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9266A - 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9266A
CN114189266A CN202010960754.7A CN202010960754A CN114189266A CN 114189266 A CN114189266 A CN 114189266A CN 202010960754 A CN202010960754 A CN 202010960754A CN 114189266 A CN114189266 A CN 114189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erminal
mimo
base station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07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祥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9607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92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2308 priority patent/WO202205257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9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在终端与基站采用MIMO工作模式通信的过程中,终端可以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通过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向基站反馈其MIMO天线对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这样,当基站根据终端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确定当前的信号质量不适宜与终端继续采用MIMO方式通信后,可以向终端发送模式调整指令,让终端退出MIMO工作模式,并采用MIMO天线中的天线作为辅天线,与主天线一起接收下行信号,实现接收分集,从而增大接收天线的增益,增强信号接收质量,提高终端的接收灵敏度与用户的通信体验。同时,因为MIMO天线在终端退出MIMO工作模式后,也会继续参与通信工作,不至于处于闲置状态下,提升了天线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上已经配备了MIMO(multiple-in multiple-out,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在通信质量较好的场景下,终端可以进入MIMO工作模式,与基站同时进行多路信号的传输,提升信号传输速率。但是在弱信号场景下,也即通信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会伴随着高误码率,这会影响通信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弱信号场景下的通信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当终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处于MIMO工作模式时,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用于表征MIMO天线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
接收基站发送的模式调整指令,所述模式调整指令能表征所述接收质量不满足所述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
根据模式调整指令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辅天线为MIMO天线中的天线;
对主天线与辅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在其MIMO天线处于MIMO工作模式时发送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用于表征MIMO天线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
确定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表征的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
向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模式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实现接收分集,辅天线为MIMO天线中的天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一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或,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二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二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第一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与第二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通信控制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第二终端通信控制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二中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在终端与基站采用MIMO工作模式通信的过程中,终端可以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通过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向基站反馈其MIMO天线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这样,当基站根据终端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确定当前的信号质量不适宜与终端继续采用MIMO方式通信后,可以向终端发送模式调整指令,让终端根据该模式调整指令退出MIMO工作模式,并采用MIMO天线中的天线作为辅天线,与主天线一起接收下行信号,实现接收分集,从而增大接收天线的增益,增强信号接收质量,提高终端的接收灵敏度,提升终端侧用户的通信体验。同时,因为MIMO天线在终端退出MIMO工作模式后,也会继续参与通信工作,不至于处于闲置状态下,提升了天线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的一种交互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的一种交互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通信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终端与基站在弱信号场景下依旧采用MIMO方式通信,误码率高,通信质量差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案,该终端通信控制方案由终端与基站二者配合实现,下面结合图1示出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案中终端与基站的交互流程图进行方案阐述:
S102:终端处于MIMO工作模式时,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
终端上部署有MIMO天线,MIMO天线通常包括多个天线,在本实施例中,MIMO天线中至少包括两个天线。终端处于MIMO工作模式时,其MIMO天线中的各天线传输的是不同的信号,MIMO天线中各天线对信号的传输质量也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定MIMO天线中各天线的接收质量,终端可以对MIMO天线中天线的接收质量进行测量。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中,接收质量可以采用接收信号强度、SNR(Signal Noise Ratio,信噪比)、SIR(SignalInference Ratio,信干比)等几种接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来表征。例如,在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强度可以采用RSRP(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来表征,因此,终端可以测量MIMO天线中各天线的RSRP来体现各天线的接收质量。例如,在NR(New Radio,新空口)通信系统中,终端可以测量MIMO天线的SNR和/或SIR来天线各天线的接收质量。
终端测量到MIMO天线的接收质量之后,基于测量得到的参数生成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用于向基站反馈自身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接收质量反馈信息中包含有MIMO天线中天线的接收参数测量值。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示例中,终端还可以先对MIMO天线中各天线的接收参数的测量值进行处理之后,再将处理结果携带在接收质量反馈信息中。
可选地,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可以每一个天线都有对应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也即天线与接收质量反馈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是一对一的。另一些示例中,也可以将部分天线对应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合并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终端生成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可能依旧有多个,但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的数量小于MIMO天线中天线的数目。还有一些示例中,终端针对MIMO天线仅生成一个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在这一个接收质量反馈信息中,终端可以携带能够表征MIMO天线中所有天线接收质量的信息,例如,携带各天线对应的接收参数的测量值。
对于终端生成不只一个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的情况,终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采用同一信道将这些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也可以在同一时刻采用不同的信道分别发送给基站。或者是在不同的时刻采用不同的信道发送给基站。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MIMO天线中的每一个天线都有与其唯一对应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控制MIMO天线以MIMO工作模式工作,同时将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此时,MIMO天线中的天线a用于向基站发送天线a对应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而天线b则用于向基站发送天线b对应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终端可以采用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也即,终端将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携带与SRS中发送给基站。NR通信系统中,SRS用于基站探测终端的位置和信道质量。终端控制各天线向基站发送SRS,然后基站通过各接收终端各天线发送的SRS信号,从而实现对各天线信道的评估,并根据信道评估结果分配下行资源,以达到最佳吞吐量。可以理解的是,在SRS模式下能够参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数越多,基站的信道估计结果也就越准确。所以,对于终端的MIMO天线而言,MIMO天线中的每个天线都会向基站发送SRS。所以,MIMO天线中的各天线可以将自己对应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携带在自己发送给基站的SRS中,随着SRS发送给基站。让基站在实现信道评估的同时了解到该天线对其所发送信号的接收情况。
S104:基站确定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表征的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
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后,可以判断终端当前对基站下行信号接收质量是否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可选地,基站可以针对接收参数设置对应的接收参数阈值,判断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对应的接收参数是否达到对应的接收参数阈值。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终端测量过程中测量了天线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接收参数,则基站侧会针对每一种接收参数设置一个对应的接收参数阈值。例如,如果终端同时测量了MIMO天线的SNR与接收信号强度,则基站侧会针对SNR设置SNR阈值,针对接收信号强度设置接收信号强度阈值。
另外,接收质量反馈信息中若携带有个天线对应的接收参数,则基站在确定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表征的接收质量是否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时,可以先将这些接收参数以MIMO天线整体为粒度进行处理,例如,计算出这些接收参数的和值或均值等,这样就可以将原本以MIMO天线中单个天线为粒度的参数处理成以MIMO天线整体为粒度参数。这样在将该参数与对应的接收参数阈值进行比较时,一次比较即可得到明确结果。例如,假定终端中MIMO天线中有4个天线,则终端在测量天线SNR时会分别得到4个SNR值。基站通过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得到这4个天线各自的SNR值以后,可以计算出这4个SNR值的均值,从而得带MIMO天线的SNR均值,随后将该SNR均值与SNR阈值进行比较。若SNR均值大于等于SNR阈值,则基站可以判断终端当前的接收质量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反之,若SNR均值低于SNR阈值,则基站可以判断终端当前的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分别将MIMO天线中各天线的接收参数同接收参数阈值进行比较,然后统计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有预设比例或预设数目的接收参数低于接收参数阈值,若是,则确定所终端MIMO天线的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反之,则确定终端的接收质量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例如,假定终端的MIMO天线有3个5个天线,则基站可以分别比较每一个天线对应的接收参数与接收参数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若确定有至少两个天线对应的接收参数小于接收参数阈值,则确定终端当前的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
S106:基站向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
如果基站确定终端当前的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之后,可以向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模式切换指令能够让终端退出MIMO工作模式,转而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对基站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分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介绍,将终端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下行信号实现接收分集的工作模式称为“分集工作模式”。
S108:终端根据模式调整指令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
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模式切换指令后,可以确定其接收指令已经不能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了,因此将不再采用MIMO工作模式与基站通信,而是会从MIMO天线中确定出辅天线,然后利用该辅天线与主天线一起对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进行接收。本实施例中的主天线指的是终端的发射天线,也天线也是终端的主接收天线。
可以理解的是,辅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超过一个,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终端会从MIMO天线中确定出两个辅天线。
辅天线可以由终端自主选择确定,例如,终端可以随机从MIMO天线中确定出辅天线。或者终端可以根据各天线的序号大小,选择序号最大或最小的天线作为辅天线。还有一些示例中,终端可以根据MIMO天线中各天线的接收参数选择辅天线,这样终端可以选择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相对较好的天线作为辅天线。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终端测量的接收参数为SNR,则终端可以选择MIMO天线中SNR值最高的一个作为辅天线。当然在其他示例中,终端也并不一定要选择SNR值最高的天线作为辅天线,例如SNR值次高的也可以。还有一些示例中,终端测量的接收参数不只一种,在这种情况,终端可以综合各天线的各种参数来确定天线的整体接收情况,然后选择综合接收质量较优或最优的天线作为辅天线。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选择出的辅天线,是需要接收基站下行信号的,因此,基站也应当要知晓哪一个天线是辅天线。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终端选择出辅天线之后,可以通知基站,让基站基于该通知确定辅天线。还有一些示例中,终端选择辅天线的原则是与基站约定好的,因此,基站也可以按照与终端同样的原则确定出辅天线,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终端与基站并不会直接交互关于辅天线的信息,但二者会依据相同的选择原则选择出同样的辅天线。不过可以理解的是,终端与基站预先约定选择辅天线原则的方案中,终端向基站发送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中必须要携带MIMO天线各天线的接收参数,以便为基站提供选择依据。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当中,辅天线可以由基站选择完成之后通知终端。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模式切换指令中还携带有辅天线指示,该辅天线指示作为一种指示信息,用于向终端指示基站从终端的MIMO天线中为终端选择的辅天线。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随机选择MIMO天线中的天线作为辅天线,还有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基于MIMO天线中各天线的序号选择辅天线。当然,另外一些示例中,基站也可以基于MIMO天线中各天线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情况来选择辅天线。例如,如果终端发送给基站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中携带有MIMO天线各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则基站可以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的一个天线作为辅天线。
可以理解的是,其他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将辅天线指示与模式切换指令分别发送给终端,例如,基站先发送模式切换指令给终端,然后再发送模式辅天线指示,或者是基站将模式切换指令与辅天线指示同时分别发送给终端。
S110:终端对主天线与辅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处理。
终端利用主天线与辅天线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后,可以对主天线与辅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处理。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终端可以采用最大比值合并(Maximal Ratio Combining)算法对主天线与辅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处理,在该处理方案中,终端会给分集的n路不同信号乘上一个不同的系数wi(i=1,2,……,n),wi的值与n路分支的衰落系数hi(i=1,2,……,n)有关。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对接收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处理的方式并不限于最大比值合并算法一种,例如,在其他一些示例中,终端也可以采用等增益合并算法或者是选择式合并算法等。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主天线与辅天线的传输路径存在多径正交,二者相互独立,基本不存在耦合,因此,终端利用最大比值合并二者的接收结果,能够获得最佳分集增益,从而提升终端接收灵敏度,增强通信质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为了在终端所处通信环境转良以后,终端与基站能够继续采用MIMO工作模式进行信号传输,终端和基站可以每个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测试,例如,基站与终端在约定好的一些时刻采用MIMO工作模式进行参考信号交互,从而让基站了解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通信质量,进而在终端MIMO天线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后,重新切换至MIMO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终端通过向基站发送表征其MIMO天线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从而让基站评估终端当前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继续采用MIMO工作模式,并在确定结果为否时指示终端切换至分集工作模式,让终端利用MIMO天线中的天线作为辅天线,与主天线一起对基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接收分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原本应处于闲置状态的MIMO天线的利用率,同时,也能通过主辅天线的接收分集提升终端对基站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增强终端的接收灵敏度,增强用户的通信体验。
实施例二: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前述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的优点与细节更清楚,本实施例将结合示例对该方案做进一步阐述,请参见图2示出的交互流程图:
S202:终端控制MIMO天线以MIMO工作模式与基站进行交互。
在本实施例中,当终端处于强信号场景下时,控制MIMO天线以MIMO工作模式进行通信。
S204:终端测量MIMO天线中各天线的接收参数。
终端在与基站采用MIMO工作模式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可以对MIMO天线中个各天线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进行测量,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测量的接收参数包括接收信号强度与SNR两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一些示例中,测量的接收参数可以仅为接收信号强度与SNR两种中的某一种,或者是其他接收参数,又或者是接收信号强度、SNR与其他接收参数的结合。
S206:终端控制MIMO天线中各天线将携带该天线接收参数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通过SRS发送给基站。
终端测量出MIMO天线中各天线的接收参数之后,可以将接收参数采用SRS发送给基站。在本实施例中,对于MIMO天线中的每一个天线,终端可以控制该天线向基站发送携带该天线接收参数的SRS信号作为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以,对于一个有8个天线组成的MIMO天线,终端会分别控制这8根天线发送SRS信号给基站。
S208:基站分别将终端MIMO天线中各天线对应的接收参数同接收参数阈值进行比较。
基站接收终端MIMO天线各天线发送的SRS信号后,可以提取出对应的接收参数。然后将接收参数与接收参数阈值进行比较。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设置有SNR阈值与接收信号强度阈值。例如,对于MIMO天线中天线a发送的SRS信号,基站将提取出的SNR值与SNR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比较结果;同时,基站也会将从该SRS中提取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S210:基站确定存在预设数目的天线的接收参数低于接收参数阈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如果基站确定有两个天线的SNR值低于SNR阈值,且有三个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低于接收信号强度阈值,则基站可以确定终端的MIMO天线不适宜继续以MIMO工作模式进行通信,否则终端侧的通信质量将会非常差。
S212:基站根据终端MIMO天线中各天线的接收参数选择辅天线。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可以仅基于SNR与接收信号强度中的一个来选择辅天线,也可以同时根据SNR与接收信号强度选择辅天线,以便选择出综合情况较优的天线作为辅天线。
另外,本实施例中,基站仅从终端的MIMO天线中选择一个作为辅天线,不过,在本实施例的其他一些示例中,基站选择的辅天线可以又至少两个,甚至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将MIMO天线中的所有天线均选择作为辅天线。
S214:基站向终端发送携带辅天线指示的模式切换指令。
基站选择出辅天线后,可以向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在模式切换指令中携带有用于指示辅天线的辅天线指示,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在模式切换指令中携带辅天线的序号或标识等能够从MIMO天线中唯一区分一个天线的信息。
S216:终端退出MIMO工作模式采用辅天线与主天线共用接收基站的下行信号。
终端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后,从中提取出辅天线指示,基于辅天线指示确定出基站为其选择的辅天线,然后控制MIMO天线中除辅天线以外的其他天线停止工作,同时控制主天线与辅天线一起接收下行信号。
S218:终端采用最大比值合并算法处理主天线与辅天线的接收信号。
主天线与辅天线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后,终端采用最大比值合并算法对这两路接收信号进行分集处理,从而得带合并接收信号,并对合并接收信号进行解析等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不仅扩大了MIMO天线的应用场景,提升了天线资源的利用率,优化了终端对基站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增强了终端接收灵敏度。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该存储介质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多个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编译并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在本实施例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第一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与第二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终端通信控制程序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介绍的任意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中终端侧的流程。第二终端通信控制程序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介绍的任意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中基站侧的流程。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装置,该计算机可读装置上存储有如上所示的计算机程序。本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装置可包括如上所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通信设备,如图3所示:通信设备30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以及用于连接处理器31与存储器32的通信总线33,其中存储器32可以为前述存储有第一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与第二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中至少一个的存储介质。
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通信设备30为终端,其处理器31可以读取第一终端通信控制程序,进行编译并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终端侧的流程:
当终端的MIMO天线处于MIMO工作模式时,处理器31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该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用于表征MIMO天线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随后,处理器31接收基站在确定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时发送的模式调整指令,并根据模式调整指令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该辅天线为MIMO天线中的天线。然后,处理器31对主天线与辅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处理。
可选地,处理器31通过探测参考信号SRS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处理器31采用最大比值合并算法对主天线与辅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处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根据模式调整指令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之前,处理器31从MIMO天线中选择天线作为终端的辅天线;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中,处理器31接收到的模式调整指令中还包括辅天线指示,处理器31根据模式调整指令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之前,还会根据辅天线指示确定基站为终端选择的辅天线。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种示例中,通信设备30为基站,其处理器31可以读取第二终端通信控制程序,进行编译并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基站侧的流程:
处理器31接收终端在其MIMO天线处于MIMO工作模式时发送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该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用于表征MIMO天线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然后,处理器31确定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表征的接收质量是否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若确定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则处理器31向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该模式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实现接收分集,辅天线为MIMO天线中的天线。
可选地,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包括MIMO天线中各天线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参数,接收参数包括接收信号强度、信噪比SNR和信干比SIR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处理器31确定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表征的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时,可以根据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判断MIMO天线中是否存在预设比例或预设数目的天线对应的接收参数低于接收参数阈值;然后在MIMO天线中存在预设比例或预设数目的天线对应的接收参数低于接收参数阈值时,确定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表征的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处理器31向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之前,还可以先从MIMO天线中选择天线作为终端的辅天线,然后生成携带辅天线指示的模式切换指令。
可选地,处理器31可以确定MIMO天线中各天线的SNR,然后选择SNR最高的一个天线作为终端的辅天线。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4,该通信系统4中包括基站41以及多个终端42,请参见图4所示,基站41可以为前述处理器31执行第二终端通信控制程序的通信设备,而终端42可以为前述处理器31执行第一终端通信控制程序的通信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在终端与基站采用MIMO工作模式通信的过程中,终端可以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通过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向基站反馈其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情况。这样,当基站根据终端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确定当前的信号质量不适宜与终端继续采用MIMO方式通信后,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模式调整指令,让终端根据该模式调整指令退出MIMO工作模式,并采用MIMO天线中的天线作为辅天线,与主天线一起接收下行信号,实现接收分集,从而增大接收天线的增益,增强信号接收质量,提高终端的接收灵敏度,提升终端侧用户的通信体验。同时,因为MIMO天线在终端退出MIMO工作模式后,也会继续参与通信工作,不至于处于闲置状态下,提升了天线资源的利用率。
可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当终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处于MIMO工作模式时,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述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MIMO天线对所述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模式调整指令,所述模式调整指令用于表征所述接收质量不满足所述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
根据所述模式调整指令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所述辅天线为所述MIMO天线中的天线;
对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包括:
通过探测参考信号SRS向所述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处理包括:
采用最大比值合并算法对所述主天线与所述辅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处理。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模式调整指令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之前,还包括:从所述MIMO天线中选择天线作为所述终端的辅天线;
或,
所述模式调整指令中还包括辅天线指示,所述根据所述模式调整指令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辅天线指示确定所述基站从所述终端的MIMO天线中为所述终端选择的辅天线。
5.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在其MIMO天线处于MIMO工作模式时发送的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述接收质量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MIMO天线对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质量;
确定所述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表征的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
向所述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采用主天线与辅天线共同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实现接收分集,所述辅天线为所述MIMO天线中的天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包括所述MIMO天线中各天线对所述基站所发送信号的接收参数,所述接收参数包括接收信号强度、信噪比SNR和信干比SIR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表征的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质量反馈信息判断所述MIMO天线中是否存在预设比例或预设数目的天线对应的接收参数低于接收参数阈值;
在所述MIMO天线中存在预设比例或预设数目的天线对应的接收参数低于接收参数阈值时,确定所述接收质量反馈信息所表征的接收质量不满足MIMO工作模式的要求。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之前,还包括:
从所述MIMO天线中选择天线作为所述终端的辅天线;
生成携带辅天线指示的模式切换指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MIMO天线中选择天线作为所述终端的辅天线包括:
确定所述MIMO天线中各天线的SNR;
选择SNR最高的一个天线作为所述终端的辅天线。
9.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一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或,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二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第一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与第二终端通信控制程序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终端通信控制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所述第二终端通信控制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60754.7A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189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0754.7A CN114189266A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102308 WO2022052571A1 (zh) 2020-09-14 2021-06-25 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0754.7A CN114189266A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266A true CN114189266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0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0754.7A Pending CN114189266A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9266A (zh)
WO (1) WO20220525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39495A1 (zh) * 2022-12-30 2024-07-04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数量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3146A1 (en) * 2001-06-06 2002-12-19 Mark Wall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99815B (zh) * 2008-01-28 2013-06-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选择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US8396157B2 (en) * 2009-05-14 2013-03-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robability based MIMO mode selection and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systems
US9226175B2 (en) * 2013-03-14 2015-12-29 Apple Inc. Adaptive use of receiver diversity
CN108494462B (zh) * 2018-03-28 2021-11-12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39495A1 (zh) * 2022-12-30 2024-07-04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数量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52571A1 (zh)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4229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using collaborative MIMO scheme
US10111232B2 (en) Channel rank updates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502805B1 (ko) Mimo―기반 다중 기지국 협력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236962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downlink channel quality, transmit end, receive end, and system
CN102546113B (zh) 一种lte的信道测量及反馈方法
CN108540995B (zh) 一种信道状态检测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US20120021738A1 (en) Method for Setting Control Multi Poi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1102694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ell for executing comp in multi-cell environment
US10985813B2 (en)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US20080107163A1 (en) Transfer Rate Measurements
KR102271769B1 (ko) 에너지 효율적인 링크 적응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CN114189266A (zh) 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37689B (zh) 一种联合传输中波束赋形的方法和装置
CN114448555B (zh) 下行空分复用信道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792926B (zh) 模式的切换方法、系统及所适用的基站
CN109547078B (zh) 通讯传输装置及方法
KR20080040105A (ko) 효율적인 빔 기반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Wang et al.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for two-user downlink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