入服务 器、数据库服务器、云服务器等。可选的,网关53可以为基于ZigBee协议搭 建,电子设备54可以是预先加入网关53中的设备,例如,电子设备54可以是 网关53出厂时网关所归属套件中的设备;也可以是后续通过用户操作连接至网关53中的设备。
可选的,终端设备51中安装了可以对智能家居进行管理的客户端,所述客 户端可以是应用程序客户端(如手机APP),也可以是网页客户端,在此不作 限定。APP中可以包括配置界面,首先在APP上添加至少一个网关,添加其它 的子设备(传感器、智能开关)时,点击APP配置界面中的添加子设备按钮, 并在配置界面选择该子设备需要接入的网关,可添加进该网关对应的ZigBee 网络,与其它添加入的子设备以及网关一起组成ZigBee局域网络。可选的,电 子设备54可以基于ZigBee协议与网关53建立网络连接,从而加入到ZigBee网络中。
网关53以及终端设备51均与路由器55连接,并通过路由器55接入到以 太网中,路由器55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通信连接方式接入服务器。例如,网 关53以及终端设备51可以将获取的信息存储到服务器52中。可选的,终端设 备51还可以通过2G/3G/4G/5G、WiFi等与服务器52建立网络连接,从而可以 获取服务器52下发的数据。
物联网系统可以通过所述电子设备54,根据负载支路中不同负载类型,采 用匹配的工作模式实现对所属局域网范围内或与其相应连接不同负载类型的物 联网负载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所称自动化(或者自动化联动)为在网关或者 连接到网关的子设备之间构建的联动应用。自动化通常包括触发条件和执行动 作,自动化中的物联网负载设备可以包括触发设备和受控设备,两者可以通过 网关进行通信连接,当触发设备满足触发条件时,网关控制受控设备执行相应 的执行动作。触发设备可以是各种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 传感器、门窗传感器或烟雾传感器等,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本 地按键处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按压操作,可视为触发设备。受控设备可以 是各种开关、插座、电灯、红外发射装置或摄像头装置等,如本实施例中,电 子设备中的通断装置实现对负载设备的开闭控制,可视为受控设备;或所述负 载设备根据控制指令完成开启或关闭动作,可视为受控设备。触发设备和受控 设备可以是同一个设备。在一可选的典型应用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开 关,所述负载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灯具、自动窗帘、空调等智能家居 产品。
可选的,如图3所示的局域网路径表示终端设备51、路由器55、网关53 和电子设备54在同一局域网络中,广域网路径表示电子设备54、网关53、路 由器55和服务器52在同一广域网络中。其中,当所述终端设备51与路由器 55和网关53在同一局域网络中时,终端设备51可通过如图3所示的局域网路 径与网关53以及连接至网关53的电子设备54进行交互;也可以通过如图3 所示的广域网路径与网关53以及连接至网关53的电子设备54进行交互。所述 终端设备51、电子设备54及与负载设备均在同一网关下,终端设备51对负载 设备进行控制的通信路径可以包括:路径一:终端设备51与网关53通信、电 子设备54与网关53通信;路径二:终端设备51与网关53通信、负载设备与 网关通信;路径三:终端设备51直接与电子设备54通信;路径四:电子设备 54直接与负载设备通信。当终端设备51与路由器55和网关53不在同一局域 网络中时,终端设备51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广域网路径与网关53以及连接 至网关53的电子设备54进行交互。不同的工作模式下,由于负载设备的负载 类型不同,当所述终端设备51与路由器55和网关53在同一局域网络中时,物 联网系统中终端设备51对电子设备的各路负载支路进行配置后,在不同工作模 式下可以选用不同通信路径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4,为无线模式下的物联网系统的可选示意图,负载类型2是指 指定品牌的目标智能负载设备。其中,终端设备51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通信 路径可以包括:路径一:终端设备51与网关53通信、电子设备54与网关53 通信;路径二:终端设备51直接与电子设备54通信;路径三:电子设备54 直接与负载设备通信。电子设备54根据控制指令向对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发 送无线指令,从而控制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请参阅图5,为常规模式或回弹模式下的物联网系统的可选示意图,负载 类型1是指非智能负载设备,负载类型1不具有与外部无线通信的模块,负载 类型3是指除指定品牌之外的其他品牌智能负载,也即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 对于该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其可通过检测供电线路中的电压变化,识别电压 的有效变化做出对应的响应,例如,电压如果降为0V后又在预设时间内恢复正 常,则响应该有效变化进行开灯或者关灯操作。其中,终端设备51对负载设备 进行控制的通信路径可以包括:路径一:终端设备51与网关53通信、电子设 备54与网关53通信;路径二:终端设备51直接与电子设备54通信。电子设 备54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动作,进而控制对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 备开启或关闭。
请参阅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可选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210、网络模块1220、音频输出单元 1230、输入单元1240、传感器1250、显示单元1260、用户输入单元1270、用 户输入单元1280、存储器1290、处理器2000、以及电源1310等部件。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终端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终 端设备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 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 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设备等。
其中,处理器2000,用于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 置方法,至少包括:获取负载配置指令;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 支路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负载类型参数、和/或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 设备参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终端设备 的应用程序提供配置界面完成对电子设备各路负载支路的配置,使得电子设备 的多路负载支路分别包含一个或者多个不同类型负载,并根据负载类型的不同 分别配置匹配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 载设备,采用多种工作模式分别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支路分别独立控制 或同时统一控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提升用户智能体验。
其中,所述处理器2000,还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 备控制方法,获取对待控制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 的电子设备,由所述电子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及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 采用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中负载设 备开启或关闭。终端设备对电子设备的各路负载支路分别配置完成后,将各负 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电子设备存储,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还提 供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向待控制负载支路发出控制指令,使得电子设备根据控制 指令、以及根据终端设备对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的配置得到的负载支路与工作 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对所述待控制负 载支路进行控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提升用户智能体验。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2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 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2000 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210包括但不限于天 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 12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设备通过网络模块1220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 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230可以将射频单元1210或网络模块1220接收的或者在存 储器129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 单元1230还可以提供与终端设备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 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230包括扬声器、蜂鸣器 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24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240可以包括图形处 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1041和麦克风1242,图形处理器1241 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 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260上。 经图形处理器12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290(或其它存储介质) 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210或网络模块1220进行发送。麦克风1242可以接收声 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 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210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终端设备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2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 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 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2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 端设备11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2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 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 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 磁力计姿态调整)、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1250还 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 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260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 1260可包括显示面板12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 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 示面板1261。
用户输入单元127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设 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270 包括触控面板12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272。触控面板1271,也称为触摸屏, 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 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271上或在触控面板12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1271 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 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 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2000,接收处理器200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 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271。除了触控面板1271, 用户输入单元127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2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272 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 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2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1261上,当触控面板1271 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200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 型,随后处理器200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2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 输出。虽然在图6中,触控面板1271与显示面板12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 来实现终端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 1271与显示面板1261集成而实现终端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 限定。
用户输入单元1280为外部装置与终端设备11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 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 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 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用户输入单元1280可以用 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 传输到终端设备11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设备11和外部装 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29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290可主要包括 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 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 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90 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 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2000是终端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设 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9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 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9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 从而对终端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20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 的,处理器200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 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000中。
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31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 源131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200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 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设备还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7所 示,该电子设备为智能开关64。其中,智能开关64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 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64a(ProcessingUnits, CPU)(处理器64a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 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1400的存储器64b,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 1500或数据1400的存储介质160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继电 器J和机械开关K。其中,处理器64a分别与继电器J、机械开关K、存储器64b和存储介质1600连接;存储器64b和存储介质160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 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60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每个模块可以 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64a可以设置为与存 储介质1600通信,在开关64上执行存储介质160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机械开关K在按压时,处理器64a会接收到被按压的信号指令,继电器J 是一个受控开关,与处理器64a的控制端连接,处理器64a可通过控制端输出 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J的开启和闭合,继电器J连接在主电路中,主电路连接 电源以及被控设备,电源可以是市电220V。
智能开关64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内置电源1000,一个或一个以上 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10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200,和/或,一个 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1300,例如WindowsserverTM,MacOSXTM,UnixTM,LinuxTM, FreeBSDTM等等。
输入输出接口1200可以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1400。上述 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开关64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 输入输出接口1200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InterfaceController,NIC), 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 输入输出接口1200可以为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 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结构仅为示 意,其并不对上述智能开关64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智能开关64还可包括 比图7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7所示不同的配置。
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应用于图3 所示的终端设备,所述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但不限于S101、S103和 S105,具体介绍如下:
S101,获取负载配置指令。
终端设备获取负载配置指令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检测用户对电子设备配置 界面中负载配置按键的触控操作,根据所述触控操作获取用于对负载支路进行 配置的负载配置指令;或,终端设备的当前显示界面为预设的语音配置界面的 情况下,终端设备获取输入的预设的语音配置指令,根据所述语音配置指令得 到负载配置指令;或,终端设备的当前显示界面为预设的手势配置界面的情况 下,终端设备获取输入的预设的手势配置指令,根据所述手势配置指令得到负 载配置指令。
S103,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 数包括负载类型参数、和/或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设备参数。
其中,所述负载配置指令用于作为对电子设备的各路负载支路进行配置的 触发条件。终端设备基于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可以是 终端设备获取到负载配置指令后,切换至目标负载支路的负载配置界面,通过 所述负载配置界面中提供的配置参数输入框接收用户输入的配置参数;或,终 端设备获取到负载配置指令后,切换至目标负载支路的负载配置界面,通过负 载配置界面提供的语音接收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语音配置参数。
负载类型参数包括如下负载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类型一:非智能负载,也即传统机械负载类型;
类型二:目标智能负载,也即能够与智能开关通信且基于终端设备的应用 程序直接受控的智能负载类型,如与智能开关同品牌的负载;
类型三:非目标智能负载,也即除目标智能负载之外的其它智能负载,如 与智能开关不同品牌的其它智能负载。
负载设备参数是指能够唯一表征所述负载设备身份的参数,如负载设备标 识、负载设备编号等。
可选的,所述配置参数可以仅包括负载类型参数,终端设备获取针对目标 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参数,根据所述负载类型参数将同类型的负载设备关联至 所述目标负载支路。如,以目标负载支路为第一负载支路为例,终端设备基于 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第一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为非智能负载,则将非智能负载设 备均与第一负载支路相关联。可选的,所述配置参数也可以仅包括关联负载设 备参数,终端设备获取针对目标负载支路的关联负载设备参数,根据所述关联 负载设备参数将对应的负载设备关联至所述目标负载支路,并根据所述目标负 载支路中包含的负载设备确定其对应的负载类型。如,以目标负载支路为第二 负载支路为例,终端设备基于配置指令获取第二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为目标智 能负载1、目标智能负载2,则将目标智能负载1和目标智能负载2与第二负载 支路相关联,并可根据所述目标智能负载1和目标智能负载2确定第二负载支 路中负载设备的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可选的,所述配置参数也可以是同时包 括负载类型参数、负载设备参数,如以目标负载支路为第三负载支路为例,终 端设备基于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第三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中负载类型参数为非目 标智能负载、负载设备参数包括非目标智能负载3、非目标智能负载4和非目 标智能负载5,则将所述非目标智能负载3、非目标智能负载4和非目标智能负 载5与第三负载支路关联,并确定第三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类型为非目标智 能负载。
S105,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多路负载支路,不同的负载支路中可以分别包括 负载类型不同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终端设备根据对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 数,确定每一负载支路分别包含的负载设备以及负载设备类型,并根据所述负 载设备类型确定与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工作模式。终端设备根据配置参数确定 目标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类型,根据所述负载设备的类型为所述目标负载支 路配置匹配的工作模式,形成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映射关系。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获取负载配置指令,基于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 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根据配置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如此 终端设备可以对电子设备的多路负载支路分别配置不同负载类型的一个或多个 负载设备,且针对每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的不同而分别配置匹配 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采用 多种工作模式分别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支路分别独立控制或同时统一控 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提升用户智能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S103,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 载支路的配置参数,包括:
S1031,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切换至负载配置界面,基于所述负载配置界 面获取待配置负载支路的选定指令,根据所述选定指令显示确定目标负载支路 并显示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子界面;
S1032,基于所述配置子界面获取负载类型参数的第一选取指令,根据所述 第一选取指令获取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参数。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路或多路负载支路,在电子设备包括多路负载支路的 情况下,所述目标负载支路可以是其中任一负载支路。
可选的,所述负载配置界面可以与负载支路一一对应,所述负载配置指令 可以携带有待配置的负载支路的标识信息,终端设备基于负载配置指令切换至 所述待配置的负载支路对应的负载配置界面,通过所述负载配置界面直接获取 配置参数。作为另一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负载配置界面中包括电子设备的多路 负载支路,所述负载配置指令作为对负载支路进行配置的触发条件,负载配置 界面中提供可供选取的待配置的多路负载支路,用户可通过负载配置界面选取 其中任一负载支路作为目标负载支路进行配置。所述配置子界面可以与负载支 路一一对应,配置子界面中可以显示有负载配型参数的输入区域,终端设备基 于所述配置子界面获取负载类型参数的第一选取指令可以包括如下之一:用户 在配置子界面的输入区域中直接输入负载类型、通过输入区域的下拉菜单选择 对应的负载类型、通过配置子界面的输入区域中显示的多个负载类型的勾选框 选定对应的负载类型。
请参阅图10,为一可选的具体示例中电子设备配置界面、负载配置界面及 配置子界面的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配置界面中设有负载配置按键,终端设 备检测到用户触控所述负载配置按键的触控操作后,切换至负载配置界面;所 述负载配置界面中显示有电子设备的可供选取的待配置的多路负载支路,终端 设备检测到用户对任一负载支路的选定指令,切换至与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配 置子界面;所述配置子界面中显示有可供选取的多个负载类型参数及其分别对 应的勾选框,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其中任一负载类型的勾选操作,根据所述 勾选操作获取到对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参数的第一选取指令。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依次设置电子设备配置界面、负载配置界面 及配置子界面,基于所述电子设备配置界面、负载配置界面及配置子界面分别 依次获取负载配置指令、待配置负载支路的选定指令及负载类型参数的第一选 取指令,通过各个应用程序界面依次引导用户完成各个配置步骤,从而可以简 化对电子设备的负载支路的配置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103,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 配置参数之前,包括:
S102,获取负载入网配置指令,根据所述负载入网配置指令执行一个或多 个负载设备的入网流程,根据已入网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形成可控负载清单。
其中,负载设备入网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对其进行入网配置以获得触发网关 设备入网的入网报文来完成,也可以是通过与已入网的网关设备进行网间通信 以获得入网报文来完成。负载入网配置指令可以是指采用终端设备对某一个负 载设备进行入网配置的触发指令,所述入网配置指令可以携带有网络身份信息、 入网身份验证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上的入网配置页面对当前入网的负 载设备进行入网配置,向负载设备发送入网操作指令,以供负载设备接收到入 网操作指令后,根据入网配置指令中的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去连 接对应的路由器,通过路由器接入网络,并与服务器连接,进行设备的注册、 账号绑定等入网流程。可选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入网配置指令还可以包括待入网的网关序列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输入待入网的负载序列信 息,当负载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包含有待入网的负载序列信息的入网配 置指令时,确定负载设备是否属于所述待入网的负载序列范围,当属于所述负 载序列范围内时,则可以根据所述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直接执行 入网流程。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负载入网配置指令也可以是指采用终端设备同 时对多个负载设备进行入网配置的触发指令,所述入网配置指令可以携带有网 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上的入网配置页面对 未入网的多个负载设备进行入网配置,向其中之一未入网负载设备发送入网操 作指令,以供所述负载设备接收到入网操作指令后,根据入网配置指令中的网 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去连接对应的路由器,通过路由器接入当前网 络,并与服务器连接,进行设备的注册、账号绑定等入网流程;且所述负载设 备将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形成入网报文,向未入网的其它负载设 备进行广播,供所述未入网的其它负载设备接收到广播的入网报文后自动执行 入网操作流程。可控负载清单是指根据已入网的负载设备所形成的负载设备清 单,通过形成可控负载清单,便于用户对各负载支路进行配置时为负载支路关 联对应的负载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获取负载入网配置指令控制负载设备执行入 网操作,并根据已入网的负载设备形成可控负载清单,如此,用户在对某一负 载支路进行配置时,可以基于可控负载清单选取与所述负载支路对应关联的负 载设备,从而可以简化对电子设备的负载支路的配置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103,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 配置参数,还包括:
S1033,基于所述配置子界面获取关联负载配置指令,根据所述关联负载配 置指令显示所述可控负载清单;
S1034,获取选取所述可控负载清单的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的第二选取指 令,根据所述第二选取指令获取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关联负载设备参数。
配置子界面中可以显示有关联负载配置按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通过 点击关联负载配置按键的点击操作,获取到关联负载配置指令,根据所述关联 负载配置指令显示调用所述可控负载清单显示在指定区域。其中,关联负载配 置按键可以是待配置负载支路的对应负载类型的任一显示区域,如,请再次参 阅图10,用户对第二负载支路进行配置的配置子界面中,选定负载类型为目标 智能负载后,点击所述目标智能负载的任一显示区域,则终端设备调用可控负 载清单显示在下方,以供用户从所述可供负载清单中选取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 备。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预先形成可控负载清单,用户对目标负载支 路进行配置时,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输入的关联负载配置指令而直接调用可供负 载清单进行显示,使得用户可以基于可控负载清单选取与所述负载支路对应关 联的负载设备,从而可以简化对电子设备的负载支路的配置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负载入网配置指令,根据所述负载入网配置指 令执行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的入网流程,包括:
获取对当前负载设备的入网配置指令,所述入网配置指令携带有网络身份 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
根据所述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形成入网操作指令向所述当前 负载设备发送,以供所述当前负载设备加入当前网络。
终端设备获取入网配置指令可以是,终端设备于入网配置界面中显示入网 配置按键,终端设备接收用户在入网配置界面中输入的负载设备信息、网络身 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并检测到对入网配置按键的触控操作时,则获取 到携带有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的入网配置指令。可选的,终端设 备获取入网配置指令还可以是,终端设备于电子设备配置界面中显示入网配置 按键,终端设备检测到对入网配置按键的触控操作,切换至入网配置界面,并 接收用户在入网配置界面中输入的负载设备信息、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 证信息以及确认指令,基于所述确认指令获取到携带有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 份验证信息的入网配置指令。其中,所述负载设备信息是指能够唯一表征负载 设备身份的信息,如负载设备标识、负载设备编号等。终端设备将入网配置指 令向对应的所述负载设备发送,供所述负载设备根据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 验证信息执行入网流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模式可以选自如下之一:
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
电子设备保持通断装置的触点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对应负载支路发 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无线模 式;
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向对应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 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的回弹模式。
其中,工作模式可以包括常规模式、无线模式和回弹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 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与不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类型对应。
请参阅图11,在常规模式下,电子设备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对应负载支路的 通断装置打开或闭合。如①所示,电子设备为智能开关,经过对第一负载支路 的配置,第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为非智能负载,所述第一负载支路对应的工 作模式为常规模式。用户可以手动操作电子设备的本地按键来对第一负载支路 中的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电子设备相应控制第一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 点打开或闭合,通过通断装置开启或关闭来实现第一负载支路中非智能负载设 备开启或关闭;用户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中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 控制界面发出控制指令,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可以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 打开或闭合,通过通断装置开启或关闭来实现第一负载支路中非智能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其中,针对非智能负载,仅能通过智能开关的MCU,通过无线方 式从终端设备获得的控制指令或通过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获得的控制指令,控制 其自身的通断装置的开启或闭合来控制第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开启或关 闭。
在无线模式下,电子设备根据控制指令向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发送控 制其开启或闭合的无线指令;如②所示,电子设备为智能开关,经过对第二负 载支路的配置,所述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为目标智能负载,所述第二负载 支路对应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用户可以手动操作电子设备的本地按键来对 第二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电子设备相应向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 备发送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使得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接收到所 述无线指令后开启或关闭;用户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应用程序中对电子设备进 行控制的控制界面发出控制指令,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第二负载支路 中负载设备发送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使得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 接收到所述无线指令后开启或关闭。其中,电子设备与第二负载支路对应的通 断装置可以保持常闭状态,使得对应关联的负载设备保持通电受控状态;电子 设备和对应关联的负载设备在同一个ZigBee网关下,双方之间可无线通信;电 子设备根据控制指令而直接控制第二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而不是对电子设 备的继电器进行控制。其中,针对目标智能负载,由于目标智能负载可以通过 自身的MCU和通讯功能与电子设备的MCU进行通信,智能开关的MCU可以通过 无线方式从终端设备获得的控制指令或通过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获得的控制指 令,向第二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的MCU发送无线指令,由负载设备的MCU控制其自身开关的闭合或断开而控制所述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在回弹模式下,电子设备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对应负载支路的通断装置先断 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以形成瞬断信号,所述负载支路根据所述瞬断信号而开 启或关闭;如③所示,电子设备为智能开关,经过对第三负载支路的配置,所 述第三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为非目标智能负载,所述第三负载支路对应的工作 模式为回弹模式。用户可以手动操作电子设备的本地按键来对第三负载支路中 的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电子设备相应控制第三负载支路的通断装置先断开预设 时间后闭合,第三负载支路根据通断装置的动作而控制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用户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应用程序中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界面发出控制 指令,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第三负载支路的通断装置的触点先断开 预设时间后闭合,第三负载支路根据通断装置的动作而控制负载设备开启或闭 合。其中,第三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是通过检测电源信号产生了低电平的脉冲 信号时来切换开关状态;电子设备通过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动作来形成等同于 机械式开关被按压后回弹所形成的开关控制指令,实现对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 的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三负载支路的通断装置除了脉冲信号产生期间,其余时 候均处于闭合状态;脉冲信号的脉冲信号宽度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进行配置。针 对非目标智能负载,由于非目标智能负载的MCU与智能开关的MCU之间不具备 通过无线通讯模块直接通信功能,智能开关的MCU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从终端设 备获得的控制指令或通过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获得的控制指令,控制其自身的通 断装置先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而形成瞬断信号,瞬断信号类似于与回弹式机 械开关的一次开关按压信号,供第三负载支路中的非目标智能设备的MCU检测 到该瞬断信号后控制负载设备自身的开关闭合或断开,从而控制所述负载设备 开启或关闭。
上述实施例中,不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类型不同,电子设备对不同类 型的负载设备进行控制分别配置不同工作模式,使得电子设备可兼容不同类型 负载设备的多路负载支路,并采用不同工作模式分别对相应负载支路中的负载 设备进行相应控制,通过配置实现多工作模式共存,并使得电子设备可以通过 根据负载支路中不同负载类型进行多工作模式切换,使得电子设备既能对传统 负载设备进行控制,也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智能负载设备进行控制,控制方式更 为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S107,将所述目标负载支路与所述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向所述目标负载支 路对应的电子设备发送。
终端设备将所述目标负载支路与所述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向所述目标负载 支路对应的电子设备发送可以是:终端设备检测到对当前进行配置的目标负载 支路的配置完成后,将所述目标负载支路与所述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电 子设备;或,终端设备检测到对全部负载支路配置完成后,将全部所述负载支 路与所述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电子设备。可选的,电子设备配置界面和 配置子界面上可以分别设有确认按键,当终端设备检测到对所述子配置界面上 的确认按键的触控操作的情况下,则视为对当前进行配置的目标负载支路的配 置完成;当终端设备检测到对所述电子设备配置界面上的确认按键的触控操作 的情况下,则视为对全部负载支路配置已完成。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用户对负载支路的配置操作,完成对各路负 载支路的配置后,形成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电子设备,以便 于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所述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在接收到对负载支 路中负载设备的控制指令时,可以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实现对所述负载支路的 控制,实现根据负载支路中不同负载类型进行多工作模式切换的目的。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装置,请参阅图12,在示例 性实施例中,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装置可以采用处理器实施。负载控制模式的 配置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41,用于获取负载配置指令;参数模块142,用于基于 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负载类型 参数、和/或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设备参数;配置模块143,用于根据所述配置 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数模块142,用于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切换至 负载配置界面,基于所述负载配置界面获取待配置负载支路的选定指令,根据 所述选定指令显示确定目标负载支路并显示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子界面; 基于所述配置子界面获取负载类型参数的第一选取指令,根据所述第一选取指 令获取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入网模块,用于获取负载入网配置指令,根据所 述负载入网配置指令执行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的入网流程,根据已入网的一个 或多个负载设备形成可控负载清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数模块142,还用于基于所述配置子界面获取关 联负载配置指令,根据所述关联负载配置指令显示所述可控负载清单;获取选 取所述可控负载清单的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的第二选取指令,根据所述第二选 取指令获取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关联负载设备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网模块,还用于获取对当前负载设备的入网配置 指令,所述入网配置指令携带有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根据所述 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形成入网操作指令向所述当前负载设备发送, 以供所述当前负载设备加入当前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模块143,还用于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 作模式为如下之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 的常规模式;电子设备保持通断装置的触点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对应负 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 无线模式;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向对应负载支路发送 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的回弹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模块143,还用于将所述目标负载支路与所述 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向所述目标负载支路对应的电子设备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装置在实现对电子 设备的多路负载支路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 即可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 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装置与负载控制模式的 配置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 述。
请参阅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所述负载设 备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S201、S203,具体介绍如下:
S201,获取对待控制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
电子设备可以分别连接一路或多路负载支路,每一负载支路包括一个或者 多个负载设备。其中,不同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可以相同或者不 同。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本地按键,所述负载支路与所述电子 设备的本地按键分别一一对应,所述控制指令可以是,基于对其中一路负载支 路中的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可以是电子设备的 多路负载支路中的任一负载支路。可选的,终端设备的客户端中设有电子设备 控制界面,所述电子设备控制界面针对每一路负载支路分别设有相应的控制按 键,所述控制指令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对其中一控制按键的操作,获取到 对与所述控制按键关联的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并将所 述控制指令发送给电子设备。以所述负载支路包括第一负载支路、第二负载支 路和第三负载支路,终端设备的客户端中的控制按键包括控制按键1、控制按 键2及控制按键3为例,其中,控制按键1与第一负载支路对应,控制按键2 与第二负载支路对应,控制按键3与第三负载支路对应,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 对控制按键2的触控操作,获取到对与所述控制按键2关联的第二负载支路中 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并发送给电子设备。
S203,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电子设备,由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 控制指令及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匹配 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不同负载类型的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方式不同,电子设备根据不同负载 支路中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分别设定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以负载类型 包括非智能负载、目标智能负载及非目标智能负载为例,针对非智能负载的负 载设备,电子设备对其进行控制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电子设备获取到针对 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则采用常规模式控制 所述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针对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电子设备对 其进行控制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电子设备获取到针对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 负载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则采用无线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的 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针对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电子设备对其进行控制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电子设备获取到针对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负载支 路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则采用回弹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开启 或关闭。
上述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选取电子设备的多路负载支路中任一负载支路作 为待控制负载支路,采用终端设备向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指令,使得 电子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及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 关系,采用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中 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其中,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可以由用户在终 端设备上预先配置,终端设备对各路负载支路配置完成后,将负载支路与共工 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电子设备存储,使得电子设备接收到对某一路或多路 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确定与对应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 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从而电子设备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采用多种工作模式分别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 备独立控制或同时统一控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提升用户智能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对待控制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包括:
获取针对待控制负载设备的目标状态的控制指令,将对所述待控制负载设 备的目标状态的控制指令作为所述待控制负载设备所属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
其中,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还可以包括负载设备控制界面,所述负载设备 控制界面中可以显示各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以及各负载设备的控制按键。所述 目标状态与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相反。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任一负载设备对 应的控制按键的触控操作时,获取到针对所述负载设备的控制指令,若所述负 载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开启状态,则所述负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目标状态为关闭, 若所述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关闭状态,则所述负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目标状 态为开启,终端设备根据负载设备与负载支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负载设备 所属负载支路并将对所述负载设备的控制指令作为对所述负载设备所属负载支 路的控制指令向电子设备发送。
用户可以在终端设备的负载设备控制界面中,直接操作负载设备对应的控 制按键以控制所述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所述待控制负载设备可以是负载设备 控制界面中的任一负载设备,所述待控制负载设备所属负载支路可以根据负载 设备与负载支路的对应关系确定。其中,负载设备与负载支路的对应关系可以 根据用户对负载支路的预先配置得到。如,终端设备的负载设备控制界面中分 别显示有负载设备1、负载设备2及负载设备3,所述负载设备1、负载设备2 及负载设备3的当前状态为开启,负载设备控制界面中还分别显示有与负载设 备1对应的控制按键1、与负载设备2对应的控制按键2以及与负载设备3对应的控制按键3。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任一负载设备,如对负载设备1对应的 控制按键1的触控操作时,获取到针对所述负载设备1的控制指令,若所述负 载设备1的当前状态为开启状态,则所述负载设备1的控制指令的目标状态为 关闭,若所述负载设备1的当前状态为关闭状态,则所述负载设备1的控制指 令的目标状态为开启,终端设备根据负载设备与负载支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 述负载设备1所属负载支路并将对所述负载设备1的控制指令作为对所述负载 设备1所属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向电子设备发送。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可以提供对负载设备直接发出控制指 令的负载设备控制界面,用户可以选择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对所述负载支路发出 控制指令,以控制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也可以选择负载设备控制 界面直接向负载设备发出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控制方 式更加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应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对应电 子设备采用所述无线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发送控制 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在此过程 中,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始终闭合;和/或,
在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应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对应的 电子设备采用所述常规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应 的通断装置闭合或断开;和/或,
在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应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对应的 电子设备采用所述回弹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 应的通断装置先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以形成控制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一 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
终端设备对每一负载设备进行配置后,根据每一负载支路中包含的负载设 备的类型确定其对应的工作模式。终端设备对包含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的负载支 路配置的对应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终端设备接收到针对包含目标智能负载设 备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并向对应的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 控制指令,确定对应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则电子设备根据所 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 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目标智能设备开启或关闭。终 端设备对包含非智能负载设备的负载支路配置的对应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终 端设备接收到针对包含非智能负载设备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并向对应的所述 电子设备发送,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确定对应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 模式为常规模式,则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 断装置的触点断开或闭合,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非智能设备开启或关闭。终 端设备对包含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的负载支路配置的对应工作模式为回弹模 式,终端设备接收到针对包含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并向 对应的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确定对应负载支路 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则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负载支 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先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形成瞬断信号,所述负载 支路检测到所述瞬断信号而控制非目标智能设备开启或关闭。
终端设备通过预先配置各路负载支路中包含的不同类型的负载设备,及根 据负载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工作模式,以实现对不同负载类型为多路负载支 路的自动化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待控制负载 支路的负载类型,选取匹配的负载状态确定策略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 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并显示,
其中,所述负载状态确定策略选自如下至少之一:
根据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待控制 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
根据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当前状态、及当前的功率计 量值,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上报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待控制负 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
所述终端设备的电子设备控制界面还包括显示与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多路 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可以是指示灯的点亮或熄灭状态 信息,也可以是直接表示负载支路当前开启或关闭的文字信息。用户通过终端 设备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之前,可以根据所述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知晓将 要发出的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开启还是关闭,如当负载 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为开启状态时,则当前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 制结果为切换至关闭,当所述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为关闭状态时,则当前 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切换至开启。终端设备根据待负载 支路的负载类型设定不同的负载状态策略,根据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类 型,选取匹配的负载状态确定策略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 工作状态并显示。
其中,负载状态确定策略包括:策略一:终端设备根据与所述待控制负载 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 工作状态为与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当前状态保持一致;策略二:终 端设备根据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当前状态、及当前的功率 计量值,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在所述负载支 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当前状态为闭合,且功率计量值高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 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为开启,反之,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 为关闭;策略三: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上报的状态信 息,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负载设备上报 的状态信息相同。
在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类型为非智能负载设备的情况下,与所述负载支 路对应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在常规模式下,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策略一或策 略二确定待控制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在一可选的具体示例中,在常规模 式下,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时,则所述负载 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关闭,表示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处于非 工作状态;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时,则所述 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开启,表示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处 于工作状态。或者,在常规模式下,终端设备结合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 置的状态以及内置的功率计量器的状态,当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 点断开、且功率低于阈值时,则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关 闭,表示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当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 断装置的触点断开、且功率高于阈值时,则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 作状态为关闭,表示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当所述负载支 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且功率高于阈值时,则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 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开启,表示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当所 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且功率低于阈值时,则所述负载支路 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关闭,表示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处于非工作 状态。
在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的情况下,与所述负载 支路对应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在无线模式下,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策略二或 策略三确定待控制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在一可选的具体示例中,在无线 模式下,终端设备结合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状态以及内置的功率计 量器的状态,当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且功率低于阈值时, 则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关闭,表示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 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当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且功率高 于阈值时,则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关闭,表示所述负载 支路中负载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当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且功率高于阈值时,则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开启,表示 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 点闭合、且功率低于阈值时,则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关 闭,表示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或者,终端设备接收目标 智能负载上报的当前状态,当所述负载设备上报的当前状态为开启时,则所述 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开启;当所述负载设备上报的当前状态 为关闭时,则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关闭。
在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的情况下,与所述负 载支路对应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在回弹模式下,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策略二 确定待控制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在一可选的具体示例中,在回弹模式下, 终端设备结合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状态以及内置的功率计量器的状 态,当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且功率低于阈值时,则所述 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关闭,表示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处 于非工作状态;当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且功率高于阈值 时,则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关闭,表示所述负载支路中 负载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当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且功率高于阈值时,则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开启,表示所述 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 合、且功率低于阈值时,则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关闭, 表示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针对不同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分别确定对 应的负载状态确定策略,确定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并显示,使 得用户可以基于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发出下一控制指令,不同 的负载状态确定策略可以提升对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的确定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14,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装置,在示例性实施 例中,负载设备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处理器实施。该负载设备控制装置包括指令 模块144,用于获取对待控制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发送模块145,用于将所述 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电子设备,由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及负载支 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 述待控制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令模块144,用于获取针对待控制负载设备的目 标状态的控制指令,将对所述待控制负载设备的目标状态的控制指令作为所述 待控制负载设备所属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设备控制装置还包括状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 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选取匹配的负载状态确定策略确定所述待控制负 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并显示,其中,所述负载状态确定策略选自 如下至少之一:根据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当前状态,确定 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根据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 对应的通断装置的当前状态、及当前的功率计量值,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 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根据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上报的状态 信息,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装置在实现对负载设备进 行智能控制的过程中,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 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程序模块完成,即可将装置的内部 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 述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装置与前述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 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请参阅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 终端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13及存储器 14,存储器14内用于存储各种类别的数据以支持负载设备控制装置的操作,且 存储有用于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 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 制方法的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系统,包括本申请任一 实施所述的终端设备及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接 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并存储,根据所述负载 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对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 负载设备进行控制。
上述负载设备控制系统中,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 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或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且 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 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工作模式配置方法以 及开关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 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 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 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 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 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 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 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 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 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 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可轻易想 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负载配置指令;
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负载类型参数、和/或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设备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切换至负载配置界面,基于所述负载配置界面获取待配置负载支路的选定指令,根据所述选定指令显示确定目标负载支路并显示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子界面;
基于所述配置子界面获取负载类型参数的第一选取指令,根据所述第一选取指令获取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之前,包括:
获取负载入网配置指令,根据所述负载入网配置指令执行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的入网流程,根据已入网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形成可控负载清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还包括:
基于所述配置子界面获取关联负载配置指令,根据所述关联负载配置指令显示所述可控负载清单;
获取选取所述可控负载清单的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的第二选取指令,根据所述第二选取指令获取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关联负载设备参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负载入网配置指令,根据所述负载入网配置指令执行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的入网流程,包括:
获取对当前负载设备的入网配置指令,所述入网配置指令携带有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
根据所述网络身份信息、入网身份验证信息形成入网操作指令向所述当前负载设备发送,以供所述当前负载设备加入当前网络。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可以选自如下之一:
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
电子设备保持通断装置的触点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对应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无线模式;
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向对应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的回弹模式。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负载支路与所述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向所述目标负载支路对应的电子设备发送。
8.一种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对待控制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
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电子设备,由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及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对待控制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包括:
获取针对待控制负载设备的目标状态的控制指令,将对所述待控制负载设备的目标状态的控制指令作为所述待控制负载设备所属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选取匹配的负载状态确定策略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并显示,
其中,所述负载状态确定策略选自如下至少之一:
根据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
根据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当前状态、及当前的功率计量值,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上报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
11.一种负载控制模式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负载配置指令;
参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负载配置指令获取目标负载支路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负载类型参数、和/或一个或多个关联负载设备参数;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配置所述目标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
12.一种负载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令模块,用于获取对待控制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电子设备,由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及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与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待控制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13.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或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
14.一种负载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及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并存储,根据所述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对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进行控制。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或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
CN202011014168.XA 2020-09-24 2020-09-24 模式的配置方法、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42531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4168.XA CN114253142A (zh) 2020-09-24 2020-09-24 模式的配置方法、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4168.XA CN114253142A (zh) 2020-09-24 2020-09-24 模式的配置方法、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3142A true CN114253142A (zh) 2022-03-29

Family

ID=80789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4168.XA Pending CN114253142A (zh) 2020-09-24 2020-09-24 模式的配置方法、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314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30473A1 (en) * 2011-06-24 2012-12-27 Bobbie Jo Meredith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loads
CN103885346A (zh) * 2013-11-20 2014-06-25 苏州硕穗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77885A (zh) * 2015-06-26 2015-10-14 上海理工大学 智能开关控制系统
CN105634134A (zh) * 2016-02-16 2016-06-01 尹登庆 基于快速交流开关的输电控制一体化智慧系统
CN108200681A (zh) * 2017-12-22 2018-06-22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照明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198621A (zh) * 2019-12-23 2020-05-26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配置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30473A1 (en) * 2011-06-24 2012-12-27 Bobbie Jo Meredith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loads
CN103885346A (zh) * 2013-11-20 2014-06-25 苏州硕穗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77885A (zh) * 2015-06-26 2015-10-14 上海理工大学 智能开关控制系统
CN105634134A (zh) * 2016-02-16 2016-06-01 尹登庆 基于快速交流开关的输电控制一体化智慧系统
CN108200681A (zh) * 2017-12-22 2018-06-22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照明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198621A (zh) * 2019-12-23 2020-05-26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配置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8036B (zh) 音量调节方法及装置
US1083423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t devices with social application platform
CN109946986B (zh) 家电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634881B (zh) 应用场景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6657398B (zh) 物联网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7976911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36676B (zh) 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27055A (zh) 一种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方法、服务器和网关
JP6545897B2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端末遠隔制御装置機能化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CN110049476B (zh) 设备推送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6371326B (zh) 设备工作场景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0488692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872655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4440151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装置
CN111327458A (zh) 配置信息分享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65071A (zh) 家居终端控制方法、通信处理设备、家居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900695A (zh) 一种显示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521684A (zh) 一种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122999A (zh) 智能设备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3576569A (zh) 一种自动调节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558046A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789488B (zh) 智能家居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14730A (zh) 一种新型智能家居操作界面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924911B (zh) 一种启动wifi热点共享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86122A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