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1065A - 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 - Google Patents

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1065A
CN114251065A CN202011005104.3A CN202011005104A CN114251065A CN 114251065 A CN114251065 A CN 114251065A CN 202011005104 A CN202011005104 A CN 202011005104A CN 114251065 A CN114251065 A CN 114251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od
nozzle
hollow cavity
backward
reduced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51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1065B (zh
Inventor
辛永安
吕维平
朱峰
贾夏
张正
周士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 Ltd
CNPC Jianghan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 Ltd
CNPC Jianghan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 Ltd, CNPC Jianghan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0051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10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1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1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1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1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flushing boreholes, e.g. by use of exhaust air from mot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flushing boreholes, e.g. by use of exhaust air from motor
    • E21B21/08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ressure or flow of drilling fluid, e.g. automatic filling of boreholes, automatic control of bottom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包括顺次连接的上接头、筒体、后向喷嘴和前向喷嘴;后向喷嘴包括相连通的第一中空腔和第二中空腔,后向喷嘴的外壁上设置有射流孔,射流孔与第一中空腔连通;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活塞杆,活塞杆可移动地设置在筒体内,活塞杆具有中空流道,活塞杆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具有出水孔,以使流体从出水孔处流入后向喷嘴和/或前向喷嘴内,活塞杆具有依次靠近前向喷嘴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造旋叶轮,造旋叶轮设置在前向喷嘴内并与后向喷嘴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连接,以使流体流过造旋叶轮形成旋流后从前向喷嘴的出口喷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井筒清洗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下作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施工作业前的井筒准备过程中的连续管井下作业方式主要为射流清洗,典型的射流清洗工具有前向射流、后向射流和前后向混合射流三种方式。
前向射流工具是利用流道、旋转机构设计,使流体经过后流动方向沿轴向向前或斜向前产生高速流体,利用前向的冲击力对固结物进行破坏,从而和流体形成混合流体。其优点是对固结物冲击力大、破坏性强。缺点是混合流体中固体颗粒容易产生二次沉降,不容易将碎屑运移出井,井筒清洗效果差、效率低。
后向射流工具的射流方向是沿轴线向后或斜向后。其优点是后向射流对混合流体的扰动,使固体颗粒保持悬浮在流体中,不容易发生二次沉降,携带固体颗粒的能力较高;缺点是对前向砂床、垢等较硬固结物破坏性差。
前后向射流混合射流工具同时具有前向、后向射流通道,但是受井下作业过程中连续管内沿程损失的影响,泵注排量受到限制。经过流道分配在前、后向的射流排量相对单纯前、后向射流工具的作业排量明显降低,从而减弱了前向的冲击破坏力,也降低了后向携屑运移能力,仅适合用于松散的砂、屑等小颗粒物的清洗作业。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井筒清洗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井筒清洗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包括顺次连接的上接头、筒体、后向喷嘴和前向喷嘴;其中,后向喷嘴包括相连通的第一中空腔和第二中空腔,后向喷嘴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射流孔,射流孔与第一中空腔连通;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活塞杆,活塞杆可移动地设置在筒体内,活塞杆具有中空流道,活塞杆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出水孔,以使流体流经中空流道从出水孔处流入后向喷嘴和/或前向喷嘴内,其中,活塞杆具有依次靠近前向喷嘴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活塞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塞杆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位于第一中空腔内,当活塞杆位于第三位置时,活塞杆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位于第二中空腔内,当活塞杆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塞杆切断第一中空腔与第二中空腔的连通关系,且出水孔位于第一中空腔内;造旋叶轮,造旋叶轮设置在前向喷嘴内并与后向喷嘴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连接,以使流体流过造旋叶轮的螺旋流道形成旋流后从前向喷嘴的出口喷出。
进一步地,后向喷嘴远离第二中空腔的一端还包括第一缩径段,以使筒体通过第一缩径段与第一中空腔连通;后向喷嘴还具有位于第一中空腔与第二中空腔之间的第二缩径段;其中,当活塞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塞杆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密封第一缩径段;当活塞杆位于第三位置时,活塞杆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密封第二缩径段。
进一步地,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设置在活塞杆与筒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并分别与活塞杆和筒体抵接,以使活塞杆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复位。
进一步地,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复位件远离上接头的一侧,限位件包括限位螺钉和螺旋槽,限位螺钉设置在筒体上,螺旋槽设置在活塞杆与限位螺钉相对应的位置,限位螺钉能够在螺旋槽内滑动,以使活塞杆移动时沿筒体的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螺旋槽包括间隔设置的长槽和短槽,当活塞杆位于第三位置时,限位螺钉位于长槽的末端,当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螺钉位于短槽的末端。
进一步地,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通气孔,通气孔设置在筒体上并与限位螺钉相对设置,通气孔与环形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射流孔为多个,多个射流孔间隔设置在后向喷嘴的外壁的周向上,射流孔与筒体的轴线呈角度地设置且朝向上接头。
进一步地,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下锥套,前向喷嘴具有第三缩径段,下锥套设置在第三缩径段内并与造旋叶轮抵接,下锥套具有中心孔,中心孔与前向喷嘴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下锥套的内表面与第三缩径段的内表面平行,以使下锥套的内表面围成沿旋流的流动方向内径逐渐减小的加速流道。
进一步地,活塞杆的外径与第一缩径段的内径和第二缩径段的内径相等。
进一步地,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至少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第三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在上接头靠近筒体的一端,以使上接头与筒体之间密封;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活塞杆靠近上接头的一端,以使活塞杆与筒体之间密封;第三密封件设置在第一缩径段上,以使活塞杆与第一缩径段之间密封。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包括接头、筒体、后向喷嘴、前向喷嘴、活塞杆和造旋叶轮,后向喷嘴包括相连通的第一中空腔和第二中空腔,后向喷嘴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射流孔,射流孔与第一中空腔连通,活塞杆可移动地设置在筒体内,活塞杆具有中空流道,活塞杆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出水孔,以使流体流经中空流道从出水孔处流入后向喷嘴和/或前向喷嘴内,造旋叶轮设置在前向喷嘴内并与后向喷嘴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连接,活塞杆具有依次靠近前向喷嘴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活塞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塞杆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位于第一中空腔内,此时流体从出水孔处流入后向喷嘴和前向喷嘴内,当活塞杆位于第三位置时,活塞杆靠近前向喷嘴的一端位于第二中空腔内,此时流体只流过造旋叶轮的螺旋流道形成旋流后从前向喷嘴的出口喷出,对前向的岩石进行破坏,当活塞杆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塞杆切断第一中空腔与第二中空腔的连通关系,且出水孔位于第一中空腔内,此时流体只从射流孔向外流出,将岩屑向后运移,通过活塞杆在不同位置的切换,使得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同时具有前向大排量旋流高效破岩的能力和后向大排量射流高效运移岩屑的能力,从而实现一趟管柱即可快速高效地清洗井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井筒清洗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的活塞杆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的活塞杆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的活塞杆位于第三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的螺旋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上接头;20、筒体;30、后向喷嘴;31、第一中空腔;32、第二中空腔;33、射流孔;34、第一缩径段;35、第二缩径段;40、前向喷嘴;41、第三缩径段;50、活塞杆;51、出水孔;60、造旋叶轮;70、复位件;80、限位件;81、限位螺钉;82、螺旋槽;821、长槽;822、短槽;90、下锥套;100、第一密封件;110、第二密封件;120、第三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井筒清洗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
如图1至图3所示,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包括顺次连接的上接头10、筒体20、后向喷嘴30和前向喷嘴40。其中,后向喷嘴3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中空腔31和第二中空腔32,后向喷嘴30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射流孔33,射流孔33与第一中空腔31连通。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活塞杆50和造旋叶轮60。活塞杆50可移动地设置在筒体20内,活塞杆50具有中空流道,活塞杆50靠近前向喷嘴40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出水孔51,以使流体流经中空流道从出水孔51处流入后向喷嘴30和前向喷嘴40内。其中,活塞杆50具有依次靠近前向喷嘴40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活塞杆50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塞杆50靠近前向喷嘴40的一端位于第一中空腔31内;当活塞杆50位于第三位置时,活塞杆50靠近前向喷嘴40的一端位于第二中空腔32内;当活塞杆50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塞杆50切断第一中空腔31与第二中空腔32的连通关系,且出水孔51位于第一中空腔31内。造旋叶轮60设置在前向喷嘴40内并与后向喷嘴30靠近前向喷嘴40的一端连接,以使流体流过造旋叶轮60的螺旋流道形成旋流后从前向喷嘴40的出口喷出。
当活塞杆50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塞杆50靠近前向喷嘴40的一端位于第一中空腔31内,此时流体从出水孔51处流入后向喷嘴30和前向喷嘴40内。当活塞杆50位于第三位置时,活塞杆50靠近前向喷嘴40的一端位于第二中空腔32内,此时流体只流过造旋叶轮60的螺旋流道形成旋流后从前向喷嘴40的出口喷出,对前向的岩石进行破坏。当活塞杆50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塞杆50切断第一中空腔31与第二中空腔32的连通关系,且出水孔51位于第一中空腔31内,此时流体只从射流孔33向外流出,将岩屑向后运移。通过活塞杆50在不同位置的切换,使得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同时具有前向大排量旋流高效破岩的能力和后向大排量射流高效运移岩屑的能力,从而实现一趟管柱即可快速高效地清洗井筒。
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孔51为多个,多个出水孔51沿活塞杆50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使得流体能够顺畅地从活塞杆50的中空流道中进入后向喷嘴30和前向喷嘴40内,减小流体在出水孔51处的水力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杆50的工作位置由泵入的流体的压力控制。具体的,当需要进行前向旋流破坏岩石时,增大泵入的流体的压力,活塞杆50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当需要进行后向射流运移岩屑时,减小泵入的流体的压力,活塞杆50由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后向喷嘴30远离第二中空腔32的一端还包括第一缩径段34,以使筒体20通过第一缩径段34与第一中空腔31连通。后向喷嘴30还具有位于第一中空腔31与第二中空腔32之间的第二缩径段35。其中,当活塞杆50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塞杆50靠近前向喷嘴40的一端密封第一缩径段34。这样防止流体通过第一缩径段34流入筒体20中,造成筒体20中的部件生锈,影响筒体20的使用寿命。当活塞杆50位于第三位置时,活塞杆50靠近前向喷嘴40的一端密封第二缩径段35。这样使得当活塞杆50位于第三位置时,流体只从出水孔51流入第二中空腔32,而不会流入第一中空腔31,然后流过造旋叶轮60的螺旋流道形成旋流后从前向喷嘴40的出口喷出,对前向的岩石进行破坏,保证了流体不会分流而均用于对岩石进行破坏,提高了岩石破坏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杆50的外径与第一缩径段34的内径和第二缩径段35的内径相等。这样无需额外的密封手段即可保证活塞杆50对第一缩径段34和第二缩径段35的密封,简化了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的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复位件70,复位件70设置在活塞杆50与筒体20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并分别与活塞杆50和筒体20抵接,以使活塞杆50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复位。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70为复位弹簧。通过复位件70提供的复位力,活塞杆50才能从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回到第一位置,或者从第三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从而根据需求在前向旋流破坏岩石和后向射流运移岩屑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1至图3所示,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限位件80,限位件80设置在复位件70远离上接头10的一侧,限位件80包括限位螺钉81和螺旋槽82,限位螺钉81设置在筒体20上,螺旋槽82设置在活塞杆50与限位螺钉81相对应的位置,限位螺钉81能够在螺旋槽82内滑动,以使活塞杆50移动时沿筒体20的轴线转动。限位件80能够限定活塞杆50的移动距离,使得活塞杆50到达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后被限位,防止因泵入的流体的压力增大而改变活塞杆50的工作位置,保证了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的工作状态的稳定。
如图4所示,螺旋槽82包括间隔设置的长槽821和短槽822,当活塞杆50位于第三位置时,限位螺钉81位于长槽821的末端,当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螺钉81位于短槽822的末端。具体的,限位螺钉81在长槽821和短槽822之间的切换需要活塞杆50回到第一位置后,限位螺钉81滑动到螺旋槽82的下方的末端后进行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通气孔(图中未示出),通气孔设置在筒体20上并与限位螺钉81相对设置,通气孔与环形空间连通。这样避免形成密闭腔而影响活塞杆50和复位件70的正常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射流孔33为多个,多个射流孔33间隔设置在后向喷嘴30的外壁的周向上,射流孔33与筒体20的轴线呈角度地设置且朝向上接头10。这样使得流体均匀地从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内流入井筒内,食使得井筒内的流体保持在紊流状态,避免固体砂粒沉降,形成二次沉沙。
如图1至图3所示,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下锥套90。前向喷嘴40具有第三缩径段41。下锥套90设置在第三缩径段41内并与造旋叶轮60抵接,下锥套90具有中心孔,中心孔与前向喷嘴40的出口连通。下锥套90设置在第三缩径段41内并与造旋叶轮60抵接,从而对造旋叶轮60进行固定,保证造旋叶轮60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下锥套90的内表面与第三缩径段41的内表面平行,以使下锥套90的内表面围成沿旋流的流动方向内径逐渐减小的加速流道。通过设置造旋叶轮60和加速流道,使得流体形成旋流并被进一步加速,从而获得足够破坏岩石的能量,保证了破坏岩石的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至少包括第一密封件100、第二密封件110和第三密封件120。第一密封件100设置在上接头10靠近筒体20的一端,以使上接头10与筒体20之间密封。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100,防止流体从筒体20与上接头10之间的连接处漏出,保证了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的正常使用。第二密封件110设置在活塞杆50靠近上接头10的一端,以使活塞杆50与筒体20之间密封。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110,防止流体从活塞杆50与筒体20之间的缝隙中流入筒体20中,造成筒体20中的部件生锈,影响筒体20的使用寿命。第三密封件120设置在第一缩径段34上,以使活塞杆50与第一缩径段34之间密封。通过设置第三密封件120,防止流体通过第一缩径段34流入筒体20中,造成筒体20中的部件生锈,影响筒体2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为耐高温橡胶圈。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连续管水平井冲砂洗井作业时,一般通过井下工具组合将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送入井下进行作业。井下工具组合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器、丢手和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首先在地面测试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的运行状态,泵入流体使得使活塞杆50位于第一位置,然后停止泵入流体,通过连续管作业机下入到需要清洗的管柱内部。
将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下入到需要清洁的井段后,提高连续管的泵入流量从而增大泵入的流体的压力,液压力推动活塞杆50沿筒体20的轴线向前运动并到达第三位置,此时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处于前向旋流状态。流体经过造旋叶轮60形成旋流和加速流道加速后,旋转的高速流体冲散砂床,使砂粒随高速流体旋转搅拌成固液混合流体。破坏砂床一段距离后,降低连续管的泵入流量从而减小泵入的流体的压力,活塞杆50在复位件70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复位到第一位置。
再次提高连续管的泵入流量从而增大泵入的流体的压力,液压力推动活塞杆50沿筒体20的轴线向前运动并到达第二位置,此时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处于后向射流状态。流体通过射流孔33流出使井筒内的流体保持在紊流状态,避免固体砂粒沉降,形成二次沉沙。随着连续管起出,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加速推动固体颗粒向井口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一般上提至水平井的造斜段以上。然后降低连续管的泵入流量从而减小泵入的流体的压力,活塞杆50在复位件70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复位到第一位置。重复上述动作,直到井筒清洗完成。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对活塞杆50的工作位置进行切换,使得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具有前向旋流破坏岩石状态和后向射流运移岩屑状态,从而同时具有前向大排量旋流高效破岩的能力和后向大排量射流高效运移岩屑的能力,实现一趟管柱即可快速高效地清洗井筒。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上接头(10)、筒体(20)、后向喷嘴(30)和前向喷嘴(40);其中,所述后向喷嘴(3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中空腔(31)和第二中空腔(32),所述后向喷嘴(30)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射流孔(33),所述射流孔(33)与所述第一中空腔(31)连通;所述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
活塞杆(50),所述活塞杆(5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筒体(20)内,所述活塞杆(50)具有中空流道,所述活塞杆(50)靠近所述前向喷嘴(40)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出水孔(51),以使流体流经所述中空流道从所述出水孔(51)处流入所述后向喷嘴(30)和/或所述前向喷嘴(40)内,其中,所述活塞杆(50)具有依次靠近所述前向喷嘴(40)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所述活塞杆(5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塞杆(50)靠近所述前向喷嘴(4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中空腔(31)内,当所述活塞杆(50)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活塞杆(50)靠近所述前向喷嘴(4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中空腔(32)内,当所述活塞杆(5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塞杆(50)切断所述第一中空腔(31)与所述第二中空腔(32)的连通关系,且所述出水孔(51)位于所述第一中空腔(31)内;
造旋叶轮(60),所述造旋叶轮(60)设置在所述前向喷嘴(40)内并与所述后向喷嘴(30)靠近所述前向喷嘴(40)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流体流过所述造旋叶轮(60)的螺旋流道形成旋流后从所述前向喷嘴(40)的出口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喷嘴(30)远离所述第二中空腔(32)的一端还包括第一缩径段(34),以使所述筒体(20)通过所述第一缩径段(34)与所述第一中空腔(31)连通;所述后向喷嘴(30)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中空腔(31)与所述第二中空腔(32)之间的第二缩径段(35);其中,
当所述活塞杆(5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塞杆(50)靠近所述前向喷嘴(40)的一端密封所述第一缩径段(34);
当所述活塞杆(50)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活塞杆(50)靠近所述前向喷嘴(40)的一端密封所述第二缩径段(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复位件(70),所述复位件(70)设置在所述活塞杆(50)与所述筒体(20)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并分别与所述活塞杆(50)和所述筒体(20)抵接,以使所述活塞杆(50)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限位件(80),所述限位件(80)设置在所述复位件(70)远离所述上接头(10)的一侧,所述限位件(80)包括限位螺钉(81)和螺旋槽(82),所述限位螺钉(81)设置在所述筒体(20)上,所述螺旋槽(82)设置在所述活塞杆(50)与所述限位螺钉(81)相对应的位置,所述限位螺钉(81)能够在所述螺旋槽(82)内滑动,以使所述活塞杆(50)移动时沿所述筒体(20)的轴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82)包括间隔设置的长槽(821)和短槽(822),当所述活塞杆(50)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限位螺钉(81)位于所述长槽(821)的末端,当所述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螺钉(81)位于所述短槽(822)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筒体(20)上并与所述限位螺钉(81)相对设置,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环形空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孔(33)为多个,多个所述射流孔(33)间隔设置在所述后向喷嘴(30)的外壁的周向上,所述射流孔(33)与所述筒体(20)的轴线呈角度地设置且朝向所述上接头(1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下锥套(90),所述前向喷嘴(40)具有第三缩径段(41),所述下锥套(90)设置在所述第三缩径段(41)内并与所述造旋叶轮(60)抵接,所述下锥套(90)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前向喷嘴(40)的所述出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锥套(90)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缩径段(41)的内表面平行,以使所述下锥套(90)的内表面围成沿所述旋流的流动方向内径逐渐减小的加速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0)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缩径段(34)的内径和所述第二缩径段(35)的内径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包括第一密封件(100)、第二密封件(110)和第三密封件(120),
所述第一密封件(100)设置在所述上接头(10)靠近所述筒体(20)的一端,以使所述上接头(10)与所述筒体(20)之间密封;
所述第二密封件(110)设置在所述活塞杆(50)靠近所述上接头(10)的一端,以使所述活塞杆(50)与所述筒体(20)之间密封;
所述第三密封件(120)设置在第一缩径段(34)上,以使所述活塞杆(50)与所述第一缩径段(34)之间密封。
CN202011005104.3A 2020-09-22 2020-09-22 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 Active CN1142510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5104.3A CN114251065B (zh) 2020-09-22 2020-09-22 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5104.3A CN114251065B (zh) 2020-09-22 2020-09-22 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1065A true CN114251065A (zh) 2022-03-29
CN114251065B CN114251065B (zh) 2024-03-26

Family

ID=80788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5104.3A Active CN114251065B (zh) 2020-09-22 2020-09-22 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106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99329A1 (en) * 2013-04-04 2014-10-09 Petroquip Energy Services, Llp Downhole Completion Tool
CN206860122U (zh) * 2017-05-27 2018-01-09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连续油管用可转向式水平井水力旋流冲砂工具
CN111287693A (zh) * 2018-12-06 2020-06-1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连续管正反循环冲洗井工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99329A1 (en) * 2013-04-04 2014-10-09 Petroquip Energy Services, Llp Downhole Completion Tool
CN206860122U (zh) * 2017-05-27 2018-01-09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连续油管用可转向式水平井水力旋流冲砂工具
CN111287693A (zh) * 2018-12-06 2020-06-1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连续管正反循环冲洗井工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雪松;张策;李盛华;代琼曦;: "连续油管高效旋流清砂工具的设计研究", 机械研究与应用, no. 03, pages 112 - 1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1065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0637B (zh) 一种盾构刀盘泥饼切割装置及其切割方法
US7784563B2 (en) Method, drilling machine, drill bit and bottom hole assembly for drilling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pulses
US6325305B1 (en) Fluid jetting apparatus
CN106862198B (zh) 一种多工艺耦合式管具内壁仿生清洁装置及其清洁方法
JP2007527962A5 (zh)
CN109653691B (zh) 一种水力与机械复合可控式岩屑床清除工具
GB2412674A (en) Wellbore tractor
CN109296327B (zh) 一种复式旋流冲洗工具
CN103527092A (zh) 水平定向钻孔内射吸排屑扩孔方法
CN102345441A (zh) 自进式钻孔方法及脉冲空化旋转射流喷嘴
CN107989563B (zh) 一种井下循环洗井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3338801B (zh) 一种地面定向钻井流态化水力采煤方法
GB2434819A (en) Coiled tubing tractor with rearward facing jets
CN103527189A (zh) 高压水钻割一体机
CN105317380B (zh) 一种变流量钻冲一体喷嘴
RU251860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резания участка обсадной колонны в скважине
CN114251065A (zh) 可换向冲砂清洗工具
CN112360370A (zh) 旋转除垢解堵装置
CN109812232A (zh) 一种带支撑板的自进式多孔射流钻头
CN112983325B (zh) 一种水平井解堵增产一体化工艺及系统
JP6915796B2 (ja) ウォータージェット削孔用ノズル
CN211230305U (zh) 一种水平井井下旋流冲击解堵洗井工具
CN112096342B (zh) 一种用于井底降压堵漏的钻井提速工具及方法
US201501443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avities
CN209761345U (zh) 一种带支撑板的自进式多孔射流钻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2

Address after: 100007 No. 9 North Main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Dongzhimen

Applicant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Applicant after: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 & D Co.,Ltd.

Applicant after: CNPC JIANGHAN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PETROLEUM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7 No. 9 North Main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Dongzhimen

Applicant befor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Applicant before: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 & D Co.,Ltd.

Applicant before: CNPC JIANGHAN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