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4929A - 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04929A CN114204929A CN202111430681.1A CN202111430681A CN114204929A CN 114204929 A CN114204929 A CN 114204929A CN 202111430681 A CN202111430681 A CN 202111430681A CN 114204929 A CN114204929 A CN 1142049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rared
- power
- resistor
- intensity value
- e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101100170092 Arabidopsis thaliana PDF1B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000918983 Homo sapiens Neutrophil defens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102100029494 Neutrophil defens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50060894 def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000830386 Homo sapiens Neutrophil defensin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743264 Homo sapiens RNA-binding protein 6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24761 Neutrophil defensin 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929203 Homo sapiens Neutrophil defensin 4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6348 Neutrophil defensin 4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79 coop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685663 Homo sapiens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01267 Protein Subunit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116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4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using an optical detect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9—Repeaters
- H04B10/291—Repeaters in which processing or ampl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out conversion of the main signal from optical form
- H04B10/293—Signal power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红外手势控制电路包括: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适于发射红外线并接收经反射的红外线;红外检测模块,所述红外检测模块适于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从而获取到当前环境红外线的强度;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红外检测模块、所述红外线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红外线装置根据当前环境红外线的强度调整其发射红外线的功率。其结构简单,通过自动调整红外发射功率以提升红外信号信噪比,从而有效避免红外信号受到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线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大多数的吸油烟机所应用的手势识别功能大部分基于红外线收发实现,厨房照明系统有采用LED灯、三基色白炽灯和传统灯泡,除了自然光中的红外线外,点亮厨房照明时它们均会发出一定的红外辐射,三基色白炽灯尤其明显。基于红外收发原理的手势功能烟机,在红外发射功率不变时,在太阳光或三基色白炽灯强光下,手势红外器的信号会受到干扰,信噪比下降,感应距离变短甚至失灵,直接影响到手势识别体验和场景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其结构简单,通过自动调整红外发射功率以提升红外信号信噪比,从而有效避免红外信号受到干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其方法简单可行,通过检测外部环境的红外线,自动适配红外发射功率,从而提升红外信号信噪比。
上述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包括:
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适于发射红外线并接收经反射的红外线;
红外检测模块,所述红外检测模块适于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从而获取到当前环境红外线的强度;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红外检测模块、所述红外线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红外线装置根据当前环境红外线的强度调整其发射红外线的功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线装置包括两组一一对应设置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其中,所述红外发射器包括分别位于相对两位置的第一红外发射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红外接收器包括分别位于相对两位置的第一红外接收模块和第二红外接收模块,并且所述第一红外发射模块、第二红外发射模块以及第一红外接收模块、第二红外接收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射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射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射模块包括发射管以及分别与所述发射管、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开关单元和功率调整单元,所述功率调整单元用于对所述发射管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调整,所述开关单元根据调整后的红外发射功率控制所述发射管进行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一电阻,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射管的负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调整单元包括功率子单元和两结构相同的功率调整子单元,其中,
所述功率子单元包括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一端与所述发射管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功率调整子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发射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三级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阻跨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二红外接收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包括接收器件、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七电阻,其中所述接收器件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六电阻一端与所述接收器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五电阻并联,所述接收器件的电源负端接地,所述接收器件的电源正端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外部电源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包括第八电阻、红外接收管、第九电阻和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八电阻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红外接收管接地,所述第九电阻一端与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容一端与所述红外接收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上述第二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应用于如上述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的红外手势控制电路上,其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电后,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且将所述获取到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值;
直至电压信号值满足预设阈值时,则将所述预设阈值设定为当前红外线强度值;
根据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对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调整,所述红外线装置按照调整后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对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
将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与预设强度值进行比较;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一预设强度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按照初始功率调整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按照第一功率调整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初始功率;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三预设强度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按照第二功率调整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所述第二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四预设强度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强度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按照第三功率调整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所述第三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且将所述获取到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值步骤包括:
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且将所述获取到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值;
每间隔预设时长后,再次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从而获取到多个电压信号值;
将多个电压信号值中任意两个电压信号值进行差值计算以获取到所述电压信号差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直至电压信号值满足预设阈值时,则将所述预设阈值设定为当前红外线强度值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获取到的电压信号差值是否小于所述预设阈值;
若是,则将所述预设阈值设定为当前红外线强度值;
若否,则返回继续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其结构简单,通过自动调整红外发射功率以提升红外信号信噪比,从而有效避免红外信号受到干扰。
2.本发明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方法,其方法简单可行,通过检测外部环境的红外线,自动适配红外发射功率,从而提升红外信号信噪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红外发射模块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红外发射模块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红外接收模块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红外接收模块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外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外手势控制电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一:
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包括:
红外线装置,红外线装置适于发射红外线并接收经反射的红外线;
红外检测模块,红外检测模块适于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从而获取到当前环境红外线的强度;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红外检测模块、红外线装置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红外线装置根据当前环境红外线的强度调整其发射红外线的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外部环境中红外线信号的强弱以获取到红外线强度,根据红外线强度对手势红外发射信号功率调整以自动适配红外发射功率,从而解决红外手势吸油烟机在自然光或三基色灯光照下导致红外感应距离变短的缺点,其结构简单,通过自动调整红外发射功率以提升红外信号信噪比,从而有效避免红外信号受到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红外手势控制电路优选应用于吸油烟机上或者其它安装有红外传感器的设备上,本实施例中红外手势控制电路以应用于吸油烟机上举例进行描述,其它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红外线装置包括两组一一对应设置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其中,红外发射器包括分别位于相对两位置的第一红外发射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器包括分别位于相对两位置的第一红外接收模块和第二红外接收模块,并且第一红外发射模块、第二红外发射模块以及第一红外接收模块、第二红外接收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地,第一红外发射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射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
第一红外发射模块,第一红外发射模块包括第一发射管LED1以及分别与第一发射管LED1、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一开关单元、第一功率调整单元,第一功率调整单元与第一发射管LED1的正极连接以对第一发射管LED1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调整,第一开关单元根据调整后的红外发射功率控制第一发射管LED1 进行工作;
第二红外发射模块,第二红外发射模块包括第二发射管LED2以及分别与第二发射管LED2、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二开关单元、第二功率调整单元,第二功率调整单元与第二发射管LED2的正极连接以对第二发射管LED2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调整,第二开关单元根据调整后的红外发射功率控制第二发射管LED2 进行工作。
具体地,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的结构相同,其中:
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第五电阻R13,其中第一三极管Q1 的基极通过第一第五电阻R13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发射管LED1的负极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包括三极管Q4和第五电阻R11,其中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11与控制模块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二发射管LED2的负极连接。
优选地,第一功率调整单元包括功率子单元和两结构相同的功率调整子单元,其中:
第一功率子单元,第一功率子单元包括第十第五电阻R14,第十第五电阻 R14一端与第一发射管LED1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第一功率调整子单元,第一功率调整子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二第五电阻R19、第三第五电阻R18和第四第五电阻R15,其中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第五电阻R19与第一发射管LED1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三第五电阻R18与控制模块连接,三级管Q2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连接,第四第五电阻R15跨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第二功率调整子单元,第二功率调整子单元包括三级管Q3、第六电阻R20、第五电阻R17和第五电阻R16,三级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20与第一发射管LED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17与控制模块连接,三级管Q3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连接,第五电阻R16跨接于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功率调整单元包括功率子单元和两结构相同的功率调整子单元,其中:
第二功率子单元,第二功率子单元包括第五电阻R12,第五电阻R12一端与第二发射管LED2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第三功率调整子单元,第三功率调整子单元包括三极管Q5、第六电阻R21、第六电阻R24和第六电阻R23,其中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21与第二发射管LED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R24与控制模块连接,三级管Q5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连接,第六电阻R23跨接于三极管Q5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第四功率调整子单元,第四功率调整子单元包括三级管Q6、第六电阻R22、第六电阻R26和第六电阻R25,三级管Q6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22与第二发射管LED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R26与控制模块连接,三级管Q6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连接,第六电阻R25跨接于三极管Q6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功率调整单元适于对红外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第一功率调整单元由第一功率子单元、第一功率调整子单元和第二功率调整子单元组成,从而通过第一功率子单元、第一功率调整子单元和第二功率调整子单元三者的共同配合动作以输出不同的发射功率,控制模块通过PWM对红外发射信号进行38KHZ的频率调制变成为载波信号。同样地,第二功率调整单元适于对红外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第二功率调整单元由第二功率子单元、第三功率调整子单元和第四功率调整子单元组成,从而通过第二功率子单元、第三功率调整子单元和第四功率调整子单元三者的共同配合动作以输出不同的发射功率,控制模块通过PWM对红外发射信号进行38KHZ的频率调制变成为载波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功率子单元和第二功率子单元均为默认功率单元,默认功率单元即为初始功率单元,在不需调整发射功率时,默认选择第一功率子单元和/或第二功率子单元控制红外的发射功率按照默认功率进行输出。由于控制模块的单片机具有IO1口和IO2口,当IO1口、IO2口同时输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处于断开状态,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也处于断开状态,如此即可使第一发射管LED1和第二发射管LED2按照默认发射功率进行工作;进一步地,当IO1口输出低电平且IO2口同时输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和三极管Q5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第五电阻R19与第十第五电阻R14并联,第五电阻R12与第六电阻R21并联,如此即可使第一发射管LED1和第二发射管LED2 的限流电阻变小,从而使发射电流变大,进而使发射功率得到提升;进一步地,当IO1口输出高电平且IO2口同时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3和三极管Q6处于导通状态,第六电阻R20与第十第五电阻R14并联,第五电阻R12与第六电阻 R22并联,如此即可使第一发射管LED1和第二发射管LED2的限流电阻变小,从而使发射电流变大,进而使发射功率得到提升;进一步地,当需要更大的发射功率时,IO1口、IO2口同时输出低电平,第二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处于导通状态,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也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第五电阻R19、第六电阻 R20与第十第五电阻R14并联,第六电阻R22、第六电阻R21与第五电阻R12并联,如此即可使第一发射管LED1和第二发射管LED2的限流电阻变得更小,从而使发射功率变得更大。
进一步地,红外接收器包括第一红外接收模块和第二红外接收模块,其中第一红外接收模块与第一红外发射模块相对应设置,第二红外接收模块与第二红外发射模块相对应设置,第一红外接收模块、第二红外接收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与第二红外接收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
第一红外接收模块包括接收器件IR、第五电阻R1、第六电阻R2、第一电容 C1和第七电阻R3,其中接收器件IR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R1与控制模块连接,第六电阻R2一端与接收器件IR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接收器件IR的电源负端接地,接收器件IR的电源正端通过第七电阻R3 与外部电源连接,第一电容C1一端与接收器件IR的电源负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1连接。
第二红外接收模块包括接收器件IR1、电阻R6、电阻R8、电容C3和电阻 R7,其中接收器件IR1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电阻R6与控制模块连接,电阻R8一端与接收器件IR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接收器件IR1 的电源负端接地,接收器件IR1的电源正端通过电阻R7与外部电源连接,电容 C3一端与接收器件IR1的电源负端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6连接。
特别地,红外检测模块包括第八电阻R5、红外接收管RD、第九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其中第八电阻R5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另一端通过红外接收管 RD接地,第九电阻R4一端与红外接收管RD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二电容C2一端与红外接收管RD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模块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红外接收管RD的数量优选设定为两个,即红外接收管RD 包括第一红外接收管RD和第二红外接收管RD,第一红外发射模块、第一红外接收管RD和第一红外接收模块组合构成一组感应单元,同样地,第二红外发射模块、第二红外接收管RD和第二红外接收模块组合构成另一组感应单元,然后将两组感应单元分别间隔设置在吸油烟机上,当操作者的手先后从两组感应单元上方经过时,发出的红外线经过手的漫反射被红外接收端接收。进一步地,当感应强度满足预设强度值并且解码正确,则定义为感应成功,若操作者的手从左到右挥动时,在一定时间内均感应成功,则断定为从左到右的挥动手势,反之则断定为从右到左的挥动手势,即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感应成功的则断定为从右到左的挥动手势,如此即形成左右挥动手势的判断方法。更优地,当其中一对感应单元红外接收强度在一定时间内从弱到强且超过预设强度值,同时若解码为正确的,则断定为该感应单元位置上有由前往后移动的手势动作,反之,当其中一对感应单元红外接收强度在一定时间内从强到弱且超过预设强度值,同时若解码为正确的,则断定为该感应单元位置上有由后往前移动的手势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红外检测模块中红外接收管RD接收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红外信号强度与所接收的红外强度呈正比关系,通过对红外接收管RD的电压进行采样以获得外部环境中红外线的强度,根据环境中红外线的强度,通过第一功率调整单元和第二功率调整单元的配合动作来调整红外发射功率,在本实施例中,红外接收管RD的电压越小,表明外部环境中红外线的强度越强,即红外发射模块的红外发射功率要调整变高,才能保证红外手势信号接收信噪比不下降,从而自动适配红外发射功率以提升红外信号信噪比。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实施例一任一的红外手势控制电路上,通过检测外部环境中红外线信号的强弱以获取到红外线强度,根据红外线强度对发射信号功率调整以使第一红外发射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射模块自动适配红外发射功率,从而解决红外手势吸油烟机在自然光或三基色灯光照下导致红外感应距离变短的缺点,其方法简单可行,通过检测外部环境的红外线,自动适配红外发射功率,从而提升红外信号信噪比,进而有效避免红外信号受到干扰。
具体地,红外手势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通电后,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且将获取到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值。
更优地,每间隔预设时长后,再次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从而获取到多个电压信号值;
将多个电压信号值中任意两个电压信号值进行差值计算以获取到电压信号差值。
在本实施例中,吸油烟机通电后,即红外手势控制电路通电后,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且将获取到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值,然后每间隔预设时长T1后,对红外接收管RD的电压V_RD值再次进行采样,在程序预先设定的连续采样次数CNT1内以获取到多个工作电压值,将多个工作电压值中任意两个工作电压值进行差值计算以获取到电压信号差值△V_RD,从而获取到红外接收管RD的电压数据。
步骤S102,直至电压信号值满足预设阈值时,则将预设阈值设定为当前红外线强度值。
更优地,判断所获取到的工作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
若是,则将预设电压值设定为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
若否,则返回继续红外检测模块的当前工作电压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计算所得的电压信号差值△V_RD是否小于预设阈值△V_RD1,从而以决定将预设阈值△V_RD1设定为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1,即根据外部环境中红外线信号的强弱以获取到红外线强度。
步骤S103,根据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对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调整,红外线装置按照调整后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工作。
更优地,将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与预设强度值进行比较;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一预设强度值时,控制模块按照初始功率调整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强度值时,控制模块按照第一功率调整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第一功率大于初始功率;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三预设强度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强度值时,控制模块按照第二功率调整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第二功率大于初第一功率;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四预设强度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强度值时,控制模块按照第三功率调整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第三功率大于初第二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外部环境中红外线信号的强弱以获取到红外线强度后,首先,判断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1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为V_RD1>V_RD_DEF1,其中V_RD1为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_DEF1为第一预设强度值,即判断当前红外线的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值;若是,则使控制模块的IO1接口和IO2接口同时输出高电平以对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即使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按照默认功率进行输出;若否,则判断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1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然后,判断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1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为V_RD1>V_RD_DEF2,并且V_RD_DEF2<V_RD_DEF1,其中V_RD1为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_DEF1为第一预设强度值,V_RD_DEF2为第二预设强度值,即判断当前红外线的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强度值;若是,则使控制模块的IO1接口输出低电平且IO2接口同时输出高电平,从而将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由默认过滤调整至更高的红外发射功率,即按照第一功率调整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第一功率大于初始功率;若否,则判断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1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
其次,判断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1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第三预设条件为V_RD1>V_RD_DEF3,并且V_RD_DEF3<V_RD_DEF2<V_RD_DEF1,其中V_RD1 为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_DEF1为第一预设强度值,V_RD_DEF2为第二预设强度值,V_RD_DEF3为第三预设强度值,即判断当前红外线的强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强度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强度值;若是,则使控制模块的IO1接口输出高电平且IO2接口同时输出低电平,从而将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再次调整至更高的红外发射功率,即按照第二功率调整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第二功率大于第一功率;若否,则判断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1是否满足第四预设条件。
直至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1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第四预设条件为 V_RD1>V_RD_DEF4,并且V_RD_DEF4<V_RD_DEF3<V_RD_DEF2<V_RD_DEF1,其中 V_RD1为红外线的强度值,V_RD_DEF1为第一预设强度值,V_RD_DEF2为第二预设强度值,V_RD_DEF3为第三预设强度值,V_RD_DEF4为第四预设强度值,从而使控制模块的IO1接口、IO2接口同时输出低电平,从而将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再次调整至更高的红外发射功率,即按照第三功率调整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第三功率大于第二功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适于发射红外线并接收经反射的红外线;
红外检测模块,所述红外检测模块适于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从而获取到当前环境红外线的强度;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红外检测模块、所述红外线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红外线装置根据当前环境红外线的强度调整其发射红外线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装置包括两组一一对应设置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其中,所述红外发射器包括分别位于相对两位置的第一红外发射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红外接收器包括分别位于相对两位置的第一红外接收模块和第二红外接收模块,并且所述第一红外发射模块、第二红外发射模块以及第一红外接收模块、第二红外接收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发射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射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射模块包括发射管以及分别与所述发射管、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开关单元和功率调整单元,所述功率调整单元用于对所述发射管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调整,所述开关单元根据调整后的红外发射功率控制所述发射管进行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一电阻,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射管的负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整单元包括功率子单元和两结构相同的功率调整子单元,其中,
所述功率子单元包括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一端与所述发射管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功率调整子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发射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三级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阻跨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二红外接收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包括接收器件、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七电阻,其中所述接收器件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六电阻一端与所述接收器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五电阻并联,所述接收器件的电源负端接地,所述接收器件的电源正端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外部电源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包括第八电阻、红外接收管、第九电阻和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八电阻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红外接收管接地,所述第九电阻一端与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容一端与所述红外接收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8.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红外手势控制电路上,其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电后,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且将所述获取到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值;
直至电压信号值满足预设阈值时,则将所述预设阈值设定为当前红外线强度值;
根据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对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调整,所述红外线装置按照调整后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对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
将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与预设强度值进行比较;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一预设强度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按照初始功率调整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按照第一功率调整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初始功率;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三预设强度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按照第二功率调整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所述第二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
若当前红外线的强度值大于第四预设强度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强度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按照第三功率调整所述红外线装置的红外发射功率,并且所述第三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且将所述获取到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值步骤包括:
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并且将所述获取到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值;
每间隔预设时长后,再次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从而获取到多个电压信号值;
将多个电压信号值中任意两个电压信号值进行差值计算以获取到所述电压信号差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至电压信号值满足预设阈值时,则将所述预设阈值设定为当前红外线强度值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获取到的电压信号差值是否小于所述预设阈值;
若是,则将所述预设阈值设定为当前红外线强度值;
若否,则返回继续采集外部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30681.1A CN114204929A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30681.1A CN114204929A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04929A true CN114204929A (zh) | 2022-03-18 |
Family
ID=80649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30681.1A Pending CN114204929A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04929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96221A (zh) * | 2022-06-08 | 2022-10-18 | 常州市曼威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智能垃圾桶的感应器装置及其感应系统 |
CN115657151A (zh) * | 2022-12-22 | 2023-01-31 | 钛玛科(北京)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对射检测电路和红外传感器 |
CN115840390A (zh) * | 2022-11-29 | 2023-03-24 | 凤凰智能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低成本红外手势识别电路及控制方法 |
CN116299547A (zh) * | 2023-05-19 | 2023-06-23 | 河北天翼红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化的红外探测器报警系统 |
CN119179392A (zh) * | 2024-11-26 | 2024-12-24 |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手势控制距离标定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39209B1 (en) * | 2000-10-24 | 2003-10-28 | Synpase, Inc. | Method of automatic standardized calibration for infrared sensing device |
CN105892766A (zh) * | 2016-06-28 | 2016-08-24 | 广州华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红外触摸框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210534717U (zh) * | 2019-08-21 | 2020-05-15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手势动作识别装置 |
CN111273370A (zh) * | 2020-03-20 | 2020-06-12 | 杭州敏和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对管的检测方法 |
CN112489333A (zh) * | 2020-12-18 | 2021-03-12 | 深圳市旭日东方实业有限公司 | 红外报警系统、红外探测器及红外探测器发射端 |
CN112968985A (zh) * | 2021-02-01 | 2021-06-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红外传感器补偿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217721154U (zh) * | 2021-11-29 | 2022-11-01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 |
-
2021
- 2021-11-29 CN CN202111430681.1A patent/CN11420492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39209B1 (en) * | 2000-10-24 | 2003-10-28 | Synpase, Inc. | Method of automatic standardized calibration for infrared sensing device |
CN105892766A (zh) * | 2016-06-28 | 2016-08-24 | 广州华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红外触摸框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210534717U (zh) * | 2019-08-21 | 2020-05-15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手势动作识别装置 |
CN111273370A (zh) * | 2020-03-20 | 2020-06-12 | 杭州敏和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对管的检测方法 |
CN112489333A (zh) * | 2020-12-18 | 2021-03-12 | 深圳市旭日东方实业有限公司 | 红外报警系统、红外探测器及红外探测器发射端 |
CN112968985A (zh) * | 2021-02-01 | 2021-06-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红外传感器补偿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217721154U (zh) * | 2021-11-29 | 2022-11-01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潘伟;罗志增;杨新亮;: "微型高抗干扰接近觉传感器",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no. 05, 15 May 2012 (2012-05-15)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96221A (zh) * | 2022-06-08 | 2022-10-18 | 常州市曼威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智能垃圾桶的感应器装置及其感应系统 |
CN115840390A (zh) * | 2022-11-29 | 2023-03-24 | 凤凰智能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低成本红外手势识别电路及控制方法 |
CN115840390B (zh) * | 2022-11-29 | 2023-08-15 | 凤凰智能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低成本红外手势识别电路及控制方法 |
CN115657151A (zh) * | 2022-12-22 | 2023-01-31 | 钛玛科(北京)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对射检测电路和红外传感器 |
CN116299547A (zh) * | 2023-05-19 | 2023-06-23 | 河北天翼红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化的红外探测器报警系统 |
CN119179392A (zh) * | 2024-11-26 | 2024-12-24 |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手势控制距离标定方法和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204929A (zh) | 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157690B (zh) |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汽车追尾预警系统及方法 | |
MX2014013550A (es) | Dispositivo de control multimodal. | |
CN217721154U (zh) | 一种红外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的控制电路 | |
CN112260672B (zh) | 一种用于红外装置感应距离的调节方法 | |
CN110986130B (zh) | 一种吸油烟机的自适应手势控制方法 | |
CN103491667A (zh) | 照明灯具 | |
CN102684778B (zh) | 一种红外接收器及其输入端频率响应的改善方法 | |
CN104902650A (zh) | 一种太阳能智能感应路灯控制器 | |
CN117872496B (zh) | 一种双路接收传感器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 |
CN107450105B (zh) | 红外对管检测装置与系统 | |
CN105677038B (zh) | 一种手势识别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211406391U (zh) | 一种应用于智能照明的紧凑型环境检测边缘计算电路 | |
US10894504B2 (en) | Illuminant for vehicle headlight with automatic beam mode selection | |
CN117872497A (zh) | 一种单路接收传感器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 |
Zhao et al. | A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ntrol technology of pipeline robots based o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
CN209787150U (zh) | 微波感应控制装置 | |
CN113300775B (zh) | 信号发射设备、信号发射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光通信装置 | |
CN101941415A (zh) | 雨量传感器及控制方法 | |
CN109730667A (zh) | 心率测量装置 | |
CN205120534U (zh) | 粉尘检测装置 | |
CN214704618U (zh) | 串口通信复用电路 | |
CN103619107A (zh) | Led路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673462Y (zh) | 多工位无线传输短跑测试装置 | |
CN218549929U (zh) | 一种兼容远红外和近红外的智能电能表通信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