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7722B - 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37722B
CN114137722B CN202111342767.9A CN202111342767A CN114137722B CN 114137722 B CN114137722 B CN 114137722B CN 202111342767 A CN202111342767 A CN 202111342767A CN 114137722 B CN114137722 B CN 1141377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transmitted
signal
light
tilting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27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37722A (zh
Inventor
赵德春
刘洋
宋延嵩
刘富
董岩
张柏硕
周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3427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377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37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7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37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7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hase of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02B27/006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hav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egree of correction, e.g. using phase modulators, movable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阶段;激光器模拟信标光经过平行光管,在平行光管中模拟受到大气湍流扰动情况,通过截止滤光片,把滤掉其他波段的光束传输给倾斜镜;第二阶段;光束经变形镜校正后,经过分光镜的作用,一部分光束通过通信系统传输到终端处理器,另一部分光束传输到哈特曼传感器中,哈特曼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后,通过CCD相机,存储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中等。本发明采用滑模控制方法,在动态过程中,确定一定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不断的调整变化,通过切换函数求出控制量,使系统的运行轨迹保持在期望轨迹上,达到系统的期望性能。

Description

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由空间光通信自适应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AO)是一种综合性的新型光学技术。它涵盖了光学、通信、控制、计算机、机械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旨在实时校正光束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所造成的随机波前畸变,实现改善光束质量,提高通信效率,以保持系统的良好性能。随着对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的逐步加深,其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增,在天文观测方面,几乎成为大型太阳望远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光装置中,可以改善激光束输出光束的相位分布;同时在视网膜成像领域中也成功使用。
倾斜镜系统能够实时校正光束偏移,稳定对准接收端,具有运动惯性小、响应速度快、角分辨精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自适应光学中,由大气湍流导致的波前倾斜中一阶倾斜约占整体倾斜的87%,倾斜镜对于校正一阶倾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倾斜镜控制器设计大多采用传统PID控制方法,通过对倾斜镜的机械与电气特性进行建模,大量时间反复整定相关的PID参数,并通过工程大量的实验反复调试来实现对倾斜镜的控制,另外,传统的PID控制率闭环带宽有限,往往是谐振频率的1/100-1/10,且扰动抑制带宽无法超过闭环带宽,处理各种干扰因素时的能力略显不足。
郭友明等人在“物理学报”期刊发表的题为《一种自适应光学系统响应矩阵的直接方法》中分析了传统离线标定方法,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倾斜镜会偏离标定的响应模型,传统离线标定方法采用的是静态数据,未考虑时变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描述实际运行状态下的响应模型。
随着目标运动特性和不同控制的需求,跟踪系统的模式越来越复杂,为了能够满足大多数场合的需求,需要研究一种能够适应随机扰动的倾斜镜最优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传统离线标定方法采用的是静态数据,未考虑时变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描述实际运行状态下的响应模型。随着目标运动特性和不同控制的需求,跟踪系统的模式越来越复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阶段;激光器模拟信标光经过平行光管,在平行光管中模拟受到大气湍流扰动情况,通过截止滤光片,把滤掉其他波段的光束传输给倾斜镜;
S2:第二阶段;入射光束经倾斜镜校正一阶倾斜反射到变形镜进行校正;光束经变形镜校正后,经过分光镜的作用,一部分光束通过通信系统传输到终端处理器,另一部分光束传输到哈特曼传感器中,哈特曼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后,通过CCD相机,存储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中;
S3:第三阶段;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哈特曼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出光斑质心的位置;在波前校正闭环工作的情况下,位置反馈控制器根据计算出的光斑质心位置来给定倾斜镜和变形镜的控制信息。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第一步:确定系统运动模型,哈特曼传感器计算出倾斜镜校正一阶倾斜所需要的转动电压,将电压转化成所偏转的角度;
第二步:通过一次微分原理,将角度信号微分成虚拟速度信号,模拟控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真实速度信号;
第三步:通过二次微分原理,将角度信号微分成虚拟加速度信号;
第四步:将加速度信号和理想数据做差,并求出相应的积分误差,再对加速度积分误差进行积分运算求出虚拟速度的初始速度校正量,最后在每次CCD相机接收新的数据信号时,用初始速度校正量来修正虚拟初始速度;
第五步:利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来观测输入电压,使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大气湍流扰动存在的情况下稳定。
进一步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中:信标光经平行光管模拟受到大气湍流影响后,经过截止滤光片保留785nm-1550nm波段,传输到倾斜镜,入射光束经倾斜镜校正后,传输到变形镜进行校正,变形镜和哈特曼传感器之间设置分光镜一和分光镜二,经变形镜校正后的光束反射到分光镜一后,一部分光束反射到分光镜二,另一部分透射到缩束镜,进而反射到精跟踪振镜完成其他光学分析,经过分光镜二的光束,一部分光束传输到哈特曼传感器,哈特曼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后,通过CCD相机,存储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中进行自适应控制和光斑质心位置的计算,通过最优控制方法,将计算出的位置信息转换成电压的形式作用到倾斜镜驱动器上,使镜面进行偏转。
进一步的,变形镜根据输入电压信号控制各镜面驱动器来校正激光波面像差。
进一步的,分光镜反射波段800nm,透射波段1550nm。
进一步的,分光镜二反射波段800nm,透射其他波段光束。
进一步的,提供一数据显示装置,所述数据显示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提供一数据存储装置,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提供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移动监控装置,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移动监控装置网络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采用滑模控制方法,在动态过程中,确定一定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不断的调整变化,通过切换函数求出控制量,使系统的运行轨迹保持在期望轨迹上,达到系统的期望性能。
对于外部干扰以及模型参数的变化,设计扰动观测器观测出等效干扰,并在控制过程中引入等效补偿,实现对干扰的完全控制。
将滑模控制和扰动观测器相结合,对被控对象的模型和参数变化都不敏感,同时也不需要像传统PID算法进行大量实验调整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S3子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附图1-附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因此提出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阶段;激光器模拟信标光经过平行光管,在平行光管中模拟受到大气湍流扰动情况,通过截止滤光片,把滤掉其他波段的光束传输给倾斜镜;
S2:第二阶段;入射光束经倾斜镜校正一阶倾斜反射到变形镜进行校正;光束经变形镜校正后,经过分光镜的作用,一部分光束通过通信系统传输到终端处理器,另一部分光束传输到哈特曼传感器中,哈特曼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后,通过CCD相机,存储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中;
S3:第三阶段;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哈特曼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出光斑质心的位置;在波前校正闭环工作的情况下,位置反馈控制器根据计算出的光斑质心位置来给定倾斜镜和变形镜的控制信息。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第一步:确定系统运动模型,哈特曼传感器计算出倾斜镜校正一阶倾斜所需要的转动电压,将电压转化成所偏转的角度;
第二步:通过一次微分原理,将角度信号微分成虚拟速度信号,模拟控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真实速度信号;
第三步:通过二次微分原理,将角度信号微分成虚拟加速度信号;
第四步:将加速度信号和理想数据做差,并求出相应的积分误差,再对加速度积分误差进行积分运算求出虚拟速度的初始速度校正量,最后在每次CCD相机接收新的数据信号时,用初始速度校正量来修正虚拟初始速度;
第五步:利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来观测输入电压,使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大气湍流扰动存在的情况下稳定。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中:信标光经平行光管1模拟受到大气湍流影响后,经过截止滤光片2保留785nm-1550nm波段,传输到倾斜镜3,入射光束经倾斜镜3校正后,传输到变形镜4进行校正,变形镜4和哈特曼传感器7之间设置分光镜5和分光镜6,经变形镜校正后的光束反射到分光镜5后,一部分光束反射到分光镜6,另一部分透射到缩束镜10,进而反射到精跟踪振镜11完成其他光学分析,经过分光镜6的光束,一部分光束传输到哈特曼传感器7,哈特曼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后,通过CCD相机8,存储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9中进行自适应控制和光斑质心位置的计算,通过最优控制方法,将计算出的位置信息转换成电压的形式作用到倾斜镜3驱动器上,使镜面进行偏转,从而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也大大减小抖振。
其中,哈特曼传感器7、CCD相机8、数据处理单元9之间的信号传输极为关键,并且这三者之间的信号传输与其他部分(无线的光信号传导)不同,这三者是依靠有线连接来实现信号传输的,所以需要确保这之间的信号传输没有中断。
需识别哈特曼传感器7输出端的信号是否中断、识别CCD相机8输入端的信号是否中断、识别CCD相机8输出端的信号是否中断、识别数据处理单元9输入端的信号是否中断。
若哈特曼传感器7输出端的信号中断,则提供哈特曼传感器7故障报警。
若哈特曼传感器7输出端的信号未中断,CCD相机8输入端的信号中断,则提供哈特曼传感器7与CCD相机8之间的线路故障报警。
若哈特曼传感器7输出端的信号未中断,CCD相机8输入端的信号未中断,CCD相机8输出端的信号中断,则提供CCD相机8故障报警。
若哈特曼传感器7输出端的信号未中断,CCD相机8输入端的信号未中断,CCD相机8输出端的信号未中断,数据处理单元9输入端的信号中断;则提供CCD相机8与数据处理单元9之间线路故障报警。
平行光管1:对信标光束经大气湍流扰动进行模拟;
截止滤波片2:保留785nm-1550nm波段,对保留下的波段光束进行光学分析;
倾斜镜3:校正光束的波前倾斜畸变,使激光光束在大气湍流影响下实时稳定的与接收端对准;
变形镜4根据输入电压信号控制各镜面驱动器来校正激光波面像差。
分光镜5反射波段800nm,透射波段1550nm。
分光镜6反射波段800nm,透射其他波段光束。
哈特曼传感器7:通过波前重构,获得被测波前信息,实现波前检查;
CCD相机8:目标光检测;
数据处理单元9:将哈特曼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后,进行自适应控制和光斑质心位置的计算;
缩束镜10:对变形镜校正后的光束进行聚焦;
精跟踪振镜11:其他光学分析。
进一步的,提供一数据显示装置,所述数据显示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9连接。用于数据显示。
进一步的,提供一数据存储装置,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9连接。用于数据存储。
进一步的,提供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移动监控装置,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9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移动监控装置网络连接。用于数据传输通信。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阶段;激光器模拟信标光经过平行光管,在平行光管中模拟受到大气湍流扰动情况,通过截止滤光片,把滤掉其他波段的光束传输给倾斜镜;
S2:第二阶段;入射光束经倾斜镜校正一阶倾斜反射到变形镜进行校正;光束经变形镜校正后,经过分光镜的作用,一部分光束通过通信系统传输到终端处理器,另一部分光束传输到哈特曼传感器中,哈特曼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后,通过CCD相机,存储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中;
S3:第三阶段;数据处理单元模块根据哈特曼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出光斑质心的位置;在波前校正闭环工作的情况下,位置反馈控制器根据计算出的光斑质心位置来给定倾斜镜和变形镜的控制信息;
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第一步:确定系统运动模型,哈特曼传感器计算出倾斜镜校正一阶倾斜所需要的转动电压,将电压转化成所偏转的角度;
第二步:通过一次微分原理,将角度信号微分成虚拟速度信号,模拟控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真实速度信号;
第三步:通过二次微分原理,将角度信号微分成虚拟加速度信号;
第四步:将加速度信号和理想数据做差,并求出相应的积分误差,再对加速度积分误差进行积分运算求出虚拟速度的初始速度校正量,最后在每次CCD相机接收新的数据信号时,用初始速度校正量来修正虚拟初始速度;
第五步:利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来观测输入电压,使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大气湍流扰动存在的情况下稳定;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信标光经平行光管(1)模拟受到大气湍流影响后,经过截止滤光片(2)保留785nm-1550nm波段,传输到倾斜镜(3),入射光束经倾斜镜(3)校正后,传输到变形镜(4)进行校正,变形镜(4)和哈特曼传感器(7)之间设置分光镜一(5)和分光镜二(6),经变形镜校正后的光束反射到分光镜一(5)后,一部分光束反射到分光镜二(6),另一部分透射到缩束镜(10),进而反射到精跟踪振镜(11)完成其他光学分析,经过分光镜二(6)的光束,一部分光束传输到哈特曼传感器(7),哈特曼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后,通过CCD相机(8),存储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9)中进行自适应控制和光斑质心位置的计算,通过最优控制方法,将计算出的位置信息转换成电压的形式作用到倾斜镜(3)驱动器上,使镜面进行偏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变形镜(4)根据输入电压信号控制各镜面驱动器来校正激光波面像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光镜一(5)反射波段800nm,透射波段155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光镜二(6)反射波段800nm,透射其他波段光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数据显示装置,所述数据显示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9)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数据存储装置,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9)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移动监控装置,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模块(9)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移动监控装置网络连接。
CN202111342767.9A 2021-11-12 2021-11-12 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137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2767.9A CN114137722B (zh) 2021-11-12 2021-11-12 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2767.9A CN114137722B (zh) 2021-11-12 2021-11-12 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7722A CN114137722A (zh) 2022-03-04
CN114137722B true CN114137722B (zh) 2023-12-05

Family

ID=80393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2767.9A Active CN114137722B (zh) 2021-11-12 2021-11-12 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377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8797B (zh) * 2022-07-04 2023-07-18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自适应光学系统优化标定及控制方法
CN114928405B (zh) * 2022-07-15 2022-10-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激光通信光信号接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721A (zh) * 2009-12-25 2010-06-16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无系统误差的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
CN107505845A (zh) * 2017-09-18 2017-12-22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提高倾斜镜控制系统扰动抑制能力的控制方法
CN110579874A (zh) * 2019-09-09 2019-12-17 重庆连芯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紧凑的自适应激光防御系统
CN113391444A (zh) * 2021-06-28 2021-09-1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自适应光学系统
CN113552725A (zh) * 2021-07-20 2021-10-2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激光束同轴同波面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721A (zh) * 2009-12-25 2010-06-16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无系统误差的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
CN107505845A (zh) * 2017-09-18 2017-12-22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提高倾斜镜控制系统扰动抑制能力的控制方法
CN110579874A (zh) * 2019-09-09 2019-12-17 重庆连芯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紧凑的自适应激光防御系统
CN113391444A (zh) * 2021-06-28 2021-09-1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自适应光学系统
CN113552725A (zh) * 2021-07-20 2021-10-2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激光束同轴同波面控制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trol technology of stable gaze scanning based on airborne platform;Liu Yang 等;Optical Engineering;第60卷(第11期);116102-1至116102-14页 *
Research on control technology of tip-tilt mirror system in adaptive optics;Dechun Zhao 等;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第2087卷;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7722A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37722B (zh) 自适应光学中倾斜镜的最优控制方法
CN102879110B (zh) 基于有调制和无调制组合式棱锥波前传感器的自适应光学系统
Bowman et al. An SLM-based Shack–Hartmann wavefront sensor for aberration correction in optical tweezers
CN1804711B (zh) 利用腔内自适应光学技术改善固体激光器光束质量的装置
CN105264428A (zh)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调整方法、自适应光学系统和存储自适应光学系统用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3247210A (zh) 一种模拟气动光学效应的方法和系统
CN102889935A (zh) 基于相位差法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近场波前传感器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
CN1769855B (zh) 一种基于正支共焦非稳腔腔镜失调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CN103630330B (zh) 一种光强可调的波前倾斜扰动误差模拟器
CN115290006A (zh) 一种用于反射光路光轴对准和面形曲率检测的系统及方法
CN108646406B (zh) 一种基于棱锥波前传感器本征模式控制的自适应光学装置
CN109683306A (zh) 一种用于克服热透镜效应的波前控制方法
Véran et al. Centroid gain compensation in Shack–Hartmann adaptive optics systems with natural or laser guide star
CN110824697B (zh) 人造信标与无波前探测结合的自适应光学系统
CN101382653B (zh) 双液晶自适应闭环系统
CN106019931A (zh) 一种波前倾斜的连续探测与校正的闭环控制方法
CN104360478A (zh) 一种嵌套双自适应光学系统
CN103645564B (zh) 用于光学图像处理的二维全光负反馈系统
CN113805346A (zh) 光场实时探测调控方法与装置
Cheung et al. Feedback interferometry with membrane mirror for adaptive optics
US2005025411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ifying wavefronts
CN114928405B (zh) 一种激光通信光信号接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2540531A (zh) 提高液晶波前校正器响应速度的过渡灰度级驱动方法
Liesener et al. Tests on micromirror arrays for adaptive optics
Wang et al. Modulation-nonmodulation pyramid wavefront sensor with direct gradient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on the closed-loop adaptive optics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