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6895A - 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6895A
CN114156895A CN202111426632.0A CN202111426632A CN114156895A CN 114156895 A CN114156895 A CN 114156895A CN 202111426632 A CN202111426632 A CN 202111426632A CN 114156895 A CN114156895 A CN 114156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ag
power grid
sag
line
grid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66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知洋
陈卫东
金庆忍
韩帅
阮诗雅
郭敏
孙乐平
吴晓锐
龚文兰
卢健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66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68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6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6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3/0075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and source according to economic or energy 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e.g. economic dispat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volving trading of energy or energy transmission righ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02J3/144Demand-respons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压暂降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计算工业园区中所有敏感负荷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的总经济损失;计算电网侧线路优化改造的投资成本;通过对电压暂降防治投资成本和经济损失的关联性与冲突性分析,考虑电网侧通过减少短路故障的电压暂降防治方案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为电压暂降总损失最小,求解目标函数得到对应线路的具体防治方案。本发明从电网侧角度对所有敏感用户进行综合性防治,得到最优的电压暂降防治方案,针对每条线路的防治方案相同或不同,减少电压暂降防治投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压暂降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端制造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治理电压暂降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电压暂降是指供电电压的方均根值突然下降至正常值的90%~10%,持续0.5个工频周波到1min后自动恢复的供电扰动事件,在电网正常运行中难以避免。以芯片制造、半导体、精密器械加工和电力电子设备生产等为代表的行业,需要大量使用敏感设备,而敏感设备对电压暂降,若是发生电压暂降,则会造成设备损坏,原材料损坏等经济损失。产生电压暂降事件的原因很多,普遍认为包括系统内的短路故障、大型电动机起动、大型变压器空载激磁、大容量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投切等,但这些原因可统一归结为短时间内从系统突然汲出一个大电流(包括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其中,无功分量的影响更突出),并自动恢复。而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绝缘材料的自然老化、设计与安装及维护不良所带来的设备缺陷、由于大风或导线覆冰引起的线路电杆倒塌、运行人员的误操作、鸟或动物跨接裸露导体等都可能引起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电力系统中,短路故障是引起电压暂降的主要原因。可以认为,电压暂降事件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不可避免的事件。
电力系统内不可避免的电压暂降事件,与越来越敏感的设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电压暂降问题成为了近20年来工业界和学术界最关注和最亟待解决的电能质量问题。近年来,为了治理电压暂降,减少用户损失,供电方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电压暂降的治理问题本质上是供电电压暂降水平与用电设备电压暂降耐受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安装电压暂降治理设备是敏感用户最常用的电压暂降治理技术,电压暂降治理设备的本质是提高供给用电设备的电能质量水平,根据设备电压暂降耐受能力,选取合适类型,容量的治理设备理论上可补偿任意的电压暂降事件,避免敏感用户生产过程的不正常运行甚至中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集聚的工业园区进一步成为中小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工业园区内部往往连接有一个或多个对电压暂降敏感的工业用户,每当电力系统中由于发生短路故障等引起电压暂降事件时,如果电压暂降事件的暂降幅值与持续时间超出了敏感用户对电压暂降的耐受能力,则会破坏正常的工业过程并造成经济损失。目前还未有一种经济有效的针对电网侧电压暂降的防治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及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工业园区中所有敏感负荷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的总经济损失;
S2:计算电网侧线路优化改造的投资成本;
S3:通过对电压暂降防治投资成本和经济损失的关联性与冲突性分析,考虑电网侧通过减少短路故障的电压暂降防治方案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为电压暂降总损失最小,求解目标函数得到对应线路的具体防治方案。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总经济损失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31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32
为单个用户平均每次遭受电压暂降后造成的经济损失,U为电网中敏感用户总数;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33
为用户u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正常生产发生故障的次数。
优选地,用户u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正常生产发生故障的次数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34
式中,Vi为故障点i对应电压暂降的幅值,Vmin为电压暂降持续时间为Ti时在敏感用户的电压暂降耐受曲线上所对应的电压下限,Vmax为电压暂降持续时间为Ti时在敏感用户的电压暂降耐受曲线上所对应的电压上限,且不同的暂降持续时间所对应的Vmax不尽相同;S为线路上设定的故障点数,t为故障类型,δs为线路发生第s类故障的故障率;当故障点对应电压暂降幅值Vi满足Vmin≤Vi<Vmax时βi=1,否则βi=0,βi为电压暂降发生的特征量。
优选地,通过对发生故障的各种原因采用针对性防治措施后,采用线路改造技术后的线路故障率为:
δs=PsΔPc_sβc_s
Ps为引起故障的第s类原因发生的概率;ΔPc_s表示第s类原因采用改造技术的作用;0<ΔPc_s<1;βc_s为0,1变量,当对第s类原因采用改造技术时其值为1,否则为0;
引起故障的原因有:树枝和输电线之间的接触、雷击线路、动物接触线路、其他人为因素,即: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35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电网侧线路优化改造的投资成本的计算方式如下:考虑电网侧防治技术的寿命周期为Y年,则电网侧防治技术投资总成本Ccost为: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41
其中,Ml为投入暂降防治技术的线路总数,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42
为线路k使用第j种暂降防治技术的单位投资成本;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43
为0,1变量,当线路k应用了第j种暂降防治技术时其值为1,否则为0,Yj为第j种暂降防治技术的寿命周期,J为暂降防治技术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目标函数为电压暂降总损失最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44
其中,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45
为电网中各个敏感用户每年遭受电压暂降的总损失,Ccost为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技术年投资成本;
约束函数包括:
(1)技术约束:
地下电缆与其他防治技术的冲突性应有: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46
其中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47
表示线路k上是否使用地下电缆改造技术,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48
为线路k上是否使用其他暂降防治技术;
(2)经济约束: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49
其中,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410
为电网侧不采用任何电压暂降防治技术前所有敏感用户每年遭受电压暂降造成的总损失。
优选地,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目标函数。
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系统,包括总经济损失计算模块、投资成本计算模块、目标函数求解模块;所述总经济损失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工业园区中所有敏感负荷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的总经济损失,并将计算结果输入至目标函数计算模块;所述投资成本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电网侧线路优化改造的投资成本,并将计算结果输入至目标函数计算模块;所述目标函数求解模块用于根据总经济损失计算模块、投资成本计算模块的计算结果建立以电压暂降总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并求解得到对应线路的具体防治方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包括步骤计算工业园区中所有敏感负荷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的总经济损失;计算电网侧线路优化改造的投资成本;通过对电压暂降防治投资成本和经济损失的关联性与冲突性分析,考虑电网侧通过减少短路故障的电压暂降防治方案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为电压暂降总损失最小,求解目标函数得到对应线路的具体防治方案。本发明从电网侧角度对所有敏感用户进行综合性防治,得到最优的电压暂降防治方案,针对每条线路的防治方案相同或不同,减少电压暂降防治投资成本。本发明采用减少故障概率的暂降防治技术降低全网敏感用户每年遭受电压暂降的经济损失,可以得到最优的线路电压暂降防治方案,解决了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的问题,本发明采用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简单通用,鲁棒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的遗传算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IEEE 30节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工业园区中所有敏感负荷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的总经济损失;总经济损失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71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72
为单个用户平均每次遭受电压暂降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敏感用户的生产经验获得,U为电网中敏感用户总数;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73
为用户u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正常生产发生故障的次数,需要考虑敏感用户的电压暂降耐受特性并对电网每年的电压暂降水平进行预测获得。
用户u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正常生产发生故障的次数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74
式中,Vi为故障点i对应电压暂降的幅值,Vmin为电压暂降持续时间为Ti时在敏感用户的电压暂降耐受曲线上所对应的电压下限,Vmax为电压暂降持续时间为Ti时在敏感用户的电压暂降耐受曲线上所对应的电压上限,且不同的暂降持续时间所对应的Vmax不尽相同;S为线路上设定的故障点数,t为故障类型,δs为线路发生第s类故障的故障率;当故障点对应电压暂降幅值Vi满足Vmin≤Vi<Vmax时βi=1,否则βi=0,βi为电压暂降发生的特征量。
通过对发生故障的各种原因采用针对性防治措施后,采用线路改造技术后的线路故障率为:
δs=PsΔPc_sβc_s
Ps为引起故障的第s类原因发生的概率;ΔPc_s表示第s类原因采用改造技术的作用;0<ΔPc_s<1;βc_s为0,1变量,当对第s类原因采用改造技术时其值为1,否则为0;
引起故障的原因有:树枝和输电线之间的接触、雷击线路、动物接触线路、其他人为因素,即: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81
S2:计算电网侧线路优化改造的投资成本;电网侧线路优化改造的投资成本的计算方式如下:
考虑电网侧防治技术的寿命周期为Y年,则电网侧防治技术投资总成本Ccost为: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82
其中,Ml为投入暂降防治技术的线路总数,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83
为线路k使用第j种暂降防治技术的单位投资成本;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84
为0,1变量,当线路k应用了第j种暂降防治技术时其值为1,否则为0,Yj为第j种暂降防治技术的寿命周期,J为暂降防治技术的数量。暂降防治技术包括电缆改造、避雷器、动物防护、树木修剪。
S3:通过对电压暂降防治投资成本和经济损失的关联性与冲突性分析,考虑电网侧通过减少短路故障的电压暂降防治方案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为电压暂降总损失最小,求解目标函数得到对应线路的具体防治方案。
目标函数为电压暂降总损失最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85
其中,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86
为电网中各个敏感用户每年遭受电压暂降的总损失,Ccost为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技术年投资成本;
约束函数包括:
(1)技术约束:
地下电缆与其他防治技术的冲突性应有: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87
其中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91
表示线路k上是否使用地下电缆改造技术,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92
为线路k上是否使用其他暂降防治技术;
(2)经济约束: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93
其中,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094
为电网侧不采用任何电压暂降防治技术前所有敏感用户每年遭受电压暂降造成的总损失。
本实施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目标函数。遗传算法作为一种经典的智能算法,具有全局并行搜索,简单通用,鲁棒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工程设计,制造业,生物工程和社会科学等领域。
遗传算法是由美国的荷兰教授于1975年在他的专著《自然界和人工系统的适应性》中首先提出的,它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搜索算法。遗传算法模拟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过程中发生的繁殖交叉和基因突变现象,在每次迭代中都保留一组候选解,并按某种指标从解群中选取较优的个体,利用遗传算子选择交叉和变异特征在于群体搜索策略和简单的遗传算子。群体搜索使遗传算法得以突破领域搜索的限制,可以实现整个解空间上的分布式信息采集和探索;遗传算子仅仅利用适应值度量作为运算指标进行随机操作,降低了一般启发式算法在搜索过程中对人机交互的依赖。
遗传操作是模拟生物基因遗传的做法。在遗传算法中,通过编码组成初始种群后,遗传操作的任务就是对群体的个体按照它们对环境适应度施加一定的操作,从而实现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从优化搜索的角度而言,遗传操作可使问题的解,一代又一代地优化,并逼近最优解。使用遗传算法求解优质电力园区组合方案优化模型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实际系统及用户确定多层级电能质量协同防治优化模型决策变量参数集;
步骤2:针对系统特性、用户特性及实际情况对决策变量进行编码;
步骤3:初始化种群,产生初始种群P0
步骤4:计算种群适应度值;
步骤5:进行遗传操作,产生新种群。遗传操作包括选择、交叉和变异;
步骤6:判断是否满足停止规则,若是则停止运行,否则使用新种群代替原始种群,转到步骤4继续运行。其流程图如图2遗传算法流程所示。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系统,包括总经济损失计算模块、投资成本计算模块、目标函数求解模块;所述总经济损失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工业园区中所有敏感负荷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的总经济损失,并将计算结果输入至目标函数计算模块;所述投资成本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电网侧线路优化改造的投资成本,并将计算结果输入至目标函数计算模块;所述目标函数求解模块用于根据总经济损失计算模块、投资成本计算模块的计算结果建立以电压暂降总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并求解得到对应线路的具体防治方案。
本项目以4所示的IEEE 30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该系统含132kV及33kV两个电压等级,由6台发电机组、30条母线、37条线路以及4台变压器组成。所有变压器为Y0/Y0接线方式,假设线路上故障服从均匀分布。并且三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两相短路以及两相接地短路的故障发生概率分别为0.1、2、0.125、0.3次/100km·年。
为仿真模拟需要,假设电网具有高中低三种不同敏感度的敏感用户,节点10连接有高、中两种不同敏感度的敏感负荷,节点14连接有三个不同敏感度的敏感用户,节点27连接有两个高敏感度的敏感用户。敏感负荷的三种不同敏感度及其遭受一次电压暂降扰动后的经济损失如下表1所示:
表1敏感用户特性
敏感度 经济损失
85万元/次
50万元/次
10万元/次
采用故障点法对敏感用户每年遭受电压暂降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线路故障点数设置为200,系统线路保护特性如下表所示,在不采用任何防治技术时,全网所用敏感用户每年因遭受电压暂降扰动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7224千万元。
假设系统线路发生故障的原因及其概率如下表2所示:
表2敏感用户特性
故障原因 概率
树木接触 50%
雷击 30%
动物破坏 15%
人为及其他 5%
本发明采用地下电缆改造、加装避雷器、装设动物防护和树木修剪四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技术进行防治,考虑到系统故障原因及其概率,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收益及成本如下表3所示:
表3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技术
防治技术 防治技术收益 投资成本 寿命周期
电缆改造 减少线路95%故障率 70万元/km 20年
避雷器 减少线路23.4%故障率 5.705万元/km 20年
动物防护 减少线路7.5%故障率 0.14万元/km 10年
树木修剪 减少线路10%故障率 0.14万元/km/次 5年
采用遗传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遗传算法参数设置如下表4所示:
表4遗传算法参数设置
种群大小 进化代数 交叉率 变异率
40 200 0.6 0.1
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优化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优化结果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111
Figure BDA0003378893560000121
对比暂降防治前全网敏感用户遭受电压暂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暂降防治后电压暂降总损失,可以发现通过电压暂降电网侧防治可减少30%的经济损失。同时,进行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后将降低全网电压暂降频次,当在电力系统中接入新的敏感负荷时在不进行进一步用户侧防治也能够减少新接入负荷的电压暂降损失。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可结合为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可拆分为多个单元,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工业园区中所有敏感负荷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的总经济损失;
S2:计算电网侧线路优化改造的投资成本;
S3:通过对电压暂降防治投资成本和经济损失的关联性与冲突性分析,考虑电网侧通过减少短路故障的电压暂降防治方案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为电压暂降总损失最小,求解目标函数得到对应线路的具体防治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总经济损失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11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12
为单个用户平均每次遭受电压暂降后造成的经济损失,U为电网中敏感用户总数;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13
为用户u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正常生产发生故障的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户u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正常生产发生故障的次数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14
式中,Vi为故障点i对应电压暂降的幅值,Vmin为电压暂降持续时间为Ti时在敏感用户的电压暂降耐受曲线上所对应的电压下限,Vmax为电压暂降持续时间为Ti时在敏感用户的电压暂降耐受曲线上所对应的电压上限,且不同的暂降持续时间所对应的Vmax不尽相同;S为线路上设定的故障点数,t为故障类型,δs为线路发生第s类故障的故障率;当故障点对应电压暂降幅值Vi满足Vmin≤Vi<Vmax时βi=1,否则βi=0,βi为电压暂降发生的特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发生故障的各种原因采用针对性防治措施后,采用线路改造技术后的线路故障率为:
δs=PsΔPc_sβc_s
Ps为引起故障的第s类原因发生的概率;ΔPc_s表示第s类原因采用改造技术的作用;0<ΔPc_s<1;βc_s为0,1变量,当对第s类原因采用改造技术时其值为1,否则为0;
引起故障的原因有:树枝和输电线之间的接触、雷击线路、动物接触线路、其他人为因素,即: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电网侧线路优化改造的投资成本的计算方式如下:
考虑电网侧防治技术的寿命周期为Y年,则电网侧防治技术投资总成本Ccost为: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22
其中,Ml为投入暂降防治技术的线路总数,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23
为线路k使用第j种暂降防治技术的单位投资成本;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24
为0,1变量,当线路k应用了第j种暂降防治技术时其值为1,否则为0,Yj为第j种暂降防治技术的寿命周期,J为暂降防治技术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函数为电压暂降总损失最小,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25
其中,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26
为电网中各个敏感用户每年遭受电压暂降的总损失,Ccost为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技术年投资成本;
约束函数包括:
(1)技术约束:
地下电缆与其他防治技术的冲突性应有: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32
表示线路k上是否使用地下电缆改造技术,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33
为线路k上是否使用其他暂降防治技术;
(2)经济约束: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34
其中,
Figure FDA0003378893550000035
为电网侧不采用任何电压暂降防治技术前所有敏感用户每年遭受电压暂降造成的总损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目标函数。
8.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经济损失计算模块、投资成本计算模块、目标函数求解模块;所述总经济损失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工业园区中所有敏感负荷每年由于电压暂降造成的总经济损失,并将计算结果输入至目标函数计算模块;所述投资成本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电网侧线路优化改造的投资成本,并将计算结果输入至目标函数计算模块;所述目标函数求解模块用于根据总经济损失计算模块、投资成本计算模块的计算结果建立以电压暂降总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并求解得到对应线路的具体防治方案。
CN202111426632.0A 2021-11-27 2021-11-27 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41568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6632.0A CN114156895A (zh) 2021-11-27 2021-11-27 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6632.0A CN114156895A (zh) 2021-11-27 2021-11-27 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6895A true CN114156895A (zh) 2022-03-08

Family

ID=80457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6632.0A Pending CN114156895A (zh) 2021-11-27 2021-11-27 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6895A (zh)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汪颖等: ""面向配电网电压暂降治理的线路改造优化模型"", 《电力自动化设备》, vol. 41, no. 1, 31 January 2021 (2021-01-31), pages 9 - 19 *
陈礼频等: ""环网中计及距离保护时限特性的电压暂降随机评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no. 03, 20 May 2013 (2013-05-20), pages 112 - 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5657B (zh) 一种考虑时序性和可靠性的配电网双层规划方法
CN111404166B (zh) 一种电压暂降综合防治方法
CN110490376B (zh) 面向配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升的智能软开关规划方法
CN107516170A (zh) 一种基于设备故障概率和电网运行风险的差异自愈控制方法
CN110263391B (zh) 一种基于机会约束的有源配电网智能软开关规划方法
CN112910012B (zh) 一种配电系统弹性提升评估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16014741B (zh) 基于数据处理的柔性控制器与配电网运行适配系统及方法
Gilani et al. Probabilistic method for optimal placement of wind-bas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with considering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and power loss reduction
CN111555293B (zh) 一种基于数据模型分析的无功设备选型系统及方法
CN112671045A (zh) 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
CN111126841A (zh) 一种基于随机潮流的配电网负荷转供能力评价方法
CN114156895A (zh) 一种电网侧电压暂降防治方法及系统
CN113852084B (zh) 考虑智能软开关优化配置的配电网多阶段韧性提升方法
CN111697607A (zh)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受端电网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12241812B (zh) 基于单边优化与遗传算法协作的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
Li et al. Multi-obje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based on system homogeneity
Wang et al. Early warning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extreme weather
CN114925916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重要用户保电应急辅助决策方法
CN115940280A (zh) 高比例新能源外送系统的分布式调相机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2395715A (zh) 一种用于接线母线电网络检修计划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2052980A (zh) 变电站配网线路故障分析预测方法
CN111900765A (zh) 一种风电接入系统的动态无功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Zhu et al.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Voltage Sag On Grid Side Considering Economic Benefits
CN114167201B (zh) 一种基于参与度的低压配电网故障定位装置优化配置方法
CN113283702B (zh) 融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特性的潮流状态评价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