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3566A - 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33566A
CN114233566A CN202111465112.0A CN202111465112A CN114233566A CN 114233566 A CN114233566 A CN 114233566A CN 202111465112 A CN202111465112 A CN 202111465112A CN 114233566 A CN114233566 A CN 114233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mast
connecting pipe
blad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51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蕾
张雯静
周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Yuf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Yuf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Yuf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Yuf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51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335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33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3356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F03D1/0608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erodynamic shape
    • F03D1/0633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erodynamic shape of the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F03D1/065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 F03D1/0675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of the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04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for orientation in relation to win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76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controlling rotor speed, e.g. variabl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20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 F03D9/25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the apparatus being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桅杆,所述桅杆上设置有测量机构、振动发电机构以及风力发电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对风力和风向进行检测,所述振动发电机构和风力发电机构进行发电,通过压力传感器识别旋筒的受力方向以及风力对大小,调节偏航马达使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正对来风方向,使叶片对风能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检测组件安装在风力发电机尾流无法触及的桅杆上,避免了传统传感器受发电机尾流的影响而测不准风向,利用涡街对柱形体的作用,通过振动罩带动磁铁来回地振动,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进行发电,对桅杆上空间进行成分的利用,提高风电机组对风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化石能源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造成污染,清洁能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逐渐增多,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所在,其中以风力发电为主,风力发电利用风力推动叶片转动,带动发电机的转子转动产生电流,根据理论计算,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将风力转化为电力的转化率最高达到百分之四十五,然而实际的转化效率受诸多环境中的情况影响,风力发电机机组的后方设置一个风力和风向的检测装置,以使得偏航电机能够调整风力机组的叶片对准来风方向,将风能的利用率最大化,但是风力和风向的检测装置常常受到叶片尾流的影响导致风向的测不准,因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风力的利用率。
风力发电机组在强风天气或者飓风天气下需要停机,因为强风天的风向与风速都不稳定,且叶片强度高重量轻,在转动过程中受气流涡度的影响容易发生共振,对叶片不利,因此发电机组的使用还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进一步地降低了使用效率,风力发电机构所建设的高度通常受到地形的影响,进地风的风速以及风向不够稳定,不适合使用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因此需要用到适合长度的桅杆进行支撑,桅杆一直行使这支撑风力发电机的功用,却很少利用桅杆的表面进一步拓展风力发电机的功能,造成空间以及功能上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桅杆,所述桅杆上设置有测量机构、振动发电机构以及风力发电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对风力和风向进行检测,所述振动发电机构和风力发电机构进行发电。
进一步的,所述桅杆包括底部桅杆、衔接管、顶部桅杆,所述底部桅杆的一端设置在底座上,底部桅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衔接管,所述衔接管的一端连接有顶部桅杆,所述测量机构设置在衔接管上,测量机构包括汽轮组件和稳速组件,所述汽轮组件包括汽轮,所述汽轮转动设置在衔接管的内部,所述衔接管的上端与下端均封闭,衔接管上端及下端的封闭处均开设有气孔,所述底部桅杆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开设有进气口,所述顶部桅杆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衔接管的下端气孔之间连接有下风管,出气口与衔接管的上端气孔之间连接有上风管,气流流过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时推动叶片旋转发电的,同时叶片也的影响到了气流,使叶片后的尾流速度增快,由于出气口的位置靠近尾流的位置,而进气口的位置靠近地面,导致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形成较高的气体压力差,由气压差产生的高速气流从进气口流入,通过下风管流过汽轮,气流推动汽轮进行旋转,随后气流通过上风管后,从出风口流出,利用了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产生尾流以及桅杆的高度差产生的气体压力,产生高速气流推动汽轮转动,为检测组件提供工作的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稳速组件包括汽轮轴、稳速盒、传动轴,所述汽轮轴与汽轮轴连接,所述稳速盒安装在衔接管的内部,所述汽轮轴的一端伸入稳速盒中,汽轮轴伸入稳速盒中的部分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滑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汽轮轴的伸入稳速盒的位置处还转动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套,每个所述滑套滑动安装有一个离心杆,所述离心杆伸出汽轮轴的一端设置有金属球,所述金属球与汽轮轴的外侧通过拉力弹簧连接,离心杆的另一端与传动轴销连接,传动轴伸出衔接管的一端轴连接有摩擦轮,所述动力齿轮用过支架转动安装在衔接管的外侧,所述摩擦轮与动力齿轮的下方接触,汽轮转动的同时带动汽轮轴一同转动,汽轮轴旋转的转速通过稳速组件进行调节,当汽轮轴的转速增快时,离心杆上的金属球受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克服拉力弹簧的拉力,向远离汽轮轴的方向甩出,滑套成为了离心杆摆动的支点,使离心杆利用金属球的离心力,拉动动离心杆另一端连接的传动轴向汽轮方向移动,动力齿轮与摩擦轮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增强摩擦系数的物质,摩擦轮随着传动轴向动力齿轮的边缘移动,由于摩擦轮的转速保持不变,即摩擦轮输出的线速度保持不变,由于在动力齿轮在边缘处和靠近转动轴线处输入相同的线速度时动力齿轮的转速不同,越靠近转动轴线处动力齿轮的转速越大,越远离转动轴线动力齿轮的转速越慢,虽然汽轮轴的转速增快,但是动力齿轮想要保持原转速所需要线速度也增加了,所以能够稳定动力齿轮的转速;
当汽轮轴的转速变慢时,离心杆上的金属球被拉力弹簧拉动,利用离心杆拖动传动轴向远离汽轮方向移动,摩擦轮随着传动轴向动力齿轮的转动轴心移动,虽然汽轮轴的转速变慢,但是动力齿轮想要保持原转速所需要线速度减少了,因此能够稳定动力齿轮的转速保持不变,摩擦轮与动力齿轮之间形成无极调速,不论桅杆的两端气体压力如何变化,总能够实时调节,进而保持动力齿轮的转述不变,为检测组件的工作提供动力基础。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机构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旋筒齿轮,所述旋筒齿轮套设在衔接管外,旋筒齿轮与动力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旋筒齿轮上安装有旋筒,所述衔接管的外壁上对应旋筒的位置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路连接,动力齿轮带动旋筒齿轮转动,旋筒与旋筒齿轮同步旋转,旋筒的筒壁上有竖向凹槽,在旋筒转动的同时,旋筒周围的空气受到影响,形成了环绕在旋筒四周的气流,不论风从哪个方向吹过旋筒,一定存在风向与旋筒四周的气流方向相同的一边,相对的那一边风向与旋筒四周的气流方向相反,气流顺着风流动使风速增快形成低压区,气流逆着风速流动的方向使风速减慢形成高压区,因此旋筒的两边形成了压力差,压力施加给旋筒一个力,该力的方向与风向垂直,通过压力传感器识别旋筒受力的方向以及风力对大小,再通过控制系统调节偏航马达,使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正对来风方向,使风能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检测组件安装在风力发电机尾流无法触及的桅杆上,避免了传统传感器受发电机尾流的影响而测不准风向。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发电机构包括振动罩,所述振动罩套设在顶部桅杆上,振动罩的外表面布满粗糙无规律的小浅坑,振动罩的底部与顶部桅杆之间通过至少三个弹簧钢片连接,所述顶部桅杆的外侧对应振动罩顶部的位置处套设有橡胶圈,振动罩呈圆管状,振动罩上部的直径稍大于下部的直径,振动罩的外表面小浅坑增大振动罩与流动空气之间的摩擦力,使来风更高效地作用于振动罩上,振动罩的下端通过弹簧钢片与顶部桅杆连接,受涡街的影响,不论来风的方向,振动罩上部直径大的一端都会沿着来风的垂直方向快速地往复振动,弹簧钢片避免振动罩的快速振动对顶部桅杆带来影响,橡胶圈则会避免振动罩与顶部桅杆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罩的内壁上至少设置有一对磁铁,每一对所述磁铁相对设置,一对磁铁朝向顶部桅杆的磁极相反,所述顶部桅杆的外侧对应每对磁铁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一对线圈,通过振动罩带动磁铁来回的振动,磁铁的磁力线也往复垂直穿过线圈,线圈固定在顶部桅杆上,线圈不停地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振动罩的一周上均设置有磁铁,顶部桅杆上对应每个磁铁的位置设置有线圈,不论风向如何变化,都能利用对应的磁铁以及线圈进行发电,提高了风电机组对风的利用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风力发电机构包括发电机盒、转动架,所述发电机盒内设置有发电机系统,发电机盒通过偏航马达转动安装在顶部桅杆上,所述偏航马达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转动架与发电机系统连接,转动架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叶片,每个所述叶片的迎风缘以及背风缘处对应开设有至少一组大小相同的通口,每个叶片的内部设置有桨叶组件,所述桨叶组件对叶片上的通口进行封堵,叶片的迎风缘以及背风缘上开设的通口位置相对,风可以直接通过通口穿过叶片,降低叶片的采风能力,从而降低叶片的转速。
进一步的,所述桨叶组件包括电磁盒体,所述电磁盒体安装在叶片的内部,电磁盒体内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控制系统电路连接,电磁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推力弹簧,两个所述推力弹簧远离电磁铁的一端均连接有滑移支架,所述滑移支架与电磁盒体滑动连接,每个滑移支架远离电磁盒体的一端设置有封堵盖,所述封堵盖的位置及数量与叶片上开设的通口对应,在风力较强的天气里,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通电,电磁铁吸附滑动支架,滑动支架上的封堵盖将叶片上开设的通口打开,同时打开通口后的叶片结构发生改变,使叶片对高速风的共振性能得到改善,保护叶片在强风状态下不受到破坏,风力发电机不需要在强风天停机,可以继续从事发电工作,使发电效率得到提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了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产生尾流以及桅杆的高度间气体压力差,产生高速气流推动汽轮转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通过离心机构与无极变速机构相互配合,实时调整动力齿轮的转述,实现稳速的功能,通过压力传感器识别旋筒的受力方向以及风力对大小,再通过控制系统调节偏航马达,使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正对来风方向,使风能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检测组件安装在风力发电机尾流无法触及的桅杆上,避免了传统传感器受发电机尾流的影响而测不准风向。
2、利用涡街对柱形体的作用,通过振动罩带动磁铁来回的振动,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不论风向如何变化,都能利用对应的磁铁以及线圈进行发电,在桅杆的外表面上进一步拓展风力发电机的功能,对空间进行成分的利用,提高了风电机组对风的利用效率。
3、在风力较强的天气里,控制封堵盖将叶片上的通口打开,使风直接通过通口穿过叶片,减少叶片到采风力,降低叶片的转速,改变叶片结构,使叶片对高速风的共振性能得到改善,保护叶片在强风状态下不受到破坏,风力发电机不需要在强风天停机,可以继续从事发电工作,使发电效率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检测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桅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说明书附图图4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说明书附图图4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叶片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稳速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叶片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旋筒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01、底部桅杆;202、衔接管;203、顶部桅杆;3、发电机盒;4、转动架;5、叶片;6、汽轮;7、汽轮轴;8、稳速盒;9、拉力弹簧;10、离心杆;11、滑套;12、传动轴;13、摩擦轮;14、动力齿轮;15、旋筒齿轮;16、旋筒;171、上风管;172、下风管;18、振动罩;19、磁铁;20、线圈;21、橡胶圈;22、弹簧钢片;23、电磁盒体;24、电磁铁;25、推力弹簧;26、滑移支架;27、封堵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桅杆,桅杆上设置有测量机构、振动发电机构以及风力发电机构,测量机构对风力和风向进行检测,振动发电机构和风力发电机构进行发电。
桅杆包括底部桅杆201、衔接管202、顶部桅杆203,底部桅杆201的一端设置在底座1上,底部桅杆201的另一端连接有衔接管202,衔接管202的一端连接有顶部桅杆203,测量机构设置在衔接管202上,测量机构包括汽轮组件和稳速组件,汽轮组件包括汽轮6,汽轮6转动设置在衔接管202的内部,衔接管202的上端与下端均封闭,衔接管202上端和下端的封闭处均开设有气孔,底部桅杆201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开设有进气口,顶部桅杆203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出气口,进气口与衔接管202的下端气孔之间连接有下风管172,出气口与衔接管202的上端气孔之间连接有上风管171,气流流过风力发电机的叶片5时推动叶片5旋转发电的,同时叶片5也的影响到了气流,使叶片5后的尾流速度增快,由于出气口的位置靠近尾流的位置,而进气口的位置靠近地面,导致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形成较高的气体压力差,由气压差产生的高速气流从进气口流入,通过下风管172流过汽轮6,气流推动汽轮6进行旋转,随后气流通过上风管171后,从出风口流出,利用了风力发电机叶片5的产生尾流以及桅杆的高度差产生的气体压力,产生高速气流推动汽轮6转动,为检测组件提供工作的动力。
稳速组件包括汽轮轴7、稳速盒8、传动轴12,汽轮轴7与汽轮6轴连接,稳速盒8安装在衔接管202的内部,汽轮轴7的一端伸入稳速盒8中,汽轮轴7伸入稳速盒8中的部分开设有空槽,空槽内滑动安装有传动轴12,汽轮轴7的伸入稳速盒8的位置处还转动安装有两个滑套11,每个滑套11滑动安装有一个离心杆10,离心杆10伸出汽轮轴7的一端设置有金属球,金属球与汽轮轴7的外侧通过拉力弹簧9连接,离心杆10的另一端与传动轴12销连接,传动轴12伸出衔接管202的一端轴连接有摩擦轮13,动力齿轮14用过支架转动安装在衔接管202的外侧,摩擦轮13与动力齿轮14的下方接触,汽轮6转动的同时带动汽轮轴7一同转动,汽轮轴7旋转的转速通过稳速组件进行调节,当汽轮轴7的转速增快时,离心杆10上的金属球受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克服拉力弹簧9的拉力,向远离汽轮轴7的方向甩出,滑套11成为了离心杆10摆动的支点,使离心杆10利用金属球的离心力,拉动动离心杆10另一端连接的传动轴12向汽轮6方向移动,动力齿轮14与摩擦轮13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增强摩擦系数的物质,摩擦轮13随着传动轴12向动力齿轮14的边缘移动,由于摩擦轮13的转速保持不变,即摩擦轮13输出的线速度保持不变,由于在动力齿轮14在边缘处和靠近转动轴线处输入相同的线速度时动力齿轮14的转速不同,越靠近转动轴线处动力齿轮14的转速越大,越远离转动轴线动力齿轮14的转速越慢,虽然汽轮轴7的转速增快,但是动力齿轮14想要保持原转速所需要线速度也增加了,所以能够稳定动力齿轮14的转速;
当汽轮轴7的转速变慢时,离心杆10上的金属球被拉力弹簧9拉动,利用离心杆10拖动传动轴12向远离汽轮6方向移动,摩擦轮13随着传动轴12向动力齿轮14的转动轴心移动,虽然汽轮轴7的转速变慢,但是动力齿轮14想要保持原转速所需要线速度减少了,因此能够稳定动力齿轮14的转速保持不变,摩擦轮13与动力齿轮14之间形成无极调速,不论桅杆的两端气体压力如何变化,总能够实时调节,进而保持动力齿轮14的转述不变,为检测组件的工作提供动力基础。
测量机构还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旋筒齿轮15,旋筒齿轮15套设在衔接管202外,旋筒齿轮15与动力齿轮14啮合传动,旋筒齿轮15上安装有旋筒16,衔接管202的外壁上对应旋筒16的位置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路连接,动力齿轮14带动旋筒齿轮15转动,旋筒16与旋筒齿轮15同步旋转,旋筒16的筒壁上有竖向凹槽,在旋筒16转动的同时,旋筒16周围的空气受到影响,形成了环绕在旋筒16四周的气流,不论风从哪个方向吹过旋筒16,一定存在风向与旋筒16四周的气流方向相同的一边,相对的那一边风向与旋筒16四周的气流方向相反,气流顺着风流动使风速增快形成低压区,气流逆着风速流动的方向使风速减慢形成高压区,因此旋筒16的两边形成了压力差,压力施加给旋筒16一个力,该力的方向与风向垂直,通过压力传感器识别旋筒16受力的方向以及风力对大小,再通过控制系统调节偏航马达,使风力发电机的叶片5正对来风方向,使风能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检测组件安装在风力发电机尾流无法触及的桅杆上,避免了传统传感器受发电机尾流的影响而测不准风向。
振动发电机构包括振动罩18,振动罩18套设在顶部桅杆203上,振动罩18的外表面布满粗糙无规律的小浅坑,振动罩18的底部与顶部桅杆203之间通过九个弹簧钢片22连接,顶部桅杆203的外侧对应振动罩18顶部的位置处套设有橡胶圈21,振动罩18呈圆管状,振动罩18上部的直径稍大于下部的直径,振动罩18的外表面小浅坑增大振动罩18与流动空气之间的摩擦力,使来风更高效地作用于振动罩18上,振动罩18的下端通过弹簧钢片22与顶部桅杆203连接,受涡街的影响,不论来风的方向,振动罩18上部直径大的一端都会沿着来风的垂直方向快速地往复振动,弹簧钢片22避免振动罩18的快速振动对顶部桅杆203带来影响,橡胶圈21则会避免振动罩18与顶部桅杆203发生碰撞,振动罩18的内壁上设置有十二对磁铁19,每一对磁铁19相对设置,十二对磁铁19朝向顶部桅杆203的磁极相反,顶部桅杆203的外侧对应每对磁铁19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一对线圈20,通过振动罩18带动磁铁19来回的振动,磁铁19的磁力线也往复垂直穿过线圈20,线圈20固定在顶部桅杆203上,线圈20不停地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振动罩18的一周上均设置有磁铁19,顶部桅杆203上对应每个磁铁19的位置设置有线圈20,不论风向如何变化,都能利用对应的磁铁19以及线圈20进行发电,提高了风电机组对风的利用效率。
风力发电机构包括发电机盒3、转动架4,发电机盒3内设置有发电机系统,发电机盒3通过偏航马达转动安装在顶部桅杆203上,偏航马达与控制系统连接,转动架4与发电机系统连接,转动架4上安装有三个叶片5,每个叶片5的迎风缘以及背风缘处对应开设有三组大小相同的通口,每个叶片5的内部设置有桨叶组件,桨叶组件对叶片5上的通口进行封堵,叶片5的迎风缘以及背风缘上开设的通口位置相对,风可以直接通过通口穿过叶片5,降低叶片5的采风能力,从而降低叶片5的转速,桨叶组件包括电磁盒体23,电磁盒体23安装在叶片5的内部,电磁盒体23内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电磁铁24,电磁铁24与控制系统电路连接,电磁铁24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推力弹簧25,两个推力弹簧25远离电磁铁24的一端均连接有滑移支架26,滑移支架26与电磁盒体23滑动连接,每个滑移支架26远离电磁盒体23的一端设置有封堵盖27,封堵盖27的位置及数量与叶片5上开设的通口对应,在风力较强的天气里,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24通电,电磁铁24吸附滑移支架26,滑移支架26上的封堵盖27将叶片5上开设的通口打开,同时打开通口后的叶片5结构发生改变,使叶片5对高速风的共振性能得到改善,保护叶片5在强风状态下不受到破坏,风力发电机不需要在强风天停机,可以继续从事发电工作,使发电效率得到提升。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气流流过风力发电机的叶片5时推动叶片5旋转发电的,气流受叶片5也的影响,使叶片5后的尾流速度增快,顶部桅杆203的出气口的位置靠近尾流的位置,底部桅杆201的进气口位置靠近地面,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形成较高的气体压力差,由气压差产生的高速气流从进气口流入,通过下风管172流过汽轮6,气流推动汽轮6进行旋转,随后气流通过上风管171后,从出风口流出。
汽轮6转动的同时带动汽轮轴7一同转动,当汽轮轴7的转速增快时,离心杆10上的金属球受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克服拉力弹簧9的拉力,向远离汽轮轴7的方向甩出,滑套11成为了离心杆10摆动的支点,使离心杆10利用金属球的离心力,拉动动离心杆10另一端连接的传动轴12向汽轮6方向移动,摩擦轮13随着传动轴12向动力齿轮14的边缘移动,虽然汽轮轴7的转速增快,但动力齿轮14保持原转速所需要线速度也有所增加,所以能够稳定动力齿轮14的转速,当汽轮轴7的转速变慢时,离心杆10上的金属球被拉力弹簧9拉动,利用离心杆10拖动传动轴12向远离汽轮6方向移动,摩擦轮13随着传动轴12向动力齿轮14的转动轴心移动,汽轮轴7的转速变慢,但是动力齿轮14保持原转速所需要线速度有所减少,因此能够稳定动力齿轮14的转速保持不变。
动力齿轮14带动旋筒齿轮15转动,旋筒16与旋筒齿轮15同步旋转,旋筒16的筒壁上有竖向凹槽,在旋筒16转动的同时,旋筒16周围的空气受到影响,形成了环绕在旋筒16四周的气流,不论风从哪个方向吹过旋筒16,一定存在风向与旋筒16四周的气流方向相同的一边,相对的那一边风向与旋筒16四周的气流方向相反,气流顺着风流动使风速增快形成低压区,气流逆着风速流动的方向使风速减慢形成高压区,旋筒16的两边形成了压力差,压力施加给旋筒16一个力,该力的方向与风向垂直,通过压力传感器识别旋筒16受力的方向以及风力对大小,通过控制系统调节偏航马达,使风力发电机的叶片5正对来风方向。
受涡街的影响,振动罩18上部会沿着来风的垂直方向快速地往复振动,通过振动罩18带动磁铁19来回的振动,磁铁19的磁力线也往复垂直穿过线圈20,线圈20不停地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进行发电,在风力较强的天气里,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24通电,电磁铁24吸附滑移支架26,滑移支架26上的封堵盖27将叶片5上开设的通口打开,使风直接通过通口穿过叶片5,减少叶片5到采风力,降低叶片5的转速,保护叶片5在强风状态下不受到破坏,继续进行发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桅杆,所述桅杆上设置有测量机构、振动发电机构以及风力发电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对风力和风向进行检测,所述振动发电机构和风力发电机构进行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包括底部桅杆(201)、衔接管(202)、顶部桅杆(203),所述底部桅杆(201)的一端设置在底座(1)上,底部桅杆(201)的另一端连接有衔接管(202),所述衔接管(202)的一端连接有顶部桅杆(203),所述测量机构设置在衔接管(202)上,测量机构包括汽轮组件和稳速组件,所述汽轮组件包括汽轮(6),所述汽轮(6)转动设置在衔接管(202)的内部,所述衔接管(202)的上端与下端均封闭,衔接管(202)上端及下端的封闭处均开设有气孔,所述底部桅杆(201)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开设有进气口,所述顶部桅杆(203)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衔接管(202)的下端气孔之间连接有下风管(172),出气口与衔接管(202)的上端气孔之间连接有上风管(1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速组件包括汽轮轴(7)、稳速盒(8)、传动轴(12)、动力齿轮(14),所述汽轮轴(7)与汽轮(6)轴连接,所述稳速盒(8)安装在衔接管(202)的内部,所述汽轮轴(7)的一端伸入稳速盒(8)中,汽轮轴(7)伸入稳速盒(8)中的部分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滑动安装有传动轴(12),所述汽轮轴(7)的伸入稳速盒(8)的位置处还转动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套(11),每个所述滑套(11)滑动安装有一个离心杆(10),所述离心杆(10)伸出汽轮轴(7)的一端设置有金属球,所述金属球与汽轮轴(7)的外侧通过拉力弹簧(9)连接,离心杆(10)的另一端与传动轴(12)销连接,传动轴(12)伸出衔接管(202)的一端轴连接有摩擦轮(13),所述动力齿轮(14)通过支架转动安装在衔接管(202)的外侧,所述摩擦轮(13)与动力齿轮(14)的下方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旋筒齿轮(15),所述旋筒齿轮(15)套设在衔接管(202)外,旋筒齿轮(15)与动力齿轮(14)啮合传动,所述旋筒齿轮(15)上安装有旋筒(16),所述衔接管(202)的外壁上对应旋筒(16)的位置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发电机构包括振动罩(18),所述振动罩(18)套设在顶部桅杆(203)上,振动罩(18)的外表面布满粗糙无规律的小浅坑,振动罩(18)的底部与顶部桅杆(203)之间通过至少三个弹簧钢片(22)连接,所述顶部桅杆(203)的外侧对应振动罩(18)顶部的位置处套设有橡胶圈(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罩(18)的内壁上至少设置有一对磁铁(19),每一对所述磁铁(19)相对设置,一对磁铁(19)朝向顶部桅杆(203)的磁极相反,所述顶部桅杆(203)的外侧对应每对磁铁(19)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一对线圈(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构包括发电机盒(3)、转动架(4),所述发电机盒(3)内设置有发电机系统,发电机盒(3)通过偏航马达转动安装在顶部桅杆(203)上,所述偏航马达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转动架(4)与发电机系统连接,转动架(4)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叶片(5),每个所述叶片(5)的迎风缘以及背风缘处对应开设有大小相同的通口,每个叶片(5)的内部设置有桨叶组件,所述桨叶组件对叶片(5)上的通口进行封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组件包括电磁盒体(23),所述电磁盒体(23)安装在叶片(5)的内部,电磁盒体(23)内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电磁铁(24),所述电磁铁(24)与控制系统电路连接,电磁铁(24)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推力弹簧(25),两个所述推力弹簧(25)远离电磁铁(24)的一端均连接有滑移支架(26),所述滑移支架(26)与电磁盒体(23)滑动连接,每个滑移支架(26)远离电磁盒体(23)的一端设置有封堵盖(27),所述封堵盖(27)的位置及数量与叶片(5)上开设的通口对应。
CN202111465112.0A 2021-12-03 2021-12-03 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 Withdrawn CN1142335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5112.0A CN114233566A (zh) 2021-12-03 2021-12-03 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5112.0A CN114233566A (zh) 2021-12-03 2021-12-03 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33566A true CN114233566A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52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5112.0A Withdrawn CN114233566A (zh) 2021-12-03 2021-12-03 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3356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32664B2 (en)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RU226839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путем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энергии уплотненного воздушного потока
US6191496B1 (en) Wind turbine system
US7802967B2 (en) Vertical axis self-breaking wind turbine
US20020047276A1 (en) Wate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3603766B (zh) 一种叶片和攻角可变风轮
KR20090064731A (ko) 풍력발전기용 풍차
CN105545597A (zh) 一种直叶片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被动桨距控制装置
CN203098139U (zh) 一种适用于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双叶轮对转风轮结构
CN100462557C (zh) 立轴式机翼型风力机
CN102979668A (zh) 一种开窗式风力发电机风轮
CN202132178U (zh) 垂直式多层级风轮的风力发电机
CN114233566A (zh) 便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电机组
CN109695536A (zh) 带摆动式格尼襟翼装置的升力型垂直轴风力机及控制方法
CN114542391A (zh) 一种适用于极端环境防雷防积雪的风力发电装置
US20170107972A1 (en) Vertical wind turbine
CN201763523U (zh) 可调迎风面积的风力机叶片
CN206206086U (zh)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US9217421B1 (en) Modified drag based wind turbine design with sails
CN213360306U (zh)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CN214787801U (zh) 一种螺旋式叶片无阻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风轮
CN209354299U (zh) 一种方便调节阻力的h型风力发电机
KR101125952B1 (ko) 물레형 풍차
CN220470109U (zh) 一种多级风力收集结构
CN111550367B (zh) 一种带集风体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