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2362A -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2362A
CN114172362A CN202111511266.9A CN202111511266A CN114172362A CN 114172362 A CN114172362 A CN 114172362A CN 202111511266 A CN202111511266 A CN 202111511266A CN 114172362 A CN114172362 A CN 114172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resistor
field effect
diode
effect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12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加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5112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23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2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236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包括采样输入电路、整流处理电路、驱动输出电路。本申请的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采样电路能够采集电压电流信号,对高频电压信号进行滤波,提升电压信号质量,还能对输入电流信号进行缩小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压信号进行采样。主控电路能够使输入电流跟随指令电流,采用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处理抑制谐波,再将信号放大后传入驱动电路,实现各路保护控制功能,同时,当外部故障中断时保护整流器安全运行。驱动输出电路通过滤波器隔离外部信号干扰,能够接收信号后实现外部输出稳定信号,提高整流器性能及传输信号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桩与直流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能源短缺、环境条件恶化、气候变暖等现象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的终端设备,数量巨大,是实现新能源转换的最大应用领域。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配套设备,由前级整流器和后级变换器构成,其输入端实现与电网的连接,输出端实现对车载电池的充电。充电桩为了满足电网侧的功率因数、谐波含量等并网指标和负载要求,通常使用两级电路拓扑结构:前级整流器,后级DC/DC 变换器。直流快充的目标是: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电动汽车的充电、对电池寿命影响最低,这对充电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直流大功率充电桩成为研究热点。直流大功率充电桩一般包括两级电路:前级整流器和后级 DC/DC 变换器,前级整流器不仅为后级 DC/DC 变换器提供稳定的直流输出电压,而且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校正、从源头上抑制谐波的功能;后级 DC/DC 变换器的作用是实现电气隔离以及宽电压输出,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动汽车充电要求。 前级整流器的输入和输出性能不仅影响充电桩的整体性能,而且对后级变换器的性能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充电桩建设起步晚,但是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和新能源政策的鼓励,我们充电桩建设与国外正缩小差距。对于整流器的研究,仍有很多先进的控制算法有待研究,比如模糊自适应算法、滑莫控制等,以进一步提高整流器的性能。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设计了一种直流充电桩前级整流器,进行了双闭环控制器的设计,实现电容中点电位平衡控制,通过电平调制方法实现稳定直流充电桩前级整流器的功能。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采样电路,采用两个场效应晶体管作为控制管,同时引入LC滤波电路,整体结构简单,灵巧,功耗低,但没有自反馈回路,受谐波影响很大,稳定性不高。
现有技术的整流电路,多采取多条整流通路,灵活性高,方便模块之间的嵌入,然而,由于大量的电容与二极管的串联,电路整体的稳定性会大幅度的受到外界电场干扰,导致电路输出不稳定,以及灵敏度下降。
发明内容
(一)技术问题
1. 现有技术的充电桩,自身调节性差,受谐波影响大。
2. 现有技术的充电桩,输出不稳定,响应速度慢。
(二)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包括采样输入电路、整流处理电路、驱动输出电路。
采样输入电路,能够转化输入电压,处理输入的电压电流信号,滤除高频电压信号及干扰信号,提升输入电压信号质量。首先,信号经过三极管Q6和Q7的基极输入电路,经过对称的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三极管Q10和三极管Q11,三极管Q15和三极管Q16对输入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将信号调理转化为电压信号,通过三极管Q12对小信号进行放大处理,通过电阻R13和可变电阻R16调整基准电压值,通过对称三极管处理后的信号转化为正信号,达到整流器峰值要求,分别输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9的基极以及双级联三极管Q20的基极,电阻R2和电阻R5起到限流和分压的作用,电容C3能够耦合有效交流信号,滤除高频干扰信号,通过采样输入电路能够使输入信号达到整流器峰值要求,达到采集输入侧三相交流电压,输出侧上部电容电压,输出侧下部电容电压,三相输入侧电流,输出直流负载电流的目的。
整流处理电路,通过二极管整流,减小输入谐波,稳定信号,通过三极管和MOS管校正功率因数,通过电容进行滤波处理。经过三极管Q4的信号经过放大后通过发射极输出,前级信号通过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整流输出,并且防止后极信号串扰,经过双级联三极管Q17的信号能够控制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导通与关断,经过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信号能够将电压升高,提高信号功率,通过电容C2,整流二极管D1,肖特基二极管D2对信号进行动态调整,能够提高整流器工作动态性能,电容C1和电阻R1构成RC网络,起到抑制谐波的作用,将信号稳定输入至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二极管D5、二极管D7,电容C4配合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能够提高开关频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整流器性能,快回复型二极管与开关管串联,不存在直通风险,不用考虑死区时间问题,可靠性高,通过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控制的滞环电流信号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通过整流电路处理提升了整流器的启动性能,提升了整流器抗外界干扰能力。
驱动输出电路,将稳定的信号通过该级电路驱动输出,实现单位功率因数的提升,进一步提升整流器性能。信号通过三极管Q14的发射级,进行放大,并且能够稳定直流输出电压,通过肖特基二极管D3稳定控制信号,通过二极管D8对电压进行钳位,缩短了电压外环的调整时间通过场效应晶体管Q8和场效应晶体管Q19进行功率补偿输出,并且能够降低整流器的最大惯性延迟,经过驱动输出电路处理,提高了整流器工作的性能。
(三)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出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第一,电流环采用反馈线性化应用,使输入侧电流波形跟随输入侧交流电压波形,正弦度、平滑度更好,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校正有效抑制谐波,减小谐波对电路的影响。第二,采用双闭环控制器让直流输出电压更稳定、响应速度更快,超调量、鲁棒性等性能得到优化,使充电桩更稳定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采样电路。
图2为本申请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包括采样输入电路、整流处理电路、驱动输出电路。
采样输入电路,能够转化输入电压,处理输入的电压电流信号,滤除高频电压信号及干扰信号,提升输入电压信号质量。首先,信号经过三极管Q6和Q7的基极输入电路,经过对称的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三极管Q10和三极管Q11,三极管Q15和三极管Q16对输入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将信号调理转化为电压信号,通过三极管Q12对小信号进行放大处理,通过电阻R13和可变电阻R16调整基准电压值,通过对称三极管处理后的信号转化为正信号,达到整流器峰值要求,分别输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9的基极以及双级联三极管Q20的基极,电阻R2和电阻R5起到限流和分压的作用,电容C3能够耦合有效交流信号,滤除高频干扰信号,通过采样输入电路能够使输入信号达到整流器峰值要求,达到采集输入侧三相交流电压,输出侧上部电容电压,输出侧下部电容电压,三相输入侧电流,输出直流负载电流的目的。
具体而言,所述采样输入电路包括输入端口INPUT,电容C3,电位器R16,6个电阻分别为R2、R5、R11、R12、R13、R14,11个三极管分别为Q1、Q2、Q3、Q6、Q7、Q9、Q10、Q11、Q12、Q15、Q16,所述采样输入电路中输入端口INPUT分别与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10的基极、三极管Q11的基极、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与电位器R16电阻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16的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采样输入电路包括输入端口INPUT,电容C3,电位器R16,6个电阻分别为R2、R5、R11、R12、R13、R14,11个三极管分别为Q1、Q2、Q3、Q6、Q7、Q9、Q10、Q11、Q12、Q15、Q16,所述采样输入电路中电阻R13的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基极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基极、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1另一端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集电极连接。
整流处理电路,通过二极管整流,减小输入谐波,稳定信号,通过三极管和MOS管校正功率因数,通过电容进行滤波处理。经过三极管Q4的信号经过放大后通过发射极输出,前级信号通过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整流输出,并且防止后极信号串扰,经过双级联三极管Q17的信号能够控制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导通与关断,经过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信号能够将电压升高,提高信号功率,通过电容C2,整流二极管D1,肖特基二极管D2对信号进行动态调整,能够提高整流器工作动态性能,电容C1和电阻R1构成RC网络,起到抑制谐波的作用,将信号稳定输入至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二极管D5、二极管D7,电容C4配合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能够提高开关频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整流器性能,快回复型二极管与开关管串联,不存在直通风险,不用考虑死区时间问题,可靠性高,通过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控制的滞环电流信号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通过整流电路处理提升了整流器的启动性能,提升了整流器抗外界干扰能力。
具体而言,所述整流处理电路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包括肖特基二极管D2,三极管Q4,双级联三极管Q17,3个电容分别为C1、C2、C4,5个二极管分别为D1、D4、D5、D6、D7,5个电阻分别为R1、R6、R7、R8、R9,3个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分别为Q5、Q13、Q18,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正极与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发射极、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栅极连接,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基极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集电极连接,双级联三极管Q17的集电极接地。
具体而言,所述整流处理电路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包括肖特基二极管D2,三极管Q4,双级联三极管Q18,3个电容分别为C1、C2、C4,5个二极管分别为D1、D4、D5、D6、D7,5个电阻分别为R1、R6、R7、R8、R9,3个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分别为Q5、Q13、Q18,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1 的正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 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2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2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漏端、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栅极连接,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源端接地,二极管D5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漏端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接地,电容C4的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驱动输出电路,将稳定的信号通过该级电路驱动输出,实现单位功率因数的提升,进一步提升整流器性能。信号通过三极管Q14的发射级,进行放大,并且能够稳定直流输出电压,通过肖特基二极管D3稳定控制信号,通过二极管D8对电压进行钳位,缩短了电压外环的调整时间通过场效应晶体管Q8和场效应晶体管Q19进行功率补偿输出,并且能够降低整流器的最大惯性延迟,经过驱动输出电路处理,提高了整流器工作的性能。
具体而言,所述驱动输出电路包括输出端口OUTPUT,肖特基二极管D3,三极管Q14,双向钳位二极管D8,2个场效应晶体管Q8、Q9,4个电阻分别为R3、R4、R10、R15,所述驱动输出电路中电阻R3的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高电平VCC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高电平VCC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漏端连接,场效应晶体管Q8的栅极分别与肖特基二极管D3的正极、三极管Q14的基极、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双向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双向二极管D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的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一端分别与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栅极、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5另一端接地,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漏端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源端连接,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源端接地,输出端口OUTPUT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源端连接。
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输入电路、整流处理电路、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输入电路包括输入端口INPUT,电容C3,电位器R16,6个电阻分别为R2、R5、R11、R12、R13、R14,11个三极管分别为Q1、Q2、Q3、Q6、Q7、Q9、Q10、Q11、Q12、Q15、Q16,所述采样输入电路中输入端口INPUT分别与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10的基极、三极管Q11的基极、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与电位器R16电阻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16的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输入电路包括输入端口INPUT,电容C3,电位器R16,6个电阻分别为R2、R5、R11、R12、R13、R14,11个三极管分别为Q1、Q2、Q3、Q6、Q7、Q9、Q10、Q11、Q12、Q15、Q16,所述采样输入电路中电阻R13的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基极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16的滑片端连接,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基极、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1另一端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集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处理电路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包括肖特基二极管D2,三极管Q4,双级联三极管Q17,3个电容分别为C1、C2、C4,5个二极管分别为D1、D4、D5、D6、D7,5个电阻分别为R1、R6、R7、R8、R9,3个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分别为Q5、Q13、Q18,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高电平VCC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正极与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发射极、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栅极连接,双级联三极管Q17的基极与双级联三极管Q20的集电极连接,双级联三极管Q17的集电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处理电路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包括肖特基二极管D2,三极管Q4,双级联三极管Q18,3个电容分别为C1、C2、C4,5个二极管分别为D1、D4、D5、D6、D7,5个电阻分别为R1、R6、R7、R8、R9,3个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分别为Q5、Q13、Q18,所述整流处理电路中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1 的正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 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2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2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漏端、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栅极连接,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8的源端接地,二极管D5的负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13的漏端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接地,电容C4的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输出电路包括输出端口OUTPUT,肖特基二极管D3,三极管Q14,双向钳位二极管D8,2个场效应晶体管Q8、Q9,4个电阻分别为R3、R4、R10、R15,所述驱动输出电路中电阻R3的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高电平VCC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高电平VCC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漏端连接,场效应晶体管Q8的栅极分别与肖特基二极管D3的正极、三极管Q14的基极、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源端连接、双向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双向二极管D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的一端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一端分别与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栅极、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5另一端接地,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漏端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源端连接,场效应晶体管Q19的源端接地,输出端口OUTPUT与场效应晶体管Q8的源端连接。
CN202111511266.9A 2021-12-11 2021-12-11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Withdrawn CN1141723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1266.9A CN114172362A (zh) 2021-12-11 2021-12-11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1266.9A CN114172362A (zh) 2021-12-11 2021-12-11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2362A true CN114172362A (zh) 2022-03-11

Family

ID=80485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1266.9A Withdrawn CN114172362A (zh) 2021-12-11 2021-12-11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23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4465A (zh) * 2022-10-21 2023-01-31 杭州中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算法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4465A (zh) * 2022-10-21 2023-01-31 杭州中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算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8375A (zh) 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智能监控系统
CN205081705U (zh) 一种调压变频分级超声塑料焊接电源
CN105226984A (zh) 调压变频分级控制的超声塑料焊接电源
CN102081419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自动调压电路及方法
CN114172362A (zh)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桩
CN109301866A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光伏发电接入系统
CN203151389U (zh) 一种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控制电路
CN111181420B (zh) 一种单相Vienna整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104294U (zh) 模块化高效dc/dc变换器
CN202678980U (zh) 基于新型z源逆变器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CN208862578U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光伏发电接入系统
CN107482930A (zh) 一种双电感双电压直流输出电路
CN202721879U (zh) 一种led电源
CN107579560A (zh) 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检测及监控系统
CN110212628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逆变控制切换系统的切换方法
CN107046369A (zh) 一种升压三相半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45029B (zh) 一种车载式双向充电机
CN113067397A (zh) 一种波浪能发电装置电气转换与控制系统
CN208198134U (zh) 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监控系统
CN108263240B (zh)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218387274U (zh) 一种具有mppt控制装置的光伏系统
CN110611442A (zh)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pwm整流电路
CN107565671A (zh) 一种反击式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
CN219499021U (zh) 一种大功率三相整流充电模块电路
CN218549751U (zh) 一种音频功放供电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