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8007A - 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及报警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及报警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8007A
CN114188007A CN202010874418.0A CN202010874418A CN114188007A CN 114188007 A CN114188007 A CN 114188007A CN 202010874418 A CN202010874418 A CN 202010874418A CN 114188007 A CN114188007 A CN 114188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parameter
condition
delay time
alarm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44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三超
孙泽辉
叶文宇
何先梁
姚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44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80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8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8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6Alarms related to a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e.g. details of setting alarm thresholds or avoiding false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3/00Alarms responsive to un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2Operational features
    • A61B2560/0266Operational features for monitoring or limiting apparatus function
    • A61B2560/0276Determining malfunction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及报警管理装置。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参数在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的报警延迟时间;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是否有第二参数已经满足其第二报警条件;其中,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不同;当检测到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报警延迟时间。本申请通过对各参数的分析,可以自适应地调整各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或者调整各报警的输出时长,以使监护设备实现智能化报警,降低引起报警疲劳的可能,并呈现凸显患者的生理状态变化的有价值的报警,从而降低临床风险。

Description

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及报警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监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及报警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监护设备在各个科室的普及,监护设备提供给患者的安全有效的监护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监护设备通过不同的传感器采集患者不同的信号,对不同的信号进行分析以实时显示相关参数。监护设备还会根据相关参数与报警条件进行比对,在相关参数满足报警条件时产生报警事件,提示医护人员关注患者以及根据报警信息进行干预。
一般监护设备的报警条件都是简单的阈值报警,当相关参数高于或者低于阈值就生成报警。这种生成报警的方式相对容易受到运动干扰和一过性突变干扰,导致报警太多,引起报警疲劳;另外,由于监护设备通常是发出基于单一参数的报警,其并没有综合考虑不同报警之间的关联性,即对于同时满足多个报警条件的报警,其反映出的患者的生理状态变化,但是监护设备并未能加以体现。甚至,由于监护设备没有对具有临床价值的多个报警进行组合体现,而无法呈现那些凸显患者的生理状态变化的有价值的报警,易导致临床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及报警管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监护设备容易引起报警疲劳且无法凸显患者的生理状态变化,导致临床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参数在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的报警延迟时间;
在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是否有第二参数满足其第二报警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报警条件和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不同;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分析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类型,以及分析所述第一报警条件和所述第二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类型的关系,以延长、缩短或者不改变报警延迟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为相同参数,且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类型相关,则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一报警条件的报警级别低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级别时,则延长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长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将所述报警延迟时间至少延长至所述第二参数不再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报警条件,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报警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一报警条件的报警级别不低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级别,则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同时满足所述第一报警条件时,延长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二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报警条件时,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当所述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时,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为相同参数,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类型不相关但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时,缩短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为房颤报警条件,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为心率高/心动过速报警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为不同参数,但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时,缩短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数为血压参数,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为血压过高报警条件;所述第二参数为心电参数,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为心率高/心动过速报警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缩短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将所述报警延迟时间调整成0,并控制所述监护设备立即发出报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报警延迟时间结束后,控制所述监护设备发出报警、存储报警和/或记录日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均为生理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数为生理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非生理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为满足技术报警的条件;所述技术报警为所述监护设备的硬件、软件或者附件的报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参数在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的报警延迟时间;
在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是否存在第二报警;
当检测到存在所述第二报警时,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检测到存在所述第二报警时,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将所述报警延迟时间至少延长至所述第二报警结束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报警为技术报警,所述技术报警为所述监护设备的硬件、软件或者附件的报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参数在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的报警延迟时间;
在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所述监护设备是否开启特殊监护模式;
当判断所述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时,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判断所述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时,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在所述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适应性地延长或缩短报警延迟时间;
或者,
在所述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屏蔽所述监护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的报警;
或者,
在所述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屏蔽所述监护设备的报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特殊监护模式包括抢救模式、插管模式、体外循环模式或自定义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为室性二连律报警条件,所述特殊监护模式为抢救模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包括:
在第一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输出第一报警;
在输出所述第一报警的期间内,检测是否有第二参数满足其第二报警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报警条件和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不同;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包括:
分析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类型,以及分析所述第一报警条件和所述第二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类型的关系,以延长、缩短或者不改变所述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或者立即终止所述第一报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报警管理装置,所述报警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引起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报警管理装置为监护设备、本地中央站、远程中央站、云端服务系统、移动终端中任一个。
本申请通过对各参数的分析,可以自适应地调整各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或者调整各报警的输出时长,以使监护设备实现智能化报警,降低引起报警疲劳的可能。此外,基于智能化报警,监护设备还可以及时呈现那些凸显患者的生理状态变化的报警,从而降低临床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警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报警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警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护设备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申请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传统技术中的单一报警所导致的报警疲劳和无法呈现凸显患者的生理状态变化的有价值的报警等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该方法的实现可依赖于运行于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是管理报警的应用程序。该计算机系统可以是运行上述计算机程序的例如监护仪的终端设备。报警管理方法应用于监护设备,例如应用于监护仪中。应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报警管理方法并不限于图1至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及顺序。根据不同的需求,所示流程图中的步骤可以增加、移除、替换或者改变顺序。
可以理解的,监护设备例如是床边监护仪、便携式监护仪、转运监护仪、或者移动式监护仪。监护设备还可以是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呼吸机、麻醉机;或者可以为计算机等任一种计算机设备,通过安装配合的软件,就能够组成一个监护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报警管理装置可以为本地中央站、远程中央站、云端服务系统、移动终端中任一个,还可以为具有允许医护人员进行交互的显示终端的任何其他医疗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护设备通常会配置相关的传感器来采集患者的信号,该些传感器可以是以附件的形式配置在监护设备上,即,传感器是属于监护设备的附件。例如:监护设备配置血氧传感器(又可称为血氧探头)来采集患者关于血氧的信号;或者,监护设备配置心电传感器(又可称为电极片)来采集患者关于心电的信号。进而,通过对不同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等分析,监护设备可以得到相关的参数。例如:通过对血氧的信号的分析,得到血氧参数;或者,通过对心电的信号的分析,得到心电参数等。在监护设备为本地中央站、远程中央站、云端服务系统或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监护设备与通过无线通讯端口获得来自远端的传感器或传感器附件采集到的患者的生理数据。
应当理解,从患者身上采集的信号可以包含有节律和形态等方面的信息;相应的,经分析而得到的参数也可以基于节律和形态等方面而有所区分。即,对于同一类型的参数,从节律或者形态等方面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信息,该些信息从不同维度反映了患者的身体状态。例如:心电参数可以包括心率、QRS波群和T波等信息;呼吸参数可以包括呼吸频率、补吸气量和潮气量等信息。
基于此,针对该些参数,监护设备会设置多个报警条件来对患者进行监护。当特定的参数满足对应的报警条件时,监护设备就会产生报警。
举例说明,针对心电参数,监护设备可以设有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当心电参数满足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监护设备就会产生心动过速的报警;或者,监护设备还可以设有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当心电参数满足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监护设备也会相应产生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或者,监护设备还可以设有房颤的报警条件,当心电参数满足房颤的报警条件时,监护设备也会相应产生房颤的报警。
针对血压参数,监护设备可以设有血压过高/血压过低的报警条件,当得到的血压参数满足血压过高/血压过低的报警条件时,监护设备产生血压过高/血压过低的报警。
应当理解,一台监护设备可能会从患者身上采集多种信号。而如上所述,每一种信号分析得到的参数又可以进一步区分;由此,监护设备通常会针对该些参数而设置较多的报警条件,以从多方面掌握患者的状况。
基于该些参数和对应的报警条件,监护设备也容易相对频繁地产生报警。例如:监护设备可能在两分钟内产生两个或者三个心动过速的报警,在该两分钟内还可能伴随着极度心动过速或者房颤的报警。或者,当患者受到运动干扰或者一过性突变干扰时,监护设备可能高频率地报出基于心电参数、血压参数、血氧参数等参数的报警。
应当理解,对于不同的患者而言,不同的报警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即,有些报警说明患者的病情可能变得更加严重,是需要被及时报出,有些报警说明患者的病情在可预期的范围内波动,又是可以延后报出或者直接不报出。但是,监护设备并不能对报警进行甄别,并且会依照发生时间的顺序来产生报警。这样就导致监护设备容易产生大量的报警而引起报警疲劳,降低医护人员对报警的敏感度,并可能导致临床风险。
对此,监护设备还可能会设置报警延迟时间,使得所有的报警均被延迟一定的时间,但是这样也导致那些需要及时被报出的报警也被延迟,并不利于对患者的监护,医护人员也不能及时掌握患者的相关情况。
应当理解,由于监护设备是针对单一参数来进行报警,即监护设备的报警仅是针对参数的某一报警条件而产生的,该些报警并没有综合考虑不同报警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同参数的不同报警条件之间的关联性;或者,不同参数的不同报警条件之间的关联性等。
对于一些满足至少两个报警条件的组合报警,监护设备并不能识别而优先报出。虽然组合报警在呈现方式上可能是分开发出不同的报警,但是不同的报警之间实际涉及了关联的至少两个报警条件,恰好更全面地凸显了患者的生理状态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当出现组合报警时,说明患者的病情可能出现危急情况。但是,监护设备可能还是按照设置的报警延迟时间,等报警延迟时间结束后再依次发出报警。此容易导致患者的生理状态变化不能及时被医护人员获知,容易导致临床风险。其中,组合报警可例如为房颤报警加心动过速报警等,此会在下文做详细说明。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以及应用报警管理方法的报警管理装置。其中,报警管理装置可以是指监护仪、本地中央站、远程中央站、云端服务系统、移动终端中任一个。而基于对各参数的分析,各实施例的方法及装置可以自适应地调整各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或者调整报警的输出时长,通过进行组合报警的方式,识别临床上患者的危急情况,以使监护设备实现智能化报警,降低引起报警疲劳的可能以及降低临床风险。其中,组合报警指的是,对临床上有关联性的报警进行综合分析后,调整原有的一个、两个或多个报警的报警条件,该调整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其报警延迟时间、报警的输出时长等,从而使得调整后输出的报警更符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有利于降低临床风险。为了便于理解,各实施例中是以组合报警条件来示例性说明,其中,组合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即为组合报警。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01:获取第一参数在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的报警延迟时间。
其中,报警延迟时间可以是用户(例如医护人员或者患者)自定义设置的时间;或者,报警延迟时间可以是设备生产商在出厂前给监护设备配置的时间。
应当理解,各实施例中的报警延迟时间均是针对第一参数而言的,即,该报警延迟时间是对应第一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而生成的。
一些实施例中,随着参数和/或报警条件的类型的不同,对应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相同或者有所不同。例如:室性心率失常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小于、等于或者大于房颤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本申请对此不加限制。
示例的,该报警延迟时间可以为5秒、10秒或者15秒。即,当监护设备获取的特定的参数满足对应的报警条件时,会延迟5秒、10秒或者15秒再行报出。以报警延迟时间为15秒和心动过速报警为例,在上午8点10分,监护设备获取的心电参数满足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基于设置的报警延迟时间,监护设备则会在上午8点10分15秒发出报警。
102: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是否有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
其中,第二报警条件是针对第二参数而设置的报警条件,并且第二报警条件和第一报警条件不同。但,此并不限定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关系。
例如:第一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虽然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不同,但对应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
又例如:第一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血压过高的报警条件;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不同,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也不同;其中,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第二参数为血压参数。
应当理解,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此会在下文做详细说明。
103:当检测到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报警延迟时间。
其中,将第一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所产生的报警作为第一报警。一些实施例中,报警管理方法和报警管理装置均可以在第一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的前提下,基于第二参数的变化情况(例如是否满足第二报警条件)、第二参数与第一参数的关系、以及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的关系等,来适应性调整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报警管理方法和报警管理装置还可以适应性调整第一报警的报警时长。
一些实施例中,该适应性调整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包括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缩短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或者不改变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缩短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包括将报警延迟时间调整成0,并控制监护设备立即发出第一报警。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延长报警延迟时间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调整成无限大,即,屏蔽第一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配置不同的传感器,监护设备可以同时采集多种信号。基于对多种信号的分析,监护设备可以对应获取多种参数。应当理解,在判断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监护设备仍会通过传感器来采集信号,以获取对应的参数。
如上所说明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以是获取的多种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当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相同,则为多种参数中的一种,比如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当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不同时,则为多种参数中的两种,比如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第二参数为血压参数、血氧参数、体温或者呼吸参数等。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为相同参数,例如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并且第一报警条件与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类型相关,则可以延长或者不改变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应当理解,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中的参数一般均会包括节律和形态等维度的信息,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类型相关可以理解为两个报警条件是针对相同参数的相同维度方面,例如:两个报警条件都是针对相同参数的节律方面;或者,两个报警条件都是针对相同参数的形态方面;或者,两个报警条件的区别在于各自的报警阈值不同;又或者,两个报警条件的产生均是由于患者同一器官的生命体征活动所导致的。
例如:第一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或者,第一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在此例子,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都是心电参数,而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的阈值不同,两个报警条件的报警类型相关。
又例如:第一报警条件为血压过高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血压过低的报警条件;或者,第一报警条件为血压过低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血压过高的报警条件。在此例子,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都是血压参数,而第一报警条件的阈值是血压上限阈值,第二报警条件的阈值是血压下限阈值,两个报警条件的报警类型相关。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报警条件的报警等级低于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等级时,则说明由第二报警条件所触发的报警比由第一报警重要。相应的,可以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以推迟监护设备发出第一报警的时间点。
一些实施例中,该推迟还可以使得由第二报警条件所触发的报警优先于第一报警报出。
应当理解,各实施例的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还可以延长至第二参数不再满足第二报警条件,之后监护设备再发出第一报警。
以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为例来进行说明;相应的,第一报警为心动过速报警。
监护设备通过电极片等附件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心电参数。当心电参数满足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获取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心动过速报警的时间;例如:在8点10分至8点11分的这一分钟内,患者持续心动过速;相应的,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会累计这一分钟。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仍持续地采集和分析信号,当心电参数还满足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由于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等级高于心动过速的报警等级,则延长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其中,该延长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延长至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由发出并直至结束后;或者,延长至心电参数不再满足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或者,直接屏蔽当次心动过速的报警,此也可以理解为将当次心动过速的报警延迟时间修改成无限大。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报警条件的报警等级不低于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等级时,则说明第二参数所触发的报警并不会比第一参数所触发的报警重要。相应的,可以延长或者不改变报警延迟时间,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通过调整相关设定来实现。
同样以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为例来进行说明。
监护设备通过电极片等附件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心电参数。当心电参数满足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获取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仍持续地采集和分析信号,当心电参数还满足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由于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等级低于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等级,则可以延长或者不改变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若第二参数在满足第二报警条件的同时,还满足第一报警条件,则可以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同样以心电参数来举例说明,在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获取的心电参数满足了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由于极度心动过速的阈值高于心动过速的阈值,该心电参数相应也满足了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则可以延长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若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但不能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则可以不改变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同样以心电参数来举例说明,在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获取的心电参数满足了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由于心动过速的阈值低于极度心动过速的阈值,该心电参数并不能满足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则可以不改变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为相同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与第二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类型不相关,但第一报警条件与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则可以缩短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应当理解,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中的参数一般均会包括节律和形态等维度的信息,而两个报警条件的报警类型不相关是指两个报警条件从不同维度来对相同参数进行分析。例如:第一报警条件是针对相同参数的节律方面,而第二报警条件是针对相同参数的形态方面;或者,第一报警条件是针对参数的形态方面,而第二报警条件是针对参数的节律方面。
由于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说明从患者身上获取的参数在节律和形态等方面均出现异常波动,并且该些异常波动符合组合报警条件表明了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较大的劣化,患者的情况相对危急,对此可以缩短报警延迟时间以使基于第一报警条件的报警可以尽快报出,通过报警的方式来提醒相关医护人员。其中,该缩短报警延迟时间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调整成0,并控制监护设备立即发出第一报警。
以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为房颤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心率高/心动过速报警条件来举例说明;第一报警条件是针对心电参数的形态方面,第二报警条件是针对心电参数的节律方面,相应的,第一报警为房颤报警。
监护设备通过电极片等附件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心电参数。当心电参数满足房颤报警条件时,获取房颤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房颤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仍持续地采集和分析信号,当心电参数还满足心率高/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由于心率高/心动过速的报警与房颤报警符合组合报警条件,说明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一些危急情况,需要及时被医护人员关注,则对应缩短房颤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其中,该缩短房颤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缩短至0,以促使监护设备立即发出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为不同参数,但第一报警条件与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时,则缩短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应当理解,虽然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不同,但是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则说明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一些危急情况,对此可以缩短报警延迟时间以使第一报警可以尽快报出,通过报警的方式来提醒相关人员(例如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等)。
以第一参数为血压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为血压过高报警条件;第二参数为心电参数,第二报警条件为心率高/心动过速报警条件来举例说明;相应的,第一报警为血压过高报警。
监护设备通过各传感器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血压参数。当血压参数满足血压过高报警条件时,获取血压过高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血压过高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仍持续地采集和分析信号,当由信号分析得到的心电参数满足心率高/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由于心率高/心动过速的报警等级与血压过高报警符合组合报警条件,说明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一些危急情况,需要及时被医护人员关注,则对应缩短血压过高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以尽快地提醒医护人员。其中,该缩短血压过高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缩短至0,以促使监护设备立即发出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指南等方式来获取其他组合报警条件。应当理解,该些组合报警条件均可以适用到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报警管理方法和报警管理装置中,以使监护设备在获取的参数满足组合报警条件的情况下及时发出报警;相应的,医护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以降低临床风险。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数为生理参数,第二参数为非生理参数。相应的第二报警条件为满足技术报警的条件,其中,技术报警包括监护设备的硬件、软件或者附件的报警。应当理解,当监护设备出现技术报警时,说明该监护设备本身出现一些故障。该故障可能导致监护设备获取到的生理参数不准确,或者,出现无意义报警。
对此,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使各技术报警更先被报出,以提醒相关人员检查该监护设备。
以技术报警为导联线脱落为例,监护设备通过各传感器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生理参数。当生理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获取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第一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到监护设备的导联线脱落,说明该监护设备的附件出现故障,对此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基于此,导联线脱落的报警可以相对优先地发出,以被相关人员获知。
一些实施例中,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包括延长至第二参数不再满足技术报警的条件,之后监护设备再发出第一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导联线脱落外,技术报警还可以包括电缆线故障、电极片接触不良、电量低等等。例如:监护设备的电极片接触不良,则该监护设备可能会相对频繁报出基于心电参数的无意义报警,该些无意义报警容易引起报警疲劳。而基于上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则可以使技术报警优先发出,以便于相关人员对该监护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等操作,由此可以减少无意义报警,并降低报警疲劳的可能。
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还包括: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监护设备是否开启特殊监护模式;当判断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时,适应性调整报警延迟时间。
其中,特殊监护模式包括抢救模式、插管模式、体外循环模式或者自定义模式等等。应当理解,在特殊监护模式下,监护设备获取的患者的相关参数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变化,也相对容易产生报警。对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该些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适应性地延长或缩短报警延迟时间。应当理解,对于医护人员分析患者的病情状况而言,一些情况下(例如插管或者护理),由该些参数的波动和变化所产生的报警容易引起报警疲劳,却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而在其他的一些情况下(例如手术),由某些参数产生的报警却又是体现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被及时报出。
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屏蔽监护设备基于该第一参数的报警。应当理解,在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监护设备可能相对容易地产生基于某参数的报警。但是,该类型的报警是由于特殊监护模式所造成的,并不是说明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劣化,对此,可以屏蔽基于该参数的报警,以降低引起报警疲劳的可能。
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屏蔽监护设备的报警。应当理解,在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可以屏蔽监护设备的所有报警,以降低引起报警疲劳的可能,并便于医护人员和/或患者在该特殊监护模式下集中注意力。
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结束后,监护设备除了发出报警外,还可以存储报警和/或记录日志。即,监护设备可以进行发出报警、存储报警和记录日志至少之一的操作。基于此,通过存储报警以及记录日志等操作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在后续查看患者的相关报警信息,以掌握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病情变化。
请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201:获取第一参数在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的报警延迟时间。
应当理解,该步骤201和其他实施例中的步骤101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202: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是否存在第二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报警可以是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后所产生的报警,此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来进行理解。但是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是直接将第二报警来与第一报警进行比较,同样可以达到上述各实施例的效果。
203:当检测到存在第二报警时,适应性调整报警延迟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报警可以是基于生理参数所产生的报警,例如心动过速报警、极度心动过速或者血压过高报警等。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报警也可以是由非生理参数所产生的报警,例如基于监护设备的硬件、软件或者附件等的技术报警。应当理解,基于该第二报警,可以适应性地来调整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以改变该第一报警报出的时间点。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报警为基于生理参数所产生的报警时,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类比上述各实施例的报警管理方法进行理解,在此不加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报警为技术报警时,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使各技术报警更先被报出,以提醒相关人员检查该监护设备。
以技术报警为导联线脱落为例,监护设备通过各传感器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生理参数。当生理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获取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第一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到监护设备的导联线脱落,说明该监护设备的附件出现故障,对此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基于此,导联线脱落的报警可以相对优先地发出,以被相关人员获知。
一些实施例中,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包括延长至第二参数不再满足技术报警的条件,之后监护设备再发出第一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导联线脱落外,技术报警还可以包括电缆线故障、电极片接触不良、电量低等等。例如:监护设备的电极片接触不良,则该监护设备可能会相对频繁报出基于心电参数的无意义报警,该些无意义报警容易引起报警疲劳。而基于上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则可以使技术报警优先发出,以便于相关人员对该监护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等操作,由此可以减少无意义报警,并降低报警疲劳的可能。
请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301:获取第一参数在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的报警延迟时间。
类似其他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该步骤301和其他实施例中的步骤101相同,不加赘述。
302: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监护设备是否开启特殊监护模式。
其中,特殊监护模式包括抢救模式、插管模式、体外循环模式或者自定义模式等等。应当理解,在特殊监护模式下,监护设备获取的患者的相关参数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变化,也相对容易产生报警。对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该些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303:当判断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时,适应性调整报警延迟时间。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可以改变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以使该第一报警在相对合适的时间点报出或者屏蔽而不报出。
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适应性地延长或缩短报警延迟时间。应当理解,对于医护人员分析患者的病情状况而言,一些情况下(例如插管或者护理),由该些参数的波动和变化所产生的报警容易引起报警疲劳,却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而在其他的一些情况下(例如手术),由某些参数产生的报警却又是体现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被及时报出。
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屏蔽监护设备基于该第一参数的报警。应当理解,在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监护设备可能相对容易地产生基于某参数的报警。但是,该类型的报警是由于特殊监护模式所造成的,并不是说明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劣化,对此,可以屏蔽基于该参数的报警,以降低引起报警疲劳的可能。
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屏蔽监护设备的报警。应当理解,在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可以屏蔽监护设备的所有报警,以降低引起报警疲劳的可能,并便于医护人员和/或患者在该特殊监护模式下集中注意力。
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为室性二连律报警条件,特殊监护模式为抢救模式来举例说明。
监护设备通过电极片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心电参数。当心电参数满足室性二连律报警条件时,获取室性二连律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室性二连律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开启抢救模式,则对应延迟室性二连律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其中,该延长室性二联律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延长至抢救模式结束;或者,在抢救模式的期间内,直接屏蔽基于心电参数或者室性二联律的报警;或者,在抢救模式的期间内,屏蔽监护设备的所有报警。
请参考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401:获取传感器采集的第一参数。
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的传感器可以从患者身上采集信号,该些信号通过信号测量通路分析后,可以得到相关的参数。其中,参数可例如为心电参数、呼吸参数、血氧参数等。
402:在第一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输出第一报警。
应当理解,监护设备设置多个报警条件来对监测获取的参数。当特定的参数满足对应的报警条件时,监护设备就会产生报警。
例如:针对心电参数,监护设备可以设有心动过速/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当心电参数满足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监护设备就会产生心动过速/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此外,监护设备还可以设有房颤的报警条件,当心电参数满足房颤的报警条件时,监护设备也会相应产生房颤的报警。
又例如:针对血压参数,监护设备可以设有血压过高/血压过低的报警条件,当得到的血压参数满足血压过高/血压过低的报警条件时,监护设备产生血压过高/血压过低的报警。
403:获取传感器采集的第二参数。
应当理解,监护设备的传感器除了获取生理参数外,还可以获取非生理参数。即,传感器可以获取对应的生理参数和非生理参数。
应当理解,还有部分非生理参数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基于传感器获取的非生理参数仅为其中的一部分。例如:对于监护设备的电量的非生理参数,可以通过电压检测电路来获取电压。当获取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即满足电量低的报警条件,确定监护设备的电量低,并发出报警。
以传感器为电极片来示例性说明,电极片可以贴合患者的皮肤,以从患者身上采集心电的信号。该些心电的信号经信号测量通路分析后可以得到心电参数。
而当电极片与患者接触不良时,电极片同样会采集到信号,该些信号经信号测量通路分析后可得到参数。但是在经过形态和/或节律等方面的比对后,确定该些参数并未承载有患者的相关信息,或者仅承载有患者的部分或者少量的信息(例如信号的噪声较大而难以得到载有患者信息的参数),因此可以确认该些参数为非生理参数。
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极片与患者接触良好时,通过电极片采集的信号也可以包括有非生理参数的部分,该部分非生理参数可能是由于电磁辐射、信号干扰或者阻抗匹配等原因引起,但是该些非生理参数的强度较小,并不会影响对生理参数的获取。
404:在输出第一报警的期间内,检测是否有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
应当理解,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不同。该步骤404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2的差别在于,步骤404是在输出第一报警的期间内对第二参数进行检测;而步骤102是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对第二参数进行检测。
其中,对应第二参数的类型,该第二报警条件可以是基于生理参数的报警条件;或者,该第二报警条件也可以是基于非生理参数的报警条件。
同样以上述的电极片来示例性说明,在第一报警输出的期间内,当通过电极片获取到心电参数时,检测心电参数是否满足心动过速/极度心动过速/房颤的报警条件。
当通过电极片获取到非生理参数时,检测非生理参数是否满足对应非生理参数的报警条件。其中,非生理参数的报警条件可以是非生理参数的强度阈值,当非生理参数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确定电极片存在接触不良或者电极片脱落的问题。
405:当检测到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参数为生理参数时,可以按照上述各实施例中关于生理参数的报警管理方法进行理解,以缩短、不改变或者延长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或者,立即终止第一报警。当第二参数为非生理参数时,可以按照上述各实施例中关于非生理参数的报警管理方法进行理解,以延长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或者立即终止第一报警。
继续以上述的电极片来示例性说明,在第一报警输出的期间内,获取到电极片采集的第二参数为心电参数,该心电参数满足对应的报警条件(例如心动过速、极度心动过速或者房颤等的报警条件),则延长、缩短或者不改变所述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
在第一报警输出的期间内,获取到电极片采集的第二参数为非生理参数,并且该非生理参数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确定监护设备的电极片接触不良或者脱落。应当理解,该非生理参数是在第一报警发出的期间内检测到的,说明正在发出的第一报警可能是没有意义的报警,则可以缩短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或者立即终止第一报警。基于此,非生理参数的报警可以优先发出,以供相关人员获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上述报警管理方法的报警管理装置。该报警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处理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的报警管理方法中的步骤。
请参考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管理装置为监护设备10,报警管理装置的处理器即为监护设备10的处理器12。其中,在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处理器12执行上述各实施例的报警管理方法中的步骤。
一些实施例中,该监护设备10还包括传感器14,以从患者身上采集信号。传感器14可以是以附件的形式配置在监护设备10上。该些传感器14可例如为血氧传感器(又可称为血氧探头)、心电传感器(又可称为电极片)或者温度传感器等。
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10还包括信号测量通路,该信号测量通路可以对传感器14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以得到对应的生理参数和/或非生理参数。其中,该信号测量通路可以是独立的电路组件;或者,该信号测量通路也可以是集成在处理器12中的电路单元。
一些实施例中,该监护设备10还包括报警器16。报警器16可以在参数满足对应的报警条件后,发出报警。如果有报警延迟时间,则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结束后发出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该监护设备10还包括显示器18。显示器18可以对第一参数和/或第二参数进行实时显示、以及对报警进行显示等。
请参考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管理装置为中央站20,报警管理装置的处理器即为中央站20的处理器22。其中,在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处理器20执行上述各实施例的报警管理方法中的步骤。
应当理解,中央站20与监护设备30通信连接。中央站20获取监护设备30的第一参数、第一报警条件、第二参数和第二报警条件等数据,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的报警管理方法。一些实施例中,中央站20还可以控制监护设备30发出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中央站还包括显示器24。显示器24可以对监护设备30的第一参数和/或第二参数进行同步显示、以及对监护设备30的报警进行显示等。此外,显示器24还可以显示监护设备30中对应参数的报警条件、以及患者的电子病历等。
以下将以将通过监护设备10来对报警管理装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10的处理器12用于获取第一参数在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的报警延迟时间。其中,报警延迟时间可以是用户(例如医护人员或者患者)自定义设置的时间;或者,报警延迟时间可以是设备生产商在出厂前给监护设备10配置的时间。
应当理解,各实施例中的报警延迟时间均是针对第一参数而言的,即,该报警延迟时间是对应第一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而生成的。
一些实施例中,随着参数和/或报警条件的类型的不同,对应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相同或者有所不同。例如:室性心率失常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小于、等于或者大于房颤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本申请对此不加限制。
处理器12用于在第一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调用报警延迟时间,以及根据报警延迟时间进行倒计时。应当理解,处理器12可以累计连续满足对应报警条件的时间。例如:在8点10分至8点11分的这一分钟内,患者持续心动过速;相应的,处理器12会在报警延迟时间中累加上这一分钟。
处理器12还用于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是否有第二参数已经满足第二报警条件;以及当检测到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报警延迟时间。
其中,第二报警条件是针对第二参数而设置的报警条件,并且第二报警条件和第一报警条件不同。但是如其他实施例中的报警管理方法所说明的,此并不限定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关系。例如:第一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虽然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不同,但对应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
又例如:第一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血压过高的报警条件;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不同,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也不同;其中,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第二参数为血压参数。
应当理解,各实施例中是将第一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所产生的报警作为第一报警。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10的处理器12可以在第一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的前提下,基于第二参数的变化情况(例如是否满足第二报警条件)、第二参数与第一参数的关系、以及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的关系,来适应性调整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10的处理器12可以适应性调整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
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报警延迟时间,处理器12可以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缩短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或者不改变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还用于在报警延迟时间为0时,控制报警器16发出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可以对各种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进行调控。由此,可以降低监护设备10引起报警疲劳的可能,并降低临床风险。
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可以直接将报警延迟时间调整成0,并促使报警器16立即发出第一报警。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调整成无限大,即,屏蔽第一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配置不同的传感器14,监护设备10可以同时采集多种信号。基于对多种信号的分析,监护设备10可以对应获取多种参数。应当理解,在判断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监护设备10仍会通过传感器14来采集信号,以获取对应的参数。
如上所说明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以是获取的多种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当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相同,则为多种参数中的一种,比如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当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不同时,则为多种参数中的两种,比如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第二参数为血压参数、血氧参数、体温或者呼吸参数等。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为相同参数,例如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并且第一报警条件与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类型相关,由此,处理器12可以延长或者不改变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应当理解,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中的参数一般均会包括节律和形态等维度的信息,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类型相关可以理解为两个报警条件是针对相同参数的相同维度方面,例如:两个报警条件都是针对相同参数的节律方面;或者,两个报警条件都是针对相同参数的形态方面;或者,两个报警条件的区别在于各自的报警阈值不同;又或者,两个报警条件的产生均是由于患者同一器官的生命体征活动所导致的。
例如:第一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或者,第一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在此例子,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都是心电参数,而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的阈值不同,两个报警条件的报警类型相关。
又例如:第一报警条件为血压过高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血压过低的报警条件;或者,第一报警条件为血压过低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血压过高的报警条件。在此例子,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都是血压参数,而第一报警条件的阈值是血压上限阈值,第二报警条件的阈值是血压下限阈值,两个报警条件的报警类型相关。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报警条件的报警等级低于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等级时,则说明由第二报警条件所触发的报警比由第一报警重要。相应的,处理器12可以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以推迟监护设备10发出第一报警的时间点。
一些实施例中,该推迟还可以使得由第二报警条件所触发的报警优先于第一报警报出。
应当理解,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的方面,各实施例的处理器12还可以将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延长至第二参数不再满足第二报警条件,之后再由报警器16发出第一报警。
以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为例来进行说明;相应的,第一报警为心动过速报警。
监护设备10通过电极片等附件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心电参数。当心电参数满足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处理器12获取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心动过速报警的时间;例如:在8点10分至8点11分的这一分钟内,患者持续心动过速;相应的,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会累计这一分钟。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10仍持续地采集和分析信号,当处理器判断心电参数还满足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由于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等级高于心动过速的报警等级,处理器12相应延长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其中,处理器12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延长至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由发出并直至结束后;或者,处理器12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延长至心电参数不再满足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或者,处理器12可以直接屏蔽当次心动过速的报警,此也可以理解为将当次心动过速的报警延迟时间修改成无限大。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报警条件的报警等级不低于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等级时,则说明第二参数所触发的报警并不会比第一参数所触发的报警重要。相应的,处理器12可以延长或者不改变报警延迟时间,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通过调整相关设定来实现。
同样以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为例来进行说明。
监护设备10通过电极片等附件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心电参数。当心电参数满足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处理器12获取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10仍持续地采集和分析信号,当处理器12判断心电参数还满足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由于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等级低于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等级,该处理器12可以延长或者不改变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若第二参数在满足第二报警条件的同时,还满足第一报警条件,处理器12则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同样以心电参数来举例说明,在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10获取的心电参数满足了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由于极度心动过速的阈值高于心动过速的阈值,该心电参数相应也满足了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处理器12相应延长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若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但不能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处理器12则不改变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同样以心电参数来举例说明,在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10获取的心电参数满足了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由于心动过速的阈值低于极度心动过速的阈值,该心电参数并不能满足极度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处理器12则不会改变极度心动过速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为相同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与第二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类型不相关,但第一报警条件与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处理器12可以缩短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应当理解,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中的参数一般均会包括节律和形态等维度的信息,而两个报警条件的报警类型不相关是指两个报警条件从不同维度来对相同参数进行分析。例如:第一报警条件是针对相同参数的节律方面,而第二报警条件是针对相同参数的形态方面;或者,第一报警条件是针对参数的形态方面,而第二报警条件是针对参数的节律方面。
由于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说明从患者身上获取的参数在节律和形态等方面均出现异常波动,并且该些异常波动符合组合报警条件表明了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较大的劣化,对此处理器12可以缩短报警延迟时间以使基于第一报警条件的报警可以尽快报出,通过报警的方式来提醒相关医护人员。其中,该缩短报警延迟时间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调整成0,并控制监护设备立即发出第一报警。
以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均为心电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为房颤报警条件,第二报警条件为心率高/心动过速报警条件来举例说明;第一报警条件是针对心电参数的形态方面,第二报警条件是针对心电参数的节律方面,相应的,第一报警为房颤报警。
监护设备10通过电极片等附件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心电参数。当心电参数满足房颤报警条件时,处理器12获取房颤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房颤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10仍持续地采集和分析信号,当心电参数还满足心率高/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由于心率高/心动过速的报警与房颤报警符合组合报警条件,说明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一些危急情况,需要及时被医护人员关注,处理器12则对应缩短房颤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其中,在缩短房颤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的方面,处理器12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缩短至0,以促使报警器16立即发出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当确定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为不同参数,但第一报警条件与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时,处理器12同样可以缩短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应当理解,虽然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不同,但是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则说明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一些危急情况,对此处理器12可以缩短报警延迟时间以使第一报警可以尽快报出,通过报警的方式来提醒相关人员(例如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等)。
以第一参数为血压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为血压过高报警条件;第二参数为心电参数,第二报警条件为心率高/心动过速报警条件来举例说明;相应的,第一报警为血压过高报警。
监护设备10通过各传感器14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血压参数。当血压参数满足血压过高报警条件时,处理器12获取血压过高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血压过高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10仍持续地采集和分析信号,当处理器12判断由信号分析得到的心电参数满足心率高/心动过速的报警条件时,由于心率高/心动过速的报警等级与血压过高报警符合组合报警条件,说明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一些危急情况,需要及时被医护人员关注,处理器12则对应缩短血压过高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以尽快地提醒医护人员。其中,在缩短血压过高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的方面,处理器12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缩短至0,以促使报警器16立即发出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数为生理参数,第二参数为非生理参数。相应的第二报警条件为满足技术报警的条件,其中,技术报警包括监护设备10的硬件、软件或者附件的报警。应当理解,当监护设备10出现技术报警时,说明该监护设备10本身出现一些故障。该故障可能导致监护设备10获取到的生理参数不准确,或者,出现无意义报警。
对此,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处理器12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使各技术报警更先被报出,以提醒相关人员检查该监护设备10。
以技术报警为导联线脱落为例,监护设备10通过各传感器14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生理参数。当生理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处理器12获取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处理器12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第一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到监护设备10的导联线脱落,说明该监护设备10的附件出现故障,对此处理器12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基于此,导联线脱落的报警可以相对优先地发出,以被相关人员获知。
一些实施例中,在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的方面,处理器12具体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延长至第二参数不再满足技术报警的条件,之后再通过报警器16发出第一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导联线脱落外,技术报警还可以包括电缆线故障、电极片接触不良、电量低等等。例如:监护设备10的电极片接触不良,则该监护设备10可能会相对频繁报出基于心电参数的无意义报警,该些无意义报警容易引起报警疲劳。处理器12则通过对报警延迟时间的调整来使技术报警优先发出,以便于相关人员对该监护设备10进行检查和维修等操作,由此可以减少无意义报警,并降低引起报警疲劳的可能。
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结束后,除了使报警器16发出报警外,处理器12还可以存储报警和/或记录日志。即,处理器12可以进行控制报警器16发出报警、存储报警和记录日志至少之一的操作。基于此,通过存储报警以及记录日志等操作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在后续查看患者的相关报警信息,以掌握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病情变化。
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是否存在第二报警。当检测到存在第二报警时,处理器12适应性调整报警延迟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报警可以是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后所产生的报警,本实施例是直接将第二报警来与第一报警进行比较,同样可以达到上述各实施例的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能够,第二报警可以是基于生理参数所产生的报警,例如心动过速报警、极度心动过速或者血压过高报警等。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报警也可以是由非生理参数所产生的报警,例如基于监护设备10的硬件、软件或者附件等的技术报警。应当理解,基于该第二报警,可以适应性地来调整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以改变该第一报警报出的时间点。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报警为基于生理参数所产生的报警时,本实施例可以类比上述各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加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报警为技术报警时,本实施例的监护设备10通过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可以使各技术报警更先被报出,以提醒相关人员检查该监护设备。
以技术报警为导联线脱落为例,监护设备10通过各传感器14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生理参数。当生理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处理器12获取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第一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到监护设备10的导联线脱落,说明该监护设备10的附件出现故障,处理器12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基于此,导联线脱落的报警可以相对优先地发出,以被相关人员获知。
一些实施例中,在延长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的方面,处理器12可以将该报警延迟时间延长至第二参数不再满足技术报警的条件,之后再控制报警器16发出第一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导联线脱落外,技术报警还可以包括电缆线故障、电极片接触不良、电量低等等。例如:监护设备10的电极片接触不良,则该监护设备10可能会相对频繁报出基于心电参数的无意义报警,该些无意义报警容易引起报警疲劳。处理器12可以使技术报警优先发出,以便于相关人员对该监护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等操作,由此可以减少无意义报警,并降低报警疲劳的可能。
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在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监护设备10是否开启特殊监护模式。当判断监护设备10开启特殊监护模式时,处理器12改变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其中,特殊监护模式包括抢救模式、插管模式、体外循环模式或者自定义模式等等。应当理解,在特殊监护模式下,监护设备10获取的患者的相关参数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变化,也可能相对容易产生报警。对此,处理器1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该些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监护设备10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处理器12可以改变第一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以使该第一报警在相对合适的时间点报出或者屏蔽而不报出。
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护设备10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处理器12可以适应性地延长或缩短报警延迟时间。应当理解,对于医护人员分析患者的病情状况而言,一些情况下(例如插管或者护理),由该些参数的波动和变化所产生的报警容易引起报警疲劳,却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而在其他的一些情况下(例如手术),由某些参数产生的报警却又是体现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被及时报出。
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护设备10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处理器12屏蔽监护设备10基于该第一参数的报警。应当理解,在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监护设备10可能相对容易地产生基于某参数的报警。但是,该类型的报警是由于特殊监护模式所造成的,并不是说明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劣化,对此,处理器12可以屏蔽基于该参数的报警,以降低引起报警疲劳的可能。
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护设备10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处理器12屏蔽监护设备10的所有报警。应当理解,在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处理器12可以屏蔽由该监护设备10产生的所有报警,以此来降低引起报警疲劳的可能,并便于医护人员和/或患者在该特殊监护模式下集中注意力。
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第一报警条件为室性二连律报警条件,特殊监护模式为抢救模式来举例说明。
监护设备10通过电极片从患者身上采集相关信号,该相关信号经过特征识别等分析后而得到心电参数。当心电参数满足室性二连律报警条件时,处理器12获取室性二连律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并累计连续满足室性二连律报警的时间。在该倒计时的期间内,监护设备10开启抢救模式,处理器12则对应延迟室性二连律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
其中,在延长室性二联律报警的报警延迟时间的方面,处理器12具体可以将报警延迟时间延长至抢救模式结束;或者,在抢救模式的期间内,处理器12直接屏蔽基于心电参数或者室性二联律的报警;或者,在抢救模式的期间内,处理器12屏蔽监护设备10的所有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传感器14采集的信号,监护设备10除了可以获取生理参数外,还可以获取非生理参数。即,传感器14可以获取对应的生理参数和非生理参数。
应当理解,还有部分非生理参数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基于传感器14获取的非生理参数仅为其中的一部分。例如:对于监护设备10的电量的非生理参数,可以通过电压检测电路来获取电压。当获取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即满足电量低的报警条件,处理器12确定监护设备10的电量低,并控制报警器16发出报警。
以传感器14为电极片来示例性说明,电极片可以贴合患者的皮肤,以从患者身上采集心电的信号。该些心电的信号经信号测量通路分析后可以得到心电参数。
而当电极片与患者接触不良时,电极片同样会采集到信号,该些信号经信号测量通路分析后可得到参数。但是在经过形态和/或节律等方面的比对后,确定该些参数并未承载有患者的相关信息,或者仅承载有患者的部分或者少量的信息(例如信号的噪声较大而难以得到载有患者信息的参数),因此可以确认经分析得到的该些参数为非生理参数。
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极片与患者接触良好时,通过电极片采集的信号也可以包括有非生理参数的部分,该部分非生理参数可能是由于电磁辐射、信号干扰或者阻抗匹配等原因引起,但是该些非生理参数的强度较小,并不会影响对生理参数的获取。
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还可以在输出第一报警的期间内,检测是否有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当检测到第二参数满足第二报警条件时,处理器12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
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分析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类型,以及分析第一报警条件和第二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类型的关系,以延长、缩短或者不改变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或者立即终止第一报警。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参数为生理参数时,可以按照上述关于生理参数的实施例进行理解,处理器12可以缩短、不改变或者延长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或者,处理器12可以立即终止第一报警。当第二参数为非生理参数时,可以按照上述关于非生理参数的实施例进行理解,处理器12可以延长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或者立即终止第一报警。
同样以上述的电极片来示例性说明,在第一报警输出的期间内,当通过电极片获取到心电参数时,检测心电参数是否满足心动过速/极度心动过速/房颤的报警条件。若该心电参数满足对应的报警条件,处理器12可以延长、缩短或者不改变所述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或者,处理器12立即终止第一报警。
当通过电极片获取到非生理参数时,检测非生理参数是否满足对应非生理参数的报警条件。其中,非生理参数的报警条件可以是非生理参数的强度阈值,当非生理参数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确定电极片存在接触不良或者电极片脱落的问题。
若该非生理参数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确定监护设备10的电极片接触不良或者脱落。应当理解,该非生理参数是在第一报警发出的期间内检测到的,说明正在发出的第一报警可能是没有意义的报警,处理器12则可以控制报警器16缩短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或者立即终止第一报警。基于此,非生理参数的报警可以优先发出,以供相关人员获知。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显然这些改动和变型均应属于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保护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任何特殊限制。

Claims (29)

1.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参数在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的报警延迟时间;
在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是否有第二参数满足其第二报警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报警条件和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不同;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分析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类型,以及分析所述第一报警条件和所述第二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类型的关系,以延长、缩短或者不改变报警延迟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为相同参数,且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类型相关,则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一报警条件的报警级别低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级别时,则延长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将所述报警延迟时间至少延长至所述第二参数不再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为心动过速报警条件,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为极度心动过速报警条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一报警条件的报警级别不低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的报警级别,则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同时满足所述第一报警条件时,延长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或者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二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报警条件时,不改变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为相同参数,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类型不相关但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时,缩短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为房颤报警条件,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为心率高/心动过速报警条件。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为不同参数,但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符合组合报警条件时,缩短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血压参数,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为血压过高报警条件;所述第二参数为心电参数,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为心率高/心动过速报警条件。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短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将所述报警延迟时间调整成0,并控制所述监护设备立即发出报警。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报警延迟时间结束后,控制所述监护设备发出报警、存储报警和/或记录日志。
16.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均为生理参数。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生理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非生理参数。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为满足技术报警的条件;所述技术报警为所述监护设备的硬件、软件或者附件的报警。
19.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参数在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的报警延迟时间;
在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是否存在第二报警;
当检测到存在所述第二报警时,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存在所述第二报警时,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将所述报警延迟时间至少延长至所述第二报警结束时。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警为技术报警,所述技术报警为所述监护设备的硬件、软件或者附件的报警。
22.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参数在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的报警延迟时间;
在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倒计时的期间内,检测所述监护设备是否开启特殊监护模式;
当判断所述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时,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判断所述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时,适应性调整所述报警延迟时间,包括:
在所述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适应性地延长或缩短报警延迟时间;
或者,
在所述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屏蔽所述监护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的报警;
或者,
在所述监护设备开启特殊监护模式的期间内,屏蔽所述监护设备的报警。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殊监护模式包括抢救模式、插管模式、体外循环模式或自定义模式。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心电参数,所述第一报警条件为室性二连律报警条件,所述特殊监护模式为抢救模式。
26.一种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传感器采集的第一参数;
在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报警条件时输出第一报警;
获取传感器采集的第二参数;
在输出所述第一报警的期间内,检测是否有第二参数满足其第二报警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报警条件和所述第二报警条件不同;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报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二报警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关系而适应性调整所述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包括:
分析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类型,以及分析所述第一报警条件和所述第二报警条件对应的报警类型的关系,以延长、缩短或者不改变所述第一报警的输出时长,或者立即终止所述第一报警。
28.一种报警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引起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27任一项的方法中的步骤。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报警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管理装置为监护设备、本地中央站、远程中央站、云端服务系统、移动终端中任一个。
CN202010874418.0A 2020-08-26 2020-08-26 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及报警管理装置 Pending CN1141880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4418.0A CN114188007A (zh) 2020-08-26 2020-08-26 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及报警管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4418.0A CN114188007A (zh) 2020-08-26 2020-08-26 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及报警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8007A true CN114188007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00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4418.0A Pending CN114188007A (zh) 2020-08-26 2020-08-26 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及报警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800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7165B2 (en) Heuristic management of physiological data
EP1722680B1 (en) Distributed cardiac activity monitoring with selective filtering
EP2468180B1 (en) Alarm control method,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apparatus
US1032182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flag arrhythmia episodes for urgent review
EP336788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determine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 type and burden
US9037223B2 (en) Atrial fibrillation classification using power measurement
JP4340804B2 (ja) 複数の生理学的データ源から生理学的データを選択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1637384B (zh) Ecg监视系统中信号质量指示和假警报减少的系统和方法
US2023011201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biopotential measurement
JP2019502426A5 (zh)
EP2389858A2 (en) Alarm generation method for patient monitoring,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apparatus
CN103517669A (zh) 在病人监测期间确定多参数管理报警等级的方法和系统
EP38265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atient monitoring and signal quality analysis
CN108523879A (zh) 一种心电图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US20210093253A1 (en) Determining heart condition statuses using subcutaneous impedance measurements
US11357439B1 (en)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monitoring system with personalized st-segment thresholds
US10806933B2 (en)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hat detect interference with pacemaker
CN104739371A (zh) 监护仪及其多导联信号自动切换方法和装置
US20160287092A1 (en) Blood vessel mechanical signal analysis
CN114188007A (zh) 监护设备的报警管理方法及报警管理装置
EP357765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US20240041381A1 (en) Arrhythmia detection in a wearable medical system
US20220122444A1 (en)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monitor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6913328A (zh) 一种基于ATmega32的远程心电监护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