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5793A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5793A
CN114205793A CN202010911178.7A CN202010911178A CN114205793A CN 114205793 A CN114205793 A CN 114205793A CN 202010911178 A CN202010911178 A CN 202010911178A CN 114205793 A CN114205793 A CN 114205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xternal device
nfc
lifi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11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秀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111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57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5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57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在卡模拟模式下,控制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块和可见光通信(Light Fidelity,LiFi)模块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以检测是否与外部装置连接;当NFC模块与外部装置连接,则控制LiFi模块关闭,NFC模块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及当LiFi模块与外部装置连接,则LiFi模块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的无线通信方法中,在卡模拟模式时,可以通过NFC模块与LiFi模块中的一个与外部装置通信,拓展了卡模拟模式时的通信方式,同时,利用了LiFi的通信优势,在距离外部装置较远时也可以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可以通过使用移动终端实现卡模拟功能(例如将终端模拟成公交卡、银行卡、门禁卡等)。移动终端进行安全通信一般使用NFC卡模拟功能,近场通信带来安全性以及便捷性的同时,也意味着使用NFC进行刷卡时必须要将终端例如手机、手环等)贴近刷卡闸机,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在卡模拟模式下,控制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块和可见光通信(Light Fidelity,LiFi)模块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以检测是否与外部装置连接;当所述NFC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控制所述LiFi模块关闭,所述NFC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及当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中,在卡模拟模式下时,可以通过NFC模块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LiFi模块与外部装置通信,首先通过控制NFC模块与LiFi模块交替开启以与外部装置连接,可以根据外部装置的实际情况,选择NFC模块或LiFi模块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由此,一方面,拓展了卡模拟模式时的通信方式;另一方面,利用了LiFi通信的优势,在距离外部装置较远时也可以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块及可见光通信(LiFi--Light Fidelity,LiFi)模块;所述应用处理器用于在卡模拟模式下,控制所述NFC模块和所述LiFi模块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以检测是否与外部装置连接;当所述NFC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所述应用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LiFi模块关闭,所述NFC模块用于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当所述LiFi模块用于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中,在卡模拟模式下时,可以通过NFC模块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LiFi模块与外部装置通信,首先通过控制NFC模块与LiFi模块交替开启以与外部装置连接,可以根据外部装置的实际情况,选择NFC模块或LiFi模块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由此,一方面,拓展了卡模拟模式时的通信方式;另一方面,利用了LiFi通信的优势,在距离外部装置较远时也可以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在卡模拟模式下,控制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块和可见光通信(Light Fidelity,LiFi)模块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以检测是否与外部装置连接;当所述NFC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控制所述LiFi模块关闭,所述NFC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及当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在卡模拟模式下时,可以通过NFC模块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LiFi模块与外部装置通信,首先通过控制NFC模块与LiFi模块交替开启以与外部装置连接,可以根据外部装置的实际情况,选择NFC模块或LiFi模块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由此,一方面,拓展了卡模拟模式时的通信方式;另一方面,利用了LiFi通信的优势,在距离外部装置较远时也可以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处理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在卡模拟模式下,控制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块20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ght Fidelity,LiFi)模块30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以检测是否与外部装置200连接;
012:当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则控制LiFi模块30关闭;
013: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和
014:当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则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100包括应用处理器10(Application Processor,AP)、NFC模块20和LiFi模块30,应用处理器10用于在卡模拟模式下,控制所述NFC模块20和所述LiFi模块30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以检测是否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当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则应用处理器10还用于控制LiFi模块30关闭,NFC模块20用于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当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则LiFi模块30用于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也即是说,应用处理器10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1和步骤012,NFC模块20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3,LiFi模块30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4。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100中,在卡模拟模式下时,可以通过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通信,首先通过控制NFC模块20与LiFi模块30交替开启以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可以根据外部装置200的实际情况,选择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由此,一方面,拓展了卡模拟模式时的通信方式;另一方面,利用了LiFi通信的优势,在距离外部装置200较远时也可以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终端100包括壳体、应用处理器10、NFC模块20及LiFi模块30。应用处理器10、NFC模块20及LiFi模块30可以安装在壳体内。终端10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智能手表、头显设备、门禁机、闸机、游戏机、遥控器等,在此不一一列举。本申请实施方式以终端1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终端100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手机。壳体还可用于安装终端100的供电装置、成像装置、散热装置等功能模块,以使壳体为功能模块提供防尘、防摔、防水等保护。
终端100包括卡模拟模式、读写器模式及点对点(Point to Point,P2P)模式,卡模拟模式即是可以通过终端100模拟公交卡、门禁卡、地铁卡、银行卡等更多类型的卡,在此不一一列举,模拟成功后终端100可以实现对应卡的功能。例如,模拟公交卡后,通过终端100可以实现公交卡的功能(乘坐公交等)。再例如,模拟门禁卡后,通过终端100可以实现门禁卡的功能(刷门禁等)。再例如,模拟银行卡后,通过终端100可以实现银行卡的功能(例如刷pos机、付钱等)。
其中,卡模拟模式之前可以将公交卡、门禁卡、地铁卡、银行卡等更多卡的数据写入终端100中,然后终端100对卡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模拟该卡。卡模拟模式还可以是在网页或者应用中下载公交卡、门禁卡、地铁卡、银行卡等更多卡的数据包,然后对数据包内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得到对应的模拟卡。将模拟卡数据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22中,以便于保护模拟卡数据。在终端100内模拟成功后,可以进行卡模拟,即可以将终端100模拟成公交卡、门禁卡、地铁卡、银行卡等更多卡,并且实现模拟卡对应的功能。
进一步地,读写器模式即是读取数据及写入数据,例如,读取数据可以是读取银行卡的数据、读取另一部终端100的数据、读取公交卡的数据等;写入数据可以是将终端100内的数据写入一张空白卡、将终端100的数据写入另一部终端100内。可以理解,读写器模式是单向模式,只进行读取或者写入。P2P模式用于不同的终端100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可以理解,P2P模式为双向模式,需要双向传输。例如,两部支持NFC功能的终端100(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之间实现数据的点对点传输(例如,交换图片或同步设备联系人)。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图4中线路L1为终端100读写器模式和P2P模式时的信号通路,线路L2为应用处理器10对NFC模块20的控制线,线路L3为安全存储模块22下载来自应用处理器10的应用信号的信号通路,线路L4为LiFi模块30卡模拟的信号通路,线路L5为应用处理器10对LiFi模块30的控制线,线路L6为NFC模块20卡模拟的信号通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读写器模式和P2P模式时,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或者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NFC模块20包括NFC控制器21,NFC控制器21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因此,读写器模式和P2P模式时可以通过NFC模块20进行。
具体地,请参阅图4和图5,应用处理器10与NFC模块20及LiFi模块30均连接,使得应用处理器10可以控制NFC模块20和LiFi模块30的开启。在卡模拟模式下时,应用处理器10控制NFC模块20和LiFi模块30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例如,第一个预定周期T1控制NFC模块20开启,控制LiFi模块30关闭;第二个预定周期T2控制LiFi模块30开启,控制NFC模块20关闭;第三个预定周期T3控制NFC模块20开启,控制LiFi模块30关闭;第四个预定周期控制LiFi模块30开启,控制NFC模块20关闭;按照该规则交替开启NFC模块与LiFi模块。
外部装置20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智能手表、头显设备、门禁机、闸机、游戏机、遥控器等,在此不一一列举。预定周期具体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时长,例如5ms、10ms、20ms、50ms、100ms、500ms等更多时长。
在一个例子中,外部装置200的预设范围(例如5cm、8cm、10cm)内产生有磁场,NFC模块20开启后,如果NFC模块20位于该磁场内,NFC模块20因电磁感应而产生新的电信号,当识别到该电信号后可以表明NFC模块20已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在另一个例子中,NFC模块20开启后会向外部装置200发射NFC射频信号,外部装置200接收到该NFC射频信号后,判断该NFC射频信号是否符合预定协议,若符合将向NFC模块20反馈NFC射频信号,NFC模块20接收到外部装置200反馈的NFC射频信号后,可以表明NFC模块20已与外部装置200连接。
进一步地,在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后,应用处理器10控制LiFi模块30关闭,然后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与外部装置200进行数据交互。以避免LiFi模块30对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之间的的通信造成干扰,同时降低了终端100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LiFi模块30开启后将会向外部装置200发射检测光信号,外部装置200接收到该检测光信号后,判断该检测光信号是否符合预定协议,若检测光信号符合预定协议,可以表明LiFi模块30已与外部装置200连接。
进一步地,在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后,则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以进行数据交互。由于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之间是通过可见光进行通信,是一种利用可见光波谱(如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进行数据传输的全新无线传输技术。可见光频谱的宽度远大于射频频谱的宽度。通过可见光通信能带来更高的带宽,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同时,终端100与外部装置200之间的距离较远时,仍然可以通过LiFi模块与外部装置200进行数据交互,不用将终端100贴在外部装置200上才可以实现数据交互,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在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后,NFC模块20可以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即,在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后,应用处理器10可以控制NFC模块20开启,应用处理器10也可以控制NFC模块20关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终端100与外部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时,应用处理器10控制LiFi模块30开启,以使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进行通信。在终端100与外部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时,应用处理器10控制LiFi模块30与NFC模块20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以检测是否与外部装置200连接。
请参阅图4和图6,在某些实施实施方式中,步骤013包括以下步骤:
0131:通过天线23接收从外部装置200发出的NFC射频信号;
0132:通过NFC控制器21对NFC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数据信息;和
0133:通过安全存储模块22存储数据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NFC模块20包括天线23、NFC控制器21和安全存储模块22,天线23可以用于接收从外部装置200发出的NFC射频信号;NFC控制器21可以用于对NFC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取数据信息,安全存储模块22可以用于存储数据信息。也即是说,天线23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31,NFC控制器21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32,安全存储模块22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33。
具体地,NFC控制器21与安全存储模块22连接,NFC控制器21和天线23连接,NFC控制器21可以读取安全存储模块22内的数据,以及将数据写入安全存储模块22。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后,外部装置200与NFC模块20进行数据交互时,需要通过NFC射频信号进行数据交互,外部装置200在通信过程中会不断的向终端100发射NFC射频信号。可以通过天线23接收从外部装置200发出的NFC射频信号,在接收到NFC射频信号后,天线23将NFC射频信号传输至NFC控制器21。NFC控制器21可以对接收到的NFC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例如,将NFC射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电信号进行编解码,以获取到数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部装置200为地铁闸机时,在进地铁站时,闸机将会将相关数据(例如进站时间、进站地点、交易编号等数据)通过NFC射频信号发射给终端100,在出地铁站时,闸机也会将相关数据(出站时间、出站地点、交易编号、扣费金额等数据)通过NFC射频信号发射给终端100,终端100通过天线23可以接收闸机发射的NFC射频信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部装置200为POS机时,模拟卡为银行卡时,在刷POS机时,POS机会将消费金额、消费时间、消费商铺、消费编号等数据以NFC射频信号的方式发射至终端100,终端100通过天线23可以接收由POS机发射的NFC射频信号。
请参阅图4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3包括以下步骤:
0134: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22中的模拟卡信息;
0135:通过NFC控制器21将模拟卡信息转换为NFC射频信号;和
0136:通过天线23发送NFC射频信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NFC模块20包括NFC控制器21及天线23,NFC控制器21可以用于: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22中的模拟卡信息;和通过NFC控制器21将模拟卡信息转换为NFC射频信号;天线23可以用于发送NFC射频信号。也即是说,NFC控制器21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34和步骤0135,天线23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36。
具体地,请结合图4,NFC控制器21与安全存储模块22连接,NFC控制器21可以读取存在在安全存储模块22中的数据。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后,需要将数据发送至外部装置200,由于终端100内已经包括了模拟卡,且模拟卡信息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22中,NFC控制器21可以读取到模拟卡信息,由于NFC控制器21与外部装置200之间是通过NFC射频信号进行数据交互,需要通过NFC控制器21将模拟卡信息转换为NFC射频信号,然后NFC射频信号被天线23发送至外部装置200。由此,通过NFC模块20可以实现与外部装置200进行数据交互。
其中,NFC模块20可以将模拟卡信息(例如卡余额、卡编号)等数据以NFC射频信号的方式发送至外部装置200。
请参阅图4、图8和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4包括以下步骤:
0141: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22中的模拟卡信息;
0142:将模拟卡信息转换为WiFi射频信号;
0143:将WiFi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和
0144:根据基带信号驱动光源34发射光信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LiFi模块30包括无线发射器、混频器32及驱动器33应用处理器10还可以用于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22中的模拟卡信息;无线发射器可以用于将模拟卡信息转换为WiFi射频信号;混频器32可以用于将WiFi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驱动器33可以用于根据基带信号驱动光源34发射光信号。也即是说,应用处理器10还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41,无线收发器31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42,混频器32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43,驱动器33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44。
具体地,请结合图9,LiFi模块30包括无线发射器、混频器32及驱动器33,无线发射器与应用处理器10连接,混频器32与无线发射器连接,驱动器33与混频器32连接。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后,需要与外部装置200进行数据交互,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之间通过可见光信号进行数据交互,因此需要将模拟卡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光信号,然后发射给外部装置200。
更具体地,LiFi模块30与安全存储模块22之间并未直接连接,应用处理器10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22中的模拟卡信息,然后将模拟卡信息传输至无线收发器31,无线收发器31对模拟卡信息进行转换后得到WiFi射频信号,具体可以得到5GWiFi射频信号和/或2.4GWiFi射频信号,WiFi射频信号传递至混频器32,混频器32将该WiFi射频信号进行转换,以得到对应的基带信号,基带信号传递至驱动器33后,驱动器33根据该基带信号驱动光源34发射光信号,以使外部装置200能够接收到LiFi模块30传输的模拟卡数据。
更具体地,光源34可以包括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驱动器33根据基带信号控制VCSEL朝向外部装置200发射激光。LiFi模块30可以通过光信号将模拟卡信息(卡余额、卡编号等数据)发射至外部装置200,以便于外部装置200作出响应。光源34也可以是终端100上的红外光发射器。
请参阅图10至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4包括以下步骤:
0145: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22中的模拟卡信息;
0146:将模拟卡信息转换为NFC射频信号;
0147:将NFC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及
0148:根据基带信号控制驱动光源34发射光信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NFC模块20包括NFC控制器21,LiFi模块30包括混频器32和驱动器33,NFC控制器21可以用于: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22中的模拟卡信息;和将模拟卡信息转换为NFC射频信号;混频器32可以用于将NFC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驱动器33可以用于根据基带信号控制驱动光源34发射光信号。也即是说,NFC控制器21可以用于实现步骤步骤0145和步骤0146,混频器32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47,驱动器33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48。
具体地,请结合图11和图12,LiFi模块30与NFC模块20连接,以使NFC模块20可以将射频信号传书至LiFi模块30。更具体地,混频器32与NFC控制器21相连接,以使NFC控制器21发出的NFC射频信号可以传输至混频器32,然后混频器32可以将NFC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混频器32与驱动器33相连接,以使驱动器33可以根据基带信号驱动光源34发射光信号。此时,LiFi模块30卡模拟模式时的信号通路则如图10中的线路L4所示。
更具体地,NFC控制器21读取安全存储模块22中的模拟卡信息,并将读取到的模拟卡信息进行转换后得到NFC射频信号,NFC射频信号到达混频器32后,被混频器32进行转换成基带信号,驱动器33根据基带信号驱动光源34发射光信号。
其中,光源34可以包括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驱动器33根据基带信号控制VCSEL朝向外部装置200发射激光。LiFi模块30可以通过光信号将模拟卡信息(卡余额、卡编号等数据)发射至外部装置200,以便于外部装置200作出响应。
请参阅图4、图12和图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4包括以下步骤:
0149:接收从外部装置发射的光信号;
0150:对光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通信数据信息;和
0151:通过安全存储模块22存储通信数据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LiFi模块30还可以用于:接收从外部装置发射的光信号;和对光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通信数据信息;NFC模块20还包括安全存储模块22,安全存储模块22还可以用于存储通信数据信息。也即是说,LiFi模块30还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49和步骤0150,安全存储模块22还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51。
具体地,终端100通过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后,需要通过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进行数据交互,外部装置200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以光信号的形式发射给终端100,则需要接收来自与外部装置200发射的光信号。
具体可以通过光电二极管、光电检测器等感光元件接收外部装置200发射的光信号。在接收到外部装置200的光信号后,LiFi模块30可以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通信数据信息,例如对光信号进行放大、将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然后将射频信号转换为通信数据信息等更多处理。
进一步地,对光信号进行处理后,可以通过安全存储模块22存储通信数据信息。在一个例子中,获得通信数据信息后,将通信数据信息传输至应用处理器10,应用处理器10将通信数据信息传输至安全存储模块22,安全存储模块22存储通信数据信息。在另一个例子中,获得通信数据信息后,通信数据信息在NFC控制器21中,NFC控制器21然后将通信数据信息传输至安全存储模块22,安全存储模块22存储通信数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部装置200为地铁闸机时,在进地铁站时,闸机将会将相关数据(例如进站时间、进站地点、交易编号等数据)通过光信号发射给终端100,在出地铁站时,闸机也会将相关数据(出站时间、出站地点、交易编号、扣费金额等数据)通过光信号发射给终端100,LiFi模块30可以接收外部装置200发出的光信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部装置200为POS机时,模拟卡为银行卡时,在刷POS机时,POS机会将消费金额、消费时间、消费商铺、消费编号等数据以光信号的方式发射至终端100,LiFi模块30可以接收由POS机发射的光信号。
请参阅图9和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50包括以下步骤:
1501:将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1502:将基带信号转换为WiFi射频信号;及
1503:对WiFi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通信数据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LiFi模块30包括光电转换器35、混频器32及无线收发器31,光电转换器35可以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混频器32可以用于将基带信号转换为WiFi射频信号;无线收发器31可以用于对WiFi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通信数据信息。也即是说,光电转换器35、混频器32及无线收发器31可以分别用于实现步骤1501、步骤1502及步骤1503。
具体地,请结合图9,光电转换器35与混频器32连接,混频器32与无线收发器31连接,无线收发器31与应用处理器10连接。接收到外部装置200发射的光信号后,可以通过光电转换器35等元件对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混频器32等元件将基带信号转换为WiFi射频信号。其中,可以将基带信号转换为2.4G的WiFi射频信号、也可以将基带信号转换为5G的WiFi射频信号,或者将基带信号转换为2.4G和5G的WiFi射频信号。混频器32将WiFi射频信号传递至无线收发器31,无线收发器31对WiFi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例如将WiFi射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电信号进行解编码),然后可以获得通信数据信息。
其中,光电转换器35可以是光电二极管(例如,雪崩二极管(Avalanchephotodiode,APD)),光电转换器35既可以实现接收光信号,还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请参阅图9,放大器36与光电转换器35连接,放大器36可以对光电转换器35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请参阅图11、图12和图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50包括以下步骤:
1504:将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1505:将基带信号转换为NFC射频信号;和
1506:对NFC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通信数据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LiFi模块30包括光电转换器35和混频器32,光电转换器35可以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混频器32可以用于将基带信号转换为NFC射频信号;NFC模块20包括NFC控制器21,NFC控制器21可以用于对NFC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通信数据信息。也即是说,光电转换器35可以用于实现步骤1504,混频器32可以用于实现步骤1505,NFC控制器21可以用于实现步骤1506。
具体地,请结合图11及图12,LiFi模块30与NFC模块20连接,LiFi模块30的数据可以传输至NFC模块20。更具体地,混频器32与NFC控制器21连接,混频器32的数据信息可以传输至NFC控制器21。此时,LiFi模块30卡模拟模式时的信号通路则如图X所示。
进一步地,光电转换器35将接收到的外部装置200发射的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然后将基带信号传输至混频器32,混频器32可以将基带信号转换为NFC射频信号,以使NFC射频信号能够被NFC控制器21所接收及处理,NFC控制器21接收到NFC射频信号后,可以对该NFC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例如将NFC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对数字信号进行解编码等)以获取通信数据信息,然后将该通信数据信息写入安全存储模块22。
其中,光电转换器35可以是光电二极管(例如,雪崩二极管(Avalanchephotodiode,APD)),光电转换器35既可以实现接收光信号,还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请参阅图12,放大器36与光电转换器35连接,放大器36可以对光电转换器35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后,应用处理器10控制NFC模块20关闭,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LiFi模块30与NFC模块20在进行通信时,需要共同使用安全存储模块22中的数据资源,如果LiFi模块30已经与外部装置200连接,NFC模块20开启的话可能容易造成读取到的数据资源错误;同时,如果NFC模块20开启,NFC模块20可能容易与外部装置200连接,从而造成LiFi模块30与NFC模块20均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在进行数据交互时容易导致数据重复交互,造成用户的损失,使用户产生不好的用户体验;另外,如果NFC模块20开启,NFC模块20容易产生较大的功耗,从而增加了终端100的功耗,降低了终端100的续航时间。
请参阅图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15:若在通信结束之前,当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与述外部装置200的连接中断时,控制前一次与外部装置200连接的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开启以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和
016:在预设时长后,前一次与外部装置200连接的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未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则恢复执行控制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的步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应用处理器10还可以用于:若在通信结束之前,当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与述外部装置200的连接中断时,控制前一次与外部装置200连接的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开启以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和在预设时长后,前一次与外部装置200连接的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未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则恢复执行控制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的步骤。也即是说,应用处理器10还可以用于实现步骤015和步骤016。
具体地,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后,如果在通讯过程中,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发生中断,例如,NFC模块20距离外部装置200较远或者LiFi模块30的光通路被遮挡请情况均容易造成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发生中断。如果连接发生中断将会影响终端100与外部装置200之间的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通信过程中,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发生中断时,应用处理器10可以控制前一次与外部连接装置的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开启,以与外部装置200连接。例如,上一次采用的是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通信,则应用处理器10控制NFC模块20开启;或者,上一次采用的是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通信,则应用处理器10控制LiFi模块30开启。当LiFi模块30或NFC模块20开启后,将不断的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与外部装置200连接。
如果在预设时长后,前一次与外部装置200连接的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未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则执行步骤011,即,应用处理器10控制NFC模块20及LiFi模块30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以检测是否与外部装置200连接。一方面,在预设时长后交替开启NFC模块20及LiFi模块30,可以避免因用户无意遮挡LiFi模块30的光通路或者无意将NFC模块20拿开而造成连接中断。另一方面,通过恢复交替检测,可以避免单独开启NFC模块20或LiFi模块30而导致一直无法与外部装置200连接的情况,提高了无线通信时的鲁棒性。
例如,终端100内的卡模拟为地铁卡模拟,外部装置200为地铁闸机时,在距离地铁闸机50cm处时,终端100与地铁闸机的通信发生中断,如果在预设时长后,LiFi模块30未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如果只选择开启NFC模块20进行检测以与地铁闸机连接,由于NFC模块20属于近场通信,NFC模块20在距离地铁闸机很近时(例如5cm、10cm)才可以与地铁闸机建立连接,那么在距离地铁闸机50cm到10cm之间,终端100均无法与地铁闸机连接,这将对用户的实际体验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在在预设时长后,LiFi模块30未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如果选择交替开启NFC模块20和LiFi模块30进行检测以与地铁闸机连接,那么在距离地铁闸机50cm到10cm时,LiFi模块30能够与地铁闸机连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是多个预定周期,例如预定时长可以是3个预定周期、5个预定周期、8个预定周期、10个预定周期、20个预定周期。预定时长的具体时长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7,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程序301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当计算机程序301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400可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
例如,请结合图1,当计算机程序301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400执行以下步骤:
011:在卡模拟模式下,控制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块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ght Fidelity,LiFi)模块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以检测是否与外部装置200连接;
012:当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则控制LiFi模块30关闭;
013:NFC模块20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和
014:当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连接,则LiFi模块30与外部装置200进行通信。
再例如,请结合图8,在计算机程序301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20执行以下步骤:
0141: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22中的模拟卡信息;
0142:将模拟卡信息转换为WiFi射频信号;
0143:将WiFi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和
0144:根据基带信号驱动光源34发射光信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卡模拟模式下,控制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块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ght Fidelity,LiFi)模块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以检测是否与外部装置连接;
当所述NFC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控制所述LiFi模块关闭,所述NFC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及
当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包括:
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中的模拟卡信息;
将所述模拟卡信息转换为WiFi射频信号;
将所述WiFi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及
根据所述基带信号驱动光源发射所述光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包括:
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中的模拟卡信息;
将所述模拟卡信息转换为NFC射频信号;
将所述NFC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及
根据所述基带信号控制驱动光源发射所述光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包括:
接收从所述外部装置发射的光信号;
对所述光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通信数据信息;及
通过安全存储模块存储所述通信数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光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通信数据信息,包括:
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将所述基带信号转换为WiFi射频信号;及
对所述WiFi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所述通信数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光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通信数据信息,包括:
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将所述基带信号转换为NFC射频信号;及
对所述NFC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所述通信数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控制所述NFC模块关闭,及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在通信结束之前,当所述NFC模块或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时,控制前一次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所述NFC模块或所述LiFi模块开启以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
在预设时长后,前一次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所述NFC模块或所述LiFi模块未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恢复执行控制所述NFC模块与所述LiFi模块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的步骤。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处理器、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块及可见光通信(LiFi--Light Fidelity,LiFi)模块;
所述应用处理器用于在卡模拟模式下,控制所述NFC模块和所述LiFi模块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以检测是否与外部装置连接;
当所述NFC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所述应用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LiFi模块关闭,所述NFC模块用于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当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所述LiFi模块用于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还用于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中的模拟卡信息;
所述LIFI模块包括:
无线收发器,所述无线收发器用于将所述模拟卡信息转换为WiFi射频信号;
混频器,所述混频器用于将所述WiFi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及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基带信号驱动光源发射所述光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还用于读取存储在安全存储模块中的模拟卡信息;
所述NFC模块包括NFC控制器,所述NFC控制器用于将所述模拟卡信息转换为NFC射频信号;
所述LiFi模块包括:
混频器,所述混频器用于将所述NFC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基带信号驱动光源发射所述光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模块还用于:
接收从所述外部装置发射的光信号;及
对所述光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通信数据信息;
所述NFC模块还包括安全存储模块,所述安全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所述通信数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模块还包括:
光电转换器,所述光电转换器用于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混频器,所述混频器用于将所述基带信号转换为WiFi射频信号;及
无线收发器,所述无线收发器用于对所述WiFi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所述通信数据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模块包括:
光电转换器,所述光电转换器用于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混频器,所述混频器用于将所述基带信号转换为NFC射频信号;
所述NFC模块包括NFC控制器,所述NFC控制器用于对所述NFC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所述通信数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所述应用处理器控制所述NFC模块关闭,及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还用于:
若在通信结束之前,当所述NFC模块或所述LiFi模块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中断时,控制前一次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所述NFC模块或所述LiFi模块开启以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
在预设时长后,前一次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的所述NFC模块或所述LiFi模块未与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则恢复执行控制所述NFC模块或所述LiFi模块按照预定周期交替开启的步骤。
17.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CN202010911178.7A 2020-09-02 2020-09-02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2057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1178.7A CN114205793A (zh) 2020-09-02 2020-09-02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1178.7A CN114205793A (zh) 2020-09-02 2020-09-02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5793A true CN114205793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4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1178.7A Pending CN114205793A (zh) 2020-09-02 2020-09-02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57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199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NFC powered device
EP2541863B1 (en) Secure communications via nfc device
CN103312363B (zh) 具有可调节增益的近场通信装置
CN103095678B (zh) 管理涉及在无线设备内的无接触式应用的传入命令的方法
US8929812B2 (en) Hybrid RF polling loop for NFC device and retry mechanism
US20120045989A1 (en) Device discovery in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EP2541794B1 (en) 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NFC) capable devices
CN103516386A (zh) 对于nfc读取器解调器的自动增益控制
CN114462560B (zh) 一种模拟卡的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
EP2701314B1 (en) Detection of load-modulated NFC signals
EP3058792B1 (en) Wireless protocol message conver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US11488141B2 (en) Command-based timer for wireless transactions
KR102372598B1 (ko) Nfc 결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KR101993959B1 (ko) 모바일을 이용한 통합 근거리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4205793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Kuma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N111786725B (zh) 无线通信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061013B1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을 이용한 단말에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와 그 방법에 대한 프로그램 소스를 저장한 기록 매체
Proehl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KR101315474B1 (ko) 엔에프씨 통신에서의 모드 변경 방법
KR100664151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및 그의 데이터 통신방법
KR20110107776A (ko) 무선단말
KR20110089244A (ko) 무선단말
KR20080027303A (ko) 알에프 리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