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9168A - 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9168A
CN114189168A CN202110090012.8A CN202110090012A CN114189168A CN 114189168 A CN114189168 A CN 114189168A CN 202110090012 A CN202110090012 A CN 202110090012A CN 114189168 A CN114189168 A CN 114189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switching tube
bridge
circuit
multi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00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庆波
蔡蔚
高晗璎
周明浩
孙东阳
侯仕强
杨晨
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0900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91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9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1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本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高压电网和、光伏发电系统技术领域,所述结构包括:光伏组串、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所述光伏组串连接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所述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连接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所述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分别连接A、B和C三相。本发明可以在现有的功率器件电压等级的限制条件之下,提高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的电压等级,降低电路和电缆线路上的功率损耗,提高了整套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减少了一半的电路中功率器件数量,降低了光伏逆变器功率器件上的投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中高压电网和、光伏发电系统技术领域,是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于碳排放量重视程度的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我国年新增发电量份额不断上升。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太阳能具有储量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被普遍认为是能够在未来对常规化石能源进行有效替代的新能源。目前降低光伏发电系统初期投入成本,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太阳能发电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现在主流的光伏逆变器多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MPPT)来对与光伏组串直接相连的DC/DC变换器进行控制,实现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使得光伏组串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太阳能转换为输出的电能。
现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电压一般在820V以内,输出电压多为270V或者315V的低压系统,如果想要提高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只能采用多套逆变器并联输出的形式。由于受限于功率器件的电压等级,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难以提高,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的容量,只能通过逆变器并联的方式提高电流。从而造成大容量光伏发电系统在满功率甚至过载条件下运行时,逆变器中功率元件中流过的电流很大,导致过高的器件开关应力、电路损耗大、电磁干扰强,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大电流等级将会给光伏发电站中开关设备和线缆的选择带来困难,增加开关设备和线缆上的投入成本。
为了提高光伏逆变器电压等级,在现有功率器件电压等级的限制条件直线,光伏逆变器电路拓扑往往采用单相H型全桥电路级联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单相H型全桥电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使用的功率器件较多,变相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投入成本,影响了级联式的电路拓扑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并且,采用单相H型全桥电路级联的方式来提高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等级,虽然电路结构简单,控制相对容易,但是由于每个光伏组串之间的发电功率难以保持一致,造成光伏逆变器每一相发电功率不尽相同,从而容易在光伏逆变器的内部产生环流,影响光伏逆变器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在现有的功率器件电压等级的限制条件之下,提高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的电压等级,降低电路和电缆线路上的功率损耗,提高了整套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光伏组串、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所述光伏组串连接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所述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连接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所述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分别连接A、B和C三相。
优选地,所述光伏组串包括第一光伏组串、第二光伏组串和第三光伏组串;所述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包括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第二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第三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
所述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包括二极管D1a、电容C1a、电容C2a、二极管D2a、二极管D3a、电容C3a、开关管Q1a、开关管Q2a、开关管Q3a、开关管Q4a、二极管D4a、二极管D5a、二极管D6a、二极管D7a、电感Lra、电容Cra、电感Lma和互感线圈Ta
第一光伏组串一端连接二极管D1a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a、开关管Q1a和二极管D4a的一端,所述电容C1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a和电容Cra的一端,所述电容C2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光伏组串的另一端、开关管Q4a和二极管D7a的一端;
所述开关管Q1a和二极管D4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a、电容C3a、开关管Q2a和二极管D5a的一端,开关管Q2a和二极管D5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ra、开关管Q3a和二极管D6a的一端,二极管D2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a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a开关管Q3a、二极管D6a、开关管Q4a和二极管D7a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r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ma和互感线圈Ta的原边线圈的一端,电感Lma和互感线圈Ta的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ra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第二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第三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结构相同,第二光伏组串和第三光伏组串分别与第二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第三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的连接方式,同第一光伏组串与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的连接方式相同。
优选地,所述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包括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和第三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
所述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包括:二极管D8a、二极管D9a、电容C4a、开关管Q5a、开关管Q6a、开关管Q7a、开关管Q8a、开关管Q9a、开关管Q10a、开关管Q11a、开关管Q12a、开关管Q13a、开关管Q14a、开关管Q15a、开关管Q16a、开关管Q17a、开关管Q18a、开关管Q19a、开关管Q20a、二极管D10a、二极管D11a、二极管D12a、二极管D13a、二极管D14a、二极管D15a、二极管D16a、二极管D17a、二极管D18a、二极管D19a、二极管D20a、二极管D21a、二极管D22a、二极管D23a、二极管D24a、二极管D25a、二极管D26a、二极管D27a、二极管D28a、二极管D29a、二极管D30a、二极管D31a、电容C5a和电容C6a
互感线圈Ta的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开关管Q6a和开关管Q7a的一端,互感线圈Ta的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8a、二极管D9a、电容C6a、二极管D15a、二极管D18a和二极管D24a的一端;
二极管D8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a、开关管Q6a和开关管Q5a的一端,所述电容C4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9a和开关管Q7a的另一端,开关管Q7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8a的一端;
所述开关管Q5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9a、电容C5a、开关管Q13a和开关管Q17a的一端,电容C5a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a的一端,开关管Q9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0a和二极管D14a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4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5a的一端,开关管Q10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1a的一端;
开关管Q13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0a和开关管Q14a的一端,二极管D20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1a的一端,开关管Q14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5a的一端;
开关管Q17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6a和开关管Q18a的一端,二极管D26a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7a的一端,开关管Q18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9a一端;
所述开关管Q8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2a、开关管Q16a和开关管Q20a的一端;开关管Q12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5a和开关管Q11a的另一端,开关管Q16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1a和开关管Q15a的另一端,开关管Q20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7a和开关管Q19a的另一端;
开关管Q10a的另一端连接A相电感La
优选地,二极管D10a、二极管D11a、二极管D12a、二极管D13a、二极管D16a、二极管D17a、二极管D18a、二极管D19a、二极管D22a、二极管D23a、二极管D24a、二极管D25a、二极管D28a、二极管D29a、二极管D30a和二极管D31a,分别是开关管Q5a、开关管Q6a、开关管Q7a、开关管Q8a、开关管Q9a、开关管Q10a、开关管Q11a、开关管Q12a、开关管Q13a、开关管Q14a、开关管Q15a、开关管Q16a、开关管Q17a、开关管Q18a、开关管Q19a和开关管Q20a的晶体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和第三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结构连接方式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4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0b的另一端;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8b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4c的另一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在现有的功率器件电压等级的限制条件之下,提高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的电压等级,降低电路和电缆线路上的功率损耗,提高了整套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减少了一半的电路中功率器件数量,降低了光伏逆变器功率器件上的投入成本;降低了直流传输电流、交流输出电流和电站线缆的截面积,减少了光伏电站开关设备和传输线缆上的成本。从而有效提高了光伏电站的运行效率,减小了光伏电站的前期投入成本。并且采用三相多电平电路级联的形式有效的实现光伏逆变器三相之间的功率平衡,提高了光伏逆变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采用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有效的提高了输入侧光伏组串的输入电压范围,在使用当前光伏电站常规使用的1200V功率器件时,最高可以承受1600V的直流电压输入,有效的提高了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范围。并且通过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将不稳定的光伏组串输出电压变换为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供给后级的多电平三相半桥电路。后级的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将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转换出的稳定直流电压逆变成交流电压。后级的多电平三相半桥电路通过级联的方式,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等级。在使用当前光伏电站常规使用的1200V功率器件时,最高可以实现3400V的交流电压输出。
由于在本专利提出的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中使用的是半桥结构的LLC谐振软开关多电平电路和三相半桥多电平电路,因此相比于传统的全桥电路的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可以节省一半的功率器件的数量,显著的减小光伏逆变器的成本。
并且由于A相、B相和C相三相的三相半桥多电平电路通过级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每一相的输出的电能均是有三相的光伏组串共同提供的,从而实现了光伏逆变器三相之间的功率平衡,消除了逆变器三相输出之间由于光伏组串功率不平衡造成的环流,提高了光伏逆变器的可靠性。
本专利在现有的功率器件耐压等级的限制条件下,显著的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入电压等级和输出电压等级,从在相同的光伏发电功率下,降低了从汇流箱到逆变器之间的直流传输电流等级,光伏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电流等级,减小了光伏电站开关设备上的成本。由于电站内线缆传输电流的降低,减小了电站线缆的截面积,从而减小了传输线缆上的成本和损耗。进而通过采用本专利方案可以显著的降低光伏发电站的前期投入成本,提高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低成本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根据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光伏组串、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所述光伏组串连接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所述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连接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所述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分别连接A、B和C三相。
所述光伏组串包括第一光伏组串、第二光伏组串和第三光伏组串;所述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包括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第二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第三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
所述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包括二极管D1a、电容C1a、电容C2a、二极管D2a、二极管D3a、电容C3a、开关管Q1a、开关管Q2a、开关管Q3a、开关管Q4a、二极管D4a、二极管D5a、二极管D6a、二极管D7a、电感Lra、电容Cra、电感Lma和互感线圈Ta
第一光伏组串一端连接二极管D1a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a、开关管Q1a和二极管D4a的一端,所述电容C1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a和电容Cra的一端,所述电容C2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光伏组串的另一端、开关管Q4a和二极管D7a的一端;
所述开关管Q1a和二极管D4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a、电容C3a、开关管Q2a和二极管D5a的一端,开关管Q2a和二极管D5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ra、开关管Q3a和二极管D6a的一端,二极管D2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a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a开关管Q3a、二极管D6a、开关管Q4a和二极管D7a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r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ma和互感线圈Ta的原边线圈的一端,电感Lma和互感线圈Ta的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ra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第二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第三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结构相同,第二光伏组串和第三光伏组串分别与第二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第三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的连接方式,同第一光伏组串与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的连接方式相同。
所述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包括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和第三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
所述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包括:二极管D8a、二极管D9a、电容C4a、开关管Q5a、开关管Q6a、开关管Q7a、开关管Q8a、开关管Q9a、开关管Q10a、开关管Q11a、开关管Q12a、开关管Q13a、开关管Q14a、开关管Q15a、开关管Q16a、开关管Q17a、开关管Q18a、开关管Q19a、开关管Q20a、二极管D10a、二极管D11a、二极管D12a、二极管D13a、二极管D14a、二极管D15a、二极管D16a、二极管D17a、二极管D18a、二极管D19a、二极管D20a、二极管D21a、二极管D22a、二极管D23a、二极管D24a、二极管D25a、二极管D26a、二极管D27a、二极管D28a、二极管D29a、二极管D30a、二极管D31a、电容C5a和电容C6a
互感线圈Ta的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开关管Q6a和开关管Q7a的一端,互感线圈Ta的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8a、二极管D9a、电容C6a、二极管D15a、二极管D18a和二极管D24a的一端;
二极管D8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a、开关管Q6a和开关管Q5a的一端,所述电容C4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9a和开关管Q7a的另一端,开关管Q7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8a的一端;
所述开关管Q5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9a、电容C5a、开关管Q13a和开关管Q17a的一端,电容C5a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a的一端,开关管Q9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0a和二极管D14a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4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5a的一端,开关管Q10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1a的一端;
开关管Q13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0a和开关管Q14a的一端,二极管D20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1a的一端,开关管Q14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5a的一端;
开关管Q17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6a和开关管Q18a的一端,二极管D26a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7a的一端,开关管Q18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9a一端;
所述开关管Q8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2a、开关管Q16a和开关管Q20a的一端;开关管Q12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5a和开关管Q11a的另一端,开关管Q16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1a和开关管Q15a的另一端,开关管Q20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7a和开关管Q19a的另一端;
开关管Q10a的另一端连接A相电感La
二极管D10a、二极管D11a、二极管D12a、二极管D13a、二极管D16a、二极管D17a、二极管D18a、二极管D19a、二极管D22a、二极管D23a、二极管D24a、二极管D25a、二极管D28a、二极管D29a、二极管D30a和二极管D31a,分别是开关管Q5a、开关管Q6a、开关管Q7a、开关管Q8a、开关管Q9a、开关管Q10a、开关管Q11a、开关管Q12a、开关管Q13a、开关管Q14a、开关管Q15a、开关管Q16a、开关管Q17a、开关管Q18a、开关管Q19a和开关管Q20a的晶体管。
所述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和第三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结构连接方式相同。
所述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4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0b的另一端;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8b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4c的另一端。
采用本电路拓扑,在目前光伏发电站常规选择使用1200V功率器件的条件下,可以实现最高1600V的光伏组串电压输入,最高3000V的交流电压等级输出。有效的提高了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范围和输出电压等级。光伏逆变器的前级直接与光伏组串相连接,光伏阵列通过串并联提高光伏组串的输出电压和功率等级。光伏组串的输出电压直接与光伏逆变器相连接,
三组光伏组件分别与A相、B相和C相的第一桥臂相连,A相、B相和C相三相中每一相的第一桥臂、电感Lra、Lma,电容Cra,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通过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将不稳定、随着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波动的光伏电压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压,在使用1200V功率器件下最高可以实现1600V的稳定直流电压。其中A相、B相和C相中的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并不唯一,每一相可以接多个光伏组串,每一个光伏组串接一个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多个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的输出直流端并联与后级的三相半桥多电平电路的直流侧相连接。A相、B相和C相三相中每一相的第三桥臂、第四桥臂和第五桥臂组成三相半桥多电平电路。每一相的三相半桥多电平电路均将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转换出来的直流电变换成稳定的交流电。A相、B相和C相三相的三相半桥多电平电路通过级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等级,并且每一相的输出的电能均是有三相的光伏组串共同提供的,从而实现光伏逆变器三相之间的功率平衡。其中,A相的第四桥臂与B相的第三桥臂连接在一起;A相的第五桥臂与C相的第三桥臂连接在一起;B相的第五桥臂与C相的第四桥臂连接在一起。
在使用1200V功率器件的条件下,最高可以实现3400V的交流电压输出,有效的提高了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等级。
具体实施例二:
在光伏电站中,每一个光伏组串的输出电压最大为1500V,最大输出功率为26kW。在本专利方案提出的光伏逆变器中,每一个光伏组串接一个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进行电压变换和MPPT控制,将光伏发电输出电压稳定到1500V的直流电压。每4个光伏组串和其对应的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并联在一起,接到一个三相半桥多电平电路上。三个三相半桥多电平电路级联在一起,实现3000V交流电压,300kW的交流电压的输出。
在本方案中,绘制出的电路拓扑中,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三相半桥多电平电路均是采用三电平电路,实际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输入和输出电压等级,可以采用五电平、七电平甚至更多电平的电路。
并且为了提高光伏逆变器的容量,可以采用多个光伏组串并联输入的形式,在本专利提供的示例中,每一相采用的是4个光伏串和其对应的半桥LLC谐振软开关多电平变换器并联输入的形式,如果需要,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光伏组串的并联输入数量。
以上所述仅是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该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变化,这些改进和变化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结构包括:光伏组串、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所述光伏组串连接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所述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连接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所述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分别连接A、B和C三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光伏组串包括第一光伏组串、第二光伏组串和第三光伏组串;所述多路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包括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第二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第三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
所述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包括二极管D1a、电容C1a、电容C2a、二极管D2a、二极管D3a、电容C3a、开关管Q1a、开关管Q2a、开关管Q3a、开关管Q4a、二极管D4a、二极管D5a、二极管D6a、二极管D7a、电感Lra、电容Cra、电感Lma和互感线圈Ta
第一光伏组串一端连接二极管D1a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a、开关管Q1a和二极管D4a的一端,所述电容C1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a和电容Cra的一端,所述电容C2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光伏组串的另一端、开关管Q4a和二极管D7a的一端;
所述开关管Q1a和二极管D4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a、电容C3a、开关管Q2a和二极管D5a的一端,开关管Q2a和二极管D5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ra、开关管Q3a和二极管D6a的一端,二极管D2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a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a开关管Q3a、二极管D6a、开关管Q4a和二极管D7a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r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ma和互感线圈Ta的原边线圈的一端,电感Lma和互感线圈Ta的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ra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第二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第三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结构相同,第二光伏组串和第三光伏组串分别与第二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和第三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的连接方式,同第一光伏组串与第一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的连接方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多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包括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和第三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
所述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包括:二极管D8a、二极管D9a、电容C4a、开关管Q5a、开关管Q6a、开关管Q7a、开关管Q8a、开关管Q9a、开关管Q10a、开关管Q11a、开关管Q12a、开关管Q13a、开关管Q14a、开关管Q15a、开关管Q16a、开关管Q17a、开关管Q18a、开关管Q19a、开关管Q20a、二极管D10a、二极管D11a、二极管D12a、二极管D13a、二极管D14a、二极管D15a、二极管D16a、二极管D17a、二极管D18a、二极管D19a、二极管D20a、二极管D21a、二极管D22a、二极管D23a、二极管D24a、二极管D25a、二极管D26a、二极管D27a、二极管D28a、二极管D29a、二极管D30a、二极管D31a、电容C5a和电容C6a
互感线圈Ta的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开关管Q6a和开关管Q7a的一端,互感线圈Ta的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8a、二极管D9a、电容C6a、二极管D15a、二极管D18a和二极管D24a的一端;
二极管D8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a、开关管Q6a和开关管Q5a的一端,所述电容C4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9a和开关管Q7a的另一端,开关管Q7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8a的一端;
所述开关管Q5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9a、电容C5a、开关管Q13a和开关管Q17a的一端,电容C5a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a的一端,开关管Q9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0a和二极管D14a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4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5a的一端,开关管Q10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1a的一端;
开关管Q13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0a和开关管Q14a的一端,二极管D20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1a的一端,开关管Q14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5a的一端;
开关管Q17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6a和开关管Q18a的一端,二极管D26a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7a的一端,开关管Q18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9a一端;
所述开关管Q8a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2a、开关管Q16a和开关管Q20a的一端;开关管Q12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5a和开关管Q11a的另一端,开关管Q16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1a和开关管Q15a的另一端,开关管Q20a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7a和开关管Q19a的另一端;
开关管Q10a的另一端连接A相电感L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是:二极管D10a、二极管D11a、二极管D12a、二极管D13a、二极管D16a、二极管D17a、二极管D18a、二极管D19a、二极管D22a、二极管D23a、二极管D24a、二极管D25a、二极管D28a、二极管D29a、二极管D30a和二极管D31a,分别是开关管Q5a、开关管Q6a、开关管Q7a、开关管Q8a、开关管Q9a、开关管Q10a、开关管Q11a、开关管Q12a、开关管Q13a、开关管Q14a、开关管Q15a、开关管Q16a、开关管Q17a、开关管Q18a、开关管Q19a和开关管Q20a的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和第三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结构连接方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4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0b的另一端;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8b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级联H桥半桥多电平电路中的开关管Q14c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是:A相、B相和C相中的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的数量并不唯一,每一相接多个光伏组串,每一个光伏组串接一个LLC谐振多电平半桥电路。
CN202110090012.8A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Pending CN1141891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0012.8A CN114189168A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0012.8A CN114189168A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168A true CN114189168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00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0012.8A Pending CN114189168A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91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1302A (zh) * 2022-04-13 2022-09-02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1302A (zh) * 2022-04-13 2022-09-02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7707B (zh) 内嵌储能型多模块串联式光伏直流升压变换器及应用方法
CN110336320B (zh) 一种基于电能路由器的新能源并网或就地消纳系统
CN101980436B (zh)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装置及提高其转换效率的控制方法
CN204103504U (zh) 一种基于中高压直流接入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WO2017185223A1 (zh) 多重化级联型光伏发电系统及光伏发电装置
CN112072942A (zh) 一种改进型开关耦合电感准z源逆变器
CN111181388A (zh) 一种高变比大功率模块化dc-dc变换器
US20230163675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Chaudhary et al. Single phase grid interactive solar photovoltaic inverters: A review
CN114498711B (zh) 一种低频输电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US11509239B2 (en) Conversion device having reduced size and cost
CN107769389B (zh) 一种隔离对称式串联反激电路的电池储能系统
Lachichi DC/DC converters for high power application: A survey
CN114189168A (zh) 一种宽输入和中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CN111555617B (zh) 用于新能源发电送出的模块化伪双极型dc/dc变换器
CN109412182B (zh) 一种模块化无电解电容的光伏能量系统及其调制方法
CN110061645B (zh) 一种电容缩减的高压柔性直流装置
US20230068564A1 (en) Conversion system and conversion device
CN106208788A (zh) 一种基于aac的多模块电压源型逆变器
CN115036907A (zh) 一种电池储能中压直流并网系统及方法
CN110535172B (zh) 一种交直流风光混合发电系统及功率平滑控制方法
CN209217972U (zh) 一种中压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4467653A (zh) 一种双极式光伏系统拓扑结构及其应用
CN113193760A (zh) 一种带储能装置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CN204696934U (zh) 基于mmc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变流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