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2239A - 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2239A
CN114142239A CN202111400638.0A CN202111400638A CN114142239A CN 114142239 A CN114142239 A CN 114142239A CN 202111400638 A CN202111400638 A CN 202111400638A CN 114142239 A CN114142239 A CN 114142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
wave
regulation
control
polar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06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2239B (zh
Inventor
孙志伟
曹海林
刘润
龚鹤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4006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22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2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2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2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2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24Polarising devices; Polarisation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8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having materials with a synthesized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e.g. metamaterials or left-handed material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具有行零Jones矩阵的超表面,实现两个正交波束电磁波的能量合成,进而实现在不同馈源的情况下对超表面出射波的波束指向调控。相比于传统转极化器设计,该方法实现的超表面具有各向异性的转极化特点,即其中一个入射极化的能量进行转极化,而其正交入射极化沿原极化方向出射;相比于传统通过调控各个单元进行波束调控的超表面扫描机制,该方法利用馈源即可实现对辐射波束的控制,从而极大的降低超表面的衰减,缩减超表面的成本和设计难度。本发明所采用的各向异性手性超表面单元结构,可以实现行零Jones矩阵的设计,同时其对称操作可实现转极化分量1Bt相位的调控,进而实现对电磁波的源控波束扫描。

Description

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H05B6/72)领域、复合透镜(G02B3/00),具体是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表面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技术,它作为超构材料的二维形式在电磁学、光学、声学、热力学等诸多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这些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超表面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调整超表面上各个单元的结构来实现,这也导致了超表面最严重的弊端:相位设计控制复杂、相位调控器件引发超表面损耗大。这类问题严重制约了超表面的发展。在另一类超表面设计方法中,可利用各向异性超表面实现正交极化独立调控,它虽然可以在不同入射波状态下实现各自独立的波束控制,但其出射波的极化同样正交,不能同时工作,并且该方法的波束调控仅能实现单一两个状态的切换,不能满足一般性波束调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克服了传统超表面设计中通过设计单元结构来调控波束引起的损耗大的关键瓶颈,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的设计实现对出射电磁波的控制。
首选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指Jones矩阵是指其一般性描述,即响应出射波与入射电磁波之间的关系矩阵,当电磁波沿z方向入射到位于XOY平面的超表面后,其Jones矩阵[J]可表述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11
式中,Exout/Eyout为x/y极化出射波,Exin/Eyin为x/y极化入射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化合流超表面结构,包括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结构和后向反射波调控超表面结构,前者由多类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周期性排列而成,后者由多类后向反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周期性排列而成。
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其Jones矩阵中的一行数值为0,在此以第一行为0为例说明,其透射Jones矩阵[T]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21
式中,t11 2+t12 2=1,如是可实现交叉极化合流。为了实现此传输特性,该超表面单元结构需要同时具有各向异性和手性特征。
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的单元结构,为双层金属微带形式,其上层金属由中心矩形和其角处的两个旋转对称枝节组成,故结构具有各向异性手性的特征,中心矩形的尺寸可以调节t11和t12的值。在单元y方向两边处加设x方向矩形金属结构,可以调节t11的值,由于t11 2+t12 2=1,故亦可以调节t12。在微带板下层设置有开设交叉十字缝隙的金属背板,十字缝隙与上层结构的中心重合,以透射正交两方向的电磁波。下层缝隙呈分布电容特性,上层矩形结构呈分布电感特性,故两者可以进行容感耦合,从而实现两者的电磁作用。
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的单元结构,通过沿y方向镜像对称则可以实现y极化入射波的π相位变化,此时x极化入射波的相位不发生变化,即其透射Jones矩阵变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22
也可通过引入相控结构实现其它相位变化,即矩阵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23
从而获得多类具有不同相位响应的行零超表面单元结构。
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由多类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周期性排列而成,排列根据出射波波束及入射波极化状态确定。
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向反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其Jones矩阵为对角矩阵,以实现各向异性的电磁波调控,其反射Jones矩阵[R]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24
式中,r11 2=1-t11 2,r22 2=1-t12 2。为了实现此传输特性,结构上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向反射波调控超表面的单元结构,为双层金属微带形式,其上层金属为与前向超表面共用的开设交叉十字缝隙的金属背板,其下层为各向异性四矩形金属条结构。
进一步改进,通过调整金属条的长度、宽度及金属条之间的间距,实现对r11和r22的幅相控制,即对反射波进行各向异性的幅相调控,从而获得所需的多类后向反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
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由多类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周期性排列而成,各类单元金属条结构的几何参数根据反射波波束需求确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入射波照射到超表面,入射波含有x和y方向的两个正交极化分量,入射波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31
其出射波包括前向透射波和的后向反射波,其中前向透射波由前向透射波束调控超表面控制,后向反射波由后向反射波束调控超表面控制;
(2)利用各向异性手性结构实现前向透射波束调控超表面的设计,该超表面的Jones矩阵仅有一行有数值,而另一行为零,此处以第二行为0为例,即透射矩阵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32
如此前向透射波仅含有x一个极化分量,即仅存在Exout,且其为入射波两个极化的合流,表示为超表面Jones矩阵与入射波正交两极化的乘积[T][Ein],即Exout=t11Exin+t12Eyin
(3)通过镜像对称使得前向波束调控超表面的Jones矩阵中有数值行的两个元素具有π相位差,如是透射矩阵变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33
此外引入相位调控结构也可实现对透射矩阵的调控,此时透射矩阵变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34
其中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35
为引起的相位变化值,如此获得多类具有不同相位响应的行零超表面单元结构,记其Jones矩阵为[T1],[T2],[T3]…;
(4)根据前向透射波的波束需求,计算各类超表面单元的分布,每个单元的出射波幅相为[T1][Ein],[T2][Ein],[T3][Ein]…,如此组成极化合流超表面;
(5)改变入射波的极化状态,记为[Ein1],[Ein1],[Ein2],[Ein2]…,从而控制入射波正交两极化分量的幅度,在不同极化状态下,同一单元的出射波幅相会发生变化,因此超表面可通过控制入射波极化状态实现对前向出射波的控制,即实现了电磁波的源控波束控制;
(6)在前向透射波束调控超表面后方设计后向反射波束调控超表面,这是由于前向波束调控超表面存在反射,故需要引入后向调控超表面对反射波进行后向波束调控。该超表面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即反射矩阵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41
中r11和r22的相位和幅度可以分别独立控制,如此可对x和y极化的反射波进行独立调控;
(7)后向反射波的两个极化分量的波束形状与后向波束调控超表面的分布有关,即根据r11的分布确定其x极化的反射波束,根据r22分布确定其y极化的反射波束;其波束在x和y极化的强度由入射波在该极化的强度决定。
进一步改进,所述各类超表面单元的分布计算,应根据所有入射波极化状态和所需前向出射波波束情况,超表面相位分布随入射波极化而变化,从而实现对透射波的源控波束控制,单元的分布计算基于相控阵理论,计算中应遍历入射波的极化状态,。
进一步改进,所述入射波的极化状态,可为极化方向旋转的线极化波,也可为圆极化或椭圆极化波。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实现透射波和反射波的独立调控。
2、实现正交极化的合流,在入射波极化变化的过程中保证透射波极化状态的稳定。
3、实现超表面的源控扫描,降低波束控制的成本和损耗。
4、实现反射波的各向异性控制。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超表面整体示意图。
图2是超表面单元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超表面单元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超表面单元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超表面单元4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超表面透射波在不同极化状态下的波束情况。
图7是超表面反射波在不同极化状态下的波束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的实施例中,超表面由12*12个单元组成,在沿y方向上,超表面的单元排列为单元1、单元2、单元3和单元4,其余重复这一排列组成12个单元分布,在沿x方向则复制如上排列形成12*12的超表面。
超表面整体上由三层金属结构组成,上层为调控透射波的行零Jones矩阵超表面的上层金属结构,中间层为十字交叉缝隙的金属背板,两层金属结构之间为介电常数2.2的介质基板,基板厚度为0.762mm。下层金属为用以调控反射波的常规矩阵超表面,下层金属与中间层之间同样为介电常数2.2的介质基板,其厚度为2mm。
超表面单元1的结构如图2所示,它的上层结构为各向异性手性结构,在其中心处为一个沿y方向的矩形,在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处沿x方向延伸出两个矩形枝节。另外为了调节单元的透射率,在y方向两次加设矩形条结构。单元的中间结构为开设十字缝隙的金属背板,缝隙的中心与上层中心重合。根据阻抗理论,缝隙呈分布电容特性,矩形结构呈分布电感特性,故两者可以进行容感耦合,从而实现两者的电磁作用。单元1的下层不设计金属结构,如是透射和反射矩阵分别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51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52
在本实施例中,透射矩阵的两元素相等,在其它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两个值进行控制,其具体方法为通过调整中间矩形尺寸或者调整y方向两侧矩形结构的长宽,即可实现两元素的不等幅设计,故此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超表面单元2的结构如图3所示,它的上层和中间层结构与超表面单元1的结构相同,仅在其下层设计四条金属条结构,如是透射和反射矩阵分别变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53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54
超表面单元3的结构如图4所示,它的中间层和下层结构与超表面单元1的结构相同,但其上层结构为单元上层结构的y方向镜像,如是透射和反射矩阵分别变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55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56
超表面单元4的结构如图5所示,它的上层和中间层结构与超表面单元3的结构相同,其下层结构与超表面单元2的下层结构一样,如是透射和反射矩阵分别变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57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58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四个单元的透射结构设计,这是出于1bt相位超表面设计的思路,在其它应用中,也可以设计多bt的相位单元。其具体方法为,通过调整超表面单元的相关尺寸,特别是上层中间矩形块和下层振子结构,或通过在上层金属层上再加设一层结构实现多bt相位单元设计。此类方法是较为常规的设计思路,基于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很容易得出此设计,故亦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经过单元1到单元4的顺序排列,在x极化波入射时,四个单元的透射波相位相同,此时透射波为笔形波束,其工作极化为x极化,透射波能量为入射波能量的一半;此时反射波同样为等相位分布,实现笔形波束反射,其工作极化为x极化,反射波能量同样为入射波能量的一半。在y极化波入射时,四个单元的透射波相位分布为0,-π/2,π和-3π/2,其波束为倾斜扫描的状态,工作极化为x极化,透射波能量为入射波能量的一半;此时反射波的相位分布为0,π,0和π,为差波束工作状态,其工作极化为x极化,反射波能量同样为入射波能量的一半。在入射波为斜入射时,即入射波的x和y极化分量相同,都为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61
此时透射波的幅度为1,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62
0和
Figure BDA0003364684490000063
相位为0,-π/4,0和π/4,会出现两个波束的扫描状态,透射波能量为入射波能量的一半;此时反射波具有两种极化分量,其中x极化分量为笔形波束的反射,能量为入射波能量的1/4,y极化分量为差波束工作状态,能量同样为入射波能量的1/4。在其它状态下的扫描状态可以根据天线阵公式进行计算。在本实施例中,透射波采用-π/2连续递变的排列形式,在其它应用中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构造其它排列形式,如在单元1,单元3,单元1,单元3的排列时,其x极化入射时出现笔形透射波束,y极化入射时则会出现差波束透射,而在斜入射时会形成三波束透射。此类设计完全基于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利用经典相控阵公式即可完成设计,故亦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透射波在不同极化状态下的波束情况见图6,由结果可以发现在不同入射极化的情况下,透射波的工作状态与理论预期相符,形成了出射波波束的源控扫描。反射波在不同极化状态下的波束情况见图7,在入射波极化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出射波的极化分量也随之变化,即各极化的幅度发生变化,但各极化的波束状态保持不变,实现各向异性的波束控制。
本发明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极化合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结构和后向反射波调控超表面结构,前者由多类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周期性排列而成,后者由多类后向反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周期性排列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合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其Jones矩阵中的一行数值为0,结构上同时具有各向异性和手性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极化合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结构,为双层金属微带形式,其上层金属由中心矩形和其角处的两个旋转对称枝节组成,在单元两侧加设调控透射率的矩形金属结构;其下层金属为开设有交叉十字缝隙的金属背板,十字缝隙与上层结构的中心重合,形成与上层金属结构的电磁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极化合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的单元结构,通过单元镜像对称或引入相控结构实现其Jones矩阵非零行元素的幅相控制,从而获得所需的多类具有不同相位响应的行零超表面单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合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由多类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周期性排列而成,排列根据出射波波束及入射波极化状态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合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反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其Jones矩阵为对角矩阵,结构上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极化合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反射波调控超表面的单元结构,为双层金属微带形式,其上层金属为与前向超表面共用的开设交叉十字缝隙的金属背板,其下层为各向异性四矩形金属条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6、7所述的极化合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反射波调控超表面的单元,通过调整金属条的几何参数,获得所需的多类后向反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极化合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由多类前向透射波调控超表面单元周期性排列而成,各类单元金属条结构的几何参数根据反射波波束需求确定。
10.一种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入射波照射到超表面,入射波含有x和y方向的两个正交极化分量,其出射波包括前向透射波和的后向反射波,其中前向透射波由前向透射波束调控超表面控制,后向反射波由后向反射波束调控超表面控制;
(2)利用各向异性手性结构实现前向透射波束调控超表面的设计,该超表面的Jones矩阵仅有一行有数值,而另一行为零,如此前向透射波仅含有一个极化分量,且其为入射波两个极化分量的合流;
(3)通过镜像对称或引入相位调控结构设计多类具有行零Jones矩阵的超表面单元结构,在各类超表面单元结构的Jones矩阵中,非零行的两个元素的不同,从而获得多类具有不同幅相响应的行零超表面单元结构;
(4)根据前向透射波的波束需求,计算各类超表面单元的分布,进而组成极化合流超表面;
(5)改变入射波的极化状态,从而控制入射波正交两极化分量的幅相,通过两分量的幅相控制实现对前向出射波的控制,即电磁波的源控波束控制;
(6)在前向透射波束调控超表面后方设计后向反射波束调控超表面,该超表面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可对x和y极化的反射波进行独立调控;
(7)后向反射波的两个极化分量的波束形状与后向波束调控超表面的分布有关,其波束强度受入射波极化状态的影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类超表面单元的分布计算,应结合入射波极化状态和所需前向透射波波束情况,根据相控阵理论进行赋形计算。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波的极化状态,可为极化方向旋转的线极化波,也可为圆极化或椭圆极化波。
CN202111400638.0A 2021-11-19 2021-11-19 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 Active CN114142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0638.0A CN114142239B (zh) 2021-11-19 2021-11-19 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0638.0A CN114142239B (zh) 2021-11-19 2021-11-19 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2239A true CN114142239A (zh) 2022-03-04
CN114142239B CN114142239B (zh) 2024-07-02

Family

ID=80391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0638.0A Active CN114142239B (zh) 2021-11-19 2021-11-19 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223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7666A (zh) * 2022-03-28 2022-06-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反射双面像多功能超表面及设计方法
CN114976662A (zh) * 2022-04-26 2022-08-30 重庆大学 极化旋转的超表面控相单元及线极化波旋转相位实现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8466B1 (en) * 1998-11-25 2001-03-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reflector with selective transmission
US20170025765A1 (en) * 2015-07-20 2017-01-26 Hrl Laboratories, Llc Surface wave polarization converter
US20190025509A1 (en) * 2017-07-24 2019-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 steering device and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133876A (zh) * 2019-06-18 2019-08-16 南开大学 一种焦距可调的太赫兹石墨烯超表面透镜及设计方法
CN110444896A (zh) * 2019-06-20 2019-11-12 东南大学 基于时空编码超表面的可编程非互易传输及频率转换系统
CN210957023U (zh) * 2019-12-06 2020-07-07 曲阜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高性能电磁波极化调控器
WO2020244743A1 (en) * 2019-06-04 2020-12-10 European Space Agency Variable metasurface antenna structures
CN113097735A (zh) * 2021-04-06 2021-07-09 南京大学 一种多功能超表面及隐身天线
CN113258296A (zh) * 2021-05-24 2021-08-13 华南理工大学 双频双极化多功能透射和反射型超表面天线及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8466B1 (en) * 1998-11-25 2001-03-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reflector with selective transmission
US20170025765A1 (en) * 2015-07-20 2017-01-26 Hrl Laboratories, Llc Surface wave polarization converter
US20190025509A1 (en) * 2017-07-24 2019-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 steering device and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0244743A1 (en) * 2019-06-04 2020-12-10 European Space Agency Variable metasurface antenna structures
CN110133876A (zh) * 2019-06-18 2019-08-16 南开大学 一种焦距可调的太赫兹石墨烯超表面透镜及设计方法
CN110444896A (zh) * 2019-06-20 2019-11-12 东南大学 基于时空编码超表面的可编程非互易传输及频率转换系统
CN210957023U (zh) * 2019-12-06 2020-07-07 曲阜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高性能电磁波极化调控器
CN113097735A (zh) * 2021-04-06 2021-07-09 南京大学 一种多功能超表面及隐身天线
CN113258296A (zh) * 2021-05-24 2021-08-13 华南理工大学 双频双极化多功能透射和反射型超表面天线及通信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UMYASHREE SOUMYAPRAKASH PANDA等: "All-Dielectric Metasurfaces for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Mode Color Filter Arrays", 《2019 WORKSHOP ON RECENT ADVANCES IN PHOTONICS (WRAP)》, 28 February 2020 (2020-02-28), pages 1 - 3 *
李鑫: "周期微结构中电磁波的反射透射及吸收特性研究", 《万方学位论文库》, 30 November 2011 (2011-11-30), pages 21 - 85 *
郭文龙等: "透-反射型极化分离超表面设计", 《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 8 May 2017 (2017-05-08), pages 479 - 482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7666A (zh) * 2022-03-28 2022-06-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反射双面像多功能超表面及设计方法
CN114597666B (zh) * 2022-03-28 2024-03-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反射双面像多功能超表面及设计方法
CN114976662A (zh) * 2022-04-26 2022-08-30 重庆大学 极化旋转的超表面控相单元及线极化波旋转相位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2239B (zh) 202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42239A (zh) 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
CN113097735B (zh) 一种多功能超表面及隐身天线
CN111864399B (zh) 一种双通道独立可编程超表面及其控制方法
DE69516433T2 (de) Aktive phasengesteuerte Sende-Gruppenantenne mit ungleichmässiger Amplitudenverteilung
Wu et al. Transmissive metasurface with independent amplitude/phase contro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ow-side-lobe metalens antenna
CN111987469B (zh) 一种双线极化独立控制的反射超表面及天线
CN110797669B (zh) 一种基于幅度加权的液晶电控扫描间隙波导一维全息天线
CN113258296A (zh) 双频双极化多功能透射和反射型超表面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13300113A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多波束轨道角动量天线及通信设备
Mailloux A low-sidelobe partially overlapped constrained feed network for time-delayed subarrays
CN110896169A (zh) 一种微波段圆极化双功能各向异性电磁超表面
CN112768957A (zh) 一种低成本模块化平板电扫天线
CN114597666A (zh) 反射双面像多功能超表面及设计方法
CN111883931B (zh) 基于超构表面综合相位调控原理的圆极化四通道独立异常偏转透镜
CN110346998B (zh) 一种共形液晶光学相控阵系统
CN114465012A (zh) 一种产生偏转贝塞尔多波束的宽带透镜及调控方法
CN114597663B (zh) 一种多极化可重构超表面集成器件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08074B (zh) 一种用于产生非共面分离波束的棋盘式石墨烯超表面
CN114696109B (zh) 一种透射圆极化spp波束分离器
CN221614183U (zh) 覆盖6-18GHz的宽带多极化调制单元、反射阵列及反射阵天线结构
CN114512807B (zh) 一种角动量发生单元、发生器及方法
CN114397717B (zh) 一种多维度双矢量光束聚焦的光学超表面
Yu et al. Shap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by using bianisotropic huygens’ metasurface
Duan et al. Non-interleaved Bidirectional Metasurface for Spatial Energy Allocation
Liu et al. Terahertz Beam Splitter Based on Self-Complementary Coding Metasurfa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