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24384A - 胎心双向频谱、监护方法、临床方法、定位方法及监护仪 - Google Patents

胎心双向频谱、监护方法、临床方法、定位方法及监护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24384A
CN114224384A CN202111546378.8A CN202111546378A CN114224384A CN 114224384 A CN114224384 A CN 114224384A CN 202111546378 A CN202111546378 A CN 202111546378A CN 114224384 A CN114224384 A CN 114224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heart
fetal heart
fetal
frequency spect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63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平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ikangn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ikangn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ikangn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ikangn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63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243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24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4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06Measuring blood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08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 A61B8/0883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for diagnosis of the he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8Diagnostic techniques
    • A61B8/488Diagnostic techniques involving Doppler sign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15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 A61B8/5238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for combining image data of patient, e.g. merging several images from different acquisition modes into one image
    • A61B8/5246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for combining image data of patient, e.g. merging several images from different acquisition modes into one image combining images from the same or different imaging techniques, e.g. color Doppler and B-mo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269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 A61B8/5276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due to mo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胎心双向频谱、监护方法、临床方法、定位方法及监护仪,其中胎心双向频谱通过以下步骤生成:按照血流和组织多普勒的信号带宽,做低通滤波器进一步减弱血流信号强度,留下组织信号强度,做傅里叶变换得到胎心双向频谱;利用胎心双向频谱辅助胎心监护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得传统胎心监护设备发挥更加有效的临床监护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胎心频谱对心脏结构性病变提出早期筛查,可以弥补胎监的某些功能不足,同时也为医生在胎监领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和研究价值,也可以为超声心动图的检测提供前瞻性临床参考,规避超声心动图的时间窗口限制和不足。

Description

胎心双向频谱、监护方法、临床方法、定位方法及监护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胎心双向频谱、监护方法、临床方法、定位方法及监护仪。
背景技术
胎心监护和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胎儿心脏功能监护和检测的两大主流应用技术:胎心监护频次高,是胎儿缺氧判断和孕妇妊娠的必要监护手段;超声心动图可以对胎儿心脏做全面检测,但有时间窗口限制,孕周过早或者过晚均不能检测,且检测频次低,不具有持续的监护功能。
然而,胎心监护无法给出胎儿心率失常等结构性心脏病变的提示,无法提示孕妇是否有开展心动图检测的必要性,对早期胎儿心脏病的发生无法预警,错过最佳的进一步检查时机。
同时,超声胎儿监护仪普遍采用超声探头检测胎儿心率,探头定位主要通过声音辅助,对医生经验性要求较高,超声回波往往是心脏和血流,血管起伏,羊水,母亲腹动脉的混合信号,没有视觉辅助,胎心定位不容易得到胎心检测的最佳位置,还会导致胎心率的计算不稳定,引起临床误判;
因而需要一种能够辅助胎心监护仪进行增强检测效果的方式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还提供了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胎心监护方法、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临床方法、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探头定位方法及一种胎心监护仪。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胎心双向频谱,其中,所述频谱通过以下步骤生成:
第一步:按照血流和组织多普勒的信号带宽,做低通滤波器进一步减弱血流信号强度,留下组织信号强度;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做傅里叶变换得到胎心双向频谱。
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胎心监护方法,应用上述的胎心双向频谱,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的时间周期指标;
第二步:计算心脏的Tei指数;
Tei指数=(IVCT+IVRT)/ET,其中IVCT为等容收缩时间,ⅣRT为等容舒张时间,ET为快速射血时间
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临床方法,应用如上述的胎心双向频谱,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舒张早期、舒张后期和舒张晚期的时间周期指标;
第二步:生成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
本发明所述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临床方法,其中,还包括方法:
将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与标准测量参数对照表比对。
本发明所述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临床方法,其中,
测量的时间间期包括:
测量室间隔时间间期、测量左室侧壁时间间期、测量右室游离壁时间间期和各室壁运动时间间期中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胎心监护方法,其中,所述测量室间隔时间间期包括指标:脉冲室间隔等容收缩时间、脉冲室间隔射血时间、脉冲室间隔等容舒张时间、脉冲室间隔舒张早期时间、脉冲室间隔舒张后期时间和脉冲室间隔舒张晚期时间;
所述测量左室侧壁时间间期包括指标:脉冲侧壁等容收缩时间、脉冲波侧壁射血时间、脉冲侧壁等容舒张时间、脉冲波侧壁舒张早期时间、脉冲波侧壁舒张后期时间和脉冲波侧壁舒张晚期时间;
所述测量右室游离壁时间间期包括指标:脉冲波右室等容收缩时间、脉冲波右室射血时间、脉冲波右室等容舒张时间、脉冲波右室舒张早期时间、脉冲波右室舒张后期时间和脉冲波右室舒张晚期时间;
所述各室壁运动时间间期包括指标:室间隔收缩时间、室间隔舒张时间、左室侧壁收缩时间、左室侧壁舒张时间、右室游离壁收缩时间和右室游离壁舒张时间。
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应用如上述的胎心双向频谱,其实现方法如下:
依据获得的胎心双向频谱与标准胎心双向频谱进行图形比对,若图谱周期性相符则认定探头定位心脏位置准确。
本发明所述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其中,还包括方法:若图谱周期性不相符,则认定探头定位心脏位置错误,更换探头位置并重新进行胎心双向频谱的图形比对判断。
一种胎心监护仪,其中,所述胎心监护仪上设置有胎心双向频谱单元;
所述胎心双向频谱单元,用于按照血流和组织多普勒的信号带宽,做低通滤波器进一步减弱血流信号强度,留下组织信号强度,做傅里叶变换得到胎心双向频谱。
本发明所述的胎心监护仪,其中,所述胎心监护仪还包括心脏Tei指数单元和/或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单元和/或探头定位单元;
所述心脏Tei指数单元,用于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的时间周期指标;计算心脏的Tei指数,Tei指数=(IVCT+IVRT)/ET,其中IVCT为等容收缩时间,ⅣRT为等容舒张时间,ET为快速射血时间;
所述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单元,用于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舒张早期、舒张后期和舒张晚期的时间周期指标,生成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
所述探头定位单元,用于依据获得的胎心双向频谱与标准胎心双向频谱进行图形比对判断探头的位置是否准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胎心双向频谱辅助胎心监护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得传统胎心监护设备发挥更加有效的临床监护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胎心频谱对心脏结构性病变提出早期筛查,可以弥补胎监的某些功能不足,同时也为医生在胎监领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和研究价值,也可以为超声心动图的检测提供前瞻性临床参考,规避超声心动图的时间窗口限制和不足;同时,这种双向频谱技术也可以为胎监探头定位到最佳胎心位置提供视觉辅助,是传统依靠声音辅助胎心查找位置的强大补充,最大程度保留和增强胎心舒张和收缩的组织多普勒频谱信号能量,排除非胎心信号,包括血流湍流,混叠采样,母亲心率,腹部大血管,脐带血流等混合信号,使得胎心信号的位置最优信号最强,避免引起胎监的临床误判;双向胎心频谱图谱技术是对传统胎监监护手段的有效补充,是传统胎监曲线技术和声音辅助技术的有利强大的视觉辅助,本发明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胎心双向频谱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胎心双向频谱滤波器频响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胎心监护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临床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临床方法胎心双向频谱分段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临床方法胎心双向频谱分区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示例1频谱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示例2频谱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示例3频谱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示例4频谱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示例5频谱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示例6频谱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示例7频谱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胎心监护仪原理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胎心监护仪融合双向频谱的机器界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心房收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胎心双向频谱,如图1所示,频谱通过以下步骤生成:
S01:按照血流和组织多普勒的信号带宽,做低通滤波器进一步减弱血流信号强度,留下组织信号强度;滤波器频响曲线图如图2所示;
S0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做傅里叶变换得到胎心双向频谱;
本发明利用胎心双向频谱辅助胎心监护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得传统胎心监护设备发挥更加有效的临床监护作用。
一方面可以利用胎心频谱对心脏结构性病变提出早期筛查,可以弥补胎监的某些功能不足,同时也为医生在胎监领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和研究价值,也可以为超声心动图的检测提供前瞻性临床参考,规避超声心动图的时间窗口限制和不足;
同时,这种双向频谱技术也可以为胎监探头定位到最佳胎心位置提供视觉辅助,是传统依靠声音辅助胎心查找位置的强大补充,最大程度保留和增强胎心舒张和收缩的组织多普勒频谱信号能量,排除非胎心信号,包括血流湍流,混叠采样,母亲心率,腹部大血管,脐带血流等混合信号,使得胎心信号的位置最优信号最强,避免引起胎监的临床误判;
双向胎心频谱图谱技术是对传统胎监监护手段的有效补充,是传统胎监曲线技术和声音辅助技术的有利强大的视觉辅助,本发明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实施例二。
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胎心监护方法,应用上述的胎心双向频谱,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1: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的时间周期指标;
S12:计算心脏的Tei指数;
Tei指数=(IVCT+IVRT)/ET,其中IVCT为等容收缩时间,ⅣRT为等容舒张时间,ET为快速射血时间。
Tei指数(Tei index)是组织多普勒评价心功能的新指标,称为心肌运动指数)。Tei指数=(IVCT+IVRT)/ET,其中IVCT为等容收缩时间,ⅣRT为等容舒张时间,ET为射血时间。该指数是一项简单可靠地定量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多普勒指标,不受心室的几何形态、瓣膜反流及心率的影响,与传统评价方法比较,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通常的,正常胎儿左心室Tei指数为0.034士0.09;右心室为0.358士0.100;当胎儿心功能不全时,IVCT和IVRT均延长,ET缩短,故Tei指数数值会升高。宫内发育返缓胎儿及糖尿病母亲胎儿在27到40周时Tei指数均大于正常胎儿;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的检测参阅图5;
实施例三
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临床方法,应用如上述的胎心双向频谱,如图4所示,同时参阅图5和6包括以下步骤:
S21: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舒张早期、舒张后期和舒张晚期的时间周期指标;
S22:生成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
S23:将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与标准测量参数对照表比对。
其中,收缩运动时间间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舒张运动时间间期=等容舒张期+舒张早期+舒张后期+舒张晚期;
标准测量参数对照表:
Figure BDA0003415875010000081
Figure BDA0003415875010000091
Figure BDA0003415875010000101
实施例四
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应用如上述的胎心双向频谱,其实现方法如下:
依据获得的胎心双向频谱与标准胎心双向频谱进行图形比对,若图谱周期性相符则认定探头定位心脏位置准确,若图谱周期性不相符,则认定探头定位心脏位置错误,更换探头位置并重新进行胎心双向频谱的图形比对判断;
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较为清晰直观的判断胎心探测仪的探头是否到达的准确位置,会涉及到的各种情况说明如下:
示例1,如图7所示:
频谱有上半轴周期信号,也有下半轴周期信号,而且信号在时间上错开显示,这种信号是典型的心脏瓣膜和心室心房血流信号的混合信号;可以认为检测到了正确的胎心位置;但由于图谱内部较为充盈,血流信号比较丰富,如果采用胎心监护的话,组织多普勒信号强,而血流信号弱,图谱的包络更强,内部充盈更弱,可以更加凸显心脏的舒张和收缩的多普勒运动轨迹。
示例2,如图8所示:
频谱只有上半轴,没有下半轴,且上半轴的图谱周期性不明显,这是单边血流信号,不是心脏信号。
示例3,如图9所示:
频谱只有下半轴,没有上半轴,且下半轴的图谱周期性不明显,这是单边血流信号,不是心脏信号。
示例4,如图10所示:
频谱只有上半轴,没有下半轴,且上半轴的图谱无周期性信号,整体幅度变化平缓,这是单边血管壁的蠕动,不是心脏信号。
示例5,如图11所示:
频谱的上下半轴均有周期性信号,但上下信号出现的时间一致,没有错开,不符合心脏舒张和收缩的时间序列交替特性,是狭窄血管或者动脉静脉血管物理位置交汇处,血流出现湍流,不是心脏信号。
示例6,如图12所示:
频谱的上半轴均有很强的周期性信号,但在图谱最上端出现倒置的多普勒信号,这是由于血流信号速度过快,而超声重复发射频率PRF过低,导致信号混叠采样,本来应该在频谱下半轴的血流信号翻转到最上边显示的缘故。而心脏的运动速度相比于血流运动速度很低,一般也不会引起欠采样问题,所以出现这种倒置频谱的情况,一定是血流信号,不是心脏信号。
示例7,如图13所示:
频谱的上半轴和下半轴均存在周期性信号,但明显上半轴心率是下半轴心率的2倍,这种图谱的形成比较复杂,是母亲心率和胎心心率的混合,但母亲心率信号的强度可能大于胎儿心率的强度,这种情况下计算的胎心率具有不稳定性,一会计算出的心率是上半轴的,一会是下半轴的,遇见这种频谱图,应该重新选择探头位置,以免引起临床误判。
实施例五
一种胎心监护仪,如图14所示,同时参阅图15,胎心监护仪1上设置有胎心双向频谱单元10;
胎心双向频谱单元10,用于按照血流和组织多普勒的信号带宽,做低通滤波器进一步减弱血流信号强度,留下组织信号强度,做傅里叶变换得到胎心双向频谱。
如图15所示,为了使得胎心曲线和胎心频谱同步显示,应在传统的胎心监护仪使用界面中同步显示频谱,一种合理的界面布局如下图所示。上面是胎心曲线显示,下面是频谱显示,右边是胎心参数和频谱参数值。
胎心监护联合双向频谱辅助胎心率失常诊断的基本内容:
在无宫缩时,胎心律持续超过180次/min称胎儿心动过速。
在无宫缩时,胎心律持续低于100次/min称胎儿心动过缓;缺氧可引起胎儿心动过缓。
常有某些导致胎儿窘迫的因素,在对胎儿状况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处理(如吸氧、改变体位等)后往往可能改善;
胎心律不规则,为胎心律不齐。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可检出胎儿心脏中存在结构及血流异常,返流和分流性病变,并可做出病变的辅助定性诊断。
心率失常的分析:利用双向频谱可对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率失常做出辅助诊断。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胎儿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阶段,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胎儿表现为心房率正常,与心室率(40~100次/min)分离。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SVT是最常见的胎儿心律失常类型。SVT胎儿典型的心率是240~260次/min。SVT常见的电生理机制是旁路传导构成房室折返或反复性心动过速,它们因电能量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环形运动所致。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很少超过210/min,一般180~200/min,预后较好。
心房扑动(AF):占心动过速的21%~50%,仅次于SVT,特征为心房率250~500/min,伴一定比例的房室传导阻滞。6%~20%合并心脏结构异常。胎儿死亡率8%,约30%发生胎儿水肿。
室性心动过速(VT):多属于病理性,见于心肌炎、心脏肿瘤、药物影响、电介质和代谢紊乱、LQTS(长Q-T间期综合症,又名家族性猝死综合症)等引起。
胎儿心动过缓:见于胎儿宫内窘迫、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LQTS等;如心率持续<80/min,最可能是房室传导阻滞。持续心动过缓约50%合并严重心脏畸形。
在胎心监护仪上进行加载并显示胎心双向频谱,这样能够使得进行上述的各项辅助功能实现时更加的便捷;
优选的,胎心监护仪还包括心脏Tei指数单元11和/或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单元12和/或探头定位单元13;
心脏Tei指数单元11,用于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的时间周期指标;计算心脏的Tei指数,Tei指数=(IVCT+IVRT)/ET,其中IVCT为等容收缩时间,ⅣRT为等容舒张时间,ET为快速射血时间;
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单元12,用于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舒张早期、舒张后期和舒张晚期的时间周期指标,生成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
探头定位单元13,用于依据获得的胎心双向频谱与标准胎心双向频谱进行图形比对判断探头的位置是否准确;
可以根据需要对胎心监护仪上增加上述三种功能,以丰富胎心监护仪的功能性。
胎心监护是胎儿胎心胎动宫缩图的简称,胎心监护是应用胎儿心率电子监护仪将胎儿的胎心率曲线和孕产妇的宫缩压力波形记录下来进行临床分析的图形,胎心监护是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主要诊断方法。胎心监护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在产科临床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胎心监护的原理是通过信号描述和记录瞬间的胎心变化,并绘制成监护图形的曲线,医师可以通过这些曲线了解胎动时、宫缩时胎儿心跳的反应,并根据这些反应来推测宫内胎儿有无缺氧。
在正常情况下胎心率的波动应该保持在110~160之间。正常情况下基础心率线会表现成一条波形直线,而当胎儿异常出现胎心率上升时,基础心率线呈现出一个向上突起的曲线,而当胎动结束后基础心率线又会慢慢下降。胎心监护的下面一条曲线表示宫内的压力,该曲线只有在宫缩时会增高,随后会一直保持在10mmHg左右。
胎心监护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胎心监护监测胎儿的缺氧情况,并通过宫内复苏和及时终止妊娠的方法来纠正胎儿的低氧血症,从而避免胎儿酸血症和细胞的损伤,改善胎儿预后,避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疾病以及新生儿死产等情况的出现。进行胎心监护的新生儿在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新生儿疾病以及新生儿死产方面都要显著的好于未进行胎心监护的新生儿。进行胎心监护并对胎心的情况进行判断,当胎心监护的结果为重度可变减、重度晚减、重度心动过缓、延长减速、胎心基线变异消失等情况出现时就可以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而积极处理。应用产程胎心监护胎儿窘迫,若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可以通过宫内复苏、改变产妇体位、应用产钳、行剖宫产术等手段处理,可以使产妇的缺氧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高危妊娠中,通过胎心异常作为指标来诊断胎儿窘迫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尤其是过期妊娠、羊水过少者,胎儿窘迫时往往会出现胎心的异常。这是因为这些胎儿在宫内处在慢性缺氧的环境中,胎盘的储备也较差,即使是正常的宫缩胎儿也难以承受。因此在高危妊娠中,更应该加强胎心的监护,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超声多普勒是目前胎心监护的主流技术手段,超声多普勒检测原理是利用超声波遇到运动物体会产生多普勒效应的特性,通过发射超声波至胎心后分析超声反射信号因多普勒效应而产生的频移,计算得到胎心率。超声多普勒胎心检测技术主要基于自相关算法实现胎心率的计算。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超声多普勒胎心率检测算法已比较成熟,可实现超声多普勒胎心率的稳定检测。
研究表明,心脏多普勒回波中含有与心脏生理活动有关的几种主要成份,在最为复杂的情况下,即心率很低,它含有三个主要成份,分别反映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如图16所示:
这些成份反映出心房收缩(D4),三尖瓣二尖瓣关闭(D1)(A-V Valve)和打开(D3)。由窄波束探头探测并通过适当的滤波器处理,还可检到主动脉瓣的多普勒回波。心房收缩到A-V阀关闭对应于心电图的P-R间期,它们多普勒成份在整个心脏有节律的活动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这里的心室收缩回波D1成份最强,是回波中的最主要成份。仪器就是依据这些多普勒回波取得心率。在心跳次数较低,小于140BPM,个别胎儿中会间断地出现有D3,从音频输出可听出有“咯咯”的马蹄声节律,对于有些仪器,这D3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心跳从而导致心率计数加倍,这在仪器设计时必须加以考虑。
适合仪器进行处理的信号是频率和幅度较高的信号,如来自与波束正交运动物体的回波,二尖瓣和三尖瓣基本上是在胎儿的前后位置运动,所以传感器置于与这些瓣膜平行的位置所取得的信号最强,最合适进行心率检测,临床上用多普勒进行心率监护的最好部位是胎儿背朝着母体腹部的位置,如果胎儿是面朝母腹,手和脚将影响回波,胎儿的转身,使心脏偏离传感器所能照射区,回波信号将减弱,一些多普勒成份消失。另外,因胎儿活动,有些不是反映心脏活动的多普勒回波在幅度上可能是真实回波的几十倍而使真实信号被淹没。从这些可看出多普勒信号比心电信号要复杂得多,它没有如心电信号那样有一个明显较稳定的R波可作为心率计数的标志,多普勒信号提供给我们的是时间域较宽的回波包络,没有一个较固定的计数起点,幅度形状变化很大,这都给心率计数带来困难,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两次心跳之间真正时间变化,即短变异。因此,在进行处理时加进了加权平均等一系列处理手段,仪器记录结果多反映的是长时间的心率变化(长变异)。有些仪器设置有不对其进行加权平均的功能,但此时反映出的短变异带有可疑性。
超声波脉冲不断穿透组织及产生回波,通过心脏各层组织和各种血管,回波信号是这些组织和血流信号的混合叠加。不同的透声窗的回波信号差别很大,根据探头的角度不同,可得到不同层次和方位的回波信号,在透声窗较窄的情况下,可以避开胸骨和肋骨的阻挡,可以得到较大强度和范围的心内各结构组织的回波,声音比较清晰。当声速角度和方向调整时,回波会含有各种血流信号,甚至是双向的血流信号的混杂,目前基本是通过医生的经验通过声音判断是否找到合适的胎心位置;
血管内的血液里面有很多红细胞,它能反射和散射超声,可以认为是微小的声源。探头置于肋间隙不动而发射超声波,红细胞在心脏或大血管流动时,红细胞散射的声频发生改变。红细胞朝向探头运动时,反射的声频增加,反之则降低。这种红细胞与探头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声频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移。它可以显示血流的速度、方向和血流的性质。胎儿有4条肺静脉,分别是右上、下肺静脉和左上、下肺静脉,正常胎儿至少可见两条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
血液在正常胎心心脏和大血管内流动时,其血流方向相同,但其横截面上各点的流速不同。研究证明,流经各瓣口的血流为层流,其频谱特点为频谱窄、中间空虚,音频输出可听到柔和平滑的多普勒声。当血流经过狭窄的瓣膜或管腔时,血流速度增加,血流方向和速度均不相同,产生湍流,其特点是频谱宽,中间充填,可听到粗糙刺耳的血流声。如果血流速度过快,多普勒测量将受到限制。
超声回波信号同时含有心肌组织多普勒运动信号,这种组织多普勒信号(TDI)可以用来评价心室舒张功能,近年来,TDI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胎儿心脏舒张功能的评价中。TDI实时显示局部心肌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可以直接观察房室环的运动,并能直接测量心肌组织的舒张速度,从而评价心室舒张功能。有研究表明TDI技术更加直观的研究心肌的运动,是一种更加简便,准确的评价心室舒张功能的方法。
胎儿心脏射血是两个心室以不同的方式并行进行的。右心室是优势心室,射出心脏联合输出量的绝大部分进入降主动脉。左心室射血包含更多氧及营养物质但占心脏联合输出量的较少部分,进入头、大脑和上肢。
临床研究表明,胎心检测系统所发射的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平均大概需要穿透0.5cm皮肤组织层、1.5cm脂肪层、1cm子宫壁以及14cm的羊水层。胎儿与成人心血管系统另一不同点是左右心腔的循环,胎儿期们为两条平行而有交叉的循环,而且为右室优势,右室占心输出量的60-70%。右室通过主肺动脉以及未闭的动脉导管供应降主动脉、下半身以及胎盘的血液循环;左室则通过主动脉供应冠状动脉以及脑部的血液循环;而在心内通过卵圆孔将氧含量高的血液输送到耗氧量高的器官,如:心脏,大脑。右室对于前、后负荷的增加的敏感性要高于左室。另外,有研究表明随着孕周的增加,胎盘血液循环的阻力减小且胎盘阻力指数的降低与胎儿心肌的发育和循环系统的发育有着直接的联系。胎儿心肌因为相对较少收缩成分,明显低于成人心肌适应能力。其结果是,以增加心率的方式增加心排出量的能力受到限制。循环功能的调节是通过适当改变负荷状态。例如增加前或后负荷、降低局部血管阻力等。胎儿心肌细胞直径小,密度低。所以胎儿期心脏比出生后晚期含有较多的非收缩成分(原始线立体、核、表面膜),结果是收缩力、心肌缩短的程度和速率降低。
超声心动图是利用超声的特殊物理学特性检查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的一种首选无创性技术。胎儿超声心动图作为定量评价胎儿心功能最重要的无创性医学影像手段,不仅能够发现胎儿心脏结构方面的异常,而且在评价胎儿心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胎儿期心功能状态对预测患病胎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早期发现胎儿心脏功能异常对指导临床确定护理方案,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和治疗措施均有很大帮助病。提高胎儿的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二维或M型图像监视定位下,利用多普勒原理,采用距离选通技术,将取样容积放在心脏或大血管内一定部位,取一定容积的血流信息,经快速傅立叶变换,实时地以频谱的方式显示某点的血流速度、方向和性质。据此可以判断各瓣膜口有无狭窄、返流,了解心内有无分流,并且计算心排血量和跨瓣口的压力阶差。
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进步,胎儿心功能状况越来越被临床所关注。要求胎儿超声心动图也由原来单纯的形态学方面评价向心功能评价发展,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功能测定能够判断胎儿心脏发育及负荷状态,为临床处置提供必要依据。但胎儿心动图对某些胎儿心功能测量方法的测量值可重复性差,各种方法间参考值差别很大,导致胎儿心功能评定时存在偏差。
但是,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受到孕周的限制。孕周太小,胎儿心脏小,切面显示不清;而孕周太大,又因胎方位以及胎儿脊柱及羊水量的影响使观察胎儿心脏的声窗受限。一般来说,胎儿心脏检查最佳时间应为孕周20周-28周。
超声波在介质中遇到障碍物时,当障碍物的尺寸与超声波长可相比或更小时会产生散射衰减。产生散射衰减的因素很多,当组织或者血液中的各种红细胞物理尺寸可与超声波长相比时,入射的超声波在细胞的反射散乱使得声能变为热能而耗损,这种散射衰减的情况发生时,超声信号反回分量很低,大部分超声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超声频率为f,声速为c,散射衰减为αs,当晶粒的平均直径D与超声波长λ之比值不同时,散射衰减亦有不同的状况。当λ/D>>1时,αs=AD3f4;当λ/D≈1时,αs=BDf2;当λ/D<<1时,αs=c/D。
正常红细胞大小基本一致,直径约为6~9μm,各种贫血时,红细胞的大小可以发生改变,出现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者叫大红细胞;大于15μm者叫巨红细胞;小于6μm者称为小红细胞。
目前胎心监护的超声频率低于2M,而血流检测的超声频率比如彩超都必须在4M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胎心监护仪返回的超声信号多数能量集中在心脏壁或者瓣膜,血管壁等组织部分,胎心监护信号的组织多普勒能量占优,这是胎心监护对胎儿心脏检测的天然优势。但同时由于胎监的超声发射时间较长,重复发射频率(PRF)固定,因此其空间分辨率较超声心动图低,也没有二维图像指引下的取样窗的选择功能,在遇到高速血流信号时会产生混叠图谱。
胎儿心脏活动在孕8周时可由超声测出,早于16周因超声分辨率限制,只能显示房室瓣及两侧心室腔,孕16周至足月出生前均可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但是妊娠晚期由于胎儿位置比较固定,多为脊柱在前及肋骨阴影更深而影响检查。由于胎儿在宫腔内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从7-8周心脏房室腔形成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其房室腔大小、瓣膜的运动幅度以及血流动力学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测这一系列的变化评价其心脏功能。有研究表明,在胎儿12周以前,经腹超声受条件所限,心动图胎儿心脏四腔切面检出率低,不宜在此期间观测胎儿心脏。而到了13-15周,胎儿心脏四腔切面显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报道称能到76.9%。至孕周32周以后,受到胎方位的影响,心动图胎儿心脏的全部切面不易同时显出。如果因为严重的胎儿畸形而需要终止妊娠的,必须在孕24周前明确诊断,因此孕22周为最晚的心动图首诊检查时间。由于胎儿位置,有时一次检查难以探查到所有切面。此外孕妇肥胖、羊水过多和羊水过少等也是不能得到满意超声图像的重要原因。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缺陷疾病中最为高发的一种,是指在胚胎发育早期,也就是怀孕初2-3个月,由于遗传、病毒感染、药物、射线等因素造成大血管、心室、心房解剖结构、功能及连接顺序异常而造成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据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占我国出生婴儿的8%~12%,且近年来全世界的发病率还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复杂的、目前治疗手段尚不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或出生后易早期死亡的先心病占20%以上,是新生儿及儿童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给社会、家庭、以及患儿本身带来极大的痛苦与负担。因此胎儿心脏探查的目的即是对胎儿心脏畸形进行早期筛查,使得这些复杂的、难矫治的、出生易死亡的胎儿心脏疾病能够在产前发现。超声检查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无辐射等优点,因此可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心脏发育大致是这样的:胚胎发育到第二周开始形成原始血管,第三周形成原始心血管系统并具有血液循环,第7-8周心房、心室形成,瓣膜的生长到了10周左右基本完成。至此,胎儿心脏结构发育基本完成。出生缺陷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造成的。胎儿心脏致畸主要与遗传、感染、化学及物理因素有关。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有母体和胎儿两个方面。但有研究表明,在患有胎儿心脏疾病的患者中,有1/3不伴有先心病的高危因素,若仅对高危因素胎儿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将造成1/3的胎儿心脏病漏检。
由于胎心监护的频次比彩超心动图检测的频次高,没有心动图检查的时间窗口限制,心动图检查一般只在孕周20周-28周进行,胎心监护可以基本涵盖孕妇的全孕周阶段,同时胎心监护的超声频率为1M,对血流信号不敏感,而对心脏的心房,心室,瓣膜,血管壁敏感性比彩超心动图更加有效,对心脏组织等结构性病具有较大优势。是对心动图检查的时间盲区和早期筛查的有效补充。
而胎心监护更多的是组织多普勒信号,在彩超心动图的盲区可以观测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为评价心脏功能以及肺脏与心脏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辅助手段。由于胎儿心脏的外围是无气体的肺,超声波不受阻碍,从各个方面均易到达心脏,能够显示出生后不易看到的切面。
胎儿心脏活动在孕8周时可由超声测出,早于16周因超声分辨率限制,只能显示房室瓣及两侧心室腔,孕16周至足月出生前均可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但是妊娠晚期由于胎儿位置比较固定,多为脊柱在前及肋骨阴影更深而影响检查。由于胎儿在宫腔内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从7-8周心脏房室腔形成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其房室腔大小、瓣膜的运动幅度以及血流动力学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测这一系列的变化评价其心脏功能。有研究表明,在胎儿12周以前,经腹超声受条件所限,心动图胎儿心脏四腔切面检出率低,不宜在此期间观测胎儿心脏。而到了13-15周,胎儿心脏四腔切面显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报道称能到76.9%。至孕周32周以后,受到胎方位的影响,心动图胎儿心脏的全部切面不易同时显出。如果因为严重的胎儿畸形而需要终止妊娠的,必须在孕24周前明确诊断,因此孕22周为最晚的心动图首诊检查时间。由于胎儿位置,有时一次检查难以探查到所有切面。此外孕妇肥胖、羊水过多和羊水过少等也是不能得到满意超声图像的重要原因。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缺陷疾病中最为高发的一种,是指在胚胎发育早期,也就是怀孕初2-3个月,由于遗传、病毒感染、药物、射线等因素造成大血管、心室、心房解剖结构、功能及连接顺序异常而造成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据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占我国出生婴儿的8%~12%,且近年来全世界的发病率还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复杂的、目前治疗手段尚不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或出生后易早期死亡的先心病占20%以上,是新生儿及儿童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给社会、家庭、以及患儿本身带来极大的痛苦与负担。因此胎儿心脏探查的目的即是对胎儿心脏畸形进行早期筛查,使得这些复杂的、难矫治的、出生易死亡的胎儿心脏疾病能够在产前发现。超声检查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无辐射等优点,因此可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心脏发育大致是这样的:胚胎发育到第二周开始形成原始血管,第三周形成原始心血管系统并具有血液循环,第7-8周心房、心室形成,瓣膜的生长到了10周左右基本完成。至此,胎儿心脏结构发育基本完成。出生缺陷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造成的。胎儿心脏致畸主要与遗传、感染、化学及物理因素有关。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有母体和胎儿两个方面。但有研究表明,在患有胎儿心脏疾病的患者中,有1/3不伴有先心病的高危因素,若仅对高危因素胎儿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将造成1/3的胎儿心脏病漏检。
由于胎心监护的频次比彩超心动图检测的频次高,没有心动图检查的时间窗口限制,心动图检查一般只在孕周20周-28周进行,胎心监护可以基本涵盖孕妇的全孕周阶段,同时胎心监护的超声频率为1M,对血流信号不敏感,而对心脏的心房,心室,瓣膜,血管壁敏感性比彩超心动图更加有效,对心脏组织等结构性病具有较大优势。是对心动图检查的时间盲区和早期筛查的有效补充。
而胎心监护更多的是组织多普勒信号,在彩超心动图的盲区可以观测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为评价心脏功能以及肺脏与心脏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辅助手段。由于胎儿心脏的外围是无气体的肺,超声波不受阻碍,从各个方面均易到达心脏,能够显示出生后不易看到的切面。
胎监探头一般采用9晶片或者12晶片的梅花状结构;
胎监超声的声场分布不同于彩超的声场分布,彩超一般采用波束合成技术,方向性好,但不容易在孕周晚期穿过胎儿脊柱检测到胎心信号。而胎监的晶片都是独立接收,声场成环形分布,有空间分集接收的作用,只要有一个晶片接收到胎心信号就可以实现相关的检测作用。
胎心信号的双向频谱图以纵坐标反映心脏瓣膜,组织或者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心脏瓣膜,组织或者血流朝向探头流动即产生向上的频移,反之则产生向下的频移,频移幅值代表运动速度的高低,横坐标代表时间。
胎监的组织多普勒信号要远远大于血流的多普勒信号,二尖瓣的组织和心房,心室或者静脉,动脉中的血液的声阻抗比很大,心脏壁返回的超声信号比周边血液回波强很多,胎心的探头频率较低对血液的红细胞只有散射作用,反射分量较小。这种由心脏瓣膜或者血管壁返回的频谱,边缘信号很强,易于观察,和混合多普勒信号(组织多普勒和血流多普勒信号的叠加)相比,返回的图谱有明显不同,使得心脏结构产生的多普勒信号更加明显,不会被血流信号干扰,对心脏结构性病变检测更加有效。比如胎儿心律失常,胎儿心动过速(心率大于200次/分)、心动过缓(心率低于100次/分)和持续心律不齐,这些都是胎心监护频谱辅助的优势测试项目。
很多学者用各种多普勒技术监测心脏的Tei指数评价胎儿的心脏功能,随着孕周的增加,Tei指数逐渐下降,与孕周呈负相关;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妊娠的进展,Tei指数的下降与胎儿脑血流量的改变有关,可能代表着妊娠期间胎儿心脏的发育和成熟过程。
临床研究表明,Tei指数可以对胎儿心室功能做出综合评价。Tei指数计算公式为:Tei=(ICT+IRT)/ET,式中ICT为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RT为等容舒张时间,ET为心室射血时间。与其他胎儿心脏功能指标相比,Tei指数综合考虑了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指标在内,因此在整体心脏功能的评价中具有优势。研究表明,因胎儿心脏直径较小,Tei指数用来评价胎儿心功能时只需将脉冲多普勒超声取样门置于二、三尖瓣瓣口及左右室流出道的中间,快速得到心室等容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心室射血时间,并快速计算出Tei指数。其结果准确性高且不受心室几何形状及心率的影响。Tei指数可以从妊娠早期就用于连续评价胎儿心脏功能。有研究表明,胎儿心脏整体功能随孕周的增加而改善,而Tei指数随孕周增加而减小,且左、右室Tei指数正常值范围无明显差异,说明随孕周增加,胎儿心脏整体功能改善。也有研究表明,妊娠12周后,Tei指数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说明妊娠中晚期胎儿心脏功能变化不大。
胎儿心血管存在异常时,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变化,使其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形态发生内径、比值、厚度、运动幅度及位置等的变化。胎心监护尽管对血流不敏感,但对血管结构的改变引起的组织多普勒的包络信号变化是敏感的,可以间接检测大血管的结构性改变。
左心扩大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左心功能不良;右心过小,左室呈代偿性增大,可见于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闭锁(室间隔完整),三尖瓣下移畸形时功能右室可明显小;右心扩大可见于严重的瓣膜反流、较大的房间隔缺损、心肌病、右心功能不全、宫内发育迟缓、三尖瓣下移(右心房含房化右室扩大)、右室双出口等。肺动脉狭窄合并室间隔完整时右室扩大;左室过小,右室呈代偿性增大,可见于二尖瓣闭锁、主动脉瓣闭锁。
先天性心脏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率在活产新生儿中约占5——10‰,由于胎儿期血流动力学习与新生儿及小儿血流动力学明显不同,因此不能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做简单的推理,而应根据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顺序节段诊断法有序地、逐一进行分析,并结合胎儿心脏生长发育特点才能准确地发现和诊断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
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多数同时合并结构性心脏异常。在连续胎儿追踪观察中发现结构性心脏异常胎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特别是多数复杂畸形,如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左或右心发育不良、大动脉异常等。
加倍:当胎心率下降到120次/min或更低时,心脏的舒张和收缩间隔变得很长,以致监护仪有可能将一次心跳的两次心脏运动解释成两次单独的心跳,从而产生了双倍于实际心率的一段心率曲线。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剧烈减速和胎心动过缓期间,表现为心率曲线突然切换到双倍于实际心率值。在胎心减速的时候,胎儿心脏搏动变缓,心脏搏动收缩后并不是立即进人舒张期,而是延时了一段时间,且这个延时的时间恰好在两拍的中间,这样就容易出现翻倍。假设胎儿心率仍为120次/min,但是收缩期和舒张期的间隔时间拉长,这样可能导致翻倍现象产生,当然实际临床中,翻倍多数出现在胎心率较低水平。
减半:当胎心率增快,心脏的舒张和收缩间隔变得很短,以致监护仪有可能将两次单独的心跳解释成一次心跳的两次心脏运动,从而产生了一半于实际心率的一段心率曲线。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心动过速期间,表现为心率曲线突然切换到实际心率值的一半,被称之为“减半”,医生可能错误认为这是一个“减速”。当胎心率速度较快时,心脏的舒张和收缩间隔变得很短,例如原本胎心率为200次/min,由于心率过快,算法可能将中间的那次独立的心搏解释为舒张期,进而漏掉该次心跳,导致心率减半。另一种可能产生减半现象的情况是,胎儿心房心室是正常搏动,但是前一拍幅度大,后一拍幅度小,,由于中间一拍的幅度太小,有可能被算法漏掉,进而导致三拍算成了两拍,也就是漏算一拍,导致计算出来的心率值是实际心率值的一半,这种情况也是目前的运算体系无法解决的。
而双向频谱的上下半轴的心率只有一个方向,朝向探头或者背离探头,一般不存在胎心的加倍和减半现象。
由于没有二维图像信息,也没有取样选择功能,同时分辨率较低,胎心监护无法测量和几何参数有关系的心脏和血管,血流信息,相对于彩超的图像功能,胎心监护属于物理定位的缺失,例如下列指标胎心监护均无法测量:心腔大小、比例;瓣膜形态结构;室壁厚度;四个瓣口血流测定;动脉导管、静脉导管血流测定;主动脉、肺动脉起源、关系、内径、走形;主动脉弓显示,动脉导管弓显示;卵圆瓣发育、活动。胎儿心脏位置及腹部脏器位置;房室关系;大动脉与心室连接关系;大动脉交叉关系;二尖瓣前叶与三尖瓣隔叶关系;心室与心房判定;三血管之间关系;大动脉与气管关系;体静脉、肺静脉与心房连接关系;冠状静脉窦大小;心脏各腔比例;心腔内异常增生物;心包是否积液。
一般认为只有对以下提示或怀疑胎儿有先心病可能的,才需做详细的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a.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心律失常.胎动减少.胎儿水肿.胎儿染色体异常等。
b.母体:先心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妊娠初期3个月之内发生过感染性疾病等。
c.家族性:胎儿父母双方家族成员有先心病。与先心病有关的基因异常病变史等。
而胎心监护的频次远高于彩超的心动图检查,因此,胎心监护可以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
安全性是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最关心的问题,迄今为止,常规检查用超声尚没有对胎儿产生有害影响的明确证据,但毕竟超声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仍有待长期研究观察。胎儿心脏大血管处于生长发育过程,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应掌握适应症,尽量减少检查次数,缩短检查时间,以确保安全。
目前胎监监护过程中,都是通过声音寻找胎心位置,而声音信号是混合多种多普勒信号,有胎儿心脏声音信号,血流声音信号,羊水声音信号,母亲肠蠕动声音,母亲动脉声音等。这种情况,可以利用频谱以视觉图像方式辅助医生查找胎儿心脏位置,可以得到比较清晰的胎儿心脏舒张和收缩的图谱图像,避开大血管和脐带血流信号。同时,胎儿心率的加倍和减半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医生对胎心率的解读,特别是胎心减半容易误判为胎心减速,而减速往往是胎儿缺氧的先兆,必须立刻干预。胎心加倍和减半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除开胎儿心脏本身舒张和收缩的影响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检测到其他非胎心信号的多普勒信号,引起计算错误导致的。此时,如果有频谱图的辅助,就很容易区分检测到的胎心信号是否被其他信号干扰,说明胎心的检测位置不佳,需要重新寻找新的探头检测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胎心双向频谱,其特征在于,所述频谱通过以下步骤生成:
第一步:按照血流和组织多普勒的信号带宽,做低通滤波器进一步减弱血流信号强度,留下组织信号强度;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做傅里叶变换得到胎心双向频谱。
2.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胎心监护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心双向频谱,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的时间周期指标;
第二步:计算心脏的Tei指数;
Tei指数=(IVCT+IVRT)/ET,其中IVCT为等容收缩时间,ⅣRT为等容舒张时间,ET为快速射血时间。
3.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临床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心双向频谱,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舒张早期、舒张后期和舒张晚期的时间周期指标;
第二步:生成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临床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法:
将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与标准测量参数对照表比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的临床方法,其特征在于,
测量的时间间期包括:
测量室间隔时间间期、测量左室侧壁时间间期、测量右室游离壁时间间期和各室壁运动时间间期中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胎心监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室间隔时间间期包括指标:脉冲室间隔等容收缩时间、脉冲室间隔射血时间、脉冲室间隔等容舒张时间、脉冲室间隔舒张早期时间、脉冲室间隔舒张后期时间和脉冲室间隔舒张晚期时间;
所述测量左室侧壁时间间期包括指标:脉冲侧壁等容收缩时间、脉冲波侧壁射血时间、脉冲侧壁等容舒张时间、脉冲波侧壁舒张早期时间、脉冲波侧壁舒张后期时间和脉冲波侧壁舒张晚期时间;
所述测量右室游离壁时间间期包括指标:脉冲波右室等容收缩时间、脉冲波右室射血时间、脉冲波右室等容舒张时间、脉冲波右室舒张早期时间、脉冲波右室舒张后期时间和脉冲波右室舒张晚期时间;
所述各室壁运动时间间期包括指标:室间隔收缩时间、室间隔舒张时间、左室侧壁收缩时间、左室侧壁舒张时间、右室游离壁收缩时间和右室游离壁舒张时间。
7.一种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心双向频谱,其特征在于,实现方法如下:
依据获得的胎心双向频谱与标准胎心双向频谱进行图形比对,若图谱周期性相符则认定探头定位心脏位置准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胎心双向频谱辅助探头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法:若图谱周期性不相符,则认定探头定位心脏位置错误,更换探头位置并重新进行胎心双向频谱的图形比对判断。
9.一种胎心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心监护仪上设置有胎心双向频谱单元;
所述胎心双向频谱单元,用于按照血流和组织多普勒的信号带宽,做低通滤波器进一步减弱血流信号强度,留下组织信号强度,做傅里叶变换得到胎心双向频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胎心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心监护仪还包括心脏Tei指数单元和/或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单元和/或探头定位单元;
所述心脏Tei指数单元,用于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的时间周期指标;计算心脏的Tei指数,Tei指数=(IVCT+IVRT)/ET,其中IVCT为等容收缩时间,ⅣRT为等容舒张时间,ET为快速射血时间;
所述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单元,用于在胎心双向频谱上测试出心脏的等容收缩时间、快速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舒张早期、舒张后期和舒张晚期的时间周期指标,生成心脏测试时间周期指标表;
所述探头定位单元,用于依据获得的胎心双向频谱与标准胎心双向频谱进行图形比对判断探头的位置是否准确。
CN202111546378.8A 2021-12-16 2021-12-16 胎心双向频谱、监护方法、临床方法、定位方法及监护仪 Pending CN1142243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6378.8A CN114224384A (zh) 2021-12-16 2021-12-16 胎心双向频谱、监护方法、临床方法、定位方法及监护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6378.8A CN114224384A (zh) 2021-12-16 2021-12-16 胎心双向频谱、监护方法、临床方法、定位方法及监护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4384A true CN114224384A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57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6378.8A Pending CN114224384A (zh) 2021-12-16 2021-12-16 胎心双向频谱、监护方法、临床方法、定位方法及监护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2438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6593A1 (en) * 2004-11-30 2006-06-01 Yi Zhang Cardiac activation sequence monitoring for ischemia detection
US20060253164A1 (en) * 2005-05-09 2006-11-09 Yi Zhang Automatic capture verification using electrocardiograms sensed from multiple implanted electrodes
US20090030332A1 (en) * 2005-01-26 2009-01-29 Schecter Stuart O microfabricated cardiac sensor with tactile feedback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he same using a plurality of signals
US20140039334A1 (en) * 2012-07-25 2014-02-06 Matthew Banet Internet-based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patients undergoing an electrophysiology procedure
CN103845079A (zh) * 2014-02-14 2014-06-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盲分离的多普勒胎心音瞬时心率的检测方法
CN106132476A (zh) * 2014-01-17 2016-11-16 美敦力公司 基于心内阻抗的心脏再同步治疗优化
CN111508077A (zh) * 2020-04-29 2020-08-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双三角模型智能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6593A1 (en) * 2004-11-30 2006-06-01 Yi Zhang Cardiac activation sequence monitoring for ischemia detection
US20090030332A1 (en) * 2005-01-26 2009-01-29 Schecter Stuart O microfabricated cardiac sensor with tactile feedback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he same using a plurality of signals
US20060253164A1 (en) * 2005-05-09 2006-11-09 Yi Zhang Automatic capture verification using electrocardiograms sensed from multiple implanted electrodes
US20140039334A1 (en) * 2012-07-25 2014-02-06 Matthew Banet Internet-based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patients undergoing an electrophysiology procedure
CN106132476A (zh) * 2014-01-17 2016-11-16 美敦力公司 基于心内阻抗的心脏再同步治疗优化
CN103845079A (zh) * 2014-02-14 2014-06-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盲分离的多普勒胎心音瞬时心率的检测方法
CN111508077A (zh) * 2020-04-29 2020-08-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双三角模型智能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兆峰: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医学综述, vol. 13, no. 24, pages 2016 - 2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tton et al. Assessment of changes in blood flow through the lungs and foramen ovale in the normal human fetus with gestational age: a prospectiv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 study.
Leiva et al. Fetal cardiac development and hemodynamics in the first trimester
Maulik et al. Fetal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method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rmal and abnormal hemodynamics
Carvalho et al. Evaluation of fetal arrhythmias from simultaneous pulsed wave Doppler in pulmonary artery and vein
WO2019011242A1 (zh) 具有确定颈动脉血压的多功能量测装置
US11872021B2 (en) Detection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using photoplethysmography
Mohammed et al. Evolution of foetal echocardiography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prenatal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Hofstaetter et al. Venous Doppler in the evaluation of fetal hydrops
Fyfe et al. Fetal echocardiographic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Khandoker et al. Investigating fetal myocardial function in heart anomalies by Doppler 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ices
Pearce 9 Uteroplacental and fetal blood flow
Gudmundsson Importance of venous flow assessment for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CN114224384A (zh) 胎心双向频谱、监护方法、临床方法、定位方法及监护仪
Räsänen et al.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human fetal compromise
Snider Two-dimensional and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heart disease in the neonate and fetus
Lingman et al. Clinical outcome and circulatory effects of fetal cardiac arrhythmia
Rotmensch et al. Introduction to doppler velocimetry in obstetrics
Khandoker et al. Investigating 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 normal and sick fetuses by abdominal Doppler signal derived indices
Kurjak et al. Utero-placental and Fetal Circulation in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Matsui et al. Current aspects of fetal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Gotteiner Fetal Echocardiography
Szunyogh et al. Uterine activity and ductus venosus flow velocity patterns during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Tong et al.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and Triplane Tissue Doppler Ultrasound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reeclampsia
Williams Fetal cardiology
Dangel Foetal arrhythmia− what every obstetrician should kno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