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4721A - 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4721A
CN114164721A CN202111389757.0A CN202111389757A CN114164721A CN 114164721 A CN114164721 A CN 114164721A CN 202111389757 A CN202111389757 A CN 202111389757A CN 114164721 A CN114164721 A CN 114164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hickness
design
roadbed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97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4721B (zh
Inventor
张新
徐希忠
王超
马士杰
韩洪超
韦金城
张晓萌
胡家波
闫翔鹏
吴文娟
张正超
孙兆云
符东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i Speed Co Ltd
Shandong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i Speed Co Ltd
Shandong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i Speed Co Ltd, Shandong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i Spe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97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47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4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4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4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4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02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street systems, cross-sections ; Design for noise abatement, e.g. sunken roa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2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courses of different kind made in situ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是以路床增强层厚度或深度为自变量参数,以沥青层厚度为因变量参数,基于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疲劳损伤模型,以沥青层在设计年限内达到同等设计疲劳损伤为控制指标,得到满足相同疲劳损坏标准但路床增强层厚度与沥青层厚度各不相同的一组路面结构,通过经济对比取其中造价最低的路面结构作为设计路基路面结构。与现有设计方法相比,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设计方法路基路面设计分离、参数互不关联的技术难题,使路基路面设计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整体经济最优,实现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设计目标,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路面结构是一种由多个层次、各层由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材料组成的层状复合结构,满足同等设计损伤标准条件下的路面结构组合有多种多样,应当选择性价比最优的路面结构。然而,在现行路面结构设计规范和方法中,路基路面设计是相互分离的进行设计,现行设计方法没有充分考虑路基承载力与路面结构层厚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没有有效的手段获得同等性能条件下不同的路面结构组合,从而为进行经济比较创造条件,通常路面结构厚度是被动的应对既有路基承载条件进行设计,而不是主动的去对路基进行优化设计以获得整体路面结构性能和经济的最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该方法是以路床增强层厚度或深度为自变量参数,以沥青层厚度为因变量参数,基于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疲劳损伤模型,以沥青层在设计年限内达到同等设计疲劳损伤为控制指标,得到满足相同疲劳损坏标准但路床增强层厚度与沥青层厚度各不相同的一组路面结构,通过经济对比取其中造价最低的路面结构作为设计路基路面结构。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OD调查交通数,依据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附录A计算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
步骤(a)中以沥青层和路床增强层厚度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路面结构组合指由沥青混合料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床增强层(路基改善土)及土基组成的路面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厚度必须满足最小施工厚度要求并作为常数保持不变;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层厚度范围15~22cm,可选择1~4层并保持层厚和层数不变,
级配碎石层厚度15~22cm可选择1~2层并保持层厚和层数不变,
路床增强层施工层厚度20cm~30cm,通常采用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或碎石(级配碎石或未筛分碎石),按照0层(指没有增强层)至6层逐级增加路床增强层厚度,分别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和沥青混合料层组成7个路面结构;
步骤(a)中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弯拉模量参数是变化的,对应加载次数的模量由水泥稳定碎石层疲劳分析模型计算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层疲劳分析模型指重复加载作用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弯拉模量由弯拉应力水平和加载次数确定的函数关系式;
重复加载作用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弯拉模量函数关系式如下所示:
二灰碎石: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21
水稳碎石: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22
式中:N=加载次数
EN=加载次数为N时的弯拉模量(N不超过该应力比条件下的疲劳次数),Mpa
Ei=初始弯拉模量,Mpa
S=σ/s;
(b)选择路面结构沥青层疲劳损伤标准,初拟以沥青层和路床增强层厚度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路面结构组合;
步骤(b)中所述沥青层疲劳损伤采用沥青层疲劳分析模型和迈纳Miner材料累积损伤原理计算,疲劳损伤控制取值标准为0.05~1,取低值设计偏保守,取高值设计偏风险,根据设计预期在范围中取值;
(c)以沥青层厚度作为因变量,路基改善土路床增强层的总厚度作为自变量;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的疲劳分析模型,计算不同设计轴载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疲劳模量;
(d)以沥青层在设计年限内达到同等疲劳损伤为控制指标,计算不同路床增强层厚度对应不同沥青层厚度的一组路面结构;根据拟定的路面结构组合,由公式: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23
式中:Nf=设计轴载、ha=沥青层厚度、hs=改善土层厚度,
计算满足不同设计轴载下和不同改善土层厚度所需的沥青层厚度;
(e)根据结构组合确定材料设计参数;
(f)按照拟定的损伤标准,计算土基未采用改善层时满足设计要求的路面结构厚度,初步确定路面结构各层材料初始厚度;
(g)根据结构组合,按不同材料类型和功能层,分沥青层厚度、粒料类基层厚度、半刚性基层厚度、土基回弹模量作为x个因素n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
通常n大于或等于5;
其中,沥青层厚度在初步设计厚度的基础上分别按1~3cm对称递增和递减达到n水平;
半刚性基层厚度在初步设计厚度的基础上分别按3~5cm对称递增和递减达到n水平;
土基模量分别按照增加1层改善层至n-1层所对应的回弹模量形成n水平,改善层厚度取值范围为18~22cm,增加改善层后的土基当量模量根据改善层模量、改善层厚度及未进行改善路基土模量,通过弹性层状理论反算得到;
(h)按照拟定的损伤标准,分别计算正交试验表中每个试验路面结构达到预定损伤标准时的当量轴载作用次数;
(i)按多项式拟合当量轴载作用次数和x个因素的关系式;
(j)最后,按照经济性能最优的原则,选择满足结构性能的设计方案。
上述方法应用在道路工程中针对路基路面设计结构或设计计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与现有设计方法相比,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设计方法路基路面设计分离、参数互不关联的技术难题,使路基路面设计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整体经济最优,实现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设计目标。
本发明的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设计合理、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不同设计轴载下改善土层厚度与沥青层厚度的关系数据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不同设计轴载下改善土层厚度与沥青层厚度的关系数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是以路床增强层厚度或深度为自变量参数,以沥青层厚度为因变量参数,基于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疲劳损伤模型,以沥青层在设计年限内达到同等设计疲劳损伤为控制指标,得到满足相同疲劳损坏标准但路床增强层厚度与沥青层厚度各不相同的一组路面结构,通过经济对比取其中造价最低的路面结构作为设计路基路面结构。
a)初拟以沥青层和路床增强层厚度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路面结构组合。
以沥青层厚度作为因变量,路床增强层(路基改善土)的总厚度作为自变量。初拟7种不同的路面结构,其中改善土的厚度由120cm至20cm不等,拟定水泥稳定碎石层厚度并保持不变,将水泥稳定碎石的初始弯拉模量、设计轴载次数和应力比输入水泥稳定碎石的疲劳分析模型,计算公式如公式(2)。根据疲劳模型计算累计交通荷载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疲劳损伤,得到不同设计轴载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疲劳模量;
二灰碎石: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41
水稳碎石: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42
式中:N=加载次数
EN=加载次数为N时的弯拉模量(N不超过该应力比条件下的疲劳次数),Mpa
Ei=初始弯拉模量,Mpa
S=σ/s;
b)以沥青层在设计年限内达到同等疲劳损伤为控制指标,计算不同路床增强层厚度对应不同沥青层厚度的一组路面结构,如图1,图2所示。根据拟定的路面结构组合,由公式2计算满足不同设计轴载下和不同改善土层厚度所需的沥青层厚度。
不同设计轴载作用下不同的路面结构所计算出的沥青层厚度如表1~表4所示。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43
式中:Nf=设计轴载;
ha=沥青层厚度;
hs=改善土层厚度。
表1设计轴载3000万次时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 结构A 结构B 结构C 结构D 结构E 结构F
沥青面层/cm 11 12.2 13 14.5 16.1 18
水稳基层/cm 36 36 36 36 36 36
底基层/cm 18 18 18 18 18 18
改善土/cm 120 100 80 60 40 20
土基
表2设计轴载5000万次时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 结构A 结构B 结构C 结构D 结构E 结构F
沥青面层/cm 14.5 15 16 17 18.6 19.8
水稳基层/cm 36 36 36 36 36 36
底基层/cm 18 18 18 18 18 18
改善土/cm 120 100 80 60 40 20
土基
表3设计轴载10000万次时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 结构A 结构B 结构C 结构D 结构E 结构F
沥青面层/cm 18.4 18.9 19.4 21 22 24
水稳基层/cm 36 36 36 36 36 36
底基层/cm 18 18 18 18 18 18
改善土/cm 120 100 80 60 40 20
土基
表4设计轴载15000万次时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 结构A 结构B 结构C 结构D 结构E 结构F
沥青面层/cm 20.5 21.3 22 23 24.4 25.5
水稳基层/cm 36 36 36 36 36 36
底基层/cm 18 18 18 18 18 18
改善土/cm 120 100 80 60 40 20
土基
c)进行经济比较
表5不同结构层的造价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51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61
根据表5所示不同结构层的造价对计算出的不同厚度路面结构组合进行经济比较,得出不同设计轴载作用下7种路面结构的造价,如表6~表9所示。
表6设计轴载3000万次造价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62
表7设计轴载5000万次造价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63
表8设计轴载10000万次造价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64
表9设计轴载15000万次造价
Figure BDA0003368184450000065
不同设计轴载作用下的最优设计组合如表10所示。
表10最优设计组合
设计轴载 3000万次 5000万次 10000万次 15000万次
沥青面层/cm 13 17 19.4 23
水稳基层/cm 36 36 36 36
底基层/cm 18 18 18 18
改善土/cm 80 60 80 60
土基
在同一设计轴载作用下对比不同的路面结构所需要的造价优选出最低造价的路面结构。
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设计方法路基路面设计分离、参数互不关联的技术难题,使路基路面设计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整体经济最优,实现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设计目标。

Claims (7)

1.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以路床增强层厚度或深度为自变量参数,以沥青层厚度为因变量参数,基于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疲劳损伤模型,以沥青层在设计年限内达到同等设计疲劳损伤为控制指标,得到满足相同疲劳损坏标准但路床增强层厚度与沥青层厚度各不相同的一组路面结构,通过经济对比取其中造价最低的路面结构作为设计路基路面结构。
2.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OD调查交通数,计算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
(b)选择路面结构沥青层疲劳损伤标准,初拟以沥青层和路床增强层厚度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路面结构组合;
(c)以沥青层厚度作为因变量,路基改善土路床增强层的总厚度作为自变量;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的疲劳分析模型,计算不同设计轴载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疲劳模量;
(d)以沥青层在设计年限内达到同等疲劳损伤为控制指标,计算不同路床增强层厚度对应不同沥青层厚度的一组路面结构;根据拟定的路面结构组合,由公式:
Figure FDA0003368184440000011
计算满足不同设计轴载下和不同改善土层厚度所需的沥青层厚度;
式中:Nf=设计轴载、ha=沥青层厚度、hs=改善土层厚度;
(e)根据结构组合确定材料设计参数;
(f)按照拟定的损伤标准,计算土基未采用改善层时满足设计要求的路面结构厚度,初步确定路面结构各层材料初始厚度;
(g)根据结构组合,按不同材料类型和功能层,分沥青层厚度、粒料类基层厚度、半刚性基层厚度、土基回弹模量作为x个因素n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
通常n大于或等于5;
其中,沥青层厚度在初步设计厚度的基础上分别按1~3cm对称递增和递减达到n水平;
半刚性基层厚度在初步设计厚度的基础上分别按3~5cm对称递增和递减达到n水平;
土基模量分别按照增加1层改善层至n-1层所对应的回弹模量形成n水平,改善层厚度取值范围为18~22cm,增加改善层后的土基当量模量根据改善层模量、改善层厚度及未进行改善路基土模量,通过弹性层状理论反算得到;
(h)按照拟定的损伤标准,分别计算正交试验表中每个试验路面结构达到预定损伤标准时的当量轴载作用次数;
(i)按多项式拟合当量轴载作用次数和x个因素的关系式;
(j)最后,按照经济性能最优的原则,选择满足结构性能的设计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所述以沥青层和路床增强层厚度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路面结构组合指由沥青混合料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床增强层(路基改善土)及土基组成的路面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厚度必须满足最小施工厚度要求并作为常数保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层厚度范围15~22cm,可选择1~4层并保持层厚和层数不变,
级配碎石层厚度15~22cm可选择1~2层并保持层厚和层数不变,
路床增强层施工层厚度20cm~30cm,通常采用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或碎石(级配碎石或未筛分碎石),按照0层(指没有增强层)至6层逐级增加路床增强层厚度,分别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和沥青混合料层组成7个路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中所述沥青层疲劳损伤采用沥青层疲劳分析模型和迈纳Miner材料累积损伤原理计算,疲劳损伤控制取值标准为0.05~1,取低值设计偏保守,取高值设计偏风险,根据设计预期在范围中取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弯拉模量参数是变化的,对应加载次数的模量由水泥稳定碎石层疲劳分析模型计算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层疲劳分析模型指重复加载作用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弯拉模量由弯拉应力水平和加载次数确定的函数关系式;
重复加载作用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弯拉模量函数关系式如下所示:
二灰碎石:
Figure FDA0003368184440000031
水稳碎石:
Figure FDA0003368184440000032
式中:N=加载次数
EN=加载次数为N时的弯拉模量(N不超过该应力比条件下的疲劳次数),Mpa
Ei=初始弯拉模量,Mpa
S=σ/s。
7.如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在道路工程中针对路基路面设计结构或设计计算上的应用。
CN202111389757.0A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 Active CN1141647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9757.0A CN114164721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9757.0A CN114164721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4721A true CN114164721A (zh) 2022-03-11
CN114164721B CN114164721B (zh) 2023-05-09

Family

ID=80480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9757.0A Active CN114164721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472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1306A (ja) * 2000-01-17 2001-10-05 Inax Corp 土系舗装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US7550175B1 (en) * 2001-06-27 2009-06-23 Semmaterials, L.P.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asphalt mixture for making an interlayer and method of making an interlayer
CN101792992A (zh) * 2009-11-17 2010-08-04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永久性路面设计方法
CN102505599A (zh) * 2011-10-08 2012-06-20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保证重载交通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路面设计方法
CN103088737A (zh) * 2013-02-18 2013-05-08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控制疲劳设计方法
CN108660880A (zh) * 2018-03-28 2018-10-16 扬州大学 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层最佳模量组合确定方法
US20180365348A1 (en) * 2017-06-20 2018-12-20 Autodesk, Inc. Inlet spacing on road grades
CN110396888A (zh) * 2019-08-02 2019-11-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寒区堤顶道路沥青路面结构层的设计方法
CN111139702A (zh) * 2019-12-23 2020-05-12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倒装式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EP3805458A1 (en) * 2019-10-09 2021-04-14 Lietuvos automobiliu keliu direkcija prie Susisiekimo ministerijos Pavement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1306A (ja) * 2000-01-17 2001-10-05 Inax Corp 土系舗装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US7550175B1 (en) * 2001-06-27 2009-06-23 Semmaterials, L.P.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asphalt mixture for making an interlayer and method of making an interlayer
CN101792992A (zh) * 2009-11-17 2010-08-04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永久性路面设计方法
CN102505599A (zh) * 2011-10-08 2012-06-20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保证重载交通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路面设计方法
CN103088737A (zh) * 2013-02-18 2013-05-08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控制疲劳设计方法
US20180365348A1 (en) * 2017-06-20 2018-12-20 Autodesk, Inc. Inlet spacing on road grades
CN108660880A (zh) * 2018-03-28 2018-10-16 扬州大学 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层最佳模量组合确定方法
CN110396888A (zh) * 2019-08-02 2019-11-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寒区堤顶道路沥青路面结构层的设计方法
EP3805458A1 (en) * 2019-10-09 2021-04-14 Lietuvos automobiliu keliu direkcija prie Susisiekimo ministerijos Pavement structure
CN111139702A (zh) * 2019-12-23 2020-05-12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倒装式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正峰等: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对土基模量的要求", 《公路》 *
林江涛等: "半刚性及复合基层沥青路面破损指标演变规律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 *
韦金城等: "基于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设计温度及预估模型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4721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5875B (zh) 一种基于不均匀沉降的抗疲劳沥青路面
CN111962350A (zh) 土工格室加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面层板厚度计算方法
CN108660880B (zh) 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层最佳模量组合确定方法
CN106844937A (zh) 与结构一体化的水泥稳定破碎砾石基层或底基层设计方法
CN108316085B (zh) 一种橡胶粉改性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路面结构及其拟定方法
CN111074715A (zh) 一种抗裂路基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255696B (zh) 一种半刚性路面结构及其使用的联结型级配碎石混合料
CN112376349A (zh) 一种长寿命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CN111455768A (zh) 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059406A (zh) 一种全柔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Husain et al. Effects of aggregate gradations on properties of grouted Macadam composite pavement
CN110331632B (zh) 一种石灰岩用于双层排水路面下层结构的方法
Prasad Feasibility study on cement treated base and sub base layers of service roads—a case study on Khed Sinnar NH 50 project
CN106223152B (zh) 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CN114164721A (zh) 一种路基路面均衡设计结构的方法
CN111851192A (zh) 一种超高延性混凝土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
US20180155242A1 (en) Lightweight fine ceramic particulates
CN106351101B (zh) 一种基于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的重载交通道路路面铺装结构
CN115859672A (zh) 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的沥青稳定铁尾矿抗车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2030934B (zh) 一种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处理方法
CN109295826B (zh) 一种路面的级配碎石排水基层的平衡设计方法
CN109033714B (zh) 一种控制路基路面协调变形的设计方法
CN108984923B (zh) 一种基于隆起变形控制的盐渍土路堑基床结构设计方法
Inan et al. Effect of fine percentage on the properties of sub-base material
CN115506192B (zh) 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及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