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9849B - 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9849B
CN114189849B CN202111470811.4A CN202111470811A CN114189849B CN 114189849 B CN114189849 B CN 114189849B CN 202111470811 A CN202111470811 A CN 202111470811A CN 114189849 B CN114189849 B CN 1141898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 card
mobile terminal
use mod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08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9849A (zh
Inventor
杨定涛
杜军红
葛振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o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o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o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o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08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9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9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9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05Configuring for program initiating, e.g. using registry, configuration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21Dynamic linking or loading; Link editing at or after load time, e.g. Java class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移动终端统一设置有至少两个SIM卡槽,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新建有一个目标分区,该目标分区中预存有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上述方法包括:在移动终端接收到开机指令后,读取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根据该SIM卡数量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加载与目标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其中,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包括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使移动终端在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之间灵活转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移动终端需要支持全球很多国家和运营商,而不同国家和运营商的需求往往不一致,例如有些国家或运营商只需要单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简称SIM卡)移动终端,而有些国家或运营商则更青睐于多SIM卡移动终端,例如双卡双待、三卡三待等。
目前,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和运营商的差异化需求,针对同一款移动终端,生产厂家通常会建立多条不同的产线,分别用于生产能够安装不同数量SIM卡的移动终端。
其中,由于使用不同数量SIM卡的移动终端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的产线需要使用不同的物料与工艺,同时还需要针对安装不同数量SIM卡的移动终端分别开发不同的程序,既增加了生产复杂度,还增加了软件维护成本。另外,当生产出的单SIM卡移动终端或多SIM卡移动终端滞销时,滞销的移动终端无法灵活的转换市场,只能报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加载移动终端的配置程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至少两个SIM卡槽,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新建有一个目标分区,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有SIM卡数量配置信息;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开机指令后,读取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包括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加载与所述目标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管理设备输入的目标修改指令时,确定所述管理设备是否具备修改权限,所述目标修改指令用于修改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若所述管理设备具备修改权限,则根据所述目标修改指令修改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包括单SIM卡配置信息与双SIM卡配置信息;所述多SIM卡使用模式包括双SIM卡使用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包括:
当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单SIM卡配置信息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
当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双SIM卡配置信息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修改指令修改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包括:
当所述目标修改指令为双SIM卡修改指令,且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单SIM卡配置信息时,将所述单SIM卡配置信息修改为双SIM卡配置信息;
当所述目标修改指令为单SIM卡修改指令,且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双SIM卡配置信息时,将所述双SIM卡配置信息修改为单SIM卡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加载与所述目标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第一配置程序,所述第一配置程序为所述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当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第二配置程序,所述第二配置程序为所述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载第一配置程序,包括:
加载所述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单SIM卡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程序;
所述加载第二配置程序,包括:
加载所述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双SIM卡UI程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载第一配置程序,还包括:
加载所述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单SIM卡驱动程序;
所述加载第二配置程序,还包括:
加载所述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双SIM卡驱动程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装置,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至少两个SIM卡槽,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新建有一个目标分区,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有SIM卡数量配置信息;所述装置包括:
读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开机指令后,读取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包括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
加载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加载与所述目标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
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管理设备输入的目标修改指令时,确定所述管理设备是否具备修改权限,所述目标修改指令用于修改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若所述管理设备具备修改权限,则根据所述目标修改指令修改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包括单SIM卡配置信息与双SIM卡配置信息;所述多SIM卡使用模式包括双SIM卡使用模式;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单SIM卡配置信息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
当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双SIM卡配置信息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新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目标修改指令为双SIM卡修改指令,且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单SIM卡配置信息时,将所述单SIM卡配置信息修改为双SIM卡配置信息;
当所述目标修改指令为单SIM卡修改指令,且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双SIM卡配置信息时,将所述双SIM卡配置信息修改为单SIM卡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载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第一配置程序,所述第一配置程序为所述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当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第二配置程序,所述第二配置程序为所述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载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所述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单SIM卡用户界面UI程序;
当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所述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双SIM卡UI程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载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所述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单SIM卡驱动程序;
当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所述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双SIM卡驱动程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通过统一在移动终端中设置至少两个SIM卡槽,使单SIM卡移动终端与多SIM卡移动终端可以由同一产线采用相同的物料生产;同时针对单SIM卡移动终端与多SIM卡移动终端可以开发一套程序,在实际使用时,移动终端根据当前的使用模式,加载移动终端所需的配置程序,从而降低了生产复杂度与软件维护成本。另外,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使移动终端在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之间灵活转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装置的程序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虽然本申请中公开内容按照示范性一个或几个实例来介绍,但应理解,可以就这些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完整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例如能够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图示或描述中给出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模块”,是指任何已知或后来开发的硬件、软件、固件、人工智能、模糊逻辑或硬件或/和软件代码的组合,能够执行与该元件相关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可选的,该移动终端可以是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设备,例如手机、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器组件102、存储器104、电源组件106、多媒体组件108、音频组件110、输入/输出(I/O)接口112,以及通信组件116。
其中,处理器组件102通常控制移动终端1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器组件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指令。此外,处理器组件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器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器组件1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08和处理器组件1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移动终端1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移动终端1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06为移动终端1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它与为移动终端1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08包括在移动终端1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移动终端1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移动终端1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04或经由通信组件116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12为处理器组件1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通信组件116被配置为便于移动终端1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移动终端1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通信组件116可以包括模拟和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基于射频信号和/或光信号的无线通信电路。通信组件116中的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包括射频收发器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低噪声放大器、开关、滤波器、双工器和天线。举例来说,通信组件116可以包括近场通信天线和近场通信收发器,还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收发器和天线,无线局域网收发器电路和天线等。
移动终端10可以进一步包括传感器。传感器可以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基于光和电容的接近传感器,触摸传感器(例如,基于光触摸传感器和/或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其中,触摸传感器可以是触控显示屏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一个触摸传感器结构独立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其它传感器等。
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显示器。显示器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使用其它显示技术的显示器中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目前,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和运营商的差异化需求,针对同一款移动终端,生产厂家通常会建立多条不同的产线,分别用于生产能够安装不同数量SIM卡的移动终端,如分别生产只能安装一个SIM卡的单SIM卡移动终端、可以同时安装两个SIM卡的双SIM卡移动终端、可以同时安装三个SIM卡的三SIM卡移动终端等。
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产线需要使用不同的物料与工艺,同时还需要针对安装不同数量SIM卡的移动终端分别开发不同的程序,既增加了生产复杂度,还增加了软件维护成本。另外,当生产出的单SIM卡移动终端或多SIM卡移动终端滞销时,滞销的移动终端无法灵活的转换市场,只能报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通过统一在移动终端中设置至少两个SIM卡槽,使单SIM卡移动终端与多SIM卡移动终端可以由同一产线采用相同的物料生产;同时针对单SIM卡移动终端与多SIM卡移动终端可以开发一套程序,在实际使用时,移动终端根据当前的使用模式,只加载移动终端所需的配置程序,从而降低了生产难度与软件维护成本;另外,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使移动终端在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之间灵活转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下面采用详细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S201、在移动终端接收到开机指令后,读取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Memory)中新建一个分区devinfo,用于存储移动终端有关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以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可以在Android引导模式下(fastboot模式),根据移动终端的销售需求,包括出货国家或运营商的需求,确定上述移动终端需要作为单SIM卡移动终端使用,还是作为多SIM卡移动终端使用。
在确定上述移动终端的SIM卡数量需求之后,在上述分区devinfo中写入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上述移动终端作为单SIM卡移动终端使用时,在上述分区devinfo中写入单SIM卡配置信息;在确定上述移动终端作为双SIM卡移动终端使用时,在上述分区devinfo中写入双SIM卡配置信息。
示例性的,在确定上述移动终端作为单SIM卡移动终端使用时,在上述分区devinfo中写入multisim=ssss;在确定上述移动终端作为双SIM卡移动终端使用时,在上述分区devinfo中写入multisim=dsds。其中,“ssss”表示只有一个SIM卡,“dsds”表示有两个SIM卡。
其中,上述SIM卡又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或智能卡,是网络运营商根据用户的请求提供给用户的通信模块,以供网络用户利用该SIM卡上的数据以及通信电路实现与运营商网络进行网络通信,从而实现终端设备的网络通信业务应用。
其中,上述SIM卡可以包括各种规格和标准的SIM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只要根据SIM卡的信息可以识别用户即可。
例如,在支持的网络模式上,上述SIM卡可以为普通的SIM卡,也可以为全球用户识别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卡);在卡的尺寸上,上述SIM卡可以是尺寸为25mm×15mm的标准SIM卡,也可以是尺寸为12mmx15mm的小SIM卡(即Micro SIM),还可以是尺寸为12mmx9mm的微型SIM卡(即Nano SIM)。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SIM卡可以是应用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nd generation,2G)网络的SIM卡、应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 generation,3G)网络的SIM卡(如全球用农户身份识别模块(universal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或者应用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4G)网络的SIM卡,也还可以是应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5G)网络的SIM卡。
S202、根据上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其中,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包括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在Linux启动时,进入引导程序preload,读取上述分区devinfo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根据该SIM卡数量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单SIM卡配置信息时,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当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双SIM卡配置信息时,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
可选的,在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后,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设置移动终端的SIM卡使用模式属性值。
示例性的,当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时,将移动终端的SIM卡使用模式属性值设置为persist.vendor.multisim=ssss;当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时,将移动终端的SIM卡使用模式属性值设置为persist.vendor.multisim=dsds。
其中,在设置上述移动终端的SIM卡使用模式属性值之后,即可进入Android操作系统。
S203、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加载与目标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之后,即可加载与目标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例如,当确定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当确定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上述移动终端只有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双SIM卡使用模式时,可以统一在上述移动终端中设置两个SIM卡槽,从而可以采用相同的生产流程与物流即可生产出上述两种具有不同使用模式的移动终端,有助于降低工厂生产复杂度,提升生产效率;另外,针对单SIM卡移动终端与多SIM卡移动终端可以开发一套程序,在实际使用时,移动终端根据当前的使用模式,加载移动终端所需的配置程序,从而可以减少软件测试成本与维护成本。
在本申请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终端接收到管理设备输入的目标修改指令时,确定该管理设备是否具备修改权限,若该管理设备具备修改权限,则根据上述目标修改指令修改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示例性的,当单SIM卡移动终端滞销时,可以通过管理设备修改上述devinfo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来将单SIM卡移动终端转换为双SIM卡使用模式进行销售;或者,当双SIM卡移动终端滞销时,可以通过管理设备修改上述devinfo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来将双SIM卡移动终端转换为单SIM卡使用模式进行销售,方便快捷。
其中,当目标修改指令为双SIM卡修改指令,且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单SIM卡配置信息时,将单SIM卡配置信息修改为双SIM卡配置信息;当目标修改指令为单SIM卡修改指令,且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双SIM卡配置信息时,将双SIM卡配置信息修改为单SIM卡配置信息。
其中,移动终端与管理设备之件可以预先设置好修改权限,只有具备修改权限的管理设备才能够修改移动终端中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可选的,将双SIM卡移动终端转换为单SIM卡使用模式进行销售时,可以采用一些挡板或者插板来遮盖住其中一个SIM卡槽。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通过统一在移动终端中设置至少两个SIM卡槽,使单SIM卡移动终端与多SIM卡移动终端可以由同一产线采用相同的物料生产;同时针对单SIM卡移动终端与多SIM卡移动终端可以开发一套程序,在实际使用时,移动终端根据当前的使用模式,加载移动终端所需的配置程序,从而降低了生产复杂度与软件维护成本。另外,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使移动终端在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之间灵活转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S301.在移动终端进入fastboot模式后,根据实际需求,将SIM卡数量配置信息写入存储器中新建的目标分区。
示例性的,双SIM卡移动终端在目标分区写入multisim=dsds,单SIM卡移动终端在目标分区写入multisim=ssss。
S302.Linux端在加载之前,移动终端先进入preload引导模式,然后在preload引导模式下,读取目标分区中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并设置SIM卡配置信息。
示例性的,双SIM卡移动终端设置为persist.vendor.multisim=dsds;单SIM卡移动终端设置为persist.vendor.multisim=ssss。
在设置SIM卡配置信息之后,启动移动终端内置的操作系统(如安卓系统),根据上述SIM卡配置信息加载单SIM卡UI界面或双SIM卡UI界面。
例如,当读取到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dsds”时,则加载双SIM卡UI界面;当读取到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ssss”时,则加载单SIM卡UI界面。
S303.在调制解调器(Modem)初始化时,读取目标分区中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并根据该SIM卡数量配置信息,加载单SIM卡驱动程序或双SIM卡驱动程序。
例如,当读取到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单SIM卡配置信息时,则加载单SIM卡驱动程序;当读取到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双SIM卡配置信息时,则加载双SIM卡驱动程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时,移动终端支持双卡双待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可以使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根据实际销售需求进行转换,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需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装置。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装置的程序模块示意图,该移动终端的配置装置包括:
读取模块401,用于在移动终端接收到开机指令后,读取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其中,上述移动终端设置有至少两个SIM卡槽,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新建有一个目标分区,该目标分区中预存有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SIM卡数量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其中,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包括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
加载模块403,用于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加载与目标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配置装置,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使移动终端在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之间灵活转换,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包括单SIM卡配置信息与双SIM卡配置信息;多SIM卡使用模式包括双SIM卡使用模式;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
当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单SIM卡配置信息时,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当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双SIM卡配置信息时,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加载模块403具体用于:
当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第一配置程序,该第一配置程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当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第二配置程序,该第二配置程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加载模块403具体用于:
当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单SIM卡UI程序;当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双SIM卡UI程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加载模块403还用于:
当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单SIM卡驱动程序;当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双SIM卡驱动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读取模块401、确定模块402及加载模块403具体执行的内容可以参阅图2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内容,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可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内容,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内容,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模块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至少两个SIM卡槽,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新建有一个目标分区,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有SIM卡数量配置信息;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开机指令后,读取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包括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加载与所述目标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管理设备输入的目标修改指令时,确定所述管理设备是否具备修改权限,所述目标修改指令用于修改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若所述管理设备具备修改权限,则根据所述目标修改指令修改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包括单SIM卡配置信息与双SIM卡配置信息;所述多SIM卡使用模式包括双SIM卡使用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包括:
当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单SIM卡配置信息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
当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双SIM卡配置信息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修改指令修改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包括:
当所述目标修改指令为双SIM卡修改指令,且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单SIM卡配置信息时,将所述单SIM卡配置信息修改为双SIM卡配置信息;
当所述目标修改指令为单SIM卡修改指令,且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为双SIM卡配置信息时,将所述双SIM卡配置信息修改为单SIM卡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加载与所述目标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单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第一配置程序,所述第一配置程序为所述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当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为双SIM卡使用模式时,加载第二配置程序,所述第二配置程序为所述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第一配置程序,包括:
加载所述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单SIM卡用户界面UI程序;
所述加载第二配置程序,包括:
加载所述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双SIM卡UI程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第一配置程序,还包括:
加载所述单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单SIM卡驱动程序;
所述加载第二配置程序,还包括:
加载所述双SIM卡使用模式对应的双SIM卡驱动程序。
8.一种移动终端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至少两个SIM卡槽,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新建有一个目标分区,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有SIM卡数量配置信息;所述装置包括:
读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开机指令后,读取所述目标分区中预存的SIM卡数量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IM卡数量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模式包括单SIM卡使用模式与多SIM卡使用模式;
加载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目标使用模式,加载与所述目标使用模式对应的配置程序。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
CN202111470811.4A 2021-12-03 2021-12-03 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4189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0811.4A CN114189849B (zh) 2021-12-03 2021-12-03 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0811.4A CN114189849B (zh) 2021-12-03 2021-12-03 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849A CN114189849A (zh) 2022-03-15
CN114189849B true CN114189849B (zh) 2024-03-19

Family

ID=8060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0811.4A Active CN114189849B (zh) 2021-12-03 2021-12-03 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984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1216A (zh) * 2015-12-01 2016-03-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多模双卡终端sim卡切换方法和多模双卡终端设备
WO2016061966A1 (zh) * 2014-10-21 2016-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i加载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454979A (zh) * 2016-11-14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079283A (zh) * 2014-07-24 2017-08-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sim的设备自动配置系统和过程
CN108391025A (zh) * 2018-01-30 2018-08-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访问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283A (zh) * 2014-07-24 2017-08-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sim的设备自动配置系统和过程
WO2016061966A1 (zh) * 2014-10-21 2016-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i加载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451216A (zh) * 2015-12-01 2016-03-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多模双卡终端sim卡切换方法和多模双卡终端设备
CN106454979A (zh) * 2016-11-14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391025A (zh) * 2018-01-30 2018-08-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访问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849A (zh)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5609B (zh) 卡模拟功能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582207B (zh) 多任务管理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7291626B (zh) 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04394263A (zh) 接入点列表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5488112A (zh) 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11324249B (zh) 多媒体素材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4109864A1 (en) Application display continu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6775903B (zh) 安全策略文件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8011191B (zh) 天线、终端、控制天线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30546B (zh) 系统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7463372B (zh) 一种数据驱动的页面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06708967B (zh) 页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078356A (zh) Gpu集群资源控制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369923B (zh) 天线组件及终端
CN114189849B (zh) 移动终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05487903A (zh) 系统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07463419B (zh) 应用重启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78687B (zh) 内存分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57706A (zh) 应用加载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841625A (zh) 基于安卓的usb网卡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67063A (zh) 应用程序的资源更新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12632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37932B (zh) 接入5g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241097B (zh) 处理对象的方法、处理对象的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60341B (zh) 前端应用维护、加载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