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2982A - 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2982A
CN114152982A CN202010933438.0A CN202010933438A CN114152982A CN 114152982 A CN114152982 A CN 114152982A CN 202010933438 A CN202010933438 A CN 202010933438A CN 114152982 A CN114152982 A CN 114152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gather
analysis
seismic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334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斌
潘建国
陈永波
曾华会
谢春晖
张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334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29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2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2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4Displaying seismic recordings or 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or attributes
    • G01V1/345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or attributes, e.g. in 3D c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01V1/362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Stack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1Migration
    • G01V2210/512Pre-stac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70Other details related to processing
    • G01V2210/74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含:获取待分析地区的三维数据体,通过区域沉积特征于所述三维数据体划分一个或多个沉积相带;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通过所述模板对应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

Description

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行业地震资料分析领域,尤指一种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宽方位勘探目的在于获得观测方位、炮检距和覆盖次数分布尽可能均匀的高品质的宽方位地震数据,这也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设备、财力和人力。采集方面,考虑成本等因素,宽方位地震采集在21世纪初率先在海上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在陆上逐渐得到应用。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对进一步提高复杂高陡构造、碳酸盐岩缝洞体、岩性油气藏成像质量和裂缝预测精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宽方位地震采集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对应的宽方位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由Vermeer首先提出的炮检距向量片(offset vector tile,OVT)处理技术、Carry等在1999年提出的共炮检距向量(common offset vector,COV)处理技术及EarthStudy处理技术等。虽然这些技术名称不同,但都体现了“片(Tile)”的概念,以“片”为单位建立并处理同时包含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的高品质“五维”(即空间三维坐标+炮检距+方位角)的共反射点地震道集。鉴于这些技术的特点,可以统称为OVT处理技术。宽方位地震采集可以获得海量的高品质宽方位地震数据,基于OVT处理技术得到TB级高品质“五维”叠前地震道集,进而可进行OVT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与常规三维资料解释相比,OVT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有其自身特点。从目的角度来说,常规地震资料解释以构造和储层分析为主,而宽方位地震资料解释则是构造、储层和流体分析并重;从方法角度来看,由于宽方位地震资料具有更丰富的方位信息,因此宽方位地震解释是以OVT道集和方位各向异性分析为主构建地震解释技术及流程。借助地震各向异性基本理论,利用宽方位地震资料方位各向异性信息,可更好地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旅行时、速度、振幅、频率和相位等地震属性的方位差异性,识别地层的各向异性特征。OVT处理技术的出现为五维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可能,相较于常规三维解释,宽方位地震解释通常可以取得更好的解释效果。OVT不仅是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五维数据的解释是地震技术的又一次革命。然而,目前仍缺少基于OVT域有效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因此,如何去挖掘五维数据中极其丰富的信息,无论理论、方法还是技术都需要探索和创新,如何充分考虑宽方位地震资料中重要的方位角和炮检距信息,并更好利用宽方位地震资料中丰富的方位各向异性信息,成为当下OVT数据域地震资料解释的研究热点,发展五维地震解释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经检索,目前主要利用OVT域资料进行裂缝预测并挖掘OVT域资料中储层信息的方法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通过地质约束优选的部分道集叠加获得地震资料,进而提高储层分析的精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叠前储层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含:获取待分析地区的三维数据体,通过区域沉积特征于所述三维数据体划分一个或多个沉积相带;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通过所述模板对应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
在上述叠前储层分析方法中,优选的,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包含: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并提取敏感参数;通过所述敏感参数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
在上述叠前储层分析方法中,优选的,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包含:获取所述沉积相带的展布特征;根据所述展布特征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并结合正演定量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
在上述叠前储层分析方法中,优选的,通过所述模板对应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包含:通过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对所述模板进行道集的动态分析获得叠加模板;利用所述叠加模板对所述沉积相带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
在上述叠前储层分析方法中,优选的,获取待分析地区的三维数据体包含:获取待分析地区的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提取所述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内所有十字排列道集中对应的炮检距向量片,获得炮检距向量片道集;根据所述炮检距向量片道集构建三维数据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叠前储层分析装置,所述装置包含预处理模块、模板提取模块、叠加成像模块和分析模块;所述预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待分析地区的三维数据体,通过区域沉积特征于所述三维数据体划分一个或多个沉积相带;所述模板提取模块用于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所述叠加成像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模板对应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
在上述叠前储层分析装置中,优选的,所述分析模块还包含: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并提取敏感参数;通过所述敏感参数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
在上述叠前储层分析装置中,优选的,所述模板提取模块包含:获取所述沉积相带的展布特征;根据所述展布特征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并结合正演定量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
在上述叠前储层分析装置中,优选的,所述叠加成像模块包含:通过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对所述模板进行道集的动态分析获得叠加模板;利用所述叠加模板对所述沉积相带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
在上述叠前储层分析装置中,优选的,所述预处理模块包含:获取待分析地区的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提取所述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内所有十字排列道集中对应的炮检距向量片,获得炮检距向量片道集;根据所述炮检距向量片道集构建三维数据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所提供的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储层分析精度,对地质勘探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叠前储层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OVT域资料优势方位角平面分布特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OVT域资料优势道集叠加的叠前储层预测预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常规(左)和OVT域(右)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对比图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研究区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资料叠前参数反演剖面效果对比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叠前储层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叠前储层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S101获取待分析地区的三维数据体,通过区域沉积特征于所述三维数据体划分一个或多个沉积相带;
S102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
S103通过所述模板对应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
S104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
在上述实施例中,获取待分析地区的三维数据体可包含:获取待分析地区的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提取所述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内所有十字排列道集中对应的炮检距向量片,获得炮检距向量片道集;根据所述炮检距向量片道集构建三维数据体。由此,利用OVT域资料中多方位多炮检距信息,通过地质约束优选的部分道集叠加获得地震资料,进而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在常规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往往通过全部叠加方式实现提高信噪比、加强振幅能量和稳定性的目的;但这种处理方式会湮灭地层及地质体所具有的各向异性特征,降低了原始资料的分辨率和目标地质体的识别精度。因此,常规道集的全部叠加方式不能满足OVT域地震储层预测的需要,而应采用动态分析和分方位叠加方式;为此,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中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包含:获取所述沉积相带的展布特征;根据所述展布特征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并结合正演定量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在实际工作中,在该步骤主要用于定量分析OVT域资料中分方位数据与沉积想带的模板,可用叠前道集的动态分析技术完成不同的沉积相带的储层地质特征和岩石组合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叠加;具体的,首先在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研究区内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在不同相带的区域利用叠加模版技术开展优势道集的分析;最后结合正演定量确定OVT域资料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
由于不同的沉积储层特征会在不同方位角和不同炮检距的地震资料上产生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为此,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3中通过所述模板对应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包含:通过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对所述模板进行道集的动态分析获得叠加模板;利用所述叠加模板对所述沉积相带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在该实施例中,主要是利用基于模版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即根据沉积储层特征,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进行部分叠加,增强“甜点”的主要特征;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动态分析技术在研究区能够识别“甜点”储集层的优势道集,具体请参考图2所示,在研究区的东部和西部,优势方位角大于120°;在北部和南部,优势方位角为60°~120°;而工区中部的优势方位角小于60°,因此将研究区分为5个区域,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叠加参数,对地震道集做叠加处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4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可包含: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并提取敏感参数;通过所述敏感参数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为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叠前储层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以下请参考图3所示,对上述各实施例做整体说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当可知,该实例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应用方式,并不对其做任何限定。
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叠前储层分析方法主要包含六个环节,具体如下:
一、明确研究区的沉积体系,划分沉积相即沉积体系分析
通过对工区钻井岩心的精细描述,结合区域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百口泉组自下而上呈退积型扇三角洲沉积,即大型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识别出三种亚相: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滨浅湖),七种沉积微相:泥石流、平原河道、平原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或席状砂、前扇三角洲泥。
二、OVT域资料的处理
从概念上讲,OVT是十字排列道集的自然延伸,是十字排列道集内的一个数据子集,众所周知,十字排列可由正交观测系统抽取出来,即把来自同一炮线和同一检波线的所有地震道集合起来,因此十字排列的个数与炮线和检波线交点的数目是一样多的;在一个十字排列中按炮线距和检波线距等距离划分得到许多小矩形,则每一个矩形就是一个OVT炮检距向量片;显然,OVT的大小由炮线距和检波线距决定,OVT的个数等于覆盖次数。
因为每个OVT都是沿炮线有限范围内的炮点和沿检波线有限范围内的检波点构成,这两个范围把OVT的取值限制在一个小的区域,也就是说OVT具有限定范围的炮检距和方位角。提取所有十字排列道集中相应的OVT,就组成OVT道集,这个道集由具有大致相同的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地震道组成,而且延伸到整个工区,是覆盖整个工区的单次覆盖数据体,因而它可以独立偏移,这样偏移后就能保存方位角和炮检距信息用于方位角分析,这也是OVT技术最具优势之处;每个OVT子集是限制方位角范围的偏移距组,有近似的偏移距和方位角;将所有十字排列中对应的OVT片集合起来形成全工区单次覆盖三维数据体。
三、定量建立OVT域资料与沉积相带的模板,如前述步骤S102的具体实例所示,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四、OVT域资料的道集动态分析
道集的动态分析,主要利用了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理论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各向异性介质的纵波反射系数的近似公式,是入射角和测线方位角的函数:
Figure BDA0002671075810000071
当入射角较小时,上式可以简化为:
R(θ,φ)=A+[Biso+Bani cos2(φ-φs)]sin2θ=C(θ)+G(θ)cos 2(φ-φs)
直角坐标中波形起伏变化不大的余弦曲线在极坐标下近似是椭圆,椭圆的长轴方向就是本发明所确定的优势道集方位,具体可参考图4所示。
五、分区域开展OVT域资料的部分道集叠加,如前述步骤S103的具体实例所示,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六、利用分区域采用不同方位角叠加的地震道集开展储层预测
利用基于模板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得到的地震资料开展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如图5所示,并优选敏感参数进行储层预测。
请参考图6所示,将上述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应用于准噶尔盆地玛东地区砂砾岩储层的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共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104km2,建议部署预探井多口,均获得工业气流,其中D15井获得日产32.3m3的高产油流。
请参考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叠前储层分析装置,所述装置包含预处理模块、模板提取模块、叠加成像模块和分析模块;所述预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待分析地区的三维数据体,通过区域沉积特征于所述三维数据体划分一个或多个沉积相带;所述模板提取模块用于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所述叠加成像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模板对应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分析模块还包含: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并提取敏感参数;通过所述敏感参数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图5对应部分,在此就不再一一详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板提取模块包含:获取所述沉积相带的展布特征;根据所述展布特征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并结合正演定量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所述叠加成像模块包含:通过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对所述模板进行道集的动态分析获得叠加模板;利用所述叠加模板对所述沉积相带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所述预处理模块包含:获取待分析地区的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提取所述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内所有十字排列道集中对应的炮检距向量片,获得炮检距向量片道集;根据所述炮检距向量片道集构建三维数据体。
本发明所提供的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储层分析精度,对地质勘探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110、输入单元120、音频处理单元130、显示器160、电源170。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6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8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图8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8所示,中央处理器100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100接收输入并控制电子设备6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140,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100可执行该存储器140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120向中央处理器100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12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170用于向电子设备600提供电力。显示器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140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存储器14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140包括缓冲存储器14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14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14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14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100执行电子设备6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14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143,该数据存储部14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14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144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于通信功能和/或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信模块110即为经由天线111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110。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11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100,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在同一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模块110,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110还经由音频处理器130耦合到扬声器131和麦克风132,以经由扬声器131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132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13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130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100,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132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131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
获取待分析地区的三维数据体,通过区域沉积特征于所述三维数据体划分一个或多个沉积相带;
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
通过所述模板对应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
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包含: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并提取敏感参数;通过所述敏感参数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包含:
获取所述沉积相带的展布特征;
根据所述展布特征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并结合正演定量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模板对应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包含:
通过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对所述模板进行道集的动态分析获得叠加模板;
利用所述叠加模板对所述沉积相带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待分析地区的三维数据体包含:
获取待分析地区的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提取所述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内所有十字排列道集中对应的炮检距向量片,获得炮检距向量片道集;
根据所述炮检距向量片道集构建三维数据体。
6.一种叠前储层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预处理模块、模板提取模块、叠加成像模块和分析模块;
所述预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待分析地区的三维数据体,通过区域沉积特征于所述三维数据体划分一个或多个沉积相带;
所述模板提取模块用于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
所述叠加成像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模板对应的地质目标驱动的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选择不同的叠前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
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前储层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还包含: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并提取敏感参数;通过所述敏感参数对待分析地区进行储层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前储层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提取模块包含:
获取所述沉积相带的展布特征;
根据所述展布特征于所述沉积相带通过叠加模板技术进行优势道集分析,并结合正演定量确定三维数据体中不同方位的数据与沉积相带的模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前储层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成像模块包含:
通过地震道集叠加成像技术对所述模板进行道集的动态分析获得叠加模板;
利用所述叠加模板对所述沉积相带进行部分叠加成像获得地震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前储层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模块包含:
获取待分析地区的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提取所述炮检距向量片域资料数据内所有十字排列道集中对应的炮检距向量片,获得炮检距向量片道集;
根据所述炮检距向量片道集构建三维数据体。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933438.0A 2020-09-08 2020-09-08 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1529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3438.0A CN114152982A (zh) 2020-09-08 2020-09-08 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3438.0A CN114152982A (zh) 2020-09-08 2020-09-08 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2982A true CN114152982A (zh) 2022-03-08

Family

ID=80460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33438.0A Pending CN114152982A (zh) 2020-09-08 2020-09-08 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298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0828A (zh) * 2014-10-27 2015-02-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甜点储层的预测方法及预测装置
CN104675392A (zh) * 2013-12-02 2015-06-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叠前多参数降维的储层岩性识别方法
CN106094029A (zh) * 2016-08-24 2016-11-09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利用偏移距矢量片地震数据预测储层裂缝的方法
CN108415075A (zh) * 2018-01-24 2018-08-17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少井条件下的储层预测方法
CN109425896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白云岩油气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及装置
US20200132869A1 (en) * 2016-07-15 2020-04-30 Hohai University Seismic rock physics inversion method based on large area tight reservoi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5392A (zh) * 2013-12-02 2015-06-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叠前多参数降维的储层岩性识别方法
CN104330828A (zh) * 2014-10-27 2015-02-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甜点储层的预测方法及预测装置
US20200132869A1 (en) * 2016-07-15 2020-04-30 Hohai University Seismic rock physics inversion method based on large area tight reservoir
CN106094029A (zh) * 2016-08-24 2016-11-09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利用偏移距矢量片地震数据预测储层裂缝的方法
CN109425896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白云岩油气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8415075A (zh) * 2018-01-24 2018-08-17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少井条件下的储层预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斌 等: "基于OVT域资料的低渗透砂砾岩储集层预测", 《新疆石油地质》, vol. 39, no. 1, pages 104 - 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6101B (zh) 一种获取地震反射波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EP260945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elastic wavefield seismic data
CN101551466B (zh) 一种利用与偏移距有关的地震属性提高油气储层预测精度的方法
Tsuji et al. VP/VS ratio and shear-wave splitting in the Nankai Trough seismogenic zone: Insights into effective stress, pore pressure, and sediment consolidation
US20130128692A1 (en) Extracting sv shear data from p-wave marine data
CN106094029A (zh) 利用偏移距矢量片地震数据预测储层裂缝的方法
CN112415591A (zh) 绕射波的成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Brodic et al. Three-component seismic land streamer study of an esker architecture through S-and surface-wave imaging
Jervis et al. Making time-lapse seismic work in a complex desert environment for CO2 EOR monitoring—Design and acquisition
EA026658B1 (ru) Извлечение поперечных данных моды sv из данных р волны морской сейсморазведки
CN104199098A (zh) 利用反射转换横波的偏振特性预测地下裂缝的方法
CN104422955A (zh) 一种利用旅行时变化量进行各向异性参数提取的方法
CN112684498A (zh) 一种基于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4152982A (zh) 叠前储层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1474580B (zh) 一种基于炮检距矢量片的方位角道集提取方法和系统
Stucchi et al. High‐resolution reflection seismic survey at the Patigno landslide, Northern Apennines, Italy
Burschil et al. Near‐surface three‐dimensional multicomponent source and receiver S‐wave survey in the Tannwald Basin, Germany: Acquisi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US10054703B2 (en) Method of imaging the subsurface using stacked seismic data from azimuthally varying velocity and amplitude information
Robinson et al. Constraints on fluid flow pathways from shear wave splitting in and around an active fluid-escape structure: Scanner Pockmark, North Sea
Di Fiore et al. Joining up land and marine seismic data: Case study from Procida and Ventotene Islands (Tyrrhenian Sea, Italy)
Holzschuh 13GA–EG1 Eucla-Gawler seismic survey–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the western Gawler craton section
Woelz et al. Seismic prospecting in archaeology: a 3D shear‐wave study of the ancient harbour of Miletus (Turkey)
CN112817042B (zh) 沉积储层中油气识别方法及装置
Terzic et al. Geophysical Survey as a part of a Multi-tiered Investigation in Fault Characterization and Dam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a case study from South Australia
Majdański et al. Near-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Carpathian Foredeep marginal zone in the Roztocze Hills are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