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4949A - 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4949A
CN114244949A CN202010942188.7A CN202010942188A CN114244949A CN 114244949 A CN114244949 A CN 114244949A CN 202010942188 A CN202010942188 A CN 202010942188A CN 114244949 A CN114244949 A CN 114244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application
message
window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21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立芬
陈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421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49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9416 priority patent/WO202205265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4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49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projector or beamer module assembly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包括:第一设备显示第一窗口,第一窗口包括第一标签栏和第一界面,其中,第一标签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标签。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操作,用于控制点击第一标签栏中的第二标签。然后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操作将第一界面切换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为第二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本申请实现了用户通过第一设备可以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从而提高了操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切换方法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不断地发展,人们对终端设备的持有量大大增加,并且持有的终端设备种类多种多样。此时,用户很可能需要将一个终端设备上的屏幕投屏至另一个终端设备上进行显示。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用户需要将手机上的屏幕投屏至电脑上进行显示。此时,用户通常会在电脑上对显示的手机投屏进行操作,以便对手机进行控制。
然而,当前的一些投屏协同技术在将手机屏幕投屏至电脑时,仅采用了简单的镜像操作以及一些常规的输入协同方式。导致电脑上显示的手机投屏为手机屏幕的完全镜像显示,同时保留手机单窗口单任务的操作属性。使得用户在对电脑上显示的手机投屏进行操作时,无法做到快速切换不同应用,以及无法同时对多个应用进行操作。可见,当前的手机投屏技术效率较低,用户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反向控制协议进行扩展,实现了在第一设备显示第一窗口,并且在第一窗口内显示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所对应的多个标签。当用户对第一窗口的标签进行控制时,可以反向操作第一窗口内标签所对应的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从而提升了投屏后对第一设备反向操作的效率以及提高了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二设备相连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显示第一窗口,第一窗口包括第一标签栏和第一界面,其中,第一标签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标签,第一标签栏中的至少一个标签与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对应,第一界面为第一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第一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操作,第一操作作用于第一标签栏中的第二标签,第一操作用于选中第二标签,其中,第二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除第一标签以外的其它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一操作,第一设备将第一界面切换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为第二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第一设备生成第一消息,并将第一消息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激活第二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本申请通过将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生成相应标签,并在第一设备上对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将对标签切换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的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操作,第二操作指令作用于第一标签栏中的第三标签,第二操作用于控制关闭的第三标签,其中,第三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第一设备生成第二消息并将第二消息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将第三标签对应的应用关闭。本申请通过将对标签删除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删除运行的某个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若第三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二操作,第一设备将第一窗口内显示的当前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为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第一设备生成第三消息,并将第三消息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激活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操作,第三操作作用于第四标签,第三操作用于将第四标签从第一标签栏中拖出,其中,第四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三操作,第一设备生成第二窗口,并同时显示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第二窗口包括第二标签栏和第四界面,第二标签栏中包括第四标签,其中,第四界面为第四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若第四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不同的标签,第一设备生成第四消息,并将第四消息发送至第二设备,第四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激活第四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本申请通过将对标签拖拽并生成多窗口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同时前台运行的多个应用,从而实现多窗口并行运行多应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若第四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三操作,第一设备将第一窗口内显示的当前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第一设备生成第五消息,并将第五消息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五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激活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包括第二设备上新增运行应用的应用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的第六消息,第一设备生成新增运行应用所对应的标签;第一设备在第一标签栏中显示新增运行应用所对应的标签。本申请通过将对新增运行应用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启动并运行的某个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并启动新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四操作,第四操作作用于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之外的其它应用,第四操作用于选中并启动其它应用;响应于接收到的第四操作,第一设备生成第七消息,第七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启动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显示第一窗口之前,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八消息,第八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获取任务列表,任务列表包括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九消息,第九消息包括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的应用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九消息,第一设备生成至少一个标签。本申请通过将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生成相应标签,并在第一设备上显示生成的标签,从而方便用户对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快速反向控制,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五操作,第五操作作用于第五标签,第五操作用于将第五标签从第二窗口中拖出并拖入第一窗口,其中,第五标签为第二窗口中的任意一个标签。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若将第五标签从第二窗口中拖出后,第二窗口中无其它标签,第一设备关闭第二窗口。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将第一窗口和/或第二窗口中显示的界面所对应的标签进行高亮显示。本申请通过对标签进行高亮处理,方便用户快速找到当前显示界面所对应的标签。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第二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一设备相连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其中,第一设备显示有第一窗口,第一窗口包括第一标签栏和第一界面,其中,第一标签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标签,第一标签栏中的至少一个标签与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对应,第一界面为第一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第一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一消息,第二设备激活第二标签所对应的应用,其中,第二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除第一标签以外的其它标签。本申请通过将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生成相应标签,并在第一设备上对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将对标签切换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的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二消息,关闭第三标签所对应的应用,其中,第三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本申请通过将对标签删除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删除运行的某个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若第三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三消息,第二设备激活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若第四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不同的标签,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其中,第四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第四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四消息,第二设备激活第四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本申请通过将对标签拖拽并生成多窗口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同时前台运行的多个应用,从而实现多窗口并行运行多应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若第四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五消息,其中,第五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第四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五消息,第二设备激活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当第二设备上新增运行应用时,第二设备生成第六消息,其中,第六消息包括新增运行应用的应用信息;第二设备发送第六消息至第一设备,第六消息用于第一设备生成新增运行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并在第一标签栏中显示。本申请通过将对新增运行应用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启动并运行的某个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并启动新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生成第六消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七消息,第七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七消息,第二设备确定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第二设备启动并运行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当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启动后,第二设备确定第六消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响应于接收到的第八消息,第二设备获取任务列表,任务列表包括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第二设备生成第九消息,并将第九消息发送至第一设备,第九消息包括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的应用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生成至少一个标签。本申请通过将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生成相应标签,并在第一设备上显示生成的标签,从而方便用户对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快速反向控制,提高了操作效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切换的设备,设备为第一设备,第一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二设备相连接,该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以及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指令,使得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显示器显示第一窗口,第一窗口包括第一标签栏和第一界面,其中,第一标签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标签,第一标签栏中的至少一个标签与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对应,第一界面为第一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第一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操作,第一操作作用于第一标签栏中的第二标签,第一操作用于选中第二标签,其中,第二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除第一标签以外的其它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一操作,处理器还用于,将第一界面切换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为第二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处理器还用于,生成第一消息,并控制发送器将第一消息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激活第二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本申请通过将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生成相应标签,并在第一设备上对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将对标签切换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的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二操作,第二操作作用于第一标签栏中的第三标签,第二操作用于控制关闭第三标签,其中,第三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处理器还用于,生成第二消息,并控制发送器将第二消息发送第二设备,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将第三标签对应的应用关闭。本申请通过将对标签删除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删除运行的某个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若第三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二操作,将第一窗口内显示的当前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为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生成第三消息,并控制发送器将第三消息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激活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三操作,第三操作作用于将四标签,第三操作用于将第四标签从第一标签栏中拖出,其中,第四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三操作,处理器还用于,生成第二窗口,并显示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第二窗口包括第二标签栏和第四界面,第二标签栏中包括第四标签,其中,第四界面为第四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若第四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不同的标签,生成第四消息,并控制发送器将第四消息发送至第二设备,第四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激活第四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本申请通过将对标签拖拽并生成多窗口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同时前台运行的多个应用,从而实现多窗口并行运行多应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若第四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三操作,将第一窗口内显示的当前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生成第五消息,并控制发送器将第五消息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五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激活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包括第二设备上新增运行应用的应用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的第六消息,处理器还用于,生成新增运行应用所对应的标签;控制显示器在第一标签栏中显示新增运行应用所对应的标签。本申请通过将对新增运行应用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启动并运行的某个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并启动新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四操作,第四操作作用于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之外的其它应用,第四操作用于选中并启动其它应用;响应于接收到的第四操作,处理器还用于,生成第七消息,第七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启动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器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八消息,第八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获取任务列表,任务列表包括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九消息,第九消息包括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的应用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九消息,处理器还用于,生成至少一个标签。本申请通过将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生成相应标签,并在第一设备上显示生成的标签,从而方便用户对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快速反向控制,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五操作,第五操作作用于第五标签,第五操作用于将第五标签从第二窗口中拖出并拖入第一窗口,其中,第五标签为第二窗口中的任意一个标签。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若将第五标签从第二窗口中拖出后,第二窗口中无其它标签,关闭第二窗口。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将第一窗口和/或第二窗口中显示的界面所对应的标签进行高亮显示。本申请通过对标签进行高亮处理,方便用户快速找到当前显示界面所对应的标签。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切换的设备,设备为第二设备,第二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一设备相连接,该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以及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指令,使得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接收器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其中,第一设备显示有第一窗口,第一窗口包括第一标签栏和第一界面,其中,第一标签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标签,第一标签栏中的至少一个标签与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对应,第一界面为第一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第一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一消息,激活第二标签所对应的应用,其中,第二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除第一标签以外的其它标签。本申请通过将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生成相应标签,并在第一设备上对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将对标签切换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的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二消息,处理器还用于,关闭第三标签所对应的应用,其中,第三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本申请通过将对标签删除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删除运行的某个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器还用于,若第三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三消息,处理器还用于,激活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器还用于,若第四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不同的标签,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其中,第四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第四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处理器还用于,激活第四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本申请通过将对标签拖拽并生成多窗口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同时前台运行的多个应用,从而实现多窗口并行运行多应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器还用于,若第四标签与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五消息,其中,第五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五消息,处理器还用于,激活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当第二设备上新增运行应用时,生成第六消息,其中,第六消息包括新增运行应用的应用信息;发送器还用于,发送第六消息至第一设备,第六消息用于第一设备生成新增运行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并在第一标签栏中显示。本申请通过将对新增运行应用的信息直接发送第二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启动并运行的某个应用,从而实现快速反向控制第二设备并启动新的应用,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七消息,第七消息为第一设备生成的;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七消息,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启动并运行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当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启动后,确定第六消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响应于接收到的第八消息,处理器还用于,获取任务列表,任务列表包括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生成第九消息,并控制发送器将第九消息发送至第一设备,第九消息包括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的应用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根据第九消息生成至少一个标签。本申请通过将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生成相应标签,并在第一设备上显示生成的标签,从而方便用户对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快速反向控制,提高了操作效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项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设备,当其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项的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和终端设备,通过对反向控制协议进行扩展,实现了当用户对第一窗口的标签进行控制时,可以反向操作第一窗口内标签所对应的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提升投屏后对第一设备反向操作的效率,同时还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场景示意图;
图2a-2d为一种应用切换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显示第一窗口示意图;
图5a-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端切换应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7a-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端关闭应用示意图;
图8a-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PC端关闭应用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10a-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端多窗口应用并行执行示意图;
图11a-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PC端多窗口应用并行执行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13a-1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端多窗口之间标签移动示意图;
图14a-1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PC端多窗口之间标签移动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16a-1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端新增应用标签示意图;
图17a-1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PC端新增应用标签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流程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启动多窗口并行应用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增应用流程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中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申请。应理解,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主要应用在设备之间进行投屏的场景。例如图1示出的场景图,在该场景下,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101与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102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当手机101与PC 102线连接后,手机101侧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在PC 102的显示器上进行显示。如图1中可以看出,PC 102的显示器上显示了手机101的界面。可以理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情况下,用户都有将手机屏幕投屏至其它设备的需求。例如在日常工作开会时,用户需要展示的资料存储在手机中,通过将手机屏幕投屏至电脑上则可以免去繁琐的文件拷贝,从而快速展示手机上的内容。又例如在居家环境中也可以通过手机投屏的方式,在具有更大屏幕的设备上对手机进行操作。
目前的一些手机投屏的方案中,仅支持手机的镜像投屏,以及PC测键鼠的反向控制。其中,键鼠的反向控制即表示通过键盘和鼠标对手机进行反向操作。其方案实现过程大致如下,首先将手机的屏幕进行镜像投屏至PC。然后用户在PC上通过鼠标点击屏幕的某些位置,PC确定用户点击的PC端坐标信息。然后根据手机与PC坐标的映射关系,将PC端坐标信息转换为手机端坐标信息,并将该手机端坐标信息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接收到的手机端坐标信息,在相应位置上的触发相关操作。例如点击应用、打开应用或是打开菜单栏等等。
图2为一种应用切换过程示意图。
以用户在PC上对手机进行切换应用为例,其实现过程可以如图2a-2d所示。首先参考图2a中①至②的过程,将手机的屏幕镜像投屏至PC并在PC的显示屏上进行显示。此时,手机的界面可以完全镜像地显示在PC的显示屏上,即PC上显示手机镜像屏。然后结合图2a和图2b交接处②至③的过程,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点击PC上显示的手机镜像屏中的相应位置,从而反向控制手机。例如②中,鼠标点击手机镜像屏中的近期任务列表(recent)按键。然后PC获取鼠标点击的PC端坐标信息,并通过手机端坐标与PC端坐标的映射关系,确定手机端坐标信息,然后将该手机端坐标信息发送至手机。此时如③所示,手机根据映射得到的手机端坐标信息,模拟点击相应位置的recent按键,即浅灰色部分。参考图2b,手机由于模拟点击了recent按键,从而启动近期的任务列表,即④示出的。结合图2b和图2c交接处④至⑤的过程,此时由于手机镜像投屏至PC,从⑤中可以看出,PC上显示的手机镜像屏同样显示了近期的任务列表。参考图2c,用户可以继续通过鼠标对手机进行反向控制,例如通过鼠标点击手机镜像屏中某一区域并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实现模拟在手机的任务列表进行左右滑动。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在电脑上对手机的反向操作仍然采用坐标的映射,将PC端坐标信息转换为手机端坐标信息从而实现对手机的反向控制。当用户在PC上显示的手机镜像屏中点击某个应用后,PC再次通过坐标映射的方式,在手机上实现模拟点击某个应用。手机此时显示该应用的界面,即⑥。结合图2c和图2d交接处⑥至⑦的过程,PC则继续显示手机镜像屏,同步显示该应用的界面,即⑦所示。
通过上述示例可以看出,当用户想要通过PC对手机进行反向控制实现切换应用时,需要先点击PC上显示的手机镜像屏中的recent按钮,来反向控制手机显示任务列表,然后再通过点击某些应用以及坐标映射反馈至手机,从而实现对应用的切换。然而,上述方式并不适合PC上切换应用的习惯。
本申请通过获取第二设备(手机)的应用列表,并根据该应用列表生成与应用一一对应的标签。然后在第一设备(PC)的第一窗口中显示多个标签。当用户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一窗口内的标签进行操作时,可以直接反向控制第二设备实现相应功能,例如切换应用、打开或关闭应用等等。上述方式符合通过标签进行高效切换应用的使用习惯,并且通过拖拽标签还可以实现多窗口多应用的并行操作,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以及提高投屏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切换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一种应用切换系统,该系统包括有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二设备相连接。其中,第一设备为例如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移动电脑、台式电脑等终端设备。第二设备为例如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PDA等移动终端设备。
在一个例子中,无线连接方式例如是蓝牙、紫峰(ZigBee)、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等等。其中,蓝牙可以是经典蓝牙或低功耗蓝牙等。在另一个例子中,有线连接方式,例如可以是包括使用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universal serial bus,Micro-USB)、C类型USB(universal serial bus type-c,USB Type-C)、同轴电缆、双绞线等方式进行连接。
本申请将以第一设备为PC,第二设备为手机为例,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阐述。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操作”与“操作指令”的含义相同,均表示用户对第一设备进行的某个操作。
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PC显示第一窗口,其中第一窗口包括第一标签栏和第一界面。
当PC与手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相连接后,PC的显示屏上可以显示第一窗口。其中第一窗口包括有第一标签栏和第一界面。其中,第一标签栏中依次排列至少一个标签,第一标签栏中的每个标签与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一一对应,第一界面为第一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第一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可以理解的是,PC上显示的第一窗口可以看做是手机镜像屏。
在一个例子中,例如图4示出的一种第一窗口示意图。可以看出,第一窗口的上方包括有标签栏。标签栏中具有A应用、B应用、C应用等等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可以理解的是,标签栏中的标签与手机上运行的应用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此时手机的前台或后台正在运行A应用、B应用、C应用等多个应用。同时第一窗口还显示第一界面,该第一界面可以是第一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在一个例子中,对于手机的桌面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标签,以便用户可以通过桌面对应的标签瞬间从其它应用界面切换回桌面。因此,图4中的第一标签可以是桌面所对应的标签。在又一些例子中,若第一标签为某某应用,如A应用。则第一界面则显示A应用的界面。可以理解的是,某某应用的界面即手机上运行的该应用所显示的界面。
当然在又一些例子中,桌面也可以不设置为标签。当手机与PC初次连接时,可以默认第一界面显示为手机桌面的界面。当然,也可以默认直接显示手机连接时显示的界面,例如某某应用的界面。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标签栏中可以显示第一阈值数量的标签个数,例如3个、5个等。当标签数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将多余部分标签进行隐藏显示,例如图4中标签栏中的“<”和“>”的图标。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通过鼠标点击“<”时标签栏向左移动,从而在标签栏的右侧依次显示隐藏的一个或多个标签;或者当用户通过鼠标点击“>”时标签栏向右移动,从而在标签栏的左侧依次显示隐藏的一个或多个标签。
S302,PC接收第一操作指令,并根据第一操作指令将第一界面切换为第二界面。
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在PC上输入第一操作指令,该第一操作指令于控制鼠标点击第一标签栏中的第二标签。其中,第二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除第一标签以外的其它任意一个标签。例如第一标签为A应用对应的标签,则第二标签可以是第一标签栏中除A应用以外其它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如B应用或C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当用户通过鼠标点击了例如C应用所对应的标签时,PC上显示的第一窗口内的第一界面将切换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为第二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即C应用的界面。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操作指令可以等同于操作,即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一操作的含义是相同的。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设备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VR设备等其它终端设备时,则用户可以通过相应使用连接的相应外接设备实现收入第一操作指令,例如控制摇杆、触摸屏直接触摸等任意等效方式。
例如图5a-5b示出了S302的过程,可以看出,图5a中显示了在PC上第一界面显示为A应用所对应的界面,此时,用户通过鼠标点击C应用的标签,即第二标签。PC显示的第一窗口内的A应用所对应的界面将切换为C应用所对应的界面,如图5b中所示出的。可见,当用户点击C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后,界面则由A应用的界面切换为C应用的界面。
S303,PC生成第一消息,并将第一消息发送至手机。
当在PC上用户点击要切换的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后,PC会根据该第一操作指令生成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通知手机将前台运行的A应用切换为C应用。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对无线视频显示(wireless fidelity display,WiFiDisplay)中的用户输入返回通道(user input back channel,UIBC)数据进行扩展。其中,WiFi Display为WiFi无线产业联盟制定的一种用于实现不同设备之间音频、视频传输的无线连接技术。UIBC为WiFi Display中定义的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用于将WiFi Display接收设备上用户的输入信息传输至WiFi Display源设备上。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WiFiDisplay接收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例如PC;WiFi Display源设备可以为第二设备,例如手机。WiFi Display还为定义了一种用于在UIBC传输的数据,如UIBC数据(data)。UIBC data中包含UIBC输入主体(input body),该部分用于定义WiFi Display接收设备上用户输入信息的输入类型。例如当值(value)为0时表示鼠标左键被按下或者触摸按下。以便当WiFiDisplay接收设备向WiFi Display源设备发送UIBC data后,WiFi Display源设备可以根据UIBC data确定触发相应动作。
在一个例子中,例如可以对UIBC data中的UIBC input body进行扩展,增加通过标签直接切换应用的定义。例如定义当值(value)为32时,则表示需要切换应用。当用户在PC上点击例如C应用对应的标签时,则可以生成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则携带有用于指示切换应用的信息,如值为32。然后PC将第一消息发送至手机。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定义的数值仅为一种示例,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任意等效的方式进行替换,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当然,具体切换的应用信息也可以附在传输的UIBC数据中,或是通过单独的一组数据进行传递具体应用的信息。在一个例子中,应用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包名、任务名等任意可以唯一表示应用的信息。
S304,手机接收第一消息。
手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收PC发送的第一消息。
S305,手机根据第一消息,激活相应应用。
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即S304之后,手机则可以根据第一消息中携带的用于指示切换应用的信息,将C应用由后台切换至前台,并激活该C应用。可以理解的是,激活应用,即将后台运行的应用改为前台运行。从而保障用户可以继续通过投屏的方式使用手机上的C应用。当用户通过PC对手机进行完应用切换后,在使用应用的过程中,手机中的数据可以实时的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至PC,以便PC可以和手机同步显示C应用的内容。当然,使用应用过程中的数据同步方式可以参考现有的任意方式实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当然,在一些情况下,PC与手机相连接后,还可以接收用户的第二操作指令,用于关闭某些标签,并反向控制手机关闭相应的应用。即S301之后,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1,PC接收第二操作指令,并根据第二操作指令将第三标签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PC与手机相连接后,用户还可以通过鼠标在PC上输入第二操作指令。该第二操作指令用于控制关闭第一标签栏中的第三标签。其中,第三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
S602,PC生成第二消息,并将第二消息发送至手机。
当用户通过鼠标将PC上的第三标签关闭后,PC可以生成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手机关闭第三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对WiFi Display中的UIBC数据进行扩展。例如对UIBC数据中的UIBC input body进行扩展,增加通过标签直接关闭应用的定义。例如定义当值为33时,则表示需要关闭应用。具体可以参照图7a-7b示出的图7a示出了关闭应用前PC第一窗口的示意图,图7b示出了关闭应用后PC第一窗口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当用户在PC上通过鼠标关闭例如C应用对应的标签时,PC上的第一窗口内的第一标签栏中,C应用对应的标签被关闭。
PC还会生成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中则携带有用于指示关闭C应用的信息,如值为33。然后PC将第二消息发送至手机。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定义的数值仅为一种示例,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任意等效的方式进行替换,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当然,具体关闭的应用信息也可以附在传输的UIBC数据中,或是通过单独的一组数据进行传递具体应用的信息。在一个例子中,应用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包名、任务名等任意可以唯一表示应用的信息。
S603,手机接收第二消息。
手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收PC发送的第二消息。
S604,手机根据第二消息,关闭相应应用。
当手机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即S603之后,手机则可以根据第二消息中携带的用于指示关闭应用的信息,将C应用关闭。可以理解的是,关闭应用即将某个应用结束运行,包括前台结束运行以及后台结束运行。例如C应用若在后台运行,则直接结束该应用的任务,即关闭后台运行的C应用。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用户在PC上对手机应用的另一种反向控制。
当然,在S601中第三标签可以和第一标签为同一个标签,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标签。在一些例子中,若S601中关闭的第三标签与第一标签为同一个标签时,显然用户的操作是将当前第一界面所对应的标签进行了关闭。因此,PC需要将第一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界面为第一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
则在S601之后,若第三标签可以和第一标签为同一个标签,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5,PC生成第三消息,并将第三消息发送至手机。
由于用户将显示的第一界面所对应的标签进行了关闭,因此,PC需要选择第一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进行切换。其具体方式可以参考S303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可以是第一标签左侧相邻的一个标签,或是第一标签右侧相邻的一个标签。可以是与第一标签紧邻的一个标签,也可以是与第一标签相隔一定数量标签后的一个标签。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通过图8a可以看出,当用户点击关闭A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后,因为A应用的界面为当先显示的界面,因此A应用的界面也随之关闭。如图8b中示出的,将B应用的界面替换原A应用的界面显示在第一窗口内。
当用户将显示的第一界面所对应的标签关闭后,PC还生成了第三消息,并将该第三消息发送至手机。
S606,手机接收第三消息。
手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收PC发送的第三消息。
S607,手机根据第三消息,激活相应应用。
当手机接收到第三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三消息中携带的用于指示切换应用的信息,将第一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由后台切换至前台,并激活该应用。例如图8示出的,手机则将B应用由后台切换至前台,并激活该应用。从而保障用户可以继续通过投屏的方式使用手机上的B应用。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S305中相应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可理解的是S602与S605的执行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先后顺序。只有当第三标签和第一标签为同一个标签时,才触发执行S605至S607。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当然,在一些情况下,PC与手机相连接后,还可以接收用户的第三操作指令,用于用户在PC上实现多任务并行操作。即S301之后,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901,PC接收第三操作指令,并根据第三操作指令将第四标签从第一标签栏中拖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PC与手机相连接后,用户还可以通过鼠标在PC上输入第三操作指令。该第三操作指令用于将第四标签从第一标签栏中拖出。其中,第四标签为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
S902,PC生成第二窗口,第二窗口包括第二标签栏和第四界面。
当用户通过鼠标将PC上的第四标签从第一标签栏中拖出后,PC可以生成第二窗口并显示第二窗口。其中,第二窗口中包括第二标签栏和第四界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标签栏与第一标签栏的结构和样式相同。第二标签栏中包括有第四标签,并且第四界面为第四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
显然,用户通过在PC上输入第三操作指令,实现了将第一标签栏中的某个应用拖拽出,并生成与第一窗口结构相同的第二窗口。从而在第二窗口中同时显示第四标签所对应应用的界面,以达到多个应用并行执行的效果。
例如图10a-10b和图11a-11b示出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示意图。其中,图10a-10b示出了当第四标签与第一标签为不同的标签时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图10a中,用户通过鼠标点击并拖出拽B应用的标签,并将B应用的标签从第一标签栏中拖拽出。图10b则示出了PC根据图10a示出的操作,生成了第二窗口,并在第二标签栏中显示B应用的标签。同时在第二窗口中显示第四界面,即B应用的界面。此时,PC上同时显示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以便用户可以并行执行A应用和B应用,实现在PC上投屏后可以并行执行手机的多应用。
基于图10a-10b示出的情况,在S902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903,PC生成第四消息,并将第四消息发送至手机。
当用户通过鼠标将PC上显示的第四标签从第一标签栏中拖出后,若第四标签与第一标签为不同的标签,则PC可以生成第四消息。该第四消息用于通知手机激活第四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对WiFi Display中的UIBC数据进行扩展。如对UIBC数据中的UIBC input body进行扩展,增加启动多应用并行执行的定义。例如定义当值为34时,则表示手机需要启动多应用并行执行。具体可以参照图10示出的,可以看出,当用户在PC上通过鼠标将B应用从第一标签栏中拖拽出后,PC可以生成第二窗口,并在第二窗口内显示B应用的界面。此时PC通过生成第四消息,并在第四消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手机启动多应用并行执行的信息,如值为34。然后PC将第四消息发送至手机。以便手机根据第四消息将A应用和B应用同时作为前台应用运行,并保障PC上同步显示A应用和B应用的窗口,以达到用户在PC上对手机的多个应用进行并行操作的目的。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定义的数值仅为一种示例,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任意等效的方式进行替换,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当然,具体进行并行执行的多个应用所对应的应用信息也可以附在传输的UIBC数据中,或是通过单独的一组数据进行传递具体应用的信息。在一个例子中,应用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包名、任务名等任意可以唯一表示应用的信息。
S904,手机接收第四消息。
手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收PC发送的第四消息。
S905,手机根据第四消息,激活相应应用。
当手机接收到第四消息后,即S904之后,手机则可以根据第四消息中携带的用于指示手机启动多应用并行执行的信息,将相应的多个应用同时作为前台应用。而保障用户可以通过投屏的方式在PC上并行运行手机上的多个应用,例如A应用和B应用。在并行运行多个应用的过程中,手机中的数据可以实时的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至PC,以便PC可以和手机同步显示多个应用的内容。当然,使用多个应用过程中的数据同步方式可以参考现有的任意方式实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用户在PC上对手机的多个应用进行并行操作。
而图11a-11b则示出了当第四标签与第一标签为同一个标签时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图11a中用户通过鼠标,点击并拖出拽A应用的标签,并将A应用的标签从第一标签栏中拖拽出。图11b则示出了PC根据图11a示出的操作,生成了第二窗口,并在第二标签栏中显示A应用的标签。同时在第二窗口中显示第四界面,即A应用的界面。由于第一窗口中A应用的标签被拖拽出,并在第二窗口中的第二标签栏显示。因此第一窗口中的第一界面也需要进行切换,即将第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即第一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由图11右半部分示出,此时PC上同时显示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第一窗口显示了与原A应用相邻的B应用的界面,而第二窗口则显示A应用的界面。从而保障了PC上用户可以并行执行A应用和B应用,并实现了在PC上投屏后并行执行手机的多个应用。
基于图11a-11b示出的情况,在S902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906,PC将第一窗口内的第一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
当用户通过鼠标将PC上显示的第四标签从第一标签栏中拖出后,若第四标签与第一标签为同一个标签时,则PC还需将第一窗口内的第一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如图11中将第一窗口中A应用的界面切换为B应用的界面。
S907,PC生成第五消息,并将第五消息发送至手机。
PC生成第五消息。该第五消息与S903中的第四消息结构和作用类似,区别在于第五消息用于通知手机激活第一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A应用被用户通过鼠标从第一标签栏中拖拽出,因此,第一窗口内需要将原A应用的界面切换为A应用相邻的一个应用的界面。而对于第二窗口而言,可以继承原第一窗口中A应用的界面继续显示。因此,如图11中右半部分示出的,PC需要生成第五消息,并将第五消息发送至手机,以便手机根据第五消息将B应用与A应用同时作为前台应用运行。
S908,手机接收第五消息。
手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收PC发送的第五消息。
S909,手机根据第五消息,激活相应应用。
当手机接收到第五消息后,即S908之后,手机则可以根据第五消息中携带的用于指示手机启动多应用并行执行的信息,将相应的多个应用同时作为前台应用。而保障用户可以通过投屏的方式在PC上并行运行手机上的多个应用,例如A应用和B应用。其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S905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图9至图11示出了启动多窗口从并行运行多任务的方式。当然,本申请还可以允许用户通过控制PC上的鼠标对标签进行合并,从而将多窗口合并为单窗口。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显然,图12示出了一种将多窗口合并为单窗口的操作过程。在S905或S909之后,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201,PC接收第五操作指令,并根据第五操作指令将第五标签从第二窗口中拖出,并将拖入第一窗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PC上存在多个窗口,例如存在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用户还可以在PC上通过鼠标输入第五操作指令。该第五操作指令用于将第五标签从第一标签栏中拖出。其中,第五标签为第二窗口中的任意一个标签。
S1202,若第二窗口中无其它标签,则关闭第二窗口。
当第二窗口中将第五标签拖拽出后,第二窗口中不存在其它标签,则PC可以关闭第二窗口。
例如图13a-13b所示出的一种PC端多窗口之间标签移动示意图。
由图13a可以看出,当用户通过鼠标将第二窗口中第二标签栏内的D应用对应的标签拖拽至第一窗口内第一标签栏中时,由于该D应用的标签并非第一窗口显示界面对应的标签,也并非第二窗口显示的标签。因此对于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的界面可以不用变换,仅对第一标签栏中增加D应用的标签,同时删除第二标签栏中D应用的标签即可,例如图13b所示出的。
当然,在一些例子中,若第二窗口显示的为D应用的界面,则在将D应用所对应的标签拖拽至第一窗口时,对于第二窗口而言,需要对显示的界面进行切换。例如切换为D应用所对应标签的相邻一个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例如,将D应用的界面切换为相邻的A应用的界面。当然在又一个例子中,对于第一窗口而言,当D应用所对应的标签拖入第一标签栏后,其显示的界面也可以切换为D应用的界面。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切换界面的方式可以参考S302中切换界面的过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例子中,例如图14a-14b所示,当第五标签从第二窗口中拖出后,第二窗口的第二标签栏内不存在任何其它标签时,则PC可以选择关闭第二窗口,从而简化显示内容,并提升运行效率。从图14a可以看出,当用户将A应用的标签从第二窗口拖拽至第一窗口内,第一窗口的第一标签栏内新增A应用的标签。并且由于第二窗口中原本仅具有A应用的标签,因此当用户执行上述操作后,PC则关闭第二窗口,仅保留第一窗口继续显示,如图14b示出的。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若存在更多的窗口,则多个窗口中的任意两个窗口之间都可以实现上述图12至图14所示的方案。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当然,在一些情况下,PC与手机相连接后,若用户直接在手机上打开并运行某些应用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501,PC接收第六消息。
当PC与手机相连接后,若用户直接在手机上打开并运行某些应用时,PC可以接收手机发送的第六消息。其中,第六消息包括手机上用户新打开运行的应用的应用信息。
S1502,PC根据第六消息,生成新增运行的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并将该标签在第一标签栏中显示。
当PC在S1501中接收到手机发送的第六消息后,可以根据第六消息中的应用信息,确定用户在手机上新打开运行的应用,并生成该应用对应的标签。然后PC将用户在手机上新打开运行的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在第一窗口中的第一标签栏中显示。
例如图16a所示出的,当用户通过在手机上点击某个并未运行的新应用时,如照片应用。手机打开并运行照片应用,并且手机还会生成第六消息。其中,该第六消息中包括例如照片应用的应用信息,如包名、任务名、应用快照等等相关的信息。然后手机将该第六消息发送至PC。当PC接收到第六消息后,则会根据第六消息生成照片应用对应的标签。如图16b示出的,PC将新生成的照片应用对应的标签在第一标签栏中显示。
当然在一些例子中,对于PC上当新生成照片应用对应的标签,并在第一标签栏中显示后,还可以将第一窗口中的应用界面切换为该照片应用的界面。可以理解的是,切换应用界面的方式可以参考S302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在PC上通过显示手机的桌面界面,并在该桌面界面上通过鼠标点击某应用实现反向操控手机打开新应用。即在S1501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503,PC接收第四操作指令,并根据第四操作指令启动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之外的其它应用。
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在PC上输入第四操作指令,该第四操作指令用于启动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之外的其它应用。例如,PC上已经生成了A应用、B应用和C应用的标签,则此时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在第一窗口中显示的手机界面上点击除A应用、B应用和C应用以外的其它应用,例如照片应用。
S1504,PC生成第七消息,并将第七消息发送至手机。
当在PC上用户通过点击第一窗口中手机桌面界面上未启动过的应用后,PC会根据该第四操作指令生成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用于通知手机侧启动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对WiFi Display中的UIBC数据进行扩展。例如对UIBC数据中的UIBC input body进行扩展,增加启动新应用的定义。例如定义当值为35时,则表示手机需要启动新应用。当用户在PC上点击第一窗口中手机桌面界面上未启动过的应用时,例如点击桌面界面上的照片应用,则可以生成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中则携带有用于指示启动新应用的信息,如值为35。然后PC将第七消息发送至手机。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定义的数值仅为一种示例,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任意等效的方式进行替换,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当然,具体准备启动的新应用的应用信息也可以附在传输的UIBC数据中,或是通过单独的一组数据进行传递具体应用的信息。在一个例子中,应用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包名、任务名等任意可以唯一表示应用的信息。
S1505,手机接收第七消息。
手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收PC发送的第七消息。
S1506,手机根据第七消息,启动并运行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
当手机接收到第七消息后,即S1505之后,手机则可以根据第七消息中携带的用于指示启动新应用的信息,启动并运行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
S1507,手机生成第六消息,并将第六消息发送至PC。
当手机启动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后,可以生成第六消息,并将第六消息发送至PC,以便PC根据第六消息生成该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并将该标签在第一标签栏中显示。
上述S1503至S1507的过程,可以如图17a-17b所示。通过图17a可以看出,PC显示的第一窗口内显示的界面为手机桌面。用户通过鼠标点击桌面上的照片应用。其中该照片应用为手机上未运行的应用,并且第一窗口中的第一标签栏内也并不存在照片应用所对应的标签。此时,PC可以生成第七消息,并在第七消息中携带有照片应用的应用信息。PC将第七消息发送至手机。如图17b所示,当手机接收到第七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七消息启动并运行照片应用。即模拟用户在手机上触发照片应用并运行。以便手机在启动照片应用后可以生成第六消息。后续过程可参考图16a-16b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图3至图17b中的某些步骤在S301之后执行,可以是在S301之后的任意步骤执行。例如S601也可以在S905或S909之后执行,以及S302也可以在S604之后执行等等,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切换方法流程图。
PC在显示第一窗口之前,需要向手机获取手机上运行的应用的应用信息,即获取手机的应用列表,以便根据该应用列表生成各个运行的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因此,在S3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801,PC生成并发送第八消息至手机。
当PC与手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相连接后,PC生成第八消息。该第八消息用于获取手机的任务列表。其中,手机的任务列表包括手机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应用。在一个例子中,例如获取手机recent中包括的多个应用。其中,第八消息的信息格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意选取。
S1802,手机接收第八消息,并根据第八消息获取手机的任务列表。
手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收PC发送的第八消息。然后,手机可以根据该第八消息获取手机的任务列表。
S1803,手机根据任务列表生成第九消息。
手机根据S1802中获取到的任务列表生成第九消息。其中,第九消息包括手机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的应用信息。如包括手机recent中的每个应用的应用信息,其中,应用信息可以包括任务名、包名、应用快照、前台任务(task)等信息。
S1804,手机发送第九消息至PC。
手机将第九消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发送至PC。
S1805,PC接收手机发送的第九消息,并根据第九消息生成至少一个标签。
PC在接收到手机发来的第九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九消息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应用的应用信息,生成每个应用所对应的标签。以便PC在S301中在第一标签栏中显示生成的标签。例如,PC将发送的第九消息进行解析后,得到手机recent中的每个应用的任务名、包名、应用快照、前台task等信息,然后根据该信息生成手机recent中的每个应用所对应的标签,以便在第一窗口中显示生成的一个或多个标签。
在一个例子中,对于上述图3至图18所示的方案中,可以将第一窗口和/或第二窗口中显示的界面所对应的标签进行高亮显示。例如,若第一窗口中显示的是A应用的界面,则第一窗口可以将A应用所对应的标签进行高亮显示,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清晰的看到当前显示的界面所对应的标签。
当然在一些例子中,在上述图3至图17中的任意一个例子中,手机还可以在每次执行完某些操作,如切换应用、关闭应用、新运行某个应用后,均可以向PC反馈任务列表信息,以便PC可以根据反馈的任务列表刷新第一标签栏中的标签。从而实现PC标签栏中的标签与手机任务列表中的应用实时同步。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切换流程示意图。
如图19所示,该切换流程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二设备相连接。
S1901,获取任务列表。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获取任务列表。
在一个例子中,例如可以采用ActivityManager中的getRecentTasks()获取第二设备的任务列表。
S1902,返回任务列表。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返回任务列表。其中,第二设备获取到的任务列表可以包括运行的各个任务的任务名、包名、应用快照、前台task等。
S1903,根据任务列表生成至少一个标签,并显示第一窗口。
第一设备根据获取到的任务列表中包括的各个任务的任务名、包名、应用快照、前台task等,生成每个应用所对应的标签。
当用户想要切换第一设备上投屏后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时,通过在第一设备上对第一窗口中的标签进行点击,并执行S1904。
S1904,发送第一消息。
S1905,根据第一消息运行相应应用。
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消息中携带的应用信息,确定切换的应用。将该应用作为前台应用并运行。
在一个例子中,例如可以采用startActivity()运行切换后的任务。
S1906返回刷新任务列表。
在一些例子中,第二设备还可以返回刷新任务列表,从而保障第一设备上显示的标签可以与手机同步更新。
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图18以及图3至图5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流程示意图。
如图20所示,该删除流程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二设备相连接。
S2001,获取任务列表。
S2002,返回任务列表。
S2003,根据任务列表生成至少一个标签,并显示第一窗口。
可以理解的是,S2001至S2003与S1901至S1903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004,发送第二消息。
S2005,根据第二消息关闭相应应用。
第二设备根据第二消息中携带的应用信息,确定需要关闭的应用,并将该应用结束运行。
在一个例子中,例如可以采用ActivityManager中的removeTasks()删除需要关闭的应用的任务信息,同时关闭该应用。
S2006返回刷新任务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S2006与S1906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图18以及图6至图8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启动多窗口并行应用流程示意图。
如图21所示,该启动多窗口并行应用流程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二设备相连接。
S2101,获取任务列表。
S2102,返回任务列表。
S2103,根据任务列表生成至少一个标签,并显示第一窗口。
可以理解的是,S2101至S2103与S1901至S1903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104,发送第四消息(或第五消息)。
S2105,根据第四消息(或第五消息),启动多任务并行执行。
第二设备根据第四消息(或第五消息)中携带的应用信息,将多个应用同时作为前台应用运行。
S2106,返回刷新任务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S2106与S1906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107,启动多窗口,并行执行多个任务,并刷新标签状态。
第一设备根据反馈的任务列表,启动多窗口并行显示多个应用。同时还可以刷新每个窗口中的标签状态,例如将每个窗口中标签的数量以及标签所对应的应用,与手机上的任务列表进行同步。
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图18以及图9至图14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增应用流程示意图。
如图22所示,该新增应用流程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二设备相连接。
S2201,获取任务列表。
S2202,返回任务列表。
S2203,根据任务列表生成至少一个标签,并显示第一窗口。
可以理解的是,S2201至S2203与S1901至S1903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204,发送第七消息。
S2105,根据第七消息,启动并运行相应应用。
第二设备根据第七消息中携带的应用信息,触发并运行相应应用。
S2106,返回刷新任务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S2106与S1906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图18以及图15至图17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图3至图21所示的方法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WiFi连接为例进行阐述。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无线方式进行等效替换,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同时,本申请中的第一窗口或第二窗口可以理解为windows系统架构中的播放器。即一个窗口对应为一个播放器。因此本申请通过标签与第一设备上运行的应用一一对应,并在第一窗口中的第一标签栏中显示,从而保障了第一设备不会因为标签的增多而影响到系统的资源消耗,避免资源消耗过多从而影响系统运行速度以及用户体验。
本领域人员应当注意,本申请以第一设备为PC为例进行描述,当第一设备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等其它终端设备时,用户通过鼠标输入用户操作的方式可以替换为触摸等其它等效的方式执行,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中通过应用列表与标签同步显示,可以使用户对应用列表中运行的应用一览无遗。并帮助用户可以快速定位和操作想要运行的应用。
本申请通过对反向控制协议进行扩展,实现了当用户对第一窗口的标签进行控制时,可以反向操作第一窗口内标签所对应的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提升投屏后对第一设备反向操作的效率,同时还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示意图。
如图23所示,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2300,该终端设备2300可以为上述的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PDA、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设备、可穿戴式设备、车载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和/或智慧城市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终端设备2300的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制。
终端设备2300可以包括处理器2310,外部存储器接口2320,内部存储器23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30,充电管理模块2340,电源管理模块2341,电池23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350,无线通信模块2360,显示屏2370以及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接口2380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23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31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23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3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23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23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23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23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3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外部存储器接口23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23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2320与处理器23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频数据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23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23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2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3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终端设备23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本申请所提供的终端设备2300可以实现上述图3至图22所述示例中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任意一项功能,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述图3至图22中的相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处理器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是非短暂性(英文:non-transitory)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 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二设备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显示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包括第一标签栏和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标签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所述第一标签栏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标签与所述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对应,所述第一界面为第一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所述第一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作用于所述第一标签栏中的第二标签,所述第一操作用于选中所述第二标签,其中,所述第二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栏中除所述第一标签以外的其它标签;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界面切换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所述第二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
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第一消息,并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所述第二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作用于所述第一标签栏中的第三标签,所述第二操作用于控制关闭所述第三标签,其中,所述第三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
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第二消息并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三标签对应的应用关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标签与所述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窗口内显示的当前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为所述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所述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
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第三消息,并将所述第三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所述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作用于第四标签,所述第三操作用于将所述第四标签从所述第一标签栏中拖出,其中,所述第四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第二窗口,并同时显示所述第一窗口和所述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包括第二标签栏和第四界面,所述第二标签栏中包括所述第四标签,其中,所述第四界面为所述第四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四标签与所述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窗口内显示的当前界面切换为所述第三界面;
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第五消息,并将所述第五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所述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上新增运行应用的应用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六消息,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新增运行应用所对应的标签;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标签栏中显示所述新增运行应用所对应的标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四操作,所述第四操作作用于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之外的其它应用,所述第四操作用于选中并启动所述其它应用;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四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启动所述第四操作选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第一窗口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获取任务列表,所述任务列表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九消息,所述第九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的应用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九消息,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至少一个标签。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窗口和/或所述第二窗口中显示的界面所对应的所述标签进行高亮显示。
10.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一设备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显示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包括第一标签栏和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标签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所述第一标签栏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标签与所述第二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对应,所述第一界面为第一标签对应应用的界面,所述第一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设备激活第二标签所对应的应用,其中,所述第二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栏中除所述第一标签以外的其它标签。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的;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消息,关闭第三标签所对应的应用,其中,所述第三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标签与所述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的;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所述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第四标签与所述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为同一个标签,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五消息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的,所述第四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栏中的任意一个标签;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五消息,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所述第一窗口显示的当前界面所对应的标签相邻的一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
14.如权利要求10-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设备上新增运行应用时,所述第二设备生成第六消息,其中,所述第六消息包括新增运行应用的应用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六消息至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六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新增运行应用所对应的标签,并在所述第一标签栏中显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第六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的;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七消息,所述第二设备确定第四操作选中的应用;
所述第二设备启动并运行所述第四操作选中的应用;
当所述第四操作指令选中的应用启动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六消息。
16.如权利要求10-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八消息,所述第二设备获取任务列表,所述任务列表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
所述第二设备生成第九消息,并将所述第九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九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上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的应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至少一个所述标签。
17.一种应用切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以及读取并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
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应用切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以及读取并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
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0-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9或权利要求10-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设备,当其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9或权利要求10-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942188.7A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42449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2188.7A CN114244949A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PCT/CN2021/109416 WO2022052658A1 (zh) 2020-09-09 2021-07-30 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2188.7A CN114244949A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4949A true CN114244949A (zh) 2022-03-25

Family

ID=80630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2188.7A Pending CN114244949A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4949A (zh)
WO (1) WO202205265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7779A (zh) * 2020-09-09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窗口的方法、切换窗口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14780189A (zh) * 2022-04-13 2022-07-22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页面导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0986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与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5273A (zh) * 2016-06-07 2016-1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15576A (zh) * 2019-07-08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638848A (zh) * 2020-05-29 2020-09-0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页面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53940A1 (en) * 2010-01-29 2015-09-10 Sitting Man,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ontrolling play of media streams
CN107483994A (zh) * 2017-07-31 2017-12-15 广州指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投屏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5273A (zh) * 2016-06-07 2016-1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15576A (zh) * 2019-07-08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638848A (zh) * 2020-05-29 2020-09-0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页面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7779A (zh) * 2020-09-09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窗口的方法、切换窗口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14780189A (zh) * 2022-04-13 2022-07-22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页面导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0986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与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52658A1 (zh)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44949A (zh) 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583700A (zh) 群组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30134603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30119172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618970A (zh) 文件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750450A (zh) 一种即时通信中的文件共享方法及终端
KR20120020853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3173968A1 (zh) 终端和应用功能界面的切换方法
CN111831190B (zh) 音乐应用程序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20127334A (ko) 문서 내 테이블 브라우징 방법, 장치, 전자기기 및 저장매체
US1134997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file transmission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mputing apparatus
CN110007800A (zh) 一种触摸操作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026108A1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终端
CN109683760B (zh) 最近内容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0990267B2 (en) Two step content selection
KR20130116976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4116098A (zh) 应用图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9010B (zh) 页面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67671A (zh) 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系统
US9326306B2 (en) Interactive remote windows between applications operating within heterogeneous operating systems on mobile and stationary devices
CN113849092A (zh) 内容分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32647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82546A (zh) 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262722A1 (zh) 电子设备的响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72849A (zh) 消息交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