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6023B -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6023B
CN114126023B CN202010899861.3A CN202010899861A CN114126023B CN 114126023 B CN114126023 B CN 114126023B CN 202010899861 A CN202010899861 A CN 202010899861A CN 114126023 B CN114126023 B CN 1141260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transmission power
uplink
larger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98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6023A (zh
Inventor
金乐
赵治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98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6023B/zh
Priority to EP21860097.1A priority patent/EP4195790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0937 priority patent/WO2022042257A1/zh
Priority to US18/043,56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6966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126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6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6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6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sent by anoth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使得终端设备尽可能在第一端口分配更多的上行发送功率,并分配第二端口的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使得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达到网络设备指示的计算发送功率发送,或者,令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通过各自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发送,使得网络设备接收上行信号的接收功率最大化,提高了上行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上行传输也逐渐支持多天线技术,以提高频谱效率、上行吞吐量及系统容量。新空口(new radio,NR)第一个协议版本就支持上行多达4层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传输。如果终端支持MIMO,则终端需要多个发射天线,每个发射天线都连接1个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cation,PA),而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为各个天线最大发送功率线性值之和。例如,终端支持2天线发送,每个天线的最大发送功率为23分贝毫瓦(dBm/dBmW),则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为26dBm。
同一终端的不同天线间经历的上行信道并不一定是相同的。例如在手持终端中的一种典型场景中,部分天线被手握,导致信号衰减大,因此这些天线上行信道相对于没有被手握的天线衰减更大,即路损(path loss)更大。
由于不同上行端口分别的上行路损存在差异,终端设备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功率分配方案,在多个上行端口平均分配上行发送功率时,不能获得最好的上行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上行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一终端设备中的部件(比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其中,第一终端设备有待发送的上行信息需要发送。
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第一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根据该方法,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使用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
当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大于计算发送功率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所述计算发送功率为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发送功率。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低于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端口使用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最大功率发射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或者多项:SNR、上行路损、RSSI、RSRP、RSCP、预编码和层数信息、SRS资源指示信息。
采用以上方法,终端设备尽可能在第一端口分配更多的上行发送功率,并分配第二端口的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使得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达到网络设备指示的计算发送功率发送,或者,令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通过各自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发送,使得网络设备接收上行信号的接收功率最大化,提高了上行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与多个天线之间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端口包括所述第一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SNR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SNR最大的端口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SNR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第二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RSSI最大的端口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RSRP最大的端口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RSCP最大的端口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终端设备根据所到第一信息确定使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采用该设计,可通过网络设备指示的两个上行端口进行发送,总的发送功率到达计算发送功率。或者,在第一端口和/或第二端口的发送功率收到最大发送功率限制时,尽可能地令网络设备获得更大的接受功率,以提高上行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发送功率表示为
其中,Pmax,j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确定,/>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采用该设计,可令网络设备接收到的上行功率最大化,进一步提高上行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可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满足特定条件。其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SNR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SNR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大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所述设定值大于0。采用该设计,可进一步合理分配发送功率,以提高上行传输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不满足上述特定条件。则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采用该设计,可进一步合理分配发送功率,以提高上行传输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发送功率为PCH-3;其中,PCH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第一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相应的单元或部件。该装置包括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方式实现。该装置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为可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
示例性的,该通信装置可包括收发模块(或称通信模块、收发单元等)和处理模块(或称处理单元、处理器)等等模块化组件,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个可能的设计示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相应功能。
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时,处理模块可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使用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大于计算发送功率时,处理模块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所述计算发送功率为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发送功率;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低于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时,处理模块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端口使用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最大功率发射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或者多项:SNR(或SINR)、上行路损、RSSI、RSRP、RSCP、预编码和层数信息、SRS资源指示信息。预编码和层数信息、SRS资源指示信息可由收发模块接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或SINR)时,处理模块可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SNR(或SINR)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模块将SNR(或SINR)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时,处理模块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模块将上行路损第二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时,处理模块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模块将RSSI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时,处理模块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处理模块将RSR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时,处理模块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模块将RSC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终端设备根据所到第一信息确定使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时,处理模块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处理模块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模块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模块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发送功率可表示为其中,Pmax,j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确定,/>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可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满足特定条件。其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SNR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SNR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大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所述设定值大于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处理模块确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不满足上述特定条件,则处理模块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处理模块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模块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模块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发送功率可表示为PCH-3;PCH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在另外的示例中,该通信装置还可包括收发器以及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个可能的设计示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应的功能,如生成需要由收发器发送的信息,和/或,对收发器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收发器可用于收发信息或数据,以及用于该通信装置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通信装置(如网络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可选的,收发器可采用外接方式连接至该通信装置。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可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该处理器耦合,用于保存该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其中,存储器可作为该通信装置的组件之一,或外接于该通信装置。其中,处理器可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中由处理单元执行的步骤,收发器可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中由收发单元执行的步骤。其中,收发器可包括信号处理单元、射频通道和/或天线。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或,当其在计算机上被调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基础产品可包含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或包含芯片的芯片系统,该芯片可包括处理器。该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该芯片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上述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上述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如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中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对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的有益效果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手握时的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合理分配上行天线发送功率(或称发射功率),提高上行传输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应理解,下面所介绍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量反馈方法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以及网络设备102。
应理解,以上无线通信系统既可适用于低频场景(sub 6G),也可适用于高频场景(above6G)。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第五代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或未来的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系统等。
以上所示终端设备101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terminal)、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无线通信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设备等。该终端设备101可具备无线收发功能,其能够与一个或多个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如无线通信),并接受网络设备提供的网络服务,这里的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图示网络设备102。
其中,终端设备101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装置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终端装置等。
另外,终端设备101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终端设备101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终端设备101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该终端设备101具体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终端设备101也可以是具有通信模块的通信芯片,也可以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车辆,或者车载设备(如车载通信装置,车载通信芯片)等。
如图2所示,为终端设备101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可见,终端设备101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发送(transport,Tx)信号处理单元(或Tx信号处理器)、接收(receive,Rx)信号处理单元(或Rx信号处理器)、Tx射频通道(例如图2所示Tx射频通道1、Tx射频通道m和Tx射频通道n)、Rx射频通道(例如图2所示Rx射频通道1、Rx射频通道m、Rx射频通道n和Rx射频通道l)和天线。
其中,存储器,可包括用于存储可执行代码和数据的静态存储器,或包括用于存储指令和动态数据的动态存储器。
处理器,可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代码或指令,控制Tx信号处理单元和Rx信号处理单元按照预定义的方式发送和接收信号。
Tx信号处理单元,可用于实现信号发送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Rx信号处理单元,可实现信号接收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
Tx射频通道可用于传输待发送的射频信号,例如包括图2所示Tx射频通道1至Tx射频通道n。Rx射频通道可用于传输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例如包括图2所示Rx射频通道1至Rx射频通道n、Rx射频通道s、Rx射频通道t。
天线可用于执行射频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例如包括图2所示天线1、天线2……天线s和天线t。
如图2所示,Tx信号处理单元和Rx信号处理单元分别通过Tx射频通道和Rx射频通道和天线相连。其中,Tx射频通道可用于将基带信号调制到载波频率,通过天线发送出去;Rx射频通道可用于将从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交由Rx信号处理单元处理。部分(或全部)天线可配置为可同时发送和接收,因此同时与Tx射频通道和Rx射频通道相连,如采用上行2端口发送时,图2所示的天线1和天线2可分别与Tx射频通道1和Tx射频通道n相连,以及分别与Rx射频通道1和Rx射频通道n相连。部分(或全部)天线配置为只用于接收,因此只与Rx射频通道相连,如图2所示的天线s和天线t。另外Tx射频通道和Rx射频通道可与任一天线相连,例如,可根据业务需求,将图2中的Tx射频通道1和Rx射频通道1连接至天线2,实现灵活配置。此外,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上行4端口(或更多上行端口)的设计,使得4个(或更多)上行端口分别与Tx射频通道和Rx射频通道相连。
图2以两天线支持发送和接收、两天线仅支持接收为例进行说明,不应理解为以此为限。
网络设备102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称接入网站点)。其中,接入网设备是指有提供网络接入功能的设备,如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基站等等。网络设备102具体可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或包括基站以及用于控制基站的无线资源管理设备等。该网络设备102还可包括中继站(中继设备)、接入点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基站或者NR基站等。网络设备102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网络设备102也可以是具有通信模块的通信芯片。
比如,网络设备102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 nodeB,gNB)、LTE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CRAN系统下的无线控制器、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或移动交换中心等。网络设备102还可包括未来6G或更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无线接入网网络结构。在此实例中,接入网被划分成蜂窝小区,每个小区中的终端和该小区的接入网设备(如基站)通过空口链接,通过空口进行信令和数据交互。接入网可基于多种接入技术,具体依赖于所采用的网络制式,例如5G NR中,接入网设备可为gNB,其可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OFDMA)的多址接入方式。
应理解,这里的终端设备可由以上终端设备101实现,接入网设备可由以上网络设备102实现。
基于图3,终端设备102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PRACH)发送前导序列(preamble),从而发起随机接入过程。PRACH为单端口信道,但当PRACH的计算发送功率超过单个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时,终端可以采用分集发送的方式,在多个端口上同时发送PRACH。
PRACH的计算发送功率PPRACH按协议公式确定,单位为dBm:
PPRACH=PPRACH,target+PL
其中:
PPRACH,target表示基站期望收到的目标功率;
PL为下行路损。
终端设备102也可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发送上行控制信道(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同样的,PUCCH为单端口信道,当PUCCH的计算发送功率超过单个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时,终端可以采用分集发送的方式,在多个端口上同时发送PUCCH。
PUCCH的计算发送功率PPUCCH按协议公式确定,单位为dBm:
其中:
P0_PUCCH为基站静态工作点,由基站配置;
反映PUCCH的带宽对功率的影响;
α为路损补偿因子;
ΔTF反映的是PUCCH码率对发送功率的影响;
表示PUCCH的RB数;
g为功控命令字引入的功控调整量。
基于图3,接入网设备102可通过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上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格式0_0和DCI格式0_1动态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发送,实现上行传输。当接入网设备使用DCI格式0_0调度PUSCH发送时,PUSCH使用单端口发送,终端可以分集发送的方式,在多个端口上同时发送PUSCH;当接入网设备使用DCI格式0_1调度PUSCH发送时,PUSCH支持MIMO发送,有两种方式: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和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
在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各个上行端口向网络设备(如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网络设备利用SRS进行上行信道估计,计算层数和预编码矩阵,将层数和预编码矩阵通过预编码和层数信息(precodinginformation and number of layers)告知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使用网络设备指示的层数和预编码矩阵对上行信息进行预编码,从而实现MIMO传输。其中,预编码矩阵为协议规定的一系列预编码矩阵,也即码本中的一个,网络设备选择最优的预编码矩阵,使得当前信道条件下上行传输效率最高。预编码矩阵由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ransmitted 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TPMI)索引(index)。如表1所示,终端设备上行支持4端口,网络设备调度1层配置时,各TMPI索引的预编码矩阵。
表1
可见,当网络设备指示的TPMI index为0~3时,终端设备的四个端口中只有一个端口上发送信号,另三个端口不发送。例如TPMI index为0时,终端设备仅在端口0上发送信号;TPMI为1时,终端设备仅在端口1上发送信号。当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超过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单个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时,终端可以采用分集发送的方式,在多个端口上同时发送PUSCH。
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PPUSCH按协议公式确定,单位为dBm:
其中:
P0_PUSCH为基站静态工作点,由基站配置;
反映PUSCH的带宽对功率的影响;
PL为下行路损,如果上行多天线发送,按协议规定,该路损为各天线下行路损的最小值;
α为路损补偿因子;
ΔTF反映的是PUSCH码率对发送功率的影响;
表示PUSCH的RB数;
f为功控命令字引入的功控调整量。
如表2所示,终端设备上行支持2端口,网络设备调度1层时,如果网络设备调度TPMI index为0~1,终端的两个端口中只有一个端口发送上行信息,另一个端口不发送,当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超过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单个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时,终端可以采用分集发送的方式,在多个端口上同时发送PUSCH。
表2
在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各个上行端口向网络设备(如基站)发送SRS信号,网络设备测量SRS,计算层数并选择PUSCH的发送端口,网络设备选择的PUSCH的发送端口通过一个SRS资源指示(SRS resource indicator,SRI)告知终端设备。SRI指示一个或多个SRS资源,终端设备在SRI指示的SRS资源对应的端口上发送PUSCH。当SRI指示一个SRS资源时,终端设备仅在该SRS资源对应的一个端口上发送PUSCH,当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超过该SRS资源对应的单个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时,终端可以采用分集发送的方式,在多个端口上同时发送PUSCH。
为充分利用上行端口的发送功率,提高上行性能,对于单端口信道,如PRACH、PUCCH和DCI格式0_0调度的PUSCH,或网络设备通过TPMI或SRI指示在单个端口上发送的PUSCH,等,当计算发送功率超过单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时,终端可采用分集发送方式,在多个端口上发送同一信号。终端设备需要分配每个发送信号的上行端口的发送功率。
下面以图2所示的采用上行2端口的终端设备以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方式发送PUSCH为例,介绍上行功率分配过程。
首先,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调度的上行PUSCH调度参数和基站配置的功控参数,按照协议规定的计算方式(比如公式)计算得到PUSCH计算发送功率。其中,上行PUSCH调度参数可由网络设备动态配置。功控参数可由网络设备通过半静态方式配置。可选的,上行PUSCH调度参数可包括上述f和ΔTF。功控参数可包括PO_PUSCH和α。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会将计算获得的计算发送功率在每个上行端口进行平分,同时考虑每个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的限制。
比如,网络设备调度2层传输。终端设备的端口0(例如图2所示天线1)和端口1(例如图2所示天线2)的最大发送功率分别为19dBm和22dBm。考虑到端口0和端口1对人体电磁吸收影响不同,端口0和端口1的功率回退量不同,因而最大发送功率也不同。换句话说,当端口0采用19dBm的发送功率,且端口1采用22dBm的发送功率时,终端设备的发送功率达到最大。
假设预编码矩阵为则两个端口都要发送上行信息。如果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为18dBm,则两个端口分别需要发送15dBm(或称,不考虑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为两个端口分配的发送功率均为15dBm),都小于两个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因此,端口0和端口1的发送功率均为15dBm。如果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为24dBm,则两个端口都需要发送21dBm,由于21dBm大于端口0的最大发送功率19dBm,且21dBm小于端口1的最大发送功率22dBm,因此,端口0和端口1的发送功率分别为19dBm和21dBm。若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为27dBm,则两个端口都需要发送24dBm,24dBm大于两个端口分别的最大发送功率,因此端口0和端口1的发送功率分别为19dBm和22dBm。
另外,如果网络设备调度1层传输,预编码矩阵为端口0和端口1使用分集方式发送。假设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为23dBm,则端口0和端口1需要分别发送20dBm,若端口1和端口2的最大发送功率分别为19dBm和22dBm,则端口0上发送功率为19dBm,端口1上的发送功率为20dBm。
以上功率分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在网络设备指示的PUSCH发送端口数小于上行端口数时,按照分集发送方式,分配的发送功率在超过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会造成上行传输性能降低。
例如在上例中,网络设备调度1层传输,预编码矩阵为按照分集分配方式确定的端口1上发送功率为19dBm,端口2上的发送功率为20dBm,由于端口1的上行发送功率未达到20dBm,因此终端设备的上行发送功率未达到23dBm的计算发送功率。而端口2上的发送功率并没有到达最大22dBm。
此外,同一终端的不同天线可能设置在终端设备的不同位置。如图4所示,以手机为例,当用户手持时,手机的天线1的信号被遮挡,导致信号衰减大,因此天线1的上行信道相对于没有被手握的天线2的上行信道的衰减更大,即天线1的路损更大。由于以上分集发送方式未考虑每个端口的路损,在端口之间路损不同时会导致上行性能下降。
对于其他单端口发送的上行信道,如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由DCI格式0_0调度的PUSCH,或网络设备通过SRI指示在单个端口上发送的PUSCH,等终端也可采用分集发送方式。如果计算发送功率在每个上行端口进行平分,同样存在和上述PUSCH发送相同的问题,造成上行传输性能降低。
为了优化现有发送功率分配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配置方法。该方法中,可由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从多个上行端口中确定第一端口,由终端设备优先通过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可以理解,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或图3所示场景。此外,该方法可由图2所示终端设备实施。
如图5B所示,以实施主体为终端设备为例,当发送PRACH或PUCCH时,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201:终端设备确定进行上行发送。
这里的上行发送是指PRACH发送或PUCCH发送。如果终端确定进行PRACH发送,则上行信道包括PRACH。如果终端确定进行PUCCH发送,则上行信道包括PUCCH。
可选的,当终端发起随机接入流程时,终端确定在PRACH发送preamble,或称,终端确定进行PRACH发送。
可选的,当终端有UCI需要发送,且UCI无法复用在PUSCH中发送时,终端确定在PUCCH发送UCI,或称,终端确定进行PUCCH发送。
S202:终端设备从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确定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路损较小(或最小)的上行端口。这里终端设备可默认每个支持上行和下行通信的上行端口的上下行信道互易,因此可将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路损作为该上行端口的上行路损,用于确定上行路损较小(或最小)的上行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路损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
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0和端口1,若终端设备确定端口0的下行路损小于端口1的下行路损,则可确定端口0作为第一端口。或者,当端口0和端口1的下行路损相同时,终端设备可将端口0和端口1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端口,例如选择最大发送功率较大(或最大)的一个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再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上行4端口,终端设备可将下行路损最小的端口作为第一端口。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这里终端设备可默认每个支持上行和下行通信的上行端口的上下行信道互易,因此可将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SI作为该上行端口的上行RSSI,用于确定上行RSSI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SI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
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0和端口1,若终端设备确定端口0的下行RSSI大于端口1的下行RSSI,则可确定端口0作为第一端口。或者,当端口0和端口1的下行RSSI相同时,终端设备可将端口0和端口1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端口,例如选择最大发送功率较大(或最大)的一个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这里终端设备可默认每个支持上行和下行通信的上行端口的上下行信道互易,因此可将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RP作为该上行端口的上行RSRP,用于确定上行RSRP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RP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
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0和端口1,若终端设备确定端口0的下行RSRP大于端口1的下行RSRP,则可确定端口0作为第一端口。或者,当端口0和端口1的下行RSRP相同时,终端设备可将端口0和端口1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端口,例如选择最大发送功率较大(或最大)的一个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再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上行4端口,终端设备可将下行RSRP最大的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信噪比(Signal NoiseRatio,SNR)或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这里终端设备可默认每个支持上行和下行通信的上行端口的上下行信道互易,因此可将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SNR/SINR作为该上行端口的上行SNR/SINR,用于确定上行SNR/SINR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SNR/SINR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
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0和端口1,若终端设备确定端口0的下行SNR/SINR大于端口1的下行SNR/SINR,则可确定端口0作为第一端口。或者,当端口0和端口1的下行SNR/SINR相同时,终端设备可将端口0和端口1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端口,例如选择最大发送功率较大(或最大)的一个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再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上行4端口,终端设备可将下行SNR/SINR最大的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S203:终端设备根据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和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配置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或者说,终端设备配置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为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或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
上行信道为PRACH或PUCCH,上行信道的计算发功率是指PRACH的计算发送功率PPRACH或PUCCH的计算发送功率PPUCCH
例如,若端口0(或称第一端口)为第一端口,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0采用PRACH或PUCCH的计算发送功率或端口0所能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信息发送。
此外,终端设备可根据配置的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和该计算发送功率,配置第一端口以外的其他上行端口的发送功率。例如在上例中,若PRACH或PUCCH的计算发送功率大于端口0所能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则终端设备可在配置端口0的上行发送功率后,进一步根据PRACH或PUCCH的计算发送功率和为端口0配置的上行发送功率,配置其他端口的发送功率。
后续可由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或通过第一端口和其他上行端口)进行上行发送。
采用以上方式,终端设备可在发送PRACH或PUCCH时,采用分集发送方式,并往路损较小(或最小)、RSSI较大(或最大)、RSRP较大(或最大)、或SNR/SINR较大(或最大)的端口更多地分配发送功率,使得网络设备接收上行信息时的接收功率或SNR/SINR最大,以优化发送功率分配方案,提高上行性能。
如图5A所示,以实施主体为终端设备为例,当发送PUSCH时,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1: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的上行调度信息。
其中,该上行调度信息可包含在DCI格式0_0中,指示终端在单端口上发送单流数据。
或者,该上行调度信息可包含在DCI格式0_1中,可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和MIMO层数。该预编码矩阵指示仅在一个端口上发送PUSCH。在实施中,该上行调度信息包括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和用于指示MIMO层数的指示信息,分别用于指示上述预编码矩阵和MIMO层数。该预编码矩阵例如表1所示TPMI index 0-3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或者,该上行调度信息可包含在DCI格式0_1中,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SRS资源。该上行调度信息仅指示一个SRS资源,终端设备仅在该SRS资源对应的一个端口上发送PUSCH。在实施中,该上行调度信息包括SRI,SRI指示一个SRS资源。
S102:终端设备从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确定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路损较小(或最小)的上行端口。这里终端设备可默认每个支持上行和下行通信的上行端口的上下行信道互易,可将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路损作为该上行端口的上行路损,用于确定上行路损较小(或最小)的上行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路损信息(和/或上行路损信息,简称为路损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
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0和端口1,若终端设备确定端口0的下行路损小于端口1的下行路损,则可确定端口0作为第一端口。或者,当端口0和端口1的下行路损相同时,终端设备可将端口0和端口1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端口,例如选择最大发送功率较大(或最大)的一个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RSSI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这里终端设备可默认每个支持上行和下行通信的上行端口的上下行信道互易,因此可将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SI作为该上行端口的上行RSSI,用于确定上行RSSI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SI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本申请中,可将上行RSSI和/或下行RSSI称为RSSI。
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0和端口1,若终端设备确定端口0的下行RSSI大于端口1的下行RSSI,则可确定端口0作为第一端口。或者,当端口0和端口1的下行RSSI相同时,终端设备可将端口0和端口1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端口,例如选择最大发送功率较大(或最大)的一个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RSRP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这里终端设备可默认每个支持上行和下行通信的上行端口的上下行信道互易,因此可将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RP作为该上行端口的上行RSRP,用于确定上行RSRP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RP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本申请中,可将上行RSRP和/或下行RSRP称为RSRP。
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0和端口1,若终端设备确定端口0的下行RSRP大于端口1的下行RSRP,则可确定端口0作为第一端口。或者,当端口0和端口1的下行RSRP相同时,终端设备可将端口0和端口1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端口,例如选择最大发送功率较大(或最大)的一个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SNR或SINR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这里终端设备可默认每个支持上行和下行通信的上行端口的上下行信道互易,因此可将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SNR/SINR作为该上行端口的上行SNR/SINR,用于确定上行SNR/SINR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SNR/SINR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本申请中,可将上行SNR或(上行SINR)和/或下行SNR(或下行SINR)称为SNR(或SINR)。
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0和端口1,若终端设备确定端口0的下行SNR/SINR大于端口1的下行SNR/SINR,则可确定端口0作为第一端口。或者,当端口0和端口1的下行SNR/SINR相同时,终端设备可将端口0和端口1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端口,例如选择最大发送功率较大(或最大)的一个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在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端口。
该示例中,网络设备可根据上行信号(如SRS)估计每个上行端口分别的上行信道质量。上行信道质量包括但不限于上行路损、上行RSSI、上行RSRP和上行SNR/SINR,因此可通过上行调度信息、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将上行路损较小(或最小)、上行RSSI较大(或最大)、上行RSRP较大(或最大)、或上行SNR/SINR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指示为第一端口。或者,当端口1和端口2的上行路损相同时,网络设备可将端口1和端口2中的任意一个指示为第一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调度信息或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其中,该第一信息可用于指示该第一端口,或者说,第一信息可用于指示通过该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
相比于由终端设备根据下行信道确定第一端口的方案,由网络设备根据测量得到的上行信道质量指示第一端口,可以更加准确地指示出上行性能好的上行端口,避免上下行信道互易性不佳导致的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端口时产生的误差,但可能由于上行信道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不再适应。
S103:终端设备根据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和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配置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或者说,终端设备配置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为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或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
这里的上行信道包括PUSCH。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是指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
例如,若端口0(或称第一端口)为第一端口,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0采用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或端口0所能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信息发送。
此外,终端设备可根据配置的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和该计算发送功率,配置第一端口以外的其他上行端口的发送功率。例如在上例中,若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大于端口0所能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则终端设备可在配置端口0的上行发送功率后,进一步根据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和为端口0配置的上行发送功率,其他端口的发送功率。
采用以上方式,终端设备可在网络通过DCI格式0_0指示终端在单端口上发送单流数据的情况下,采用分集发送方式,并往路损较小(或最小)、RSSI较大(或最大)、RSRP较大(或最大)或SNR/SINR较大(或最大)的端口更多地分配发送功率,使得网络设备接收上行信息时的接收功率或SNR/SINR最大,以优化发送功率分配方案,提高上行性能。
或者,终端设备也可在网络设备通过预编码矩阵或SRI指示终端在单端口发送PUSCH时,采用分集发送方式,往路损较小(或最小)、RSSI较大(或最大)、RSRP较大(或最大)或SNR/SINR较大(或最大)或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端口更多地分配发送功率,使得网络设备接收上行信息时的接收功率或SNR/SINR最大,以优化发送功率分配方案,提高上行性能。
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于网络设备通过非DCI动态调度的PUSCH发送,例如网络设备配置的半静态PUSCH发送。
下面根据不同情况具体说明终端设备配置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的方式。应理解,这里的第一端口可用于在上行信道发送PRACH、PUCCH或者PUSCH,也就是说,以下说明可应用于图5A和/或图5B所示场景,这里的上行信道包括PRACH、PUCCH或者PUSCH。
方式一:在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配置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为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
在S103所示步骤中,若终端设备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小于(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则终端设备可将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配置为该计算发送功率。此时,终端设备的其他上行端口的发送功率可配置为0,因此,终端设备仅通过该第一端口进行上行信道发送。
可能的示例包括:若第一端口为端口i,终端设备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表示为PCH)小于或等于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表示为Pmax,i),终端设备将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配置为PCH。其中:
当上行信道为PRACH时,PCH为PPRACH
当上行信道为PUCCH时,PCH为PPUCCH
当上行信道为PUSCH时,PCH为PPUSCH
可选的,在该方式中,终端设备可配置除第一端口以外的其他上行端口的发送功率为0,也就是说,此时终端设备仅通过该第一端口进行上行信道发送。
方式二:在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大于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配置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为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
在S103所示步骤中,若终端设备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大于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则终端设备可将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配置为该计算发送功率。
可能的示例包括:若第一端口为端口i,终端设备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表示为PCH)大于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表示为Pmax,i),终端设备将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配置为Pmax,i。若终端设备的另一个上行端口为上行端口j,终端设备可将端口j的发送功率配置为其中,/>表示PCH的线性值,/>表示Pmax,i的线性值,Pmax,j表示端口j的最大发送功率,/>min{a,b}表示取a和b中的最小值。
也就是说,方式二下,终端设备可将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优先分配给第一端口,并将剩余功率发给另一个上行端口。
方式三:在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大于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在包括第一端口在内的多个上行端口之间平分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
以上行两端口为例,在S103所示步骤中,若终端设备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表示为PCH)大于第一端口(例如为端口i)的最大发送功率(表示为Pmax,i),则终端设备可将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配置为min{Pmax,i,PCH-3}。可选的,终端设备的另一个上行端口为端口j,终端设备可将端口j的发送功率配置为min{Pmax,j,PCH-3}。
方式四:在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大于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判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是否满足特定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
例如,若终端设备判断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满足特定条件,则可将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设置为Pmax,i,上行端口j的发送功率可配置为其中,表示PCH的线性值,/>表示Pmax,i的线性值,Pmax,j表示端口j的最大发送功率,/> min{a,b}表示取a和b中的最小值。
否则,若不满足特定条件,可按照方式三分配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即在第一端口和其他上行端口平分PCH
下面通过举例对特定条件的设置方式予以说明。
如果第一信息包括SNR,则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可根据端口各自的SNR确定,则这里的特定条件例如,第一端口的SNR大于(或不小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其中,设定值大于0。也就是说,特定条件可表示为:SNR1-SNR2>SNRThreshold,其中,SNR1和SNR2分别为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SNR,SNRThreshold为设定值。其中,若第一端口为SNR最大的端口,则终端设备可从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SNR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终端设备可从终端设备的除第一端口以外的一个或多个端口中选择SNR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如果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或下行路损),则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可根据上行路损确定,则这里的特定条件例如,第二端口的路损与第一端口的路损的差值大于(或不小于)设定值,且第二端口的路损大于第一端口的路损,设定值大于0。该特定条件可表示为:PLj-PLi>PLThreshold,其中,PLj表示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PLi表示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PLThreshold为设定值,例如,PLThreshold的取值为2dBm。或者,这里的特定条件例如,PLj/PLi>PLThreshold,PLThreshold的取值大于1。其中,若第一端口为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则终端设备可从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第二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终端设备可从终端设备的除第一端口以外的一个或多个端口中选择SNR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如果第一信息包括RSSI,则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可根据端口各自的RSSI确定,则这里的特定条件例如,第一端口的RSSI大于(或不小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其中,设定值大于0。也就是说,特定条件可表示为:RSSI1-RSSI2>RSSIThreshold,其中,RSSI1和RSSI2分别为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RSSI,RSSIThreshold为设定值。其中,若第一端口为RSSI最大的端口,则终端设备可从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终端设备可从终端设备的除第一端口以外的一个或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如果第一信息包括RSRP,则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可根据端口各自的RSRP确定,则这里的特定条件例如,第一端口的RSRP大于(或不小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其中,设定值大于0。也就是说,特定条件可表示为:RSRP1-RSRP2>RSRPThreshold,其中,RSRP1和RSRP2分别为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RSRP,RSRPThreshold为设定值。其中,若第一端口为RSRP最大的端口,则终端设备可从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终端设备可从终端设备的除第一端口以外的一个或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如果第一信息包括RSCP,则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可根据端口各自的RSCP确定,则这里的特定条件例如,第一端口的RSCP大于(或不小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其中,设定值大于0。也就是说,特定条件可表示为:RSCP1-RSCP2>RSCPThreshold,其中,RSCP1和RSCP2分别为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RSCP,RSCPThreshold为设定值。其中,若第一端口为RSCP最大的端口,则终端设备可从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终端设备可从终端设备的除第一端口以外的一个或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可选的,若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不满足所述特定条件,则终端设备可在包括该第一端口在内的多个上行端口中平分该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可选的,以上行端口包括第一端口(端口i)和端口j为例,终端设备可将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设置为min{Pmax,i,PCH-3},终端设备可将端口j的发送功率配置为min{Pmax,j,PCH-3}。
以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为例,若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小于终端设备的其他上行端口的上行路损,且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与除第二小的上行路损(例如,端口j的上行路损)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值时,则终端设备可在包括该第一端口在内的多个上行端口中平分该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以上行端口包括第一端口(端口i)和端口j为例,终端设备可将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设置为min{Pmax,i,PCH-3}。可选的,终端设备可将端口j的发送功率配置为min{Pmax,j,PCH-3}。
下面结合具体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配置方法进行说明。
场景一
为了更为合理地分配上行端口的发送功率,终端设备可根据上行端口的下行路损估计上行端口的上行路损,并选择上行路损小的上行端口作为第一端口。示例如下:
以终端设备支持两端口上行发送为例,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p1和p2上路损分别为PL1和PL2,端口p1和p2的最大发送功率分别为Pmax,1和Pmax,2,线性值为和/>PL1和PL2分别根据端口p1和p2的下行路损估计得到。
假设网络设备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属于非相干码本,并且层数小于端口数,终端设备可根据端口p1和p2上行路损从端口p1和p2中选择上行路损小的第一端口,并尽量往第一端口多分配发送功率。其中,PL1和PL2分别根据端口p1和p2的下行路损估计。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端口和分配功率的逻辑示意图如图6所示。
可见,当PL1<PL2时,第一端口为端口p1
当PCH≤Pmax,1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1的发送功率为PCH,端口p2上不发送(或者说,端口p2的发送功率为0)。其中,PCH表示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这里的上行信道包括PRACH、PUCCH或者PUSCH。
否则,当PCH>Pmax,1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1上的发送功率为Pmax,1,端口p2上发送功率为其中,/>表示PCH的线性值。
当PL2≤PL1时,第一端口为端口p2
当PCH≤Pmax,2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2的发送功率为PCH,端口p1上不发送(或者说,端口p1的发送功率为0)。其中,PCH表示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
否则,当PPUSCH>Pmax,2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2上的发送功率为Pmax,2,端口p1的发送功率为其中,/>表示PCH的线性值。
基于上述方法,在场景一下,终端设备可根据端口p1和p2分别的上行路损确定上行路损小的第一端口,并尽量往第一端口多分配功率,以尽可能增加网络设备的接收功率,提高上行性能。
下面通过表3说明该场景一下本申请提供的功率配置方法对于现有技术的分集发送方法中的功率分配方式进行的提升。表3中以两端口上行发送为例,示出了在不同PCH、不同pi和pj的路损关系下,分别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分集发送时的功率分配方式和按照本申请提供的功率配置方法得到的网络设备收到的等效功率Peff。其中,Peff的dB值,即/>
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Pi和Pj分别表示终端设备配置的pi和pj的发送功率,和/>分别表示Pi和Pj的线性值,端口pi和pj的信道增益比为α:1。
此外,在表3中,PLj表示端口j的上行路损,PLi表示端口i的上行路损。
表3
可见在表3所示的各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方式下网络设备实施例的Peff都大于或等于现有技术二的Peff,因此可提高网络设备的接收功率,以提升上行性能。
比如,表7中index2所示情况下,在pi和pj的路损相同时,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功率分配方案使得终端设备尽量多地往最大发送功率大的端口pi分配发送功率,获得的Peff为21dBm;相比之下,现有技术的分集发送方案下在pi和pj平均分配发送功率的方案所获得的Peff仅为20.533。因此,场景一所示功率配置方法能够增加络设备的接收的Peff,因此可以提高上行传输性能。
再比如,表7中index7所示情况下,在pi和pj的路损不同时,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功率分配方案使得终端设备尽量多地往路损小的端口pi分配发送功率,获得的Peff为20.529dBm;相比之下,现有技术的分集发送方案下在pi和pj平均分配发送功率的方案所获得的Peff仅为19.754。因此,场景一所示功率配置方法能够增加络设备的接收的Peff,因此可以提高上行传输性能。
又比如,表8中index8所示情况下,在pi和pj的路损不同时,且pj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较低时,终端设备尽量多地往路损小且最大发送功率较大(或最大)的端口pi分配发送功率,获得的Peff为20.529dBm;相比之下,现有技术的分集发送方案下在pi和pj平均分配发送功率的方案所获得的Peff仅为19.448。因此,场景一所示功率配置方法能够增加络设备的接收的Peff,因此可以提高上行传输性能。场景二
在进行PUSCH发送时,为了避免上下行互易性不理想导致采用下行路损估计上行路损时的误差,终端设备也可采用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端口作为第一端口。示例如下:
以终端设备支持两端口上行发送为例,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pi和pj,端口pi和pj的最大发送功率分别为Pmax,i和Pmax,j,线性值分别为和/>
终端设备通过端口pi和pj发送SRS,网络设备可根据SRS确定端口pi和pj分别的上行路损或上行信噪比,并确定pi为上行性能最好的上行端口。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预编码和层数信息或SRS资源指示信息,预编码和层数信息或SRS资源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口为pi。终端设备可尽量往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端口pi多分配发送功率。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端口和分配功率的逻辑示意图如图7所示。
当PCH≤Pmax,i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i上的发送功率为PCH,端口pj上不发送(或者说,端口pj的发送功率为0)。其中,PCH表示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
当PCH>Pmax,i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i上的发送功率为Pmax,i,端口pj上发送功率为其中,/>表示PCH的线性值。
基于上述方法,在场景二下,终端设备可尽量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端口多分配功率,该发送端口为网络设备根据SRS确定的上行性能好的端口,因此该方案尽可能增加网络设备的接收功率,提高上行性能。
场景三
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可能未接收到来自于网络设备的预编码矩阵,比如,在进行PUSCH发送时,在终端设备支持上行MIMO的最大能力为1层,且网络设备配置1端口的SRS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无法获取多个上行端口分别的上行路损,并且网络设备不会向终端设备指示预编码矩阵;或者,终端设备进行PRACH或PUCCH发送时,终端设备无法接收到来自于网络设备得到预编码矩阵,并且不能获知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端口。为了在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矩阵的情况下实现上行发送功率的合理分配,终端设备可根据上行端口分别的上行路损之间的差值优化发送功率的分配,示例如下:
以终端设备支持两端口上行发送为例,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pi和pj,端口pi和pj的最大发送功率分别为Pmax,i和Pmax,j,线性值分别为和/>端口p1和p2上路损分别为PLi和PLj,PLi和PLj分别根据端口pi和pj的下行路损估计得到。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端口和分配功率的逻辑示意图如图8所示。
当PLi<PLj时,终端设备确定端口pi为第一端口。
此后,终端设备确定PCH和Pmax,i的大小,PCH表示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这里的上行信道包括PRACH、PUCCH或者PUSCH。
当PCH≤Pmax,i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i的发送功率为PCH,端口pj上不发送(或者说,端口pj的发送功率为0)。
当PCH>Pmax,i时,终端设备可进一步判断PLj和PLi的大小是否满足特定条件。
例如,终端设备可判断PLj-PLi和PLThreshold的大小,其中,PLThreshold为设定值。
在PLj-PLi>PLThreshold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i的发送功率为Pmax,i,端口pj上发送功率为其中,/>表示PCH的线性值。
在PLj-PLi≤PLThreshold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i的发送功率为min{Pmax,i,PCH-3},以及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j的发送功率为min{Pmax,j,PCH-3}。
此外,当PLi>PLj时,终端设备可将pj确定为第一端口。此后,确定第一端口和pi分别的发送功率的方式可参照图8中pi作为第一端口时对于发送功率的分配方式的说明。
基于上述方法,在场景三下,终端设备可根据上行端口分别的上行路损确定上行路损小的第一端口,在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不超过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由第一端口采用该计算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提升上行性能。在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超过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的情况下,能够考虑目标上行端口和其他上行端口的上行路损是否满足特定条件,以进一步合理分配上行发送功率。比如,在满足特定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令第一端口采用最大发送功率进行发送,使得网络设备的接收功率最大,以提高上行性能。在不满足特定条件时,在多个上行端口之间平分上行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提高上行发送的稳定性。
场景四
由于网络设备在SRS测量时需要进行滤波,比较费时,当信道变化时,网络设备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端口,不一定能实时地对应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因此,为了避免网络设备根据SRS确定的上行路损的误差导致上行性能的下降,可由终端设备根据上行端口分别的上行路损之间的差值大小优化功率分配。示例如下:
以终端设备支持两端口上行发送为例,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pi和pj,端口pi和pj的最大发送功率分别为Pmax,i和Pmax,j,线性值分别为和/>端口p1和p2上路损分别为PLi和PLj,PLi和PLj分别根据端口pi和pj的下行路损估计得到。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端口和分配功率的逻辑示意图如图9所示。
当网络设备指示预编码和层数信息或SRS资源指示信息,预编码和层数信息或SRS资源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口为pi时,终端设备确定端口pi为第一端口。
此后,终端设备确定PCH和Pmax,i的大小,PCH表示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
当PCH≤Pmax,i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i的发送功率为PCH,端口pj上不发送(或者说,端口pj的发送功率为0)。
当PCH>Pmax,i时,终端设备可进一步判断PLj和PLi的大小是否满足特定条件。
例如,终端设备可判断PLj-PLi和PLThreshold的大小,其中,PLThreshold为设定值。
在PLj-PLi>PLThreshold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i的发送功率为Pmax,i,端口pj上发送功率为其中,/>表示PCH的线性值。
在PLj-PLi≤PLThreshold时,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i的发送功率为min{Pmax,i,PCH-3},以及终端设备可配置端口pj的发送功率为min{Pmax,j,PCH-3}。
基于上述方法,在场景四下,终端设备可将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发送端口作为第一端口,在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不超过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由第一端口采用该计算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提升上行性能。在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超过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的情况下,能够考虑目标上行端口和其他上行端口的上行路损是否满足特定条件,以进一步合理分配上行发送功率。比如,在满足特定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令第一端口采用最大发送功率进行发送,使得网络设备的接收功率最大,以提高上行性能。在不满足特定条件时,在多个上行端口之间平分PUSCH的计算发送功率,提高上行发送的稳定性。
应理解,以上场景二至场景四下终端设备对端口的功率分配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下分集发送方式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可参照在场景一部分结合表3对本申请功率分配方式的有益效果的说明,在此不在赘述。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功率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使用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
其中,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或者多项:SNR(或SINR)、上行路损、RSSI、RSRP、RSCP、传输层数信息或者预编码矩阵指示。
S302:当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大于计算发送功率时,终端设备使用(或控制)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计算发送功率为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发送功率。
可选的,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为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
S303:当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低于计算发送功率时,第一端口使用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终端设备的第二端口使用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其中,第一端口使用最大功率发射和第二端口使用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终端设备的总的发射为计算发送功率;或者,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
其中,该计算发送功率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说明。
可选的,该第一信息来自于网络设备,比如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层数信息和预编码矩阵指示,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通过该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此时该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以外的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
比如,当终端设备发送PUSCH时,终端设备可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指示上行发送端口为第一端口。
可选的,此时该第一信息可包括上行调度信息。
该上行调度信息可包含在DCI格式0_1中,并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和MIMO层数。该预编码矩阵指示仅在一个端口上发送PUSCH。在实施中,该上行调度信息包括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和用于指示MIMO层数的指示信息,分别用于指示上述预编码矩阵和MIMO层数。该预编码矩阵例如表1所示TPMI index 0-3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或者,该上行调度信息可包含在DCI格式0_1中,并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SRS资源。该上行调度信息仅指示一个SRS资源,终端设备仅在该SRS资源对应的一个端口上发送PUSCH。在实施中,该上行调度信息包括SRI,SRI指示一个SRS资源。
此时,第一端口可以是预编码矩阵指示的端口,第二端口为终端设备的除第一端口以外的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其中,第二端口可根据多个上行端口分别的下行路损信息(或上行路损信息)确定。
可选的,该第一信息还可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的SNR(或SINR)、上行路损、RSSI、RSRP或RSCP。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RSSI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这里终端设备可默认每个支持上行和下行通信的上行端口的上下行信道互易,因此可将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SI作为该上行端口的上行RSSI,用于确定上行RSSI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SI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
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0和端口1,若终端设备确定端口0的下行RSSI大于端口1的下行RSSI,则可确定端口0作为第一端口。或者,当端口0和端口1的下行RSSI相同时,终端设备可将端口0和端口1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端口,例如选择最大发送功率较大(或最大)的一个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RSRP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这里终端设备可默认每个支持上行和下行通信的上行端口的上下行信道互易,因此可将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RP作为该上行端口的上行RSRP,用于确定上行RSRP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RSRP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
比如,终端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端口0和端口1,若终端设备确定端口0的下行RSRP大于端口1的下行RSRP,则可确定端口0作为第一端口。或者,当端口0和端口1的下行RSRP相同时,终端设备可将端口0和端口1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端口,例如选择最大发送功率较大(或最大)的一个端口作为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SNR或SINR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这里终端设备可默认每个支持上行和下行通信的上行端口的上下行信道互易,因此可将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SNR/SINR作为该上行端口的上行SNR/SINR,用于确定上行SNR/SINR较大(或最大)的上行端口。此时,可认为第一信息包括每个上行端口的下行SNR/SINR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端口为终端设备确定的上行路损最小的上行端口。该第一信息还可指示多个上行端口分别的上行路损,该第一端口为该多个上行端口中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该第二端口包括所述多个上行端口中上行路损第二小的端口。示例性的,第一信息包括上行端口分别的下行路损信息,上行端口的下行路损信息可用于估计上行端口的上行路损;或者,第一信息可包括上行端口分别的上行路损信息。
应理解,当终端设备发送PUSCH时,终端设备未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则终端设备可根据多个上行端口分别的SNR(或SINR)、上行路损、RSSI、RSRP或RSCP确定第一端口。例如在前述图5A所示流程部分的说明,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由网络设备的上行调度信息包含在DCI格式0_0中,用于指示终端在单端口上发送单流数据,但该上行调度信息不包括预编码矩阵。
还应理解,当终端设备发送PRACH或PUCCH时,终端设备可根据多个上行端口分别的SNR(或SINR)、上行路损、RSSI、RSRP或RSCP确定第一端口。例如在前述图5B所示流程部分的说明,当终端发起随机接入流程时,或者当终端有UCI需要发送,且UCI无法复用在PUSCH中发送时,终端设备可根据多个上行端口分别的上行路损确定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采用图10所示流程,终端设备尽可能在第一端口分配更多的上行发送功率,通过上行路损最小的第二端口发送剩余功率,使得网络设备接收上行信号的接收功率最大化,提高了上行性能。
示例性的,第一发送功率可表示为
其中,Pmax,j表示第二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表示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计算发送功率确定,/>表示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应理解,当第一发送功率为时,使得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发送的总的发送功率为计算发送功率。
可选的,当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通过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二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时,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可通过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其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计算发送功率。或者,在第三发送功率大于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时,第一端口可采用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第二端口可采用该第三发送功率。或者,在第三发送功率大于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时,第二端口可采用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或者,在第三发送功率大于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且第三发送功率大于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时,第一端口可采用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第二端口可采用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
换句话说,当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通过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二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时,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可表示为min{Pmax,i,PCH-3};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可表示min{Pmax,j,PCH-3}。其中,Pmax,i表示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Pmax,j表示第二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PCH表示计算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应理解,当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为(PCH-3),且第二端口的发送功率为(PCH-3)时,使得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发送的总的发送功率为计算发送功率(PCH-3)在本申请中可称为第三发送功率。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在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满足特定条件后,执行图10所示方法。其中,特定条件的设置可参见前述说明。示例性的,以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为例,特定条件包括,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与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值,其中,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大于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该设定值大于0,例如设定值为1。
否则,如果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不满足特定条件,则可根据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以及该计算发送功率配置(或控制)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以及根据第二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和结算率配置第二端口的发送功率。
示例性的,如果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不满足特定条件,则可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平分计算发送功率。例如,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可表示为min{Pmax,i,PCH-3};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可表示min{Pmax,j,PCH-3}。其中,Pmax,i表示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Pmax,j表示第二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PCH表示计算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应理解,当第一端口的发送功率为(PCH-3),且第二端口的发送功率为(PCH-3)时,使得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发送的总的发送功率为计算发送功率(PCH-3)在本申请中可称为第三发送功率。
下面以上行2端口发为例,通过图表的方式比较图10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功率配置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功率配置方法的区别。
表4
表4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在发送PRACH、发送PUCCH、由DCI格式0_0调度的PUSCH发送、基于非码本的PUSCH发送和基于码本的PUSCH发送时,在计算发送功率大于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分别的功率分配方式。
表5
表5所示为本申请图10所示方案中在发送PRACH、PUCCH、发送由DCI格式0_0调度的PUSCH、基于非码本的PUSCH和基于码本的PUSCH时,在计算发送功率大于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分别的功率分配方式。
可见,在采用图10所示方式时,第一端口将采用最大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第二端口可采用最大发送功率或使得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发的总功率达到计算发送功率的功率进行发送,相比于现有技术,使得网络设备的接受功率更高,因此优化了终端设备的上行功率分配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来实现上述方法的通信装置。因此,上文中的内容均可以用于后续实施例中,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示例性地,通信装置例如为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1100。
终端设备1100包括处理模块1110和收发模块1120。示例性地,终端设备11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具有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当终端设备1100是终端设备时,收发模块1120可以是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处理模块1110可以是处理器,例如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当终端设备1100是具有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部件时,收发模块1120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模块1110可以是处理器,例如基带处理器。当终端设备1100是芯片系统时,收发模块1120可以是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1110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1110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收发模块1120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例如,处理模块1110可以用于执行图5A图5B或图10中任一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全部操作,例如S102和S302,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比如生成由收发模块1120发送的消息、信息和/或信令,和对由收发模块1120接收的消息、信息和/或信令进行处理,再比如图4所示流程中根据第六信息和第七信息确定第一周期为CSI资源周期和/或CSI上报周期的动作。收发模块1120可以用于执行图5A图5B或图10中任一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接收和发送操作,例如S101、S201、S202和S301,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例如根据CSI上报配置发送CSI报告,再比如不发送CSI报告。
另外,收发模块1120可以是一个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既能完成发送操作也能完成接收操作,例如收发模块1120可以用于执行图5A图5B或图10中任一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全部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例如,在执行发送操作时,可以认为收发模块1120是发送模块,而在执行接收操作时,可以认为收发模块1120是接收模块;或者,收发模块1120也可以是两个功能模块,收发模块1120可以视为这两个功能模块的统称,这两个功能模块分别为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完成发送操作,例如发送模块可以用于执行图5A图5B或图10中任一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全部发送操作,接收模块用于完成接收操作,例如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图5A图5B或图10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接收操作。
其中,在执行图5A所示方法时,收发模块1110可用于执行S101所示步骤,处理模块1120可用于执行S102和S103所示步骤。在执行图5B所示方法时,处理模块1120可用于执行S201至S203所示步骤。
在执行图10所示方法时,处理模块1120可用于执行S301-S303。
具体的,处理模块1120可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使用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大于计算发送功率时,处理模块1120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所述计算发送功率为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发送功率;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低于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时,处理模块1120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端口使用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最大功率发射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或者多项:SNR(或SINR)、上行路损、RSSI、RSRP、RSCP、预编码和层数信息、SRS资源指示信息。预编码和层数信息、SRS资源指示信息可由收发模块1110接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或SINR)时,处理模块1120可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SNR(或SINR)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模块1120将SNR(或SINR)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时,处理模块1120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模块1120将上行路损第二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时,处理模块1120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模块1120将RSSI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时,处理模块1120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处理模块1120将RSR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时,处理模块1120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模块1120将RSC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终端设备根据所到第一信息确定使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时,处理模块1120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处理模块1120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模块1120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模块1120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发送功率可表示为其中,Pmax,j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确定,/>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1120可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满足特定条件。其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SNR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SNR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大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所述设定值大于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处理模块1120确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不满足上述特定条件,则处理模块1120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处理模块1120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模块1120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模块1120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发送功率可表示为PCH-3;PCH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示例性的,以上收发模块1110可由图2所示Tx信号处理单元、Rx信号处理单元、Tx射频通道、Rx射频通道或天线中的至少一个组件实现。处理模块1120可由图2所示处理器实现。
此外,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图2所示结构。其中,在执行图5A所示方法时,图2所示的Rx信号处理单元、Rx射频通道或天线中的至少一个组件可用于执行S101所示步骤,处理器可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执行S102和S103所示步骤。在执行图5B所示方法时,处理器可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执行S201至S203所示步骤。
在执行图10所示方法时,处理器可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执行S301-S303所示步骤。
具体的,处理器可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使用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大于计算发送功率时,处理器配置所述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所述计算发送功率为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发送功率;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低于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时,处理器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端口使用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最大功率发射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或者多项:SNR(或SINR)、上行路损、RSSI、RSRP、RSCP、预编码和层数信息、SRS资源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或SINR)时,处理器可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SNR(或SINR)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器将SNR(或SINR)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时,处理器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器将上行路损第二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时,处理器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器将RSSI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时,处理器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处理器将RSR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时,处理器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可选的,此时处理器将RSC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终端设备根据所到第一信息确定使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时,处理器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处理器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器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器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发送功率可表示为其中,Pmax,j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确定,/>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可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满足特定条件。其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SNR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SNR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大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所述设定值大于0;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所述设定值大于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不满足上述特定条件,则处理器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处理器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器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处理器可配置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配置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发送功率可表示为PCH-3;PCH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应理解,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该处理器和收发器也可以用各种IC工艺技术来制造,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PMOS)、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CMOS(BiCMOS)、硅锗(SiGe)、砷化镓(GaAs)等。
以上实施例描述中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但本申请中描述的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2和图11的限制。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装置可以是: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存储部件;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SM);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5)接收机、终端、智能终端、蜂窝电话、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网络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机器设备、家居设备、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等;
(6)其他等等。
应理解,以上实施例中对于通信装置所包含组件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可能的示例,其实际实现时可以具有另外的构成方式。另外,以上通信装置中的各组件可以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也可以是单独的物理存在。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不应理解为以上述附图所示结构为限。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被计算机调用执行时,可以使得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或芯片系统,该芯片可包括处理器。该芯片还可包括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或者,该芯片与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耦合,其中,收发器(或通信模块)可用于支持该芯片进行有线和/或无线通信,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可用于存储程序,该处理器调用该程序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该芯片系统可包括以上芯片,也可以包含上述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如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
应理解,本申请所述存储器至少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信息及数据。其中,计算机程序可由处理器(或处理单元或处理模块)调用,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存储器可以是闪存(flash)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示例性的,该通信系统具有如图1所示架构。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实施例所涉及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28)

1.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使用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大于计算发送功率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所述计算发送功率为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发送功率;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低于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端口使用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最大功率发射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或者多项:信噪比SNR、上行路损、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预编码和层数信息、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指示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与多个天线之间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端口包括所述第一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SNR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信息包括SNR,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SNR最大的端口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SNR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第二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RSSI最大的端口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RSRP最大的端口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RSCP最大的端口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使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表示为
其中,Pmax,j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确定,/>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满足特定条件;
其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SNR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SNR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大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所述设定值大于0。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不满足特定条件;
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其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SNR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SNR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大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所述设定值大于0。
9.如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送功率的值为PCH-3;
PCH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值。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储存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执行以下方法:
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使用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大于计算发送功率时,控制所述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所述计算发送功率为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发送功率;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低于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时,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端口使用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最大功率发射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或者多项:SNR、上行路损、RSSI、RSRP、RSCP、预编码和层数信息、SRS资源指示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端口与多个天线之间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端口包括所述第一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端口。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时,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SNR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时,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时,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时,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时,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第一信息包括SNR,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SNR最大的端口时,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SNR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时,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第二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RSSI最大的端口时,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RSRP最大的端口时,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端口中RSCP最大的端口时,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14.如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使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时,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15.如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表示为
其中,Pmax,j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确定,/>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16.如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满足特定条件;
其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SNR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SNR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大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所述设定值大于0。
17.如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不满足特定条件;
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其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SNR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SNR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大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所述设定值大于0。
18.如权利要求14或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送功率的值为PCH-3;
PCH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值。
19.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储存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所述芯片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执行以下方法:
根据第一信息确定使用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大于计算发送功率时,控制所述第一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所述计算发送功率为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发送功率;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低于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时,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的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控制第二端口使用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最大功率发射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所述第一发送功率为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或者多项:SNR、上行路损、RSSI、RSRP、RSCP、预编码和层数信息、SRS资源指示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多个端口与多个天线之间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端口包括所述第一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端口。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用于:
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时,从多个端口中选择SNR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时,从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时,从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时,从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时,从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最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端口。
22.如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用于:
当第一信息包括SNR,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多个上行端口中SNR最大的端口时,从多个端口中选择SNR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多个上行端口中上行路损最小的端口时,从多个端口中选择上行路损第二小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多个上行端口中RSSI最大的端口时,从多个端口中选择RSSI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多个上行端口中RSRP最大的端口时,从多个端口中选择RSR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或者,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且所述第一端口非为多个上行端口中RSCP最大的端口时,从多个端口中选择RSCP第二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端口。
23.如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用于:
当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使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进行上行发送时,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控制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24.如权利要求19-23中任一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功率表示为
其中,Pmax,j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确定,/>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的线性值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min{a,b}表示取a与b中的最小值。
25.如权利要求19-24中任一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满足特定条件;
其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SNR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SNR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大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所述设定值大于0。
26.如权利要求19-25中任一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不满足特定条件;
所述第一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及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时使得总的发送功率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或者,
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三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或者,
所述第一端口使用所述第一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所述第二端口使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上行发送;
其中,当第一信息包括SNR,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SNR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SNR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SNR,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上行路损,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二端口的上行路损大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行路损,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SI,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SI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SI,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R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R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RP,所述设定值大于0;
当第一信息包括RSCP,所述特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的差值大于设定值,且所述第一端口的RSCP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RSCP,所述设定值大于0。
27.如权利要求23或26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送功率的值为PCH-3;
PCH表示所述计算发送功率的值。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0899861.3A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126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9861.3A CN114126023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EP21860097.1A EP4195790A4 (en) 2020-08-31 2021-08-05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ANCE CONFIGURATION
PCT/CN2021/110937 WO2022042257A1 (zh) 2020-08-31 2021-08-05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8/043,560 US20230269669A1 (en) 2020-08-31 2021-08-05 Pow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9861.3A CN114126023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6023A CN114126023A (zh) 2022-03-01
CN114126023B true CN114126023B (zh) 2024-03-26

Family

ID=80352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9861.3A Active CN114126023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9669A1 (zh)
EP (1) EP4195790A4 (zh)
CN (1) CN114126023B (zh)
WO (1) WO20220422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269670A1 (en) * 2022-02-24 2023-08-24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in 5g n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7998554A (zh) * 2022-11-04 202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发送功率确定的方法和装置
CN116567790B (zh) * 2023-07-05 2023-10-20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Pusch功控tpc调整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536A (zh) * 2009-10-02 2012-07-1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针对具有多天线设备的功率控制
CN110971317A (zh) * 2018-09-29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1294912A (zh) * 2017-06-29 2020-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8521B2 (en) * 2009-08-04 2013-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for uplink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4040B2 (en) * 2010-04-01 2015-09-2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antenna pow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2663136B1 (en) * 2011-01-07 2017-10-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power control method
CN110475330B (zh) * 2018-05-11 2021-05-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11411625B2 (en) * 2018-06-25 2022-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power for partial coherent antennas
CN110972245B (zh) * 2018-09-28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上行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CN111510935B (zh) * 2019-01-31 2022-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536A (zh) * 2009-10-02 2012-07-1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针对具有多天线设备的功率控制
EP2484161A2 (en) * 2009-10-02 2012-08-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ower control for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11294912A (zh) * 2017-06-29 2020-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971317A (zh) * 2018-09-29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指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2257A1 (zh) 2022-03-03
US20230269669A1 (en) 2023-08-24
CN114126023A (zh) 2022-03-01
EP4195790A4 (en) 2024-01-17
EP4195790A1 (en) 2023-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2390B2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5G systems
US1151675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0972251B (zh)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4126023B (zh)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882075B2 (en)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735956B (zh) 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容量的方法、相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02055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multi-user antenna beamforming in a cellular network
CN114175743B (zh) 一种用于信号发送的方法、装置以及用于信号接收的方法、装置
US11277757B2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WO201803893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coupling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in wireless networks
EP3075195B1 (en)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for a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CN115244961B (zh) 选择波束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156412A1 (zh)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948762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multi-node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1351844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702185B (zh) 基站
CN112673680B (zh) 功率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4020822A1 (zh)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15341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7676549A (zh)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696537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963245A (zh) 一种功率确定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CN11676124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998555A (zh) 上行功控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641557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