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2362A -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72362A CN114172362A CN202111511266.9A CN202111511266A CN114172362A CN 114172362 A CN114172362 A CN 114172362A CN 202111511266 A CN202111511266 A CN 202111511266A CN 114172362 A CN114172362 A CN 1141723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ode
- resistor
- field effect
- diode
- effect tran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包括采样输入电路、整流处理电路、驱动输出电路。本申请的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采样电路能够采集电压电流信号,对高频电压信号进行滤波,提升电压信号质量,还能对输入电流信号进行缩小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压信号进行采样。主控电路能够使输入电流跟随指令电流,采用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处理抑制谐波,再将信号放大后传入驱动电路,实现各路保护控制功能,同时,当外部故障中断时保护整流器安全运行。驱动输出电路通过滤波器隔离外部信号干扰,能够接收信号后实现外部输出稳定信号,提高整流器性能及传输信号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桩与直流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能源短缺、环境条件恶化、气候变暖等现象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的终端设备,数量巨大,是实现新能源转换的最大应用领域。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配套设备,由前级整流器和后级变换器构成,其输入端实现与电网的连接,输出端实现对车载电池的充电。充电桩为了满足电网侧的功率因数、谐波含量等并网指标和负载要求,通常使用两级电路拓扑结构:前级整流器,后级DC/DC 变换器。直流快充的目标是: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电动汽车的充电、对电池寿命影响最低,这对充电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直流大功率充电桩成为研究热点。直流大功率充电桩一般包括两级电路:前级整流器和后级 DC/DC 变换器,前级整流器不仅为后级 DC/DC 变换器提供稳定的直流输出电压,而且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校正、从源头上抑制谐波的功能;后级 DC/DC 变换器的作用是实现电气隔离以及宽电压输出,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动汽车充电要求。 前级整流器的输入和输出性能不仅影响充电桩的整体性能,而且对后级变换器的性能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充电桩建设起步晚,但是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和新能源政策的鼓励,我们充电桩建设与国外正缩小差距。对于整流器的研究,仍有很多先进的控制算法有待研究,比如模糊自适应算法、滑莫控制等,以进一步提高整流器的性能。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设计了一种直流充电桩前级整流器,进行了双闭环控制器的设计,实现电容中点电位平衡控制,通过电平调制方法实现稳定直流充电桩前级整流器的功能。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采样电路,采用两个场效应晶体管作为控制管,同时引入LC滤波电路,整体结构简单,灵巧,功耗低,但没有自反馈回路,受谐波影响很大,稳定性不高。
现有技术的整流电路,多采取多条整流通路,灵活性高,方便模块之间的嵌入,然而,由于大量的电容与二极管的串联,电路整体的稳定性会大幅度的受到外界电场干扰,导致电路输出不稳定,以及灵敏度下降。
发明内容
(一)技术问题
1. 现有技术的充电桩,自身调节性差,受谐波影响大。
2. 现有技术的充电桩,输出不稳定,响应速度慢。
(二)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包括采样输入电路、整流处理电路、驱动输出电路。
采样输入电路,能够转化输入电压,处理输入的电压电流信号,滤除高频电压信号及干扰信号,提升输入电压信号质量。首先,信号经过三极管Q6和Q7的基极输入电路,经过对称的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三极管Q10和三极管Q11,三极管Q15和三极管Q16对输入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将信号调理转化为电压信号,通过三极管Q12对小信号进行放大处理,通过电阻R13和可变电阻R16调整基准电压值,通过对称三极管处理后的信号转化为正信号,达到整流器峰值要求,分别输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9的基极以及双级联三极管Q20的基极,电阻R2和电阻R5起到限流和分压的作用,电容C3能够耦合有效交流信号,滤除高频干扰信号,通过采样输入电路能够使输入信号达到整流器峰值要求,达到采集输入侧三相交流电压,输出侧上部电容电压,输出侧下部电容电压,三相输入侧电流,输出直流负载电流的目的。
整流处理电路,通过二极管整流,减小输入谐波,稳定信号,通过三极管和MOS管校正功率因数,通过电容进行滤波处理。经过三极管Q4的信号经过放大后通过发射极输出,前级信号通过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整流输出,并且防止后极信号串扰,经过双级联三极管Q17的信号能够控制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导通与关断,经过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信号能够将电压升高,提高信号功率,通过电容C2,整流二极管D1,肖特基二极管D2对信号进行动态调整,能够提高整流器工作动态性能,电容C1和电阻R1构成RC网络,起到抑制谐波的作用,将信号稳定输入至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二极管D5、二极管D7,电容C4配合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能够提高开关频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整流器性能,快回复型二极管与开关管串联,不存在直通风险,不用考虑死区时间问题,可靠性高,通过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控制的滞环电流信号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通过整流电路处理提升了整流器的启动性能,提升了整流器抗外界干扰能力。
驱动输出电路,将稳定的信号通过该级电路驱动输出,实现单位功率因数的提升,进一步提升整流器性能。信号通过三极管Q14的发射级,进行放大,并且能够稳定直流输出电压,通过肖特基二极管D3稳定控制信号,通过二极管D8对电压进行钳位,缩短了电压外环的调整时间通过场效应晶体管Q8和场效应晶体管Q19进行功率补偿输出,并且能够降低整流器的最大惯性延迟,经过驱动输出电路处理,提高了整流器工作的性能。
(三)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出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第一,电流环采用反馈线性化应用,使输入侧电流波形跟随输入侧交流电压波形,正弦度、平滑度更好,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校正有效抑制谐波,减小谐波对电路的影响。第二,采用双闭环控制器让直流输出电压更稳定、响应速度更快,超调量、鲁棒性等性能得到优化,使充电桩更稳定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采样电路。
图2为本申请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包括采样输入电路、整流处理电路、驱动输出电路。
采样输入电路,能够转化输入电压,处理输入的电压电流信号,滤除高频电压信号及干扰信号,提升输入电压信号质量。首先,信号经过三极管Q6和Q7的基极输入电路,经过对称的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三极管Q10和三极管Q11,三极管Q15和三极管Q16对输入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将信号调理转化为电压信号,通过三极管Q12对小信号进行放大处理,通过电阻R13和可变电阻R16调整基准电压值,通过对称三极管处理后的信号转化为正信号,达到整流器峰值要求,分别输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9的基极以及双级联三极管Q20的基极,电阻R2和电阻R5起到限流和分压的作用,电容C3能够耦合有效交流信号,滤除高频干扰信号,通过采样输入电路能够使输入信号达到整流器峰值要求,达到采集输入侧三相交流电压,输出侧上部电容电压,输出侧下部电容电压,三相输入侧电流,输出直流负载电流的目的。
具体而言,所述采样输入电路包括输入端口INPUT,电容C3,电位器R16,6个电阻分别为R2、R5、R11、R12、R13、R14,11个三极管分别为Q1、Q2、Q3、Q6、Q7、Q9、Q10、Q11、Q12、Q15、Q16,所述采样输入电路中输入端口INPUT分别与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10的基极、三极管Q11的基极、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与电位器R16电阻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16的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采样输入电路包括输入端口INPUT,电容C3,电位器R16,6个电阻分别为R2、R5、R11、R12、R13、R14,11个三极管分别为Q1、Q2、Q3、Q6、Q7、Q9、Q10、Q11、Q12、Q15、Q16,所述采样输入电路中电阻R13的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基极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基极、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1另一端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集电极连接。
整流处理电路,通过二极管整流,减小输入谐波,稳定信号,通过三极管和MOS管校正功率因数,通过电容进行滤波处理。经过三极管Q4的信号经过放大后通过发射极输出,前级信号通过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整流输出,并且防止后极信号串扰,经过双级联三极管Q17的信号能够控制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导通与关断,经过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信号能够将电压升高,提高信号功率,通过电容C2,整流二极管D1,肖特基二极管D2对信号进行动态调整,能够提高整流器工作动态性能,电容C1和电阻R1构成RC网络,起到抑制谐波的作用,将信号稳定输入至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二极管D5、二极管D7,电容C4配合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能够提高开关频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整流器性能,快回复型二极管与开关管串联,不存在直通风险,不用考虑死区时间问题,可靠性高,通过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控制的滞环电流信号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通过整流电路处理提升了整流器的启动性能,提升了整流器抗外界干扰能力。
具体而言,所述整流处理电路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包括肖特基二极管D2,三极管Q4,双级联三极管Q17,3个电容分别为C1、C2、C4,5个二极管分别为D1、D4、D5、D6、D7,5个电阻分别为R1、R6、R7、R8、R9,3个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分别为Q5、Q13、Q18,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正极与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发射极、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栅极连接,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基极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集电极连接,双级联三极管Q17的集电极接地。
具体而言,所述整流处理电路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包括肖特基二极管D2,三极管Q4,双级联三极管Q18,3个电容分别为C1、C2、C4,5个二极管分别为D1、D4、D5、D6、D7,5个电阻分别为R1、R6、R7、R8、R9,3个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分别为Q5、Q13、Q18,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1 的正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 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2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2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漏端、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栅极连接,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源端接地,二极管D5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漏端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接地,电容C4的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驱动输出电路,将稳定的信号通过该级电路驱动输出,实现单位功率因数的提升,进一步提升整流器性能。信号通过三极管Q14的发射级,进行放大,并且能够稳定直流输出电压,通过肖特基二极管D3稳定控制信号,通过二极管D8对电压进行钳位,缩短了电压外环的调整时间通过场效应晶体管Q8和场效应晶体管Q19进行功率补偿输出,并且能够降低整流器的最大惯性延迟,经过驱动输出电路处理,提高了整流器工作的性能。
具体而言,所述驱动输出电路包括输出端口OUTPUT,肖特基二极管D3,三极管Q14,双向钳位二极管D8,2个场效应晶体管Q8、Q9,4个电阻分别为R3、R4、R10、R15,所述驱动输出电路中电阻R3的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高电平VCC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高电平VCC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漏端连接,场效应晶体管Q8的栅极分别与肖特基二极管D3的正极、三极管Q14的基极、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双向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双向二极管D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的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一端分别与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栅极、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5另一端接地,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漏端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源端连接,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源端接地,输出端口OUTPUT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源端连接。
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输入电路、整流处理电路、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输入电路包括输入端口INPUT,电容C3,电位器R16,6个电阻分别为R2、R5、R11、R12、R13、R14,11个三极管分别为Q1、Q2、Q3、Q6、Q7、Q9、Q10、Q11、Q12、Q15、Q16,所述采样输入电路中输入端口INPUT分别与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10的基极、三极管Q11的基极、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与电位器R16电阻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16的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输入电路包括输入端口INPUT,电容C3,电位器R16,6个电阻分别为R2、R5、R11、R12、R13、R14,11个三极管分别为Q1、Q2、Q3、Q6、Q7、Q9、Q10、Q11、Q12、Q15、Q16,所述采样输入电路中电阻R13的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基极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基极、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1另一端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集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处理电路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包括肖特基二极管D2,三极管Q4,双级联三极管Q17,3个电容分别为C1、C2、C4,5个二极管分别为D1、D4、D5、D6、D7,5个电阻分别为R1、R6、R7、R8、R9,3个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分别为Q5、Q13、Q18,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正极与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发射极、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栅极连接,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基极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集电极连接,双级联三极管Q17的集电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处理电路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包括肖特基二极管D2,三极管Q4,双级联三极管Q18,3个电容分别为C1、C2、C4,5个二极管分别为D1、D4、D5、D6、D7,5个电阻分别为R1、R6、R7、R8、R9,3个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分别为Q5、Q13、Q18,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1 的正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 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2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2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漏端、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栅极连接,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源端接地,二极管D5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漏端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接地,电容C4的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输出电路包括输出端口OUTPUT,肖特基二极管D3,三极管Q14,双向钳位二极管D8,2个场效应晶体管Q8、Q9,4个电阻分别为R3、R4、R10、R15,所述驱动输出电路中电阻R3的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高电平VCC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高电平VCC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漏端连接,场效应晶体管Q8的栅极分别与肖特基二极管D3的正极、三极管Q14的基极、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双向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双向二极管D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的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一端分别与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栅极、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5另一端接地,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漏端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源端连接,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源端接地,输出端口OUTPUT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源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11266.9A CN114172362A (zh) | 2021-12-11 | 2021-12-11 |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11266.9A CN114172362A (zh) | 2021-12-11 | 2021-12-11 |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72362A true CN114172362A (zh) | 2022-03-11 |
Family
ID=80485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11266.9A Withdrawn CN114172362A (zh) | 2021-12-11 | 2021-12-11 |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7236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64465A (zh) * | 2022-10-21 | 2023-01-31 | 杭州中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芯片算法系统 |
-
2021
- 2021-12-11 CN CN202111511266.9A patent/CN11417236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64465A (zh) * | 2022-10-21 | 2023-01-31 | 杭州中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芯片算法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28375A (zh) | 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智能监控系统 | |
CN107394864A (zh) |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监控系统 | |
CN105226984A (zh) | 调压变频分级控制的超声塑料焊接电源 | |
CN205081705U (zh) | 一种调压变频分级超声塑料焊接电源 | |
CN102081419B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自动调压电路及方法 | |
CN113067397A (zh) | 一种波浪能发电装置电气转换与控制系统 | |
CN111181420B (zh) | 一种单相Vienna整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172362A (zh) |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 |
CN109301866A (zh) | 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光伏发电接入系统 | |
CN110745029B (zh) | 一种车载式双向充电机 | |
CN205039717U (zh) | 输出极性自动转换的直流稳压电源 | |
CN203151389U (zh) | 一种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控制电路 | |
CN202678980U (zh) | 基于新型z源逆变器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 |
CN107895992A (zh) | 一种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监控系统 | |
CN208862578U (zh) | 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光伏发电接入系统 | |
CN217183184U (zh) | 一种推挽升压电路变压器自适应调整电路 | |
CN202721879U (zh) | 一种led电源 | |
CN107579560A (zh) | 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检测及监控系统 | |
CN110212628B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逆变控制切换系统的切换方法 | |
CN107046369A (zh) | 一种升压三相半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198134U (zh) | 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监控系统 | |
CN108263240B (zh) |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 |
CN218387274U (zh) | 一种具有mppt控制装置的光伏系统 | |
CN206948182U (zh) | 一种用于移动电源的升压转换器 | |
CN110611442A (zh) |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pwm整流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1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