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7642A - 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7642A
CN114157642A CN202111525814.3A CN202111525814A CN114157642A CN 114157642 A CN114157642 A CN 114157642A CN 202111525814 A CN202111525814 A CN 202111525814A CN 114157642 A CN114157642 A CN 114157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transmission link
target power
power service
networ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58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庆
赵训威
王志刚
白杰
王文华
王云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258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76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7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76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确定电力业务在运营商无线公网下的多个网络传输链路,进而计算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进一步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本发明提出针对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制定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统一的业务网络部署策略。

Description

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业务主要通过运营商4G网络来传输业务数据,电力业务终端(如电表、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布式电源等)部署在公共开放的地区(如路边、小区、大楼里等),而电力业务主站系统则部署在电力系统内网。相对于运营商网络以及互联网而言,电力系统内网是一个相对隔离和独立的通信网络。因此,大量且分散的电力业务终端需要通过运营商网络传输业务数据,然后进入电力系统内网,最终到达业务主站系统。也即:
电力业务终端->4G基站->4G核心网->“入口”->电力系统内网->电力业务主站系统。这里,“入口”是指运营商4G核心网通过专线的方式接到电力公司机房(通常在省电力公司机房或地市电力公司机房),同时,在“入口”处还部署有安全接入平台等设备,起到安全防护和内外网隔离的作用。
而随着运营商5G网络逐渐应用,针对全景电力业务,如何选择合适的5G网络与电力业务内网之间的接入与实现,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电力业务在运营商无线公网下的多个网络传输链路;
计算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
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优选的,所述计算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包括:
构建客户需求表,所述客户需求表中记录有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所述指标项为所述运营商无线公网的网络特性;
获取所述目标电力业务在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所述权重用于表征所属指标项对于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优先级;
对于每个网络传输链路来说,根据其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以及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计算该网络传输链路的第二评分,所述第二评分与所述匹配程度正相关。
优选的,所述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内网接入点确定相应的运营商网络出口;
基于所述运营商网络出口,按照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优选的,所述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安全防护设备;
将所述安全防护设备部署于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中。
优选的,所述安全防护设备包括:安全接入网关和安全接入平台。
一种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电力业务在运营商无线公网下的多个网络传输链路;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优选的,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构建客户需求表,所述客户需求表中记录有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所述指标项为所述运营商无线公网的网络特性;获取所述目标电力业务在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所述权重用于表征所属指标项对于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优先级;对于每个网络传输链路来说,根据其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以及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计算该网络传输链路的第二评分,所述第二评分与所述匹配程度正相关。
优选的,所述构建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内网接入点确定相应的运营商网络出口;基于所述运营商网络出口,按照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优选的,所述构建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安全防护设备;将所述安全防护设备部署于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中。
优选的,所述安全防护设备包括:安全接入网关和安全接入平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确定电力业务在运营商无线公网下的多个网络传输链路,进而计算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进一步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本发明提出针对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制定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统一的业务网络部署策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的部分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4G/5G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相对于已有的4G网络承载电力业务,现在5G技术的出现,丰富了网络的架构及可能的数据流向路径。不单单是像4G网络那样,必须按照“终端-基站-核心网-专线-电力机房-业务系统”的路径,5G MEC(及UPF下沉)的出现,让业务数据可以不经过运营商核心网而直接进入电力内网。因此,上述“终端-基站-核心网-专线-电力机房-业务系统”的路径将发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MEC即Mobile Edge Computing的简称,又可称为移动边缘计算;UPF即User Plane Function的简称,又可称为用户面管理功能。
相对于运营商4G网络,运营商5G网络在架构和功能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特征。由于5G网元功能虚拟化、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用户面功能可以下放到接入侧的MEC去处理,通过UPF,下沉,数据不用经过核心网而直接实现本地数据分流,降低数据通信传输时延,提高数据安全性。
结合5G网络的新特征,电网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业务、或者已有业务的提升应用,也提出了一些5G MEC、数据内外网接入、安全防护等方法。上述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建立了“电力业务终端->5G通信终端->5G网络(包括5GMEC等)->电力前置安全区域->电力系统内网->电力业务主站系统”的架构图(本发明也是基于这个架构),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电力业务,基本都按照这个逻辑架构来实现,并提出了这个架构中某一个(或某部分)节点的功能、性能等指标要求。
举例来说,对于某些电力业务的电力业务终端部署于地市(比如青岛),数据不用像4G网络那样去核心网(物理设备通常部署在省会城市,比如济南)绕一圈,再回到地市(青岛)的业务主站系统,而是直接从部署于地市(青岛)的运营商UPF网元出来进入地市的业务主站系统。节省了数据通信传输时延,也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数据不用像以前那样经过好多网络节点,减少数据暴露的风险)。
因此,相对于运营商4G网络,运营商5G网络新增加的UPF/MEC等功能,让数据不仅能从核心网出来,还能从边缘UPF、MEC等网元/设备出来。这样,以往电力系统内网与运营商4G网络之间,是从核心网与电力机房之间的连接,现在,还可以从运营商5G网络的边缘UPF、MEC平台等实现连接,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但是,结合5G网络新特征、新架构,通信网络如何与电力业务匹配,如何实现5G通信网络与电力系统内网(进而与电力业务主站系统)之间的“连接”,是需要解决和明确的问题。
一方面,根据已有的资料看,各个场景单独考虑单独设计。针对全景电力业务,如何来选择合适的5G网络与电力系统内网的接入关系及实现方法,缺乏统一的、完整的技术指导方案。另一方面,尽管不少方法已经提到了5G要接入到电力业务中来,但都是相对笼统地提到电力系统内网、电力边缘计算平台等,未具体提到“接入点”在哪里,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主要关注“架构中某一个(或某部分)节点的功能、性能等指标要求”,并没有关注“接入点”的具体位置和选择依据。
对此,本发明关注上述“连接”方法:以电力业务为出发点,在业务需求、业务主站系统部署位置、可能的5G网络架构、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综合统筹考虑,选择相适配的运营商5G网络与电力系统内网之间的“连接”实现方式,找到(运营商4G/5G的)“外网”与(电力通信及业务的)“内网”之间最合适的“连接点”。具体的,本发明明确了物理接入点,包括省电力公司机房、地市公司电力机房、变电站/换流站/配电房、供电所/营业厅等,这几类物理接入点是有分类的。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确定电力业务在运营商无线公网下的多个网络传输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运营商无线公网可以包括运营商4G网络和运营商5G网络。在运营商4G网络和运营商5G网络下,则可以包括如下六种网络传输链路,其中网络传输链路也可以称为网络形态或者数据链路:
1)4G+省会部署模式。网络传输链路的网络业务流向是,电力业务终端->基站->地市通信机房->核心网(省会通信机房)->电力系统内网->电力业务主站系统,其中,4G核心网部署在省会城市机房。
需要说明的是,省会城市机房内可以部署4G核心网设备、5G通信设备和5G UPF设备等,地市通信机房内可以部署4G/5G通信设备、5G UPF设备等,大区通信机房则可以部署5G核心网设备等。
2)4G+地市部署模式。网络传输链路的网络业务流向是,电力业务终端->基站->地市通信机房->核心网(省会通信机房)->地市通信机房->电力系统内网->电力业务主站系统,其中,4G核心网部署在省会城市机房。
3)5G部署模式。网络传输链路的网络业务流向是,电力业务终端->基站->地市通信机房->核心网(大区通信机房)->地市通信机房->电力系统内网->电力业务主站系统,其中,5G核心网部署在大区机房。
4)5G+省会UPF部署模式。网络传输链路的网络业务流向是,电力业务终端->基站->地市通信机房->UPF(省会通信机房)->电力系统内网->电力业务主站系统,其中,UPF部署在省会通信机房。
5)5G+地市UPF部署模式。网络传输链路的网络业务流向是,电力业务终端->基站->UPF(地市通信机房)->电力系统内网->电力业务主站系统,其中,UPF部署在地市通信机房。
6)5G+MEC部署模式。网络传输链路的网络业务流向是,电力业务终端->基站->MEC->电力系统内网->电力业务主站系统,其中,基站很靠近电力业务终端,MEC物理实体也部署在靠近电力业务终端的地方,如电力营业厅等。
S20,计算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考虑运营商无线公网承载的电力业务(即目标电力业务),梳理出相关通信需求的多个指标项(如带宽、通信时延之类的);另一方面针对目标电力业务,在上述多个网络传输链路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由此,考虑到运营商无线公网的网络特性,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关注覆盖范围、通信时延、安全性和带宽这四个指标项,其中通信时延能够表征业务流畅度、安全性用于表征用户数据通信的安全防护程度、带宽能够表征客户实时体验、覆盖范围即客户覆盖范围。
对此,对于每个网络传输链路,获得该网络传输链路针对各指标项的满足程度,进而结合目标电力业务对各指标项的关注程度,来确定该网络传输链路对于该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
具体实现过程中,步骤S20“计算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可以采用如下步骤,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
S201,构建客户需求表,客户需求表中记录有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指标项为运营商无线公网的网络特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继续以覆盖范围、通信时延、安全性和带宽这四个指标项来说明。对于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该网络传输链路针对各指标项的满足程度进行差异化评分,即获得该网络传输链路在各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以第一评分包括3、2、1为例,分数越高、满足程度即越高。
对于通信时延,4G延时最大、5G延时小、5G+UPF和5G+MEC最小,因此4G、5G、5G+UPF、5G+MEC在该通信时延下的第一评分分别为1、2、3、3;对于安全性,4G、5G、5G+UPF、5G+MEC在该安全性下的第一评分分别为1、2、2、3;对于带宽,4G、5G、5G+UPF、5G+MEC在该带宽下的第一评分分别为1、3、3、2;对于覆盖范围,其本质上为网络整体覆盖范围,4G最广、5G和5G+UPF目前相对覆盖范围一般(以热点、重点地区为主,乡镇、农村未全面覆盖)、5G+MEC为局域覆盖(如变电站),因此4G、5G、5G+UPF、5G+MEC在该覆盖范围下的第一评分分别为3、2、2、1。
综上,对于上述六个网络传输链路(下表中使用部署模式所标识),可以构建如下表1所示的客户需求表:
部署模式 覆盖范围 通信时延 安全性 带宽
4G+省会 3 1 1 1
4G+地市 3 1 1 1
5G 2 2 1 3
5G+省会UPF 2 3 2 3
5G+地市UPF 2 3 2 3
5G+MEC 1 3 3 2
表1
基于上述表格,可以将上述六个网络传输链路划分为如下四类部署模式:
(1)4G,包括4G+省会、4G+地市;(2)5G;(3)5G+UPF,包括5G+省会UPF、5G+地市UPF;(4)5G+MEC。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合并4G+省会/4G+地市,以及5G+省会UPF/5G+地市UPF,原因在于电力业务系统部署在哪里(省会、地市),则相应地选择省会、地市。对于电力业务系统而言,上述表格是固定在系统内部的。
S202,获取目标电力业务在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权重用于表征所属指标项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继续以覆盖范围、通信时延、安全性和带宽这四个指标项来说明。不同的电力业务对于各指标项的关注程度不同,即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电力业务(即目标电力业务),其对于覆盖范围、通信时延、安全性和带宽这四个指标项的要求有所不同,作为电力业务系统的外部输入项。对此,针对目标电力业务,可以对各数据项设置不同的权重,权重越高、所属数据项的优先级越高、相应的该目标电力业务对该数据项的关注程度越高,优先级可以用于表示关注程度。
假设,目标电力业务在覆盖范围下的权重为K1、在通信时延下的权重为K2、在安全性下的权重为K3、在带宽下的权重为K4,尽管K1、K2、K3、K4数值可以不同,但要求K1+K2+K3+K4=10,K1、K2、K3、K4均为1~10之间的正整数。
S203,对于每个网络传输链路来说,根据其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以及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计算该网络传输链路的第二评分,第二评分与匹配程度正相关。
本发明实施例中,继续以覆盖范围、通信时延、安全性和带宽这四个指标项来说明,目标电力业务在各指标项下的权重分别为K1、K2、K3、K4,K1+K2+K3+K4=10。则对于每个网络传输链路,该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的匹配程度可以用第二评分来表示,第二评分越高、匹配程度也就越高,第二评分P=M1*K1+M2*K2+M3*K3+M4*K4,其中M1、M2、M3、M4分别为该网络传输链路在覆盖范围、通信时延、安全性、带宽下的第一评分。由此,针对各网络传输链路,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二评分,后续选择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即第二评分最大的网络传输链路来构建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为方便理解本发明,以下对目标电力业务进行举例来说明:
举例1:目标电力业务为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由于智能电表大范围部署,因此用电信息采集业务优先考虑覆盖范围、而对通信时延、安全性和带宽要求不高,因此可以设置权重K1=7、K2=1、K3=1、K4=1,参见如下表2,4G、5G、5G+UPF、5G+MEC四类部署模式各自的第二评分分别为24、21、22、15,对此优先选择4G部署模式。
举例2:目标电力业务为配电自动化业务。由于配电自动化业务优先考虑通信时延和安全性,因此可以设置权重K1=5、K2=2、K3=2、K4=1,参见如下表2,4G、5G、5G+UPF、5G+MEC四类部署模式各自的第二评分分别为20、21、23、19,对此优先选择5G+UPF部署模式。
举例3:目标电力业务为变电站业务。由于变电站业务都集中在变电站内部,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优先考虑安全性和通信时延,因此可以设置权重K1=1、K2=3、K3=4、K4=2,参见如下表2,4G、5G、5G+UPF、5G+MEC四类部署模式各自的第二评分分别为12、22、25、26,对此优先选择5G+MEC部署模式。
举例4:目标电力业务为视频业务。由于视频业务对于通信时延和带宽最为重视,可以设置权重K1=1、K2=3、K3=1、K4=5,参见如下表2,4G、5G、5G+UPF、5G+MEC四类部署模式各自的第二评分分别为12、15、28、23,对此优先选择5G+UPF部署模式。
举例5:目标电力业务为营业厅业务。由于客户体验对于营业厅业务最为重要,可以设置权重K1=1、K2=3、K3=2、K4=4,参见如下表2,4G、5G、5G+UPF、5G+MEC四类部署模式各自的第二评分分别为12、24、27、24,因此优先选择G+UPF部署模式。
举例6:目标电力业务为综合能源业务。由于综合能源业务与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类似,但对覆盖范围的要求较小,因此可以设置权重K1=6、K2=1、K3=2、K4=1,参见如下表2,4G、5G、5G+UPF、5G+MEC四类部署模式各自的第二评分分别为22、21、22、17,因此优先选择5G+UPF部署模式。
Figure BDA0003410343020000101
表2
S30,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明确目标电力业务的业务数据进入电力系统内网的接入点,以此配备相应的运营商网络出口。对于运营商网络出口,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对于部署在省会城市的目标电力业务,4G选择4G+省会部署模式,或者,以省会通信机房作为运营商网络出口;5G+UPF选择5G+省会UPF模式,或者,在省会通信机房部署5GUPF设备。
对于部署在地市的目标电力业务,4G选择4G+地市部署模式,或者,以地市通信机房作为运营商网络出口;5G+UPF选择5G+地市UPF模式,或者,在地市通信机房部署5G UPF设备。
此外,还可以根据目标电力业务的业务数据进入电力系统内网的接入点,来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由此可以在运营商网络与电力系统内网之间,配置安全防护措施。根据电力业务类型,选择相应安全防护设备如下:
由于变电站、营业厅、供电所、换流站、配电房等单点业务量少,相应的电力业务终端的数量也少,因此可以在变电站营业厅/供电所等部署安全接入网关,用于“隔离”电力系统内网和运营商外网。在省公司、地市公司部署安全接入平台,用于“隔离”电力系统内网和运营商外网。
此外,通过运营商网络传输业务数据的终端,须经过机-卡绑定、身份鉴权等安全防护措施。对于安全要求高的业务,采用运营商5G切片实现对传输数据(与其他行业数据之间)的隔离。
基于此,可以构建4G/5G网络架构,该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参见图3中由左向右的六个4G/5G基站:
1)用电采集业务对应4G+省会部署模式。该类业务可沿用已有4G承载模式,从省会城市部署的4G核心网,到省电力公司机房的“接入点”,通过专线连接。
2)配电自动化业务(业务主站省级部署)对应5G+省会UPF部署模式。该类业务从5G核心网(5G核心网为大区部署,不同于4G核心网一般部署在省会城市)或者从省会城市部署的运营商UPF网元,通过专线进入省电力公司机房的“接入点”。
3)综合能源业务对应4G+地市部署模式。该类业务可沿用已有4G承载模式,从省会城市部署的4G核心网到达运营商地市机房,再从运营商地市机房通过专线连接进入地市电力公司机房的“接入点”。
4)配电自动化业务(业务主站地市部署)对应5G+地市UPF部署模式。该类业务不经过运营商5G大区核心网,而是直接从地市部署的运营商UPF网元通过专线接入地市电力公司机房的“接入点”。
5)输变电状态监测业务对应5G+MEC部署模式。类该业务不经过运营商5G大区核心网,在变电站入口处部署MEC设备,数据由附近的基站进入MEC设备,通过MEC进入电力系统内网。
6)供电所/营业厅业务对应5G+地市UPF部署模式。该类业务不经过运营商5G大区核心网,而是直接从地市部署的运营商UPF网元和网络接入供电所、营业厅等单点。
综上,本发明能够形成统一的针对电力业务的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通信内网部署方案:
1)对于业务系统部署在省电力公司机房的电力业务终端,业务数据经过4G或5G运营商的基站和核心网,从运营商核心网机房“出口”出来后由专线进入省电力公司机房“入口”,业务数据进入电力通信内网,进而达到业务系统。
2)对于业务系统部署在省电力公司机房的电力业务终端,将5G的UPF网元部署在省会城市(的运营商机房),业务数据经过5G运营商基站,从UPF网元“出口”出来后由专线进入省电力公司机房“入口”,业务数据进入电力通信内网,进而达到业务系统。
3)对于业务系统部署在地市电力公司机房的电力业务终端,将5G UPF网元下沉部署在地市(的运营商机房),业务数据经过5G运营商基站,从UPF网元“出口”出来后由专线进入地市电力公司机房“入口”进入电力通信内网,进而达到业务系统。
4)对于业务系统部署在单点机房的电力业务终端(如营业厅、供电所等(对外、对公众服务类)业务),将5G UPF网元部署在地市(的运营商机房),业务数据经过5G运营商基站,从UPF网元“出口”出来后由专线进入单点机房“入口”进入电力通信内网,进而达到业务系统。
5)对于业务系统部署在指定地域的电力业务终端(如变电站、换流站、配电房等(对内、对电网生产运行类)业务),将5G边缘MEC部署在指定地域,业务数据经过5G运营商基站,从MEC“出口”出来后直接进入指定地域“入口”进入电力通信内网,进而达到业务系统。
边缘MEC可以是电力的专用MEC设备,也可以是运营商提供(出租)的MEC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以上论述,申请人能够想到的可能的“接入点”已经在上面列出,包括省供电公司机房、地市供电公司机房、变电站/换流站/配电房/营业厅/供电所等,但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包括电力与运营商之间的网络“共建共享”,可能将来会出现新的电力“建筑或设施”作为“接入点”。
此外,电力业务通过5G网络后,从核心网或UPF网元出来后,不一定走“专线”到达“接入点”,可能是通过开放的互联网(再通过安全平台/安全网关等)接入到电力系统内网。
另外,还可以将UPF网元部署在MEC设备上。
本发明提出了针对电力业务的数据路径制定方法,基于电力业务通信需求、4G/5G网络特点,重点对运营商网络与电力通信内网之间的“接入点”及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设计,形成了完整的、统一的业务网络部署策略及方法。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则对应提供执行上述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的装置,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确定模块10,用于确定电力业务在运营商无线公网下的多个网络传输链路;
计算模块20,用于计算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
构建模块30,用于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可选的,计算模块20,具体用于:
构建客户需求表,客户需求表中记录有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指标项为运营商无线公网的网络特性;获取目标电力业务在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权重用于表征所属指标项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优先级;对于每个网络传输链路来说,根据其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以及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计算该网络传输链路的第二评分,第二评分与匹配程度正相关。
可选的,构建模块30,具体用于:
根据目标电力业务的内网接入点确定相应的运营商网络出口;基于运营商网络出口,按照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可选的,构建模块30,还用于:
确定目标电力业务的安全防护设备;将安全防护设备部署于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中。
可选的,安全防护设备包括:安全接入网关和安全接入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模块的细化功能可以参见上述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对应公开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电力业务在运营商无线公网下的多个网络传输链路;
计算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
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包括:
构建客户需求表,所述客户需求表中记录有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所述指标项为所述运营商无线公网的网络特性;
获取所述目标电力业务在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所述权重用于表征所属指标项对于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优先级;
对于每个网络传输链路来说,根据其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以及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计算该网络传输链路的第二评分,所述第二评分与所述匹配程度正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内网接入点确定相应的运营商网络出口;
基于所述运营商网络出口,按照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安全防护设备;
将所述安全防护设备部署于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设备包括:安全接入网关和安全接入平台。
6.一种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电力业务在运营商无线公网下的多个网络传输链路;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对于目标电力业务的匹配程度;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构建客户需求表,所述客户需求表中记录有每个网络传输链路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所述指标项为所述运营商无线公网的网络特性;获取所述目标电力业务在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所述权重用于表征所属指标项对于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优先级;对于每个网络传输链路来说,根据其在不同指标项下的第一评分、以及不同指标项下的权重,计算该网络传输链路的第二评分,所述第二评分与所述匹配程度正相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内网接入点确定相应的运营商网络出口;基于所述运营商网络出口,按照匹配程度最高的网络传输链路构建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安全防护设备;将所述安全防护设备部署于所述目标电力业务的网络架构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设备包括:安全接入网关和安全接入平台。
CN202111525814.3A 2021-12-14 2021-12-14 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1576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5814.3A CN114157642A (zh) 2021-12-14 2021-12-14 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5814.3A CN114157642A (zh) 2021-12-14 2021-12-14 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7642A true CN114157642A (zh) 2022-03-08

Family

ID=80450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5814.3A Pending CN114157642A (zh) 2021-12-14 2021-12-14 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764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1447A (zh) * 2006-01-12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网络切换或网络选择方法
CN103874132A (zh) * 2014-03-25 2014-06-1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选择方法
CN104660703A (zh) * 2015-03-05 2015-05-27 国家电网公司 多网络融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最优通信网络的选择方法
CN108012307A (zh) * 2017-10-27 2018-05-08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中的无线异构网络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3115411A (zh) * 2021-03-31 2021-07-1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协同理论的异构无线网络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1447A (zh) * 2006-01-12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网络切换或网络选择方法
CN103874132A (zh) * 2014-03-25 2014-06-1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选择方法
CN104660703A (zh) * 2015-03-05 2015-05-27 国家电网公司 多网络融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最优通信网络的选择方法
CN108012307A (zh) * 2017-10-27 2018-05-08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中的无线异构网络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3115411A (zh) * 2021-03-31 2021-07-1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协同理论的异构无线网络选择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ccelli et al. Stochastic geometry and architecture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Zhang et al. Expanding EV charging networks considering transportation pattern and power supply limit
CN102395136B (zh) 一种基于邻区场强信息的话务量分布计算方法及系统
Lemayian et al. Intelligent IoT communication in smart environments: an overview
CN107241743B (zh) 电网专网布局建设方法
CN109768886A (zh) 网络规划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1669764B (zh) 基于gis技术的新型移动基站选址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Borenius et al. Smart grid evolu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Scenarios on the Finnish power grid
Yu et al. A dynamic distributed spectrum alloc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game model in fog radio access networks
Mohammadnejad et al. Energy optimization for optimal location in 5G networks using improved Barnacles Mating Optimizer
Wang et al. Decentralized stochastic programming for optimal vehicle‐to‐grid operation in smart grid with renewable generation
CN113971484A (zh) 基于critic法和非合作博弈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方法
CN104780535A (zh) 一种多终端协同过程中安全中心节点的认证方法及装置
Wang et al. Base station deployment with capacity and coverage in WCDMA system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at different height
CN114157642A (zh) 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系统内网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17473594A (zh) 机房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ele et al. Scenario-based robust scheduling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games
CN115952961A (zh) 一种充电站与配电网配置协同规划方法
García-Díaz et al. Mobile network deployment under 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 control criterion: An evolutionary algorithm approach
Yang et al. Social aware joint link and power alloc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
Gamal et al. Multi-objective transmitters placement problem in wireless networks
He et al. Traffic Processing Model of Big Data Base Station Based on Hybrid Improved CNN Algorithm and K-Centroids Clustering Algorithm
Zhai et al. Three-dimensional optimization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of land space based on 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
CN109862574B (zh) 一种面向无线回传问题的动态协同拓扑规划方法及系统
Acedo-Hernández et al. Automatic clustering algorithms for indoor site selection in L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