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4141A - 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4141A
CN114204141A CN202010888185.XA CN202010888185A CN114204141A CN 114204141 A CN114204141 A CN 114204141A CN 202010888185 A CN202010888185 A CN 202010888185A CN 114204141 A CN114204141 A CN 114204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battery
tab
protection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81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881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41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4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41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上形成有容纳区域;极耳,设置在电池本体上,包括N个第一极耳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极耳;以及保护板,包括N个第一保护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第一保护板与N个第一极耳一一对应连接,N个第一保护板通过N个第一极耳折叠贴合在容纳区域。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将多个极耳与多个保护板一一对应连接,并将多个保护板折叠贴合在电池本体的容纳区域,可以有效减小保护板的尺寸,既能保证保护板的过流能力,又能减小电池组件的占用空间,有效提升电池的容量。

Description

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配置越来越高,耗电量越来越大,对电池容量和电池充电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电流的快速充电技术由此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充电电流增加,电池保护板的尺寸不可避免地相应增大,导致电池的有效尺寸减小,限制了电池容量的提升。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上形成有容纳区域;极耳,设置在电池本体上,包括N个第一极耳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极耳;以及保护板,包括N个第一保护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第一保护板与N个第一极耳一一对应连接,N个第一保护板通过N个第一极耳折叠贴合在容纳区域。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板为硬板;保护板还包括软板,软板连接N个第一保护板。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保护板还包括第二保护板;第二保护板与第二极耳连接以及软板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N个第一保护板与第二极耳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沿着电池本体的厚度方向,折叠后的N个第一保护板重叠,且每相邻两个第一保护板的重叠区域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N个第一保护板上和/或第二保护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保护电路。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护板的宽度大于第一保护板的宽度。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容纳区域形成在述电池本体的电池顶峰上,电池顶峰的厚度小于电池本体的厚度;极耳由电池顶峰引出。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电池本体的厚度方向,容纳区域包括第一容纳区域和第二容纳区域;所第一容纳区域位于电池本体靠近极耳一端的正面,第二容纳区域位于电池本体靠近极耳一端的背面。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保护板为一体的软板,N个第一保护板为软板的分支。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极耳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时,第一极耳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二极耳的宽度,和/或第一极耳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二极耳的厚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的电池组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多个极耳与多个保护板一一对应连接,并将多个保护板折叠贴合在电池本体的容纳区域,可以有效减小保护板的尺寸,既能保证保护板的过流能力,又能减小电池组件的占用空间,有效提升电池的容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本体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向着轻薄化的方向发展,通常采用内置式电池,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电池的容量。内置式电池一般包括电池本体和电池保护板。电池保护板是一种集成电路板,包括控制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管)、精密电阻等,用于为电池提供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等。
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大功率电池的大电流充电要求,常通过增加电池保护板的尺寸来增加电池保护板的过流能力。然而,电池保护板的尺寸的增加导致电芯在电池内占用的空间减小,进而导致电池的有效尺寸减小,电池的容量降低。
由于电池保护板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PCB)主要由多层铺铜皮构成。相关技术中,还通过增加铜皮的层数来增加电池保护板的过流能力。然而,增加印制电路板的铜皮层数,会增加工艺的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增加电池保护板的尺寸来增加电池保护板的过流能力而导致的电池容量下降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本体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100包括电池本体10、极耳和保护板20。电池本体上10形成有容纳区域111。极耳设置在电池本体10上,包括N个第一极耳12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极耳122。保护板20包括N个第一保护板(例如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第一保护板和N个第一极耳121(例如第一极耳121a、第一极耳121b)一一对应连接。N个第一保护板通过N个第一极耳121折叠贴合在容纳区域111。电池本体10为电池组件100中的储能单元,通过叠片、卷绕、封口、焊接、化成、封装等工艺制成,例如常见的锂离子电池。电池本体10为扁平状电池,以满足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轻薄化需求。如图1和图2所示,x方向为电池本体10的宽度方向,y方向为电池本体10的长度方向,z方向为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电池本体10根据其应用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厚度较大的长方体、圆柱体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本体10上形成有容纳区域111。容纳区域111可以是由铝塑膜等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耐穿刺性、耐电解液、可冲压性的电池保护层冲压而成。容纳区域111可以为保护板20提供布置空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极耳设置在电池本体10上,与电池本体10内部的电极电连接。极耳包括N个第一极耳121(例如第一极耳121a、第一极耳121b)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极耳122,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第一极耳121和第二极耳122可以为正极极耳或者负极极耳,二者极性相反。第一极耳121和第二极耳122可以由金属镍片制成,可进行弯折。
本公开实施例中,保护板20连接在第一极耳121与第二极耳122之间。保护板20上设置有控制集成电路、MOS管、精密电阻、开关等电子器件,为电池提供过充、过放、过流和短路保护等保护,电池本体中的正极与负极之间不会发生短路。保护板20包括N个第一保护板(例如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第一保护板和N个第一极耳121一一对应连接。通过弯折第一极耳121和第二极耳122,N个第一保护板折叠贴合在容纳区域111。
本公开实施例中,设置多个一一对应的第一保护板与第一极耳121,通过弯折第一极耳121,将多个第一保护板折叠贴合在电池本体10的容纳区域111,可以有效减小保护板20的尺寸,进而减少电池组件100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中的占用空间,有效提升电池的容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本体10包括电池顶峰11,容纳区域111形成在电池本体10的电池顶峰11上,电池顶峰11的厚度小于电池本体10的厚度。沿着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z方向),容纳区域111可以形成在电池顶峰11的一面,也可以形成在电池顶峰11的两面。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容纳区域111也可以形成在电池本体10的其他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极耳可以由电池本体10的电池顶峰11引出。如图3所示,电池顶峰11上引出有两个第一极耳121和一个第二极耳122。其中,两个第一极耳121分别为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极性相同,即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均与电池本体10的正极相连,或者均与电池本体10的负极相连。
第一极耳121和第二极耳122极性不同。当第一极耳121a与第一极耳121b同为正极极耳时,第二极耳122为负极极耳。当第一极耳121a与第一极耳121b同为负极极耳时,第二极耳122为正极极耳。即在本实施例中,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中的任意一个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分极耳,形成正极极耳-负极极耳-负极极耳或者正极极耳-正极极耳-负极极耳。
当第二极耳122的数量小于第一极耳121的数量时,第一极耳121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二极耳122的宽度,和/或第一极耳121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二极耳122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流经第二极耳122的电流为分别流经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的电流的总和。因此,单个第一极耳121a和单个第一极耳121b的过流能力可以小于第二极耳122的过流能力。从而,相比于第二极耳122,可以适当减小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的宽度和/或厚度,以便于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的弯折,从而便于将连接在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上的保护板20折叠贴合到容纳区域111。
如图3所示,第一极耳121a、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沿着电池本体10的宽度方向(x方向)排列。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还可以沿着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z方向)排列。除了第一极耳121a、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电池本体1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更多极耳。
第一极耳121a、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可以为金属镍片,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等方式与电池本体10内部的电极连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保护板为硬板,保护板20还包括软板24,软板24连接N个第一保护板。通过弯折软板24、第一极耳121和第二极耳122,第一保护板之间可以相互折叠。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保护板20包括两个第一保护板、一个第二保护板22和一个软板24。两个第一保护板分别为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
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第二保护板22和软板24的连接关系为:第一保护板21a的一端与第一极耳121a连接,另一端与软板24连接。第一保护板21b的一端与第一极耳121b连接,另一端与软板24连接。第二保护板22与软板24以及第二极耳122连接。
沿着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z方向),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重叠,且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重叠区域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绝缘层用于将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隔离开,避免二者之间的线路导通。绝缘层可以为绝缘纸、绝缘薄膜、绝缘胶层等。当第一保护板为N个时,沿着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折叠后的N个第一保护板重叠,且每相邻两个第一保护板的重叠区域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沿着电池本体10的宽度方向(x方向),第二保护板22与重叠的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并排折叠贴合在容纳区域111。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连接,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除端部以外的其它位置分别与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连接。连接位置与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在电池本体10上的位置、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长度、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上的电路布置等因素有关。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另一端分别与软板24连接,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除端部以外其他位置分别与软板24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保护板22的一端与软板24连接,第二保护板22的另一端与第二极耳122连接,但本公开不限于此。除了连接在第二保护板22的端部,第二极耳122还可以连接在第二保护板22的其他位置。连接位置与第二极耳122在电池本体10上的位置、第二保护板22的长度、第二保护板22上的电路布置等因素有关。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第二保护板22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第二保护板22可以为单面板,也可以为双面板。
软板24为柔性印刷电路板。软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的印刷电路板。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以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能承受数百万次的动态弯曲而不损坏导线。因此,可以通过弯折软板24折叠保护板20。
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第二保护板22与软板24的连接可以是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是软板24与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第二保护板22为一体的软硬结合电路板。
本公开实施例中,N个第一保护板上和第二保护板22上设置有一个以上保护电路。例如,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保护电路。第二保护板2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保护电路。第一保护电路和第二保护电路可以包括控制集成电路、MOS管、精密电阻等电子器件,为电池组件100过充、过放、过流和短路保护。根据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第二保护板22的尺寸、发热等实际情况,电子器件可以位于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第二保护板22的一面,也可以位于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和和第二保护板22的两面。第一保护电路和第二保护电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宽度在2.5mm至6mm的范围内,取决于电池本身性能、电池组件100的安装空间、电池充电电流等因素。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长度在20mm至60mm的范围内,取决于电池本身性能、电池本体10的宽度、电池充电电流等因素,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厚度在0.5mm至2mm的范围内。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厚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容纳区域111在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深度。
由于流经第二保护板22的电流为分别流经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电流的总和。因此,要求第二保护板22的过流能力高于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过流能力。为了保证第二保护板22的过流能力,可以使第二保护板22的宽度大于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宽度,也可以使第二保护板22中的铜皮层数多余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铜皮层数。考虑到到增加铜皮层数带来的工艺复杂和成本增加,在安装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第二保护板22的宽度。因此,第二保护板22的宽度大于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宽度,在4mm至8mm的范围内,具体数值的确定取决于电池本身性能、电池组件100的安装空间、电池充电电流等因素。
保护板20的第二保护板22上还连接有柔性电路板25,用于将电池组件100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中的主板电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沿着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z方向),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重叠。重叠的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折叠贴合在容纳区域111。第二保护板22折叠贴合在容纳区域111。沿着电池本体10的宽度方向(x方向),第二保护板22与重叠的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并排折叠贴合在容纳区域111。在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上分别设置一个第一保护电路,第二保护板22上设置一个第二保护电路。
重叠的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相比于常规的单一保护板,宽度减小较多,能够减少电池组件100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中的占用空间。保护板20宽度减小所让位出的空间可以分配给摄像头等终端内部构件,实现局部避位,能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终端内部空间。在相同的安装空间下,有效提升电池的容量。
通常,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可靠,在电池保护板上形成有两套保护电路。当其中一套保护电路故障而失去保护作用时,另一套保护电路开始工作,来增加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上分别设置一个第一保护电路,第二保护板22上设置一个第二保护电路。在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二保护板22构成的电流路径上,包括有第一保护电路和第二保护电路两套保护电路。在第一保护板21b和第二保护板22构成的电流路径上,同样包括有第一保护电路和第二保护电路两套保护电路。从而保证电池组件100的安全可靠。
将保护板20折叠贴合到电池本体10的过程中,首先,如图3所示,可以将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二保护板22分别焊接到第一极耳121a和第二极耳122上。然后,沿着虚线A向外(z方向与-y方向)180°弯折第一极耳121a和第二极耳122。弯折后,如图4所示,与第一极耳121a连接的第一保护板21a和与第二极耳122连接的第二保护板22随着第一极耳121a和第二极耳122的弯折,折叠贴合到电池顶峰11的容纳区域111。接着,沿着虚线B向内(-z方向与y方向)180°弯折软板24,并将第一保护板21b焊接到第一极耳121b上,焊接后的状态如图4所示。最后,再沿着虚线A向外(z方向与-y方向)180°弯折第一极耳121b,使与第一极耳121b连接的第一保护板21b折叠贴合到第一保护板21a上,与第一保护板21a重叠,形成如图1所示的电池组件100。
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将保护板20折叠贴合到电池本体10的过程中,也可以是首先,将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第二保护板22分别焊接到第一极耳121a、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上。焊接后的状态如6所示,此时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在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重叠,软板24连接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且呈弯折状态。然后,沿着虚线A向外(z方向与-y方向)180°弯折第一极耳121a和第二极耳122,使与第一极耳121a连接的第一保护板21a和与第二极耳122连接的第二保护板22随着第一极耳121a和第二极耳122的弯折,折叠贴合到电池顶峰11的容纳区域111。最后,再沿着虚线A向外(z方向与-y方向)180°弯折第一极耳121b,使与第一极耳121b连接的第一保护板21b折叠贴合到第一保护板21a上,与第一保护板21a重叠,形成如图1所示的电池组件100。
本公开还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将保护板20固定到电池本体10的过程中,也可以是首先,将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第二保护板22分别焊接到第一极耳121a、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上。焊接后的状态如6所示,此时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在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重叠,软板24连接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且呈弯折状态。然后,沿着虚线A向外(z方向与-y方向)180°弯折第一极耳121a、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使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第二保护板22同时折叠贴合到电池顶峰11的容纳区域111,形成如图1所示的电池组件100。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板20,易于折叠贴合到电池本体10上。又由于相比于常规的极耳,第一极耳121和第二极耳122的宽度和/或厚度减小,便于弯折,从而进一步便于将保护板20折叠贴合到电池本体10上。
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沿着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z方向),容纳区域111包括第一容纳区域111a和第二容纳区域111b,第一容纳区域111a位于电池本体10靠近极耳一端的正面,第二容纳区域111b位于电池本体10靠近极耳一端的背面。当极耳由电池顶峰11引出时,电池本体10靠近极耳一端的正面即电池顶峰11的正面,电池本体10靠近极耳一端的背面即电池顶峰11的背面。在本实施例中,电池顶峰11的正面为沿着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z方向),处于上游侧的一面。电池顶峰11的背面为沿着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z方向),处于下游侧的一面,正面与背面为相对的两面。然而,正面与背面并未绝对的正面与背面,第一容纳区域111a也可以位于电池本体10靠近极耳一端的背面,第二容纳区域111b也可以位于电池本体10靠近极耳一端的正面。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分别折叠贴合第一容纳区域111a和第二容纳区域111b。此时,有利于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上的发热器件的热量的散发。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组件的保护板折叠贴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至11所示,保护板20包括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软板24。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软板24的连接关系为:第一保护板21a与第一极耳121a以及第二极耳122连接,第一保护板21b与第一极耳121b以及第二极耳122连接。软板24与第一保护板21a的一端以及第一保护板21b的一端连接。
保护板20的软板24上还连接有柔性电路板25,用于将电池组件100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中的主板电连接。软板24上与柔性电路板25可以是一体的柔性电路板,也可以是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沿着电池本体10的厚度方向(z方向),第一保护板21a与第一保护板21b重叠。重叠的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折叠贴合在电池顶峰11的容纳区域111。并且,在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上分别设置两个第一保护电路。
本公开实施例中,重叠的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相比于常规的单一保护板,宽度小较多,能够减少电池组件100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中的占用空间。保护板20宽度减小所让位出的空间例如可以分配给摄像头等终端内的其他结构,更好地利用终端内部空间。或者,可以将保护板20宽度减小所让位出的空间分配给电芯,即增加电池芯在电池组件100中的体积,从而在相同的安装空间下,有效提升电池的容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软板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一端与相连接。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相连接。同时,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与第二极耳122连接。
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软板24也可以与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其他位置连接。第一极耳121a和第一极耳121b也可以与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的其他位置相连接。
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与软板24的连接可以是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是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与软板24为一体的软硬结合板。第一保护板21a与第一极耳121a和第二极耳122的连接,以及第一保护板21b与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的连接可以是通过激光焊接连接。
将保护板20折叠贴合到电池本体10的过程中,首先,如图8所示,将第一保护板21a焊接到第一极耳121a和第二极耳122上,将第一保护板21b焊接到第二极耳122上。然后,沿着虚线A向外(z方向与-y方向)180°弯折第一极耳121a和第二极耳122,使第一保护板21a随着第一极耳121a和第二极耳122的弯折,折叠贴合到电池顶峰11的容纳区域111。然后,再沿着虚线B向内(-z方向与y方向)180°弯折第二极耳122,并将第一保护板21b焊接到第一极耳121b上,焊接后的状态如图9所示。最后,再沿着虚线A向外(z方向与-y方向)180°弯折弯折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使与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连接的第一保护板21b折叠贴合到第一保护板21a上,与第一保护板21a重叠,形成如图7所示的电池组件100。
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将保护板20折叠贴合到电池本体10的过程中,也可以是首先,将第一保护板21a焊接到第一极耳121a和第二极耳122上,第一保护板21b焊接到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上。然后,沿着虚线A向外(z方向与-y方向)180°弯折第一极耳121a、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使第一保护板21a折叠贴合到电池顶峰11的容纳区域111。最后,沿着虚线B向内(-z方向与y方向)180°弯折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使与第一极耳121b和第二极耳122连接的第一保护板21b折叠贴合到第一保护板21a上,形成如图7所示的电池组件100。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板20省去了第二保护板22,能节省更大的空间,制作工艺也变得更加简单。但是,为了保证电池组件100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需要在第一保护板21a和第一保护板21b上分别设置两个第一保护电路路。相比于包括第二保护板22的保护板20,由于多出一个保护电路,制造成本有所增加。
综合考虑前述的实施例,当电池组件100的安装空间只需要局部避位就可以满足安装要求的时候,可以采用包括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第二保护板22和软板24的保护板20。此时,既可以满足要求需求,又可以节约成本。当电池组件100的安装空间更加有限,局部避位不能满足安装要求的时候,可以采用包括第一保护板21a、第一保护板21b、和软板24的保护板20。此时,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是能有在更小的空间内安装电池组件100。
在前述实施例中,保护板20为软板与硬板相结合的可折叠保护板,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保护板20为一体的软板,N个第一保护板为一体的软板的分支。N个第一保护板可折叠贴合在电池顶峰11的容纳区域111。同样可以达到减小电池的占用空间、提升电池容量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200,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100。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上形成有容纳区域;
极耳,设置在所述电池本体上,包括N个第一极耳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极耳;以及
保护板,包括N个第一保护板,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所述第一保护板和N个所述第一极耳一一对应连接,N个所述第一保护板通过N个所述第一极耳折叠贴合在所述容纳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护板为硬板;
所述保护板还包括软板,所述软板连接N个所述第一保护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板还包括第二保护板;
所述第二保护板与所述第二极耳以及所述软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N个所述第一保护板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电池本体的厚度方向,折叠后的N个所述第一保护板重叠,且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保护板的重叠区域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N个所述第一保护板上和/或所述第二保护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保护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保护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护板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区域形成在所述电池本体的电池顶峰上,所述电池顶峰的厚度小于所述电池本体的厚度;
所述极耳由所述电池顶峰引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电池本体的厚度方向,所述容纳区域包括第一容纳区域和第二容纳区域;
所述第一容纳区域位于所述电池本体靠近所述极耳一端的正面,所述第二容纳区域位于所述电池本体靠近所述极耳一端的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板为一体的软板,N个所述第一保护板为所述软板的分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极耳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时,所述第一极耳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极耳的宽度,和/或
所述第一极耳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极耳的厚度。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
CN202010888185.XA 2020-08-28 2020-08-28 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42041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8185.XA CN114204141A (zh) 2020-08-28 2020-08-28 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8185.XA CN114204141A (zh) 2020-08-28 2020-08-28 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4141A true CN114204141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8185.XA Pending CN114204141A (zh) 2020-08-28 2020-08-28 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41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59322A1 (zh) 电子设备
CN113437443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US20230238667A1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30076412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battery
CN103367684A (zh) 可再充电电池组
JP2009146879A (ja) 保護回路基板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KR101483131B1 (ko) 전지 팩
CN112133876B (zh) 电池及终端设备
CN211455731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20100092805A1 (en) Protective circuit module an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CN113611986A (zh)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KR101430619B1 (ko) 전지 팩
CN212303758U (zh) 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711499B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14204141A (zh) 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5184263U (zh) 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US20210249641A1 (en) Composite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0668517U (zh)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EP4220815A1 (en) Battery pack connector
CN217544856U (zh) 电池和终端设备
EP4020659A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module packag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30261332A1 (en) Wiring module
EP3863107A1 (en) Composite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8919187U (zh) 电池和终端设备
CN221043357U (zh) 电池保护板及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