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4838A - 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4838A
CN114154838A CN202111433015.3A CN202111433015A CN114154838A CN 114154838 A CN114154838 A CN 114154838A CN 202111433015 A CN202111433015 A CN 202111433015A CN 114154838 A CN114154838 A CN 114154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roduct
component
compatibility
belo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30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54838B (zh
Inventor
李国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30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4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4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4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54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4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其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兼容性决策平台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S2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S3,通过逻辑分析算法得到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相比较,得到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S4,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本发明的兼容性决策平台通过逻辑分析算法得到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通过兼容性差值来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是否兼容性,解决了产品出厂测试中未出现的兼容性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任何产品对于其子部件(或零件、原材料)的测试、引入、兼容性决策,停留在单一变量的测试、认证,例如:对于一款已量产的产品,当计划引入一款新的子部件,现有技术的操作是在产品中将原同型号的子部件拿掉后,将此新的子部件组装到该产品上进行一系列测试后,测试通过即认为该新的子部件可以替代原有的同型号子部件。
但是,实际业务开展中,经常出现产品中不同部件间的兼容性问题,较多数情况是,没有在常规的前述部件引入测试中发现这些兼容性问题,这些兼容性问题反而经常被市场端客户所在的应用场景激发出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装置,可以对产品出厂测试中未出现的兼容性问题进行分析,以判断子部件是否与其所属产品兼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第一技术方案:
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兼容性决策平台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
S2,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
S3,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
S4,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前,具体包括:
判断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否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2;若不存在,则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与子部件和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指标相关的参数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不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还包括:
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子部件参数与其所属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
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包括:
根据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度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
利用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及其相应的权重确定逻辑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具体包括:
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
判断是否存在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若存在,则执行下一步;若不存在,则根据经验确定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并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之间的兼容性差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具体包括:
将兼容性差值与标准区间作比较,判断兼容性误差是否在标准误差区间内,若兼容性误差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兼容;若兼容性误差不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不兼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后,具体包括:
接收用户是否信任该兼容性结果的选择,若信任,则输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判断结果;若不信任,则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改,具体包括:
接收用户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的修改;
对兼容性决策平台中的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更新并存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第二技术方案:
一种兼容性决策平台,所述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子部件上的标识;
算法调用模块,用于调用兼容性决策平台中的逻辑分析算法;
兼容决策模块,用于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是否兼容;
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
算法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或者更新逻辑分析算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第三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将子部件参数与其所属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程序语言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将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兼容性决策平台通过此逻辑分析算法得到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来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是否兼容,解决了产品出厂测试中未出现的兼容性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的第一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的第二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的平台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的第一方法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兼容性决策平台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
当需要对产品更换子部件的时候,厂商对子部件进行更换,然后经过相应的性能指标测试,该性能指标测试合格后将产品发给用户。在此期间,有的子部件与产品的兼容性问题在性能指标测试中不会显示出来,但是在用户方使用的时候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兼容性决策平台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其中,子部件拥有与其所属产品相对应的唯一的标识,有可能该子部件也会配置在其它类型的产品中,但是每一种子部件拥有与其所属产品相对应的唯一的标识。
S2,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
在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后,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例如,A产品包括a子部件;B产品也包括a子部件,那么装在A产品上的a部件的标识与装在B产品上的a部件的标识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子部件的标识所对应的逻辑算法不一样,因此针对子部件唯一的标识调用与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进行运算。
S3,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
当调用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并运行后,通过逻辑分析算法可以得到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然后将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得到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其中,将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相比较,可以是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之间的差值,也可以是相关的能够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兼容性的其它判据,因此该兼容性差值包括能评价兼容性的差值以及其他判据。
S4,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
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依靠产品的性能来评价,兼容性差值包括能评价兼容性的差值以及其他判据,因此,可以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通过判断该兼容性差值是否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可以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前,具体包括:
判断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2;若不存在,则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其中,相关信息包括与子部件和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指标相关的参数信息。
在执行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时,有可能此产品是研发人员新开发的产品,其相关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在兼容性决策平台中不存在,因此每当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前要首先判断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否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如果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则继续执行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的下一步;如果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不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则将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录入到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该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可以与企业的SAP系统和PLM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以获取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当SAP系统或PLM系统中存在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存的相关信息时,如果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不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兼容性决策平台可以直接从SAP系统或PLM系统中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如果SAP系统或PLM系统中也不存在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则将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录入到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同时相关信息也会同步到SAP系统和PLM系统中。此外,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与子部件和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指标相关的参数信息。在产品的相关信息中,有的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参数不重要,有的子部件及其所属产品参数与产品的性能的有关,并且兼容性需要依据性能来判断,因此将与子部件和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指标相关的参数信息作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以便于进行兼容性判断。例如,光模块和主板不兼容的问题。光模块的参数包括接口速率、波长、尺寸、工作温度、传输距离、最高工作电压、典型工作电压和最小工作电压等;主板包括3V3电压(又称Standby电压)、供电电流和OCP保护电压等,这些参数都是与光模块和主板的性能有关的参数,在进行逻辑分析算法的构建过程中都会用到这些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不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还包括:
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子部件参数与其所属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
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当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不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时,在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后,由于此产品为新开发产品,所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也不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因此要构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首先要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将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程序语言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最后将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包括:
根据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度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
利用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及其相应的权重确定逻辑关系。
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据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度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利用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及其相应的权重确定逻辑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确定的逻辑关系可以反映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对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具体包括:
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
判断是否存在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若存在,则执行下一步;若不存在,则根据经验确定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并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之间的兼容性差值。
当调用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并运行后,通过逻辑分析算法可以得到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然后将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相比较,得到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其中,如果是开发的新产品,那么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有可能不存在,因此在获取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后,要先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继续执行下一步;如果不存在,则根据经验确定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并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然后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得到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之间的兼容性差值,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来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具体包括:
将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兼容性误差是否在标准误差区间内,若兼容性误差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兼容;若兼容性误差不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不兼容。
在兼容性决策算法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的结果是通过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来进行判断的。如果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兼容性差值落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兼容结果可以接受,即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兼容;如果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兼容性差值没有落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兼容结果不被接受,即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不兼容。其中,标准误差区间在最初始的时候可能是不准确的,因此标准误差区间是根据经验积累和数据积累来不断修正的,经过大量的数据验证之后,标准误差区间才能越来越准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后,具体包括:
接收用户是否信任该兼容性结果的选择,若信任,则输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兼容性判断结果;若不信任,则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改。
当最终得到兼容性决策平台输出的兼容性结果时,有可能该兼容性结果并不准确,即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存在瑕疵,因此,最终的兼容性判断用户可以选择信任或者不信任。如果接收到用户的信任选择,则输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判断结果,结果包括信任兼容或者信任不兼容;如果接收到用户的不信任选择,则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改,不信任包括不信任兼容和不信任不兼容,不信任兼容或者有不信任不兼容,都可能是有标准误差区间和/或逻辑分析算法存在错误导致判断结果不信任。其中,对逻辑分析算法的修改包括对权重的修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改,具体包括:
接收用户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的修改;
当用户选择不信任兼容性决策平台输出的兼容性结果时,会接收到用户的不信任选择,则表示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存在瑕疵,需要根据产品的性能以及用户的技术经验对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正,以使判断结果达到期望的结果。尤其是在新产品刚开始运行与其相对应的算法时,有可能新产品的某些经验或者产品性能不成熟,那么相对应的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标准误差区间可能存在问题,因此对很多产品进行决策时,需要根据实际经验及产品的性能不断地对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正,已达到最终的理想决策结果。其中,对逻辑分析算法的修改包括对权重的修改。
对兼容性决策平台中的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更新并存储。
根据实际经验及产品的性能对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正,然后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更新,最终将更新后的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例如,光模块与主板的不兼容问题,光模块按照经验引入使用,通过各种兼容性测试,最终获得兼容性测试通过的报告,然后将该型号的光模块加入到某型号服务器产品的BOM中。
在装入该型号光模块的服务器产品中,用户在市场端大批量使用的时候,出现服务器关机情况下光模块无光的故障现象,通过分析,发现该型号服务器关机时主板输出到光模块的电压比正常值小一点,没有达到部分光模块个体的最小工作电压值,导致光模块就没有足够的电压使其正常发光。
具体参数如下:
光模块的工作电压:典型值3.3V,最小工作电压3.14V,最大工作电压3.6V,也就是说大部分光模块需要3.3V的工作电压才能正常工作发光。而该型号主板的Standby电压(服务器关机状态,主板仍能提供电压的端口):3.3V,由于主板的Standby电压除了要带动光模块工作外,还要带动服务器上的其他子部件,因此除去其他压降外,能给到光模块的电压小于3.3V,也就导致存在部分个体光模块此时是无法工作的。
因此,如果从参数角度确定好各个参数对电压的影响权重,并把电压供电的各部件的用电电压通过逻辑公式推导出来,通过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去计算该型号服务器产品的各自子部件的用电方面的冗余,那么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评估将更加科学,解决了产品出厂测试中未出现的兼容性问题。
实施例二:
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的第二方法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兼容性决策平台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
兼容性决策平台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以便于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
S20,判断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否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30;若不存在,则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并根据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度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然后利用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及其相应的权重确定逻辑关系,最后根据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逻辑分析算法并将逻辑分析算法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每当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前要首先判断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否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如果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则继续执行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的下一步;如果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不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则将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存的相关信息录入到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并根据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度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然后利用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及其相应的权重确定逻辑关系,最后根据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逻辑分析算法并将逻辑分析算法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S30,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
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例如,A产品包括a子部件;B产品也包括a子部件,那么装在A产品上的a部件的标识与装在B产品上的a部件的标识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子部件的标识所对应的逻辑算法不一样,因此针对子部件唯一的标识调用与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进行运算。
S40,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
当调用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并运行后,通过逻辑分析算法可以得到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
S50,判断是否存在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60;若不存在,则根据经验确定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并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如果是开发的新产品,那么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有可能不存在,因此在获取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后,要先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继续执行下一步,以便于下一步通过拟合性能指标和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如果不存在,则根据经验确定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并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S60,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之间的兼容性差值;
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得到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之间的兼容性差值,以便于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来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
S70,将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兼容性误差是否在标准误差区间内,若兼容性误差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兼容;若兼容性误差不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不兼容。
在兼容性决策算法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的结果是通过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来进行判断的。如果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兼容性差值落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兼容结果可以接受,即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兼容;如果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兼容性差值没有落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兼容结果不被接受,即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不兼容。
S80,接收用户是否信任该兼容性结果的选择,若信任,则输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兼容性判断结果;若不信任,则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改,最终对兼容性决策平台中的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更新并存储,返回步骤S40。
当最终得到兼容性决策平台输出的兼容性结果时,会接收到用户的不信任选择,有可能该兼容性结果并不准确或者逻辑分析算法存在瑕疵,因此,最终的兼容性判断用户可以选择信任或者不信任。如果接收到用户的信任选择,则输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判断结果;如果接收到用户的不信任选择,则根据实际经验及产品的性能对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正,逻辑关系进行修正后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更新,最终将更新后的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其中,对逻辑分析算法的修改包括对权重的修改。
实施例三:
参照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的兼容性决策平台的平台结构图,具体包括以下结构:
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子部件上的标识;
子部件拥有与其所属产品相对应的唯一的标识,有可能该子部件也会配置在其它类型的产品中,但是每一种子部件拥有与其所属产品相对应的唯一的标识,通过该标识才可以方便后续调用相应的逻辑分析算法,标识获取模块可以获取子部件上的标识。
算法调用模块,用于调用兼容性决策平台中的逻辑分析算法;
在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后,算法调用模块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以便于进行相关的逻辑分析运算。
兼容决策模块,用于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是否兼容;
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依靠产品的性能来评价,兼容性差值包括能评价兼容性的差值以及其他判据,因此,兼容决策模块通过判断该兼容性差值是否落在标准误差区间内以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
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
在执行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时,有可能此产品是研发人员新开发的产品,其相关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在兼容性决策平台中不存在,因此每当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前要首先判断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否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如果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不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则通过信息存储模块将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存的相关信息录入到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算法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或者更新逻辑分析算法。
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通过算法构建模块将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程序语言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或者对逻辑分析算法进行修改更新,最后将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及其更新内容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它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兼容性决策平台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
S2,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
S3,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
S4,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前,具体包括:
判断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否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2;若不存在,则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与子部件和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指标相关的参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不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还包括:
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子部件参数与其所属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
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包括:
根据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度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
利用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及其相应的权重确定逻辑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具体包括:
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
判断是否存在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若存在,则执行下一步;若不存在,则根据经验确定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并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之间的兼容性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具体包括:
将兼容性差值与标准区间作比较,判断兼容性误差是否在标准误差区间内,若兼容性误差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兼容;若兼容性误差不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不兼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后,具体包括:
接收用户是否信任该兼容性结果的选择,若信任,则输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判断结果;若不信任,则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改,具体包括:
接收用户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的修改;
对兼容性决策平台中的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更新并存储。
9.一种兼容性决策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子部件上的标识;
算法调用模块,用于调用兼容性决策平台中的逻辑分析算法;
兼容决策模块,用于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是否兼容;
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
算法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或者更新逻辑分析算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433015.3A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54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015.3A CN114154838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015.3A CN114154838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4838A true CN114154838A (zh) 2022-03-08
CN114154838B CN114154838B (zh) 2023-09-26

Family

ID=80784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3015.3A Active CN114154838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483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3972A (zh) * 2017-01-23 2017-06-13 北京晶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零部件向后兼容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97995A (zh) * 2018-11-16 2020-05-26 本特利内华达有限责任公司 进行部件兼容性测试的接近度感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3972A (zh) * 2017-01-23 2017-06-13 北京晶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零部件向后兼容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97995A (zh) * 2018-11-16 2020-05-26 本特利内华达有限责任公司 进行部件兼容性测试的接近度感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4838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4120B (zh) 测试代码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697341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system performance
US7082381B1 (en) Method for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JP2018185808A (ja)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に基づくスマート契約をテスト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11240973B (zh) 基于仿真的设备测试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11172A (zh) 项目测试缺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197428B1 (en) Method for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CN111401722B (zh) 智能决策方法和智能决策系统
CN115017040A (zh) 测试用例筛选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8012708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bining multiple benchmarks
CN105335266B (zh) 用于确定被检测设备的故障的方法
CN114154838B (zh) 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597093B (zh) 一种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CN112148599A (zh) 性能压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445812A (zh) 回归测试系统及回归测试方法
KR101403685B1 (ko) 원자력발전소의 기능적중요도결정 기기목록을 활용한 고장설비와 정비효과성감시모듈 성능기준간 자동 연계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5952098A (zh) 一种性能测试调优方案推荐方法及系统
CN115629919A (zh) 一种快速故障系统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5098401A (zh) 一种html报告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35360A (zh) 中间件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2128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6521572B (zh) 网页脚本可视化验证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79776B (zh) 电网调度应用的测试剖面建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076312A (zh) 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069493A (zh) 金融服务系统的稳定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